TWM593234U - 影像偵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偵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3234U
TWM593234U TW108216415U TW108216415U TWM593234U TW M593234 U TWM593234 U TW M593234U TW 108216415 U TW108216415 U TW 108216415U TW 108216415 U TW108216415 U TW 108216415U TW M593234 U TWM593234 U TW M5932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band
lens group
collimating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6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勃 馬
游杰穎
周伯霖
簡維達
吳彥宏
陳彥佑
陳智揚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6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323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3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323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影像偵測裝置,包括一探測模組及一照明模組。探測模組包括感光元件及光學組。照明模組至少部分地安裝於探測模組。其中,照明模組發出至少一波段光,以對待測生物組織進行檢測,並激發待測生物組織之自發螢光,被反射之波段光及自發螢光通過光學組並被感光元件接收,且感光元件根據被反射之波段光及自發螢光生成一數位圖像。藉此,可以有效地協助使用者進行生醫檢測。

Description

影像偵測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偵測裝置,尤指一種主要應用在生醫領域的影像偵測裝置。
口腔癌之檢測,主要憑醫師經驗以目視判斷為主,再對可疑病灶追蹤或切片,其不但高度仰賴醫師經驗,對於早期外表尚未明顯顯現之病歷,係難以有效發現病症。
在大量研究中發現,口腔癌在發展過程,由於血管增生,會造成還原態菸鹼醯胺腺嘌呤雙核苷酸(以下簡稱為NADH)、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以下簡稱為FAD)、膠原蛋白等物質產生變化。NADH、FAD及膠原蛋白經過特殊光譜照射,會散發出特定波段之自體螢光。此外,亦有文獻證明出癌細胞的生長會改變生物體內NADH與FAD之比例,其經適當計算後可用來代表組織的代謝情況。為了量測NADH與FAD之比例,必須對欲測量之部位分別拍攝NADH影像及FAD影像,並將兩張影像作疊合。因此,開始有相關的測量儀器被開發出來,以期能直接對患部進行測量,增加判斷的便利性及準確度。
然而,現有的影像偵測裝置產品中,因為需要有前述的特殊光譜光源以及拍攝裝置,使得產品體積過大,無法探測患者的口腔或患者必須大幅撐開嘴巴,使得量測動作難以進行或因造成患者不適而無法穩定進行。此外,現有產品僅採用藍光進行檢測,使得精度偏低;雖有產品搭配可移動的濾光元件以應用於不同生物目標,但可動結構存在有耐久性問題,且需仰賴經驗並花費時間調整參數,進而造成檢測效率低落的問題。另一方面,雖有產品試圖單獨採用光纖成像,但其存在有訊噪比過低、低光功率且功率分配不佳等問題。同時,上述各項的現有影像偵測裝置普遍存在有漏光、低解析度以及低景深(Depth of Focus)問題,使得醫師往往無法藉由產品的幫助提高正確診斷的準確率。
故此,如何發展一種能有效改善前述習知技術缺點的影像偵測裝置,實為目前尚待解決的問題。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俾解決並改善前述先前技術之問題與缺點。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藉由探測模組及照明模組的搭配,並對受反射的波段光及待測生物組織受激發產生的自發螢光進行檢測,可以有效地協助使用者進行生醫檢測。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透過使用多頻譜光束,並將多頻譜光束合併到一通道中且無配置移動件,並搭配分光元件及透鏡組形成光路耦合至光纖,其具有高混色性能,可達到快速且高精度的檢測,同時有效提升光輸出功率及使光功率均勻地分配,並大幅提高耐久性。此外,本創作應用多組准直透鏡組確保輸出光束的准直,並應用帶通濾光片增強螢光檢測的激發效率,使得訊噪比大幅提昇,更能同時達到高景深及高解析度之功效。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本創作包括光纖束及環形光源等實施態樣,具有緊湊的光學結構,使得產品尺寸能有效地縮減,以直接適用於各種檢測環境或標的,並且能夠提升受檢測者的舒適度。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包括:一探測模組,包括至少一感光元件及一光學組;以及一照明模組,至少部分地安裝於該探測模組;其中,該照明模組發出至少一波段光,以對一待測生物組織進行檢測,並激發該待測生物組織之一自發螢光,被反射之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係通過該光學組並被該感光元件接收,且該感光元件根據被反射之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生成一數位圖像。
在一實施例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光纖束及一聚光部,其中該光纖束之一第一端係設置於該聚光部,該光纖束之一第二端係安裝於該探測模組,且圓形的複數個光纖於該第二端圍繞該探測模組的圓周設置。進一步地,每一個該光纖為高分子聚合物光纖或石英光纖。
在一實施例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光源系統,該光源系統包括一光源及一准直透鏡組,且該波段光係自該光源發出並穿透該准直透鏡組至該光纖束,以通過該光纖束射向該待測生物組織。
在此實施例中,該照明模組更包括一帶通濾光片,且該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准直透鏡組及該光纖束之間,以使該波段光中的一特定波段通過。
在一實施例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第一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光源發出一第一波段光;一第二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二光源發出一第二波段光;一第三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三光源及一第三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三光源發出一第三波段光;一第一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一准直透鏡組之間;一第二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三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與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一耦合透鏡組,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二分光元件之間;一第一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一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以及一第二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二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其中,該第一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一准直透鏡組、該第一帶通濾光片、該第一分光元件、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該第二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二准直透鏡組、該第二帶通濾光片,受該第一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且該第三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三准直透鏡組,受該第二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
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光源為藍光二極體,該第二光源為紫外光二極體,該第三光源為黃光二極體,該第一波段光為藍光或藍光雷射,該第二波段光為紫外光或紫外光雷射,該第三波段光為黃光或黃光雷射,該第一分光元件為二向色鏡,且該第二分光元件為光束分離器。
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分光元件具有一第一塗層,且該第二分光元件具有一第二塗層。
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二光源及該第二准直透鏡組之排列方向,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一准直透鏡組之排列方向垂直,且與該第三光源及該第三准直透鏡組之排列方向平行。
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光源、該第二光源及該第三光源係各自獨立被開啟或被關閉,或同時被開啟或被關閉。
在一實施例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環形光源,該環形光源係套設於該探測模組。
在此實施例中,該環形光源包括複數個二極體,該複數個二極體之數量為偶數,且該複數個二極體係對稱分布於該環形光源。進一步地,該複數個二極體包括複數個藍光二極體、複數個紫外光二極體及複數個白光二極體,且複數個藍光二極體、複數個紫外光二極體及複數個白光二極體各自之數量皆為偶數。
在此實施例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濾光元件,且該濾光元件係套設於該環形光源。激發光濾光片的帶通波長需要符合相對應的二極體光源。
在一實施例中,該探測模組更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開口,該感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光學組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並部分地穿設於該開口,且該第二殼體係與該第一殼體相匹配並封閉該第一殼體。
在此實施例中,該探測模組更包括一安裝管體,該安裝管體具有一第一管體及一第二管體,該照明模組係至少部分地安裝於該第一管體,該第二管體係套設於光學組,且該第二管體具有一密合部,且該密合部係與該開口密合。
在一實施例中,該探測模組包括複數個感光元件,且該光學組包括複數個分光元件及複數個帶通濾光片,以將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該複數個感光元件分別感測。
在一實施例中,該感光元件為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光耦合元件或光電二極體。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適用於偵測經一波段光照射並受該波段光激發產生一自發螢光之一待測生物組織,包括:複數個感光元件;以及一光學組,包括複數個分光元件及複數個帶通濾光片,其中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受該複數個分光元件及該複數個帶通濾光片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該複數個感光元件分別感測。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包括:一探測模組,包括複數個感光元件及一光學組;一光纖束,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端安裝於該探測模組;一照明模組,其中該第一端設置於該照明模組,且該照明模組包括:一第一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光源發出一第一波段光;一第二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二光源發出一第二波段光;一第三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三光源及一第三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三光源發出一第三波段光;一第一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一准直透鏡組之間;一第二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三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與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一耦合透鏡組,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二分光元件之間;一第一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一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二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其中,該第一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一准直透鏡組、該第一帶通濾光片、該第一分光元件、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該第二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二准直透鏡組、該第二帶通濾光片,受該第一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且該第三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三准直透鏡組,受該第二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其中,該第一波段光、該第二波段光及該第三波段光係通過該光纖束,自該第二端射向一待測生物組織進行檢測,並激發該待測生物組織之一自發螢光,被反射之該第一波段光、被反射之該第二波段光、被反射之該第三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受該光學組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該複數個感光元件分別感測。
體現本創作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創作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創作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創作。
請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其中第1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影像偵測裝置之結構示意圖,第2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之結構俯視圖,以及第3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探測裝置之分解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所示,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影像偵測裝置1包括探測模組2及照明模組3。探測模組2包括至少一感光元件21及光學組22。照明模組3至少部分地安裝於探測模組2,且照明模組發出至少一波段光,以對待測生物組織進行檢測,並激發待測生物組織之自發螢光,被反射之波段光及自發螢光通過光學組22並被感光元件21接收,且感光元件21根據被反射之波段光及自發螢光生成一數位圖像。藉此,可以有效地協助使用者進行生醫檢測。
請參閱第1圖、第2圖、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4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探測裝置之組合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創作之影像偵測裝置1之照明模組3包括光纖束31及聚光部32,其中光纖束31之第一端311係設置於聚光部32,光纖束31之第二端312係安裝於探測模組2,圓形的複數個光纖313於第二端312圍繞探測模組2的圓周設置,且每一個光纖313為高分子聚合物光纖或石英光纖。當然,光纖束31亦可被視為獨立於探測模組2及照明模組3之外的元件,應特別注意的是光纖束31的第一端311設置於照明模組3,第二端312設置於探測模組2。
請再參閱第1圖及第2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本創作之影像偵測裝置1之照明模組3包括光源系統,光源系統包括光源及准直透鏡組,且於第2圖中光源系統、光源及准直透鏡組係以第一光學系統4、第一光源41及第一准直透鏡組42示出。此外,波段光於第2圖中係以第一波段光L1示出。第一波段光L1自第一光源41發出並穿透第一准直透鏡組42至光纖束31,以通過光纖束31射向待測生物組織。
進一步地,本創作之照明模組3可進一步包括帶通濾光片,於第2圖中帶通濾光片係以第一帶通濾光片33示出,且第一帶通濾光片33設置於第一准直透鏡組42及光纖束31之間,以使第一波段光L1中的一特定波段通過。
根據本創作架構,本創作更提供一種配置多頻譜光束的影像偵測裝置實施態樣,在此實施例中,多頻譜光束被合併到一通道中且影像偵測裝置無配置移動件,並搭配分光元件及透鏡組形成光路耦合至光纖。請再參閱第1圖至第3圖。本創作之影像偵測裝置1之照明模組3包括第一光源系統4、第二光源系統5、第三光源系統6、第一帶通濾光片33、第二帶通濾光片34、第一分光元件35、第二分光元件36及耦合透鏡組37。第一光源系統4包括第一光源41及第一准直透鏡組42,其中第一光源41發出第一波段光L1。第二光源系統5包括第二光源51及第二准直透鏡組52,其中第二光源51發出第二波段光L2。第三光源系統6包括第三光源61及第三准直透鏡組62,其中第三光源61發出第三波段光L3。第一分光元件35與第一光源41及第二光源42對應並設置於光纖束31及第一准直透鏡組42之間。第二分光元件36與第一光源41及第三光源61對應並設置於光纖束31與第一分光元件35之間。耦合透鏡組37設置於光纖束31及第二分光元件36之間。第一帶通濾光片33設置於第一准直透鏡組42及第一分光元件35之間。第二帶通濾光片34設置於第二准直透鏡組52及第一分光元件35之間。
其中,第一波段光L1係依序穿透第一准直透鏡組42、第一帶通濾光片33、第一分光元件35、第二分光元件36及耦合透鏡組37至光纖束31。第二波段光L2係依序穿透第二准直透鏡組52、第二帶通濾光片34,受第一分光元件35反射,再穿透第二分光元件36及耦合透鏡組37至光纖束31。第三波段光L3係依序穿透第三准直透鏡組62,受第二分光元件36反射,再穿透耦合透鏡組37至光纖束31。接著,第一波段光L1、第二波段光L2及第三波段光L3係通過光纖束31,自第二端312射向待測生物組織進行檢測,並激發待測生物組織之自發螢光,被反射之第一波段光L1、被反射之第二波段光L2、被反射之第三波段光L3及自發螢光受光學組22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感光元件21分別感測。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創作中採用了三組准直透鏡組,以確保輸出光束的准直,這對均勻照明是至關重要的。此外,由於本創作之影像偵測裝置沒有移動件,屬於靜態設計且更為耐用,光訊號也不會混合在一起。串擾效應和背景噪聲的問題可以最小化。
由於生醫檢測中最主要的檢測光源主要為藍光、紫外光及白光,故此影像偵測裝置1以提供此三種光源為佳,其中白光可由藍光與黃光組合而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源41為藍光二極體,第二光源51為紫外光二極體,且第三光源61為黃光二極體。其中二極體可為雷射二極體,因此,第一波段光L1為藍光或藍光雷射,第二波段光L2為紫外光或紫外光雷射,且第三波段光L3為黃光或黃光雷射。此外,第一分光元件35為二向色鏡(Dichroic Mirror),且第二分光元件36為光束分離器(Beam splitter),但不以此為限。
較佳地,第一分光元件35具有第一塗層,且第二分光元件36具有第二塗層,此第一塗層及第二塗層係可針對特定波長的光線進行部分反射及部分折射,以使特定波段的光束穿透、被折射或被反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光源51及第二准直透鏡組52之排列方向,與第一光源41及第一准直透鏡組42之排列方向垂直。此外,第二光源51及第二准直透鏡組52之排列方向,與第三光源61及第三准直透鏡組62之排列方向平行。進一步地,照明模組3可包括至少一個電源、至少一個驅動電路和至少一個用於控制光源的散熱部件,其數量可依實際需求變化。因此,第一光源41、第二光源51及第三光源61係可各自獨立被開啟或被關閉,或同時被開啟或被關閉。換句話說,第一光源41、第二光源51及第三光源61的操作可以是單獨或連動的連續或脈衝操作。藉由上述的光路排列及操作方式,使得本創作具有高混色性能,可達到快速且高精度的檢測,同時有效提升光輸出功率及使光功率均勻地分配,並大幅提高耐久性。此外,本創作應用多組准直透鏡組確保輸出光束的准直,並應用帶通濾光片增強螢光檢測的激發效率,使得訊噪比大幅提昇,更能同時達到高景深及高解析度之功效。
根據本創作架構,本創作另提供一種配置環形光源之影像偵測裝置實施態樣。請參閱第1圖及第5圖,其中第5圖係顯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探測裝置之組合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及第5圖所示,照明模組3包括環形光源38,且環形光源38套設於探測模組2。於此實施例中,環形光源38包括複數個二極體381,複數個二極體381之數量為偶數,且複數個二極體381係對稱分布於環形光源38。具體而言,複數個二極體包括複數個藍光二極體、複數個紫外光二極體及複數個白光二極體,且複數個藍光二極體、複數個紫外光二極體及複數個白光二極體各自之數量皆為偶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照明模組3更包括濾光元件39,且濾光元件39係套設於環形光源38,濾光元件39上可存在多個激發光濾光片,且激發光濾光片之帶通波長需要符合相對應的二極體光源。由於此種配置屬於一體化設計,因此可大幅減少影像偵測裝置的整體尺寸。
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創作之影像偵測裝置之探測模組之細部結構。請再參閱第3圖、第4圖及第5圖。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本創作之影像偵測裝置之探測模組2包括感光元件21、光學組22、第一殼體23、第二殼體24及安裝管體25。其中,第一殼體23具有開口231,感光元件21設置於第一殼體23內,光學組22設置於第一殼體23並部分地穿設於開口231,且第二殼體24係與第一殼體23相匹配並封閉第一殼體23。安裝管體25具有第一管體251及第二管體252,照明模組3至少部分地安裝於第一管體251,且第一管體251及安裝後之照明模組3,例如光纖束31或環形光源38,的總和外徑較佳為25至30毫米,但不以此為限,由於其尺寸上比現有的影像偵測裝置都小,可以適用於多種的檢測環境,例如放置於患者口中,可以消除來自外部環境的干擾。第二管體252係套設於光學組22,且第二管體252具有密合部2521,且密合部2521係與開口231密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探測模組2包括複數個感光元件21,且光學組22包括複數個分光元件及複數個帶通濾光片,以將至少一波段光及自發螢光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複數個感光元件21分別感測。具體而言,感光元件可為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光耦合元件(CCD)或光電二極體(Photo Diode),但不以此為限。
請再參閱第1圖及第2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案提供的影像偵測裝置1經驗證,在工作距離40毫米處的輸出功率可均勻地分佈在直徑80毫米內。進一步地,當應用於人體疾病檢測時,照射在口腔上的紫外光的光功率符合紫外光暴露極限的規定,同時又能有效地進行檢測。另外,大部分來自第三光源61的光經透射後會擊中設備的內壁,故不會引起散射噪聲,且來自第一光源41的藍光完全穿透而來自第三光源61的黃光被100%反射,故不會造成任何損失。另一方面,本創作的影像偵測裝置1的最大景深可以達到16毫米,此表現較市面上的影像偵測裝置皆為更佳。影像偵測裝置1在不同的工作距離,例如30至90毫米上皆能呈現極高的解析度與清晰的圖像。最後,當第一光源41、第二光源42及第三光源43係以時序的方式依序被開啟或關閉來進行檢測時,第一光源41、第二光源42及第三光源43的總時間序列在每個週期中花費少於1秒,故可實現快速檢測。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藉由探測模組及照明模組的搭配,並對受反射的波段光及待測生物組織受激發產生的自發螢光進行檢測,可以有效地協助使用者進行生醫檢測。進一步地,透過使用多頻譜光束,並將多頻譜光束合併到一通道中且無配置移動件,並搭配分光元件及透鏡組形成光路耦合至光纖,其具有高混色性能,可達到快速且高精度的檢測,同時有效提升光輸出功率及使光功率均勻地分配,並大幅提高耐久性。此外,本創作應用多組准直透鏡組確保輸出光束的准直,並應用帶通濾光片增強螢光檢測的激發效率,使得訊噪比大幅提昇,更能同時達到高景深及高解析度之功效。簡而言之,本創作包括光纖束及環形光源等實施態樣,具有緊湊的光學結構,使得產品尺寸能有效地縮減,以直接適用於各種檢測環境或標的,並且能夠提升受檢測者的舒適度。
縱使本創作已由上述之實施例詳細敘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藝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影像偵測裝置 2:照明模組 21:感光元件 22:光學組 23:第一殼體 231:開口 24:第二殼體 25:安裝管體 251:第一管體 252:第二管體 2521:密合部 3:探測模組 31:光纖束 311:第一端 312:第二端 313:光纖 32:聚光部 33:第一帶通濾光片 34:第二帶通濾光片 35:第一分光元件 36:第二分光元件 37:耦合透鏡組 38:環形光源 39:濾光元件 4:第一光源系統 41:第一光源 42:第一准直透鏡組 5:第二光源系統 51:第二光源 52:第二准直透鏡組 6:第三光源系統 61:第三光源 62:第三准直透鏡組 L1:第一波段光 L2:第二波段光 L3:第三波段光
第1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影像偵測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之結構俯視圖。 第3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探測裝置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探測裝置之組合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探測裝置之組合結構示意圖。
1:影像偵測裝置
2:照明模組
3:探測模組
31:光纖束
311:第一端
312:第二端
32:聚光部

Claims (20)

  1. 一種影像偵測裝置,包括: 一探測模組,包括至少一感光元件及一光學組;以及 一照明模組,至少部分地安裝於該探測模組; 其中,該照明模組發出至少一波段光,以對一待測生物組織進行檢測,並激發該待測生物組織之一自發螢光,被反射之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係通過該光學組並被該感光元件接收,且該感光元件根據被反射之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生成一數位圖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光纖束及一聚光部,其中該光纖束之一第一端係設置於該聚光部,該光纖束之一第二端係安裝於該探測模組,且圓形的複數個光纖於該第二端圍繞該探測模組的圓周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光源系統,該光源系統包括一光源及一准直透鏡組,且該波段光係自該光源發出並穿透該准直透鏡組至該光纖束,以通過該光纖束射向該待測生物組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照明模組更包括一帶通濾光片,且該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准直透鏡組及該光纖束之間,以使該波段光中的一特定波段通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照明模組包括: 一第一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光源發出一第一波段光; 一第二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二光源發出一第二波段光; 一第三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三光源及一第三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三光源發出一第三波段光; 一第一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一准直透鏡組之間; 一第二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三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與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 一耦合透鏡組,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二分光元件之間; 一第一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一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以及 一第二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二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 其中,該第一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一准直透鏡組、該第一帶通濾光片、該第一分光元件、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該第二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二准直透鏡組、該第二帶通濾光片,受該第一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且該第三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三准直透鏡組,受該第二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源為藍光二極體,該第二光源為紫外光二極體,該第三光源為黃光二極體,該第一波段光為藍光或藍光雷射,該第二波段光為紫外光或紫外光雷射,該第三波段光為黃光或黃光雷射,該第一分光元件為二向色鏡,且該第二分光元件為光束分離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分光元件具有一第一塗層,且該第二分光元件具有一第二塗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第二光源及該第二准直透鏡組之排列方向,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一准直透鏡組之排列方向垂直,且與該第三光源及該第三准直透鏡組之排列方向平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源、該第二光源及該第三光源係各自獨立被開啟或被關閉,或同時被開啟或被關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每一個該光纖為高分子聚合物光纖或石英光纖。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環形光源,該環形光源係套設於該探測模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環形光源包括複數個二極體,該複數個二極體之數量為偶數,且該複數個二極體係對稱分布於該環形光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複數個二極體包括複數個藍光二極體、複數個紫外光二極體及複數個白光二極體,且複數個藍光二極體、複數個紫外光二極體及複數個白光二極體各自之數量皆為偶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照明模組包括一濾光元件,且該濾光元件係套設於該環形光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探測模組更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開口,該感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光學組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並部分地穿設於該開口,且該第二殼體係與該第一殼體相匹配並封閉該第一殼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探測模組更包括一安裝管體,該安裝管體具有一第一管體及一第二管體,該照明模組係至少部分地安裝於該第一管體,該第二管體係套設於光學組,且該第二管體具有一密合部,且該密合部係與該開口密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探測模組包括複數個感光元件,且該光學組包括複數個分光元件及複數個帶通濾光片,以將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該複數個感光元件分別感測。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感光元件為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光耦合元件或光電二極體。
  19. 一種影像偵測裝置,適用於偵測經一波段光照射並受該波段光激發產生一自發螢光之一待測生物組織,包括: 複數個感光元件;以及 一光學組,包括複數個分光元件及複數個帶通濾光片,其中該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受該複數個分光元件及該複數個帶通濾光片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該複數個感光元件分別感測。
  20. 一種影像偵測裝置,包括: 一探測模組,包括複數個感光元件及一光學組; 一光纖束,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端安裝於該探測模組; 一照明模組,其中該第一端設置於該照明模組,且該照明模組包括: 一第一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光源發出一第一波段光; 一第二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二光源發出一第二波段光; 一第三光源系統,包括一第三光源及一第三准直透鏡組,其中該第三光源發出一第三波段光; 一第一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一准直透鏡組之間; 一第二分光元件,與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三光源對應並設置於該光纖束與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 一耦合透鏡組,設置於該光纖束及該第二分光元件之間; 一第一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一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以及 一第二帶通濾光片,設置於該第二准直透鏡組及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 其中,該第一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一准直透鏡組、該第一帶通濾光片、該第一分光元件、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該第二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二准直透鏡組、該第二帶通濾光片,受該第一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第二分光元件及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且該第三波段光係依序穿透該第三准直透鏡組,受該第二分光元件反射,再穿透該耦合透鏡組至該光纖束; 其中,該第一波段光、該第二波段光及該第三波段光係通過該光纖束,自該第二端射向一待測生物組織進行檢測,並激發該待測生物組織之一自發螢光,被反射之該第一波段光、被反射之該第二波段光、被反射之該第三波段光及該自發螢光受該光學組分離為複數個具有不同波段的光束並引導至該複數個感光元件分別感測。
TW108216415U 2019-12-10 2019-12-10 影像偵測裝置 TWM593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6415U TWM593234U (zh) 2019-12-10 2019-12-10 影像偵測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6415U TWM593234U (zh) 2019-12-10 2019-12-10 影像偵測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3234U true TWM593234U (zh) 2020-04-11

Family

ID=71133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6415U TWM593234U (zh) 2019-12-10 2019-12-10 影像偵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3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26424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uorescence and reflectance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and for contemporaneous measurement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 multiple measuring devices
CA2589516C (en) Pulsed lighting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6487440B2 (en) Optical probe having and methods for difuse and uniform light irradiation
CA2541297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the reflectance of a substrate
JP6394374B2 (ja) 照明装置、照明方法及び観察装置
US20110190639A1 (en) Bi-Spectral Peroperative Optical Probe
JP2011206546A (ja) 内視鏡用の自己蛍光画像化システム
US200602413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the reflectance of a substrate
CA2359637A1 (en)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 for endoscopy
JP6394373B2 (ja) 照明装置、照明方法及び観察装置
CN211723130U (zh) 图像检测装置
TWM593234U (zh) 影像偵測裝置
JP2019030669A (ja) 照明装置、照明方法及び観察装置
TWI829022B (zh) 內視鏡系統
JP6973549B2 (ja) 観察システム及び観察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TWI607741B (zh) 可攜式檢驗裝置
WO2024099594A1 (en)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19013767A (ja) 照明装置、照明方法及び観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