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8902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8902U
TWM588902U TW108210632U TW108210632U TWM588902U TW M588902 U TWM588902 U TW M588902U TW 108210632 U TW108210632 U TW 108210632U TW 108210632 U TW108210632 U TW 108210632U TW M588902 U TWM588902 U TW M58890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erminal
horizontal por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power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0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萬益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0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8902U/zh
Publication of TWM588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890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對,前述絕緣本體具有基部、自前述基部向前延伸之對接部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第一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相應第一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分成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兩排;其中每一電源端子具有向前延伸之至少一接觸部、位於前述接觸部後側之水平部及自前述水平部彎折形成之焊腳,至少有部分電源端子之水平部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之水平部一體相連。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結構簡單且能夠傳輸大電流之電連接器。
傳統電連接器之電源端子通常為自金屬片之前端形成一個或分割成多個接觸臂,惟,傳統電連接器之電源端子導電面積有限,傳輸電流無法提升。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之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之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結構簡單且能夠傳輸大電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對,前述絕緣本體具有基部、自前述基部向前延伸之對接部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第一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相應第一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分成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兩排;其中每一電源端子具有向前延伸之至少一接觸部、位於前述接觸部後側之水平部及自前述水平部彎折形成之焊腳,至少有部分電源端子之水平部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之水平部一體相連。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水平部包括收容於前述基部內之第一水平部及位於前述基部後側之第二水平部,前述部分電源端子之第二水平部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之第二水平部一體相連。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每一前述電源端子之第一水平部與其兩側相鄰之電源端子的第一水平部之間沿橫向方向間隔設置。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位於同排之電源端子成對設置以形成複數電源端子對,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中的兩個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沿橫向方向交替設置。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中之兩個電源端子之水平部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中的兩個電源端子的水平部通過超聲波焊接的方式將相接觸之表面連接固定。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焊腳之延伸方向與前述電源端子之對接方向垂直。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於高度方向上,每一電源端子之前述第二水平部位於其第一水平部之上側,前述第一水平部具有與前述基部相定位之干涉部。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二水平部自前述第一水平部藉由兩次彎折形成,以在前述第一水平部與第二水平部之間形成彎折狀之銜接部。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本體還具有自前述對接部向後延伸之一對延伸部,前述第二水平部暴露於前述一對延伸部之間。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電連接器將部分電源端子之水平部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之水平部一體相連,可有效增加電流通道,提高電連接器之傳輸可靠度。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一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1內之複數電源端子對12。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將以電連接器100之對接端視為前端、與對接端相反之另一端視為後端進行說明,也即前後方向為電連接器100與對接元件(未圖示)之對接方向,另,定義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之一個方向為橫向方向、與前後方向垂直之另一個方向為高度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本體11於橫向方向上之尺寸大於其於高度方向及前後方向上之尺寸。
前述絕緣本體11具有基部112、自前述基部112向前延伸之對接部113、自前述基部112向後延伸之延伸部114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端子槽110。在本創作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自前述基部112向後延伸之一對前述延伸部114,前述延伸部114位於前述電源端子對12於橫向方向上之兩側,且於高度方向上,前述延伸部114底部之安裝面1140位於前述對接部113之底面上方。
前述絕緣本體11還具有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之隔欄115,每兩個相鄰之端子槽110之間設置有一個前述隔欄115。前述端子槽110沿前後方向將前述絕緣本體11貫穿,前述隔欄115自前述基部112向前延伸至前述對接部113之前端面1131。
前述對接部113具有向前開放設置以收容一對接元件之對接空間1130,前述端子槽110與前述對接空間1130相連通。
前述電源端子對12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1之相應端子槽110,前述電源端子對12分成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兩排,在本實施例中,兩排前述電源端子對12分別為上排電源端子對12a和下排電源端子對12b。
每排中的每一電源端子對12包括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片電源端子121,也即位於同排之電源端子121成對設置以形成複數電源端子對12。每片電源端子121具有向前延伸之至少一接觸部1201、位於前述接觸部1201後側之水平部1202及自前述水平部1202彎折形成之至少一個連接部1203,前述連接部1203具有向下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個焊腳1204,換言之,前述焊腳1204自前述水平部1202彎折而成,並且前述焊腳1204之延伸方向與前述電源端子121之對接方向垂直。
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的兩個電源端子121之接觸部1201沿橫向方向交替設置。在本創作中,於高度方向上,前述絕緣本體11之安裝面1140不低於位於上排電源端子對12a之接觸部1201的接觸區12012。
具體地,在本創作中,每一電源端子121之前述水平部1202包括收容於前述基部112內之第一水平部1205及位於前述基部112後側之第二水平部1206,另,如第七圖所示,於高度方向上,每一電源端子121之前述第二水平部1206位於其第一水平部1205之上側,兩排電源端子對12之第一水平部1205之間的高度差H1大於兩排電源端子對12之第二水平部1206之間的高度差H2,如此可使電連接器100直接與對接元件相對接,無需藉助其他配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另,前述電連接器100具有低高度之特點,使得電流傳輸更均衡。
每一前述電源端子121之第一水平部1205與其兩側相鄰之電源端子121的第一水平部1205之間沿橫向方向間隔設置。在本創作中,前述第一水平部1205具有與前述基部112相定位之干涉部12051,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干涉部12051為形成於前述第一水平部1205於橫向方向上兩側之倒刺。
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二水平部1206突露於前述基部112後側且暴露於前述一對延伸部114之間。
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的兩片電源端子121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以增加導電面積,滿足大電流之使用需求。具體地,在本創作中,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之兩個電源端子121之水平部1202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的兩片電源端子121的水平部1202通過超聲波焊接的方式將相接觸之表面連接固定,以減少電連接器100之阻抗且可優化製程。在本實施方式中,同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兩片電源端子121之前述第一水平部1205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並且藉由超聲波焊接的方式將相接觸的表面連接固定;同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兩片電源端子121之前述第二水平部1206亦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並且藉由超聲波焊接的方式將相接觸的表面連接固定;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僅第一水平部1205或第二水平部1206中的其中一個藉由超聲波焊接的方式將相接觸的表面連接固定。
前述第二水平部1206自前述第一水平部1205經過兩次彎折形成,以在前述第一水平部1205與第二水平部1206之間形成彎折狀之銜接部1207。具體地,在本創作中,前述銜接部1207包括分別與第一水平部1205或第二水平部1206相連的一對彎曲部12071、將前述一對彎曲部12071相連之平直部12072。
進一步地,在本創作中,至少有部分電源端子121之水平部1202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121之水平部1202一體相連,以使前述水平部1202相連之兩個電源端子121共同構成一個電源端子組12c,於橫向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電源端子對12具有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12c。進一步地,前述部分電源端子121之第二水平部1206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121之第二水平部1206一體相連。
具體來講,至少有一部分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的兩個電源端子121之第二水平部1206分別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121之第二水平部1206一體相連。在本創作所展示的實施方式中,部分的前述電源端子121與其一側相鄰之電源端子121一體相連,也即每兩片相鄰之電源端子121一體相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為每三片、四片或者更多片相鄰之電源端子121相連為一體;亦或者多種連體方式組合應用。
同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的兩個電源端子121的連接部1203在橫向方向上錯開設置,且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的兩個電源端子121的焊腳1204在橫向方向上排成一排。進一步地,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12c之連接部1203的數量差不大於1。
在本實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12c之連接部1203的數量差為1,也即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12c中,其中一個電源端子組12c具有一對前述連接部1203,另一電源端子組12c具有夾置於前述一對連接部1203之間的之一個連接部1203。
具體來講,位於上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12c具有一對前述連接部1203,位於下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12c僅具有一個前述連接部1203;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位於上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12c具有三個前述連接部1203,位於下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12c僅具有兩個前述連接部1203;總體而言,位於上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12c的連接部1203的數量為n,位於下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12c的連接部1203的數量為n-1,如此以使兩個電源端子組12c的連接部1203交錯排佈。
進一步地,前述連接部1203呈平板狀,且同一前述電源端子對12中的兩個電源端子121的連接部1203在橫向方向上對齊設置以使其後表面共面。
在本創作中,上排電源端子對12a之焊腳1204沿橫向方向排成一排,下排電源端子對12b之焊腳1204沿橫向方向排成另一排,且下排電源端子對12b之焊腳1204位於上排電源端子對12a之焊腳1204的前側。另,排成同一排之焊腳1204中,任意一個焊腳1204與其兩側相鄰之焊腳1204之間的距離相等。
在本創作電連接器100之第一實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12c中,相鄰的兩個前述連接部1203之彼此靠近的端部僅有其中一個端部延伸有前述焊腳1204。每一前述電源端子121還具有自其第一水平部1205之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之至少一對接觸臂1208,前述接觸臂1208將前述第一水平部1205與前述接觸部1201相連。
請參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在本創作中,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位於前述電源端子對12沿橫向方向上其中一側之複數訊號端子13,前述絕緣本體11之端子槽110包括收容前述電源端子對12之第一端子槽1101及位於前述第一端子槽1101一側之複數第二端子槽1102,前述訊號端子13收容於相應之第二端子槽1102內。
每根訊號端子13均包括固定部131、自固定部131一端延伸之插接部132及自固定部131另一端延伸之引腳133。前述固定部131自前述基部112之後側插入並固定於前述第二端子槽1102內,位於前述固定部131前側之前述插接部132突伸入前述對接部113內,以與對接裝置實現電性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固定部131之兩側分別設有倒刺1311,前述倒刺1311與前述基部112干涉配合以實現前述訊號端子13在絕緣本體11內之固定,防止在與對接元件對接時訊號端子13晃動,提高對接穩定性。
另,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將訊號端子13固定於絕緣本體11內之定位座14,前述定位座14具有供前述引腳133一一對應穿過之複數通孔141。
請參閱第十一圖至第十二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二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200包括絕緣本體2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21之複數電源端子對22,其中絕緣本體21及電源端子對22之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22c之連接部2203的數量差亦為1,且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22c中,相鄰的兩個前述連接部2203之彼此靠近的端部僅有其中一個端部延伸有焊腳2204。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22c中,位於下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22c的連接部2203的數量為n,位於上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22c的連接部2203的數量為n-1,如此以使兩個電源端子組22c的連接部2203交錯排佈。
請參閱第十三圖至第十四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三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300包括絕緣本體3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31之複數電源端子對32,其中絕緣本體31及電源端子對32之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32c之連接部3203的數量相等,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32c中,位於下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32c的連接部3203的數量為n,位於上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32c的連接部3203的數量亦為n,且兩個電源端子組32c的連接部3203交替排佈。例如,在所展示之實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32c中,其中一個電源端子組32c具有一個前述連接部3203,另一電源端子組32c具有與前述一個連接部3203沿橫向方向錯開設置之另一個前述連接部3203,且在橫向方向上,位於上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32c的連接部3203在位於下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32c的連接部3203的左側,每一前述連接部3203向下延伸形成之焊腳3204的數量相等。
請參閱第十五圖至第十六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四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400包括絕緣本體4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41之複數電源端子對42,其中絕緣本體41及電源端子對42之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及第三實施例中電連接器3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42c之連接部4203的數量相等,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42c中,位於下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42c的連接部4203的數量為n,位於上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42c的連接部4203的數量亦為n,且兩個電源端子組42c的連接部4203交替排佈。例如,在所展示之實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對應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組42c中,其中一個電源端子組42c具有一個前述連接部4203,另一電源端子組42c具有與前述一個連接部4203沿橫向方向錯開設置之另一個前述連接部4203,且在橫向方向上,位於上側的每一電源端子組42c的連接部4203在位於下側的對應電源端子組42c的連接部4203的右側,每一前述連接部4203向下延伸形成之焊腳4204的數量相等。
請參閱第十七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五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500包括絕緣本體5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51之複數電源端子對52,其中絕緣本體51及電源端子對52之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
兩排電源端子對52中任意一排電源端子對52之接觸部5201沿前後方向錯開排列,並且位於同排中相鄰之兩個接觸部5201沿前後方向錯開設置。前述絕緣本體51之每一第一端子槽5101具有位於其前側之插接部分51012;進一步地,前述電源端子對52之接觸部5201的接觸區沿前後方向錯開之距離小於第一端子槽5101之插接部分51012之深度的三分之一,如此以實現多層次及多接觸點的接觸,使得接觸更加充分,增強其電性連接之穩定性及電流傳輸之穩定性,另,使得與對接元件之間的插拔力分佈均勻、降低接觸面之發熱量。
本創作電連接器將部分電源端子之水平部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之水平部一體相連,可有效增加電流通道,提高電連接器之傳輸可靠度。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200、300、400、500‧‧‧電連接器 11、21、31、41、51‧‧‧絕緣本體 110‧‧‧端子槽 1101、5101‧‧‧第一端子槽 51012‧‧‧插接部分 1102‧‧‧第二端子槽 112‧‧‧基部 113‧‧‧對接部 1130‧‧‧對接空間 1131‧‧‧前端面 114‧‧‧延伸部 1140‧‧‧安裝面 115‧‧‧隔欄 12‧‧‧電源端子對 12a‧‧‧上排電源端子對 12b‧‧‧下排電源端子對 12c、22c、32c、42c‧‧‧電源端子組 121‧‧‧電源端子 1201、5201‧‧‧接觸部 12012、52012‧‧‧接觸區 1202‧‧‧水平部 1203、2203、3203、4203‧‧‧連接部 1204、2204、3204、4204‧‧‧焊腳 1205‧‧‧第一水平部 12051‧‧‧干涉部 1206‧‧‧第二水平部 1207‧‧‧銜接部 12071‧‧‧彎曲部 12072‧‧‧平直部 1208‧‧‧接觸臂 13‧‧‧訊號端子 131‧‧‧固定部 1311‧‧‧倒刺 132‧‧‧插接部 133‧‧‧引腳 14‧‧‧定位座 141‧‧‧通孔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之電源端子對之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相對應之兩個電源端子組之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相對應之兩個電源端子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係第六圖所示兩個電源端子組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八圖係第五圖所示電連接器之一組電源端子對之側視圖。 第九圖至第十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剖視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相對應之兩個電源端子組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第十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相對應之兩個電源端子組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五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十六圖係第十五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相對應之兩個電源端子組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七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第五實施例之剖視圖。
121‧‧‧電源端子
12a‧‧‧上排電源端子對
12b‧‧‧下排電源端子對
12c‧‧‧電源端子組
1201‧‧‧接觸部
1203‧‧‧連接部
1204‧‧‧焊腳
1206‧‧‧第二水平部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絕緣本體,係具有基部、自前述基部向前延伸之對接部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第一端子槽; 複數電源端子,係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相應第一端子槽,前述電源端子分成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兩排; 其中每一電源端子具有向前延伸之至少一接觸部、位於前述接觸部後側之水平部及自前述水平部彎折形成之焊腳,至少有部分電源端子之水平部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之水平部一體相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水平部包括收容於前述基部內之第一水平部及位於前述基部後側之第二水平部,前述部分電源端子之第二水平部與其一側相鄰的電源端子之第二水平部一體相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電源端子之第一水平部與其兩側相鄰之電源端子的第一水平部之間沿橫向方向間隔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位於同排之電源端子成對設置以形成複數電源端子對,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中的兩個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沿橫向方向交替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中之兩個電源端子之水平部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對中的兩個電源端子的水平部通過超聲波焊接的方式將相接觸之表面連接固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焊腳之延伸方向與前述電源端子之對接方向垂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於高度方向上,每一電源端子之前述第二水平部位於其第一水平部之上側,前述第一水平部具有與前述基部相定位之干涉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水平部自前述第一水平部藉由兩次彎折形成,以在前述第一水平部與第二水平部之間形成彎折狀之銜接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還具有自前述對接部向後延伸之一對延伸部,前述第二水平部暴露於前述一對延伸部之間。
TW108210632U 2019-08-12 2019-08-12 電連接器 TWM588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632U TWM588902U (zh) 2019-08-12 2019-08-12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632U TWM588902U (zh) 2019-08-12 2019-08-12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8902U true TWM588902U (zh) 2020-01-01

Family

ID=69943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0632U TWM588902U (zh) 2019-08-12 2019-08-12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89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963B (zh) * 2020-06-04 2021-10-0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963B (zh) * 2020-06-04 2021-10-0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17066U (zh) 电连接器
TWI514684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2030934A (zh) 電連接器
TWM481525U (zh) 電連接器插座及電連接器組合
US116771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creased conductive paths
TWI701868B (zh) 插頭連接器
JP314534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133495A (zh) 電連接器
TWI723536B (zh) 電連接器
TWM588902U (zh) 電連接器
TWM588896U (zh) 電連接器
TWM588897U (zh) 電連接器
CN210517095U (zh) 电连接器
CN210517068U (zh) 电连接器
TWI723759B (zh) 電連接器
CN211480335U (zh) 电连接器
TW202130052A (zh) 電連接器
JP3094300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790796B (zh) 電連接器
TWI692157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I734510B (zh) 電連接器
CN220233640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4589345U (zh) 电连接器
TWI741963B (zh) 電連接器
JP3222560U (ja) 直交雌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