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7384U -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7384U
TWM587384U TW108206775U TW108206775U TWM587384U TW M587384 U TWM587384 U TW M587384U TW 108206775 U TW108206775 U TW 108206775U TW 108206775 U TW108206775 U TW 108206775U TW M587384 U TWM587384 U TW M58738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portion
conductive member
length
serial bus
dou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6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曉萱
Original Assignee
沈曉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沈曉萱 filed Critical 沈曉萱
Priority to TW108206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7384U/zh
Publication of TWM587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738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包含一絕緣座體與複數導電件。該絕緣座體包含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側表面。該第一表面開設有包含複數溝槽的一第一溝槽組。該第二表面開設有包含複數溝槽的一第二溝槽組。各該導電件包含一側表面部、一第一表面部、一第二表面部以及一端子部。該第一表面設置於該第一表面的對應溝槽上。該第二表面部設置於該第二表面上的對應溝槽上。該等第一表面部設置於該第一表面上的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二表面部設置於該第二表面上的排列方式相同;藉此達到無方向性地可插拔使用。

Description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尤指一種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是連接電腦系統與外部裝置的一種串列匯流排標準,也是一種輸入輸出介面的技術規範,被廣泛地應用於個人電腦和行動裝置等訊息通訊產品,並可提供擴充功能至其他電子裝置,例如手機、數位相機、讀卡機、隨身硬碟…等等。
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日漸普及,USB連接器被大量且廣泛地應用,可用於以熱插拔與即插即用的方式進行資料傳輸或充電,且允許多個設備共用同一個匯流排。經過十幾年來的演進,負責制定USB標準的開發者論壇於2008年發表了3.0版本的USB,更說明USB連接器對於人們生活上的重要性、方便性與普及性。
為避免使用者將USB連接器的正、反面插接錯誤導致無法正常操作,現有普遍使用的USB連接器都設計有防呆(fool-proof)的功能。惟由於增設防呆功能的設計,不僅增加USB連接器的結構複雜化與設計成本,通常使用者在插接該USB連接器,也多以盲插的方式,先試一個方向的插接,若錯誤了,再反以另一方向插接,如此,不僅增加使用者插接該USB連接器的不方便性,也容易因為盲插的操作方式造成該USB連接器的損壞。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解決由於增設防呆功能的設計,所造成增加USB連接器的結構複雜化與設計成本,以及盲插的操作方式增加使用者插接該USB連接器的不方便性與造成該USB連接器損壞的缺點。
為達成前揭目的,本創作所提出的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包含一絕緣座體與複數導電件。該絕緣座體包含一座部與從該座部兩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兩臂部。該絕緣座體包含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側表面。該第一表面開設有一第一溝槽組,該第一溝槽組包含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複數溝槽。該第二表面位於該第一表面相對側,開設有一第二溝槽組,該第二溝槽組包含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的複數溝槽;其中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等溝槽在該第二表面上的位置與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等溝槽在該第一表面上的位置相互對應。該側表面鄰接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其中該側表面的部分與該兩臂部之間形成一配置空間。各該導電件包含一側表面部、一第一表面部、一第二表面部以及一端子部。該第一表面部連接該側表面部的一側,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一表面的對應溝槽上。該第二表面部連接該側表面部遠離該第一表面的另一側,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二表面上的對應溝槽上,其中該第二表面部的長度、寬度與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寬度相等。該端子部連接該側表面部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該等第一表面部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一表面上的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二表面部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二表面上的排列方式相同。
藉由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透過該等導電件為一體設計的單件式結構設計,再利用簡單地彎折成型與固定在該絕緣座體,可大幅地簡化製程與組裝作業,並且降低設計成本。再者,透過該等第一表面部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一表面上的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二表面部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二表面上的排列方式完全一致、相同,達到無方向性的設計,以便利使用者插拔使用具有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裝置。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創作之目的、特徵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茲有關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詳細說明,配合圖式說明如下,其中圖式所示元件之間的比例僅為示意之用,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特徵。
請參見圖1、圖2與圖3所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包含一絕緣座體10與複數導電件20。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該絕緣座體10係包含一座部101與兩臂部102。該座部101沿著一第一座標軸延伸,且該座部101在該第一座標軸上具有兩端,本創作實施例中,該第一座標軸可為Y軸,該座部101的該兩端分別朝Y軸的+Y方向與−Y方向延伸。該兩臂部102設置於該座部101的該兩端,且該兩臂部102分別沿著一第二座標軸而同向延伸。本創作實施例中,該第二座標軸垂直於該第一座標軸,該第二座標軸可為X軸,亦即該兩臂部102可朝X軸的+X方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兩臂部102與該座部101可為一體成型,亦即該絕緣座體10為一件式結構設計。再者,圖1或圖3所示該兩臂部102係由該座部101相對兩外側的兩端沿+X方向延伸,然,其僅為較佳實施例之結構,換言之,該兩臂部102可不限制由該座部101相對兩外側的兩端沿該+X方向延伸。
該絕緣座體10包含一第一表面11、一第二表面12以及一側表面13。該第一表面11開設有一第一溝槽組。該第一溝槽組包含沿著與一第一方向(即+X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複數溝槽,並且該等溝槽係相互平行且相等間距設置。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溝槽組包含一第一溝槽111、一第二溝槽112、一第三溝槽113以及一第四溝槽114,該等溝槽111~114沿著該第一座標軸(即Y軸)排列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第一表面11上,且各該溝槽111~114是沿著該第二座標軸(即X軸)延伸。該第一溝槽111、該第二溝槽112、該第三溝槽113以及該第四溝槽114係相互平行,並且該第一溝槽111與該第二溝槽112的間距相等於該第二溝槽112與該第三溝槽113的間距,也相等於該第三溝槽113與該第四溝槽114的間距。然,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等溝槽的數量與設置方式(相互平行且相等間距)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技術特徵。
該第二表面12位於該第一表面11相對側,開設有一第二溝槽組。該第二溝槽組包含沿著該第二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複數溝槽,並且該等溝槽係相互平行且相等間距設置。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溝槽組包含一第一溝槽121、一第二溝槽122、一第三溝槽123以及一第四溝槽124,該等溝槽121~124的排列方式分別對應於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等溝槽111~114,係沿著該第一座標軸(即Y軸)排列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第二表面12上,且各該溝槽121~124是沿著該第二座標軸(即X軸)延伸。該第一溝槽121、該第二溝槽122、該第三溝槽123以及該第四溝槽124係相互平行,並且該第一溝槽121與該第二溝槽122的間距相等該第二溝槽122與該第三溝槽123的間距,也相等該第三溝槽123與該第四溝槽124的間距。然,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等溝槽的數量與設置方式(相互平行且相等間距)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技術特徵。
如圖3所示,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第一溝槽121、該第二溝槽122、該第三溝槽123以及該第四溝槽124在該第二表面12上的位置與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第一溝槽111、該第二溝槽112、該第三溝槽113以及該第四溝槽114在該第一表面11上的位置相互對應。亦即,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第一溝槽121與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第一溝槽111係位置對應地設置在該絕緣座體10的相對兩表面上。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第二溝槽122與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第二溝槽112係位置對應地設置在該絕緣座體10的相對兩表面上。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第三溝槽123與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第三溝槽113係位置對應地設置在該絕緣座體10的相對兩表面上。同理,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第四溝槽124與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第四溝槽114係位置對應地設置在該絕緣座體10的相對兩表面上。
該側表面13鄰接於該第一表面11與該第二表面1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該側表面13係面向與X−Y平面垂直的一平面,而鄰接於該第一表面11與該第二表面12之間。請參考圖2,該側表面13的部分與該兩臂部102之間形成一配置空間14,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等溝槽111~114與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等溝槽121~124延伸到該側表面13的邊緣,而連通該配置空間14。如圖1所示,所述該側表面13的”部分”係指以該絕緣座體10的重心為基準,該側表面13在+X方向的部分,因此,該絕緣座體10係形成為一U字型的座體。
請參見圖4A至圖4D,分別為該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複數導電件20彎折成型前之導電基材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導電件20係包含一第一導電件21'、一第二導電件22'、一第三導電件23'以及一第四導電件24'。各該導電件21'~24'在彎折成型前係為一薄型且具硬質的金屬導電基材,如圖4A~4D所示,分別為一第一導電基材21、一第二導電基材22、一第三導電基材23以及一第四導電基材24。所述薄型係指該各該導電基材21~24易於彎折成型,所述具硬質係為各該導電基材21~24經彎折成型後,在無外力作用下能固定維持為彎折成型後的形態。
如圖4A所示的該第一導電基材21的俯視圖,其包含一第一表面部211、一第二表面部212、一側表面部213以及一端子部214。該第一表面部211連接該側表面部213的一側。該第二表面部212連接該側表面部213遠離該第一表面部211的另一側,其中該第二表面部212的長度、寬度與該第一表面部211的長度、寬度相等。該端子部214連接該側表面部213,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端子部214與該第二表面部212係連接於該側表面部213的同一側,且該端子部214係鄰近該第一表面部211,且遠離該第二表面部212。
更具體地,該第一表面部211具有一第一長度L11,該第二表面部212具有一第二長度L12,該側表面部213具有一第三長度L13與一第三寬度W13,以及該端子部214具有一第四長度L14。該第一表面部211具有一第一彎折線2110供彎折之用,該第二表面部212具有一第二彎折線2120供彎折之用,該端子部214具有一第三彎折線2140供彎折之用。
請配合參見圖5A,係為該第一導電基材21經彎折成型後所形成該第一導電件21'的立體示意圖。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一導電件21',該第一表面部211係由該側表面部21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表面部212係由該側表面部21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以及該端子部214係由該側表面部213朝向該第一方向延伸。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一導電件21'係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容後配合其他圖式進行詳述說明。
如圖4B所示的該第二導電基材22的俯視圖,其包含一第一表面部221、一第二表面部222、一側表面部223以及一端子部224。該第一表面部221連接該側表面部223的一側。該第二表面部222連接該側表面部223遠離該第一表面部221的另一側,其中該第二表面部222的長度、寬度與該第一表面部221的長度、寬度相等。該端子部224連接該側表面部223,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端子部224與該第二表面部222係連接於該側表面部223的同一側,且該端子部224係鄰近該第一表面部221,且遠離該第二表面部222。
更具體地,該第一表面部221具有一第一長度L21,該第二表面部222具有一第二長度L22,該側表面部223具有一第三長度L23與一第三寬度W23,以及該端子部224具有一第四長度L24。該第一表面部221具有一第一彎折線2210供彎折之用,該第二表面部222具有一第二彎折線2220供彎折之用,該端子部224具有一第三彎折線2240供彎折之用。
請配合參見圖5B,係為該第二導電基材22經彎折成型後所形成該第二導電件22'的立體示意圖。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二導電件22',該第一表面部221係由該側表面部22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表面部222係由該側表面部22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以及該端子部224係由該側表面部223朝向該第一方向延伸。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二導電件22'係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容後配合其他圖式進行詳述說明。
如圖4C所示的該第三導電基材23的俯視圖,其包含一第一表面部231、一第二表面部232、一側表面部233以及一端子部234。該第一表面部231連接該側表面部233的一側。該第二表面部232連接該側表面部233遠離該第一表面部231的另一側,其中該第二表面部232的長度、寬度與該第一表面部231的長度、寬度相等。該端子部234連接該側表面部233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端子部234與該第二表面部232係連接於該側表面部233的同一側。
更具體地,該第一表面部231具有一第一長度L31,該第二表面部232具有一第二長度L32,該側表面部233具有一第三長度L33與一第三寬度W33,以及該端子部234具有一第四長度L34。該第一表面部231具有一第一彎折線2310供彎折之用,該第二表面部232具有一第二彎折線2320供彎折之用,該端子部234具有一第三彎折線2340供彎折之用。
請配合參見圖5C,係為該第三導電基材23經彎折成型後所形成該第三導電件23'的立體示意圖。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三導電件23',該第一表面部231係由該側表面部23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表面部232係由該側表面部23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以及該端子部234係由該側表面部233朝向該第一方向延伸。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三導電件23'係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容後配合其他圖式進行詳述說明。
如圖4D所示的該第四導電基材24的俯視圖,其包含一第一表面部241、一第二表面部242、一側表面部243以及一端子部244。該第一表面部241連接該側表面部243的一側。該第二表面部242連接該側表面部243遠離該第一表面部241的另一側。該第二表面部242的長度、寬度與該第一表面部241的長度、寬度相等。該端子部244連接該側表面部243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端子部244與該第二表面部242係連接於該側表面部233的同一側,且該端子部244係鄰近該第一表面部241,且遠離該第二表面部242。
更具體地,該第一表面部241具有一第一長度L41,該第二表面部242具有一第二長度L42,該側表面部243具有一第三長度L43與一 第三寬度 W43,以及該端子部244具有一第四長度L44。該第一表面部241具有一第一彎折線2410供彎折之用,該第二表面部242具有一第二彎折線2420供彎折之用,該端子部244具有一第三彎折線2440供彎折之用。
請配合參見圖5D,係為該第四導電基材24經彎折成型後所形成該第四導電件24'的立體示意圖。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四導電件24',該第一表面部241係由該側表面部24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該第二表面部242係由該側表面部243朝向該第二方向延伸,以及該端子部244係由該側表面部243朝向該第一方向延伸。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第四導電件24'係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容後配合其他圖式進行詳述說明。
請參見圖6所示,係以該第一導電件21'的該第一表面部211設置於所對應之該絕緣座體10的該第一表面11上的該第一溝槽111為例。如前所述,該第一導電件21'彎折前的該第一導電基材21係為薄型且具硬質的金屬導電基材,並且該絕緣座體10的材質係為塑膠材料,因此,利用設計該第一溝槽111的長度(深度)與寬度與該第一導電件21'的該第一表面部211的長度與寬度相互匹配,並且設計該第一表面部211的周緣有凸起的結構,例如三角狀或齒狀的結構,使得該第一表面部211裝置配置於該第一溝槽111且抵頂定位後,透過周緣凸起的結構,使得該第一表面部211咬合且卡固於該第一溝槽111。是以,該第一表面部211緊固於該第一溝槽111內而無法移動,使得當使用者操作具有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裝置時,能夠維持該第一表面部211可靠且穩固地設置於該第一溝槽111內。同理,該第一導電件21'的該第二表面部212、該第二導電件22'的該第一表面部221與該第二表面部222、該第三導電件23'的該第一表面部231與該第二表面部232以及該第四導電件24'的第一表面部241與該第二表面部242透過同樣凸起的結構設計,使得其裝置配置於對應的溝槽且抵頂定位後,透過周緣凸起的結構,使得其咬合且卡固於對應的溝槽,藉此,該等導電件21'~24'能夠緊固地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上。
以下,以本創作對該等導電件21'~24'的較佳實施例為例加以說明。如圖4A與圖4D所示,該第一導電基材21的該側表面部213的長度(L13)與該第四導電基材24的該側表面部243的長度(L43)相等,即L13=L43。該第二導電基材22的該側表面部223的長度(L23)與該第三導電基材23的該側表面部233的長度(L33)相等,即L23=L33。
該第一導電基材21的該第一表面部211的長度(L11)係大於該第二導電基材22的該第一表面部221的長度(L21),即L11>L21。該第二導電基材22的該第一表面部221的長度(L21)係大於該第三導電基材23的該第一表面部231的長度(L31),即L21>L31。該第三導電基材23的該第一表面部231的長度(L31)等於該第四導電基材24的該第一表面部241的長度(L41),即L31=L41。
該第一導電基材21的該端子部214的長度(L14)係小於該第二導電基材22的該端子部224的長度(L24),即L14<L24。該第二導電基材22的該端子部224的長度(L24)係小於該第三導電基材23的該端子部234的長度(L34),即L24<L34。該第三導電基材23的該端子部234的長度(L34)係小於該第四導電基材24的該端子部244的長度(L44),即L34<L44。
該等側表面部213~243的寬度(W13~W43)皆相等,即W13=W23=W33=W43,且小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側表面13的寬度。
該第一導電基材21的該端子部214與該第一表面部211係分別對應地延伸於該側表面部213的相對兩側。該第二導電基材22的該端子部224與該第一表面部221係分別對應地延伸於該側表面部223的相對兩側。為了避免彎折成型且組裝後的各該導電件21'~24'之間的接觸導致操作使用時發生短路,該第三導電基材23的該端子部234與該第一表面部231係分別但非為對應地延伸於該側表面部213的相對兩側。具體地,該端子部234係交錯該第一表面部231至少該端子部234的寬度距離,亦即該端子部234與該第二表面部232的距離更為接近該寬度距離。同樣地,該第四導電基材24的該端子部244與該第一表面部241係分別但非為對應地延伸於該側表面部243的相對兩側。具體地,該端子部244係交錯該第一表面部241至少該端子部244的寬度距離,亦即該端子部244與該第二表面部242的距離更為接近該寬度距離。
因此,根據上述該等導電基材21~24的較佳實施例之尺寸與條件,當各該導電基材21~24沿其彎折線依設計的形態彎折成型,再依序從該配置空間14由內往外的方向(即該第一方向),將該第四導電件24'、該第三導電件23'、該第二導電件22'以及該第一導電件21'分別裝設於對應的溝槽後,所組裝而成的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立體圖可如圖1所示。
再請參見圖2所示,圖2所示即為圖1的俯視方向視圖,根據圖2可清楚看出,該等導電件21'~24'之間,即該等導電件21'~24'的該等側表面部213~243之間為等間隔設置的結構,彼此互不接觸。再者如前所述,根據該等側表面部213~243的寬度(W13~W43)皆小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側表面13的寬度的設計,以及該端子部234係交錯該第一表面部231,且該端子部244係交錯該第一表面部241的設計,如此該等導電件21'~24'在裝設於該絕緣座體10之後,可完全地互不接觸,故此可避免各該導電件21'~24'之間的接觸導致操作使用時發生短路。
再者,如圖2所示,該等側表面部213~243係等間距地設置於該配置空間14內,且該第四導電件24'的該側表面部243係貼設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側表面13上。惟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僅為本創作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一較佳實施例,然不以此為限制。換言之,在不同的實施例中,該第四導電件24'的該側表面部243可不貼設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側表面13上,及/或該等側表面部213~243可非等間距地設置於該配置空間14內。
綜上所述,透過經彎折成型後的該等導電件21'~24'裝設於該絕緣座體10上,不僅可使得該等導電件21'~24'完全地互不接觸,可避免各該導電件21'~24'之間的接觸導致操作使用時發生短路,並且該等第一表面部211~241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第一表面11上的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二表面部212~242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第二表面12上的排列方式完全一致、相同,因此,使用具有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裝置,可提供雙面可插拔式的操作功能,亦即,本創作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不需要有防呆機制,透過正、反兩面都可插拔使用(無方向性,即不再有正面或反面的差別),以便利使用者插拔使用具有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裝置。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具有以下之特徵與優點:
1、透過該等導電基材21~24為一體設計的單件式結構設計,再利用簡單地彎折成型形成該等導電件21'~24',且將該等導電件21'~24'固定在該絕緣座體10,可大幅地簡化製程與組裝作業,並且降低設計成本。
2、透過該等第一表面部211~241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第一表面11上的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二表面部212~242設置於該絕緣座體10的該第二表面12上的排列方式完全一致、相同,達到無方向性的設計,以便利使用者插拔使用具有該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裝置。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圖式,惟本創作之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之所有範圍應以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凡合於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其類似變化之實施例,皆應包含於本創作之範疇中,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創作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之專利範圍。
10‧‧‧絕緣座體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側表面
14‧‧‧配置空間
101‧‧‧座部
102‧‧‧臂部
111‧‧‧第一溝槽
112‧‧‧第二溝槽
113‧‧‧第三溝槽
114‧‧‧第四溝槽
121‧‧‧第一溝槽
122‧‧‧第二溝槽
123‧‧‧第三溝槽
124‧‧‧第四溝槽
20‧‧‧導電件
21'‧‧‧第一導電件
22'‧‧‧第二導電件
23'‧‧‧第三導電件
24'‧‧‧第四導電件
21‧‧‧第一導電基材
22‧‧‧第二導電基材
23‧‧‧第三導電基材
24‧‧‧第四導電基材
211‧‧‧第一表面部
212‧‧‧第二表面部
213‧‧‧側表面部
214‧‧‧端子部
221‧‧‧第一表面部
222‧‧‧第二表面部
223‧‧‧側表面部
224‧‧‧端子部
231‧‧‧第一表面部
232‧‧‧第二表面部
233‧‧‧側表面部
234‧‧‧端子部
241‧‧‧第一表面部
242‧‧‧第二表面部
243‧‧‧側表面部
244‧‧‧端子部
L11‧‧‧第一長度
L12‧‧‧第二長度
L13‧‧‧第三長度
L14‧‧‧第四長度
W13‧‧‧第三寬度
2110‧‧‧第一彎折線
2120‧‧‧第二彎折線
2140‧‧‧第三彎折線
L21‧‧‧第一長度
L22‧‧‧第二長度
L23‧‧‧第三長度
L24‧‧‧第四長度
W23‧‧‧第三寬度
2210‧‧‧第一彎折線
2220‧‧‧第二彎折線
2240‧‧‧第三彎折線
L31‧‧‧第一長度
L32‧‧‧第二長度
L33‧‧‧第三長度
L34‧‧‧第四長度
W33‧‧‧第三寬度
2310‧‧‧第一彎折線
2320‧‧‧第二彎折線
2340‧‧‧第三彎折線
L41‧‧‧第一長度
L42‧‧‧第二長度
L43‧‧‧第三長度
L44‧‧‧第四長度
W43‧‧‧第三寬度
2410‧‧‧第一彎折線
2420‧‧‧第二彎折線
2440‧‧‧第三彎折線
圖1: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之俯視圖;
圖3: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一絕緣座體之立體示意圖;
圖4A: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一第一導電件彎折成型前的一第一導電基材之俯視示意圖;
圖4B: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一第二導電件彎折成型前的一第二導電基材之俯視示意圖;
圖4C: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一第三導電件彎折成型前的一第三導電基材之俯視示意圖;
圖4D: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一第四導電件彎折成型前的一第四導電基材之俯視示意圖;
圖5A: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該第一導電件之立體示意圖;
圖5B: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該第二導電件之立體示意圖;
圖5C: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該第三導電件之立體示意圖;
圖5D: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該第四導電件之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的導電件設置於溝槽之側視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包含:
    一絕緣座體,包含一座部與從該座部兩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兩臂部,該絕緣座體包含:
    一第一表面,開設有一第一溝槽組,該第一溝槽組包含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複數溝槽;
    一第二表面,位於該第一表面相對側,開設有一第二溝槽組,該第二溝槽組包含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的複數溝槽;其中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等溝槽在該第二表面上的位置與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等溝槽在該第一表面上的位置相互對應;及
    一側表面,鄰接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其中該側表面的部分與該兩臂部之間形成一配置空間;及
    複數導電件,各該導電件包含:
    一側表面部;
    一第一表面部,連接該側表面部的一側,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一表面的對應溝槽上;
    一第二表面部,連接該側表面部遠離該第一表面的另一側,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二表面上的對應溝槽上,其中該第二表面部的長度、寬度與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寬度相等;及
    一端子部,連接該側表面部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該等第一表面部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一表面上的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二表面部設置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二表面上的排列方式相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等側表面部的寬度皆小於該絕緣座體的該側表面的寬度。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等端子部係彼此交錯設置;
    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等溝槽與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等溝槽延伸到該側表面的邊緣,而連通該配置空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溝槽組的該等溝槽係等間距且平行地開設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一表面上,該第二溝槽組的該等溝槽係等間距且平行地開設於該絕緣座體的該第二表面上。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等導電件的該等側表面部係等間距地設置於該配置空間內。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等導電件的該等端子部與該等第二表面部連接於該側表面部的同一側。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各該導電件係為一薄型且具硬質的金屬導電件。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座體的材質係為一塑膠材料。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等導電件包含一第一導電件、一第二導電件、一第三導電件以及一第四導電件;其中:
    該第一導電件的該側表面部的長度與該第四導電件的該側表面部的長度相等;該第二導電件的該側表面部的長度與該第三導電件的該側表面部的長度相等;
    該第一導電件的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大於該第二導電件的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該第二導電件的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大於該第三導電件的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該第三導電件的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等於該第四導電件的該第一表面部的長度;及
    該第一導電件的該端子部的長度小於該第二導電件的該端子部的長度;該第二導電件的該端子部的長度小於該第三導電件的該端子部的長度;該第三導電件的該端子部的長度小於該第四導電件的該端子部的長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其中該第四導電件、該第三導電件、該第二導電件以及該第一導電件係依序沿該第一方向交錯設置。
TW108206775U 2019-05-29 2019-05-29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TWM587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775U TWM587384U (zh) 2019-05-29 2019-05-29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775U TWM587384U (zh) 2019-05-29 2019-05-29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7384U true TWM587384U (zh) 2019-12-01

Family

ID=6958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6775U TWM587384U (zh) 2019-05-29 2019-05-29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7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142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TWI586049B (zh) 屏蔽接地之插頭電連接器
US10148040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9948016B2 (en) USB type connector having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components
TW201417417A (zh) 可正、反向插接之插頭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590067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M568524U (zh) Card edge connector structure
TWM495012U (zh) 一種微型usb正反插公座連接器
US7972181B1 (en) Compound female connector
CN102832482A (zh) 电连接器
US79614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136661B1 (en) Storage device
TWM587384U (zh) 雙面可插拔式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JP3165977U (ja) 複合雌コネクタ
TWI496370B (zh) 訊號傳輸接頭
TW201249018A (en) USB wire connector and USB board connector
TW201123647A (en) Cable connector
US201000755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211829387U (zh) 电连接器的定位盒
CN209692000U (zh) 双面可插拔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TWM600016U (zh) 電連接器
TWM507088U (zh) 電連接器
TWM463925U (zh) 連接器結構
TWM484831U (zh) 連接器與應用其之儲存裝置
TWM643702U (zh) 具有複數接地路徑所形成屏蔽機制的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