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4814U - 建築用牆體 - Google Patents

建築用牆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4814U
TWM584814U TW108208508U TW108208508U TWM584814U TW M584814 U TWM584814 U TW M584814U TW 108208508 U TW108208508 U TW 108208508U TW 108208508 U TW108208508 U TW 108208508U TW M584814 U TWM584814 U TW M5848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wall
mounting
side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8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聖文
Original Assignee
畊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畊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畊展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8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4814U/zh
Publication of TWM584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4814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一種建築用牆體,包含骨架及多個外板模組。骨架包括多個縱橫交錯地相接的支撐構件,每一支撐構件具有基壁、第一側壁及第二側壁,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彼此間隔相對地連接於基壁的相反兩側。每一外板模組包括板狀物、第一介接件及第二介接件。第一介接件連接板狀物及其中一支撐構件,並具有第一卡置部以卡置於支撐構件的基壁與第一側壁的第一橫向段之間。第二介接件連接板狀物及另一支撐構件並與第一介接件共同支撐板狀物,第二介接件具有第二卡置部,第二卡置部用以卡置於對應支撐構件的基壁和與第二卡置部設於同一支撐構件的另一外板模組的第一卡置部之間。

Description

建築用牆體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建築用牆體,特別是指一種建築用牆體。
現有一種建築用的牆體是以金屬材質的骨架作為主架構,再覆蓋外板以形成牆面。由於建築用牆體的面積通常較廣,需要在建築物所在的場所施工組合骨架和外板,而且因為要形成一整面牆體通常要組合大量的外板,若組裝過程外板不易定位,將會導致組裝程序費時且費力。故,如何使外板與骨架方便組裝,仍有改進的空間。
此外,目前有些建築物的外牆牆面是採用磁磚,磁磚為高溫窯燒而成,表面無毛細孔,耐刮、耐熱不怕潮濕,本身擁有不易變形、不易掉色之優點,而且現今製造磁磚的技術已能使磁磚的外觀面具有多種樣式例如:仿石磚、仿木磚等,已可仿製如天然石材、天然木材等傳統建材的外觀質感,提供多樣的選擇。然而,目前在建築物的外牆牆面使用磁磚會有以下缺點:
目前磁磚的貼合皆採用水泥,但是使用水泥造成的環境汙染及各國水泥產量的銳減致使原料短缺且取得成本增加,成為使用水泥材料的一大問題。而且現今磁磚工法採乾式貼法,磁磚背面使用水泥與黏劑貼合,待乾固後黏貼於牆面上,磁磚之間的間隙亦使用大量水泥進行填縫,在長期日曬雨淋、熱漲冷縮以及地震的搖動下容易使水泥與黏劑產生滑動鬆脫,容易出現磁磚掉落的情形,究其原因並非磁磚本身變形或材質問題,而是水泥及黏劑的接著貼合力消退進而無法與牆面粉刷層牢固貼合所導致。再者,雖然磁磚本身不易產生髒污,但是磁磚間隙的填縫劑容易產生吐酸變黑經長時間依附在磁磚表面造成槽汙染,使磁磚表面形成難以清洗或無法清洗的大片狀或條狀汙漬。
另外,由於磁磚的比重較大,越大面積的磁磚越重,若以現有的工法在牆面黏合磁磚,需要較大的黏結強度,換言之,越大面積的磁磚越容易有鬆脫的安全問題,加上考量牆面負擔的結構問題,故現有的外牆磁磚只能使用小面積的磁磚,無法使用如室內地板用的大面積磁磚。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解決前述至少一問題的建築用牆體。
於是,本新型建築用牆體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具有一外觀面,並包含一骨架及多個外板模組。該骨架包括多個支撐構件,該等支撐構件縱橫交錯地相接,每一支撐構件在一長度方向上延伸並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基壁、一第一側壁及一第二側壁,該基壁平行該外觀面設置,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彼此間隔相對地連接於該基壁的相反兩側且朝該外觀面凸出該基壁,該第一側壁具有與該基壁平行相間隔的一第一橫向段。該等外板模組設置於該骨架以共同構成該外觀面,每一外板模組包括一板狀物、一第一介接件及一第二介接件。該板狀物包括一板體及兩個安裝部,該板體具有為該外觀面之一部分的一外表面及相反於該外表面的一內表面,該兩安裝部連接於該內表面且分別靠近該內表面的相反兩側緣。該第一介接件連接其中之一安裝部及該等支撐構件中的一支撐構件以支撐該板狀物,並具有一第一卡置部以卡置於該支撐構件的基壁與第一橫向段之間。該第二介接件連接其中另一安裝部及該等支撐構件中的另一支撐構件並與該第一介接件共同支撐該板狀物,該第二介接件與該第一介接件所連接的兩支撐構件平行相間隔,且該第二介接件具有一第二卡置部,該第二卡置部用以卡置於對應支撐構件的基壁和與該第二卡置部設於同一支撐構件的另一外板模組的第一卡置部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卡置部具有一第一抵靠段、一第二抵靠段及一第一連接段,該第一抵靠段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的基壁,該第二抵靠段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的第一側壁的第一橫向段,該第一連接段連接該第一抵靠段與該第二抵靠段,該第二卡置部具有一第一卡抵段、一第二卡抵段及一第二連接段,該第一卡抵段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的基壁,該第二卡抵段抵於對應的第一卡置部的第二抵靠段面向第一抵靠段之一側,該第二連接段連接該第一卡抵段與該第二卡抵段。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卡置部還具有一勾段,該勾段自該第一抵靠段靠近對應的支撐構件的第二側壁之一端朝該第二側壁彎折延伸並與該基壁共同形成一卡槽,以供對應的第二卡置部的第一卡抵段卡置。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支撐構件的本體還具有一限位勾壁,該限位勾壁自該基壁朝該外觀面延伸再朝該第二側壁彎折延伸以與該基壁共同形成一卡槽,以供對應的第二卡置部的第一卡抵段卡置。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支撐構件還包括兩個彈性密接件,且該第一側壁還具有與該基壁垂直連接的一第一主體段,該第一主體段朝向該外觀面的末端朝該第二側壁彎折呈勾狀,該第一橫向段自該第一主體段偏靠末端處朝該第二側壁延伸並具有與該第一主體段垂直連接的一承載部及自該承載部末端朝該外觀面延伸的一勾部,且該第一橫向段與該第一主體段共同形成一第一限位槽以容置其中一彈性密接件並將該彈性密接件限位,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一側壁呈鏡射對稱並具有結構與該第一主體段相對應的一第二主體段及結構與該第一橫向段相對應的第二橫向段,且該第二主體段與該第二橫向段共同形成一第二限位槽以容置另一彈性密接件並將該彈性密接件限位,每一外板模組的第一介接件還具有與對應的安裝部連接的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具有與該第一卡置部連接且在垂直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安裝段,及自該第一安裝段在平行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延伸段,該第二介接件還具有與對應的安裝部連接的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具有與該第二卡置部連接且在垂直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安裝段,及自該第二安裝段在平行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延伸段,該第一延伸段液密地靠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位於該第一限位槽的彈性密接件,該第二延伸段液密地靠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位於該第二限位槽的彈性密接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磁磚且每一外板模組還包括兩個固持件,該板狀物還包括一加強板部且該加強板部與該板體黏結固定並連接該兩安裝部,該兩固持件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的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介接件的第二安裝段連接,且每一固持件呈勾狀並具有一壓抵部以壓抵於該板體的外表面,該兩安裝部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的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介接件的第二安裝段連接,該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安裝段分別夾置於對應的固持件與安裝部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固持件與該板體的側緣之間設有一軟質墊片及一密封膠層,且該軟質墊片透過該密封膠層與該固持件結合固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金屬板且每一安裝部為一L形角鋼,該等安裝部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的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介接件的第二安裝段連接且該等安裝部的位置相對於該板體的內表面的兩側緣稍微內縮一段距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磁磚且每一外板模組還包括兩個固持件,該板狀物還包括一加強板部且該加強板部該板體黏結固定並連接該兩安裝部,該兩固持件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及該第二介接件連接,且每一固接件呈勾狀並具有一壓抵部以壓抵於該板體的外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金屬板且每一安裝部為一L形角鋼,該等安裝部的位置相對於該板體的內表面的兩側緣稍微內縮一段距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支撐構件的本體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還朝遠離該外觀面方向凸出該基壁且該本體還具有一背壁,該背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且與該基壁相間隔並位於該基壁背向該外觀面之一側。
本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外板模組的第一介接件與第二介接件可以使安裝外板模組時預固定於骨架並使相鄰的外板模組互相卡置,而使安裝外板模組的施工較為簡單方便且組裝結構較為穩固。尤其外板模組可以採用大面積磁磚。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及圖2,本新型建築用牆體100之一第一實施例具有一外觀面101,並包含一骨架110及多個外板模組120。該骨架110包括多個支撐構件10,該等支撐構件10縱橫交錯地相接。該等外板模組120設置於該骨架110以共同構成該外觀面101。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構件10採鋁擠型製成,但亦可採用其他金屬材質,或者使用鐵板或不鏽鋼板製造。
每一支撐構件10在一長度方向L上延伸並包括一本體1及兩個彈性密接件2。該本體1具有一基壁11、一第一側壁12、一第二側壁13及一背壁14。該基壁11平行該外觀面101設置。該第一側壁12與該第二側壁13彼此間隔相對地連接於該基壁11的相反兩側,且朝該外觀面101及遠離該外觀面101兩個方向凸出該基壁11正反兩表面。該背壁14連接該第一側壁12與該第二側壁13且與該基壁11相間隔並位於該基壁11背向該外觀面101之一側。該第一側壁12具有與該基壁11垂直連接的一第一主體段121,及與該基壁11平行相間隔的一第一橫向段122。該第一主體段121朝向該外觀面101的末端朝該第二側壁13彎折呈勾狀,該第一橫向段122自該第一主體段121偏靠末端處朝該第二側壁13延伸並具有與該第一主體段121垂直連接的一承載部122a及自該承載部122a末端朝該外觀面101延伸的一勾部122b,且該第一橫向段122與該第一主體段121共同形成一第一限位槽123以容置其中一彈性密接件2並將該彈性密接件2限位,該第二側壁13與該第一側壁12呈鏡射對稱並具有結構與該第一主體段121相對應的一第二主體段131及結構與該第一橫向段122相對應的第二橫向段132,且該第二主體段131與該第二橫向段132共同形成一第二限位槽133以容置另一彈性密接件2並將該彈性密接件2限位。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外板模組120呈正方形並安裝於上下平行間隔的其中兩個支撐構件10及左右平行間隔的其中兩個支撐構件10,外板模組120的安裝結構上下成對及左右成對,且上下成對的結構與左右成對的結構相同,成對的結構用以使相鄰的外板模組120能相互配合卡接。為了方便說明起見,以下僅以左右成對的結構為例說明,上下成對的結構同理類推,此外,相鄰外板模組120的相鄰側邊會安裝在同一支撐構件10以能鄰接,因此以下說明外板模組120與支撐構件10的組裝狀態時,會以兩個相鄰的外板模組120安裝在同一支撐構件10的作用關係為例說明。
每一外板模組120包括一板狀物3、一第一介接件4、一第二介接件5及兩個固持件6。該板狀物3包括一板體31、兩個安裝部32及一加強板部33。該板體31具有為該外觀面101之一部分的一外表面311及相反於該外表面311的一內表面312,該兩安裝部32連接於該內表面312且分別靠近該內表面312的相反兩側緣,該加強板部33與該板體31黏結固定並連接該兩安裝部32。在本實施例中,該板體31為一磁磚,磁磚以大面積較佳,其尺寸例如80cm×80cm、100cm×100cm等,該加強板部33與兩安裝部32以一金屬板一體形成,亦即,兩安裝部32自金屬板的兩側彎折成形且中間部分形成加強板部33,藉由加強板部33全面與板體31 (磁磚)黏結固定,能夠使板體31在破裂時仍附著於加強板部33上,以避免板體31整片崩落四散而降低傷人的風險,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形成兩安裝部32及加強板部33的金屬板具體例如鐵板、鋁板、不鏽鋼板等。
該第一介接件4連接其中之一安裝部32及該等支撐構件10中的一支撐構件10以支撐該板狀物3,並具有卡置於該支撐構件10的基壁11與第一橫向段122之間的一第一卡置部41,及與對應的安裝部32連接的一第一結合部42。該第一卡置部41具有一第一抵靠段411、一第二抵靠段412及一第一連接段413,該第一抵靠段411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10的基壁11,該第二抵靠段412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10的第一側壁12的第一橫向段122,該第一連接段413連接該第一抵靠段411與該第二抵靠段412。該第一抵靠段411可藉由螺鎖件7鎖固於基壁11。該第一結合部42具有與該第一卡置部41連接且在垂直該基壁11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安裝段421,及自該第一安裝段421在平行該基壁11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延伸段422,該第一安裝段421與對應的安裝部32連接,該第一延伸段422液密地靠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10位於該第一限位槽123的彈性密接件2。
該第二介接件5連接其中另一安裝部32及該等支撐構件10中的另一支撐構件10並與該第一介接件4共同支撐該板狀物3,該第二介接件5與該第一介接件4所連接的兩支撐構件10平行相間隔,且該第二介接件5具有一第二卡置部51及與對應的安裝部32連接的一第二結合部52。該第二卡置部51用以卡置於對應支撐構件10的基壁11和與該第二卡置部51設於同一支撐構件10的另一外板模組120的第一卡置部41之間,也就是說,各外板模組120的第二介接件5與相鄰外板模組120的第一介接件4設於同一支撐構件10且第二卡置部51用以卡置於支撐構件10的基壁11與鄰接的第一介接件4的第一卡置部41之間。該第二卡置部51具有一第一卡抵段511、一第二卡抵段512及一第二連接段513,該第一卡抵段511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10的基壁11,該第二卡抵段512抵於對應的第一卡置部41的第二抵靠段412面向第一抵靠段411之一側,該第二連接段513連接該第一卡抵段511與該第二卡抵段512。該第二結合部52具有與該第二卡置部51連接且在垂直該基壁11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安裝段521,及自該第二安裝段521在平行該基壁11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延伸段522。該第二安裝段521與對應的安裝部32以螺鎖件7鎖合固定,該第二延伸段522液密地靠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10位於該第二限位槽133的彈性密接件2。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支撐構件10的本體1還具有一限位勾壁15,該限位勾壁15自該基壁11朝該外觀面101延伸再朝該第二側壁13彎折延伸以與該基壁11共同形成一卡槽16,以供對應的第二卡置部51的第一卡抵段511卡置。
該兩固持件6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4的第一安裝段421及該第二介接件5的第二安裝段521連接,且每一固持件6呈勾狀並具有一壓抵部61以壓抵於該板體31的外表面311,藉此加強固定該板體31。具體而言,該第一安裝段421夾置於其中一固持件6及該板狀物3的其中一安裝部32之間,並藉由螺栓71與螺帽72相配合使固持件6、第一安裝段421與安裝部32固定在一起。同樣地,該第二安裝段521夾置於其中另一固持件6及該板狀物3的其中另一安裝部32之間,並藉由螺栓71與螺帽72相配合使固持件6、第二安裝段521與安裝部32固定在一起。另配合參閱圖3,在固持件6與板體31的側緣之間還可設置軟質墊片8及密封膠層9以加強防水、防風的效果,軟質墊片8可採用例如厚度約2mm的橡膠墊片,密封膠層9可藉由塗布矽氧樹脂(silicone)形成,軟質墊片8透過密封膠層9與固持件6結合固定,在固持件6與板體31結合固定後,可進一步在板體31的內表面312、固持件6和第一介接件4的交接處及板體31的內表面312、固持件6和第二介接件5的交接處設置密封膠層9’,更加強防水、防風的效果。固持件6的顏色可配合板體31的顏色以使外觀面101的顏色一致。
該等支撐構件10及外板模組120於工廠中製備,再於欲設置牆體100的施工現場將支撐構件10組裝形成骨架110,由於位在周邊的支撐構件10只會設置一個外板模組120的一邊,故位於最左與最右的兩外側的支撐構件10可分別對應外板模組120的第一介接件4和第二介接件5調整部分結構,以使周邊較為美觀並能固定第二介接件5,然後將外板模組120安裝於骨架110即可組裝形成牆體100。在將外板模組120安裝於骨架110時,可由骨架110的一角落開始安裝,先將第一塊外板模組120的第一介接件4和第二介接件5分別對應兩個支撐構件10設置,其中第二介接件5對應最外側的支撐構件10設置,第一介接件4對應較內側的支撐構件10設置並使第一卡置部41卡置於對應支撐構件10的基壁11與第一橫向段122之間,藉此即可將外板模組120和骨架110預固定,而第一卡置部41與對應支撐構件10的第一側壁12之間的距離可依據施工現場的需求調整以調整外板模組120與骨架110的相對位置,預固定後再藉由螺鎖件7將外板模組120的第一卡置部41的第一抵靠段411與基壁11鎖合固定。接著將第二塊外板模組120相鄰第一塊外板模組120設置,使第二塊外板模組120的第二介接件5與第一塊外板模組120的第一介接件4設置於同一支撐構件10且使第二塊外板模組120的第二卡置部51卡置於第一塊外板模組120的第一卡置部41,而第二塊外板模組120的第一介接件4對應更內側的另一支撐構件10設置且其第一卡置部41卡置於對應支撐構件10的基壁11與第一橫向段122之間,如此即可將第二塊外板模組120預固定,同樣地,再預固定後藉由螺鎖件7將外板模組120的第一卡置部41的第一抵靠段411與基壁11鎖合固定,其後外板模組120依此工序依序組裝。相鄰外板模組120之間可以保留一定間隙,以預留外板模組120受熱膨脹的空間。藉由外板模組120的第一介接件4與第二介接件5可以使安裝外板模組120時預固定於骨架110再鎖接,並使相鄰的外板模組120互相卡置,而使安裝外板模組120的施工較為簡單方便且組裝結構較為穩固。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外板模組120的板體31為磁磚,不僅能夠形成多種外觀圖案,且其色澤能夠持久不變色,能增加使用壽命。再者,依此工法不僅能夠在外牆牆面使用大面積磁磚,而且不會有因使用水泥、填縫劑所產生的問題。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構件10的彈性密接件2及背壁14的結構設計,能夠增加防水、防風效果,以阻擋風雨自外板模組120與支撐構件10的接合處滲入。
參閱圖4,本新型建築用牆體100之一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在第二實施例中,每一支撐構件10的本體1沒有限位勾壁15,其替代的是第一介接件4的第一卡置部41還具有一勾段414,該勾段414自該第一抵靠段411靠近對應的支撐構件10的第二側壁13之一端朝該第二側壁13彎折延伸並與該基壁11共同形成一卡槽16,以供對應的第二卡置部51的第一卡抵段511卡置。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每一外板模組120的板體31為一金屬板且每一安裝部32為一L形角鋼,而相較於第一實施例的外板模組120省去加強板部33及兩個固持件6。該等安裝部32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4的第一安裝段421及該第二介接件5的第二安裝段521連接,具體由螺鎖件7鎖接固定,且該等安裝部32的位置相對於該板體31的內表面312的兩側緣稍微內縮一段距離。在本實施例中, 安裝部32為不鏽鋼製的角鋼,但在變化實施態樣亦可採用其他金屬材質。此外,板體31以植釘焊接方式設置螺釘73,安裝部32設有對應的穿孔34以供螺釘73穿過,再由螺帽74鎖合於螺釘73,而將板體31與安裝部32固定在一起。
綜上所述,藉由外板模組120的第一介接件4與第二介接件5可以使安裝外板模組120時預固定於骨架並使相鄰的外板模組120互相卡置,而使安裝外板模組120的施工較為簡單方便且組裝結構較為穩固。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牆體
101‧‧‧外觀面
110‧‧‧骨架
120‧‧‧外板模組
10‧‧‧支撐構件
1‧‧‧本體
11‧‧‧基壁
12‧‧‧第一側壁
121‧‧‧第一主體段
122‧‧‧第一橫向段
122a‧‧‧承載部
122b‧‧‧勾部
123‧‧‧第一限位槽
13‧‧‧第二側壁
131‧‧‧第二主體段
132‧‧‧第二橫向段
133‧‧‧第二限位槽
14‧‧‧背壁
15‧‧‧限位勾壁
16‧‧‧卡槽
2‧‧‧彈性密接件
3‧‧‧板狀物
31‧‧‧板體
311‧‧‧外表面
312‧‧‧內表面
32‧‧‧安裝部
33‧‧‧加強板部
34‧‧‧穿孔
4‧‧‧第一介接件
41‧‧‧第一卡置部
411‧‧‧第一抵靠段
412‧‧‧第二抵靠段
413‧‧‧第一連接段
414‧‧‧勾段
42‧‧‧第一結合部
421‧‧‧第一安裝段
422‧‧‧第一延伸段
5‧‧‧第二介接件
51‧‧‧第二卡置部
511‧‧‧第一卡抵段
512‧‧‧第二卡抵段
513‧‧‧第二連接段
52‧‧‧第二結合部
521‧‧‧第二安裝段
522‧‧‧第二延伸段
6‧‧‧固持件
61‧‧‧壓抵部
7‧‧‧螺鎖件
71‧‧‧螺栓
72‧‧‧螺帽
73‧‧‧螺釘
74‧‧‧螺帽
8‧‧‧軟質墊片
9‧‧‧密封膠層
9’‧‧‧密封膠層
L‧‧‧長度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建築用牆體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不完整前視示意圖;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不完整剖視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局部放大圖;及
圖4是本新型建築用牆體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不完整剖視示意圖 。

Claims (11)

  1. 一種建築用牆體,具有一外觀面,並包含:
    一骨架,包括多個支撐構件,該等支撐構件縱橫交錯地相接,每一支撐構件在一長度方向上延伸並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基壁、一第一側壁及一第二側壁,該基壁平行該外觀面設置,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彼此間隔相對地連接於該基壁的相反兩側且朝該外觀面凸出該基壁,該第一側壁具有與該基壁平行相間隔的一第一橫向段;及
    多個外板模組,設置於該骨架以共同構成該外觀面,每一外板模組包括
    一板狀物,包括一板體及兩個安裝部,該板體具有為該外觀面之一部分的一外表面及相反於該外表面的一內表面,該兩安裝部連接於該內表面且分別靠近該內表面的相反兩側緣,
    一第一介接件,連接其中之一安裝部及該等支撐構件中的一支撐構件以支撐該板狀物,並具有一第一卡置部以卡置於該支撐構件的基壁與第一橫向段之間,及
    一第二介接件,連接其中另一安裝部及該等支撐構件中的另一支撐構件並與該第一介接件共同支撐該板狀物,該第二介接件與該第一介接件所連接的兩支撐構件平行相間隔,且該第二介接件具有一第二卡置部,該第二卡置部用以卡置於對應支撐構件的基壁和與該第二卡置部設於同一支撐構件的另一外板模組的第一卡置部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該第一卡置部具有一第一抵靠段、一第二抵靠段及一第一連接段,該第一抵靠段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的基壁,該第二抵靠段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的第一側壁的第一橫向段,該第一連接段連接該第一抵靠段與該第二抵靠段,該第二卡置部具有一第一卡抵段、一第二卡抵段及一第二連接段,該第一卡抵段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的基壁,該第二卡抵段抵於對應的第一卡置部的第二抵靠段面向第一抵靠段之一側,該第二連接段連接該第一卡抵段與該第二卡抵段。
  3. 如請求項2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該第一卡置部還具有一勾段,該勾段自該第一抵靠段靠近對應的支撐構件的第二側壁之一端朝該第二側壁彎折延伸並與該基壁共同形成一卡槽,以供對應的第二卡置部的第一卡抵段卡置。
  4. 如請求項2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每一支撐構件的本體還具有一限位勾壁,該限位勾壁自該基壁朝該外觀面延伸再朝該第二側壁彎折延伸以與該基壁共同形成一卡槽,以供對應的第二卡置部的第一卡抵段卡置。
  5. 如請求項2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每一支撐構件還包括兩個彈性密接件,且該第一側壁還具有與該基壁垂直連接的一第一主體段,該第一主體段朝向該外觀面的末端朝該第二側壁彎折呈勾狀,該第一橫向段自該第一主體段偏靠末端處朝該第二側壁延伸並具有與該第一主體段垂直連接的一承載部及自該承載部末端朝該外觀面延伸的一勾部,且該第一橫向段與該第一主體段共同形成一第一限位槽以容置其中一彈性密接件並將該彈性密接件限位,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一側壁呈鏡射對稱並具有結構與該第一主體段相對應的一第二主體段及結構與該第一橫向段相對應的第二橫向段,且該第二主體段與該第二橫向段共同形成一第二限位槽以容置另一彈性密接件並將該彈性密接件限位,每一外板模組的第一介接件還具有與對應的安裝部連接的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具有與該第一卡置部連接且在垂直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安裝段,及自該第一安裝段在平行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延伸段,該第二介接件還具有與對應的安裝部連接的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具有與該第二卡置部連接且在垂直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安裝段,及自該第二安裝段在平行該基壁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延伸段,該第一延伸段液密地靠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位於該第一限位槽的彈性密接件,該第二延伸段液密地靠抵於對應的支撐構件位於該第二限位槽的彈性密接件。
  6. 如請求項5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每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磁磚且每一外板模組還包括兩個固持件,該板狀物還包括一加強板部且該加強板部與該板體黏結固定並連接該兩安裝部,該兩固持件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的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介接件的第二安裝段連接,且每一固持件呈勾狀並具有一壓抵部以壓抵於該板體的外表面,該兩安裝部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的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介接件的第二安裝段連接,該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安裝段分別夾置於對應的固持件與安裝部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每一固持件與該板體的側緣之間設有一軟質墊片及一密封膠層,且該軟質墊片透過該密封膠層與該固持件結合固定。
  8. 如請求項5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每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金屬板且每一安裝部為一L形角鋼,該等安裝部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的第一安裝段及該第二介接件的第二安裝段連接且該等安裝部的位置相對於該板體的內表面的兩側緣稍微內縮一段距離。
  9. 如請求項1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每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磁磚且每一外板模組還包括兩個固持件,該板狀物還包括一加強板部且該加強板部該板體黏結固定並連接該兩安裝部,該兩固持件分別與該第一介接件及該第二介接件連接,且每一固接件呈勾狀並具有一壓抵部以壓抵於該板體的外表面。
  10. 如請求項1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一外板模組的板體為一金屬板且每一安裝部為一L形角鋼,該等安裝部的位置相對於該板體的內表面的兩側緣稍微內縮一段距離。
  11. 如請求項1所述建築用牆體,其中,每一支撐構件的本體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還朝遠離該外觀面方向凸出該基壁且該本體還具有一背壁,該背壁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且與該基壁相間隔並位於該基壁背向該外觀面之一側。
TW108208508U 2019-07-01 2019-07-01 建築用牆體 TWM584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8508U TWM584814U (zh) 2019-07-01 2019-07-01 建築用牆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8508U TWM584814U (zh) 2019-07-01 2019-07-01 建築用牆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4814U true TWM584814U (zh) 2019-10-11

Family

ID=69053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8508U TWM584814U (zh) 2019-07-01 2019-07-01 建築用牆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4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093B (zh) * 2021-02-09 2022-03-01 小智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用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093B (zh) * 2021-02-09 2022-03-01 小智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用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0944A (zh) 一种整装墙板
CN102635248B (zh) 模块化快速组装房屋
EP2255045B1 (en) Aluminium facade cladding with brick or ceramic appearance
KR101398336B1 (ko) 드라이비트 리모델링 방법
KR100512119B1 (ko) 단열보드를 이용한 외단열 시공 방법
TWM584814U (zh) 建築用牆體
CN205025027U (zh) 整装墙板
CN203795652U (zh) 一种组合式墙体
CN215166847U (zh) 外墙系统
KR101120510B1 (ko) 건축패널 및 이를 부착하는 고정구조물
CN210940753U (zh) 一种干法装配式地板
CN204456543U (zh) 自带龙骨装配式幕墙集成板
CN112814308A (zh) 一种墙地整体装饰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4117051U (zh) 一种拼接式保温系统
CN214697102U (zh) 一种装配式整体卫浴、厨房墙板主体
CN21604183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
CN201546400U (zh) 保温装饰板
CN102877618B (zh) 塑料外墙板的嵌槽防水型连接机构
CN103938746A (zh) 一种外墙保温板及其安装工艺
CN219773233U (zh) 一种欧式仿石外墙eps保温板拼接缝压扣型材及保温结构
CN218149458U (zh) 一种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地砖系统
CN210659076U (zh) 底杆、底盒装置及墙面板安装总成
CN210164071U (zh) 一种钢结构墙面防水结构
CN211421711U (zh) 一种pc复合外墙板系统与玻璃幕墙系统的连接组件
CN210857836U (zh) 墙面板挂装组件及墙面板安装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