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4680U -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 Google Patents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4680U
TWM584680U TW108200518U TW108200518U TWM584680U TW M584680 U TWM584680 U TW M584680U TW 108200518 U TW108200518 U TW 108200518U TW 108200518 U TW108200518 U TW 108200518U TW M584680 U TWM584680 U TW M5846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able member
inflatable
inflation
component
we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富源
Original Assignee
張富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富源 filed Critical 張富源
Priority to TW108200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468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4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4680U/zh
Priority to CN201922033107.7U priority patent/CN211356627U/zh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為有關一種氣壓按摩器之結構,主要結構包括一供環繞於人體上之穿戴組件、一第一充氣件、一第一外充氣件、一第二充氣件及一第二外充氣件、複數充氣管體、至少一充氣裝置及一控制裝置,且第一外充氣件與第一充氣件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一裸露部及一第一抵觸部,並第二外充氣件與第二充氣件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二裸露部及一第二抵觸部。當控制裝置驅動充氣裝置,使其以預定順序重複的經由充氣管體輸出氣體時,第一充氣件、第一外充氣件、第二充氣件及第二外充氣件即可藉由交替充氣動作產生角度變化的旋轉擠壓動作,而高度模擬雙手交疊的波浪狀按摩手勢,以增加腹部按摩之效益。

Description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本新型為提供一種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尤指一種藉由各充氣件的輪流充洩氣,產生角度變化的旋轉擠壓動作,而達到高度模擬雙手交疊之波浪狀按摩手勢的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按,按摩係指通過身體接觸,對皮膚下的肌肉進行擠壓或拉伸的行為,以藉疏通經絡、滑利關節,促使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增強人體抵抗能力,進而達到治癒病痛的目的,其中最常見的技法即是手部推拿,而專業的按摩師除了可提供紓緩病痛的服務外,長期治療也能達到瘦身或整腸順便之效果,但由按摩師進行按摩療程會耗費許多時間,因此,在護理人員極度缺乏的狀況下,利用按摩器進行腹部按摩的療程,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常見手段,惟,市面上販售的按摩器,鮮少能達到人工按摩層級之功效。
目前市售之按摩器於使用時,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一、利用震動裝置針對肌肉或穴道作用之按摩器,只能提供表層肌膚的按壓舒適感,難以達到治療效果。
二、透過氣囊充氣對肌肉或經絡作用之按摩器,一般只能透過氣囊的充氣洩氣進行大面積的壓迫肌膚,難以達到推拿或按摩的效果。
三、號稱可模擬人手按摩之按摩器,則一般存在於高檔按摩椅上,而按摩椅大多針對背部、側腹部、骨盆腔作用,未能針對腹部按摩,且存在著攜帶不便的問題,更有體積過大、價格不斐之詬病。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利用各充氣件的輪流充洩氣,產生角度變化的旋轉擠壓動作,而達到高度模擬雙手交疊之波浪狀按摩手勢的氣壓按摩器之結構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控制第一、第二充氣件及第一、第二外充氣件之充氣順序,並藉由充氣件兩兩重疊之特性,在充氣、洩氣的動作之間產生轉動、推移、擠壓的效果,進而模擬雙手推拿之手勢。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新型之主要結構包括:一供環繞於人體上之穿戴組件,該穿戴組件上設有一第一充氣件,且該穿戴組件上設有一位於該第一充氣件外側之第一外充氣件,該第一外充氣件與該第一充氣件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一裸露部及一供推移該第一充氣件之第一抵觸部,並於該穿戴組件上設有一位於該第一外充氣件背離該第一充氣件一側之第二充氣件,係於該穿戴組件環繞於人體上時,鄰設於該第一充氣件一側,且該穿戴組件上設有一位於該第二充氣件外側並界定於該第一外充氣件與該第二充氣件之間之第二外充氣件,該第二外充氣件與該第二充氣件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二裸露部及一供推移該第二充氣件之第二抵觸部,另具有複數分別連結該第一充氣件、該第一外充氣件、該第二充氣件及該第二外充氣件之充氣管體,該些充氣管體連結有至少一充氣裝置,係選擇性對該第一充氣件、該第一外充氣件、該第二充氣件及該第二外充氣件進行充氣,及一電性連結該充氣裝置之控制裝置,係供控制該充氣裝置之充洩氣動作。
俾當使用者利用本新型進行按摩時,係將穿戴組件環繞於人體,以將第一充氣件及第二充氣件緊貼於人體,此時第一外充氣件及第二外充氣件分別局部重疊設置於第一充氣件及第二充氣件上,接著使用者只要利用控制裝置驅動充氣裝置,使充氣裝置經由充氣管體輸出氣體,而依序進行第一充氣件充氣、第二充氣件洩氣,第一外充氣件充氣、第二外充氣件洩氣,第二充氣件充氣、第一充氣件洩氣,及第二外充氣件充氣、第一外充氣件洩氣之循環動作,讓第一充氣件與第一外充氣件之間、或第一充氣件與第一外充氣件之間,在位置關係上產生角度變化,進而發生旋轉、推移、擠壓等動作,以高度模擬雙手交疊的波浪狀按摩手勢,以增加腹部按摩之效益。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按摩器所存在之號稱模擬卻無法達到推拿或按摩的效果、體積過大、產品單價過高及攜帶不便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1a‧‧‧穿戴組件
11a‧‧‧第一緊固帶體
12a‧‧‧第二緊固帶體
13a‧‧‧夾角部
21、21b‧‧‧第一充氣件
211‧‧‧第一固定邊
22、22a‧‧‧第一外充氣件
201‧‧‧氣囊
202‧‧‧外套體
221‧‧‧第一裸露部
222‧‧‧第一抵觸部
23b‧‧‧第一內充氣件
31、31b‧‧‧第二充氣件
311‧‧‧第二固定邊
32、32a‧‧‧第二外充氣件
301‧‧‧氣囊
302‧‧‧外套體
321‧‧‧第二裸露部
322‧‧‧第二抵觸部
33b‧‧‧第二內充氣件
4、4a、4b‧‧‧充氣裝置
41‧‧‧充氣管體
42‧‧‧氣閥部
5、5a‧‧‧控制裝置
51‧‧‧強度開關
52a‧‧‧切換開關
6a‧‧‧限位帶體
61a‧‧‧開口部
第一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
第二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充氣示意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穿戴示意圖。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氣壓按摩示意圖(一)。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氣壓按摩示意圖(二)。
第五A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無人時位移示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氣壓按摩示意圖(三)。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氣壓按摩示意圖(四)。
第八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氣壓按摩示意圖(五)。
第九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氣壓按摩示意圖(六)。
第十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調節示意圖。
第十二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
第十三圖 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十四圖 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穿戴示意圖。
第十五圖 係為本新型之第十四圖A-A線視角之充氣示意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充氣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包括:一穿戴組件1,係供環繞於人體上;一設於該穿戴組件1上之第一充氣件21;一設於該穿戴組件1上且位於該第一充氣件21外側之第一外充氣件22 ,該第一外充氣件22與該第一充氣件21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一裸露部221及一供推移該第一充氣件21之第一抵觸部222;一設於該穿戴組件1上且位於該第一外充氣件22背離該第一充氣件21一側之第二充氣件31,係於該穿戴組件1環繞於人體上時,鄰設於該第一充氣件21一側;一設於該穿戴組件1上且位於該第二充氣件31外側之第二外充氣件32,係界定於該第一外充氣件22與該第二充氣件31之間,並與該第二充氣件31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二裸露部321及一供推移該第二充氣件31之第二抵觸部322,其中該第一充氣件21及該第一外充氣件22各自皆由一氣囊201及一外套體202所構成,該第二充氣件31及該第二外充氣件32同樣各自皆由一氣囊301及一外套體302所構成;複數分別連結該第一充氣件21、該第一外充氣件22、該第二充氣件31及該第二外充氣件32之充氣管體41;至少一連通該些充氣管體41之充氣裝置4,係選擇性對該第一充氣件21、該第一外充氣件22、該第二充氣件31及該第二外充氣件32進行充氣,且該充氣裝置4於各該充氣管體41上分別具有至少一電性連結下述控制裝置5之氣閥部42;一電性連結該充氣裝置4之控制裝置5,係供控制該充氣裝置4之充洩氣動作,該控制裝置5上具有一強度開關51,係供使用者調整充氣強度。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更可利用各充氣件的輪流充洩氣,產生角度變化的旋轉擠壓動作,而達到高度模擬雙手交疊之波浪狀按摩手勢的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至氣壓按摩示意圖(六),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第一外充氣件22及第二外充氣件32係固設於穿戴組件1上,第一充氣件21及第二充氣件31則分別單側固定於第一外充氣件22及第二外充氣件32上,而使第一充氣件21及第二充氣件31可浮動於第一外充氣件22及第二外充氣件32上,以利用第一抵觸部222及第二抵觸部322的選擇性推移動作,使上述兩組充氣件藉由位移效果模擬人手推移之動作。
使用時,如第三圖所示係先將穿戴組件1環繞於人體腰部,以將第一充氣 件21及第二充氣件31相鄰設置而緊貼於人體,此時第一外充氣件22及第二外充氣件32分別局部重疊設置於第一充氣件21及第二充氣件31外側,接著使用者只要利用控制裝置5驅動充氣裝置4,使充氣裝置4經由充氣管體41輸出氣體。
充氣時(如第四圖至第九圖,係以俯視圖表示),係令該充氣裝置4對該第一充氣件21充氣(如第四圖),再令該充氣裝置4對該第一外充氣件22充氣,以透過一第一抵觸部222推移該第一充氣件21(如第五圖),此時第一外充氣件22係由外而內推移第一充氣件21,並因第一充氣件21係以第一固定邊211浮動結合於第一外充氣件22上,且第一充氣件21被推移時,其受推方向同時受到人體及第一外充氣件22的體積限制,故使第一充氣件21在位置上產生角度變化,並以第一固定邊211為軸對人體進行旋轉擠壓,而模擬手掌向內擠壓的動作,為了更清楚展現第一充氣件21之位移狀況,係以非穿戴狀態下的充氣動作表現,如第五A圖所示,可清楚看出第一充氣件21受第一外充氣件22推移時,產生之旋轉動作,以於穿戴在人體上時提供擠壓之效果。
接著令該充氣裝置4對該第二充氣件31充氣,並將該第一充氣件21洩氣(如第六圖),此時,僅第一外充氣件22及第二充氣件31為充氣狀態,故按壓力道面積大、力道輕,以模擬手指向內擠壓的動作,再令該充氣裝置4對該第二外充氣件32充氣,以透過一第二抵觸部322推移該第二充氣件31,並將該第一外充氣件22洩氣(如第七圖),此時第二外充氣件32係由外而內推移第二充氣件31,且第二充氣件31之受推方向乃與步驟(d)中第一充氣件21之受推原理相同,令該第二充氣件31以第二固定邊311為軸在位置上產生角度變化,而對人體進行旋轉擠壓,而模擬另一手手掌向內擠壓的動作,然後令該充氣裝置4對該第一充氣件21充氣,並將該第二充氣件31洩氣(如第八圖),此時,僅第一充氣件21及第二外充氣件32為充氣狀態,故按壓力道面積大、力道輕,以模擬手指向內擠壓的動作,再令該充氣裝置4對該第一外充氣件22充氣,以透過一第一抵觸部222推移該第一充氣件21,並將該第二外充氣件32洩氣(如第九圖)。據此,循環上述充氣、洩氣之步驟,以利用交替充氣動作產生角度變化的旋轉擠壓動作,而高度模擬雙手交疊的波浪狀按摩手勢,以增加腹部按摩之效益,直至使用者關閉控制裝置5。其中,該控制裝置5可透過強度開關51讓使用者調整充氣強度,並可自動控制氣閥部42 的啟閉,以供充氣裝置4自動切換充氣及洩氣之目標。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圖至十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至使用狀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於該穿戴組件1a上具有複數限位帶體6a,係分別於該第一外充氣件22a及該第二外充氣件32a一側形成有一開口部61a,係供穿設該穿戴組件1a以調節該第一外充氣件22a及該第二外充氣件32a之位置,如此一來,使本新型可根據使用者身材不同,而確實調整第一外充氣件22a及第二外充氣件32a至需要按摩的位置,且該穿戴組件1a包含有一第一緊固帶體11a、及一設於該第一緊固帶體11a一側之第二緊固帶體12a,以更適切的配合人體腰部的曲線,進行束緊動作。另外,控制裝置5a亦可透過切換開關52a改變充氣裝置4a之充氣模式,本實施例係改變為同時充氣或同時洩氣,此時,可透過開口部61a調整第一緊固帶體11a,使其與第二緊固帶體12a間具有一夾角部13a,該夾角部13a之角度為0度至20度,並調整第一外充氣件22a及第二外充氣件32a至腰部左右兩側,如此一來,即可有效對骨盆腔進行按摩。
又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三圖至第十五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至第十五圖A-A線視角之充氣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於該第一充氣件21b內側設有至少一連通該充氣裝置4b之第一內充氣件23b,係受該第一充氣件21b擠壓而位移,且該第二充氣件31b內側設有至少一連通該充氣裝置4b之第二內充氣件33b,係受該第二充氣件31b擠壓而位移。
因第一內充氣件23b及第二內充氣件33b係分別偏設於第一充氣件21b及第二充氣件31b的下側,且第一內充氣件23b及第二內充氣件33b僅分別以上端緣結合於第一充氣件21b及第二充氣件31b,故於第一充氣件21b或第二充氣件31b充氣時,除了可分別向內擠壓第一內充氣件23b及第二內充氣件33b,更可分別向上推移第一內充氣件23b及第二內充氣件33b。而當第一內充氣件23b及第二內充氣件33b為複數時,則分別縱向並排於第一充氣件21b及第二充氣件31b的下側。藉此,搭配第一內充氣件23b及第二內充氣件33b的使用,讓本新型可進一步提供上下的推移效果。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氣壓按摩器之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申請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申請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5)

  1. 一種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其主要包括:一穿戴組件,係供環繞於人體上;一設於該穿戴組件上之第一充氣件;一設於該穿戴組件上且位於該第一充氣件外側之第一外充氣件,該第一外充氣件與該第一充氣件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一裸露部及一供推移該第一充氣件之第一抵觸部;一設於該穿戴組件上且位於該第一外充氣件背離該第一充氣件一側之第二充氣件,係於該穿戴組件環繞於人體上時,鄰設於該第一充氣件一側;一設於該穿戴組件上且位於該第二充氣件外側之第二外充氣件,係界定於該第一外充氣件與該第二充氣件之間,並與該第二充氣件局部重疊設置,而界定有至少一第二裸露部及一供推移該第二充氣件之第二抵觸部;複數分別連結該第一充氣件、該第一外充氣件、該第二充氣件及該第二外充氣件之充氣管體;至少一連通該些充氣管體之充氣裝置,係選擇性對該第一充氣件、該第一外充氣件、該第二充氣件及該第二外充氣件進行充氣;一電性連結該充氣裝置之控制裝置,係供控制該充氣裝置之充洩氣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其中該第一充氣件內側設有至少一連通該充氣裝置之第一內充氣件,係受該第一充氣件擠壓而位移,且該第二充氣件內側設有至少一連通該充氣裝置之第二內充氣件,係受該第二充氣件擠壓而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其中該充氣裝置於各該充氣管體上分別具有至少一電性連結該控制裝置之氣閥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其中該穿戴組件上具有複數限位帶體,係分別於該第一外充氣件及該第二外充氣件一側形成有一開口部,係供穿設該穿戴組件以調節該第一外充氣件及該第二外充氣件之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其中該穿戴組件包含有一第一緊固帶體、及一設於該第一緊固帶體一側之第二緊固帶體,且該第一緊固帶體與該第二緊固帶體間具有一夾角部,該夾角部之角度為0度至20度。
TW108200518U 2019-01-11 2019-01-11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TWM584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518U TWM584680U (zh) 2019-01-11 2019-01-11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CN201922033107.7U CN211356627U (zh) 2019-01-11 2019-11-21 一种气压按摩器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518U TWM584680U (zh) 2019-01-11 2019-01-11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4680U true TWM584680U (zh) 2019-10-11

Family

ID=6905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518U TWM584680U (zh) 2019-01-11 2019-01-11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6627U (zh)
TW (1) TWM5846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406B (zh) * 2019-01-11 2020-12-11 張富源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及其方法
TWD217398S (zh) 2021-10-07 2022-02-21 第一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氣控制器之部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406B (zh) * 2019-01-11 2020-12-11 張富源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及其方法
TWD217398S (zh) 2021-10-07 2022-02-21 第一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氣控制器之部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6627U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1284B1 (ko) 공기압 마사지기용 커프
CN203619854U (zh) 一种用于手指重度烧伤康复装置
WO2020224466A1 (zh) 一种手套按摩器
CN204261004U (zh) 心跳同步舒缩下肢按摩器
CN110327184A (zh) 一种手指康复装置
TWM584680U (zh)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
CN211485579U (zh) 一种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功能的分指板
JP2013022404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CN204501499U (zh) 指套式握力球
TWI712406B (zh) 氣壓按摩器之結構及其方法
CN201519295U (zh) 中医内关和外关穴位按摩装置
WO2020238988A1 (zh) 按摩器
CN210760374U (zh)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座椅
CN211157166U (zh) 一种手套按摩器
CN205948267U (zh) 一种肌肉锻炼器
US20110015553A1 (en) Adjustable leg massager
CN206228583U (zh) 一种神经内科气压式弹力按摩装置
CN2421008Y (zh) 一种正弦波式空气按摩健眼仪
CN211132044U (zh) 一种手套按摩器
KR20200013827A (ko) 에어 팽창 및 온열수단을 갖는 내부글러브와 팽창억제용 외부글러브로 조합되어진 손 마사지 기기
US20240009068A1 (en) Transformable pneumatic soft structures
CN206424278U (zh) 一种气压式手功能康复仪
CN212522376U (zh) 加压套和按摩矫正器
CN108186302A (zh) 一种可用于小儿推拿的机器人
CN211067878U (zh) 按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