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3062U - 光源模組之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之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83062U TWM583062U TW108205991U TW108205991U TWM583062U TW M583062 U TWM583062 U TW M583062U TW 108205991 U TW108205991 U TW 108205991U TW 108205991 U TW108205991 U TW 108205991U TW M583062 U TWM583062 U TW M58306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ource module
- microstructures
- light source
- refl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係利用一入光面傾斜之一導光板,該入光面相對設置一發光元件,並於該入光面設置複數個微結構將該發光元件所發出之一光線折射至該導光板之一反射面,該光線再由該反射面反射出該導光板之出光面,其係以傾斜之該入光面對應該發光元件,使該發光元件向下發光,減少該導光板之尾部出光率,使該反射面接收更多該發光元件之該光線,達到增加光源模組之出光亮度之功效。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尤其係將導光板之入光面傾斜並設置複數個微結構,且使發光元件相對傾斜之光源模組之結構。
背光模組(Back light module)為液晶顯示器面板( LCD panel)的重要零組件之一,由於液晶本身不發光,背光模組之功能即是供應充足且分布均勻的光源,使顯示器能正常的顯示影像給與使用者。
隨著時代演進,平面、曲面的背光模組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裝置的顯示器之中,如智慧型手機的螢幕、智慧手錶、電視顯視器、筆記型電腦顯示器、數位相機、電玩主機等具成長潛力之電子產品,因此帶動背光模組及其相關零組件的需求持續成長,又於面板低價化的刺激下,以筆記型電腦、監視器及行動裝置之面板需求為最大,其為背光模組需求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然而隨著產品顯示器的出光亮要求的不斷提高,作為顯示器內的背光模組之光學設計也逐漸受到考驗。
傳統的背光模組主要包括了發光源以及導光板,通常導光板配置於光源的側面。常見的背光模組中,光源發出光線射至導光板的入光面,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對且平行於光源的出光面,使光源發出的光線順利進入導光板。
然而,習知之背光模組,因光源通常係與導光板之入光面垂直,常造成光源之光線直射導光板中位於入光面對面的尾部,而使得反射面未能完整接收光源之光線。詳細而言,由於光源出光面所發出的光線水平通過導光板內部,導致光線直接對應射至導光板導光板尾部,使導光板的反射面未能夠接收到光源的全部的光線,光源的出光面所發出的光線僅有部分能讓導光板的反射面反射,而使得背光模組的光利用率下降。
有鑑於此,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新型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係利用入光面傾斜之導光板,並對應設置發光元件,並以複數個微結構將該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線折射至該導光板之反射面,藉由傾斜之入光面對應發光元件,使發光元件向反射面發光,避免發光元件直射導光板之尾部,而降低光源模組的出光率,達到提升光源模組出光亮度之功效,以解決存在於習知技術中之該些缺失。
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係將一導光板之一入光面傾斜成一入光傾角,一發光元件相對該入光傾角設置,利用該入光傾角使該發光元件傾斜,使該發光元件向反射面發出光線,以增加光源模組之出光亮度。
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係於一導光板之一入光面設置複數個微結構,該些個微結構對應導光板之複數個反射部,該些個反射部各別具有複數個反射中心點,該些個微結構各別對應該些個反射中心點,以將光線折射至該些個反射中心點,達到提高光均勻性之效果。
為達到上述所指稱之各目的與功效,本新型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包含:一發光元件以及一導光板,該發光元件發出一光線;以及該導光板包含一出光面、一反射面以及一入光面,該出光面與該反射面相對設置,該入光面與該反射面以及該出光面相鄰設置,該入光面相對設置於該發光元件之一側並向該導光板之一內側傾斜與該反射面形成一入光傾角,該入光面於該內側設置複數個微結構,該些個微結構之位置對應該發光元件之位置;其中,該光線射至該些個微結構並折射至該反射面,該反射面反射該光線至該出光面;本實施例利用上述結構,使發光元件之光線射向反射面,以增加光源模組之出光亮度。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入光傾角係小於90°且大於30°。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更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包含一傾斜平台,該傾斜平台之一上方設置該發光元件。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傾斜平台具有一平台傾角,該平台傾角對應該入光傾角。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更包含二固定件,該二固定件夾設該發光元件之上下二側並貼合於該入光面之一外側,該二固定件位於該些個微結構之上下二側。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發光元件與該入光面之間設置一光學層。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微結構係一U型切槽、一V型切槽、一矩形切槽或一梯形切槽。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反射面包含複數個反射部,該些個反射部各別具有一反射中心點,該些個反射部各別具有之該反射中心點各別與該些個微結構各別具有之一微結構中心點對應連成一基準線。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微結構之數量對應該些個反射部之數量。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些個微結構各別對應之該基準線與該些個微結構具有一第一入光角以及一第二入光角。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入光角與該第二入光角之角度和係小於全反射角。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新型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實施例及配合說明,說明如後:
本新型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係利用入光面傾斜之導光板,並對應發光元件設置,並以複數個微結構將該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線折射至該導光板之反射面,光線再由該反射面反射出該導光板之出光面,本新型係以傾斜之該入光面對應該發光元件,使該發光元件向下發光,減少該導光板之尾部出光率,達到增加光源模組之出光亮度之功效。
請參閱第1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係第一實施例,其係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包含,一發光元件20以及其相對設置之一導光板10,該發光元件發出一光線22。
再次參閱第1圖,該導光板10包含一出光面12、一反射面14以及一入光面16,該出光面12相對該反射面14設置,而該入光面16相對設置於該發光元件20之一側,該導光板10之該入光面16向該導光板10之一內側傾斜,並與該反射面14形成一入光傾角θ1,其中該入光面16與該反射面14之該入光傾角θ1之角度係於小於90°且大於30°之範圍,以達本實施例最佳之功效,該入光面16於該導光板10之內側設置複數個微結構162(圖示只標註其中之一),且該些個微結構162與該反射面14平行設置,其中該些個微結構162之位置對應該發光元件20之位置,其使該發光元件20之該光線22對應該些個微結構162,於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0之材料可為透光之塑膠,例如PMMA、PC,該導光板10之該反射層14可貼附反射材料,增加該反射面14之反射率,而該發光元件20可使用發光二極體。
再次參閱第1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發光元件20隨該入光面16傾斜,並發出該光線22射至該入光面16之該些個微結構162,該些個微結構162將該光線22折射至該反射面14,該反射面14再反射該光線22至該出光面12,完成本實施例之光線路徑,其係利用隨該入光面16傾斜之該發光元件20。
接續上述,於較佳實施例中,更包含一基座30,該基座30包含一傾斜平台32,該傾斜平台32之一上方設置該發光元件20,其中該傾斜平台32具有一平台傾角θ2,該平台傾角θ2對應該入光傾角θ1,其滿足右式:90-θ_2=θ_1。該基座30之實施態樣不限於設置於導光板外側或嵌入導光板內。
請參閱第2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其他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更於該發光元件20之上下二側夾置二固定件40,其用於固定該發光元件20,該二固定件40各別接合於該導光板10之該入光面16之外側,且該二固定件40位於該些個微結構162之上下二側,不與該些個微結構162接觸,其使該發光元件20之光源對應該些個微結構162將一光線22射至該些個微結構162,於較佳實施例中,該發光元件20與該入光面16之間設置一光學層21,該光學層21可傳導該發光元件20之該光線22,成為該發光元件20之發光區域,而該光學層21之材料可為透光之熱固化材料或光固化材料,其中該二固定件40設置於該基座30之該傾斜平台32,隨著該傾斜平台32具有該平台傾角θ2傾斜,也使該發光元件20傾斜。
再次參閱第2圖及請參閱第3圖,第3圖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結構放大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係基於上述實施例係該導光板10之該入光面16之該些個複數微結構162對應該反射面14之複數個反射部142設置。
本實施例係將該導光板10之該入光面16傾斜設計,使該發光元件20之該光線22進入時將光源直接向該反射面14照射,透過該些個微結構162讓該光線22以水平方式進入該導光板10內,達到提升光源模組出光之光均勻性的功效。
再次參閱第2圖及第3圖,如圖所示,其中該導光板10之該反射面14包含複數個反射部142,該些個反射部142各別具有一反射中心點144,即該導光板10之該反射面14具有複數個反射中心點144,該些個反射部142各別具有之該反射中心點144各別與該些個微結構162各別具有之一微結構中心點164對應設置,兩中心點144、164連成一基準線146,以圖式做為參考,該些個反射部142其中之一的該反射中心點144與該些個微結構162其中之一的該微結構中心點164連成該基準線146,該基準線146與該些個微結構162對應形成一第一入光角θ3以及一第二入光角θ4,其中該第一入光角θ3與該第二入光角θ4之角度和係小於全反射角,防止該光線22(圖示只標註其中之一)反射回該入光面16,其中該些個微結構162之數量對應該些個反射部142之數量。
請參閱第4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光線路徑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發光元件20隨該入光面16傾斜,並發出該光線22射至該入光面16之該些個微結構162,該些個微結構162將該光線22沿著該基準線146折射至該反射面14,該反射面14再反射該光線22至該出光面12,完成本實施例之光線路徑,本實施例之其他元件之連接關係與光線路徑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接續上述,本實施例係將該導光板10之該入光面16傾斜設計,使該發光源件20之該光線22進入時將光源直接向該反射面14照射,透過該些個微結構162讓該光線22以水平方式進入該導光板10內,其可利用該些個微結構162將該導光板10以切成該些個反射部142來調整每個微結構162與每個反射部142之該基準線146形成之該第一入光角θ3與該第二入光角θ4,達到調整並提升光源模組之光均勻性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新型提供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係利用利用入光面傾斜之導光板,並對應設置發光元件,並以複數個微結構將該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線折射至該導光板之反射面,光線再由該反射面反射出該導光板之出光面,本新型係以傾斜之該入光面對應該發光元件,使該發光元件向下發光,減少該導光板之尾部出光率,使該反射面接收更多該發光元件之該光線,達到提升光源模組出光亮度之功效,以解決習知技術導光板之尾部出光高導致光利用率降低之問題。
故本新型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一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故舉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新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導光板
12‧‧‧出光面
14‧‧‧反射面
142‧‧‧反射部
144‧‧‧反射中心點
146‧‧‧基準線
16‧‧‧入光面
162‧‧‧微結構
164‧‧‧微結構中心點
20‧‧‧發光元件
21‧‧‧光學層
22‧‧‧光線
30‧‧‧基座
32‧‧‧傾斜平台
40‧‧‧固定件
θ1‧‧‧入光傾角
θ2‧‧‧平台傾角
θ3‧‧‧第一入光角
θ4‧‧‧第二入光角
12‧‧‧出光面
14‧‧‧反射面
142‧‧‧反射部
144‧‧‧反射中心點
146‧‧‧基準線
16‧‧‧入光面
162‧‧‧微結構
164‧‧‧微結構中心點
20‧‧‧發光元件
21‧‧‧光學層
22‧‧‧光線
30‧‧‧基座
32‧‧‧傾斜平台
40‧‧‧固定件
θ1‧‧‧入光傾角
θ2‧‧‧平台傾角
θ3‧‧‧第一入光角
θ4‧‧‧第二入光角
第1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其他結構示意圖;
第3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結構放大示意圖;以及
第4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光線路徑示意圖。
第2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其他結構示意圖;
第3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結構放大示意圖;以及
第4圖:其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光線路徑示意圖。
Claims (11)
- 一種光源模組之結構,其包含:
一發光元件,其發出一光線;以及
一導光板,其包含一出光面、一反射面以及一入光面,該出光面與該反射面相對設置,該入光面與該反射面以及該出光面相鄰設置,該入光面與該反射面形成一入光傾角,該入光面於該內側設置複數個微結構,該些個微結構與該反射面平行設置,該些個微結構之位置對應該發光元件之位置;
其中,該光線射至該些個微結構並折射至該反射面,該反射面反射該光線至該出光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入光面與該反射面之該入
光傾角係小於90°且大於3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更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包含一傾
斜平台,該傾斜平台之一上方設置該發光元件。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傾斜平台具有一平台傾
角,該平台傾角對應該入光傾角。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更包含二固定件,該二固定件夾
設該發光元件之上下二側並接合於該入光面之一外側,該二固定件位於該些個微結構之上下二側,該二固定件不與該些個微結構接觸。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發光元件與該入光面之間
設置一光學層。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些個微結構係一U型切槽、
一V型切槽、一矩形切槽或一梯形切槽。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反射面包含複數個反射
部,該些個反射部各別具有一反射中心點,該些個反射部各別具有之該反射中心點各別與該些個微結構各別具有之一微結構中心點對應連成一基準線。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些個微結構之數量對應該些
個反射部之數量。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些個微結構各別對應之該
基準線與該些個微結構具有一第一入光角以及一第二入光角。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源模組之結構,其中該第一入光角與該第二入光
角之角度和係小於全反射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5991U TWM583062U (zh) | 2019-05-14 | 2019-05-14 | 光源模組之結構 |
CN201920853555.9U CN209821423U (zh) | 2019-05-14 | 2019-06-06 | 光源模组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5991U TWM583062U (zh) | 2019-05-14 | 2019-05-14 | 光源模組之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83062U true TWM583062U (zh) | 2019-09-01 |
Family
ID=6862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05991U TWM583062U (zh) | 2019-05-14 | 2019-05-14 | 光源模組之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21423U (zh) |
TW (1) | TWM583062U (zh) |
-
2019
- 2019-05-14 TW TW108205991U patent/TWM583062U/zh unknown
- 2019-06-06 CN CN201920853555.9U patent/CN20982142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21423U (zh) | 2019-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05769B (zh) | 背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 |
US11131798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060133062A1 (en) | Bottom 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uniform illumination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WO2019161629A1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120300493A1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a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TW201643341A (zh) | 透鏡、發光裝置及背光模組 | |
KR20160092322A (ko) | 반사형 확산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WO2016045393A1 (zh) |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M466278U (zh) | 薄型化直下式led背光模組 | |
US11874487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TW200409974A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e light source using the same | |
WO2019127754A1 (zh) | 复合扩散板及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 |
WO2022199006A1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TWI503581B (zh) | 透鏡、光源裝置以及直下式光源模組 | |
WO2016086534A1 (zh) |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 |
US10670916B2 (en) | Light guiding film,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TW201721248A (zh) | 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 |
CN102840520A (zh) |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WO2014176885A1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40133184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0363810C (zh) | 背光模块 | |
TWI636307B (zh) | 透鏡、發光裝置及背光模組 | |
CN105135286B (zh)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WO2016070496A1 (zh) |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 |
TWI526742B (zh) | 曲型背光模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