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1910U - Acupuncture needle improved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Acupuncture needle improved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1910U
TWM581910U TW108205859U TW108205859U TWM581910U TW M581910 U TWM581910 U TW M581910U TW 108205859 U TW108205859 U TW 108205859U TW 108205859 U TW108205859 U TW 108205859U TW M581910 U TWM581910 U TW M58191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hollow
acupuncture needle
acupuncture
hollow slee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5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門重
Original Assignee
慶名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慶名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慶名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5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191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1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1910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之針灸針改良結構包括一中空套管以及一針體。其中,中空套管呈長條狀並包括一環壁及一中空部,中空部由環壁圍繞形成,且環壁朝向中空部凸設有二凸起,此二凸起彼此間隔出一空間;針體呈長條狀並置設於中空部,且針體包括一體部及一針部,針部附接於體部,且體部卡合於二凸起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

Description

針灸針改良結構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針灸針改良結構,尤指一種可確實達到簡化結構並提高組裝穩定性及使用方便性之目的的針灸針改良結構。
於一般中醫醫療院所中,針灸是極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即中醫師以針灸針按壓插入人體之穴道以刺激人體之經脈,並因此來達到疾病治療之效果。
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其中之圖1係為習知之針灸針結構之立體圖,圖2係為圖1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及圖2顯示有一習知之針灸針結構91,其包括有皆呈長條狀之一中空套管911及一針體912,針體912係置設於中空套管911之中空部913。
如圖1所示,於針灸針結構91未使用時,係以一卡合片914插入中空部913、並卡合在中空套管911與針體912之間,亦即使針體912可藉由卡合片914而緊接於中空套管911而不會掉落。再如圖2所示,於針灸針結構91使用時,係將卡合片914拔除後再按壓針體912以進行針灸,但在拔除卡合片914時,為了防止針體912先行掉 落,通常要以兩隻手進行前述動作。
請參照圖3,其係為另一習知之針灸針結構之剖面圖。於圖3中顯示有另一習知之針灸針結構92,同樣的,其包括有皆呈長條狀之一中空套管921及一針體922,針體922係置設於中空套管921之中空部923。
如圖3所示,中空套管921朝向中空部923凸設有一凸起924,針體922的體部925係呈弧形延伸並具有一最凸點926,於針灸針結構92未使用時,針體922係以體部925的最凸點926卡合於凸起924,而於針灸針結構92使用時,按壓針體922使最凸點926脫離凸起924即可。
如上所述,於第一種習知之針灸針結構91中,必須再另外使用卡合片914而使結構設計較為複雜,且如同上述,使用上亦較為不變。於第二種習知之針灸針結構92中,針體922的體部925必須製作為弧形,且凸起924的尺寸必須加以控制以配合針體922體部925之最凸點926的尺寸,故結構設計亦較為複雜,且若尺寸稍有誤差,針體922即無法確實卡合在中空套管921,相對影響組裝(即針灸針結構92未使用時)的穩定性。
如上所述,習知之針灸針結構在結構設計、組裝穩定性及使用方便性之問題上仍有改善之空間存在。
為解決上述習知之針灸針結構的問題,本新型提出一針灸針改良結構,該針灸針改良結構包括一中空套管以及一針體。 其中,該中空套管係呈長條狀並包括一環壁及一中空部,該中空部係由該環壁圍繞形成,且該環壁朝向該中空部凸設有二凸起,該二凸起彼此間隔出一空間;該針體係呈長條狀並置設於該中空部,且該針體包括一體部及一針部,該針部係附接於該體部,且該體部係卡合於該空間。
藉由上述之結構設計,可確實達到簡化結構並提高組裝穩定性及使用方便性之目的。
上述之該中空套管係為一塑膠中空套管。
上述之該二凸起係分別為一彈性凸起。
上述之該體部形成有複數條細紋。
1‧‧‧針灸針改良結構
2‧‧‧中空套管
21‧‧‧環壁
22‧‧‧中空部
23‧‧‧凸起
24‧‧‧空間
3‧‧‧針體
31‧‧‧體部
311‧‧‧細紋
32‧‧‧針部
91‧‧‧針灸針結構
911‧‧‧中空套管
912‧‧‧針體
913‧‧‧中空部
914‧‧‧卡合片
92‧‧‧針灸針結構
921‧‧‧中空套管
922‧‧‧針體
923‧‧‧中空部
924‧‧‧凸起
925‧‧‧體部
926‧‧‧最凸點
A‧‧‧箭頭
B‧‧‧箭頭
圖1係為習知之針灸針結構之立體圖。
圖2係為圖1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係為另一習知之針灸針結構之剖面圖。
圖4係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5係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6係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4及圖5,其中之圖4係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之立體圖,圖5係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剖面圖。於圖4及圖5中顯示有一針灸針改良結構1,且此針灸針改良結構1包括一中空套管2以及一針體3。
如圖4及圖5所示,中空套管2係呈長條狀並包括一環壁21及一中空部22,其中之中空部22係由環壁21圍繞形成,且環壁21朝向中空部22凸設有二凸起23,此二凸起23彼此間隔出一空間24。
此外,由圖4及圖5可知,針體3係呈長條狀並置設於中空套管2之中空部22,且針體3包括一體部31及一針部32,其中之針部32係附接於體部31,且體部31係卡合於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
請參照圖6,其係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並請同時一併參照圖4及圖5。
當針灸針改良結構1於未使用時,針體3之體部31係卡合於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如圖6中以實線表示之針體3所示。當要使用針灸針改良結構1時,係先以圖6所示之A箭頭的方向推動針體3,此時針體3的位置如圖6中以虛線表示的針體3所示,之後再以圖6所示之B箭頭的方向按壓針體3即可進行針灸。(註:於圖6中為了清楚顯示作動狀態,係以較誇大之比例顯示,以方便說明。)
如上所示,針灸針改良結構1於未使用時,針體3之體部31係卡合於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故針體3可穩固地保持位在中空套管2之中空部22,且中空套管2之凸起23的結構設計極為簡單,例如僅需以衝鑿等加工方式形成即可。另外,於針灸針改良結構1使用時,僅需推、壓之動作即可將針體3由中空套管2按壓出,且此動作亦僅需一隻手、甚至一隻手指即可達成。
因此,利用上述的針灸針改良結構1,可確實達到簡化結構並提高組裝穩定性及使用方便性之目的。
於本實施例中,中空套管2可為一塑膠中空套管,其在製造方便性與降低成本上可有多樣化的考量。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中空套管2之二凸起23可分別為一彈性凸起,如此可使針體3之體部31與二凸起23之間具有彈性餘裕接觸,亦即針體3之體部31可更加方便地卡合於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或由空間24脫離,更加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針體3之體部31可形成有複數條細紋311,如此可增加摩擦力,即針體3之體部31可更穩固地卡合於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前述「增加摩擦力」並非意指針體3之體部31「緊固地」卡合於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而使針體3無法從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脫離,其僅是增加摩擦力讓針體3之體部31可更穩固地卡合於二凸起23所彼此間隔出之空間24,而不影響如圖6所示之推、壓作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其並不用以限制本新型,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Claims (4)

  1. 一種針灸針改良結構,包括:一中空套管,係呈長條狀並包括一環壁及一中空部,該中空部係由該環壁圍繞形成,且該環壁朝向該中空部凸設有二凸起,該二凸起彼此間隔出一空間;以及一針體,係呈長條狀並置設於該中空部,且該針體包括一體部及一針部,該針部係附接於該體部,且該體部係卡合於該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針灸針改良結構,其中該中空套管係為一塑膠中空套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針灸針改良結構,其中該二凸起係分別為一彈性凸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針灸針改良結構,其中該體部形成有複數條細紋。
TW108205859U 2019-05-10 2019-05-10 Acupuncture needle improved structure TWM581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859U TWM581910U (zh) 2019-05-10 2019-05-10 Acupuncture needle improved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859U TWM581910U (zh) 2019-05-10 2019-05-10 Acupuncture needle improved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1910U true TWM581910U (zh) 2019-08-11

Family

ID=68317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5859U TWM581910U (zh) 2019-05-10 2019-05-10 Acupuncture needle improved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1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20020A (zh) 植針模組及具有植針模組的植入裝置
US9911364B2 (en) Resettable auto injector training device with a releasably locking shield and a resetting cap
HK1068560A1 (en) Medical needle device with winged shield for erroneous piercing prevention
JP2001037878A (ja) 安全注射器
WO2020133979A1 (zh) 一种安全型注射装置、注射器及其组装方法
US7282042B2 (en) Safety syringe
TWM581910U (zh) Acupuncture needle improved structure
US20080154195A1 (en) Safety syringe device
US6409704B1 (en) Retractable safety syringe
US20020183788A1 (en) One-handed hypodermic syringe
JP2017086630A (ja) 注射針着脱用補助具
US11439212B2 (en) Easy attach back for pierced ear type earrings
JP3211878U (ja) 針具キャップ及び針具キャップを有する注射器
CN208552731U (zh) 一种带安全针头帽的一次性注射器
KR20140025859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펜 겸용 볼펜
CN209154759U (zh) 自动注射笔的锁定机构及自动注射笔
TWM516870U (zh) 防誤按手錶外殼
KR20060135087A (ko) 스타일러스 펜
JPWO2018180458A1 (ja) シリンジ
CN110237357A (zh) 一种防刺伤注射器
TW201840347A (zh) 留置針組裝體
CN210813144U (zh) 注射器
EP3415092A1 (en) Injector
JP3167383U (ja) 注射器の注入案内用具
JP1675082S (ja) 外筒アシス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