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567U - 手術套管組 - Google Patents

手術套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567U
TWM578567U TW108201401U TW108201401U TWM578567U TW M578567 U TWM578567 U TW M578567U TW 108201401 U TW108201401 U TW 108201401U TW 108201401 U TW108201401 U TW 108201401U TW M578567 U TWM578567 U TW M5785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end portion
proximal end
surgical
outer she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雅芳
王志弘
曾文諒
Original Assignee
百麗醫療產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百麗醫療產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百麗醫療產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567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567U/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關於一種手術套管組,包含外鞘、內管及固持環。其中,外鞘與內管相互套接,內管穿設於外鞘中,使內管可於外鞘內之通道往復滑動;內管之外壁逐漸朝向其遠端縮小,並於其終端形成曲面穿刺端;外鞘設有凹槽,使內管對應設置之阻擋件可與凹槽扣合並穩定連接;內管外壁與固持環之內壁分別對應設置螺紋,使內管可穿入通孔並與固持環相互旋接。本創作之手術套管組整體可穩定接合與鬆脫,且與腦組織接觸之處均設計為圓潤光滑,可有效降低手術套管組對腦組織的負面影響。

Description

手術套管組
本創作關於一種手術套管組,特別是一種用於顱內手術的手術套管組。
傳統顱內手術需要翻開頭皮、鋸開頭骨,留下大型傷口,且手術中必須利用專門器械勾開腦部組織(勾腦)取得手術視野,極容易造成腦部傷害。相較之下,近年來普及化的微創手術方法應用於顱內手術後,不但減小了傷口範圍,更可有效免除勾腦造成的風險。
然而,醫師施行腦部微創手術時,除了微創手術專用器械之外,通常還需要使用顯微鏡和內視鏡等器材輔助,方可窺見大腦內部的病灶。因此,為了避免施作手術時傷害正常腦組織,微創手術過程中一般會使用手術套管,將局部腦神經適度撥開形成操作途徑,讓醫師能操作手術器械及輔助器材,同時使腦組織的壓力平均分布在套管上,以減少腦部傷害。由此可見,手術套管對於微創顱內手術已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手術套管的設計優良與否更攸關手術品質。
目前市售的顱內手術套管多為金屬材質,設計精密但結構複雜,致使製作繁複且成本高昂。另有企業推出軟性材料製作的手術套管,但結構穩定性不符理想,易衍生安全隱憂。因此,本領域仍亟待研發結構簡單且穩定可靠、容易握持、操作簡易、容易製造的拋棄式顱內手術套管。
據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術套管組,包含外鞘、內管及固持環,三者經組裝後,由醫師於顱內手術中操作,將手術套管組深入腦神經纖維間隙,形成操作途徑,供微創手術需要使用的手術工具進入特定位置執行其功能。
本創作之另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外壁圓潤光滑的手術套管組,主要應用於顱內手術,使手術套管穿刺深入腦組織時不傷害腦組織,大幅降低手術套管對周邊正常腦組織的負面影響。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手術套管組,包含外鞘、內管及固持環。其中,外鞘,具有第一管體沿一軸向延伸形成第一遠端部及第一近端部,第一管體之內部中空以形成通道,使第一遠端部之終端形成遠端開口,第一近端部之終端形成近端開口,第一近端部之終端設有凹槽,鄰近第一近端部之終端設置固定件及通管,固定件及通管朝向第一管體之外側延伸,且通管之內部中空,使通管與通道相互連通。內管,具有第二管體沿第一軸向延伸形成第二遠端部及第二近端部,內管與外鞘相互套接,以供內管穿設於外鞘之通道中,使內管可於通道中沿第一軸向往復滑動,第二近端部之外壁設有外螺紋區及向外側凸起之阻擋件,第二遠端部之外壁沿著第一軸向朝向第二遠端部之終端逐漸縮小,並於第二遠端部之終端形成曲面穿刺端。固持環,包含圓環部及至少翼部,圓環部中央具有通孔,供內管之第二近端部沿第一軸向穿入通孔,圓環部之內壁對應外螺紋區之螺紋對應設置內螺紋區,以供內螺紋區與外螺紋區相互旋接。其中,前述凹槽與阻擋件對應設置,使凹槽與阻擋件可相互扣合。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手術套管組的曲面穿刺端為圓頂造形。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手術套管組的內管之內部為中空,沿第一軸向形成管腔,管腔之管徑隨著第二遠端部之外壁逐漸縮小而減少,使第二遠端部之終端封閉,形成曲面穿刺端。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手術套管組的外鞘自近端開口套入內管,使內管於通道中沿第一軸向遠端開口滑動,使曲面穿刺端從遠端開口伸出。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手術套管組的第一近端部之終端設有二個相對或對稱之凹槽,且第二近端部之外壁對應二凹槽分別設置二阻擋件,使凹槽分別與阻擋件扣合。其中,凹槽之形狀為L形,用以扣合阻擋件。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手術套管組的固定件為平板狀,沿垂直於第一軸向之方向往第一管體之外側延伸。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手術套管組的通管為直管狀。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手術套管組的固持環具有二個對稱設置之翼部。
為了使本創作的目的、技術特徵及優點,能更為相關技術領域人員所瞭解,並得以實施本創作,在此配合所附之圖式,具體闡明本創作的技術特徵與實施方式,並列舉較佳實施例進一步說明。以下文中所對照的圖式,為表達與本創作特徵有關的示意,並未亦不需要依據實際情形完整繪製。而關於實施方式中涉及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內容,亦不再加以陳述。
參考圖1,為本創作手術套管組100之立體分解圖。手術套管組100包含三項組件:外鞘10、內管30及固持環50,經組合後使用於顱內手術。此三項組件可拆卸並獨立製造,以下依組件分別說明。
下文所述之「遠端」及「近端」指各元件於手術套管組100之相對位置,依照手術套管組100使用時的狀態定義:「遠端」指手術套管組100沿第一軸向A朝向手術位置伸入顱內的部分;「近端」指手術套管組100沿第一軸向A朝向手術器械進入套管開口的部分,故本創作所指遠端與近端之間無實體界線,圖式符號僅為示意之用,非實際區別,合先敘明。
參考圖1及圖2,外鞘10具有第一管體101沿第一軸向A延伸形成第一遠端部1020及第一近端部1010,第一管體101的內部為中空,沿著第一管體101形成通道(圖未示出)。此通道分別向遠端及近端延伸至第一管體101的終端處,使第一遠端部1020之終端形成開放的通道開口,即遠端開口1014,第一近端部1010之終端則形成另一開放的通道開口,即近端開口1012。
依據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第一管體101之外壁平整光滑,其臨近遠端開口1014的管緣處為導圓設計,使外鞘10於伸入腦組織間隙或從腦組織間隙移出時,皆可流暢地滑動,不造成手術套管組100周遭的腦組織損傷。
進一步參見圖3A,第一近端部1010之終端設有凹槽1016,供外鞘10與內管30扣合使用。根據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手術套管組100共設置二個凹槽1016,二個凹槽1016對稱設置,且凹槽1016之形狀採對稱設計,以利於組件之間扣合。其中,凹槽1016形狀較佳為L形,如圖4所示。
外鞘10鄰近第一近端部1010之終端進一步設置固定件105及通管103,固定件105及通管103均從第一管體101之外壁凸起,並朝向第一管體101之外側延伸。其中,通管103之內部為中空,形成一條兩端開放的管道,使通管103的中空管道與第一管體101內的通道相互連通。
基於通管103設置目的為提供手術中輸入液體、吸出液體、逸散煙霧、容置管線的管道,故本創作不限制通管103的中空管道與第一管體101的連通方式,亦不限制其空間區隔,惟保持通管103的中空管道與第一管體101的連通通,即符合本創作之精神。亦即,通管103的中空管道可直接與第一管體101內的通道連通,亦可進一步依照使用需求調整其連通設計(如圖3A中區域B所示)。因此,根據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如圖3B(區域B之局部放大剖面圖)所示,於第一管體101的通道內進一步設置專供通管103連通的管道1011,且管道1011向遠端延伸,於遠端開口1014附近形成一開孔1013,使液體、煙霧可藉由管道1011流通,且必要時,為滿足手術中沖洗之需求,可進一步改良開孔1013的位置與構型,以提升沖洗效果。據此概念,本創作之另一較佳實施例變化第一管體101之形狀設計,以利設置管道1011,如圖3C(區域B之局部放大立體圖)所示,第一管體101之管壁上沿第一軸向A形成突起1015,突起1015的內部中空,以延伸形成管道1011,使第一管體101內的管道1011與通管103相互連通。
參考圖1及圖5,本創作之手術套管組100具有內管30。內管30具第二管體301,沿第一軸向A延伸形成第二遠端部3020及第二近端部3010。在組合配置上,內管30與外鞘10相互套接,以外鞘10包覆內管30的方式設置,使內管30穿設於外鞘10的通道中。依據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內管30之外壁平整光滑,且配合外鞘10之尺寸而設計,使內管30與外鞘10穩定地套接而不輕易鬆脫,且內管30可於第一管體101內的通道中,沿第一軸向A往復滑動。
第二近端部3010之外壁設置外螺紋區3016,以及向第二管體301外側凸起之阻擋件3018。其中,外螺紋區3016用於接合內管30與固持環50,阻擋件3018用於扣合內管30與外鞘10。
關於內管30之構型設計,第二遠端部3020之外壁沿著第一軸向A朝向第二遠端部3020之終端逐漸縮小,並於第二遠端部3020之終端形成一曲面穿刺端3014。由於實際操作手術套管組100時,曲面穿刺端3014是首先接觸腦組織的部位,並於後續伸入腦組織間隙時,引領手術套管組100整體深入病灶區,因此,倘若曲面穿刺端3014設計上稍有不慎,即可能在手術中損傷顱內路徑周邊的正常腦組織。因此,依據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曲面穿刺端3014的曲面弧度圓滑且表面光滑,故以圓頂造形為佳。
此外,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內管30整體可為實心設計,惟製造時應選用較輕巧的材料。另依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內管30內部為中空,沿第一軸向A形成管腔(圖未示出),依前述之曲面穿刺端3014之設計原則,管腔的管徑隨著第二遠端部3020的外壁逐漸縮小而減少,使第二遠端部3020的終端封閉,形成曲面弧度圓滑且表面光滑的曲面穿刺端3014。
依前述中空內管之設計,本創作內管30的材質具有多樣化選擇,凡適用於拋棄式醫療器材之製管材料均適用於實施本創作,且內管30構型簡單,十分容易製造。據此,製造者可進一步依照腦組織對外來壓力和摩擦的敏感性,選用並適化內管30的材質與構型,進而調整內管30的物理特性(例如第二管體301的柔軟性、彈性、曲面穿刺端3014的構型等),以利將手術套管組100對於腦組織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此外,根據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內管30的材質為透明,如此一來,於置入手術套管組100時可搭配微創手術內視鏡或顯微鏡一起使用,將內視鏡或顯微鏡置於內管30中,以即時觀察與監控穿刺過程及腦組織狀態。
本創作手術套管組100之固持環50,包含圓環部501及翼部503。圓環部501中央具有通孔5014,供內管30之第二近端部3010沿第一軸向A穿入通孔5014。圓環部501之內壁依照外螺紋區3016之螺紋,對應設置內螺紋區5016,使第二近端部3010穿入通孔5014時,內螺紋區5016與外螺紋區3016可相互以螺紋旋接,使固持環50與內管30穩定接合。據此螺紋接合之設計,使用手術套管組100時,醫師可依顱內手術的深度或任何操作需求,旋轉調整固持環50,進而穩定地調整內管30的往復動作。
此外,本創作對於翼部503之設計無特殊限制。翼部503的主要功能是讓操作者的手握持或旋動固持環50,因此依照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翼部501可為單一環帶設計(圖未示出),且其外表面設計可為粗糙面、波浪面或鋸齒面等,以利增加握持及旋動時的摩擦力。此外,依據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翼部501亦可為多片設計,其中以對稱設置的雙片設計為較佳實施態樣(圖5),藉由設置雙片翼部503,既可達成容易握持、容易旋動之效果,在製造上亦為經濟簡便的選擇。
關於外鞘10與內管30之扣合,利用凹槽1016與阻擋件3018之設計達成。依據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凹槽1016與阻擋件3018對應設置,各凹槽1016與各阻擋件3018可相互扣合,更具體而言,如前文所述,當凹槽1016設計為L型時(如圖4所示),阻擋件3018可從凹槽1016之開口沿第一軸向A進入凹槽1016的底部,之後再循L形路徑,沿垂直於第一軸向A的平面方向扣入凹槽1016的封閉端,即達成穩固扣合外鞘10與內管30的效果;欲拆卸時,只要依反方向旋開即可省力卸除。據此扣合結構之設計,依據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外鞘10設有二個對稱之L形凹槽1016,內管30則對應L形凹槽1016設置二的對稱之阻擋件3018。
參考圖1至4,固定件105之功能是將外鞘10固定於頭顱上,使手術套管組100置入顱內後,可穩定固持外鞘10及其上裝設之其他組件,以供後續手術操作,故固持件105之較佳設計為平板狀,可增加貼合頭顱的接觸面積。
通管103主要供手術液流導管使用,例如,將手術用之輸液導管或抽吸導管置入通道103的中空管道後,導管可接著進入外鞘10的通道中,以供應沖洗液或抽吸排除顱內的液體,以利執行手術。據此,通管103的功能以容置導管為主,故以直管設計為佳,使導管能順暢置入其中。
整體而言,依據本創作之較佳實施方式,手術套管組100之操作流程如下:手術前先妥善地將外鞘10、內管30與固持環50組裝完成,使曲面穿刺端3014伸出外鞘10之遠端開口1014。於顱內手術的微創造孔與手術定位後,接著將組裝完成的手術套管組100置入顱內,穿刺進入腦組織間隙,直到抵達預定的手術位置,就定位後可將固定件105固定於周邊頭顱上,並旋開內管30與外鞘10之間的扣合,使內管30可以在外鞘10的通道中活動。之後,醫師可依據觀察或穿刺之需求,旋動固持環50以調整內管30的活動。此外,亦可依手術需求,適時將手術用之導管裝設至通管103內,以供輸入液流或抽吸顱內液體。
綜上可知,本創作提出之手術套管組,其內管穿刺端與外鞘遠端開口之曲線圓潤、內管與外鞘的外壁平滑、套管開口處設有螺紋及固持設計,組裝完畢後,醫師可利用內管圓潤穿刺端帶領外鞘輕易滑入腦神經纖維間隙,接著再將外鞘的固定件穩定固持於患者顱骨上,形成結構穩定可靠的管道,供內視鏡及微創手術器械通過及運作,進而減低手術套管對於腦組織的負面影響。
100‧‧‧手術套管組
10‧‧‧外鞘
30‧‧‧內管
50‧‧‧固持環
101‧‧‧第一管體
103‧‧‧通管
105‧‧‧固定件
1010‧‧‧第一近端部
1020‧‧‧第一遠端部
1012‧‧‧近端開口
1014‧‧‧遠端開口
1016‧‧‧凹槽
1011‧‧‧管道
1013‧‧‧開孔
1015‧‧‧突起
301‧‧‧第二管體
3010‧‧‧第二近端部
3020‧‧‧第二遠端部
3014‧‧‧曲面穿刺端
3016‧‧‧外螺紋區
3018‧‧‧阻擋件
501‧‧‧圓環部
503‧‧‧翼部
5014‧‧‧通孔
5016‧‧‧內螺紋區
A‧‧‧第一軸向
B‧‧‧區域
圖1為本創作手術套管組之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創作外鞘之立體圖。 圖3A為本創作外鞘之側視圖。 圖3B為本創作一實施例外鞘中區域B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3C為本創作一實施例外鞘中區域B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4為本創作外鞘之立體圖。 圖5為本創作內管之立體圖。 圖6為本創作固持環之立體圖。

Claims (9)

  1. 一種手術套管組,包含: 一外鞘,具有一第一管體沿一第一軸向延伸形成一第一遠端部及一第一近端部,該第一管體之一內部為中空以形成一通道,使該第一遠端部之一終端形成一遠端開口,該第一近端部之一終端形成一近端開口,該第一近端部之該終端設有至少一凹槽,鄰近該第一近端部之該終端設置一固定件及一通管,該固定件及該通管朝向該第一管體之一外側延伸,且該通管之該內部為中空,使該通管與該通道相互連通; 一內管,具有一第二管體沿該第一軸向延伸形成一第二遠端部及一第二近端部,該內管與該外鞘相互套接,以供該內管穿設於該外鞘之該通道中,使該內管可於該通道內沿該第一軸向往復滑動,該第二近端部之一外壁設有一外螺紋區及向外側凸起之至少一阻擋件,該第二遠端部之一外壁沿著該第一軸向朝向該第二遠端部之一終端逐漸縮小,並於該第二遠端部之該終端形成一曲面穿刺端;以及 一固持環,包含一圓環部及至少一翼部,該圓環部中央具有一通孔,供該內管之該第二近端部沿該第一軸向穿入該通孔,該圓環部之一內壁對應該外螺紋區之一螺紋對應設置一內螺紋區,以供該內螺紋區與該外螺紋區相互旋接; 其中,該至少一凹槽與該至少一阻擋件對應設置,使該至少一凹槽與該至少一阻擋件可相互扣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其中,該曲面穿刺端為圓頂造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其中,該內管之該內部為中空,沿該第一軸向形成一管腔,該管腔之一管徑隨著該第二遠端部之該外壁逐漸縮小而減少,使該第二遠端部之該終端封閉,形成該曲面穿刺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其中,該外鞘自該近端開口套入該內管,使該內管於該通道中沿該第一軸向該遠端開口滑動,使該曲面穿刺端從該遠端開口伸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其中,該第一近端部之該終端設有二個對稱之凹槽,且該第二近端部之該外壁對應該等凹槽分別設置二個阻擋件,使該等凹槽分別與該等阻擋件扣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該等凹槽之形狀為L形,用以扣合該等阻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其中,該固定件為平板狀,沿垂直於該第一軸向之方向往該第一管體之該外側延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其中,該通管為直管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術套管組,其中,該固持環具有二個對稱設置之翼部。
TW108201401U 2019-01-29 2019-01-29 手術套管組 TWM578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401U TWM578567U (zh) 2019-01-29 2019-01-29 手術套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401U TWM578567U (zh) 2019-01-29 2019-01-29 手術套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567U true TWM578567U (zh) 2019-06-01

Family

ID=67703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401U TWM578567U (zh) 2019-01-29 2019-01-29 手術套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8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4866B (zh) 穿刺器
EP0159033B1 (en) Endoscope insertion cannula assembly
EP1983881B1 (en) Anti-extravasation sheath
US20140200402A1 (en) Medical Device Introdu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EP2142114B1 (en) Adapter for an introducer
US20050203342A1 (en) Atraumatic arthroscopic instrument sheath
US8162895B2 (en) Endoluminal access device
TW201722376A (zh) 被照亮的眼科插管
BRPI0720948A2 (pt) Sistema de cânula de trocarte, e, método para prender um instrumento microcirúrgico dentro de uma cânula de trocarte.
US11097045B2 (en) Intraocular irrigator-aspirator tip component
CN104114203B (zh) 组合同轴和双手动灌注/抽吸装置
MXPA01012633A (es) Dispositivo de acceso de lumen multiple.
US20130338694A1 (en) Optical obturator assembly
TWM578567U (zh) 手術套管組
US11540858B2 (en) Multi-lumen arthroscopy cannula (MLAC) and methods of use
CA3014793C (en) Catheter extension control
US10537361B2 (en) Access device having a fluid pathway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KR101730544B1 (ko) 내시경 수술용 마우스피스
KR102070904B1 (ko) 흉강용 트로카
JPH03111025A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EP3632293A2 (en) Multi lumen access device
US9943439B2 (en) Irrigation sleeve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needle with sleeve retention features
CN211796758U (zh) 一种穿刺套管及穿刺器
WO2023092796A1 (zh) 引流导管和灌洗引流装置
US20230363790A1 (en) Goniotomy devices with fluid ingress/egress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