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7548U - Action payment rebat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ction payment rebat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7548U
TWM577548U TW107217433U TW107217433U TWM577548U TW M577548 U TWM577548 U TW M577548U TW 107217433 U TW107217433 U TW 107217433U TW 107217433 U TW107217433 U TW 107217433U TW M577548 U TWM577548 U TW M57754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bate
processing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bon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7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束泰希
Original Assignee
束泰希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束泰希 filed Critical 束泰希
Priority to TW107217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7548U/zh
Publication of TWM577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7548U/zh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新型為有關一種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當使用者透過本新型發生任意形式之交易行為時,將透過全額返利裝置及共享返利裝置,分別產生與交易金額資訊相同數值的待返紅利資訊及預定比例的共享獎金資訊,並透過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以每日遞減方式回饋給使用者可抵用消費的累積紅利資訊及可轉入金融帳戶的實返獎金資訊,而共享獎金資訊的部分更可透過推廣裝置及推廣返利處理模組,邀請親友一起消費累積或爭取回饋獎金資訊,讓使用者的每一筆交易,都在為自己累積消費實力,並由電子設備定期均分獎金,拉近貧富差距,也藉此誘因幫助商家創造更多營收,進而營造公司、商家、消費者三贏之局面。

Description

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
本新型為提供一種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尤指一種可建立消費即儲蓄之高度誘因、提供全民共享之均富方法、及營造公司、商家、消費者之三贏局面的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
按,行動支付是指使用行動電子裝置進行付款的服務。在不需使用現金、支票或信用卡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使用行動電子裝置支付各項服務、數位商品及實體商品的費用。雖然使用非實體貨幣系統的概念已存在許久,但支援此系統的科技直到近期才開始普及,且行動支付的形式包括有QR碼支付、NFC支付、行動網路支付等,而其付費方式多可由金融帳戶、信用卡、預付帳戶、儲值卡片、電信帳單等途徑收取。
也因為行動支付的逐漸普及,各類的紅利機制、獎金回饋等促銷推廣手法五花八門,然而各行動支付業者皆以營利首要目標,利用各種折扣不斷的誘使消費者掏錢,如此將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雖然藉由消費行為促進金錢流動,乃經濟成長的不變法則,但若消費者之消費實力未能提升,此種金錢流動並無法有太多助益。
舉例而言,大多會員制的公司,必須要消費者不斷的購買該公司所屬之商品或服務、或儲值、預付一定金額後,才能享受其福利,有些回饋福利更是需經過階級制度一層一層的剝削後,才能讓一般消費者撿到皮毛,然後透過宣導金字塔頂端的福利來騙取消費者繼續消費。另外,部分行動支付的軟體,雖透過與商家的合作而提供便利的付費方式,但因商家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才能合作,故常導致商品服務的品質降低或費用轉嫁至消費者,而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藉由提升消費實力,創造行動支付公司、合作商家、及消費者三贏的局面,進而逐漸拉近貧富差距,即為本 新型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可建立消費即儲蓄之高度誘因、提供全民共享之均富方法、及營造公司、商家、消費者之三贏局面的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不改變使用者消費習慣,僅誘使使用者透過交易輸入元件輸入交易金額,即可為使用者創造100%的紅利回饋及預定比例的獎金回饋,且藉由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回饋,養成使用者消費即儲蓄之觀念,進而提升使用者消費力。
本新型之另一主要目的在於:鼓勵使用者推廣消費即儲蓄之觀念與作法、及倡導全民共享之均富方法,藉此滿足消費者的福利、創造商家的獲利、成就公司的美意。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新型之主要結構包括:一係透過一資訊傳輸元件無線連結一伺服主機之電子設備、一設於該資訊傳輸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電子設備之商家記錄元件、一設於該電子設備上且資訊連結該商家記錄元件之交易輸入元件、一設於該商家記錄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一設於該商家記錄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之全額返利裝置、一設於該全額返利裝置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之共享返利裝置、一設於該共享返利裝置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推廣裝置、一界定於該推廣裝置內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推廣返利處理模組、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且資訊連結該全額返利裝置、該共享返利裝置及該推廣裝置之暫存元件、一設於該暫存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暫存元件之降冪返利處理模組、及一設於該暫存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之儲存元件。
俾當消費者利用本新型進行行動支付時,乃先將電子設備透過資訊傳輸元件無線連結一伺服主機後,使電子設備讀取儲存於商家記錄元件之第一合作商家的名單資訊,再利用交易輸入元件記錄第一使用者(即消費者本身)於第一合作商家產生之交易金額資訊,此時,全額返利裝置係產生一與交易金額資訊相同數值之待返紅利資訊,以利用降冪返利處理模組於每一間隔時間後,自該待返 紅利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紅利資訊,最後由儲存元件儲存及累計該實返紅利資訊而產生一累積紅利資訊,該累積紅利資訊即可作為消費折抵之用。且於交易金額資訊產生的同時,共享返利裝置也會以一預定共享比例產生一共享獎金資訊,並於預定共享時間後根據第一使用者的數量均分成至少一筆待返獎金資訊,而待返獎金資訊同樣利用降冪返利處理模組於每一間隔時間後,自待返獎金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獎金資訊,且該實返獎金資訊係供轉存至第一使用者之金融帳戶。藉此,讓消費者的每一筆消費都在為自己累積消費實力,且紅利與獎金的回饋皆以遞減方式進行,以呼應循序漸進的儲蓄習慣,並由電子設備主動均分共享獎金資訊,以逐漸實現均富思想,也藉此誘因替商家創造更多營收,進而營造公司、商家、消費者三贏之局面。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行動支付所存在之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需消費者先付費後享利、消費者利益微薄使貧差距更大等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1a、1c、1d、1e‧‧‧電子設備
10‧‧‧資訊傳輸元件
11、11a、11d‧‧‧商家記錄元件
12、12a、12b‧‧‧交易輸入元件
13a‧‧‧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
2、2a‧‧‧全額返利裝置
21a‧‧‧銷售評估處理模組
3、3a‧‧‧共享返利裝置
4、4a、4b‧‧‧推廣裝置
41‧‧‧推廣返利處理模組
42b‧‧‧推廣統計處理模組
51、51a、51b‧‧‧暫存元件
52、52a、52c、52d‧‧‧儲存元件
6、6a、6b‧‧‧降冪返利處理模組
7c‧‧‧獎金借貸裝置
71c‧‧‧手續費回饋處理模組
8d‧‧‧抵用券分享裝置
80d‧‧‧電子抵用券
81d‧‧‧轉讓銷售處理模組
82d‧‧‧轉讓回饋處理模組
9e‧‧‧直播排程裝置
91e‧‧‧直播搜尋處理模組
S‧‧‧伺服主機
第一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平面透視圖。
第二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結構方塊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紅利方塊流程圖。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共享方塊流程圖。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回饋方塊流程圖。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返利方塊流程圖。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推廣方塊流程圖。
第八圖 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會員級距示意圖。
第九圖 係為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轉點實施示意圖。
第十圖 係為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轉點動作方塊流程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抵用券實施示意圖。
第十二圖 係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抵用券動作方塊流程圖。
第十三圖 係為本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直播排程動作方塊流程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平面透視圖及結構方塊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包括:一電子設備1,係透過一資訊傳輸元件10無線連結一伺服主機S;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內、位於該資訊傳輸元件10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電子設備1之商家記錄元件11,係供儲存至少一第一合作商家之名單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上且資訊連結該商家記錄元件11之交易輸入元件12,係供輸入至少一第一使用者於該第一合作商家產生之交易金額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內、位於該商家記錄元件11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12之全額返利裝置2,係供產生一與該交易金額資訊相同數值之待返紅利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內、位於該全額返利裝置2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12之共享返利裝置3,係根據該交易金額資訊之預定共享比例產生一共享獎金資訊,並於一預定共享時間後根據該第一使用者數量均分成至少一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內、位於該共享返利裝置3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12之推廣裝置4,係供該第一使用者推廣該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予至少一第二使用者;一界定於該推廣裝置4內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12之推廣返利處理模組41,係根據該第二使用者之交易金額資訊,產生一預定推廣比例之回饋獎金資訊,並轉為等值之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內且資訊連結該全額返利裝置2、該共享返利裝置3及該推廣裝置4之暫存元件51,係供儲存該待返紅利資訊及該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內、位於該暫存元件51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暫存元件51之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係於每一間隔時間後,自該待返紅利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紅利資訊,並自該待返獎金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獎金資訊;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內、位於該暫存元件51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之儲存元件52,係供儲存累計該實返紅利資訊而產生一累積紅利資訊、及供儲存累計該實返獎金資訊而產生一累積獎金資訊,其中該累積紅利 資訊係供消費折抵,且該累積獎金資訊係供轉存至該第一使用者之金融帳戶。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更具有可建立消費即儲蓄之高度誘因、提供全民共享之均富方法、及營造公司、商家、消費者之三贏局面等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平面透視圖至回饋方塊流程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以設置於電子設備1中的韌體作為舉例,並透過一資訊傳輸元件10無線連結伺服主機S,其中電子設備1係以智慧型手機作為舉例、資訊傳輸元件10係以訊號收發器作為舉例、伺服主機S係以雲端伺服器作為舉例,交易輸入元件12係以電子設備1上之鏡頭作為舉例,而商家記錄元件11、暫存元件51、儲存元件52係以記憶體作為舉例,其餘結構則以設置於電路基板上之電子元件(如處理器)或電子元件內之軟件(如計算用程式)作為舉例。
以消費者之立場而言,當消費者申請為會員後,即可直接使用本新型,而無須先行繳費、儲值、或購買本新型所屬公司之產品,消費者可依原有之消費習慣,於商家記錄元件11中已儲存之第一合作商家消費,僅需改以本新型之交易輸入元件12輸入第一使用者(即消費者本身)於該第一合作商家產生之交易金額資訊。其中,該交易金額資訊之付款方式可為現金支付、信用卡支付、QR碼支付、NFC支付或行動網路支付,而該交易輸入元件12之輸入方式於本實施例則以鏡頭掃描QR碼作為舉例。
請同參第三圖所示,當電子設備1認可該交易金額資訊係於指定第一合作商家所產生時,全額返利裝置2即產生一與該交易金額資訊相同數值之待返紅利資訊,例如,交易金額資訊為10000元,則待返紅利資訊同樣為10000點。但該待返紅利資訊係暫存於暫存元件51中,而利用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於每一間隔時間後,自該待返紅利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紅利資訊,而所稱之降冪返利係表示每次取出實返紅利資訊後,將於待返紅利資訊中扣除實返紅利資訊之點數,並於下一個間隔時間後,以新的待返紅利資訊計算。換言之,只要持續利用本新型消費,即可持續累積待返紅利資訊。例如,電子設備1產生待返紅利資訊後的24小時(即間隔時間),以5/10000的比例(即預定返利比例)取出實返紅利資訊,故第一使用者可於一天後獲得實返紅利資訊5點,而第二天後獲得實返紅利資訊(10000-5)*5/10000=4.9975點。且每一個間隔時間所產生之實 返紅利資訊乃儲存累計於儲存元件52,並產生一累積紅利資訊顯示於電子設備1上,且該累積紅利資訊為可供消費折抵之用。惟,若第一使用者長時間未增添其它交易金額資訊,每次實返紅利資訊之點數仍有遞減甚至歸零的可能。
此外,請同參第四圖所示,在電子設備1認可該交易金額資訊係於指定第一合作商家所產生的同時,共享返利裝置3係根據交易金額資訊的預定共享比例,產生共享獎金資訊,並於一預定共享時間後根據第一使用者的數量,均分成至少一待返獎金資訊,舉例而言,交易金額資訊為10000元,則以2%的比例(即預定共享比例)計算產生200元的共享獎金資訊,若共有三名消費者,且分別產生了200元、300元、700元的共享獎金資訊,則於半年後(即預定共享時間)電子設備1將分別發放其平均值的400元待返獎金資訊予三名消費者。但該待返獎金資訊係暫存於暫存元件51中,而利用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於每一間隔時間後,自該待返獎金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獎金資訊,而所稱之降冪返利係表示每次取出實返獎金資訊後,將於待返獎金資訊中扣除實返獎金資訊之點數,並於下一個間隔時間後,以新的待返獎金資訊計算。而每一個間隔時間所產生之實返獎金資訊乃儲存累計於儲存元件52,並產生一累積獎金資訊顯示於電子設備1上,且該累積獎金資訊為可供轉存至第一使用者之金融帳戶。惟,若第一使用者長時間未增添其它交易金額資訊,每次實返獎金資訊之點數仍有遞減甚至歸零的可能。例如,電子設備1產生一筆600元的累積獎金資訊後之24小時,將以5/10000的比例取出實返獎金資訊,即第一使用者可於一天後獲得第一實返獎金資訊0.3元,而第二天後獲得實返獎金資訊(600-0.3)*5/10000=0.29985元。據此,讓消費者的每一筆消費都在為自己累積消費實力,且紅利與獎金的回饋皆以遞減方式進行,以呼應循序漸進的儲蓄習慣。
另外,即使消費者申請成為會員後,若未進行消費動作,仍可藉由推廣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而獲得回饋獎金資訊。請同參第五圖所示,第一使用者可透過推廣裝置4,將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介紹給至少一第二使用者,並於第二使用者產生消費行為時,利用推廣返利處理模組41根據第二使用者的交易金額資訊,產生一預定推廣比例之回饋獎金資訊,並轉為等值的待返獎金資訊,而同樣儲存於累積於暫存元件51中。舉例而言,當第一使用者推薦了一名第二使用者,且第二使用者產生了100元的交易金額資訊,便會依1~6%的比例(即預定推廣比例)產生1~6元的回饋獎金資訊,並轉為1~6元的待返獎金資訊。當然 該待返獎金資訊同樣需經由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慢慢轉換為實返獎金資訊,最後以累積獎金資訊之形式儲存於儲存元件52中。藉此,即使消費者本身(即第一使用者)消費力不強,仍可藉由其他被推薦的第二使用者,來協助第一使用者增加累積獎金資訊,而提升其消費實力。
再請同參第六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返利方塊流程圖,本實施例係就店家的立場而言,當第一合作商家加入會員後,由於前述實施例中眾多有利於消費者的誘因,故消費者在消費時一般會優先選擇有加入會員之第一合作商家,如此,即可有效增加來客數,進而刺激消費。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但更包含:一界定於該電子設備1a內、位於該商家記錄元件11a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12a之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13a,係根據該交易金額資訊向該第一合作商家抽取一預定提撥比例之平台費,並於該全額返利裝置2a內界定有一銷售評估處理模組21a,係於至少一銷售週期內根據該交易金額資訊之總和的預定成長比例,調整該預定返利比例。當消費者(如第一使用者)於第一合作商家進行交易時,同樣會經由交易輸入元件12a產生一交易金額資訊,此時,電子設備1a乃透過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13a根據該交易金額資訊向該第一合作商家抽取一預定提撥比例之平台費,其中,該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13a係由第一合作商家的營業額中抽成(本實施例係以15%的預定提撥比例作為舉例),以作為伺服主機S發放實返紅利資訊及實返獎金資訊的資金來源,故伺服主機S所屬公司本身無需販售任何商品服務,僅作為第一合作商家與消費者間之媒介,而第一合作商家的營業額係由消費者每一筆的交易金額資訊所累積,並可透過全額返利裝置2a、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a、暫存元件51a及儲存元件52a,依前述相同之返利邏輯,獲得電子設備1a發放的實返獎金資訊。舉例而言,若有10個消費者於第一合作商家中分別購買了單價1000元之商品,則總交易金額資訊為10*1000=10000元,電子設備1a可利用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13a以15%之預定提撥比例提取1500元之平台費,但第一合作商家也會透過全額返利裝置2a產生與該平台費相同數值的待返獎金資訊,並暫存於暫存元件51a中,再利用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a以每天(間隔時間)4/10000至6/10000(預定返利比例)之比例產生0.6~0.9元的實返獎金資訊。
此外,全額返利裝置2a同時會利用銷售評估處理模組21a依銷售週期 評估第一合作商家的營業額,若正成長幅度或負成長幅度達標,便會相應調整預定返利比例,例如,10/1~10/10之營業額為10萬元,10/11~10/21之營業額為12萬,故在10天的銷售週期中營業額符合預定成長比例的兩成,而會將預定返利比例從持平的5/10000調整至正成長的6/10000,因此,當第一合作商家的營業額提高,公司的獲利也會增加,反之,若營業額降低實返獎金資訊也會減少,搭配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a的遞減返利方式,亦可降低公司虧損的風險。
至於共享返利裝置3a則同時根據平台費的5%(預定共享比例)產生一共享獎金資訊,並於半年後(預定共享時間)根據第一合作商家的數量均分成至少一待返獎金資訊,此共享邏輯與消費者相同,故亦可成就店家之間的均富。當然,若第一合作商家有利用推廣裝置4a推薦第二合作商家,同樣可將消費者於第二合作商家產生的交易金額,以一預定推廣比例(如0.5~3%),提供一可轉為待返獎金資訊的回饋獎金資訊,此回饋邏輯亦與消費者相同。而就實際層面而言,被推薦的第二合作商家或第二使用者皆為系統平台1a所屬公司之會員,故第一合作商家可推薦第二合作商家及第二使用者,同理,第一使用者亦可推薦第二使用者及第二合作商家,惟預定推廣比例之大小仍需依推薦者的會員級距而定。例如:當會員級距為VIP的第一使用者推薦了第二使用者(消費者)及第二合作商家(店家),且第二使用者與第二合作商家各自產生了100元的交易金額,此時第一使用者即可獲得來自第二使用者6%的回饋獎金、及來自第二合作商家3%的回饋獎金。
請同參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推廣方塊流程圖及會員級距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提供消費者獲得待返獎金資訊之另一途徑,而更包含一界定於該推廣裝置4b內、位於該推廣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12b之推廣統計處理模組42b,係供統計該第二使用者之總人數資訊及消費額資訊,且於該總人數資訊及消費額資訊達到預定標準時,產生一推廣獎金資訊,並轉為等值之待返獎金資訊而儲存累計至該暫存元件51b。舉例而言,當第一使用者推廣人數達到15人,且這15個人的交易金額資訊都達到50000元(即總消費額資訊達75萬以上),伺服主機S即發放10000元的推廣獎金資訊給第一使用者,以此類推。而該推廣獎金資訊同樣會儲存累計至待返獎金資訊中,並利用降冪返利處理模組6b之規則返金(規則如前述)。其中,該預定推廣比例之大小係根據 會員級距有所不同,而會員級距會隨著消費者推廣次數的增加,提升會員級距(但同一會員不得被推薦兩次),請同參第八圖所示。再者,不同會員級距的消費者並無法彼此分享,故在同一會員級距的消費者,即使消費能力落差很大,其被分享的共享獎金資訊金額皆相同,藉此慢慢拉近貧富差距,而實現全民共享之均富方法。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九圖及第十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轉點實施示意圖及轉點動作方塊流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但包含: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c內、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電子設備1c及該儲存元件52c之獎金借貸裝置7c,係供第一使用者借貸該累積獎金資訊予第二使用者、及一界定於該獎金借貸裝置7c內之手續費回饋處理模組71c,係向該第二使用者收取一手續費,且由該伺服主機S及該儲存元件52c共享該手續費。具體而言,當第一使用者的儲存元件52c中有足夠或多餘的累積獎金資訊,且第二使用者有資金需求時,第二使用者即可透過電子設備1c徵求願意資金援助者,又當第一使用者及第二使用者完成配對時,第一使用者即將雙方共識金額的累積獎金資訊透過獎金借貸裝置7c轉讓給第二使用者,並於第二使用者獲得該筆累積獎金資訊時,由第二使用者設定於該電子設備1c的綁定金融機構,支付第一使用者該筆累積獎金資訊,同時手續費回饋處理模組71c會向第二使用者索取手續費,而該手續費係由第一使用者的儲存元件52c及伺服主機S所共享。如此一來,第二使用者所獲得的累積獎金資訊可轉存至其個人金融帳戶,而提取現金直接使用,但所負擔利息僅為一般金融機構(如信用卡公司)的設定利息,遠低於信貸借款、現金卡借款等現金借貸方式之利息,且第一使用者可透過金融機構確實取回借出的累積獎金資訊,而不存在任何風險,並可同時獲得部分手續費的獎勵酬勞。藉上述獎金借貸裝置7c,使每一位使用者皆可成為個人銀行,除了伺服主機S、第一使用者、第二使用者三方受益外,也解決偏遠地區自動櫃員機(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設置不足的問題。另外,此借貸方式亦適用於第一合作商家與第二合作商家間的關係。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抵用券實施示意圖及抵用券動作方塊流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更包含一設於該電子設備1d內、位於該降冪返利 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商家記錄元件11d之抵用券分享裝置8d,係供該第一合作商家產生至少一電子抵用券80d,並發放予該第一使用者、及供該第一使用者登入至少一電子抵用券80d於該伺服主機S,並於該抵用券分享裝置8d內界定有一轉讓銷售處理模組81d,係供第二使用者依該電子抵用券80d之面額的預定轉讓比例作為轉讓金,購買該電子抵用券80d,及於該抵用券分享裝置8d內界定有一位於該轉讓銷售處理模組81d一側之轉讓回饋處理模組82d,係供該伺服主機S及該儲存元件52d共享該轉讓金。本新型可利用抵用券分享裝置8d取代第一合作商家所發放的紙本抵用券,以減少第一合作商家印製紙本抵用券的成本,且當第一合作商家利用抵用券分享裝置8d發放電子抵用券80d給第一使用者時,第一使用者除了可自己使用外,更可於無使用需求時,將該電子抵用券80d登入至伺服主機S。當第二使用者有使用需求時,即可登入電子設備1d搜尋,以透過商家記錄元件11d查詢該第一合作商家有無其他消費者登入電子抵用券80d,接著,第二使用者得利用轉讓銷售處理模組81d以該電子抵用券80d之面額的預定轉讓比例作為轉讓金,購買該電子抵用券80d,並由轉讓回饋處理模組82d,令該轉讓金由伺服主機S及該儲存元件52d共享。舉例而言,電子抵用券80d面額為1000元,第二使用者則以5%的比例(即50元)購買該電子抵用券80d,而該50元則由伺服主機S及該儲存元件52d平分。如此一來,不但可大幅提升電子抵用券80d的使用率、促進合作商家的消費,同時可讓第一使用者及伺服主機S所屬之公司賺取仲介費。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三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直播排程動作方塊流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於該電子設備1e內界定有一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直播排程裝置9e,係供該第一合作商家登入預約直播內容,且該直播排程裝置9e內界定有一直播搜尋處理模組91e。藉此,第一合作商家可利用電子設備1e的人力資源,免於經營直播所需的人氣、或免於支付直播平台所需的廣告費,而直接透過直播排程裝置9e預告即將直播的內容,讓消費者可透過直播搜尋處理模組91e查到直播內容,且藉由直播搜尋處理模組91e觀看該直播內容的消費者,有更高的機率是對該第一合作商家的商品或服務有較高興趣者,而提高成交機率。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10)

  1. 一種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該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主要包括:一電子設備,係透過一資訊傳輸元件無線連結一伺服主機;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資訊傳輸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電子設備之商家記錄元件,係供儲存至少一第一合作商家之名單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上且資訊連結該商家記錄元件之交易輸入元件,係供輸入至少一第一使用者於該第一合作商家產生之交易金額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商家記錄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係根據該交易金額資訊向該第一合作商家產生一預定提撥比例之平台費;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商家記錄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之全額返利裝置,係供產生一與該平台費相同數值之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全額返利裝置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提撥金提取處理模組之共享返利裝置,係根據該平台費之預定共享比例產生一共享獎金資訊,並於一預定共享時間後根據該第一合作商家數量均分成至少一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共享返利裝置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推廣裝置,係供該第一合作商家推廣該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予至少一第二合作商家;一界定於該推廣裝置內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推廣返利處理模組,係根據該第二合作商家之交易金額資訊,產生一預定推廣比例之回饋獎金資訊,並轉為等值之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且資訊連結該全額返利裝置、該共享返利裝置及該推廣裝置之暫存元件,係供儲存該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暫存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暫存元件之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係於每一間隔時間後,自該待返獎金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獎金資訊;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暫存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之儲存元件,係供儲存及累計該實返獎金資訊而產生一累積獎金資訊,且該累積獎金資訊係供轉存至該第一合作商家之金融帳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該全額返利裝置內界定有一銷售評估處理模組,係於至少一銷售週期內根據該交易金額資訊之總和的預定成長比例,調整該預定返利比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電子設備及該儲存元件之獎金借貸裝置,係供該第一合作商家借貸該累積獎金資訊予該第二合作商家;及一界定於該獎金借貸裝置內之手續費回饋處理模組,係向該第二合作商家收取一手續費,且由該電子裝置及該儲存元件共享該手續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商家記錄元件之抵用券分享裝置,係供該第一合作商家產生至少一電子抵用券,並發放予該第一使用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該電子設備內界定有一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之直播排程裝置,係供該第一合作商家登入預約直播內容,且該直播排程模裝置內界定有一直播搜尋處理模組,係供該第一使用者搜尋該預約直播內容。
  6. 一種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該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主要包括:一電子設備,係透過一資訊傳輸元件無線連結一伺服主機;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資訊傳輸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電子設備之商家記錄元件,係供儲存至少一第一合作商家之名單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上且資訊連結該商家記錄元件之交易輸入元件,係供輸入至少一第一使用者於該第一合作商家產生之交易金額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商家記錄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全額返利裝置,係供產生一與該交易金額資訊相同數值之待返紅利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全額返利裝置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共享返利裝置,係根據該交易金額資訊之預定共享比例產生一共享獎金資訊,並於一預定共享時間後根據該第一使用者數量均分成至少一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共享返利裝置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 入元件之推廣裝置,係供該第一使用者推廣該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予至少一第二使用者;一界定於該推廣裝置內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推廣返利處理模組,係根據該第二使用者之交易金額資訊,產生一預定推廣比例之回饋獎金資訊,並轉為等值之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且資訊連結該全額返利裝置、該共享返利裝置及該推廣裝置之暫存元件,係供儲存該待返紅利資訊及該待返獎金資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暫存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暫存元件之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係於每一間隔時間後,自該待返紅利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紅利資訊,並自該待返獎金資訊中取出一預定返利比例之實返獎金資訊;及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暫存元件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之儲存元件,係儲存累計該實返紅利資訊而產生一累積紅利資訊、及供儲存累計該實返獎金資訊而產生一累積獎金資訊,其中該累積紅利資訊係供消費折抵,且該累積獎金資訊係供轉存至該第一使用者之金融帳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更包含一界定於該推廣裝置內、位於該推廣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交易輸入元件之推廣統計處理模組,係供統計該第二使用者之總人數資訊及消費額資訊,且於該總人數資訊及消費額資訊達到預定標準時,產生一推廣獎金資訊,並轉為等值之待返獎金資訊而儲存累計至該暫存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電子設備及該儲存元件之獎金借貸裝置,係供該第一使用者借貸該累積獎金資訊予該第二使用者;及一界定於該獎金借貸裝置內之手續費回饋處理模組,係向該第二使用者收取一手續費,且由該電子設備及該儲存元件共享該手續費。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設於該電子設備內、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且資訊連結該商 家記錄元件之抵用券分享裝置,係供第一使用者登入至少一電子抵用券於該伺服主機;一界定於該抵用券分享裝置內之轉讓銷售處理模組,係供該第二使用者依該電子抵用券之面額的預定轉讓比例作為轉讓金,購買該電子抵用券;及一界定於該抵用券分享裝置內且位於該轉讓銷售處理模組一側之轉讓回饋處理模組,係供該伺服主機及該儲存元件共享該轉讓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其中該電子設備內界定有一位於該降冪返利處理模組一側之直播排程裝置,係供該第一合作商家登入預約直播內容,且該直播排程裝置內界定有一直播搜尋處理模組,係供該第一使用者搜尋該預約直播內容。
TW107217433U 2018-12-21 2018-12-21 Action payment rebate device TWM577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7433U TWM5775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Action payment rebat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7433U TWM5775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Action payment rebate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7548U true TWM577548U (zh) 2019-05-01

Family

ID=6735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7433U TWM5775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Action payment rebate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75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971B (zh) * 2018-12-21 2020-12-11 束泰希 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971B (zh) * 2018-12-21 2020-12-11 束泰希 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s et al. Scaling mobile money
US5592376A (en) Currency and barter exchange debit card and system
US20100121723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excess funds from credit instruments earmarked for personal use and distribution
KR20100049602A (ko) 복수-벤더 복수-로얄티 통화 프로그램
CN103268550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虚拟账号便利型应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Finlay The management of consumer credit: theory and practice
Muris Payment Card Regulation and the (Mis) application of the Economics of Two-sided Markets
US20230110226A1 (en) Automated allocation of investment deposits
CN106203988A (zh) 一种综合支付核心系统
TW201340009A (zh) 一種消費紀錄行銷系統及其方法
KR20130091114A (ko) 비화폐 경제활동의 가상 온라인 소셜은행을 통한 뱅킹 시스템 및 방법
TWM577548U (zh) Action payment rebate device
Guo et al. Interchange fee rate, merchant discount rate, and retail price in a credit card network: A game‐theoretic analysis
US2010019159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offering a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bank account
CN111325618B (zh) 记账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22658A1 (en) Currency valu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urrency value management program
TWI712971B (zh) 行動支付返利之裝置及其方法
KR20220005721A (ko) 소비자 주도형 마케팅 포인트 적립 기반 투자 연계 시스템
TW550490B (en) On-line finance manag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existent banking mechanism
US20090099918A1 (en) Funds accu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654404B1 (ko) 이동 단말을 이용한 대출 및 대출금 상환 방법, 이를 실행하는 서버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시스템
CN111311325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债务承兑共享管理运营模式
Wang Regulating debit cards: the case of ad valorem fees
TW201818315A (zh) 積分分配系統
US20230259988A1 (en) Automated platform-based donation matching and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