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6352U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6352U TWM576352U TW107215552U TW107215552U TWM576352U TW M576352 U TWM576352 U TW M576352U TW 107215552 U TW107215552 U TW 107215552U TW 107215552 U TW107215552 U TW 107215552U TW M576352 U TWM576352 U TW M57635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rating member
- edge portion
- lower edge
- elastic arm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揭露一種連接器應用於扁平導線,係當扁平導線導入連接器之插入口時,扁平導線之頭端觸碰連接器之第一卡定突起與第二卡定突起,分別地引起連接器之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產生形變,使得連接器之第一操作件與第二操作件向下移動,直到扁平導線之凹陷缺口對應連接器之第一卡定突起與第二卡定突起,引起連接器之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藉由彈力復位,將頭端鎖扣在容置空間,並且能夠藉由外力施加於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分別地引起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產生形變,讓頭端解除鎖扣和自容置空間脫離。
Description
本創作為一種連接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栓鎖扁平導線的連接器。
傳統的連接器是提供給導線連接至電路板的中介連接元件,其好處是可以不需要透過實體焊接的方式焊死在電路板上,讓使用者可以輕易地透過插拔來實現電性連接的功效。
為了讓連接器與導線可以穩固的接觸,遂發展出多種的連接方式,例如自動栓鎖的方式,讓連接器與導線可以輕易地連接而不脫落,且前述的動作在導線插入連接器的過程中,將會自動地栓鎖,以保持連接器與導線的連接;然而,傳統具有自動栓鎖的連接器,由於結構設計,使得使用者不知道卡定突起的確切位置,除了等待卡定突起接觸時所產生的聲音之外,在外觀上無法預期何時能夠完成自動栓鎖,其缺失有可能使得使用者誤以為已經完成栓鎖。再者,對於設計工程師而言,除非獲得連接器相對應的規格,不然對於導線在何處需要設置凹陷缺口,是十分不容易理解的。另外,由於卡定突起一般鄰近於末端,因此有可能在彈性臂彈性疲乏時或彈性立不足時,容易發生自動栓鎖失靈的問題。
因此,有鑑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連接器,其用以解決傳統
連接器所造成的缺失。
本創作之第一目的係提供一種連接器,透過第一彈性鎖定部與第二彈性鎖定部能夠達到自動地栓鎖扁平導線(例如柔性扁平排線(Flexible flat cable,FFC)或柔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和藉由施加外力達到解除栓鎖的目的。
本創作之第二目的係根據前述的連接器,可分別地驅動第一彈性鎖定部與第二彈性鎖定部,或者共同地驅動第一彈性鎖定部與第二彈性鎖定部,用以達到適用於不同的使用情境。
本創作之第三目的係根據前述的連接器,彈性鎖定部之卡定突起形成在操作件的下緣部分,使其與操作件的上緣部分朝同一施力方向,可以達到無損直接施力的功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應用於扁平導線。扁平導線包含導線端與在其頭端之二側緣分別地具有凹陷缺口。連接器包含一殼體、一端子、一第一彈性鎖定部與一第二彈性鎖定部。殼體形成一容置空間、一第一破孔、一第二破孔與一插入口。第一破孔與第二破孔與插入口分別地連通容置空間與殼體之外部空間。第一破孔與第二破孔分別形成在殼體之一第一表面,以及插入口形成在殼體之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相鄰於第二表面。端子設置於容置空間。端子能夠電性連接導線端。第一彈性鎖定部設置於容置空間且鄰近於殼體之一側緣。第一彈性鎖定部包含一第一操作件、一第一卡定突起與一第一彈性臂。第一操作件的上緣部分突出於第一破孔與第一操作件的下緣部分容置於容置
空間。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下緣部分係在同一方向對應。第一卡定突起形成在第一操作件的下緣部分。第一彈性臂自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延伸至殼體之一第三表面的內側。其中,第三表面相應於第一表面。以及,第二彈性鎖定部設置於容置空間且鄰近於殼體之另一側緣。第二彈性鎖定部包含一第二操作件、一第二卡定突起與一第二彈性臂。第二操作件的上緣部分突出於第二破孔與第二操作件的下緣部分容置於容置空間。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下緣部分係在同一方向對應。第二卡定突起形成在第二操作件的下緣部分。第二彈性臂自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延伸至殼體之第三表面的內側。其中,第三表面相應於第一表面。當扁平導線導入插入口時,頭端觸碰第一卡定突起與第二卡定突起,分別地引起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產生形變,使得第一操作件與第二操作件向第三表面移動,直到凹陷缺口對應第一卡定突起與第二卡定突起,引起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藉由彈力復位,將扁平導線之頭端鎖扣在容置空間,並且供藉由外力施加於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分別地引起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產生形變,讓扁平導線之頭端解除鎖扣和自容置空間脫離。
相較於習知的技術,本創作提供的連接器應用於扁平導線,使得扁平導線可以自動地被栓鎖在連接器的容置空間,並且與容置空間內的端子電性連接;此外,藉由施加外力於連接器容置空間外的操作件的上緣部分,可以直接地驅動位於操作件的下緣部分(即是形成卡定突起),可以讓外力施加近似無損耗或無損耗的作用於卡定突起。
相較於傳統的連接器,扁平導線插入的深度必須超過操作件
(即是預定的特定深度)才能執行自動地栓鎖,本創作的卡定突起是鄰近於殼體的插入口,特別是在操作件之下緣部分,其可以有效地彈性調整殼體插入的深度,而無須侷限於某一特定深度才能夠達到啟動自動地栓鎖的功效。
此外,由於本創作的卡定突起是直接對應操作件的上緣部分,使用者可以輕易地了解,扁平導線插入多少的深度,即可以達到自動栓鎖的功效。
2‧‧‧扁平導線
22‧‧‧導線端
24‧‧‧頭端
26‧‧‧側緣
28‧‧‧凹陷缺口
10‧‧‧連接器
12‧‧‧殼體
122‧‧‧第一破孔
124‧‧‧第二破孔
126‧‧‧插入口
128‧‧‧第一表面
1210‧‧‧第二表面
1212‧‧‧第三表面
1214‧‧‧第四表面
1216‧‧‧第一側緣
1218‧‧‧第二側緣
1220‧‧‧第一內側
1222‧‧‧第二內側
14‧‧‧端子
16‧‧‧第一彈性鎖定部
162‧‧‧第一操作件
1622‧‧‧上緣部分
1624‧‧‧下緣部分
1626‧‧‧共同操作件
16222‧‧‧操作件
16224‧‧‧延伸件
164‧‧‧第一卡定突起
1642‧‧‧導引斜面
166‧‧‧第一彈性臂
1662‧‧‧彈性基座
18‧‧‧第二彈性鎖定部
182‧‧‧第二操作件
1822‧‧‧上緣部分
1824‧‧‧下緣部分
1826‧‧‧共同操作件
18222‧‧‧操作件
18224‧‧‧延伸件
184‧‧‧第二卡定突起
1842‧‧‧導引斜面
186‧‧‧第二彈性臂
1862‧‧‧彈性基座
SP‧‧‧容置空間
OSP‧‧‧外部空間
圖1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扁平導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3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操作件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4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操作件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於本創作中,係使用「一」或「一個」來描述本文所述的單元、元件和組件。此舉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且對本創作之範疇提供一般性的意義。因此,除非很明顯地另指他意,否則此種描述應理解為包括一個、至少一個,且單數也同時包括複數。
於本創作中,用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類似用語意欲涵蓋非排他性的包括物。舉例而言,含有複數要件的一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不僅限於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
以包括未明確列出但卻是該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確說明,用語「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請參考圖1,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在圖1中,連接器10可應用於扁平導線2。其中,一併參考圖2,扁平導線2包含導線端22與在其頭端24之二側緣26分別地形成凹陷缺口28。
連接器10包含一殼體12、一端子14、一第一彈性鎖定部16與一第二彈性鎖定部18。
殼體12更形成一容置空間SP、一第一破孔122、一第二破孔124與一插入口126。殼體12的材質可以是絕緣性材料。於本實施例中,殼體12的形狀是長方體,於其他實施例中,殼體12的形狀是可以視情況彈性調整的。於此,為便於說明,係將殼體12的各面進行定義,殼體12提供第一表面128、第二表面1210、第三表面1212、第四表面1214、第一側緣1216、第二側緣1218、第一內側1220與第二內側1222。又,第一破孔122與第二破孔124與插入口126分別地連通容置空間SP與殼體12之外部空間OSP。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破孔122與第二破孔124分別形成在第一表面128的二側緣,且鄰近於插入口126。其中,插入口126形成在第二表面1210。前述第一表面128相鄰於前述第二表面1210。
端子14設置於容置空間SP,用於能夠電性連接導線端22,使得扁平導線2的訊號可以用於傳遞資料。其中,導線端22具有資料傳輸與接地的特性。
第一彈性鎖定部16與第二彈性鎖定部18的係對稱設置,具有
相同的結構。因此,於此,係以第一彈性鎖定部16為例說明,而第二彈性鎖定部18由於對稱的關係,也同樣具有與第一彈性鎖定16相同的結構與說明。在此,除特別需要提及第二彈性鎖定部18與第一彈性鎖定部16的關係之外,其餘的標號與說明可以視為相同的。
第一彈性鎖定部16設置在容置空間SP且鄰近於殼體12之第一側緣1216。第一彈性鎖定部16更包含第一操作件162、第一卡定突起164與第一彈性臂166;以及,第二彈性鎖定部18設置於容置空間SP且鄰近於殼體12之第二側緣1218。第二彈性鎖定部18更包含第二操作件182、第二卡定突起184與第二彈性臂186。
在第一彈性鎖定部16中,第一操作件162的上緣部分1622突出於第一破孔122與第一操作件162的下緣部分1624容置於容置空間SP。第一操作件162之上緣部分1622與下緣部分1624係在Y軸方向對應。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操作件162之上緣部分1622之上緣部分1622的結構形狀係為T形與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之下緣部分1624的結構形狀係為C形。換言之,第一操作件162的結構形狀係T形與C形的組合。
一併可以參考圖3,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操作件的第一結構示意圖。於圖3中,第一操作件162之上緣部分1622由操作件16222與延伸件16224所組成。第一操作件162透過彎曲的延伸件16224連接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
又可一併參考圖4,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操作件的第二結構示意圖。在圖4中,第一操作件162之上緣部分1622與第二操作件18之上緣部分1822透過共同操作件1626連接,以及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自共
同操作件1626透過延伸件16224連接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於本實施例中,共同作操作件1626鄰近於第一操作件162之上緣部分1622與第二操作件182之上緣部分1822的面積小於共同作操作件1626之中央區域的面積。於其他實施例中,共同作操作件1626鄰近於第一操作件162之上緣部分1622與第二操作件182之上緣部分1822的面積等於或大於共同作操作件1626之中央區域的面積。
回到圖1,第一卡定突起164形成在第一操作件162的下緣部分1624。其中,第一卡定突起164的結構形狀為梯形,且第一卡定突起164朝向插入口126的結構形狀具有導引斜面1642,其可方便於扁平導線2滑入容置空間SP。
第一彈性臂166自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延伸至殼體12之第一內側1220。其中,第一內側1220係位於第三表面1212的內側。再者,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臂166更包含彈性基座1662,形成第一彈性臂166非與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連接之一端,彈性基座1662可以固定在第一內側1220。一併參考圖3,第一彈性臂166係自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朝水平方向延伸;以及,一併參考圖4,第一彈性臂166也可以自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朝第一表面128方向延伸。第一彈性臂166除了前述圖3與圖4的態樣之外,第一彈性臂166自第一操作件162之下緣部分1624也可以是前述態樣的組合,例如第一彈性臂166先朝水平方向延伸並接續朝第一表面128方向再延伸。
第二彈性鎖定部18未提及的部分,可以對照第一彈性鎖定部16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因此,當扁平導線2導入插入口126時,頭端24觸碰第一卡定突起164與第二卡定突起184,分別地引起第一彈性臂166與第二彈性臂186產生形變,使得第一操作件162與第二操作件182向第三表面1212移動,直到凹陷缺口28對應第一卡定突起164與第二卡定突起184,將進一步引起第一彈性臂166與第二彈性臂186藉由彈力復位,將扁平導線2之頭端24鎖扣在容置空間SP,並且能夠藉由外力F施加於第一操作件162之上緣部分1622與第二操作件182之上緣部分1822,分別地引起第一彈性臂166與第二彈性臂186產生形變,讓扁平導線2之頭端24解除鎖扣和可自容置空間SP脫離。前述的脫離動作,可以另外藉由使用者的拉扯以加速脫離。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 一種連接器,係應用於扁平導線,該扁平導線具有導線端與在其頭端之二側緣分別地具有凹陷缺口,該連接器包含:殼體,係形成容置空間、第一破孔、第二破孔與插入口,該第一破孔與該第二破孔與該插入口係分別地連通該容置空間與該殼體之外部空間,該第一破孔與該第二破孔分別形成在該殼體之第一表面,以及該插入口形成在該殼體之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相鄰於該第二表面;端子,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該端子供電性連接該導線端;第一彈性鎖定部,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且鄰近於殼體之側緣,該第一彈性鎖定部具有第一操作件、第一卡定突起與第一彈性臂,該第一操作件的上緣部分突出於該第一破孔與該第一操作件的下緣部分容置於該容置空間,該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下緣部分係在同一方向對應,該第一卡定突起形成在該第一操作件的下緣部分,該第一彈性臂自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延伸至該殼體之第三表面的內側;以及第二彈性鎖定部,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且鄰近於殼體之另一側緣,該第二彈性鎖定部具有第二操作件、第二卡定突起與第二彈性臂,該第二操作件的上緣部分突出於該第二破孔與該第二操作件的下緣部分容置於該容置空間,該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下緣部分係在同一方向對應,該第二卡定突起形成在該第二操作件的下緣部分,該第二彈性臂自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延伸至該殼體之第三表面的內側;其中該扁平導線導入該插入口,該頭端觸碰該第一卡定突起與該第二卡定突起,分別地引起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產生形變,使得該第 一操作件與該第二操作件向該第三表面移動,直到該凹陷缺口對應該第一卡定突起與該第二卡定突起,引起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藉由彈力復位,將該扁平導線之頭端鎖扣在該容置空間,並且供藉由外力施加於該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分別地引起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產生形變,讓該扁平導線之頭端解除鎖扣和自該容置空間脫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的結構形狀係為T形與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的結構形狀係為C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係分別地由操作件與延伸件所組成,該操作件透過彎曲的該延伸件連接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透過共同操作件連接,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自該共同操作件分別地透過延伸件連接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共同作操作件鄰近於該第一操作件之上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上緣部分的面積不大於該共同作操作件之中央區域的面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更包含彈性基座,形成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非與該第一操作件 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連接之一端,該彈性基座固定於該第三表面的內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分別自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分別自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朝該第一表面方向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分別自該第一操作件之下緣部分與該第二操作件之下緣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並接續朝該第一表面方向再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卡定突起與該第二卡定突起的結構形狀為梯形,且該第一卡定突起與該第二卡定突起朝向該插入口的結構形狀具有導引斜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5552U TWM576352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連接器 |
CN201920072310.2U CN209266618U (zh) | 2018-11-15 | 2019-01-16 | 连接器 |
KR2020190000271U KR200493420Y1 (ko) | 2018-11-15 | 2019-01-18 | 커넥터 |
JP2019000303U JP3220920U (ja) | 2018-11-15 | 2019-01-30 | コネク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5552U TWM576352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連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6352U true TWM576352U (zh) | 2019-04-01 |
Family
ID=66092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15552U TWM576352U (zh) | 2018-11-15 | 2018-11-15 | 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20920U (zh) |
KR (1) | KR200493420Y1 (zh) |
CN (1) | CN209266618U (zh) |
TW (1) | TWM57635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9857B (zh) * | 2018-11-15 | 2019-08-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TWM589917U (zh) * | 2019-09-16 | 2020-01-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單鍵按壓組件及其連接器 |
TWI708436B (zh) * | 2019-09-24 | 2020-10-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具直下式鎖定結構之連接器 |
TWM621300U (zh) * | 2021-04-12 | 2021-12-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按壓組件及其連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31069A (ja) * | 2008-03-24 | 2009-10-08 |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 ロック付きfpc用コネクタ |
JP5146701B2 (ja) | 2010-07-13 | 2013-02-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741828B2 (ja) | 2011-04-13 | 2015-07-0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298227B1 (ja) * | 2012-07-19 | 2013-09-25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1359745B1 (ko) * | 2012-08-30 | 2014-02-06 | 다이-이치 세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기 커넥터 |
-
2018
- 2018-11-15 TW TW107215552U patent/TWM576352U/zh unknown
-
2019
- 2019-01-16 CN CN201920072310.2U patent/CN209266618U/zh active Active
- 2019-01-18 KR KR2020190000271U patent/KR200493420Y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1-30 JP JP2019000303U patent/JP3220920U/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00001074U (ko) | 2020-05-26 |
KR200493420Y1 (ko) | 2021-03-26 |
CN209266618U (zh) | 2019-08-16 |
JP3220920U (ja) | 2019-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9857B (zh) | 連接器 | |
TWM576352U (zh) | 連接器 | |
TWI688171B (zh) | 連接器 | |
TWI555277B (zh) | 電連接器 | |
TWI624115B (zh) |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 | |
KR20150110333A (ko) | 커넥터 | |
US7338303B1 (en) |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arriage component | |
JP201504144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290184B2 (ja) | 低背コネクタ | |
US20060154524A1 (en) | Shel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201345078A (zh) | 電連接器 | |
JP2007335231A (ja) | コネクタの吸着カバー及び吸着カバー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 |
US20100273341A1 (en) | Fpc connector with built-in lock | |
TWM552196U (zh) | 微型插頭電連接器 | |
JP7009976B2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TWM444629U (zh) | 薄型線對板連接器之閂鎖裝置 | |
US7862368B1 (en) | Socket assembly | |
TW202105845A (zh) | 插拔式連接器 | |
TWI583071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結合固定暨解除固定的方法 | |
TWM589917U (zh) | 單鍵按壓組件及其連接器 | |
TWI586055B (zh) | 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 | |
JP2016085812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M448074U (zh) | 薄型線對板連接器組合 | |
TWI778926B (zh) | 連接器之卡扣連動裝置 | |
TWI458182B (zh) | Usb插接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