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5637U - Bomb voice coil - Google Patents

Bomb voice coi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5637U
TWM575637U TW107215428U TW107215428U TWM575637U TW M575637 U TWM575637 U TW M575637U TW 107215428 U TW107215428 U TW 107215428U TW 107215428 U TW107215428 U TW 107215428U TW M575637 U TWM575637 U TW M5756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ubstrate
suspension
coi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5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生岳
蔡旺廷
陳柏夆
Original Assignee
喬暘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喬暘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喬暘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5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5637U/zh
Publication of TWM575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5637U/zh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種彈波音圈,包括支撐件及導電件。支撐件包含支撐基板及二支撐懸吊部,該二支撐懸吊部設於支撐基板的二端。導電件包含導體及二導電懸吊部,導體在支撐基板的二側旋繞成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該二導電懸吊部設於導體的二端並且位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頂部。藉此,本創作的彈波音圈同時擁有彈波和音圈的功能,所以能夠在大音量、低頻等振幅較大的情況下,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保持上下移動,避免發生歪斜行為,降低失真率,還可讓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維持既有的薄型化設計。

Description

彈波音圈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音圈,特別是一種用以安裝在薄型揚聲器並且具有彈波功能的的彈波音圈。
請參閱圖1,圖1是習知的薄型揚聲器的示意圖,習知的薄型揚聲器100包含一框體(圖未示)、一磁迴裝置102、一音圈103以及一振膜104。磁迴裝置102設於框體中,並且包含一底座1021、三塊磁鐵1022、1023、1024及三塊導磁金屬1025、1026、1027;底座1021由導磁金屬所構成;該等磁鐵1022、1023、1024間隔設置於底座1021的頂部;該等導磁金屬1025、1026、1027分別設於該等磁鐵1022、1023、1024的頂部。音圈103包含一管體1031及一導線1032;管體1031環繞設置於中間的磁鐵1022、1023、1024的外側與兩旁的磁鐵1022、1023、1024的內側之間的空間中;導線1032旋繞在管體1031的外周面而形成一線圈1033。振膜104設於音圈103的上方,並且其底部抵靠於音圈103的管體1031的頂部。
習知的薄型揚聲器100的工作原理是當電流流過音圈103的線圈1033時產生了電磁場,這個電磁場與磁迴裝置102的固定磁場呈直角方向而產生吸引排斥之現象,這使得音圈103的管體1031在磁迴裝置102中進行上升下降的垂直往復運動,並且驅動振膜104產生上升下降的垂直往復運動(即,振動) ,從而使空氣振動而發出音頻傳送到人耳,達到聲音還原供人聆聽的目的,實現了電能到聲能的轉換。
大功率的薄型揚聲器100則需要另外連接錦絲線(圖未示),藉以承受薄型揚聲器100在大幅度振動的情況下,持續將訊號送入導線1032。
然而,習知的薄型揚聲器100因為薄型化設計而省略彈波,因此在大音量、低頻等振幅較大的情況下,極為容易造成音圈103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發生歪斜行為,失真率極高。
再者,習知的薄型揚聲器100的懸邊順性大,導線1032的二端與二端子連接後,呈現懸空狀態。若其另外連接錦絲線,則錦絲線也同樣呈現懸空狀態。長期使用下,導線1032或錦絲線亦容易斷裂。另外,導線1032亦容易因設計或組裝不當或異常拉扯,造成音圈103的振動不平衡,進而造成振膜104所產生的聲音失真。更且,導線1032的結構強度較差也是容易斷裂的因素之一,而增加錦絲線以後又會降低聲壓。基於上述理由,習知的薄型揚聲器100無法承受大輸出功率,容易毀損,並且產生低劣的聲音品質。
此外,一般音圈103的導線1032由包覆有絕緣層10322的銅導體10321所構成,例如漆包線。如圖1所示,銅導體10321的截面通常為圓形,絕緣層10322的截面為圓環形。因此,絕緣層10322之間為點接觸,使得導線1032之間存在有相當大的間隙,從而導體面積較小,導致較多的磁漏而有較小的磁通量,因而導致薄型揚聲器100的功率漏失多,並且高低音會失真。
又,受限於音圈103的形狀,當習知的薄型揚聲器100的尺寸過長時,需要使用多組磁迴裝置102,增加重量。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彈波音圈,能夠在大音量、低頻等振幅較大的情況下,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保持上下移動,避免發生歪斜行為,降低失真率,還可讓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維持既有的薄型化設計。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彈波音圈,可大幅提升承受功率,維持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的振動系統平衡,有效降低失真,進而提升聲音品質。
本創作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彈波音圈,導體藉由絕緣層以面接觸無間隙的設計,具有較大的導體面積而有更高的磁通量,有效達到低磁漏之高效率音效輸出,並提升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的最大效能等優勢。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創作將提供一種彈波音圈,包括一支撐件以及一導電件。支撐件包含一支撐基板及二支撐懸吊部,該二支撐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開設二穿孔。導電件包含一導體及二導電懸吊部,導體在支撐基板的二側分別旋繞形成一第一線圈及一第二線圈,該二導電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導體的二端並且位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頂部,該二導電懸吊部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該二導電懸吊部至少一部分顯露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穿孔。
較佳地,彈波音圈包含一第一夾持件及一第二夾持件,第一夾持件包含一第一夾持基板及二第一夾持懸吊部,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第二夾持件包含一第二夾持基板及二第二夾持懸吊部,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第一夾持基板與第二夾持基板共同夾住支撐基板與導體的組合,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與其中一第二夾持懸吊部共同夾住其中一支撐懸吊部與其中一導電懸吊部的組合,另一第一夾持懸吊部與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共同夾住另一支撐懸吊部與另一導電懸吊部的組合,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開設一通孔,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其中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相通,使得其中一導電懸吊部至少一部分顯露於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其中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開設一通孔,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另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相通,使得另一導電懸吊部至少一部分顯露於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另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
較佳地,支撐基板、第一夾持基板與第二夾持基板的尺寸相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支撐基板,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第一夾持基板,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第二夾持基板。
較佳地,支撐基板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支撐基板的上部的長度小於支撐基板的下部的長度,從而支撐基板的上部的二端與支撐基板的下部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該二支撐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的二階級,該二導電懸吊部與導體的二端的銜接處分別彎折成二定位板,該二定位板分別抵靠於支撐基板的二側;其中,第一夾持基板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第一夾持基板的上部的長度小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下部的長度,從而第一夾持基板的上部的二端與第一夾持基板的下部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二階級;其中,第二夾持基板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第二夾持基板的上部的長度小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下部的長度,從而第二夾持基板的上部的二端與第二夾持基板的下部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二階級。
較佳地,支撐基板、第一夾持基板及第二夾持基板為實心板體。
較佳地,支撐基板的下部開設一鏤空部,第一夾持基板的下部開設一鏤空部,第二夾持基板的下部開設一鏤空部,該等鏤空部互相連通,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環繞於支撐基板的鏤空部的四周。
較佳地,各支撐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支撐基板的二側,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支撐基板的二側,各支撐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支撐基板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其中,各導電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導體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的外側,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的外側,各導電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的外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其中,各第一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二側,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二側,各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其中,各第二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二側,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二側,各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
較佳地,各支撐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的二端,分別沿著支撐基板的厚度方向往遠離支撐基板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支撐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支撐基板的長度方向往靠近支撐基板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其中,各導電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導體的二端,分別沿著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的厚度方向往遠離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導電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的長度方向往靠近導體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其中,各第一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分別沿著第一夾持基板的厚度方向往遠離第一夾持基板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第一夾持基板的長度方向往靠近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其中,各第二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分別沿著第二夾持基板的厚度方向往遠離第二夾持基板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第二夾持基板的長度方向往靠近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
較佳地,各支撐懸吊部的末端開設穿孔,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的末端開設通孔,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的末端開設通孔。
較佳地,導體的截面為矩形,第一線圈中的相鄰的二圈導體之間設有一層絕緣層,第二線圈中的相鄰的二圈導體之間設有一層絕緣層。
本創作的功效在於,能夠在大音量、低頻等振幅較大的情況下,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保持上下移動,避免發生歪斜行為,降低失真率,還可讓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維持既有的薄型化設計。
再者,該二導電懸吊部因可受到該二支撐懸吊部的支撐,所以不容易碰觸到其他構件,防止產生異音。又,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結構強度佳,不易斷裂,只需確認導體耐電流的參數,並且可應用於開口式框體(音箱)。因此,本創作的彈波音圈可大幅提升承受功率,維持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的振動系統(即,支撐基板與導體的組合加上振膜)平衡,有效降低失真,進而提升聲音品質。
此外,每一圈導體藉由絕緣層以面接觸無間隙的設計,具有較大的導體面積而有更高的磁通量,有效達到低磁漏之高效率音效輸出,並提升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的最大效能等優勢。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請參閱圖2至圖5,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彈波音圈30,用以安裝於一薄型揚聲器1中。薄型揚聲器1還包括一框體10、一磁迴裝置20以及一振膜40。框體10圍構一腔室11。磁迴裝置20與彈波音圈30均設於腔室11中。振膜40設於彈波音圈30的上方,並且其底部抵靠於彈波音圈30的頂部。
請參閱圖6至圖13,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包含一支撐件31及一導電件32。支撐件31包含一支撐基板311及二支撐懸吊部312、313,支撐基板311設於磁迴裝置20中,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311的二端並且分別開設二穿孔314、315。導電件32包含一導體321及二導電懸吊部322、323,導體321在支撐基板311的二側分別旋繞形成一第一線圈324及一第二線圈325,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導體321的二端並且位於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頂部。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形狀,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至少一部分顯露於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穿孔314、315。
二端子(圖未示)穿過框體10的二端及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穿孔314、315,然後分別連接於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電流從二端子通過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導入第一線圈324和第二線圈325,並且產生電磁場,所述電磁場與磁迴裝置20的固定磁場呈直角方向而產生吸引排斥之現象。此時,支撐基板311會受到一個電動力,而受力方向則遵循左手定則。在受力發生後,支撐基板311開始在磁迴裝置20中進行上升下降的垂直往復運動,並且驅動振膜40產生上升下降的垂直往復運動(即,振動) ,從而使空氣振動而發出音頻傳送到人耳,達到聲音還原供人聆聽的目的,實現了電能到聲能的轉換。
重要的是,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可作為彈波,其可達到以下諸多功效:其一,可保持支撐基板311在磁迴裝置20中的正確位置;其二,保證支撐基板311在受力時,穩定沿著軸向進行上升下降的垂直往復運動;其三,和支撐基板311及振膜40共同決定本創作的諧振頻率;其四,支撐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因為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同時擁有彈波和音圈的功能,能夠在大音量、低頻等振幅較大的情況下,讓支撐基板311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保持上下移動,避免發生歪斜行為,降低失真率,還可讓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維持既有的薄型化設計。
再者,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因可受到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支撐,所以不容易碰觸到其他構件,防止產生異音。又,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結構強度佳,不易斷裂,只需確認導體321耐電流的參數,並且可應用於開口式框體10(音箱)。因此,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可大幅提升承受功率,維持薄型揚聲器1的振動系統(即,支撐基板311與導體321的組合加上振膜40)平衡,有效降低失真,進而提升聲音品質。
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支撐件31為一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簡稱軟板,因此支撐基板311可供導體321以印刷方式在支撐基板311的二側上做線路布置旋繞形成第一線圈324與第二線圈325,作為訊號傳輸媒介。由於軟性印刷電路板具有可連續自動化生產、提高配線密度、重量輕、體積小、配線錯誤減少、可撓性及可彈性改變形狀等特性,相當適合用在本創作。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採用其他非軟性印刷電路板的材料作為支撐件31。本創作所採用的導體321的材料是「銅」,故其為銅導體321,但不限於此。導電懸吊部322、323所採用的材料也是「銅」並且厚度為0.0.5 mm,故其為銅箔,但不限於此。
如圖10至圖13所示,支撐基板311開設一貫孔3111,貫孔3111貫穿支撐基板311的二側,導體321從支撐基板311的一側穿過貫孔3111而延伸至支撐基板311的另一側;導體321從貫孔3111由內而外在支撐基板311的二側分別旋繞形成第一線圈324與第二線圈325,藉以縮短導體321延伸於支撐基板311的二側的路徑。更明確地說,如圖11及圖13所示,貫孔3111的位置靠近支撐基板311的一端並且位在支撐基板311的長度方向的中線下方;導體321在支撐基板311的其中一側先往下延伸,再往支撐基板311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接著往上延伸,再往支撐基板311的一端的方向延伸,最後再往下延伸並且從貫孔3111的一側閃過貫孔3111的開口,以形成完整的一圈導體321;接著,下一圈導體321以此方式繞過前一圈的導體321。導體321在支撐基板311的另一側先往上延伸,再往支撐基板311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接著往下延伸,再往支撐基板311的一端的方向延伸,最後再往上延伸並且從貫孔3111的一側閃過貫孔3111的開口,以形成完整的一圈導體321;接著,下一圈導體321以此方式繞過前一圈的導體321。如圖10所示,透過上述旋繞方式,第一線圈324總共有六圈導體321,第二線圈325總共有七圈導體321,第一線圈324的六圈導體321和第二線圈325的內側六圈導體321的位置及旋繞路徑幾乎相同,導體321只有穿出貫孔3111後剛開始的部分略有不同(一個往上,一個往下),第二線圈325多了一圈導體321在其外側。
重要的是,如圖5及圖10所示,導體321的截面為矩形,第一線圈324中的相鄰的二圈導體321之間設有一層絕緣層326,第二線圈325中的相鄰的二圈導體321之間設有一層絕緣層326。藉此,每一圈導體321藉由絕緣層326以面接觸無間隙的設計,具有較大的導體321面積而有更高的磁通量,有效達到低磁漏的高效率音效輸出,並提升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最大效能等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7及圖11所示,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與導體321的二端的銜接處分別彎折成二定位板327,該二定位板327分別抵靠於支撐基板311的二側。因為該二定位板327平行於導體321,所以導體321的二端和該二定位板327的連接處無須彎折,防止導體321的二端和該二定位板327的連接處發生斷裂的問題。
如圖3、圖4及圖5所示,框體10的腔室11的內側壁突出複數凸塊,該等凸塊巧妙地將腔室11分隔成一主空間111及二懸吊空間112、113;框體10的二端分別開設二透孔110,該二端子分別穿過該二透孔110進入該二懸吊空間112、113。在本實施例中,總共有八個凸塊分別定義為四塊隔間塊體12~15、二塊磁鐵組定位塊體16、17以及二塊懸吊定位塊體18、19。該四塊隔間塊體12~15分別凸設於框體10的腔室11的二側的內側壁,該四塊隔間塊體12~15的內側共同圍構主空間111。各該隔間塊體12~15遠離框體10的腔室11的內側壁的一端朝主空間111彎折延伸形成一擋臂121、131、141、151,位於同一側的其中二塊隔間塊體12、13藉由其擋臂121、131進一步將主空間111的一部分劃分成一第一磁鐵組空間1111,位於同一側的另二塊隔間塊體14、15藉由其擋臂141、151進一步將主空間111的另一部分劃分成一第二磁鐵組空間1112。位於不同側但相鄰的其中二隔間塊體12、14的二擋臂121、141之間具有一第一狹縫120,位於不同側但相鄰的另二隔間塊體13、15的二擋臂131、151之間具有一第二狹縫130。其中一磁鐵組定位塊體16凸設於框體10的腔室11的其中一側的內側壁,鄰近框體10的底部,並且位在第一磁鐵組空間1111的中間。另一磁鐵組定位塊體17凸設於框體10的腔室11的另一側的內側壁,鄰近框體10的頂部,並且位在第二磁鐵組空間1112的中間。該二懸吊定位塊體18、19分別凸設於框體10的腔室11的內側壁的二個互為對角的轉角。其中二隔間塊體12、14與其中一懸吊定位塊體18共同構成其中一懸吊空間112,另二隔間塊體13、15與另一懸吊定位塊體19共同構成另一懸吊空間113,該二懸吊空間112、113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和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形狀。因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的結構薄片化,磁迴裝置20可設計成只包含二磁鐵組21,該二磁鐵組21間隔設置於第一磁鐵組空間1111和第二磁鐵組空間1112,各該磁鐵組21包含一磁鐵211及二導磁金屬212,磁鐵211設於該二導磁金屬212之間。支撐基板311和導體321的組合則位在該二磁鐵組21之間的一縫隙22中並且其二端分別位於第一狹縫120中和第二狹縫130中。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與其中一導電懸吊部322的組合設於其中一懸吊空間112中,並且位於其中一懸吊定位塊體18的底部。另一支撐懸吊部313與另一導電懸吊部323的組合設於另一懸吊空間113中,並且位於另一懸吊定位塊體19的底部。
藉此,因為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的結構薄型化,所以磁迴裝置20可設計成只包含二磁鐵組21,框體10可適當縮小體積及長度容納磁迴裝置20和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減少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體積和重量,使得安裝有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更符合消費者追求輕薄短小的訴求。
再者,框體10的內部空間善巧的配置設計,可讓磁迴裝置20和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受到良好的定位,利於組裝。
如圖6至圖10所示,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包含一第一夾持件33及一第二夾持件34。第一夾持件33包含一第一夾持基板331及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端。第二夾持件34包含一第二夾持基板341及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端。第一夾持基板331與第二夾持基板341共同夾住支撐基板311與導體321的組合。換言之,第一夾持基板331、第二夾持基板341、支撐基板311與導體321一起位在該二磁鐵組21之間的縫隙22中並且其二端分別位於第一狹縫120中和第二狹縫130中。
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形狀,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形狀。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與其中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2共同夾住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與其中一導電懸吊部322的組合,其中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2接觸框體10的腔室11的內側壁。換言之,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其中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2、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與其中一導電懸吊部322的組合設於其中一懸吊空間112中,並且位於其中一懸吊定位塊體18的底部。更明確地說,如圖4及圖7所示,其中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2與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共同夾住其中一導電懸吊部322,其中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2的頂部抵靠於其中一懸吊定位塊體18的底部,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支撐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並且開設一通孔334。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的通孔334與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的穿孔314相通,使得其中一導電懸吊部322至少一部分顯露於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的通孔334與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的穿孔314。其中一端子穿過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的通孔334與其中一支撐懸吊部312的穿孔314,連接於其中一導電懸吊部322。另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3與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共同夾住另一支撐懸吊部313與另一導電懸吊部323的組合,另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3接觸框體10的腔室11的內側壁。換言之,另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3、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另一支撐懸吊部313與另一導電懸吊部323的組合設於另一懸吊空間113中,並且位於另一懸吊定位塊體19的底部。更明確地說,如圖4及圖7所示,另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3與另一支撐懸吊部313共同夾住另一導電懸吊部323,另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3的頂部抵靠於另一懸吊定位塊體19的底部,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支撐另一支撐懸吊部313並且開設一通孔344。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的通孔344與另一支撐懸吊部313的穿孔315相通,使得另一導電懸吊部323至少一部分顯露於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的通孔344與另一支撐懸吊部313的穿孔315。另一端子穿過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的通孔344與另一支撐懸吊部313的穿孔315,連接於另一導電懸吊部323。
是以,第一夾持基板331和第二夾持基板341可提供支撐基板311與導體321的組合妥善的保護,可提供良好的定位效果。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和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可作為彈波,其可達到以下諸多功效:其一,可保持第一夾持基板331與第二夾持基板341在磁迴裝置20中的正確位置;其二,輔助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保證支撐基板311在受力時,穩定沿著軸向進行上升下降的垂直往復運動;其三,輔助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和支撐基板311及振膜40共同決定揚聲器的諧振頻率;其四,固定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與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整體來說,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的整體結構強度提升,還具有質量輕的優點。
為了讓上述功效有良好的呈現效果,第一夾持件33和第二夾持件34的材質最好與支撐件31的相同,例如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當然使用者亦可採用不同於支撐件31的材質作為第一夾持件33和第二夾持件34的材質。
較佳地,各該支撐懸吊部312、313的末端開設穿孔314、315,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的末端開設通孔334,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的末端開設通孔344。因為穿孔314、315位於各該支撐懸吊部312、313的末端,該二通孔334、344分別位於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332的末端與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343的末端,所以該二端子穿過該二透孔110後可立即連接於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減少該二端子在腔室11中的延伸長度。
支撐基板311、第一夾持基板331與第二夾持基板341的尺寸相等。更詳而言之,如圖7、圖11及圖13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支撐基板311具有一上部3112及一下部3113,支撐基板311的上部3112的長度小於支撐基板311的下部3113的長度,從而支撐基板311的上部3112的二端與支撐基板311的下部3113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3114,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311的二階級3114。如圖7所示,第一夾持基板331具有一上部3311及一下部3312,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上部3311的長度小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下部3312的長度,從而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上部3311的二端與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下部3312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3313,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階級3313。第二夾持基板341具有一上部3411及一下部3412,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上部3411的長度小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下部3412的長度,從而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上部3411的二端與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下部3412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3413,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階級3413。如圖7及圖11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支撐基板311、第一夾持基板331及第二夾持基板341為實心板體,支撐基板311的上部3112的高度大於支撐基板311的下部3113的高度,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上部3311的高度大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下部3312的高度,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上部3411的高度大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下部3412的高度。
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支撐基板311。更詳而言之,如圖11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各該支撐懸吊部312、313具有一第一U形段3121、3131及一第二U形段3122、3132;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第一U形段3121、3131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311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支撐基板311的二側;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第二U形段3122、3132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第一U形段3121、3131的另一端(遠端)並且分別位於支撐基板311的二側;各該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第一U形段3121、3131與第二U形段3122、3132分別位於支撐基板311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換言之,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形狀從圖8的俯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鏡像圖形,從圖9的仰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圖形。
如圖11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各該導電懸吊部322、323具有一第一U形段3221、3231及一第二U形段3222、3232;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第一U形段3221、3231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導體321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線圈324與第二線圈325的外側;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第二U形段3222、3232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第一U形段3221、3231的另一端(遠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線圈324與第二線圈325的外側;各該導電懸吊部322、323的第一U形段3221、3231與第二U形段3222、3232分別位於第一線圈324與第二線圈325的外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換言之,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形狀從圖8的俯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鏡像圖形,從圖9的仰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圖形。
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第一夾持基板331。更詳而言之,如圖6及圖7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各該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具有一第一U形段3321、3331及一第二U形段3322、3332;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第一U形段3321、3331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側;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第二U形段3322、3332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第一U形段3321、3331的另一端(遠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側;各該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第一U形段3321、3331與第二U形段3322、3332分別位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換言之,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形狀從圖8的俯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鏡像圖形,從圖9的仰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圖形。
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第二夾持基板341。更詳而言之,如圖6及圖7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各該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具有一第一U形段3421、3431及一第二U形段3422、3432;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第一U形段3421、3431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側;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第二U形段3422、3432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第一U形段3421、3431的另一端(遠端)並且分別位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側;各該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第一U形段3421、3431與第二U形段3422、3432分別位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換言之,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形狀從圖8的俯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鏡像圖形,從圖9的仰視圖來看類似阿拉伯數字「5」的圖形。
請參閱圖14,圖14為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和習知技術的頻率反應曲線特性比較圖。左側X軸代表聲壓級(SPL,sound pressure level),單位為分貝(dB);右側X軸代表阻抗(Resistence),單位為歐姆(ohm);Y軸代表頻率,單位為赫茲(Hz)。以下將配合圖14說明,在同樣的尺寸條件下,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和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與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頻率反應曲線(Frequency Response Curve)特性的差異。
首先,比對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和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與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高頻(一萬赫茲~二萬赫茲)表現。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從約78分貝驟降至約68 分貝,下降幅度約10 分貝。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從約82分貝微幅上升至86分貝,上升幅度約4分貝。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從約82分貝驟升至約95分貝,上升幅度約13分貝。
依據上述比對結果,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高頻表現的聲壓級上升幅度最大,足足超過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高頻表現的聲壓級上升的幅度至少9分貝,因此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高頻表現為三者中最優秀者。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高頻表現的聲壓級上升幅度介於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與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之間,因此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高頻表現為三者中的次佳者。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的高頻表現的聲壓級是下降的,故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的高頻表現為三者中最差勁者。
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和三磁迴揚聲器,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高頻具有極佳的延展性,低頻亦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音壓效率為三者最高,可作為全音域揚聲器,亦可單獨作為高頻揚聲器。
請參閱圖15,圖15為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和習知技術的阻抗曲線特性比較圖。左側X軸代表聲壓級(SPL,sound pressure level),單位為分貝(dB);右側X軸代表阻抗(Resistence),單位為歐姆(ohm);Y軸代表頻率,單位為赫茲(Hz)。以下將配合圖15說明,在同樣的尺寸條件下,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和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與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阻抗曲線(Impedance Curve)特性的差異。
首先,比對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和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與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在高頻(一萬赫茲~二萬赫茲)時的阻抗表現。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的阻抗值從約4.7歐姆驟升至約6.5歐姆,上升幅度約1.8歐姆。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阻抗值從約4.5歐姆微幅上升至約5.3歐姆,上升幅度約0.8歐姆。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阻抗值從約5歐姆微幅上升至5.2歐姆,上升幅度約0.2歐姆。
音圈的阻抗上升幅度代表其電感抗程度。依據上述比對結果,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在高頻表現時的阻抗上升幅度最小,曲線最為平坦,代表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彈波音圈30的電感抗程度最低,此為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高頻表現的聲壓級驟升的原因之一。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在高頻表現時的阻抗上升幅度介於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與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之間,代表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音圈的電感抗程度介於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彈波音圈30與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的音圈之間,此為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的高頻表現的聲壓級微幅上升的原因之一。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在高頻表現時的阻抗上升幅度最大,曲線最為陡峭,代表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的音圈的電感抗程度最高,此為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的高頻表現的聲壓級驟降的原因之一。
其次,比對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和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與習知的三磁迴揚聲器在低頻(一百赫茲~一千赫茲)時的阻抗表現,峰值頻率位置愈低,表示低頻延伸愈佳。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峰值介於中間,後續可以藉由調整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的懸吊系統(即,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與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組合和懸邊)的結構,以達到需求的峰值頻率位置,並與承受功率及失真取得平衡點。
請參閱圖16,圖16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第二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A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結構略有不同。以下將進一步詳述第二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A和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差異之處。
彈波音圈30A的支撐基板311的下部3113開設一鏤空部3115,彈波音圈30A的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下部3312開設一鏤空部3314,彈波音圈30A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下部3412開設一鏤空部3414,該等鏤空部3115、3314、3414互相連通。第一線圈324與第二線圈325環繞於支撐基板311的鏤空部3414的四周(圖未示)。
彈波音圈30A的各該支撐懸吊部312、313具有一短臂3123、3133及一長臂3124、3134。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短臂3123、313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支撐基板311的二端,分別沿著支撐基板311的厚度方向往遠離支撐基板311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長臂3124、3134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短臂3123、3133的另一端(遠端),分別沿著支撐基板311的長度方向往靠近支撐基板311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簡言之,彈波音圈30A的該二支撐懸吊部312、313的形狀從俯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鏡像圖形,從仰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圖形。
彈波音圈30A的各該導電懸吊部322、323具有一短臂3223、3233及一長臂3224、3234。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短臂3223、323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導體321的二端,分別沿著第一線圈324及第二線圈325的厚度方向往遠離第一線圈324及第二線圈325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長臂3224、3234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短臂3223、3233的另一端(遠端),分別沿著第一線圈324及第二線圈325的長度方向往靠近導體321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簡言之,彈波音圈30A的該二導電懸吊部322、323的形狀從俯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鏡像圖形,從仰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圖形。
彈波音圈30A的各該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具有一短臂3323、3333及一長臂3324、3334。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短臂3323、333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端,分別沿著第一夾持基板331的厚度方向往遠離第一夾持基板331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長臂3324、3334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短臂3323、3333的另一端(遠端),分別沿著第一夾持基板331的長度方向往靠近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彈波音圈30A的簡言之,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332、333的形狀從俯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鏡像圖形,從仰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圖形。
彈波音圈30A的各該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具有一短臂3423、3433及一長臂3424、3434。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短臂3423、3433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端,分別沿著第二夾持基板341的厚度方向往遠離第二夾持基板341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長臂3424、3434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短臂3423、3433的另一端(遠端),分別沿著第二夾持基板341的長度方向往靠近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簡言之,彈波音圈30A的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342、343的形狀從俯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鏡像圖形,從仰視的角度來看類似英文大寫字母「L」的圖形。
請參閱圖17,圖17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第三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B的結構與第二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A的結構略有不同。更明確地說,彈波音圈30B的支撐基板311的上部3112的上方中間、彈波音圈30B的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上部3311的上方中間與彈波音圈30B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上部3411的上方中間分別凸設一中央小徑板3116、3315、3145。
請參閱圖18,圖18為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第四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C的結構與第三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B的結構略有不同。更清楚地說,彈波音圈30C的支撐基板311的中央小徑板3116的長度小於彈波音圈30B的支撐基板311的中央小徑板3116,彈波音圈30C的第一夾持基板3311的中央小徑板3315的長度小於彈波音圈30B的第一夾持基板3311的中央小徑板3315,彈波音圈30C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中央小徑板3415的長度小於彈波音圈30B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中央小徑板3415的長度。彈波音圈30C的支撐基板311的上部3112的上方二端、彈波音圈30C的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上部3311的上方二端與彈波音圈30C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上部3411的上方二端分別凸設二側邊小徑板3117、3316、3416。彈波音圈30C的支撐基板311的該二側邊小徑板3117進一步沿著支撐基板311的長度方向突伸超出支撐基板311的上部3112的二端而延伸至支撐基板311的該二階級3114的上方,從而支撐基板311的二端構成二缺口3118。彈波音圈30C的支撐基板311的該二側邊小徑板3117與支撐基板311的中央小徑板3116的間隔距離相等。
請參閱圖19,圖19為本創作的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圖。第五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D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結構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彈波音圈30D的支撐基板311的下部3113開設一鏤空部3115,彈波音圈30D的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下部3312開設一鏤空部3314,彈波音圈30D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下部3412開設一鏤空部3414,該等鏤空部3115、3314、3414互相連通。第一線圈324與第二線圈325環繞於支撐基板311的鏤空部3115的四周。彈波音圈30D的支撐基板311的上部3112的高度小於彈波音圈30D的支撐基板311的下部3113的高度,彈波音圈30D的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上部3311的高度小於彈波音圈30D的第一夾持基板331的下部3312的高度,彈波音圈30D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上部3411的高度小於彈波音圈30D的第二夾持基板341的下部3412的高度。
由上可知,本創作的彈波音圈30~30D至少有第一至第五實施例等五種實施態樣,所有實施例的形狀差異主要是對於高頻表現、高頻阻抗表現及低頻阻抗表現有些微影響,但是所有實施例的基本功能依然相同。在所有的實施例中,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1在高頻表現、高頻阻抗表現及低頻阻抗表現是最突出的,詳細數據請參考圖14和圖15。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二至第五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A~30D的薄型揚聲器雖然在高頻表現、高頻阻抗表現及低頻阻抗表現略遜於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的薄型揚聲器,但仍舊比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和三磁迴揚聲器好。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雙磁迴揚聲器和三磁迴揚聲器,安裝有本創作的任何一個實施例的彈波音圈30~30D的薄型揚聲器的高頻具有極佳的延展性,低頻亦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音壓效率為三者最高,可作為全音域揚聲器,亦可單獨作為高頻揚聲器。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創作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的範疇。
100‧‧‧習知的薄型揚聲器
102‧‧‧磁迴裝置
1021‧‧‧底座
1022、1023、1024‧‧‧磁鐵
1025、1026、1027‧‧‧導磁金屬
103‧‧‧音圈
1031‧‧‧管體
1032‧‧‧導線
10321‧‧‧銅導體
10322‧‧‧絕緣層
1033‧‧‧線圈
104‧‧‧振膜
1‧‧‧音圈具有彈波功能的薄型揚聲器
10‧‧‧框體
11‧‧‧腔室
111‧‧‧主空間
1111‧‧‧第一磁鐵組空間
1112‧‧‧第二磁鐵組空間
112、113‧‧‧懸吊空間
12~15‧‧‧隔間塊體
121、131、141、151‧‧‧擋臂
16、17‧‧‧磁鐵組定位塊體
18、19‧‧‧懸吊定位塊體
110‧‧‧透孔
120‧‧‧第一狹縫
130‧‧‧第二狹縫
20‧‧‧磁迴裝置
21‧‧‧磁鐵組
211‧‧‧磁鐵
212‧‧‧導磁金屬
22‧‧‧縫隙
30、30A、30B、30C、30D‧‧‧彈波音圈
31‧‧‧支撐件
311‧‧‧支撐基板
3111‧‧‧貫孔
3112‧‧‧上部
3113‧‧‧下部
3114‧‧‧階級
3115‧‧‧鏤空部
3116‧‧‧中央小徑板
3117‧‧‧側邊小徑板
3118‧‧‧缺口
312、313‧‧‧支撐懸吊部
3121、3131‧‧‧第一U形段
3122、3132‧‧‧第二U形段
3123、3133‧‧‧短臂
3124、3134‧‧‧長臂
314、315‧‧‧穿孔
32‧‧‧導電件
321‧‧‧導體
322、323‧‧‧導電懸吊部
3221、3231‧‧‧第一U形段
3222、3232‧‧‧第二U形段
3223、3233‧‧‧短臂
3224、3234‧‧‧長臂
324‧‧‧第一線圈
325‧‧‧第二線圈
326‧‧‧絕緣層
327‧‧‧定位板
33‧‧‧第一夾持件
331‧‧‧第一夾持基板
3311‧‧‧上部
3312‧‧‧下部
3313‧‧‧階級
3314‧‧‧鏤空部
3315‧‧‧中央小徑板
3316‧‧‧側邊小徑板
332、333‧‧‧第一夾持懸吊部
3321、3331‧‧‧第一U形段
3322、3332‧‧‧第二U形段
3323、3333‧‧‧短臂
3324、3334‧‧‧長臂
334‧‧‧通孔
34‧‧‧第二夾持件
341‧‧‧第二夾持基板
3411‧‧‧上部
3412‧‧‧下部
3413‧‧‧階級
3414‧‧‧鏤空部
3415‧‧‧中央小徑板
3416‧‧‧側邊小徑板
342、343‧‧‧第二夾持懸吊部
3421、3431‧‧‧第一U形段
3422、3432‧‧‧第二U形段
3423、3433‧‧‧短臂
3424、3434‧‧‧長臂
344‧‧‧通孔
40‧‧‧振膜
圖1是習知的薄型揚聲器的示意圖。 圖2是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立體圖。 圖3是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的分解圖。 圖4是沿著圖2的A-A線截取的剖面圖。 圖5是沿著圖2的B-B線截取的剖面圖。 圖6是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7是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8是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9是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10是沿著圖6的C-C線截取的剖面圖。 圖11是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件和導電件的分解圖。 圖12是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件和導電件的俯視圖。 圖13是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件和導電件的前視圖。 圖14是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和習知技術的頻率反應曲線特性比較圖。 圖15是安裝有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彈波音圈的薄型揚聲器和習知技術的阻抗曲線特性比較圖。 圖16是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7是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8是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9是本創作的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圖。

Claims (10)

  1. 一種彈波音圈,包括: 一支撐件,包含一支撐基板及二支撐懸吊部,該二支撐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支撐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開設二穿孔;以及 一導電件,包含一導體及二導電懸吊部,該導體在該支撐基板的二側分別旋繞形成一第一線圈及一第二線圈,該二導電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導體的二端並且位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頂部,該二導電懸吊部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該二導電懸吊部至少一部分顯露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穿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該彈波音圈包含一第一夾持件及一第二夾持件,該第一夾持件包含一第一夾持基板及二第一夾持懸吊部,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該第二夾持件包含一第二夾持基板及二第二夾持懸吊部,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該第一夾持基板與該第二夾持基板共同夾住該支撐基板與該導體的組合,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形狀分別對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與其中一第二夾持懸吊部共同夾住其中一支撐懸吊部與其中一導電懸吊部的組合,另一第一夾持懸吊部與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共同夾住另一支撐懸吊部與另一導電懸吊部的組合,該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開設一通孔,該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該其中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相通,使得該其中一導電懸吊部至少一部分顯露於該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該其中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該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開設一通孔,該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該另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相通,使得該另一導電懸吊部至少一部分顯露於該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的通孔與該另一支撐懸吊部的穿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該支撐基板、該第一夾持基板與該第二夾持基板的尺寸相等,該二支撐懸吊部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該支撐基板,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該第一夾持基板,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形狀相同並且垂直於該第二夾持基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該支撐基板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該支撐基板的上部的長度小於該支撐基板的下部的長度,從而該支撐基板的上部的二端與該支撐基板的下部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該二支撐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支撐基板的二階級,該二導電懸吊部與該導體的二端的銜接處分別彎折成二定位板,該二定位板分別抵靠於該支撐基板的二側; 其中,該第一夾持基板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上部的長度小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下部的長度,從而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上部的二端與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下部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階級; 其中,該第二夾持基板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上部的長度小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下部的長度,從而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上部的二端與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下部的二端之間形成一階級,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階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該支撐基板、該第一夾持基板及該第二夾持基板為實心板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該支撐基板的下部開設一鏤空部,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下部開設一鏤空部,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下部開設一鏤空部,該等鏤空部互相連通,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環繞於該支撐基板的鏤空部的四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各該支撐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支撐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該支撐基板的二側,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該支撐基板的二側,各該支撐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該支撐基板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 其中,各該導電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導體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的外側,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的外側,各該導電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的外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 其中,各該第一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側,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側,各該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 其中,各該第二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第一U形段及一第二U形段,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並且分別位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側,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二U形段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的另一端並且分別位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側,各該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第一U形段與第二U形段分別位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側並且開口方向相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各該支撐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支撐基板的二端,分別沿著該支撐基板的厚度方向往遠離該支撐基板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支撐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支撐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該支撐基板的長度方向往靠近該支撐基板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 其中,各該導電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導體的二端,分別沿著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的厚度方向往遠離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導電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導電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的長度方向往靠近該導體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 其中,各該第一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分別沿著該第一夾持基板的厚度方向往遠離該第一夾持基板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一夾持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該第一夾持基板的長度方向往靠近該第一夾持基板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 其中,各該第二夾持懸吊部具有一短臂及一長臂,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短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分別沿著該第二夾持基板的厚度方向往遠離該第二夾持基板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長臂分別一體成型地設於該二第二夾持懸吊部的短臂的另一端,分別沿著該第二夾持基板的長度方向往靠近該第二夾持基板的二端的方向延伸,並且延伸方向相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各該支撐懸吊部的末端開設該穿孔,該其中一第一夾持懸吊部的末端開設該通孔,該另一第二夾持懸吊部的末端開設該通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彈波音圈,其中,該導體的截面為矩形,該第一線圈中的相鄰的二圈導體之間設有一層絕緣層,該第二線圈中的相鄰的二圈導體之間設有一層絕緣層。
TW107215428U 2018-11-13 2018-11-13 Bomb voice coil TWM575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428U TWM575637U (zh) 2018-11-13 2018-11-13 Bomb voice coi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428U TWM575637U (zh) 2018-11-13 2018-11-13 Bomb voice coi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5637U true TWM575637U (zh) 2019-03-11

Family

ID=6659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5428U TWM575637U (zh) 2018-11-13 2018-11-13 Bomb voice coil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56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9442A (zh) * 2020-01-06 2021-07-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9442A (zh) * 2020-01-06 2021-07-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
CN113079442B (zh) * 2020-01-06 2023-12-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506B (zh) 海尔贝克阵列音频换能器
CN212086484U (zh) 一种微型平面扬声器
CN216775010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505603B2 (en) Dynamic micro speaker with dual suspension
KR20040081470A (ko) 집적된 코일을 구비한 플랙서블 다이어프램
EP2472905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20030174856A1 (en) Flexible diaphragm with integrated coil
KR20100102377A (ko)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114598973A (zh)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WO2021258653A1 (zh) 扬声器和耳机
EP1481569B1 (en) Flexible diaphragm with integrated coil
TWI686092B (zh) 音圈具有彈波功能的薄型揚聲器
KR100540289B1 (ko) 음향 진동 복합 모드의 다이나믹 마이크로 스피커
US10469954B1 (en) Thin speaker with a voice coil having a damper function
TWM575637U (zh) Bomb voice coil
TW202220459A (zh) 由單一永久磁鐵及一或更多發聲線圈驅動之平面揚聲器
TWM575636U (zh) Thin speaker with voice coil function
CN208905216U (zh) 音圈具有弹波功能的薄型扬声器
CN111200778B (zh) 音圈具有弹波功能的薄型扬声器
TWM575640U (zh) Drive system for thin speaker with voice coil function
CN208905217U (zh) 弹波音圈
WO2020192529A1 (zh) 一种显示设备
CN208905215U (zh) 音圈具有弹波功能的薄型扬声器的驱动系统
KR20070089429A (ko) 마이크로스피커
KR101558089B1 (ko) 마그네슘 진동판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방형 스피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