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3934U - 苗嫁接剪 - Google Patents

苗嫁接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3934U
TWM573934U TW107214826U TW107214826U TWM573934U TW M573934 U TWM573934 U TW M573934U TW 107214826 U TW107214826 U TW 107214826U TW 107214826 U TW107214826 U TW 107214826U TW M573934 U TWM573934 U TW M5739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blade
displacement
fix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4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忠爵
Original Assignee
倫慶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倫慶企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倫慶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4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3934U/zh
Publication of TWM573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3934U/zh

Links

Landscapes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苗嫁接剪,其包含有一軌道板,具有一連通軌道板兩側之斜向軌道、一第一固定孔、一第二固定孔、一容納部與一第一勾部;一刀具組,係具有一蓋體、一與蓋體組接之刀片座與一設置於刀片座上的刀片,刀片座之一側設置有一穿設於斜向軌道的位移部,且刀片座設置有一第二勾部;一彈簧,係連接第一勾部與第二勾部;以及一握把組,係具有一固定於軌道板的第一握把、一與第一握把相互組接之第二握把、一第一組接板與一第二組接板,其中第一組接板之兩端分別組接於第二握把與第二組接板之連接凸部,而第二組接板又組接於位移部。

Description

苗嫁接剪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苗嫁接剪,尤其係指一種能將樹苗完整切割出一斜切口的苗嫁接剪,其透過傳動機構與彈簧,讓刀片能夠被斜向推動或拉動,能更鋒利的切削,不會損傷苗的莖部。
按,由於有些品種的果樹需要數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生長時間,才會開出第一朵花,而開花後還不一定可以採收許多果實,因此,透過嫁接技術能夠使植物縮短幼年的生長期,讓植物迅速進入開花結果的時期,讓農民能夠提早收成,降低前幾年培養的成本;嫁接是一種園藝技術,係將不同植物的莖部切割後,再進行連接,嫁接植物的上部稱為接穗,下部稱為砧木,一般而言,作為母樹的砧木必須提供足夠的營養分給接穗,否則,當接穗比砧木強壯時,砧木提供的養分不足,接穗亦不能順利生長。
嫁接之優勢除了縮短幼年的生長期之外,藉由不同砧木的特性,亦能夠增加植物的抗蟲害、抗病害的能力,於是嫁接技術在現代果農或花農的培養環境中是相當普遍的技術。嫁接分為枝接與芽接,嫁接時必須確保接穗與砧木的組織仍然存活,方能使嫁接後的植物順利生長,無論是枝接或芽接,植物的枝及芽的切口位置及平整與否會對嫁接成功的機率產生直接的影響。
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TW M545432「嫁接輔助機具」提供一種嫁接技術用的輔助機具,其具有一作業平台、二安裝於作業平台上方之切割裝置,以及一安裝於作業平台下方之接合裝置,係透過切割裝置之刀片將植物莖部進行切割,再將接穗以及砧木之切口相接合並放置於已開夾之接合裝置的嫁接夾內,夾爪先放鬆後,令嫁接夾回彈閉夾,進而夾合固定接穗以及砧木,以完成嫁接接合程序。
然而,前述專利中,其需要較大的設置空間,且當刀片不鋒利時,係容易壓傷植物的莖,導致切口不平整,於後續接合接穗以及砧木時,難以讓養分順利傳輸到接穗的部分;爰此,如何提供一種方便使用的苗嫁接剪,讓植物減少損傷的機會,便成為本創作者思及之方向。
今,創作人即是鑑於上述現有之嫁接設備於實際實施使用時仍具有多處缺失,於是乃一本孜孜不倦之精神,並藉由其豐富專業知識及多年之實務經驗所輔佐,而加以改善,並據此研創出本創作。
本創作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苗嫁接剪,使用者按壓握把時,透過組接板組成之傳動機構以及彈簧,讓刀片能夠被斜向推動或拉動,能更鋒利的切削,不會損傷苗的莖部。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創作一種苗嫁接剪,其包含有:一軌道板,係具有一連通軌道板兩側之斜向軌道、一設置於軌道板背面之第一固定孔、一設置於軌道板底側之第二固定孔、一設置於軌道板正面鄰近底側之容納部與一設置於軌道板頂側之第一勾部;一刀具組,係具有一蓋體、一刀片座與一設置於刀片座上的刀片,其中蓋體與刀片座透過至少一固定件相互組接,而刀片座之一側設置有一穿設於軌道板之斜向軌道的位移部,且刀片座之頂側設置有一第二勾部;一彈簧,係連接第一勾部與第二勾部;以及一握把組,係具有一固定於軌道板之第二固定孔的第一握把、一與第一握把相互組接之第二握把、一第一組接板與一第二組接板,其中第一組接板之一端組接於第二握把,另一端組接於第二組接板之連接凸部,而第二組接板又組接於刀片座之位移部。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軌道板之容納部係具有一間隔段、一置放段與一設置於間隔段與置放段外側之刀片槽。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刀片座之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固定凸部,刀片設置有至少一固定槽,使至少一固定槽固定至少一固定凸部。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蓋體與刀片座係分別設置有至少一通孔,使至少一固定件穿設蓋體與刀片座之至少一通孔。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刀片座之位移部係為一位移桿部與一形成位移桿部上之位移凸部,位移桿部與位移凸部皆穿設於軌道板之斜向軌道,而位移凸部又與第二組接板相組設。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握把與第二握把分別具有一握持部、一與握持部連接之握把連接部以及一設置於握把連接部之一端的握把固定部。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握把與第二握把透過握把連接部之連接孔與連接件相互組接。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握把之握把固定部係設置有一第一握把孔,以透過螺絲固定於軌道板底側之第二固定孔,第二握把之握把固定部設置有一第二握把孔。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組接板具有兩個第一組接孔,其中一個第一組接孔係穿設一第一組接件,使第一組接板固定於第二握把之第二握把孔,另一個第一組接孔則穿設第二組接板之連接凸部。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板進一步具有一橢圓溝槽與一第二組接孔,橢圓溝槽穿設刀片座之位移部,而第二組接孔係穿設一第二組接件,使第二組接板固定於軌道板之第一固定孔。
本創作之目的及其結構功能上的優點,將依據以下圖面所示之結構,配合具體實施例予以說明,俾使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有更深入且具體之瞭解。
請參閱第一圖~第六圖,本創作一種苗嫁接剪,其包含有:一軌道板(1),係具有一連通軌道板(1)兩側之斜向軌道(11)、一設置於軌道板(1)背面之第一固定孔(12)、一設置於軌道板(1)底側之第二固定孔(13)、一設置於軌道板(1)正面鄰近底側之容納部(14)與一設置於軌道板(1)頂側之第一勾部(15),其中容納部(14)設置有一間隔段(141)、一置放段(142)與一設置於間隔段(141)與置放段(142)外側之刀片槽(143);
一刀具組(2),係具有一蓋體(21)、一刀片座(22)與一設置於刀片座(22)上的刀片(23),其中蓋體(21)與刀片座(22)分別設置有至少一通孔(24),使至少一固定件(241)穿設蓋體(21)與刀片座(22)之至少一通孔(24)以相互組接,刀片座(22)之一側設置有一位移部(221),且刀片座(22)之頂側設置有一第二勾部(222),位移部(221)為一位移桿部(2211)與一形成位移桿部(2211)上之位移凸部(2212),位移桿部(2211)與位移凸部(2212)皆穿設於軌道板(1)之斜向軌道(11),又,位移凸部(2212)會與第二組接板(44)相組設,而刀片座(22)之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固定凸部(223),刀片(23)設置有至少一固定槽(231),使至少一固定槽(231)固定至少一固定凸部(223);
一彈簧(3),係連接第一勾部(15)與第二勾部(222);
以及一握把組(4),係具有一固定於軌道板(1)之第二固定孔(13)的第一握把(41)、一與第一握把(41)相互組接之第二握把(42)、一第一組接板(43)與一第二組接板(44),其中第一握把(41)與第二握把(42)分別具有一握持部(45)、一與握持部(45)連接之握把連接部(46)以及一設置於握把連接部(46)之一端的握把固定部(47),透過握把連接部(46)之連接孔(461)與連接件(462)以組接第一握把(41)與第二握把(42),且第一握把(41)之握把固定部(47)係設置有一第一握把孔(471),可透過螺絲固定於軌道板(1)底側之第二固定孔(13),第二握把(42)之握把固定部(47)設置有一第二握把孔(472);而第一組接板(43)具有兩個第一組接孔(431),其中一個第一組接孔(431)係穿設一第一組接件(432),使第一組接板(43)固定於第二握把(42)之第二握把孔(472),另一個第一組接孔(431)則穿設第二組接板(44)之連接凸部(441),又,第二連接板進一步具有一橢圓溝槽(442)與一第二組接孔(443),橢圓溝槽(442)穿設刀片座(22)之位移部(221),而第二組接孔(443)係穿設一第二組接件(444),使第二組接板(44)固定於軌道板(1)之第一固定孔(12)。
此外,藉由下述具體實施例,可進一步證明本創作可實際應用之範圍,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創作之範圍。
請繼續參閱第一圖~第六圖,本創作一種苗嫁接剪實際操作時,在未使用之狀態時,由於彈簧(3)勾住軌道板(1)頂側之第一勾部(15)與刀具組(2)之刀片座(22)頂側的第二勾部(222),其狀態會如第五圖與第六圖所示,第一勾部(15)與第二勾部(222)因彈簧(3)的拉力而互相靠近,刀具組(2)之蓋體(21)、刀片座(22)與刀片(23)也會位於斜向軌道(11)較高的位置,即是起始點位置。
欲切割樹苗時,請一併參閱第七圖與第八圖,首先,將樹苗之莖部放置於軌道板(1)之容納部(14)的置放段(142),使用者壓下握把組(4)時,由於第一握把(41)之握把固定部(47)固定在軌道板(1)的第二固定孔(13),所以第一握把(41)不會移動,而第二握把(42)並非鎖死的狀態,於是透過握把連接部(46)可讓第二握把(42)轉動,第二握把(42)的握把固定部(47)會產生向下的力量,進而向下位移,固定於第二握把(42)之第二握把孔(472)的第一組接板(43)即被帶動一起向下位移;
再者,由於第二組接板(44)之連接凸部(441)固定在第一組接板(43)之第一組接孔(431),且第二組接板(44)之第二組接孔(443)透過第二組接件(444)固定於該軌道板(1),其會形成一支點,因此當第一組接板(43)向下移動時,第二組接板(44)之支點不動,由連接凸部(441)產生向下的力量,使第二組接板(44)進行轉動;
第二組接板(44)轉動時,第二組接板(44)的橢圓溝槽(442)勾住刀片座(22)之位移部(221)的位移凸部(2212),使刀片座(22)同時被帶動,刀片座(22)之位移桿部(2211)及沿著軌道板(1)的斜向軌道(11)移動,其方向係朝斜下方移動,此時,彈簧(3)被拉開,使第一勾部(15)與第二勾部(222)逐漸遠離;如此,固設於刀片座(22)與蓋體(21)之間的刀片(23),就會朝著容納部(14)的方向前進,使刀片(23)對樹苗的莖部進行切割,切割時,刀片座(22)位於容納部(14)之間隔段(141)的上方,而刀片(23)會容設在刀片槽(143)內,樹苗的莖部即可被切割形成一個完整的斜向切口。
切割完成後,使用者放開握把組(4)的第二握把(42),彈簧(3)之拉力即會將第一勾部(15)與第二勾部(222)再度拉近,使刀具組(2)沿著軌道板(1)的斜向軌道(11)回到起始點位置,而第一組接板(43)與第二組接板(44)也會被帶動回到起始點位置。
由上述之實施說明可知,本創作與現有技術相較之下,本創作具有以下優點:
1. 本創作苗嫁接剪係透過軌道板、刀具組、彈簧與握把組所組成,其能夠產生斜向的位移,使刀片將樹苗之莖部進行切割,並留下完整的切口,於後續嫁接時,讓養分能夠從砧木傳輸到接穗。
2. 本創作苗嫁接剪之彈簧能夠連接軌道板之第一勾部與刀具組之第二勾部,使樹苗切割完成時,能夠由彈簧帶動,以拉的動作讓刀具組、第一組接板與第二組接板自動回彈至起始點,如此,刀片能夠被斜向推動或拉動,能更鋒利的切削,不會損傷苗的莖部。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苗嫁接剪,的確能藉由上述所揭露之實施例,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且本創作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惟,上述所揭之圖示及說明,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非為限定本創作之保護範圍;大凡熟悉該項技藝之人士,其所依本創作之特徵範疇,所作之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設計範疇。
(1)‧‧‧軌道板
(11)‧‧‧斜向軌道
(12)‧‧‧第一固定孔
(13)‧‧‧第二固定孔
(14)‧‧‧容納部
(141)‧‧‧間隔段
(142)‧‧‧置放段
(143)‧‧‧刀片槽
(15)‧‧‧第一勾部
(2)‧‧‧刀具組
(21)‧‧‧蓋體
(22)‧‧‧刀片座
(221)‧‧‧位移部
(2211)‧‧‧位移桿部
(2212)‧‧‧位移凸部
(222)‧‧‧第二勾部
(223)‧‧‧固定凸部
(23)‧‧‧刀片
(231)‧‧‧固定槽
(24)‧‧‧通孔
(241)‧‧‧固定件
(3)‧‧‧彈簧
(4)‧‧‧握把組
(41)‧‧‧第一握把
(42)‧‧‧第二握把
(43)‧‧‧第一組接板
(431)‧‧‧第一組接孔
(432)‧‧‧第一組接件
(44)‧‧‧第二組接板
(441)‧‧‧連接凸部
(442)‧‧‧橢圓溝槽
(443)‧‧‧第二組接孔
(444)‧‧‧第二組接件
(45)‧‧‧握持部
(46)‧‧‧握把連接部
(461)‧‧‧連接孔
(462)‧‧‧連接件
(47)‧‧‧握把固定部
(471)‧‧‧第一握把孔
(472)‧‧‧第二握把孔
第一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整體元件分解圖。
第二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組合後側視圖。
第三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組合前側視圖。
第四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組合側視圖。
第五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後側視圖(一)。
第六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前側視圖(一)。
第七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後側視圖(二)。
第八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前側視圖(二)。

Claims (10)

  1. 一種苗嫁接剪,其包含有: 一軌道板,係具有一連通該軌道板兩側之斜向軌道、一設置於該軌道板背面之第一固定孔、一設置於該軌道板底側之第二固定孔、一設置於該軌道板正面鄰近底側之容納部與一設置於該軌道板頂側之第一勾部; 一刀具組,係具有一蓋體、一刀片座與一設置於該刀片座上的刀片,其中該蓋體與該刀片座透過至少一固定件相互組接,而該刀片座之一側設置有一穿設於該軌道板之斜向軌道的位移部,且該刀片座之頂側設置有一第二勾部; 一彈簧,係連接該第一勾部與該第二勾部;以及 一握把組,係具有一固定於該軌道板之第二固定孔的第一握把、一與該第一握把相互組接之第二握把、一第一組接板與一第二組接板,其中該第一組接板之一端組接於該第二握把,另一端組接於該第二組接板之連接凸部,而該第二組接板又組接於該刀片座之位移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軌道板之容納部係具有一間隔段、一置放段與一設置於該間隔段與該置放段外側之刀片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刀片座之另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固定凸部,該刀片設置有至少一固定槽,使該至少一固定槽固定該至少一固定凸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蓋體與該刀片座係分別設置有至少一通孔,使該至少一固定件穿設該蓋體與該刀片座之至少一通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刀片座之位移部係為一位移桿部與一形成該位移桿部上之位移凸部,該位移桿部與位移凸部皆穿設於該軌道板之斜向軌道,而位移凸部又與該第二組接板相組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第一握把與該第二握把分別具有一握持部、一與該握持部連接之握把連接部以及一設置於該握把連接部之一端的握把固定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第一握把與該第二握把透過握把連接部之連接孔與連接件相互組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第一握把之握把固定部係設置有一第一握把孔,以透過螺絲固定於該軌道板底側之第二固定孔,該第二握把之握把固定部設置有一第二握把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第一組接板具有兩個第一組接孔,其中一該第一組接孔係穿設一第一組接件,使第一組接板固定於該第二握把之第二握把孔,另一該第一組接孔則穿設該第二組接板之連接凸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苗嫁接剪,其中該第二連接板進一步具有一橢圓溝槽與一第二組接孔,該橢圓溝槽穿設該刀片座之位移部,而該第二組接孔係穿設一第二組接件,使第二組接板固定於該軌道板之第一固定孔。
TW107214826U 2018-10-31 2018-10-31 苗嫁接剪 TWM573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826U TWM573934U (zh) 2018-10-31 2018-10-31 苗嫁接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4826U TWM573934U (zh) 2018-10-31 2018-10-31 苗嫁接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3934U true TWM573934U (zh) 2019-02-11

Family

ID=66214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4826U TWM573934U (zh) 2018-10-31 2018-10-31 苗嫁接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3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ndling et al. Maturation and related aspects in clonal forestry—part II: reinvigoration, rejuvenation and juvenility maintenance
Garner The grafter's handbook
CN102726218A (zh) 香榧的嫁接技术
KR101555985B1 (ko) 미세 삽목을 이용한 포플러류의 무성번식 방법
CN110169304A (zh) 核桃高接换优方法
CN101990827A (zh) 果树休眠期室外枝接法
Lewis et al. Grafting and budd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fruit and nut plants and ornamentals
TWM573934U (zh) 苗嫁接剪
JP5079123B1 (ja) 接ぎ木用把持具
KR101300246B1 (ko) 과실나무용 박피기
CN108848986A (zh) 一种湿地松截顶嫁接的方法
Erdogan et al. Effect of tissue removal and hormone application on rooting of hazelnut layers
CN210328570U (zh) 手持式夹剪一体采摘器
RU2536922C1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корнесобственных саженцев персика по типу полициклического куста
Mauromicale et al. Planning of globe artichoke plantlets production in nursery
TW201408190A (zh) 瓜類雙重嫁接方法
Douglas et al.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dieback-tolerant Fraxinus excelsior on
Gale et al. Field grafting grapevines in Washington state
KR20160005389A (ko) 접목 집게
TW201429382A (zh) 苦瓜採穗嫁接方法改良
JP3191756U (ja) 茎野菜収穫鋏
CN210328783U (zh) 一种稳固性能高的两用快速移苗器
Reddy et al. Enhancing Jatropha Productivity by Canopy Management
CN209134832U (zh) 拔秧器
Stoltz et al. Reproducing fruit trees by graftage: budding and graf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