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2541U - Anti-terrorism service special device, system - Google Patents

Anti-terrorism service special device,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2541U
TWM572541U TW107212364U TW107212364U TWM572541U TW M572541 U TWM572541 U TW M572541U TW 107212364 U TW107212364 U TW 107212364U TW 107212364 U TW107212364 U TW 107212364U TW M572541 U TWM572541 U TW M57254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rorism
service
information
module
service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2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莊連豪
Original Assignee
莊連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莊連豪 filed Critical 莊連豪
Priority to TW107212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2541U/zh
Publication of TWM572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2541U/zh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防恐勤務專用裝置、系統,其中,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具有一影像擷取模組,可連續擷取影像資訊,並透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將多個現場影像資訊傳送至一防恐勤務系統中進行分析,而所述的防恐勤務系統係預先儲存有複數筆可供比對分析的影像比對加密資訊,伺服器可將現場影像資訊與影像比對加密資訊進行例如臉部辨識、行為辨識、身形辨識或生物特徵辨識等吻合度比對程序,使本創作透過上述的辨識方式建立出一套完整影像DNA辨識技術模式,以輔助軍方、國安單位、情治單位、執法勤務人員快速辨識現場是否具有危險性的可疑人物,可即刻掌握監控目標,適時提前應對處置,防備意外狀況發生,以提高軍方、國安單位、情治單位、執法勤務人員盤查時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防恐勤務專用裝置、系統
本創作尤指一種體積輕便、操作簡易、可快速辨識及找尋列管鎖定的可疑人物,或移動性目標,例如車輛、裝置、物體,以達到可提前示警,進一步可提升保護執法勤務人員之生命安全性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系統。
傳統用來搜尋諸如通緝犯、贓車等等特定對象之方法,係以執法人員之肉眼配合比對資料中的各種特徵來進行搜尋辨認,而特徵也多半呈現為各種影像,因此,執法人員必須在大量的影像資訊中記住通緝犯的相關特徵,對於執法人員來說是一項吃力的工作,雖然影像辨識技術已趨於成熟且可廣泛應用,但在目前的實際應用都是近距離固定型態之辨識,或必須即時人工輸入比對資料的被動方式,此仍然難以替代由人員主動搜尋特定目標之工作,甚至必須增設許多不同功能的感測器輔助提供各種動作訊號,而增加許多額外成本與損壞維修之負擔,另外因設備介面不夠簡便,常需專門訓練後的人員才會使用,再者,目前的影像辨識技術大多為擷取單一影像進行必要之放大 以助於辨識,但是不論擷取影像之像素再高,經過局部放大之後皆呈現必然之數位放大模糊現象,因而增加辨識之困難度及耗費時間,甚至必須借助人工之經驗比對,如此更難以達到取代人工主動辨識效果,諸如透過監視器記錄犯罪現場之嫌犯影像,經臉部特寫放大後,經常因為數位放大模糊現象而難以辨認細部面貌特徵,遑論多樣性辨識比對工作,再者,雖然現代有某些國家或單位擁有影像強化之科技,可經由例如模糊比對或其他方式來解讀及放大所需之影像,但並非所有的國家或單位均具備此種影像強化之科技,於重大案件而言,或許可委請這些少數的國家或單位提供協助來加強解晰影像,但兩方文件往返所花費之時間將失去破案先機,一般大眾則只能霧裡看花而求助無門,而且影像強化技術亦非萬能,只能做有限程度的改善,再者,一般執法人員遇到可疑人物欲進行盤查時,必須近距離進行盤查問話,容易讓可疑目標預先提防而脫離監控,但是若可疑人物身上藏有致命的刀棍槍械等致命武器,執法人員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進行盤查就可能遭遇到抵抗,使執法人員陷於危險之中。
有鑑於上述的問題,本創作人係依據多年來開發有關防恐維安相關裝置、系統的經驗,針對搜尋辨識異常人員的流程進行研究及分析,期能研發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或裝置;緣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快速 辨識人員的身份、並在有異常時產生提前示警,以達提升保護執法人員之人身及周邊大眾安全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系統。
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創作所述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係具有一影像擷取模組,可供以連續擷取複數筆現場影像資訊,且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可透過無線傳輸技術,將多筆現場影像資訊傳送至一防恐勤務系統進行比對,由於防恐勤務系統係預先儲存有多筆可供以比對分析的影像比對加密資訊,因此伺服器可將現場影像資訊、與影像比對加密資訊進行相互比對,例如以臉部辨識、或行為辨識、或身形辨識、或生物特徵辨識、車牌、物體等為主要、或其混合之吻合度比對程序,以判斷出現場影像資訊中是否具有可疑目標與人士。
為使 貴審查委員得以清楚了解本創作之目的、技術特徵及其實施後之功效,茲以下列說明搭配圖示進行說明,敬請參閱。
10‧‧‧防恐勤務專用裝置
101‧‧‧處理模組
102‧‧‧影像擷取模組
103‧‧‧無線接收發送模組
104‧‧‧發光模組
11‧‧‧防恐勤務系統
111‧‧‧中央處理模組
112‧‧‧資料模組
1121‧‧‧臉部資料庫
1122‧‧‧生物特徵資料庫
1123‧‧‧車籍資料庫
113‧‧‧分析模組
1131‧‧‧行為辨識單元
1132‧‧‧身形辨識單元
114‧‧‧資訊傳輸模組
21‧‧‧接收資料步驟
22‧‧‧吻合度比對步驟
23‧‧‧傳送比對結果資訊步驟
M1‧‧‧現場影像資訊
M2‧‧‧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
第1圖,為本創作之系統組成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之結構組成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之防恐勤務系統之結構組成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一)。
第5圖,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二)。
第6圖,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三)。
第7圖,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四)。
第8圖,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五)。
第9圖,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六)。
第10圖,為本創作之實施步驟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系統組成示意圖,如圖中所示的一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以及一防恐勤務系統11,其中,防恐勤務系統11可例如為一雲端伺服器,且防恐勤務系統11中預先儲存有數筆影像比對加密資訊,所述的影像比對加密資訊主要為可疑目標、人士的影像資訊,例如:通緝犯或有犯罪紀錄的人物、贓車、登記在案物體的相關影像資訊(例如臉部、生理特徵、車牌號碼等),且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可供執法勤務人員隨身攜帶,並可利用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擷取一張以上的現場畫面,且擷取後的畫面會形成一現場影像資訊M1,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可透過無線傳輸的技術將現場影像資訊M1,傳送至防恐勤務系統11進行吻合度比對程序;所述的吻合度比對程序主要是將現場影像資訊M1中所包含的人物(路人等),進一步與防恐勤務系統11中的複數筆影像比對加密資訊進行例如:臉部辨識、生物特徵辨識、行為辨識、或是 身形辨識、車牌辨識、物體辨識等,以辨識出現場影像資訊M1中所包含的人物是否為可疑人物,亦可進一步將現場影像資訊M1中所所拍到的車牌號碼進行辨識,又,當防恐勤務系統11完成吻合度比對程序後,會將比對結果生成為一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M2,並將其傳送至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以供執法勤務人員依據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M2,判斷所擷取的現場影像資訊M1中是否具有可疑人士,若有的話,執法勤務人員即可在盤查該可疑人士之前做好防備,提昇自身的安全性;再者,所述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可具有一顯示幕、及一警報模組,所述的顯示幕可供以顯示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M2,而警報模組則可在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M2顯示為預警時發出警報,發出警報,例如以文字、影像、或聲音、或燈號(例如閃爍燈號,紅燈:列管目標,黃燈:可疑目標,綠燈:正常目標)、或其它可供警示的的註記,預先提醒執法勤務人員發現可疑人士。
請參閱「第2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之結構組成示意圖,如圖中所示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其主要係具有一處理模組101、一影像擷取模組102、一無線接收發送模組103、以及一發光模組104,其中,處理模組101可為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或中央處理器等,且處理模組101分別與影像擷取模組102、無線接收發送模組103、以及發光模組104形成電性連結;影像擷取模組102主要為一高解析度的鏡頭,並可以廣角擷取多張大範圍的影 像,在經過處理模組101的處理形成現場影像資訊M1;無線接收發送模組103可供以傳送及接收資訊,且可透過網路、電訊傳輸技術,例如WIFI、4G、5G等無線傳輸方式進行資料傳輸;發光模組104可因應取像需求,產生不同波長光,包括可見光、或不可見光,其主要用以補充取像時的亮度、或用以搭配使用於擷取現場中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特徵影像,例如潛在性指紋、指紋影像、掌紋影像、血跡影像等。
請參閱「第3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防恐勤務系統之結構組成示意圖,請搭配參照「第1圖」,如本圖中所示的防恐勤務系統11,其可為一雲端伺服器型態,其主要係具有一中央處理模組111、一資料模組112、一分析模組113、以及一資訊傳輸模組114所組成,中央處理模組111分別與資料模組112、分析模組113以及資訊傳輸模組114形成資訊連接,其中,中央處理模組111可為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或中央處理器等,用以運行整個防恐勤務系統11;資料模組112係預先儲存有複數筆影像比對加密資訊,所述的影像比對加密資訊可例如為人像臉部特徵資訊、生理特徵資訊、車牌資訊、物體影像特徵等資訊;為進一步增加系統辨識速度,資料模組112係具有一臉部資料庫1121、一生物特徵資料庫1122、一車籍資料庫1123,影像比對加密資訊可針對個資料庫進行分類,例如臉部資料庫1121可存放多筆人像臉部特徵資訊,所述的人像臉部特徵資訊包含多筆可疑人士(例如通緝犯)的五官特徵,生物特徵資料庫1122 可存放多筆生理特徵資訊,所述的生理特徵資訊包含多筆可疑人士的指紋特徵、掌紋特徵、身形特徵(身高、肩寬、手腳長度等)、人體正常行走、出拳、踢腿、翻越和跌倒等動作資訊,而車籍資料庫1123可存放多筆車牌資訊,所述的車牌資料為車輛車籍詳細資訊;分析模組113可供對資訊傳輸模組114所接收的現場影像資訊M1進行吻合度比對程序,所述的吻合度比對程序主要為針對現場影像資訊M1內所包含的行人、車輛等進行各種類型的辨識,其辨識時,係進一步透過中央處理模組111連線至資料模組112中讀取所需的資訊,例如現場影像資訊M1中所包含的行人,分析模組113可進一步針對現場影像資訊M1中所包含的行人影像進行臉部辨識,而為了進一步更加清楚仔細的辨識現場影像資訊M1中所包含的行人是否為可疑人士,分析模組113係進一步具有一行為辨識單元1131、以及一身形辨識單元1132,所述的行為辨識單元1131,係可針對現場影像資訊M1的人或物進行外置邊框處理,例如將人體和四肢向量化,通過四肢在框體內的擺放位置與下一幀的擺放位置進行動作特徵提取,在與生物特徵資料庫1122進行比對,以對不同的人體姿勢進行聚類,以判斷行人是否出現異常的行為,而身形分析單元1132,可針對現場影像資訊M1,透過生理特徵資料庫1122中的身形特徵資訊進行人體身形辨識,而現場影像資訊M1中若是有包含物,例如車輛的車牌影像,分析模組113亦可透過車籍資料庫1123進行車牌的辨識。
請參閱「第4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一),請搭配參閱「第1圖」至「第3圖」,本創作於實施時,係預先利用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擷取範圍內的影像,使擷取完成後的影像資訊形成一現場影像資訊M1,而所述的現場影像資訊M1即如本圖所示,由本圖可知,現場影像資訊M1中包含了有多位行經的路人民眾,執法勤務人員可透過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將現場影像資訊M1以無線傳輸的方式傳送至防恐勤務系統11;再請參閱「第5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二),承「第4圖」所述,防恐勤務系統11完成吻合度比對程序後,係進一步將產生的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M2,傳送至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中,再者,由本圖中所示的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M2可知,現場影像資訊M1中為一可疑人士的行人,防恐勤務系統11係進一步將其標註(如圖中所示的虛線框),以供執法勤務人員可立即透過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M2,預先判斷或確認現場是否具有可疑人物;再請參閱「第6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三),承上所述,防恐勤務系統11的行為辨識單元1131,係可針對現場影像資訊M1的人體進行邊緣處理(例如對圖中虛線框的路人進行比對),將人體和四肢向量化,通過四肢在框體內的擺放位置,與下一幀的擺放位置進行動作特徵提取,在與生物特徵資料庫1122進行比對,以對不同的人體姿勢進行聚類分析,以判斷行人是否出現異常的行為,因此,在吻合度比對程序中,防恐勤 務系統11的行為辨識單元1131,係可進一步辨識現場影像資訊M1的行人中,是否具有可能產生攻擊動作的異常人士;再請參閱「第7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四),防恐勤務系統11的身形分析單元1132,係可針對現場影像資訊M1,透過生理特徵資料庫1122中的身形特徵資訊,對現場影像資訊M1中的人像進行人體身形辨識,因此,在吻合度比對程序中,防恐勤務系統11的身形分析單元1132,係可進一步透過生物特徵資料庫1122中的多筆生理特徵資訊,快速比對及分析現場影像資訊M1中,是否包含有可疑人士(例如偵測人體身高與肩寬來進行比對),而其分析方式即為將現場影像資訊M1中的人體,與生物特徵資料庫1122中的多筆生理特徵資訊進行比對分析;再請參閱「第8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五),承上所述,分析模組113亦可進一步分析現場影像資訊M1中的車牌(如圖中虛線框的車牌),因此,在吻合度比對程序中,防恐勤務系統11的分析模組113,可透過車籍資料庫1123中的多筆車牌資訊,進一步分析比對現場影像資訊M1的車牌,若有吻合的車牌資料即可得知該車牌的車籍資料。
請參閱「第9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六),請搭配參閱「第2圖」及「第3圖」,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係具有發光模組104,所述的發光模組104可因應現場環境發出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或不可見光,例如以可見光補充亮度、或例如以不可見光例如紫外線、紅外線、遠紅 外線光等搭配應用,執法勤務人員可透過防恐勤務專用裝置10的光源模組104所發出的光,進一步辨識所在現場的無法以肉眼即可視的生理特徵影像,例如指紋影像、掌紋影像、血跡影像等,再利用影像擷取模組102擷取成現場影像資訊M1,並發送至防恐勤務系統11,以透過分析模組113、與生物特徵資料庫1122進行比對分析。
請參閱「第10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步驟示意圖,本創作實施步驟如下:(1)一接收資料步驟21:一防恐勤務系統可接收一防恐勤務專用裝置所發送的數筆現場影像資訊;(2)一吻合度比對步驟22:防恐勤務系統的一資訊傳輸模組可接收數筆現場影像資訊,並進一步透過一分析模組將數筆現場影像資訊,與一資料模組中儲存的數筆影像比對加密資訊進行一吻合度比對程序,防恐勤務系統完成吻合度比對程序完成後即產生一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3)一傳送比對結果資訊步驟23:防恐勤務系統可透過資訊傳輸模組將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發送至防恐勤務專用裝置。
由上所述可知,本創作防恐勤務專用裝置、系統,主要可供以執法勤務人員在盤查可疑路人之前,即可透過防恐勤務專用裝置擷取現場影像後,透過防恐勤務系統來 分析辨識欲盤查的該名路人是否具有危險性;依此,本創作其據以實施後,確實可達到提供一種可快速辨識人員的身份、並在有異常時產生提前警示即時掌握情資,以達到可以提升保護執法人員之人身安全的防恐勤務專用裝置、系統之目的。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之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功效,係具有新型之「產業可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等專利要件;申請人爰依專利法之規定,向 鈞局提起新型專利之申請。

Claims (11)

  1. 一種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可傳送一現場影像資訊至一防恐勤務系統進行一吻合度比對程序,其包括:一處理模組,與一影像擷取模組以及一無線接收發送模組形成電性連結,該影像擷取模組可擷取範圍內的該現場影像資訊,並進一步透過該無線接收發送模組發送至該防恐勤務系統進行該吻合度比對程序;以及該防恐勤務專用裝置的該無線接收發送模組,可接收該防恐勤務系統完成該吻合度比對程序時所產生的一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透過該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即可得知該現場影像資訊中是否具有可疑人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專用裝置設有一發光模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發光模組所發出的光源為可見光或不可見光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專用裝置係具有一顯示幕,該顯示幕可供以顯示該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專用裝置係具有一警報模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係資訊連結至該防恐勤務系統,該防恐勤務系統係包括:一中央處理模組,分別與一資料模組、一分析模組以及一資訊傳輸模組形成資訊連結; 該資料模組儲存有數筆影像比對加密資訊;該資訊傳輸模組可接收該現場影像資訊,並進一步透過該中央處理模組,驅動該分析模組將數筆該現場影像資訊、與該資料模組中的數筆該影像比對加密資訊進行該吻合度比對程序;以及該分析模組完成該吻合度比對程序後可產生一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該吻合度比對結果資訊可經由該資訊傳輸模組傳送至該防恐勤務專用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系統的該資料模組,具有一臉部資料庫,儲存有數筆關聯該影像比對加密資訊的人像臉部特徵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系統的該資料模組,具有一生物特徵資料庫,儲存有數筆關聯該影像比對加密資訊的生理特徵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系統的該資料模組,具有一車籍資料庫,儲存有數筆關聯該影像比對加密資訊的車牌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系統的該分析模組,具有一行為辨識單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防恐勤務專用裝置,其中,該防恐勤務系統的該分析模組具有一身形辨識單元。
TW107212364U 2018-09-10 2018-09-10 Anti-terrorism service special device, system TWM572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2364U TWM572541U (zh) 2018-09-10 2018-09-10 Anti-terrorism service special device,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2364U TWM572541U (zh) 2018-09-10 2018-09-10 Anti-terrorism service special device,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2541U true TWM572541U (zh) 2019-01-01

Family

ID=65804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2364U TWM572541U (zh) 2018-09-10 2018-09-10 Anti-terrorism service special device, syste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25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8665B (zh) * 2020-05-15 2023-01-01 中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燈具之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8665B (zh) * 2020-05-15 2023-01-01 中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燈具之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baiyat et al. Automatic detection of helmet uses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US2014030707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 and promoting worker safety
US20130163822A1 (en) Airborne Image Capture and Recognition System
JP2012133665A (ja) 把持物体認識装置、把持物体認識方法、及び把持物体認識プログラム
JP5718632B2 (ja) 部位認識装置、部位認識方法、及び部位認識プログラム
WO2020173258A1 (zh) 图像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US202103643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enable elevated temperature detection of persons using commodity-based thermal cameras
Erdélyi et al. Privacy protection vs. utility in visual data: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framework
CN111626210A (zh) 人员着装检测方法、处理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259682B (zh) 监控施工场所的安全的方法和装置
RU2315352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трехмерных образов
Kalunga et al. Development of fingerprint biometrics verification and vetting management system
CN111539338A (zh) 行人口罩佩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180085505A (ko) 얼굴인식을 통한 학습형 실시간 안내 시스템 및 그 안내 방법
TWM572541U (zh) Anti-terrorism service special device, system
Kranthikiran et al.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for use in campus surveillance
Spaun Face recognition in forensic science
CN108319956A (zh) 证件信息的自动识别装置及系统
CN109460714B (zh) 识别对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Dlodlo et al.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ommunity safety and crime prevention for South Africa
GB2589080A (en) Surveillance system
CN110895709A (zh) 防恐勤务专用装置、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Lie et al. Fall-down event detection for elderly based on motion history images and deep learning
JP6022625B2 (ja) 部位認識装置、部位認識方法、及び部位認識プログラム
CN113011576A (zh) 识别案件类型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