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1219U - Correction braces - Google Patents
Correction braces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1219U TWM571219U TWM571219U TW M571219 U TWM571219 U TW M571219U TW M571219 U TWM571219 U TW M57121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arm
- dental arch
- braces
- thickness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10000002455 Dental Arch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10000000515 Tooth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10000003296 Saliva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67 Cheek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3642 Drool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37 Ankle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6514 Brux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74 Mal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82 Nail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8760 Ulcer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53 dental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97 ulce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6 vacuum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創作矯正牙套,可組卸的裝設於使用者的牙弓,將牙弓由一原始輪廓矯正成一不同於原始輪廓的形狀的目標輪廓,該矯正牙套包含複數與牙弓的舌側或頰側接觸的彈臂,複數彈臂相互連接構造成一矯正輪廓,該矯正輪廓符合目標輪廓的至少一部分,並具有至少一位於兩彈臂連接位置的轉折處,使矯正牙套安裝至具有原始輪廓的牙弓時,至少一彈臂將會受到牙弓的擠壓或撐張,進而以轉折處作為支點產生作用於牙弓的彈性力;其中,彈臂不會超過牙弓的一咬合面高度,以防止口水堆積於牙套中,並解決過去因咬合面處的牙套厚度而衍生的其他問題。
Description
本創作涉及一種矯正牙套,尤指一種裝設在牙弓上,矯正牙齒的排列方式的矯正牙套。
排列整齊的牙齒除了在外型上較為美觀外,也能減少牙齒不必要的磨耗、減少刷牙的死角,或是降低顎關節的負擔。而為了將先天排列不佳的牙齒排列整齊,矯正器是牙齒矯正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
在傳統矯正中,一般的主要是藉由在牙齒表面上黏上用以連接被彎曲成類似牙弓形狀的矯正線的矯正器,然後透過矯正線所給予的持續的施加力量,來逐漸改變牙齒的排列位置,然而,使用在牙齒上黏上矯正器的方式具有許多問題;除了美觀外,傳統矯正器有一定的體積與厚度使得配戴者不舒服,且其邊緣還容易刮傷舌頭或是臉頰,造成破皮或是黏膜潰瘍潰瘍。
因此,有廠商發展出利用一種不需在牙齒表面上黏上矯正器,讓使用者自行配戴或卸下的牙套(如隱適美牙套),透過逐次配戴不同形狀的牙套來逐漸改變牙齒的位置的方式來進行矯正。
其中,這一類牙套最常見的樣態就是透過3D列印或是塑膠片真空成形的方式所產生的套在整個牙冠上的均勻厚度的殼的樣態,這樣的半封閉式的殼體設計,由於口水容易堆積在內部而容易引起臭味,且由於咬合面處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厚度,這容易使得配戴終於咬合時無法正常的閉合口腔並影響發音及流口水等問題,另外,除了配戴過程中牙套的咬合面處會被使用者因磨牙等動作咬破而可能需要整個換掉外,隨著矯正時間的延長,長時間的配戴甚至可能會產生後牙開咬的現象。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矯正牙套,於配戴時不會覆蓋到咬合面,除了防止口水堆積於牙套中外,還可以防止因咬合面處的牙套厚度而衍生的其他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矯正牙套,可組卸的裝設於一使用者的牙弓,將該牙弓由一原始輪廓矯正成一不同於該原始輪廓的形狀的目標輪廓,該矯正牙套包含複數個與該牙弓的舌側或頰側接觸的彈臂,複數該彈臂相互連接構造成一矯正輪廓,該矯正輪廓符合該目標輪廓的至少一部分,並具有至少一位於兩該彈臂連接位置的轉折處,使該矯正牙套安裝至具有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時,至少一該彈臂將會受到該牙弓的擠壓或撐張,進而以該轉折處作為支點產生一作用於該牙弓的彈性力;其中,該等複數彈臂不會超過該牙弓的一咬合面高度。
關於其作用方式,於一實施例中,該彈臂包含接觸於該牙弓的該頰側或該舌側的一第一彈臂以及一第二彈臂,當該矯正牙套安裝於具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時,該第一彈臂及該第二彈臂同時形成一對該牙弓進行推抵的作用部。
而為了改變局部位置,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彈臂具有一第一厚度,該第二彈臂具有一第二厚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使得該矯正牙套安裝於具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時,該第一彈臂形成一對該牙弓進行較大推抵作用的第一作用部,該第二彈臂形成一對該牙弓進行較小推抵作用的第二作用部。
另外,於另一實施例中,為了更穩定使該矯正牙套固定於該牙弓上,該彈臂的一端設有一圍繞部,該圍繞部具有一彎折而與該彈臂由該頰側及該舌側共同圍繞該牙弓的至少一顆牙齒。
於前述實施例的類似變化實施例中,為了調整個別區域的牙齒(及受到該圍繞部所圍繞的牙齒),構成該圍繞部的壁面具有一第一厚度,而連接該圍繞部的該彈臂具有一第二厚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
如於前述實施例的另一類似變化實施例中,為了調整個別的牙齒,該圍繞部與該彈臂之間設有一拉伸部,該拉深部的壁厚小於該彈臂以及該圍繞部的厚度。
關於該彈臂的變化,於一實施例中,該彈臂朝向該舌側或該頰側一側形成一凸起塊,該凸起塊設置於該牙弓的兩相鄰的牙齒之間;而可以利用該凸起塊來改變兩相鄰牙齒之間的間隙。
一令一實施例中,為了調整上下牙弓之間的咬合面,於一實施例中,該凸起塊靠近該咬合面的一側切齊該咬合面,使另一側的牙弓在咬合時,能受到該凸起塊推抵。
在樣態上,除了前述只單獨安裝在該牙弓的舌側或頰側的設計,於一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具有一接觸該牙弓舌側的內彈臂以及一接觸該牙弓頰側的外彈臂,該外彈臂的兩端各自透過一彎折而與該內彈臂的兩端連接,使得該牙弓的頰側與舌側完全受到該矯正牙套圍繞覆蓋。
最後,為了調整整個牙弓的位置問題,該彈臂形成有一供彈性件連接的凹槽(於不同實施例中可直接於該彈臂中切削出來,或是由該彈臂向外延伸出一鉤,或是具有凹陷處的棒體),該彈性件透過該凹槽對該彈臂施加一不同於該彈臂施力方向的外部作用力。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創作的特點在於針對彈臂的部分透過形狀變化或厚度變化的方式來產生對應不同矯正需求的矯正牙套,且該矯正牙套在正常情況下只包覆到牙齒的舌側或頰側而未覆蓋到牙齒的咬合面,故不會因為厚度問題影響到上下排牙齒的咬合高度而能正常的閉合,且因為能正常閉合而不會影響到發音、流口水,或是造成開咬現象,又因為咬合面並無包覆,故牙套的結構不會受到來自牙齒的外力撞擊而造成破裂,且口水能正常進出而不容易累積發臭。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創作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1至圖12所示,本創作矯正牙套10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可組卸的裝設於一使用者的牙弓20上,使該牙弓20由一尚未使用該矯正牙套10前的原始輪廓矯正成一不同於該原始輪廓的形狀的目標輪廓(由矯正醫師決定的輪廓,該輪廓不一定是矯正時完成的輪廓,也可能只是個矯正過程中的過渡狀態的輪廓)),該本體包含兩個與該牙弓20的舌側或頰側接觸的彈臂11,兩該彈臂11上設有複數個形狀大致匹配於該牙弓20中各個牙齒21的牙冠22的側面的形狀的配合槽110,以及位於該配合槽110之間的配合脊111,該彈臂11相互連接構造成一類似於該目標輪廓的矯正輪廓,該矯正輪廓符合該目標輪廓的至少一部分,並具有至少一位於兩該彈臂11的連接位置的轉折處112,使該矯正牙套10安裝至具有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20時,由於牙弓20的原始輪廓與該矯正牙套10的矯正輪廓不同,使至少一該彈臂11將會受到該牙弓20的擠壓或撐張,進而以該轉折處112作為支點產生一作用於該牙弓20的彈性力來作用於該牙弓20的牙齒21。
請參考圖1至圖4所示,在圖1的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10是安裝在該牙弓20的舌側位置,而該彈臂11包含接觸於該牙弓20的該頰側或該舌側的一第一彈臂11A以及一第二彈臂11B,當該矯正牙套10安裝於具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20時,該第一彈臂11A及該第二彈臂11B同時形成一對該牙弓20進行推抵的作用部來推抵該牙弓20(如圖中箭頭方向),使擁擠排列的該牙弓20由較為擁擠的該原始輪廓矯正成較為擴張而不同於該原始輪廓的形狀的該目標輪廓。
但其中,本創作並沒有限制該矯正牙套10的安裝位置,可依照需求改變配置位置來影響該矯正牙套10對該牙弓20的作用方式,如在圖2的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10是安裝在該牙弓20的頰側位置,使具有較大牙縫的該牙弓20由牙齒21間隙過大的該原始輪廓內縮成不同於該原始輪廓的形狀的該目標輪廓;其中,如圖3及圖4所示,在本創作的矯正牙套10中,該等複數彈臂11的壁面高度13皆不會超過該牙弓20的咬合面23與牙齦(圖未示)之間的一咬合面高度230,使得在安裝時,該矯正牙套10僅接觸該牙齒21的牙冠22的側面而不會覆蓋到該牙冠22的咬合面23上,而不會造成到上顎與下顎的咬合面23的高度變化,而不會如傳統牙套造成口水堆積或是影響發音等問題。
此外,本創作並沒有限制該矯正牙套10的斷面形狀,使得在圖4的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10可為一均勻厚度的元件,使得其斷面大致呈現一配合牙齒21表面弧度的長方形,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斷面可以為其他的形狀如三角形或半弧形等。
請參考圖5至圖7所示,為了增強該矯正牙套10與該牙弓20之間的連結關係,以防止在該矯正牙套10於推抵的過程中輕易脫離牙弓20,於圖5至圖7的實施例中,該彈臂11的一端設有一圍繞部14,該圍繞部14具有一彎折141而與該彈臂11由該頰側及該舌側兩個方向共同圍繞該牙弓20位於末端的至少一顆牙齒21;其中,在圖5及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該圍繞部14是圍繞該牙弓20兩端的該牙齒21,並使位於該圍繞部14的牙齒21與受到與其他未被該圍繞部14的牙齒21相同的方向推抵;而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該彈臂11作用於牙齒21上的施力方向是依照該矯正牙套10的矯正輪廓與該目標輪廓的方向差,故當當該牙弓20的該原始輪廓為一末端的該牙齒21與該牙弓20產生錯位的狀況時,為了調整位於末端的該牙齒21位置,使該牙弓20的目標輪廓變成一個完整的弓形,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受到該圍繞部14所圍繞的牙齒21的受力方向可以與該牙弓20的其他部分的牙齒21的受力方向相反(如圖7中箭頭所示的方向)。
請看圖8所示,關於應用該圍繞部14的其他變化設計,於一實施例中,為了拉動個別的牙齒21,使兩牙齒21之間的間隙縮小,該彈臂11與該圍繞部14之間可以設有一拉伸部15,且為了拉動受到該圍繞部14所圍繞的該牙齒21,該拉伸部15的拉伸部壁厚小於該圍繞部14及該彈臂11的彈壁壁厚。
如圖9至圖10所示,於一類的實施例中,為了一次同時改變該牙弓20一側的多數顆牙齒21的排列方式,例如在如圖9,圖10中固定一側牙弓20的狀態下而僅擴大另一側的牙弓20的實施例中,該彈臂11包含接觸於該牙弓20的該舌側(其他實施例可為該頰側) 的一第一彈臂11A以及一厚度不同於該第一彈臂11A的厚度的第二彈臂11B,當該矯正牙套10安裝於具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20時,該第一彈臂11A及該第二彈臂11B同時形成一對該牙弓20進行推抵的作用部,且如圖9所示,該第一彈臂11A具有一第一厚度110A,該第二彈臂11B具有一第二厚度110B,因該第一厚度110A小於該第二厚度110B,故使當該矯正牙套10安裝於具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20時,該第一彈臂11A能形成一對該牙弓20進行較大推抵作用的第一作用部12A,該第二彈臂11B形成一對該牙弓20進行較小推抵作用的第二作用部12B。
或者,如圖10所示,於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作用部12A可設有該圍繞部14,並與該圍繞部14共同形成一圍繞複數顆牙齒21的U字形結構16,一樣,為了使受到該圍繞部14圍繞的牙齒21與不受到該圍繞部14所圍繞的牙齒21之間產生不同的推抵力量,構成該圍繞部14的壁面具有一第一厚度110A,而該本體上不構成該圍繞部14的該彈臂11具有一第二厚度110B,且該第一厚度110A一樣小於該第二厚度110B。
請參考圖11A至圖12D所示,為了一次同時改變整個該牙弓20的形狀,於圖9A所示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10具有一接觸該牙弓20的該舌側的內彈臂11C以及一接觸該牙弓20的該頰側的外彈臂11D,該外彈臂11D的兩端各自透過一彎折141而與該內彈臂11C的兩端連接,使得該牙弓20的該頰側與該舌側完全受到該矯正牙套10圍繞覆蓋,但該矯正牙套10一樣不會覆蓋到該咬合面23。
另外,請參考圖11B、圖11C所示,在前面的實施例中,由於該矯正牙套10改變牙弓20的形狀時僅是依靠該牙弓20的牙齒21之間的相關位置關係來進行對位,而不是對口腔中的一參考點為基準進行改變,故在圖11B及圖11C的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10上的該彈臂11上可以形有一供一彈性件170(例如:一連接於設置於口腔內的骨釘的橡皮圈或彈簧)連接的凹槽17,讓該彈性件170透過該凹槽17來對該彈臂11施加一不同於該彈臂11的施力方向的外部作用力,來定位該矯正牙套10;
請參考圖11D所示,於該實施例中,該彈性件170是一同時連接於上、下顎的該牙弓20上的該矯正牙套10,使上、下顎的該牙弓20的牙齒21的位置能互相配合;其中,本創作並沒有限制如何形成該凹槽17的方式、該凹槽17數量或是該凹槽17的位置,於圖9B至圖9D所示的實施例中,該凹槽17是由一延伸自該彈臂11的小型勾件上的凹槽17,於其他實施例中,該凹槽17可以是設置於一延伸自該彈臂11上的棒體上,或是利用該彈臂11的壁厚,直接開設於該彈臂11上的凹槽17。
本創作的矯正牙套10亦可以透過推抵的方式來創造植牙空間,請參考圖12所示,於該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10的該彈臂11朝向該舌側或該頰側一側(依照牙縫相對於該彈臂11的位置決定)來形成一凸起塊18,該凸起塊18設置於該牙弓20的兩相鄰的牙齒21之間的牙縫中,並於同樣的該彈臂11上一樣設有該圍繞部14;且一樣,為了擴大該牙縫,該圍繞部14所具有的第二壁度110B小於該彈臂11所具有的第一壁度110A。
最後,在某些咬合不正的狀況下,也就是在上下顎的牙齒21咬合時,位於上、下顎的其中一側的牙齒21之間具有間隙而使得另一側的牙齒21在咬合時沒有與其匹配的牙齒21的情況中,由於該牙齒21將會逐漸朝向另一側的方向延長,而破壞原本牙供的咬合面23,故在圖13的實施例中,該矯正牙套10的該彈臂11朝向該舌側或該頰側一側(依照牙縫相對於該彈臂11的位置決定)一樣形成有該凸起塊18,且該凸起塊18靠近該咬合面23的一側切齊該咬合面23,使得牙齒21在對咬時,原本不會受到另一側牙齒21推抵的牙齒21能受到該凸起塊18的推抵,而不會逐漸延長,進而維持該側的咬合面23位置。
上述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創作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創作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矯正牙套
11‧‧‧彈臂
110‧‧‧配合槽
111‧‧‧配合脊
112‧‧‧轉折處
11A‧‧‧第一彈臂
110A‧‧‧第一厚度
11B‧‧‧第二彈臂
110B‧‧‧第二厚度
11C‧‧‧內彈臂
11D‧‧‧外彈臂
12A‧‧‧第一作用部
12B‧‧‧第二作用部
13‧‧‧壁面高度
14‧‧‧圍繞部
141‧‧‧彎折
15‧‧‧拉伸部
16‧‧‧U字形結構
17‧‧‧凹槽
170‧‧‧彈性件
18‧‧‧凸起塊
20‧‧‧牙弓
21‧‧‧牙齒
22‧‧‧牙冠
23‧‧‧咬合面
230‧‧‧咬合面高度
圖1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一實施例中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另一實施例中的示意圖; 圖3為圖2實施例的側面示意圖; 圖4為圖2實施例中牙弓的斷面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另一類實施例中的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一實施例中的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一實施例中的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一用以矯正局部區域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另一用以矯正局部區域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再一用以矯正局部區域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1A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又一類實施例中的示意圖; 圖11B、圖11C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再一實施例中的示意圖; 圖11D為使用圖11B、圖11C所示的牙套於一起使用時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再一用以改部局部區域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3為本創作矯正牙套於又一用以改部局部區域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Claims (10)
- 一種矯正牙套,可組卸的裝設於一使用者的牙弓,將該牙弓由一原始輪廓矯正成一不同於該原始輪廓的形狀的目標輪廓,該矯正牙套包含複數個與該牙弓的舌側或頰側接觸的彈臂,複數該彈臂相互連接構造成一矯正輪廓,該矯正輪廓符合該目標輪廓的至少一部分,並具有至少一位於兩該彈臂的連接位置的轉折處,使該矯正牙套安裝至具有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時,至少一該彈臂將會受到該牙弓的擠壓或撐張,進而以該轉折處作為支點產生一作用於該牙弓的彈性力;其中,該彈臂的高度不會超過該牙弓的一咬合面高度。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彈臂包含接觸於該牙弓的該頰側或該舌側的一第一彈臂以及一第二彈臂,當該矯正牙套安裝於具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時,該第一彈臂及該第二彈臂同時形成一對該牙弓進行推抵的作用部。
-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第一彈臂具有一第一厚度,該第二彈臂具有一第二厚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使當該矯正牙套安裝於具該原始輪廓的該牙弓時,該第一彈臂形成一對該牙弓進行較大推抵作用的第一作用部,該第二彈臂形成一對該牙弓進行較小推抵作用的第二作用部。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彈臂的一端設有一圍繞部,該圍繞部具有一彎折而與該彈臂由該頰側及該舌側共同圍繞該牙弓的至少一顆牙齒。
-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構成該圍繞部的壁面具有一第一厚度,而連接該圍繞部的該彈臂具有一第二厚度,且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
-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圍繞部與該彈臂之間設有一拉伸部,該拉深部的壁厚小於該彈臂以及該圍繞部的厚度。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彈臂朝向該舌側或該頰側一側形成一凸起塊,該凸起塊設置於該牙弓的兩相鄰的牙齒之間。
-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凸起塊靠近該咬合面的一側切齊該咬合面。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矯正牙套具有一接觸該牙弓舌側的內彈臂以及一接觸該牙弓頰側的外彈臂,該外彈臂的兩端各自透過一彎折而與該內彈臂的兩端連接,使得該牙弓的頰側與舌側完全受到該矯正牙套圍繞覆蓋。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矯正牙套,其中,該彈臂形成有一供彈性件連接的凹槽,該彈性件透過該凹槽對該彈臂施加一不同於該彈臂施力方向的外部作用力。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8000B (zh) | 牙齒矯正裝置 | |
KR101676584B1 (ko) | 투명교정시스템 | |
US7234934B2 (en) | Computer configured appliance for orthodontic correction of malocclusions | |
US4253828A (en) | Orthodontic appliance | |
CN110584805B (zh) |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9965995B (zh) | 牙齿矫正空间关闭装置 | |
CZ2000703A3 (cs) | Ortodontické zařízení vhodné pro různé velikosti úst a zubů pro ortodontickou nápravu a další využití | |
CN213098436U (zh) | 一种带特殊装置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 |
JP4986699B2 (ja) | マウスピース | |
CN211156366U (zh) |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以及牙科矫治系统 | |
US20200107907A1 (en) | Orthodontic brace | |
CN209548116U (zh) | 矫正牙套 | |
CN110916822A (zh) | 矫正牙套 | |
TWM571219U (zh) | Correction braces | |
US11033363B2 (en) |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dentistry | |
TW202011906A (zh) | 矯正牙套 | |
CN214966952U (zh) | 双臂弓磨牙扶正簧 | |
WO2021135488A1 (zh) | 牙科矫治器械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 |
CN213941011U (zh) | 一种加强型牙套 | |
CN210095952U (zh) |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 |
TWM608387U (zh) | 用於錯頜畸形治療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組及牙科矯治系統 | |
JP6120780B2 (ja) | 口腔装置 | |
CN221470021U (zh) | 壳状牙科器械 | |
US20240156634A1 (en) | Method and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oral respiratory airflow channel | |
US4690640A (en) | Oral vestibule plate for prophylactic purposes and early orthodontic treat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