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9946U - Cable connector combination - Google Patents

Cable connector combin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9946U
TWM569946U TW107206638U TW107206638U TWM569946U TW M569946 U TWM569946 U TW M569946U TW 107206638 U TW107206638 U TW 107206638U TW 107206638 U TW107206638 U TW 107206638U TW M569946 U TWM569946 U TW M56994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cable connector
signal switching
connector assembly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6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志榮
Original Assignee
秉旭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秉旭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秉旭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6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9946U/zh
Publication of TWM569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9946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包括:一絕緣體,具有複數個收容槽和複數個端子孔,該絕緣體形成一插設空間,該複數個端子孔位於該插設空間的一側;一訊號轉接裝置,具有複數個第一導電部;複數個端子,嵌設於該絕緣體的複數個收容槽,每一端子包含一連接端和一接觸端,該連接端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一導電部;一軟性排線,具有複數個導體,該複數個導體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該複數個第二導電部。該絕緣體具有一插設空間,複數個端子孔位於該插設空間的一側,複數個端子的接觸端穿過該複數個端子孔伸入該插設空間。

Description

線纜連接器組合
本創作為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尤指一種用於扁平排線與線纜連接器組合之組合。
現有技術是一種用於連接電纜到板卡邊緣介面的電連接器,其具有殼體部分,殼體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表面間隔開以限定用於板卡邊緣介面的殼體部分縫槽,分叉接觸元件佈置在殼體內,每個接觸元件具有帶裸露的接觸介面部分的第一叉齒部分、第二叉齒部分、連接第一和第二叉齒部分的連接板部分以及用於端接電纜的導體的纜線端接部分。
惟,此一現有技術只有第一叉齒部分作為電性接觸端而與印刷訊號轉接裝置電性連接,第二叉齒部分則僅作為固定端,所以,現有板卡邊緣纜線連接器只有在連接器的上方設置單排的電性接觸端,當需要較多的電性接觸端時,印刷訊號轉接裝置必定會增加寬度,且現有的板卡邊緣纜線連接器必定會增加整體的體積。再者,若不增加印刷訊號轉接裝置的寬度,則印刷訊號轉接裝置的兩面必須皆可電性連接,且現有的板卡邊緣纜線連接器必須在連接器的上方及下方皆設置電性接觸端,而具有雙排的電性接觸端,因此,現有板卡邊緣纜線連接器仍有改良結構的必要。
因此本創作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該線纜連接器組合利用端子的連接端夾持訊號轉接裝置的設計,可減少線纜連接器組合的厚度與體積。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其係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包括:一絕緣體,具有複數個收容槽和複數個端子孔,該絕緣體形成一插設空間,該複數個端子孔位於該插設空間的一側;一訊號轉接裝置,具有複數個第一導電部;複數個端子,嵌設於該絕緣體的複數個收容槽,每一端子包含一連接端和一接觸端,該連接端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一導電部;一軟性排線,具有複數個導體,該複數個導體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該複數個第二導電部。該絕緣體具有一插設空間,複數個端子孔位於該插設空間的一側,複數個端子的接觸端穿過該複數個端子孔伸入該插設空間。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線纜連接器組合另包含一蓋體,該蓋體包含複數個扣合件扣固於該絕緣體的複數個固定部。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蓋體包含複數個限位件,每一限位件包含對應的扣合件,該複數個限位件用來於該蓋體的該複數個扣合件扣固於該絕緣體的複數個固定部時,將該訊號轉接裝置固定在該蓋體和該絕緣體之間。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蓋體具有一缺口,該軟性排線穿過該缺口向外延伸。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第一導電部係塗有導電材料的貫 孔,該貫孔貫穿該訊號轉接裝置,該連接端穿過該貫孔並接觸該導電材料。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第一導電部係一導電墊,該連接端係貼合該導電墊。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訊號轉接裝置另包含複數個第二導電部,每一第一導電部電性連接對應的第二導電部,該訊號轉接裝置係一印刷電路板。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訊號轉接裝置係一軟性電路板,該訊號轉接裝置與該軟性排線一體成型。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軟性排線的前端具有一折彎角度,且該複數個導體依據該折彎角度延伸並接觸於該複數個第二導電部。
依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軟性排線是柔性排線、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是金屬線纜。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之線纜連接器組合利用端子的連接端連接訊號轉接裝置,使得連接端的一端接觸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一導電部。另外,該軟性排線的導體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二導電部。該第一導電部和該第二導電部位於該訊號轉接裝置同一面,並相互電性連接。由於線纜連接器組合只需使用單一訊號轉接裝置,而且端子是直接連接該訊號轉接裝置,因此達到減少線纜連接器組合的厚度與體積的有益效果。
1、2‧‧‧線纜連接器組合
3、4‧‧‧線纜連接器組合
10‧‧‧絕緣體
11‧‧‧端子孔
13‧‧‧收容槽
15‧‧‧插設空間
16‧‧‧固定部
101‧‧‧絕緣體的前端
102‧‧‧絕緣體的後端
21a-21d‧‧‧第一導電部
20、20’‧‧‧訊號轉接裝置
22‧‧‧第二導電部
24‧‧‧貫孔
25‧‧‧導線
30‧‧‧端子
32‧‧‧接觸端
34‧‧‧連接端
70‧‧‧電連接器
50‧‧‧軟性排線
52‧‧‧絕緣層
53‧‧‧導體
60‧‧‧蓋體
61‧‧‧限位件
62‧‧‧扣合件
64‧‧‧缺口
D‧‧‧折彎角度
第1圖和第2圖繪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不 同角度的爆炸圖。
第3圖繪示第1圖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數個端子、軟性排線及蓋體。
第4圖繪示第1圖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
第5圖和第6圖繪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不同角度的爆炸圖。
第7圖繪示第5圖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數個端子、軟性排線及電連接器。
第8圖繪示第5圖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
第9圖和第10圖繪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不同角度的爆炸圖。
第11圖繪示第9圖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數個端子、軟性排線及電連接器。
第12圖繪示第9圖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
第13圖和第14圖繪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不同角度的爆炸圖。
第15圖繪示第13圖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及電連接器70。
第16圖繪示第13圖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
為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成的具體功能、目的,列舉較具體的實施例,繼以圖式、圖號詳細說明如後。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創作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創作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頂」、「底」、「水平」、「垂直」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請參閱第1圖和第2圖,第1圖和第2圖繪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1不同角度的爆炸圖。在較佳實施例中,線纜連接器組合1包括絕緣體10、訊號轉接裝置20、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蓋體60及板卡邊緣介面的電連接器70。
絕緣體10具有數個端子孔11及數個收容槽13。絕緣體10的前端101形成插設空間15。另一插座(plug)可插置於插設空間15中。
訊號轉接裝置20係一印刷電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PCB),訊號轉接裝置20具有複數個第一導電部21a以及複數個第二導電部22。第一導電部21a是塗佈導電材料(例如銅箔)的貫孔24,每一貫孔24係貫穿訊號轉接裝置20,使得每一端子30的連接部34在接觸第一導電部21a後,能與對應的第二導電部22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一導電部21a和第二導電部22通過導線(trace)25電性連接。
請一併參閱第1圖~第4圖,第3圖繪示第1圖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20、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及電連接器70。第4圖繪示第1圖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1。端子30是由導電材料(例如金屬)製成。數個端子30可從絕緣體10的後端102插入而嵌固於絕緣體10對應的收容槽13內。每一端子30包含一接觸端32以及一連接端34。連接端34可用來連接訊號轉接 裝置20的第一導電部21a。較佳地,連接端34穿過貫孔24並接觸塗佈於貫孔24上的導電材料,連接端34焊固於對應第一導電部21a。每一端子30的接觸端32穿過對應的端子孔11伸入插設空間15。當一插座插置於線纜連接器組合1的插設空間15時,該插座可接觸突出的接觸端32使得該插座與軟性排線50通過線纜連接器組合1來傳遞電訊號。
軟性排線50可以是柔性排線、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是金屬線纜,其具有絕緣層52,並以絕緣層52包覆數個導體53,數個導體53可用膠體黏著或是焊接的方式連接訊號轉接裝置20的數個第二導電部22。軟性排線50的前端具有一折彎角度D,且複數個導體53依據折彎角度D延伸並接觸於複數個第二導電部22。較佳地,折彎角度D呈90度。呈90度的折彎角度D可以讓數個導體53可容易地連接於訊號轉接裝置20的數個第二導電部22。
蓋體60包含複數個限位件61,位於蓋體60的兩側邊上。每一限位件61上設置一扣合件62。當扣合件62可扣合於絕緣體10對應的固定部16,使得蓋體60扣固於絕緣體10的後端102。在本實施例中,扣合件62係一開口,而固定部16係一凸塊。在另一實施例中,扣合件62係一凸塊,而固定部16係一開口。複數個限位件61用來於蓋體60的複數個扣合件62扣固於絕緣體10的複數個固定部16時,將訊號轉接裝置20固定在蓋體60和絕緣體10之間。蓋體60另包含一缺口64。軟性排線50穿過缺口64向外延伸。
請參閱第5圖-第8圖,第5圖和第6圖繪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2不同角度的爆炸圖,第7圖繪示第5圖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20、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及電連接器70,第8圖繪示第5圖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2。在較佳實施例中,線纜連接器組合2包括絕緣體 10、訊號轉接裝置20、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蓋體60及板卡邊緣介面的電連接器70。請注意,第5圖和第6圖繪示之第二實施例與第1圖和第2圖所繪示之第二實施例使用相同編號之元件,其功能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第5圖和第6圖繪示之第二實施例與第1圖和第2圖所繪示之第一實施例差異之處在於,訊號轉接裝置20的第一導電部21b係一導電墊25,每一端子30的連接端34則是直接貼合並焊固在第一導電部21b上。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之線纜連接器組合利用端子的連接端連接訊號轉接裝置,使得連接端的一端接觸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一導電部。另外,該軟性排線的導體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二導電部。該第一導電部和該第二導電部位於該訊號轉接裝置同一面,並相互電性連接。由於線纜連接器組合只需使用單一訊號轉接裝置,而且端子是直接連接該訊號轉接裝置,因此達到減少線纜連接器組合的厚度與體積的有益效果。
請參閱第9圖-第12圖,第9圖和第10圖繪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3不同角度的爆炸圖,第11圖繪示第9圖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20’、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及電連接器70,第12圖繪示第9圖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3。線纜連接器組合3包括絕緣體10、訊號轉接裝置20'、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蓋體60及板卡邊緣介面的電連接器70。
絕緣體10具有數個端子孔11及數個收容槽13。絕緣體10的前端101形成插設空間15。另一插座(plug)可插置於插設空間15中。
訊號轉接裝置20’和軟性排線50係一體成型之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訊號轉接裝置20’具有複數個第一導電 部21c。第一導電部21c是塗佈導電材料(例如銅箔)的貫孔24,每一貫孔24係貫穿訊號轉接裝置20’,使得每一端子30的連接部34在接觸第一導電部21c後,能與對應的第二導電部22電性連接。
端子30是由導電材料(例如金屬)製成。數個端子30可從絕緣體10的後端102插入而嵌固於絕緣體10對應的收容槽13內。每一端子30包含一接觸端32以及一連接端34。連接端34可用來連接訊號轉接裝置20’的第一導電部21c。較佳地,連接端34穿過貫孔24並接觸塗佈於貫孔24上的導電材料,連接端34焊固於對應第一導電部21c。每一端子30的接觸端32穿過對應的端子孔11伸入插設空間15。當一插座插置於線纜連接器組合1的插設空間15時,該插座可接觸突出的接觸端32使得該插座與軟性排線50通過線纜連接器組合1來傳遞電訊號。
訊號轉接裝置20’和軟性排線50因係一體成型之軟性電路板,故皆具有絕緣層52,並以絕緣層52包覆數個導體53,數個導體53係一對一與複數個第一導電部21c電性連接。
蓋體60包含複數個限位件61,位於蓋體60的兩側邊上。每一限位件61上設置一扣合件62。當扣合件62可扣合於絕緣體10對應的固定部16,使得蓋體60扣固於絕緣體10的後端102。在本實施例中,扣合件62係一開口,而固定部16係一凸塊。在另一實施例中,扣合件62係一凸塊,而固定部16係一開口。複數個限位件61用來於蓋體60的複數個扣合件62扣固於絕緣體10的複數個固定部16時,將訊號轉接裝置20’固定在蓋體60和絕緣體10之間。蓋體60另包含一缺口64。軟性排線50穿過缺口64向外延伸。
請參閱第13圖-第16圖,第13圖和第14圖繪示本創作第四實 施例之線纜連接器組合4不同角度的爆炸圖,第15圖繪示組裝後的訊號轉接裝置20’、數個端子30、軟性排線50及電連接器70,第16圖繪示組裝完成後的線纜連接器組合4。請注意,第13圖和第14圖繪示之第四實施例與第9圖和第10圖所繪示之第三實施例使用相同編號之元件,其功能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第13圖和第14圖繪示之第四實施例與第9圖和第10圖所繪示之第三實施例差異之處在於,線纜連接器組合4之訊號轉接裝置20’的第一導電部21d係一導電墊,每一端子30的連接端34則是直接貼合並焊固在第一導電部21d上。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之線纜連接器組合利用端子的連接端連接訊號轉接裝置,使得連接端的一端接觸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一導電部。另外,訊號轉接裝置和軟性排線係一體成型之軟性電路板,由於線纜連接器組合只需使用單一訊號轉接裝置,而且端子是直接連接該訊號轉接裝置,因此達到減少線纜連接器組合的厚度與體積的有益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但該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該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第界定的範圍為准。

Claims (10)

  1. 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包括:一絕緣體,具有複數個收容槽和複數個端子孔,該絕緣體形成一插設空間,該複數個端子孔位於該插設空間的一側;一訊號轉接裝置,具有複數個第一導電部;複數個端子,嵌設於該絕緣體的複數個收容槽,每一端子包含一連接端和一接觸端,該連接端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對應第一導電部;一軟性排線,具有複數個導體,該複數個導體連接於該訊號轉接裝置的該複數個第二導電部;及其中該絕緣體具有一插設空間,複數個端子孔位於該插設空間的一側,複數個端子的接觸端穿過該複數個端子孔伸入該插設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另包含一蓋體,該蓋體包含複數個扣合件扣固於該絕緣體的複數個固定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中該蓋體包含複數個限位件,每一限位件包含對應的扣合件,該複數個限位件用來於該蓋體的該複數個扣合件扣固於該絕緣體的複數個固定部時,將該訊號轉接裝置固定在該蓋體和該絕緣體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中該蓋體具有一缺口,該軟性排線穿過該缺口向外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導電部係塗有導電材料的貫孔,該貫孔貫穿該訊號轉接裝置,該連接端穿過該貫孔並接觸該導電材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導電部係一導電墊,該連接端係貼合該導電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中該訊號轉接裝置另包含複數個第二導電部,每一第一導電部電性連接對應的第二導電部,該訊號轉接裝置係一印刷電路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中該訊號轉接裝置係一軟性電路板,該訊號轉接裝置與該軟性排線一體成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中該軟性排線的前端具有一折彎角度,且該複數個導體依據該折彎角度延伸並接觸於該複數個第二導電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該軟性排線是柔性排線、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是金屬線纜。
TW107206638U 2018-05-21 2018-05-21 Cable connector combination TWM569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638U TWM569946U (zh) 2018-05-21 2018-05-21 Cable connector combin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638U TWM569946U (zh) 2018-05-21 2018-05-21 Cable connector combin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9946U true TWM569946U (zh) 2018-11-11

Family

ID=65035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6638U TWM569946U (zh) 2018-05-21 2018-05-21 Cable connector combinatio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9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804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soldering holes inter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and a flat flexible cable
US10630004B2 (en) Connection assisting membe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US716015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TWI763825B (zh) 具有端接於電纜排流線的接地匯流排的電氣裝置
US8052464B2 (en) Connector
TWI508385B (zh) Terminal assembly
JP2017103223A (ja) リジッド−フレックス回路コネクタ
US93188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M468799U (zh) 電連接器
KR20090133089A (ko) 관통 기판 역전형 커넥터
TWI511169B (zh) 軟排線、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US8137134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n insulating member with a bendable section with a pair of projections
TWM454650U (zh) 卡緣線纜連接器組合(二)
US8262409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with a base with two upwardly extending sections with angled and oblique edges to clamp an internal conductor of a coaxial cable
US7854626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small diameter shielded cable
US20090298327A1 (en) Connecting module
TWM569946U (zh) Cable connector combination
TWM512840U (zh) 軟性排線電連接器固定結構
US9413120B2 (en) Cable connector
JP4812113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7857627B2 (en) Base board with golden fingers at one end and a plurality of wires attached at the other end
TWM39651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90320U (zh) 連接器及其排線結構
TWI642240B (zh) 電連接器
TW201509036A (zh) 轉接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