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8372U -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equipment - Google Patents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equip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8372U
TWM568372U TW107206228U TW107206228U TWM568372U TW M568372 U TWM568372 U TW M568372U TW 107206228 U TW107206228 U TW 107206228U TW 107206228 U TW107206228 U TW 107206228U TW M568372 U TWM568372 U TW M5683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discharg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6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經洲
Original Assignee
恒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恒揚電機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恒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恒揚電機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恒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6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837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8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8372U/zh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創作關於一種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其係將檢測裝置之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以中心點交叉結合為十字形,並於十字形之四端點分別設置有前、後、左、右天線,使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能以中心點為軸心旋轉,並藉示波器以同軸電纜分別連結於前、後、左、右天線,藉此,透過呈十字形交叉設置之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及設於上述本體端點之前、後、左、右天線組成之檢測裝置,配合示波器觸發條件,以利用觀察各天線之放電信號,來達成指向、定位及追蹤局部放電源之功效,並降低檢測人力與檢測裝置成本。

Description

局部放電檢測設備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尤指運用電磁波原理檢測一空間之複數電力設備是否發生局部放電之設備者。
按,目前產業界對於電力品質之要求漸趨嚴格,特別是大型製造廠商,為確保機器正常運作,故大多會設置電力設備,使機器能穩定運作。然而,當機器用電負載越高時,電力設備的溫度也相對越高,此時,電力設備內部之絕緣材料若於製程中產生氣泡或雜質,則會發生局部放電,倘若無法及時檢測出電力設備之局部放電狀況,可能導致電力設備故障或爆炸,致使工廠安全性與生產線效率因電力中斷而造成無法預期的傷害。
當電力設備內部發生局部放電時,絕緣材料因絕緣能力被突破使電磁場產生劇烈變化,此變化伴隨光、熱、電磁波、壓力波、對地的暫態電壓與脈衝電流,而能藉由相對應之檢測方法及感測器進行檢測。目前產業界所使用之檢測方法及感測器如下列所示: 1. 光:當電力設備發生局部放電時,造成附近氣體分子電離化,使氣體分子持續獲得並釋放能量,且於釋放能量同時產生光波及其它物理現象,而上述光波之頻譜主要落在紫外光波段,因此,能使用紫外線放電影像檢測儀進行檢測。 2. 熱:當電力設備發生局部放電時,於絕緣材料內其能量之瞬間變化產生了熱能,而能使用紅外線熱影像檢測儀進行檢測。 3. 電磁波:當電力設備發生局部放電時,於絕緣材料內其能量之瞬間變化產生了電磁波,故能使用天線進行檢測。 4. 壓力波:當電力設備發生局部放電時,於絕緣材料內其能量之瞬間變化產生了壓力波,而能使用音射探頭進行檢測。 5. 對地的暫態電壓:當電力設備發生局部放電時,於電力設備之金屬外殼能量測到對地的暫態電壓,故能使用耦合電容或TEV感測器進行檢測。 6. 對地的脈衝電流:當電力設備發生局部放電時,於電力設備之接地線上可量測到瞬間脈衝電流,故能使用高頻比流器進行檢測。
上述檢測方法雖皆能檢測局部放電,然而,紫外光或紅外線容易被阻隔,且非視線所及就無法檢測;電磁波會被金屬外殼阻隔,故無法檢測具密閉金屬外殼之電力設備;音射探頭、耦合電容或TEV感測器需接觸被檢測設備之本體、高頻比流器需安裝於被測設備之接地線,因此,不僅具檢測操作安全上之疑慮,且須固定安裝,不便於移動,另外,由於上述感測器之組成皆具有金屬零件,而金屬零件不論接到儀表地線或信號線,都會像金屬天線收到干擾的電磁波,此時,若電力設備係置於鋼筋混泥土建築或開放空間,則電磁波會充斥在整個空間,因而造成錯誤判斷。相較之下,採用天線感測器檢測電力設備電磁波雖具有使用上之限制,但無需接觸於電力設備本體,故具有便於移動與降低檢測成本之優勢。
採用電磁波原理檢測局部放電相關之先前技術,請參閱中華民國公告第I598601號專利,即揭示一種「局部放電偵測方法、特高頻天線、局部放電偵測系統以及訊號處理單元」,其係使用至少一特高頻天線對電氣設備進行感測,以依據所產生之頻譜結果判斷該電氣設備是否發生局部放電;由於天線會收到檢測環境內之所有電磁波,故無法準確辨識是哪一個設備在放電,因此,上述技術之檢測方法需針對所有電氣設備逐一進行檢測,而仍有檢測效率不佳之缺失。
有鑑於習知技術之局部放電檢測設備一次僅能檢測單一電力設備,故顯然具有檢測成本高昂及檢測效率不佳之缺失。
是以,本創作之目的乃是透過呈十字形,且於四端點分別設有天線之檢測裝置以3D座標軸方式旋轉調整量測,進而於無需接觸或固定於電力設備之情況下達成檢測局部放電之目的。
為達前揭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包含︰一檢測裝置,該檢測裝置係將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以一中心點交叉結合為十字形,並於該十字形之四端點分別設置有一前天線、一後天線、一左天線以及一右天線,使該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能以該中心點為軸心旋轉;以及一示波器,藉複數同軸電纜分別連結於該前天線、後天線、左天線以及右天線,並依據該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之旋轉角度分別產生該前天線、後天線、左天線以及右天線之放電信號。
基於上述,藉由呈十字形交叉設置之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及設於上述本體端點之前天線、後天線、左天線、右天線組成之檢測裝置,配合示波器觸發條件,以利用觀察各天線之放電信號,來達成指向、定位及追蹤局部放電源之功效,並降低檢測人力與檢測裝置成本。
為使 貴審查委員瞭解本創作欲達成目的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及功效,餘下,茲列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
首先,請參閱第1~2圖所示,本創作之檢測設備1包含一檢測裝置2、一指向裝置3以及一示波器4。該檢測裝置2係將一第一本體21及一第二本體22以一中心點23交叉結合為四邊等長之十字形,並於十字形之四端點分別設置有一前天線24、一後天線25、一左天線26以及一右天線27,使第一本體21及第二本體22能以中心點23為軸心旋轉,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本體21及第二本體22為絕緣棒,較佳者,為電木、玻璃、樹脂或玻璃纖維;該指向裝置3設於中心點23與前天線24及後天線25平行之位置,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指向裝置3為雷射筆;該示波器4藉同軸電纜41使前天線24、後天線25、左天線26以及右天線27分別連結於CH1、CH2、CH3及CH4,並依據第一本體21及第二本體22之旋轉角度分別產生前天線24、後天線25、左天線26以及右天線27之放電信號。
其次,請參閱第3圖所示,量測時,係先將檢測裝置2置於一平面(即X軸向及Z軸向之平面),此時,假設依前天線24之指向為正前方,且前天線24至中心點23之距離為L(配合參閱第4圖),當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位於面對或背對前天線24之位置時,則左天線26與電力設備5之距離L1係和右天線27與電力設備5之距離L2相等,故能藉示波器4之觸發動作,擷取前天線24、後天線25、左天線26以及右天線27之電磁波信號的第一個波峰或波谷,以利用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與前天線24、後天線25、左天線26、右天線27之不同距離來量測各天線之時間差(如第5圖所示)。
接著,以Y軸向為中心線旋轉XZ平面上檢測裝置2之角度,同時觀察示波器4之左天線26及右天線27之放電信號CH3、CH4,直至左天線26及右天線27兩者之第一個波峰或波谷到達時間相同(如第6圖所示),由於L1=L2,因此,示波器4所顯示之左天線26及右天線27兩者之第一個波峰或波谷的時間差應為0ns,此時,前天線24正面對或背對於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並完成指出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方向的動作。
當示波器4所顯示之前天線24放電信號CH1其第一個波峰或波谷超前後天線25時,代表檢測裝置2之前天線24正面對於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反之,若示波器4所顯示之後天線25放電信號CH2其第一個波峰或波谷超前前天線24時,代表檢測裝置2之後天線25正背對於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此時,則以檢測裝置2之Y軸向為中心線旋轉180°,使前天線24面對於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
由於光速為3×10 8m/sec,當前天線24與後天線25之間距以公尺(m)為單位,則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間距設定為1公尺時,前天線24與後天線25之第一個波峰或波谷到達時間為3.3ns~3.4ns乘於間距1公尺,倘若前天線24與後天線25第一個波峰時間差小於3.3ns~3.4ns時,即代表前天線24並未正確指向電力設備5之放電源位置,此時,係以檢測裝置2之X軸向為中心線旋轉XZ平面之角度,使前天線24朝上旋轉為仰角或朝下旋轉為俯角,直至前天線24與後天線25之第一個波峰或波谷到達時間為3.3ns~3.4ns,或前天線24與後天線25之間距(公尺)乘以3.3ns~3.4ns(如第7圖所示),當前天線24與後天線25之第一個波峰或波谷到達時間為3.3ns~3.4ns,即代表前天線24所指向者為電力設備5之放電源位置,並能透過指向裝置3進行放電源位置之標示,以完成定位出發生局部放電之電力設備5之動作。且能利用示波器4觸發條件,持續觀察前天線24、後天線25、左天線26、右天線27之放電信號CH1、CH2、CH3及CH4第一個波峰或波谷之時間差,進而於安全範圍內移動及調整檢測裝置2之距離與角度,並完成追蹤之動作。
是以,使用本創作之檢測設備顯然能達成如下之功效︰ 1. 本創作之檢測設備其檢測裝置無需接觸或固定於電力設備之外殼或接地線,故能提升量測過程之安全性,且能輕易移動檢測設備,增進量測之便利性。 2. 本創作透過以十字形交叉設置之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及設於上述本體端點之前天線、後天線、左天線、右天線組成之檢測裝置,配合示波器觸發條件,以藉由觀察各天線之放電信號達成指向、定位及追蹤局部放電源之功效,降低檢測人力與檢測裝置成本。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實施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技術精神所為之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已突破傳統並具有改良及創新之創作內容且能具體實施,理應符合新型專利之法定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本創作︰
1‧‧‧檢測設備
2‧‧‧檢測裝置
21‧‧‧第一本體
22‧‧‧第二本體
23‧‧‧中心點
24‧‧‧前天線
25‧‧‧後天線
26‧‧‧左天線
27‧‧‧右天線
3‧‧‧指向裝置
4‧‧‧示波器
41‧‧‧同軸電纜
5‧‧‧電力設備
CH1‧‧‧放電信號
CH2‧‧‧放電信號
CH3‧‧‧放電信號
CH4‧‧‧放電信號
第1圖係本創作檢測設備之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檢測裝置之立體圖。 第3圖係本創作檢測裝置調整軸向之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檢測設備之檢測示意圖。 第5~7圖係本創作檢測設備檢測信號之示意圖。

Claims (6)

  1. 一種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包含︰ 一檢測裝置,該檢測裝置係將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以一中心點交叉結合為十字形,並於該十字形之四端點分別設置有一前天線、一後天線、一左天線以及一右天線,使該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能以該中心點為軸心旋轉;以及 一示波器,藉同軸電纜連結於該前天線、後天線、左天線以及右天線,並依據該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之旋轉角度分別產生該前天線、後天線、左天線以及右天線之放電信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其中,該檢測設備更包含一指向裝置,且該指向裝置設於該中心點與該前天線及後天線平行之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其中,該指向裝置為雷射筆。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其中,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為絕緣棒。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其中,該絕緣棒為電木、玻璃、樹脂或玻璃纖維。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局部放電檢測設備,其中,該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交叉結合為四邊等長之十字形。
TW107206228U 2018-05-11 2018-05-11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equipment TWM568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228U TWM568372U (zh) 2018-05-11 2018-05-11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228U TWM568372U (zh) 2018-05-11 2018-05-11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equip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8372U true TWM568372U (zh) 2018-10-11

Family

ID=6487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6228U TWM568372U (zh) 2018-05-11 2018-05-11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83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6768A (zh) * 2021-03-22 2021-06-18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放电定位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6768A (zh) * 2021-03-22 2021-06-18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放电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12986768B (zh) * 2021-03-22 2022-03-15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放电定位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lacement effect of UHF sensor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D-indu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GIS based on FDTD method
CN201269916Y (zh)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CN101655536B (zh)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局部放电检测方法
CN106771897B (zh) 一种gis特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衰减测试系统及方法
Akbari et al. Challenges in calibr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partial discharges at ultrahigh frequencies in power transformers
Soomro et al. Study on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partial discharge (PD) detection in power transformers winding: Simulation between paper and EPOXY resin using UHF method
Jiang et al. A capacitive strip sensor for detecting partial discharge in 110-kV XLPE cable joints
CN105334483A (zh) 一种组合电器内置特高频局放传感器灵敏度检验装置
CN111722159B (zh) 三维弱磁传感器及开关柜局部放电弱磁检测方法
JP6608209B2 (ja) 電導性評価のための電磁結合
TWM568372U (zh)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equipment
CN105717432B (zh) 局部放电定位装置及方法
CN205263204U (zh) 瞬态电场传感器
Guo et al. Investigation on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D-indu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leakage in GIS with metal belt
TW201947239A (zh) 局部放電檢測方法及其檢測系統
Hashmi et al. Modeling of Rogowski coil for on-line PD monitoring in covered-conduct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2798659B (zh) 一种用于检测传热管内壁缺陷的传感器
Chen et al. A time-domain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for UHF partial discharge sensors
Li et al. Study on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 discharge-induced UHF signal in GIS with L shaped structure
CN205246854U (zh) 一种组合电器内置特高频局放传感器灵敏度检验装置
CN203249986U (zh) 一种高精度低噪音电线电缆断线定位仪
Chen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n measuring pulverized coal concentration in power plant boiler
CN103472287B (zh) 静电衰减性能测试的静电探测装置
CN211718397U (zh) 一种振动电极式静电检测装置
Sun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PD Measurement Using the Equipment Shell Slot as Sensing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