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6132U -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 Google Patents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6132U
TWM566132U TW107205659U TW107205659U TWM566132U TW M566132 U TWM566132 U TW M566132U TW 107205659 U TW107205659 U TW 107205659U TW 107205659 U TW107205659 U TW 107205659U TW M566132 U TWM566132 U TW M5661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end
button
shaft
top plane
direction but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5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紀冠宇
Original Assignee
紀冠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紀冠宇 filed Critical 紀冠宇
Priority to TW107205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61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6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6132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至少包括:一容置有棘輪齒暨掣動件暨方向鈕用的本體、以及一組設於該本體處轉動用的方向鈕,其中:該本體包括有一供棘輪齒暨掣動件暨方向鈕容置用的頭端部、以及一連接至該頭端部處的桿身部,而該頭端部的上下緣處分別形成有頂平面及底平面,且於該頭端部之底平面處係朝其內形成有階層式的置放區,而該置放區適當處的內壁緣形成有環凹槽,且該置放區的適當位置處設有貫穿該頂平面處的第一軸孔及第二軸孔,並使已貫穿該頂平面的該第二軸孔另端係直接連通至已位於該頂平面處的扇形凹部處;又,已位於該頭端部處的扇形凹部至該桿身部間形成有一凹陷槽,該凹陷槽的底面會較該扇形凹部的底面為低,且該扇形凹部的底面則較該頭端部之頂平面的最高表面高度為低,並使該頂平面的最高表面高度會較已鄰近於該凹陷槽近處的該桿身部之最高表面為低;該方向鈕至少包括有一具有驅動該掣動件移動用的筒身部、一自該筒身部向外延伸出所形成的把手部、以及一供抵頂件和彈簧容置用的定位孔,當該方向鈕套入組設於該第二軸孔內時,已凸出於該第二軸孔處的方向鈕之最高表面高度不會較該頭端部的頂平面之最高表面為凸出、或是不會較已鄰近於該凹陷槽近處的該桿身部之最高表面為凸出。

Description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棘輪扳手;特別關於一種能避免方向鈕受撞擊而無法使用的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按,一般習用棘輪扳手構造,其主要的結構包括有:一容置有棘輪齒暨掣動件暨方向鈕用的本體、一組設於該本體處轉動用的方向鈕、以及一組設於該本體處的蓋體,其中:該本體至少係由一供棘輪齒暨掣動件暨方向鈕容置用的頭端部、以及一連接至該頭端部處的桿身部,而該頭端部的上下緣處分別形成有頂平面及底平面,且於該頭端部之頂平面係高於桿身部的最高表面,又,該蓋體係封合於該本體處,且使該棘輪齒、掣動件、以及方向鈕能被夾置於該本體與該蓋體之間,並使該方向鈕能凸伸出於該本體之頂平面處,以致使該方向鈕的最高表面高度會高於該桿身部的最高表面,如此,即可完成其組裝使用;上述創作案雖能達成原先所設定之創作目的,而深受業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讚許,惟鑑於業界在不餘遺力的研發及技術上的不斷創新突破下,以致使申請人更加努力研究改良,而使其臻於完美實用;再加上,創作人在歷經無數次更新實驗測試以及歸納消費者之實際操作使用上的回應意見,發現尚有下列問題猶待進一步改善: 由於習用之棘輪扳手構造在操作使用而不慎掉落時,則會因方向鈕的最高表面高度高於該本體之頭端部及該桿身部的最高表面,而易使該方向鈕先踫撞至地面,而造成直接受力撞擊而損毀變形的無法再繼續使用為其一大困擾。
承如上述,由於已凸出於該頭端部處的方向鈕之把手端底面係鄰貼於該頭端部處,而致使該把手端與該頭端部間保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因而增加其該把手端移動時所需的摩擦阻力,進而造成切換轉動時需要耗費較大的力量才能完成轉向切換為其另一大困擾。
因此,如何開發出一種具有輕便切換轉向暨保護方向鈕的設計乃為業者極需努力的一大課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乃積極開發研究,並為改進上述習用之棘輪扳手構造的缺失,本創作人以從事此類產品製造多年之經驗,經過長久努力研究與實驗,終於開發設計出本創作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期能嘉惠所有的消費者及製造者。
本創作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的主要內容係在於提供一種藉由該本體之頭端部處的扇形凹部與該桿身部間形成有一凹陷槽,而該凹陷槽的底平面會較該扇形凹部的底面為低,且該扇形凹部的底面則較該頂平面的表面高度為低,並使該頂平面的表面高度會較該桿身部的最高表面為低,又,已貫穿該本體之頭端部處的該第二軸孔係供方向鈕組設之用,且使已組設於該第二軸孔處的凸出狀方向鈕之最高表面高度係不能凸出於(高於)該頭端部之頂平面或該桿身部的最高表面者,如此一來,其 不但能減少該方向鈕之把手部與扇形凹部間所形成的摩擦阻力,以致使能以較小力量來撥動方向鈕轉動而切換換向之用,而具有輕便的操作特性外,同時,亦能因該方向鈕之最高表面高度較該頂平面之最高表面或是已鄰近於該凹陷槽近處的該桿身部之最高表面為低,而不易使該方向鈕的最高表面高度會先行碰撞至他硬物,以大大地降低該方向鈕受直接撞擊而損壞的機會,而能確實增加其使用壽命,進而達到具有保護該方向鈕免於受撞擊而故障或損毀就無法使用的困擾為其進步性之主張。
1‧‧‧本體
10‧‧‧頭端部
100‧‧‧頂平面
101‧‧‧底平面
102‧‧‧置放區
103‧‧‧環凹槽
104‧‧‧第一軸孔
105‧‧‧第二軸孔
106‧‧‧扇形凹部
107‧‧‧凹陷槽
15‧‧‧桿身部
2‧‧‧方向鈕
20‧‧‧筒身部
21‧‧‧把手部
22‧‧‧定位孔
3‧‧‧棘輪齒
30‧‧‧驅動部
4‧‧‧掣動件
5‧‧‧蓋體
50‧‧‧環槽
51‧‧‧限位孔
6‧‧‧扣合件
70‧‧‧抵頂件
71‧‧‧彈簧
第1圖為本創作之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第2圖的平面組合剖面暨局部放大示意圖。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所示,其至少包括:一容置有棘輪齒3暨掣動件4暨方向鈕2用的本體1、一組設於該本體1處轉動用的方向鈕2、以及一組設於該本體1處的蓋體5,其中:該本體1,其至少包括有一供棘輪齒3(即習用技術)暨掣動件4(即習用技術)暨方向鈕2容置用的頭端部10、以及一連接至該頭端部10處的桿身部15,而該頭端部10的上下緣處分別形成有頂平面100及底平面101,且於該頭端部10之底平面101處係朝其內形成有階層式的置放區102,而該置放區102適當處的內壁緣形成有 環凹槽103,且該置放區102的適當位置處設有貫穿該頂平面100處的第一軸孔104及第二軸孔105,並使已貫穿該頂平面100的該第二軸孔105另端係直接連通至已位於該頂平面100處的扇形凹部106處,方能藉由扣合件6同時扣合嵌入於該置放區102的環凹槽103及蓋體5之環槽50處【或以鎖固件穿該蓋體5的穿孔(圖中未示)後而鎖固於該本體1處加以取代,而上述該鎖固件為螺栓等】,而使得該蓋體5能緊密封合於該本體1之頭端部10的開放端處,且使已容置於該置放區102內的該棘輪齒3、該掣動件4及該方向鈕2能被夾置於該置放區102的內底面至該蓋體5之間,以致使該棘輪齒3的一端及該方向鈕2的一端能分別容置位於該第一軸孔104及第二軸孔105內作限位轉動,且使該棘輪齒3之驅動部30(如:四角形凸出狀接頭等)能凸伸於該蓋體5之限位孔51外側【或是於該棘輪齒3的軸心部分設置有一貫穿狀的驅動部30(如:多邊形穿孔等)加以取代,此實施例未繪製於圖面處】;又,已位於該頭端部10處的扇形凹部106至該桿身部15間形成有一凹陷槽107,該凹陷槽107的底面會較該扇形凹部106的底面為低,且該扇形凹部106的底面則較該頭端部10之頂平面100的最高表面高度為低,並使該頂平面100的最高表面高度會較已鄰近於該凹陷槽107近處的該桿身部15之最高表面為低;該方向鈕2,其至少包括有一具有驅動該掣動件4(即屬習用技術)移動用的筒身部20、一自該筒身部20向外延伸出所形成的把手部21、以及一供抵頂件70和彈簧71容置用的定位孔22,當該方向鈕2套入組設於該第二軸孔105內時,會使得該把手部21一端能位 於該凹陷槽107上方移動,但不會使該把手部21一端踫觸到該桿身部15(即僅鄰近於該筒身部20近處的該把手部21之部分能踫觸到扇形凹部106的底面,且使該把手部21另端處則騰空位於該凹陷槽107的上方,以大大地降低該把手部21底面與該扇形凹部106間的接觸面積),且使得已凸出於該第二軸孔105處的方向鈕2之最高表面高度不會較該頭端部10的頂平面100之最高表面為凸出、或是不會較已鄰近於凹陷槽107近處的該桿身部15之最高表面為凸出;該蓋體5,其適當位置處設有一環槽50【或穿孔(圖中未示)加以取代】,以藉由扣合件6同時扣合嵌入於該置放區102的環凹槽103及該蓋體5之環槽50處【或以鎖固件穿該蓋體5的穿孔(圖中未示)後而鎖固於該本體1處加以取代,而上述該鎖固件為螺栓等】,而使得該蓋體5能緊密封合於該本體1之頭端部10的開放端處,且使已容置於該置放區102內的該棘輪齒3、該掣動件4及該方向鈕2能被夾置於該置放區102的內底面至該蓋體5之間;又,該蓋體5的適當處設有一貫穿狀的限位孔51,以使該棘輪齒3之驅動部30(如:四角形凸出狀接頭等)能凸伸於該蓋體5之限位孔51外側、或是於該棘輪齒3的軸心部分設置有一貫穿狀的驅動部30(如:多邊形穿孔等),以致使貫穿狀的該驅動部30能與貫穿狀的該限位孔51呈相互對齊(圖中未示,係屬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的態樣);請參閱第三圖,當在高處施工操作使用而不慎掉落時,會因已組設於該本體1之第二軸部105處的該方向鈕2一端係凸出於該第二軸部105處,且使得已凸出於該第二軸部105處的該方向鈕2之最高 表面高度不會較該頭端部10的頂平面100之最高表面為凸出或是不會較已鄰近於該凹陷槽107近處的該桿身部15之最高表面為凸出,而使得已較該方向鈕2之最高表面高度凸出的該本體1之頂平面100之最高表面或已較該方向鈕2之最高表面高度凸出的該桿身部15之最高表面會先行踫撞撞擊至地面後再順勢翻滾,且於翻滾的過程中,亦會使已高於該方向鈕2之最高表面高度處的該頂平面100或該桿身部15之最高表面能於翻滾中再次先行踫撞至地面,因而造成該方向鈕2不易直接踫撞至地面,如此一來,其不但能減少該方向鈕2之把手部21與該扇形凹部106間所形成的摩擦阻力,以致使能以較小力量來撥動該方向鈕2轉動而切換換向之用,而具有輕便的操作特性外,同時,亦能因該方向鈕2之最高表面高度較該頂平面100之最高表面或是已鄰近於該凹陷槽107近處的該桿身部15之最高表面為低,而不易使該方向鈕2的最高表面高度會先行碰撞至他硬物,以大大地降低該方向鈕2受直接撞擊而損壞的機會,而能確實增加其使用壽命,進而達到具有保護該方向鈕2免於受撞擊而故障或損毀就無法使用的困擾。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9)

  1. 一種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至少包括:一容置有棘輪齒暨掣動件暨方向鈕用的本體、一組設於該本體處轉動用的方向鈕、以及一組設於該本體處的蓋體,其中:該本體,其包括一供棘輪齒暨掣動件暨方向鈕容置用的頭端部、以及一連接至該頭端部處的桿身部,而該頭端部的上下緣處分別形成有頂平面及底平面,且於該頭端部內形成有階層式的置放區,而該置放區處設有貫穿該頂平面處的第一軸孔及第二軸孔,且使已貫穿該頂平面的該第二軸孔另端係直接連通至已位於該頂平面處的扇形凹部處;又,已位於該頭端部處的扇形凹部至該桿身部間形成有一凹陷槽;該方向鈕,其包括一具有驅動該掣動件移動用的筒身部、以及一自該筒身部向外延伸出所形成的把手部,當該方向鈕套入組設於該第二軸孔內時,會使得該把手部一端能位於該凹陷槽上方移動,但不會踫觸到該桿身部,以致使已凸出於該第二軸孔處的該方向鈕之最高表面高度係不會凸出於該頭端部的頂平面之最高表面或是已鄰近於該凹陷槽處的該桿身部之最高表面;該蓋體,其係封合於該本體之頭端部的開放端處,且使該棘輪齒、該掣動件及該方向鈕能被夾置於該置放區的內底面至該蓋體之間;藉由上述構造,其不但能減少該方向鈕之把手部與該扇形凹部間所形成的摩擦阻力,以致使能以較小力量來撥動該方向鈕轉動而切換換向之用,而具有輕便的操作特性外,同時,亦能因該方向鈕之最高表面高度較該頂平面之最高表面或是已鄰近於該凹陷槽近處的該桿身部之最高表面為低,而不易使該方向鈕的最高表面高度會先行碰撞至他硬物,以大大地降低該方向鈕受直接撞擊而損壞的機會,而能確實增加其使用壽命,進而達到具有保護該方向鈕免於受撞擊而故障或損毀就無法使用的困擾。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方向鈕設有一供抵頂件和彈簧容置用的定位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凹陷槽的底平面會較該扇形凹部的底面為低,且該扇形凹部的底面則較該頂平面的表面高度為低,並使該頂平面的最高表面高度會較該桿身部的最高表面為低。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置放區內壁緣形成有環凹槽,以藉由扣合件同時扣合嵌入於該置放區的環凹槽及蓋體之環槽處,而使得該蓋體能封合於該本體之頭端部的開放端處,且使該棘輪齒、該掣動件及該方向鈕能被夾置在該置放區之內底面至該蓋體之間,並使該棘輪齒的一端及該方向鈕的一端能分別容置位於該第一軸孔及第二軸孔內作限位轉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蓋體設有一貫穿狀的限位孔,以供該棘輪齒之驅動部能凸伸於該限位孔外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蓋體設有一貫穿狀的限位孔,以致使已設置於該棘輪齒之軸心部分的貫穿狀該驅動部能與貫穿狀的該限位孔呈相互對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蓋體處設有穿孔,以藉由鎖固件穿該穿孔後而使得該蓋體能封合於該本體之頭端部的開放端處,且使該棘輪齒、該掣動件及該方向鈕能被夾置在該置放區之內底面至該蓋體之間,並使該棘輪齒的一端及該方向鈕的一端能分別容置位於該第一軸孔及第二軸孔內作限位轉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蓋體設有一貫穿狀的限位孔,以供該棘輪齒之驅動部能凸伸於該限位孔外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其中,該蓋體設有一貫穿狀的限位孔,以致使已設置於該棘輪齒之軸心部分的貫穿狀該驅動部能與貫穿狀的該限位孔呈相互對齊。
TW107205659U 2018-05-01 2018-05-01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TWM566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659U TWM566132U (zh) 2018-05-01 2018-05-01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5659U TWM566132U (zh) 2018-05-01 2018-05-01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6132U true TWM566132U (zh) 2018-09-01

Family

ID=6439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5659U TWM566132U (zh) 2018-05-01 2018-05-01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61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274B (zh) * 2019-07-23 2021-09-01 美商施耐寶公司 內部齒輪保持機構
TWI825944B (zh) * 2022-08-25 2023-12-11 施龎麟 棘輪扳手結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274B (zh) * 2019-07-23 2021-09-01 美商施耐寶公司 內部齒輪保持機構
US11426841B2 (en) 2019-07-23 2022-08-30 Snap-On Incorporated Internal gear retention mechanism
TWI825944B (zh) * 2022-08-25 2023-12-11 施龎麟 棘輪扳手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5653B (zh) 双棘爪棘轮机构及反转方法
US8176817B2 (en) Tool coupling structure
US7155998B1 (en) T-shaped ratchet wrench
TWM566132U (zh) 棘輪扳手保護方向鈕構造
US7328633B2 (en) Device for switching wrenching direction of a ratchet wheel of a ratchet tool
US9032845B2 (en) Ratchet wrench
US20120304830A1 (en) Multi-function tool structure
US6945141B2 (en) Reversible ratchet type wrench
US20100225126A1 (en) Latch-bolt mechanism operable to allow for idle rotation of an exterior handle
US9630300B2 (en)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US8413550B2 (en) Dustproof device for ratchet wrench
JP2019055478A (ja) ソケット
US6601477B2 (en) Wrench adaptor allowing reversible operation
JP4607134B2 (ja) 回転工具のビット取り付け装置
TWI515087B (zh) 棘輪扳手
CN104760013A (zh) 棘轮扳手换向结构
TWI551403B (zh) A ratchet wrench with a dustproof structure
TWM467753U (zh) 固定裝置
TWI589413B (zh) 手工具
JP5202914B2 (ja) 回転用工具
US11110571B2 (en) Switch device and ratchet wrench having the same
GB2538633B (en) Reinforcement member for handle of tool
TW201420911A (zh) 萬向接頭結構
US20140283932A1 (en) Pneumatic tool driving assembly
TW201420278A (zh) 萬向接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