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5315U -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5315U
TWM565315U TW107203458U TW107203458U TWM565315U TW M565315 U TWM565315 U TW M565315U TW 107203458 U TW107203458 U TW 107203458U TW 107203458 U TW107203458 U TW 107203458U TW M565315 U TWM565315 U TW M5653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emitting device
annul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3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凱鈞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瑞儀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瑞儀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瑞儀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65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5315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種平面發光裝置,包含一光源,及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包括一用以放置該光源之且位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的容置部、一貫穿該導光板之穿孔,及一環繞該穿孔的環形部,該環形部具有複數呈條狀凸起的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是沿著該環形部延伸。藉由該導光板的結構及各種微結構的設計,產生導光、打開光場、反射、取光等效果,提升整體出光均勻度。

Description

平面發光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一種發光設備,特別是指一種平面發光裝置。
現有的一種平面發光裝置,包含一半導體發光器件,及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在圓盤狀的內側導光部與環狀外側導光部之間具有環狀的反射壁部作為另外的構件。
另外,導光板在外側導光部的外側具有環狀的外側反射壁部。在內側導光部與外側導光部之間設置有不透光而反射的環狀反射壁部,內側導光部或內側導光部與外導光部分連通的凹口部分被形成,並且該半導體發光器件被設置在凹口部分中。
透過前述結構設計,能讓單一發光元件的點光源轉換成面光源。然而,上述結構仍存在有上面亮、下面暗的出光亮度不均勻的問題。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提升出光均勻度的平面發光裝置。
本新型平面發光裝置,包含一光源,及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包括一用以放置該光源之且位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的容置部、一貫穿該導光板之穿孔,及一環繞該穿孔的環形部,其中,該穿孔具有一尖端部及一中央部,該尖端部連通該中央部並且指向該容置部。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另一種形態 的平面發光裝置。
該平面發光裝置包含一光源,及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包括一用以放置該光源之且位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的容置部、一貫穿該導光板之穿孔,及一環繞該穿孔的環形部,該環形部具有複數呈條狀凸起的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是沿著該環形部延伸。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環形部上具有複數呈條狀凸起的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是沿著該環形部延伸。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導光板具有一正面,及一相反於該正面之背面,該容置部是形成於該背面,所述第一微結構形成於該正面。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環形部上還具有複數第二微結構,所述第二微結構是呈點狀分布且形成於該背面。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所述第二微結構在靠近該光源處的分布較疏,遠離該光源處的分布較密。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導光板之容置部具有一入光面,該入光面是面向該光源且該入光面上形成有複數入光微結構。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導光板之環形部具有一圍繞出該穿孔的內環面,該內環面上形成有複數內環面微結構。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導光板還包括複數沿著該環形部之外圍設置的缺槽。
本新型之有益功效在於,藉由該導光板的結構及各種微結構的設計,產生導光、打開光場、反射、取光等效果,提升整體出光均勻度。
2‧‧‧光源
3‧‧‧導光板
301‧‧‧正面
302‧‧‧背面
31‧‧‧容置部
311‧‧‧入光面
312‧‧‧入光微結構
32‧‧‧穿孔
321‧‧‧尖端部
322‧‧‧中央部
33‧‧‧環形部
33a‧‧‧微結構區
33b‧‧‧空白區
331‧‧‧第一微結構
332‧‧‧第二微結構
333‧‧‧內環面
334‧‧‧內環面微結構
34‧‧‧缺槽
圖1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平面發光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局部放大圖,說明圖1中框示處的放大結構;圖3是一仰視圖,由另一角度輔助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及圖4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平面發光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
有關本新型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在進行詳細說明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作表示。
參閱圖1至圖3,為本新型平面發光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光源2,及一導光板3。該導光板3包括一用以放置該光源2之且位於該導光板3之一角落的容置部31、一貫穿該導光板3之穿孔32、一環繞該穿孔32的環形部33,及複數沿著該環形部33之外圍設置的缺槽34。
該環形部33上具有複數第一微結構331,及複數第二微結構332。所述第一微結構331是呈條狀凸起的沿著該環形部33延伸,所述第二微結構332是呈點狀分布。該導光板3具有一正面301,及一相反於該正面301的背面302。所述第一微結構331形成於該正面301。另外,用以放置該光源2的該容置部31,以及所述第二微結構332是形成於該背面302,其分布位置相對應於所述第一微結構331。另外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該環形部33具有一微結構區33a及一空白區33b,該微結構區33a與該空白區33b互相連接而組合成一圓形,而且該空白區33b 是正對該光源2,因此,該微結構區33a是呈非封閉形態的C形且具有兩端。該光源2是設置於該導光板3之背面302,所述第二微結構332在靠近該光源2處(也就是該微結構區33a的兩端)的分布較疏,遠離該光源2處的分布較密。
該導光板3之容置部31具有一入光面311,該入光面311是面向該光源2且位於該導光板3的背面302,該入光面311上形成有複數入光微結構312。另外,該導光板3之環形部33還具有一圍繞出該穿孔32的內環面333,該內環面333上形成有複數內環面微結構334。
透過前述結構設計,當位於該容置部31內之光源2發出光線時,會先經過該容置部31之入光面311,由於該入光面311上形成有所述入光微結構312,因此當光線通過該入光面311時,所述入光微結構312會使該光源2所發出的光線,由原本較為狹窄的光場打開,使光線可以用更偏斜的角度分別進入該環形部33的微結構區33a的兩端。
當光線進入該環形部33的微結構區33a的兩端後,位於該導光板3之正面301的所述第一微結構331是呈條狀凸起並沿著該環形部33延伸,因此可以產生類似凸透鏡的導光的效果,讓光線從該導光板3之正面301出光時,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微結構331來聚合光線而能均勻分布於該環形部33上。另外,位於該導光板3之背面302的所述第二微結構332是呈點狀分布,可以破壞光線於該導光板3之中傳遞時的全反射效果,讓光線從該導光板3之正面301出光而達到取光的效果。並且在靠近該光源2處的分布較疏,遠離該光源2處的分布較密,因此能夠讓遠離該光源2處的取光程度大於靠近該光源2處的取光程度,避免遠離該光源2處產生暗區,藉以達到均勻出光的效果。
另外,該導光板3之所述缺槽34是沿著該環形部33的外圍設置,並配合該環形部33之該內環面333上所形成的所述內環面微結構334,能讓光線進行反射,使光線維持在該環形部33的範圍內。
藉由該導光板3的結構及各種微結構的設計,產生導光、打開光場、反射、取光等效果,提升整體出光均勻度。
參閱圖4,為本新型平面發光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於:該導光板3的穿孔32具有一尖端部321及一中央部322,該尖端部321連通該中央部322並且指向該容置部31。
藉由上述設計,除了可以達成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的功效外,該穿孔32透過其類似水滴狀的設計,使該尖端部321能對該光源2(設置於另一面)所發出之光線產生分光的效果,讓光線能夠被該尖端部321反射而分為兩個部分,分別進入該環形部33的微結構區33a的兩端,再讓該環形部33產生導光的功效,對整體的出光均勻度有更佳的提升效果。
綜上所述,本新型平面發光裝置,藉由該導光板3的結構及各種微結構的設計,產生導光、打開光場、反射、取光等效果,提升整體出光均勻度,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9)

  1. 一種平面發光裝置,包含:一光源;及一導光板,包括一用以放置該光源之且位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的容置部、一貫穿該導光板之穿孔,及一環繞該穿孔的環形部,該環形部具有複數呈條狀凸起的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是沿著該環形部延伸。
  2. 一種平面發光裝置,包含:一光源;及一導光板,包括一用以放置該光源之且位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的容置部、一貫穿該導光板之穿孔,及一環繞該穿孔的環形部,其中,該穿孔具有一尖端部及一中央部,該尖端部連通該中央部並且指向該容置部。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平面發光裝置,其中,該環形部上具有複數呈條狀凸起的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是沿著該環形部延伸。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平面發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具有一正面,及一相反於該正面之背面,該容置部是形成於該背面,所述第一微結構形成於該正面。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平面發光裝置,其中,該環形部上還具有複數第二微結構,所述第二微結構是呈點狀分布且形成於該背面。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平面發光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微結構在靠近該光源處的分布較疏,遠離該光 源處的分布較密。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平面發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之容置部具有一入光面,該入光面是面向該光源且該入光面上形成有複數入光微結構。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平面發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之環形部具有一圍繞出該穿孔的內環面,該內環面上形成有複數內環面微結構。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平面發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還包括複數沿著該環形部之外圍設置的缺槽。
TW107203458U 2018-03-09 2018-03-16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TWM5653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820328426.3 2018-03-09
CN201820328426.3U CN207880610U (zh) 2018-03-09 2018-03-09 平面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5315U true TWM565315U (zh) 2018-08-11

Family

ID=63036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3458U TWM565315U (zh) 2018-03-09 2018-03-16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17387U (zh)
CN (1) CN207880610U (zh)
TW (1) TWM5653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8606A (zh) * 2018-12-12 2020-06-1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及反射式显示装置
TWI730271B (zh) * 2018-12-12 2021-06-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組件及反射式顯示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8606A (zh) * 2018-12-12 2020-06-1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及反射式显示装置
TWI730271B (zh) * 2018-12-12 2021-06-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組件及反射式顯示裝置
US11619776B2 (en) 2018-12-12 2023-04-04 E Ink Holdings Inc. Light guide assembly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0610U (zh) 2018-09-18
JP3217387U (ja)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27926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WO2006135595A3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simulating neon or similar lighting in the shape of a toroid
TWI507746B (zh) 導光模組
US20100284182A1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ed illumination module for generating uniform stripped light source
US9465205B2 (en) Optical lens and backlight modul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WO2014203061A3 (en) Vehicular lamp
US9733412B2 (en) Light guide and lighting device with parallel light source
TWM565315U (zh)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TW201437689A (zh) 透鏡及採用該透鏡的發光模組
US10030841B2 (en) Zoom spotlight
US9640741B1 (en) Concentrating lens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
US9797555B2 (en) LED device having collimator lens
TWI580902B (zh) 發光二極體光源模組
TW201510411A (zh) 發光二極體光源模組
TWI498507B (zh) 球泡燈結構
JP2002245830A (ja) 導光板装置
US9194557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JP2013061399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8194566A (ja) 拡散レンズ及び発光装置
TW201514424A (zh) 發光二極體光源模組
JP6277416B2 (ja) 照明装置
JP2019117751A (ja) ライトガイド装置
JP2018536286A (ja) Ledレンズ
US20140146567A1 (en) Optical element and le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same
TWI662229B (zh) 光源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