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4732U -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 Google Patents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4732U
TWM564732U TW107206795U TW107206795U TWM564732U TW M564732 U TWM564732 U TW M564732U TW 107206795 U TW107206795 U TW 107206795U TW 107206795 U TW107206795 U TW 107206795U TW M564732 U TWM564732 U TW M5647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6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尚智
黃明智
熊東盛
黃夢竹
蔡富羽
羋潔
黃雅筠
金旼成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6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47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4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4732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案揭露一種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發光裝置包含表面體、導光板以及光源。表面體具有表面體穿孔,表面體穿孔貫穿表面體。導光板具有板體、導光微結構以及導光板穿孔。板體具有遮光部及透光部,遮光部阻擋光線通過,而透光部供光線通過。導光微結構設置於板體以折射光線。導光板穿孔貫穿板體。光源朝向導光板。

Description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本案與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穿孔的發光裝置及導光板。
隨著各式各樣的電子裝置之普及,除了電子裝置本身的機能為消費者的選購重點之外,在一些特定的使用需求下,例如電競產品可能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聲光效果才能吸引特定消費者的青睞。
而一般的電子裝置為能在使用過程中同時提供聲光效果,便會在電子裝置的外觀件內側配合設置導光板及光源,藉由光源將光線射入導光板,導光板將光導出後再由外觀件透出以產生發光效果。
然而,一般的導光板為實心結構,當電子裝置的外觀件內部設置實心的導光板後,實心的導光板將成為電子裝置內部的熱源及聲音透出的阻礙,一旦電子裝置的外觀件所需發光面積及導光板越大,將造成電子裝置內部的散熱及出音問題,因而有待改善。
本案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包含表面體、導光板以及光源。表面體具有表面體穿孔,表面體穿孔貫穿表面體。導光板具有板體、導光微結構以及導光板穿孔。板體具有遮光部及透光部,遮光部阻擋光線通過,而透光部供光線通過。導光微結構設置於板體以折射光線。導光板穿孔貫穿板體。光源朝向導光板。
本案另提供一種導光板,包含板體、導光微結構以及導光板穿孔。板體具有相銜接的遮光部及透光部,遮光部阻擋光線通過,而透光部供光線通過。導光微結構設置於板體以折射光線。導光板穿孔貫穿板體。
請配合參閱圖1,圖1為本新型發光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發光裝置適合裝配於電子裝置或其他裝置上。於一實施例中,發光裝置適配裝設於電腦主機或手機作為機殼的一部分但不以此為限。
值得說明的是,本案圖式係為便於說明各元件之相對關係而非以真實比例繪製,因此本案圖式之比例尺寸並非為本案之限制。
請參閱圖1、圖2及圖5,發光裝置包含表面體10、導光板20以及光源30。表面體10具有表面體穿孔11,導光板20具有導光板穿孔23並設置於表面體10的一側,且導光板穿孔23與表面體穿孔11垂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而光源30朝向導光板20。藉此,光源30發出的光線透過導光板20均勻發出,由導光板20發出的光線再由表面體10的表面體穿孔11出光。如此一來,發光裝置的表面體10可以射出光線而產生光影效果,而表面體10的表面體穿孔11與導光板20的導光板穿孔23則能讓設置於電子裝置內部的熱源或音源得以有散熱或出音的管道,據此同時達到散熱或出音的功能。
進一步地繼續參閱圖1,表面體10可以是電子裝置的機殼。也可以是電子裝置的機殼中對應散熱風扇的散熱位置或是對應音源的出音位置。於一實施例中,表面體10的表面體穿孔11為相對於表面體10周緣呈傾斜的斜穿孔,於此,表面體穿孔11可以是等距間隔地平行分佈於表面體10,使表面體10整體或局部均勻佈設有表面體穿孔11。而此實施例之表面體穿孔11具有連續的開放面積而較佳可以適配於對應散熱風扇的散熱位置以得到較佳的散熱效果,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例中,表面體10的表面體穿孔11也可以是菱形或矩形網格,於此,表面體穿孔11緊湊地排列佈滿表面體10的整體或局部。而此實施例之表面體穿孔11較佳可以適配設置於對應音源裝置的位置,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
接著參閱圖1並配合圖2,於一實施例中,導光板20具有板體21、導光微結構22以及導光板穿孔23。於此,板體21是由具有高透光率以及全反射特性之材質製成為一表面光滑的立方體。因此,板體21可以是由PMMA(Poly methyl methacrylate,俗稱亞克力樹脂)、COP(Cyclo olefin polymer, ZEONOR)、PC(Polycarbonate)或玻璃材質所製成,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且製成板體21的方式可以透過射出成型或壓製的方式為之。除此之外,板體21的形狀也不限於是平板或楔型板。
進一步地參閱圖2並配合圖3及圖5,板體21上更具有遮光部21A及透光部21B,光線無法穿透遮光部21A,而透光部21B供光線穿透。具體地,板體21具有一出光面211及一入光面212,板體21的出光面211係面向表面體10。於此,板體21係可以透過於出光面211上貼覆設置遮光層S以界定出遮光部21A,遮光層S可以阻擋由入光面212進入板體21的光線穿出前述出光面211。進一步地,遮光層S可以是非透明的有色薄膜,或是具有反光效果的反光薄膜。在遮光層S為反光薄膜時,反光薄膜的反光面朝向入光面212,藉以使光線在板體21內產生反射,以更為提高導光板20的均光效果。
再進一步地,參閱圖2及圖3,於一實施例中,板體21的出光面211的局部設置有遮光層S時,出光面211的其餘部分即能界定出透光部21B。也就是說,透光部21B為板體21本身。於此實施例中,透光部21B的範圍、遮光部21A的範圍或是透光部21B與遮光部21A的銜接輪廓可以為文字或圖樣。藉此,當光線由透光部21B透出時,遮光部21A與透光部21B間的配置便能產生不同的文字或圖樣之光影輸出。
參閱圖3,於一實施例中,導光板21的導光微結構22可以破壞板體21內部的光線之全反射現象,使光線的光能量在損失極小化的狀況下產生折射或漫射後再將光線投射出板體21。具體地,導光微結構22可以設置於板體21的表面或是內部。進一步地,參閱圖4,設置於板體21表面的導光微結構22可以是透過印刷的方式將導光微結構22印刷於板體21的表面。於此,在透過印刷方式設置導光微結構22的實施例中,印刷的油墨為具有高反射率且不吸收光的材料,例如但不限於TiO 2
而設置於板體21表面的導光微結構22也可以是透過非印刷式的方式設置於板體21的表面。具體地,以非印刷方式製作導光微結構22的方式是以精密加工在射出板體21的模仁上製作微特徵。如此一來,在射出成形板體21時就能同時使板體21的表面上具有導光微結構22。
參閱圖3,而設置於板體21內部的導光微結構22可以是將導光微結構22參雜在射出成型板體21的材料中,而導光微結構22為能使光散射或擴散的微粒子。藉此使得板體21在射出成型時同時將導光微結構22成型於內部。
再更進一步地,導光微結構22的尺寸約為數微米至數十微米,且板體21上的導光微結構22之尺寸、高度及形狀可以不同。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導光微結構22可以是菱形、錐形、球面、非球面、階梯式、V-溝、點狀或柱狀,但並不以前述為限。
於一實施例中,為避免導光板20由非出光面211的位置漏光,更可以在板體21的非出光面211位置鍍上一層高反射金屬層,藉以阻絕漏光的現象並同時提高導光效果。
繼續參閱圖2及圖5,導光板穿孔23係貫穿板體21但不限於位在遮光部21A或透光部21B,且導光板穿孔23與表面體穿孔至少一處位置對應。也就是說,板體21上的導光板穿孔23至少要有一處係相對於表面體穿孔11而連通,藉以供導光板20內側的熱量或音源穿出。
進一步地,由於板體21上的導光板穿孔23會影響板體21內的光傳播,板體21上設置導光板穿孔23的位置將因此沒有光線導出。因此,板體21上的導光板穿孔23之配置須考量所顯示的光影,於此,表面體10的表面體穿孔11之面積總合大於導光板穿孔23之面積總合。而為達成前述目的可以但不限於透過表面體穿孔11與導光板穿孔23的數量差異或形狀差異來達成。進一步地,由於表面體穿孔11之面積總合可以大於導光板穿孔23之面積總合,因此,在一實施例中,表面體穿孔11與導光板穿孔23也可以是完全連通之態樣。
具體地,繼續參閱圖2,進一步考量導光板穿孔23對於光傳遞效果的影響,在一實施例中,導光板穿孔23可以設置於透光部21B並鄰近遮光部21A的位置,藉以在鄰近遮光部21A的位置產生陰影效果(如圖2中A的導光板穿孔23)。在另一實施例中,導光板穿孔23可以設置於遮光部21A與透光部21B的交界處,據此使導光板穿孔造成的黑影洽能與遮光部21A重合,以在視覺上成為光影圖像或文字的輪廓,將導光板穿孔造成的光傳遞效果影響轉化為光影展現(如圖2中B的導光板穿孔23)。在更一實施例中,導光板穿孔23可以設置於透光部21B的中間位置並對應透光部21B的輪廓形狀排列,藉以形成對應透光部21B輪廓的光影表現(如圖2中C的導光板穿孔23)。
進一步地參閱圖5至圖8,於一實施例中,光源30可以是冷陰極燈管(CCFL)或是發光二極體LED。而光源30的設置方式可以是側光式或直下式。具體地,以導光板20的板體21為四方形立方體的實施態樣來說,參閱圖5至圖7,在側光式光源的實施例中,板體21的入光面212垂直銜接於出光面211,而光源30朝向入光面212設置。本新型光源30之設置位置並不受限於側光式或直下式,側光式的光源30適用於薄型化的導光板20板體21,但因受限於板體21的厚度而有光源30數量的限制。
參閱圖8,而在直下式光源30的實施例中,板體21的入光面212相對出光面211,而光源30朝向入光面212設置。直下式的光源30則因所設置的面積較大而較無光源30數量及產生亮度的限制,以作較為彈性的安排。
基於前述,當發光裝置裝配於電子裝置上作為機殼時,發光裝置可以將導光板20朝向對應有熱源或音源發生之處。如此一來,當熱源或音源產生時,熱源產生的熱量便能經由導光板穿孔23朝向表面體穿孔11散逸,以達到散熱效果。而音源產生的聲音也能經由導光板穿孔23朝向表面體穿孔11穿出,以達到出音效果。
除此之外,在光源30開啟時,光源30產生的光線進入導光板20的板體21內,光線在板體21內產生全反射而照射至導光微結構22,導光微結構22破壞光線的全反射而產生散射,進而使得光線得以均勻地分佈於板體21並能由出光面211上對應透光部21B的位置透出。由導光板20透光的光線又能再由設置於導光板20一側的表面體10之表面體穿孔11透出。而由於表面體穿孔11與導光板穿孔23並非完全對應,因此,表面體穿孔11與導光板穿孔23間的錯位將產生不同的光影美感。
進一步地,參閱圖5至圖8,為使表面體穿孔11與導光板穿孔23之間具有另外的光影展現,於一實施例中,表面體10具有相對的內面12及外面13,表面體穿孔11的兩端分別貫穿內面12及外面13,而導光板20係靠近於內面12。具體地,在圖5至圖7的實施例中,表面體穿孔11的一端係可以垂直內面12或外面13,但不以此為限。而在圖8的實施例中,表面體穿孔11的一端也可以是相對於內面12或外面13傾斜,在此,傾斜的表面體穿孔11將能使得由導光板穿孔23發出的光線產生更多樣化的光影表現而又不影響散熱及出音效果。
雖然本揭露已以一些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及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表面體
11‧‧‧表面體穿孔
12‧‧‧內面
13‧‧‧外面
20‧‧‧導光板
21‧‧‧板體
21A‧‧‧遮光部
21B‧‧‧透光部
211‧‧‧出光面
212‧‧‧入光面
22‧‧‧導光微結構
23‧‧‧導光板穿孔
30‧‧‧光源
S‧‧‧遮光層
圖1為本新型發光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發光裝置的導光板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發光裝置的導光板之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4為本新型發光裝置的導光板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5為本新型發光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6為本新型發光裝置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7為本新型發光裝置再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8為本新型發光裝置更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Claims (12)

  1. 一種發光裝置,包含: 一表面體,具有一表面體穿孔,該表面體穿孔貫穿該表面體; 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表面體的一側,具有: 一板體,具有一遮光部及一透光部,該遮光部阻擋光線通過,而該透光部供光線通過; 複數導光微結構,設置於該板體以折射光線;以及 複數導光板穿孔,貫穿該板體;以及 一光源,朝向該導光板。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表面體穿孔與該導光板穿孔垂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表面體穿孔與該導光板穿孔的形狀不同。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的該板體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該光源設置於該入光面,該入光面與該出光面相鄰接。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的該板體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該入光面與該出光面相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表面體具有相對的一外面及一內面,該表面體穿孔的一端相對於該外面及該內面垂直。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表面體具有相對的一外面及一內面,該表面體穿孔的一端相對於該外面或該內面傾斜。
  8. 一種導光板,包含: 一板體,具有相銜接的一遮光部及一透光部,該遮光部阻擋光線通過,而該透光部供光線通過; 複數導光微結構,設置於該板體以折射光線;以及 複數導光板穿孔,貫穿該板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複數導光微結構均勻分布於該板體內。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複數導光微結構設置於該板體的其中一面。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複數導光板穿孔位於該遮光部及該透光部的交界處。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複數導光板穿孔位於該透光部。
TW107206795U 2018-05-23 2018-05-23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TWM564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795U TWM564732U (zh) 2018-05-23 2018-05-23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795U TWM564732U (zh) 2018-05-23 2018-05-23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732U true TWM564732U (zh) 2018-08-01

Family

ID=6396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6795U TWM564732U (zh) 2018-05-23 2018-05-23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4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5464B (zh) 導光板、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US8459859B2 (en) Decoration panel
CN104696780A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源组件
JP2001351424A (ja) 平面発光装置
JP2015511376A (ja) 照明装置
US20140321157A1 (en) Back light unit with light guide plate preventing dark area between leds
JP2010218693A (ja) 点状光源用導光板
JP5951391B2 (ja) エンブレム発光装置
TWM558375U (zh) 面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11165590A (ja)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光束制御部材
JPH11224519A (ja) 面光源装置
JP2009123361A (ja) 導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4154349A (ja) 照明器具
TWM564732U (zh) 發光裝置及其導光板
JP6298986B2 (ja) 照明装置
TWI417586B (zh)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採用該導光板之背光模組
JP6277416B2 (ja) 照明装置
JP2012209088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2209091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TWM499574U (zh) 光源模組及導光板
TWI360696B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201531772A (zh) 背光模組
TW201409135A (zh) 光源模組、使用該光源模組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510620A (zh) 薄型直下式背光模組
JP2014203604A (ja) 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