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7856U - 觸控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7856U
TWM557856U TW106217687U TW106217687U TWM557856U TW M557856 U TWM557856 U TW M557856U TW 106217687 U TW106217687 U TW 106217687U TW 106217687 U TW106217687 U TW 106217687U TW M557856 U TWM557856 U TW M5578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larizer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7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東耀
楊慶曦
葉哲甫
張育誠
Original Assignee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7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7856U/zh
Publication of TWM557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7856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其包括顯示面板、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控制電路。顯示面板包括基底及位於基底上的偏光片,且偏光片包括第一區及第二區。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區和偏光片的表面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電極位於第一區和偏光片的表面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電極與第一電極電性絕緣,且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偏光片。控制電路位於第二區和偏光片的表面上,其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耦接至控制電路,且控制電路直接接觸於偏光片。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面板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顯示面板。
隨著產業日益發達,行動電話、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等數位化工具無不朝向更便利、更多功能且較美觀的方向發展,這些電子產品的顯示螢幕是不可或缺的人機溝通介面,且上述產品之顯示螢幕可為使用者帶來更多的操作便利。近年來,大部分的行動電話、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甚至筆記型電腦之螢幕皆以可觸碰之觸控面板為主流。
然而,目前於觸控基板上形成觸控電極圖案的方法繁複,例如在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導電薄膜後,需藉由塗佈光阻、烘烤、曝光、顯影、微影等圖案化製程來形成電極圖案,並且還要將軟性電路板(FPC)壓合於上述的觸控基板才能完成訊號連接。因此,如何簡化觸控顯示面板的製程步驟並降低其製造成本,實為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積極研究的課題之一。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具觸控顯示面板,其製程簡單並具備薄型化的設計。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其包括顯示面板、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控制電路。顯示面板包括基底及位於基底上的偏光片,且偏光片包括第一區及第二區。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區和偏光片的表面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電極位於第一區和偏光片的表面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電極與第一電極電性絕緣,且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偏光片。控制電路位於第二區和偏光片的表面上,其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耦接至控制電路,且控制電路直接接觸於偏光片。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多條導線,其位於偏光片的表面上,其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藉由相對應的導線耦接至控制電路,且多條導線直接接觸於偏光片。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條導線至少與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位於同一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至少與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位於同一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絕緣層,其位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和第一電極位於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且第二電極位於絕緣層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偏光片,且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離設置於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偏光片,且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設置於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以及相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絕緣層,其位於基底與偏光片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包括主動元件、被動元件或其組合。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所提出的觸控顯示面板中,由於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偏光片,且控制電路直接接觸於偏光片,故可省略於偏光片上製作觸控基板的製程,且不需藉由軟性電路板來搭載控制電路。如此一來,不僅簡化了觸控顯示面板的製程,且還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薄型化設計。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將參照本實施例之圖式以更全面地闡述本新型創作。然而,本新型創作亦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體現,而不應限於本文中所述之實施例。圖式中的層與區域的厚度會為了清楚起見而放大。相同或相似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以下段落將不再一一贅述。另外,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創作。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圖2為圖1沿I-I’線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和圖2,觸控顯示面板100包括顯示面板106、第一電極108、第二電極112和控制電路114。顯示面板106包括基底102和位於基底102上的偏光片104。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6可以是液晶顯示面板(LC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OLED)、電濕潤顯示面板、電泳顯示面板或是其它類型的顯示面板。換言之,基底102還可以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液晶層、有機發光層、畫素陣列、發光單元或驅動電路等元件。偏光片104的材料例如是由聚乙烯醇(PVA)或三醋酸纖維素(TAC)所構成,具有將光線進行篩選並使特定極性光線通過的特性。另外,偏光片104包括第一區R1和第二區R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R1可為顯示區或觸控區;第二區R2可為控制電路區。
第一電極108位於第一區R1和偏光片104的表面上,且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電極112位於第一區R1和偏光片104的表面上,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二電極112與第一電極108電性絕緣。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於第一電極108與第二電極112之間設置絕緣層110,使得第二電極112與第一電極108電性絕緣。第一電極108或第二電極112的材料可以是導體材料,例如金屬、金屬氧化物、導電高分子或其組合。絕緣層110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是透明的有機材料(例如聚碳酸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環烯烴共聚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08或第二電極112直接接觸於偏光片104,如此可不需額外設置一觸控基板,以降低觸控顯示面板100的厚度。除此之外,可藉由直接印刷的方式將第一電極108或第二電極112形成於偏光片104上。如此一來,可省略光阻塗佈、曝光、顯影、微影等圖案化製程,使得觸控電極圖案可藉由簡單且不易對偏光片104造成傷害的方式形成於偏光片104上,並且還可省去上述製程所需的設備,進而大幅降低了觸控顯示面板100的製造成本,除此之外,藉由印刷的方式還可使第一電極108或第二電極112形成於任意形狀之偏光片104上或是基材上,使得觸控顯示面板100適用於各種形狀設計之電子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垂直於第二方向D2(如圖1所示),使得第一電極108和第二電極112呈現網格(mesh)的圖案,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控制電路114位於第二區R2和偏光片104的表面上,其中第一電極108與第二電極112分別藉由多條導線116耦接至控制電路114。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4直接接觸於偏光片104,亦即,控制電路114至少與第一電極108或第二電極112位於同一層,使得控制電路114不需搭載於軟性電路板上而可直接形成於偏光片104上,藉此簡化了觸控顯示面板100的製程並降低其製造成本。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線116直接接觸於偏光片104,亦即,導線116至少與第一電極108或第二電極112位於同一層,如此可不需藉由軟性電路板來完成訊號連接。導線116的材料可以是導體材料,例如金屬、金屬氧化物、導電高分子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以印刷的方式將導線116形成於偏光片104上。也就是說,導線116可與第一電極108或第二電極112於相同製程中同時形成,藉此簡化觸控顯示面板100的製程。控制電路114包括主動元件、被動元件(例如電阻或電容)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4可藉由表面黏著科技(SMT)形成於偏光片104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於第二電極112上覆蓋保護層118。保護層118的材料例如是玻璃、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觸控顯示面板100的第二電極112和第一電極108位於偏光片104的第一表面S1上,且絕緣層110覆蓋於第一電極108上,而第二電極112則位於絕緣層110上。也就是說,第一電極108和第二電極112是以上下堆疊的方式形成於偏光片104的第一表面S1上。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觸控顯示面板200的第一電極108與第二電極112直接接觸於偏光片104,且第一電極108與第二電極112分離設置於偏光片104的第一表面S1上。也就是說,第一電極108和第二電極112位於同一層,如此不僅可讓觸控顯示面板200的厚度更薄,且第一電極108和第二電極112也可於相同製程同時形成,進而簡化觸控顯示面板200的製程步驟。在又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觸控顯示面板300的第一電極108與第二電極112直接接觸於偏光片104,且第一電極108與第二電極112分別設置於偏光片104的第一表面S1上以及相對於第一表面S1的第二表面S2上。也就是說,第一電極108和第二電極112形成於偏光片104的相對兩側。在此實施例中,還可於基底102和偏光片104之間設置絕緣層302。絕緣層302例如是光學透明膠帶(OCA),其可用來黏著基底102和偏光片104,亦可用來保護第一電極108。另外,一些實施例中,還可於第一電極108表面增設一層保護層(未繪示),以保護第一電極108。上述保護層的材料例如是玻璃、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其組合。
以下,將藉由圖5、圖6A、圖6B、圖7A和圖7B來說明本新型創作其他實施例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於第一區R1的圖案。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圖6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為了清楚表示導線216與第一電極222和第二電極228的相對位置,圖6A省略了覆蓋於導線216上的保護層118。圖6B為圖6A沿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圖7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為了清楚表示導線226與第一電極222和第二電極228的相對位置,圖7A省略了覆蓋於導線226上的保護層118。圖7B為圖7A沿II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5,多個第一電極208和多個第二電極212形成於偏光片104上並位於第一區R1中,其中第一電極208和第二電極212位於同一層。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08為沿著第一方向D1沿伸的矩形電極,其中第一電極208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成多行,且每個第一電極208透過導線116耦接至控制電路114。第二電極212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208之間,且每個第二電極212包括多個第一部分212a和多個第二部分212b,其中第一部分212a可用來當作觸控電極,而第二部分212b可用來連接第一部分212a與導線116,使得第一部分212a耦接至控制電路114。第一部分212a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成多列,且其面積隨著遠離第二區R2的方向越來越大,而第二部分212b則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成多行,其長度隨著遠離第二區R2的方向而越來越長。
請參照圖6A和圖6B,多個第一電極222和多個第二電極228形成於偏光片104上並位於第一區R1中,其中第一電極222和第二電極228位於同一層,且絕緣層210位於兩者之間。在此實施例中,每個第一電極222的圖案包括多個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菱形電極,且相鄰的兩個菱形電極之間以細導線連接。此外,第一電極222沿第二方向D2排列成多行,且每個第一電極222藉由導線116耦接至控制電路114。另外,每個第二電極228的圖案包括多個相互分離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菱形電極。另外,第二電極228沿第一方向D1排列成多列,且分別藉由導線116耦接至控制電路114。為了連接第二電極228中位於同一列之菱形電極,且同時避免第二電極228與第一電極222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架橋結構來連接第二電極228中位於同一列之菱形電極。舉例來說,以塊狀的絕緣層210來覆蓋第一電極222中用來連接相鄰的兩個菱形電極之間的細導線,藉由形成於絕緣層210表面上的導線216來連接第二電極228中同一列之相鄰的兩個菱形電極。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也可藉由挖洞結構來連接第二電極228中位於同一列之菱形電極。舉例來說,請參照圖7A和圖7B,絕緣層220覆蓋於第一電極222及第二電極228上。絕緣層220具有暴露部分菱形電極的開孔225,藉由形成於此開孔225和絕緣層220表面之導線226來連接第二電極228中同一列之相鄰的兩個菱形電極。另外,第一電極222中用來連接同一行之相鄰的兩個菱形電極之間的細導線位於第二電極228中同一列之相鄰的兩個菱形電極之間。
另外,為了保護導線216和導線226,在本實施例中,還可於導線216和導線226上覆蓋保護層118(如圖6B和圖7B所示)。保護層118除了覆蓋於導線216、226上,其還可覆蓋於整個偏光片104上,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上述實施例提出的觸控顯示面板中,由於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偏光片,且控制電路直接接觸於偏光片,故可省略於偏光片上製作觸控基板的製程,且不需藉由軟性電路板來搭載控制電路。如此一來,不僅簡化了觸控顯示面板的製程,且還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薄型化設計。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觸控顯示面板
102‧‧‧基底
104‧‧‧偏光片
106‧‧‧顯示面板
108、208、222‧‧‧第一電極
110、220‧‧‧絕緣層
112、212、228‧‧‧第二電極
114‧‧‧控制電路
116、216、226‧‧‧導線
212a‧‧‧第一部分
212b‧‧‧第二部分
225‧‧‧開孔
R1‧‧‧第一區
R2‧‧‧第二區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118‧‧‧保護層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圖1沿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6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6B為圖6A沿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7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7B為圖7A沿II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 顯示面板,包括基底及位於所述基底上的偏光片,且所述偏光片包括第一區及第二區; 第一電極,位於所述第一區和所述偏光片的表面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電極,位於所述第一區和所述偏光片的表面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電極與所述第一電極電性絕緣,且所述第一電極或所述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所述偏光片;以及 控制電路,位於所述第二區和所述偏光片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分別耦接至所述控制電路,且所述控制電路直接接觸於所述偏光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 多條導線,位於所述偏光片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藉由相對應的導線耦接至所述控制電路,且所述多條導線直接接觸於所述偏光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多條導線至少與所述第一電極或所述第二電極位於同一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控制電路至少與所述第一電極或所述第二電極位於同一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 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電極和所述第一電極位於所述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第二電極位於所述絕緣層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所述偏光片,且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分離設置於所述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所述偏光片,且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分別設置於所述偏光片的第一表面上以及相對於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 絕緣層,位於所述基底與所述偏光片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控制電路包括主動元件、被動元件或其組合。
TW106217687U 2017-11-28 2017-11-28 觸控顯示面板 TWM557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7687U TWM557856U (zh) 2017-11-28 2017-11-28 觸控顯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7687U TWM557856U (zh) 2017-11-28 2017-11-28 觸控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7856U true TWM557856U (zh) 2018-04-01

Family

ID=62643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7687U TWM557856U (zh) 2017-11-28 2017-11-28 觸控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78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6401A (zh) * 2020-10-20 2021-01-29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光源触控结构、显示装置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6401A (zh) * 2020-10-20 2021-01-29 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光源触控结构、显示装置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6009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TWI664560B (zh) 層疊構造體、觸摸面板、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498631B (zh) 觸控感測結構
WO2018099174A1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I47665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766591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43970B (zh) 触控平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045342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526905B (zh) 觸控面板模組與具有觸控面板模組的觸控顯示裝置
WO2018149125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M458612U (zh) 觸控面板
US10606388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11907456B2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287924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83661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042452B2 (en) Touch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I579742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190087031A1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touch panel
TWI472984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TWM557856U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M570470U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552042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783743B (zh) 觸控裝置
TWI828751B (zh)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US11112923B2 (en) Touch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