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7662U -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 Google Patents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7662U
TWM557662U TW106214734U TW106214734U TWM557662U TW M557662 U TWM557662 U TW M557662U TW 106214734 U TW106214734 U TW 106214734U TW 106214734 U TW106214734 U TW 106214734U TW M557662 U TWM557662 U TW M55766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units
abutting
damaged screw
damag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4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eng-Yu Lai
Original Assignee
Lai Meng Y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 Meng Yu filed Critical Lai Meng Yu
Priority to TW106214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7662U/zh
Publication of TWM557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7662U/zh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包含一本體及一卡制結構,本體具有一套合部,套合部具有一轉動中心,本體具有以轉動中心轉動之一第一操作方向及一第二操作方向,卡制結構設於套合部,卡制結構具有複數個抵頂單元、複數個支撐單元及複數個迴轉單元,每一抵頂單元具有一抵壓點,每一支撐單元具有一支撐面,支撐面之一側具有一支撐點,支撐點及抵壓點位於迴轉單元之兩側,其中,本體於第一操作方向扳動時,利用抵壓點咬合受損螺件之受損角進而轉動;本體於第二操作方向扳動時,透過支撐面及支撐點抵頂於受損螺件之側邊限位轉動。

Description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手工具,尤指一種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螺件是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一般常見的螺件有螺絲、螺帽及螺栓等,以往各種扳動螺件之配合螺件手工具包含,扳手、套筒或扳鉗等,主要的使用方式係將螺件手工具固定在螺絲頭或螺帽上,使用者藉轉動螺件手工具進而一同旋動螺件,進而達到鎖固、拆卸作業。
然而,螺件時常會有鏽蝕老化的問題,或者因受到多次扳轉,長期下來會逐漸磨損螺件的邊角,此時螺件手工具無法順利抵頂及固定磨損的螺件,因而在轉動螺件手工具時容易導致滑動,無法順利拆卸受損螺件。
而業者根據習知螺件手工具之缺失進行改良,如中華民國專利第M534074號揭示一種可拆卸受損螺件的工具,其包含一本體以及設置於本體的一卡制結構,其中,卡制結構設有複數個施力段,當本體的套合部套入受損螺件,轉動本體進而使卡制結構的施力段接觸於受損螺件的受損角,同時施力段的第二抵壓點會抵壓受損螺件的側面,藉由施力段向受損螺件抵頂施力而拆除。
但是,相反地,若要操作螺件鎖固時,由於上述卡制結構並沒有揭露可抵接螺件表面的支撐力,因而本體逆向鎖固轉動時,卡制結構無法有效固定螺件,俾使無法有效鎖固螺件的效果。
為了解決習知手工具之不完善的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可有效拆卸受損的螺件,並且還能有效鎖固螺件的效果。
本創作之一項實施例提供一種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包含:一本體,其一端具有一套合部,套合部具有一轉動中心,本體具有以轉動中心轉動之一第一操作方向及一第二操作方向;以及一卡制結構,其設於本體之套合部,卡制結構具有複數個抵頂單元、複數個支撐單元及複數個迴轉單元,每一抵頂單元具有一抵壓點,每一支撐單元具有一支撐面,支撐面之一側具有一支撐點,支撐點及抵壓點位於各迴轉單元之兩側,其中,本體於第一操作方向扳動時,利用抵壓點咬合受損螺件之受損角轉動;本體於第二操作方向扳動時,透過支撐面及支撐點抵頂於受損螺件之側邊限位轉動。
於本創作一項實施例中,每一支撐單元更包含連接支撐面之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且支撐點設於支撐面與第一側邊之交界處。
於本創作一項實施例中,每一抵頂單元包含一抵頂面及一連接面,抵頂面與連接面相互連接,且支撐點設於抵頂面與連接面之交界處。
於本創作一項實施例中,抵頂面之邊長為一第一長度,支撐面之邊長為一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於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於第二長度之1.5倍至2倍。
藉此,本創作在拆卸受損螺件時,利用抵壓點同向咬合於受損螺件之受損角邊緣,加上支撐面的限位作用,使卡制結構不易滑動,據此利用抵壓點咬合受損螺件的支撐力,進而順利將受損螺件反轉拆卸。
此外,在鎖固受損螺件時,由於抵頂單元的第一長度大於支撐單元的第二長度,當螺件套固於套合部時,支撐單元的支撐面會抵接於受損螺件之側邊的中段處,且支撐點會咬合固定於受損螺件之側邊,再加上抵頂面及支撐面的限位作用,可順利將受損螺件正轉鎖固。
為便於說明本創作於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列舉說明之比例,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製,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創作提供一種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包含:
一本體10,其一端具有一套合部11,套合部11係為封閉中空狀,套合部11具有一操作面111及一轉動中心O,轉動中心O設於套合部11的中心處,如圖1至圖5所示,本體10係為梅花扳手,套合部11之一側相對操作面111彎折延伸一握持部12,握持部12以供手部握持;如圖6所示,於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本體10係為圓柱體的套筒。
此外,本體10具有以轉動中心O轉動之一第一操作方向A及一第二操作方向B,並同時帶動套合部11轉動位移,於本創作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方向A係為本體10的反轉(逆時針)方向,第二操作方向B為正轉(順時針)方向。
一卡制結構20,其設置於本體10的套合部11的內緣,卡制結構20具有複數個抵頂單元21、複數個支撐單元22及複數個迴轉單元23,抵頂單元21、支撐單元22及迴轉單元23的數量皆為相同且彼此相互連接,於本創作實施例中,抵頂單元21、支撐單元22及迴轉單元23的數量為三個,三迴轉單元23等距設置於套合部11,且各抵頂單元21及各支撐單元22分別連接於各迴轉單元23的兩側,如圖2所示,每一抵頂單元21及每一支撐單元22相對本體10之轉動中心O凸設,相反地每一迴轉單元23相對本體10之轉動中心O凹設。
每一抵頂單元21具有相互連接之一抵頂面211及一連接面212,抵頂面211之邊長為一第一長度L1,其中,抵頂面211與連接面212之交界為小於90度,各抵頂單元21具有一抵壓點213,抵壓點213設於抵頂面211及連接面212之交界處。
每一支撐單元22具有相互連接之一支撐面221、一第一側邊222及一第二側邊223,支撐面221之邊長為一第二長度L2,其中,抵頂單元21的第一長度L1大於支撐單元22的第二長度L2,於本創作實施例中,第一長度L1大於第二長度L2之1.5倍至2倍,支撐面221與第一側邊222及第二側邊223之交界概為90度,使支撐單元22外觀類似矩形狀,支撐單元22具有一支撐點224,支撐點224設於支撐面221與第一側邊222之交界處。
每一迴轉單元23設於抵頂單元21及支撐單元22間,迴轉單元23具有一弧線面231,弧線面231連接於連接面212及第一側邊222,使抵壓點213及支撐點224位於迴轉單元23之兩側,於本創作實施例中,各支撐面221至轉動中心O之垂直距離與各抵頂面211至轉動中心O之垂直距離相同,而支撐面221或抵頂面211與轉動中心O之垂直距離為一第一距離L3,弧線面231與轉動中心O之垂直距離為一第二距離L4,第二距離L4長於第一距離L3。
此外,卡制結構20更包含有三個容置槽24,各容置槽24異於迴轉單元23凹設於兩相鄰之抵頂單元21與支撐單元22間,並連接於抵頂面211及第二側邊223,其中,容置槽24與抵頂面211之交界介於90度至180度間,於本創作實施例中,各容置槽24與各抵頂面211之交界為120度。
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於實際操作拆卸全受損螺件1時,本體10的操作面111朝向操作者,將套合部11套固於全受損螺件1的周圍,此時全受損螺件1之圓弧狀的受損角2會容納在迴轉單元23及容置槽24中,而全受損螺件1的側邊3會接觸於抵頂面211及支撐面221上,使全受損螺件1被卡制結構20限位卡固,接著將本體10往第一操作方向A扳動,各抵頂單元21的抵壓點213會同向咬合固定於全受損螺件1之受損角2邊緣,此時利用抵壓點213咬合全受損螺件1的支撐力,加上支撐面221的限位作用,使卡制結構20不易滑動,進而順利將全受損螺件1反轉拆卸。
請參閱圖2及圖4所示,於實際操作鎖固半受損螺件4時,由於抵頂單元21的第一長度L1大於支撐單元22的第二長度L2,支撐單元22的支撐面221會抵接於半受損螺件4之側邊的中段處,且半受損螺件4之部分導圓的受損角5容納於容置槽24與迴轉單元23中,當本體10於第一操作方向A或第二操作方向B扳動半受損螺件4時,受損角5可於容置槽24及迴轉單元23中位移。
其中,本體10於第一操作方向A時,可利用上述的操作步驟使各抵壓點213同向咬合於半受損螺件4之側邊,加上支撐面221的限位作用,進而將半受損螺件4反轉拆卸;而本體10於第二操作方向B時,藉由各支撐點224咬合於半受損螺件4之側邊,再加上抵頂面211及支撐面221的限位作用,藉以將半受損螺件4順利正轉鎖固,使本創作達到可同時運用在全受損螺件1及半受損螺件4的效果,以增加本創作的適用性。
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當本創作應用在正常螺件6時,由於正常螺件6的形狀及結構相似於半受損螺件4,因此操作者可透過本體10於第一操作方向A或第二操作方向B扳動正常螺件6進行拆卸或鎖固,俾使本創作達到進一步的實用功效。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創作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舉凡不違本創作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變化,俱屬本創作意欲保護之範疇。
1‧‧‧全受損螺件
22‧‧‧支撐單元
2‧‧‧受損角
221‧‧‧支撐面
3‧‧‧側邊
222‧‧‧第一側邊
4‧‧‧半受損螺件
223‧‧‧第二側邊
5‧‧‧受損角
224‧‧‧支撐點
6‧‧‧正常螺件
23‧‧‧迴轉單元
10‧‧‧本體
231‧‧‧弧線面
11‧‧‧套合部
24‧‧‧容置槽
111‧‧‧操作面
A‧‧‧第一操作方向
12‧‧‧握持部
B‧‧‧第二操作方向
20‧‧‧卡制結構
L1‧‧‧第一長度
21‧‧‧抵頂單元
L2‧‧‧第二長度
211‧‧‧抵頂面
L3‧‧‧第一距離
212‧‧‧連接面
L4‧‧‧第二距離
213‧‧‧抵壓點
O‧‧‧轉動中心
圖1係為本創作之局部立體圖。 圖2係為本創作之上視圖。 圖3係為本創作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表示本體套設於全受損螺件,並於第一操作方向位移。 圖4係為本創作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表示本體套設於半受損螺件,並於第一操作方向或第二操作方向間位移。 圖5係為本創作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三),表示本體套設於正常螺件。 圖6係為本創作之用於套筒示意圖。

Claims (13)

  1. 一種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包含:   一本體,其一端具有一套合部,該套合部具有一轉動中心,該本體具有以該轉動中心轉動之一第一操作方向及一第二操作方向;以及   一卡制結構,其設於該本體之套合部,該卡制結構具有複數個抵頂單元、複數個支撐單元及複數個迴轉單元,每一抵頂單元具有一抵壓點,每一支撐單元具有一支撐面,該支撐面之一側具有一支撐點,該支撐點及該抵壓點位於各該迴轉單元之兩側,其中,該本體於該第一操作方向扳動時,利用該等抵壓點咬合受損螺件之受損角轉動;該本體於該第二操作方向扳動時,透過該等支撐面及該等支撐點抵頂於受損螺件之側邊限位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每一支撐單元更包含連接該支撐面之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且該支撐點設於該支撐面與該第一側邊之交界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每一抵頂單元包含一抵頂面及一連接面,該抵頂面與該連接面相互連接,且該支撐點設於該抵頂面與該連接面之交界處。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每一迴轉單元具有一弧線面,該弧線面連接該連接面及該第一側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各該支撐面至該轉動中心之垂直距離與各該抵頂面至該轉動中心之垂直距離相同。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各該支撐面或各該抵頂面至該轉動中心之垂直距離為一第一距離,各該弧線面至該轉動中心之垂直距離為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該支撐面與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交界概為90度。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該抵頂面與該連接面之交界為小於90度。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該抵頂面之邊長為一第一長度,該支撐面之邊長為一第二長度,該第一長度大於該第二長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該第一長度大於該第二長度之1.5倍至2倍。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該卡制結構更包含數複數個容置槽,各該容置槽異於各該迴轉單元設置於兩相鄰之該抵頂單元與該支撐單元間,並連接於該抵頂面及該第二側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該容置槽與該抵頂面之交界介於90度至180度間。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其中,該等抵頂單元、該等支撐單元及該等迴轉單元的數量為三個,該三迴轉單元設置於該套合部,且各該抵頂單元及各該支撐單元分別連接於各該迴轉單元的兩側。
TW106214734U 2017-10-03 2017-10-03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TWM557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734U TWM557662U (zh) 2017-10-03 2017-10-03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734U TWM557662U (zh) 2017-10-03 2017-10-03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7662U true TWM557662U (zh) 2018-04-01

Family

ID=62643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4734U TWM557662U (zh) 2017-10-03 2017-10-03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76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6919B (zh) * 2020-11-13 2022-03-01 李纘滄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6919B (zh) * 2020-11-13 2022-03-01 李纘滄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9660B2 (en) Clamping structure for a tool
TW201341127A (zh) 嚙合旋動工具結構
US9409286B2 (en) Screw removal tool
TWM557662U (zh) 受損螺件的拆卸工具
TWI629140B (zh) 棘輪活動扳手
TWI714246B (zh) 螺帽拆卸工具
TWM554037U (zh)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TWI607836B (zh) Hand tool rotation part structure
US11267107B2 (en) Ratchet socket
TWM449662U (zh) 嚙合旋動工具改良結構
TW201431653A (zh)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TW201302390A (zh) 雙六角套筒開口扳手
TWI838283B (zh)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TWM565093U (zh) Folding tool set
TWI844443B (zh)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TW202000376A (zh) 摺疊把手裝置
TWM567681U (zh) Open end wrench structure
TWM559227U (zh) 快速工具接桿
TWM530728U (zh) 扳手工具之結構
TWI673141B (zh) 棘輪套筒扳手結構
TW202042978A (zh) 多夾持點套筒起子頭
JP2019118969A (ja) 二軸自在工具
JP3182674U (ja) レンチ
TWM513089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2315717A (zh) 掌上型扳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