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5852U - 水質轉換器 - Google Patents

水質轉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5852U
TWM555852U TW106210444U TW106210444U TWM555852U TW M555852 U TWM555852 U TW M555852U TW 106210444 U TW106210444 U TW 106210444U TW 106210444 U TW106210444 U TW 106210444U TW M555852 U TWM555852 U TW M55585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inement
generating device
water
vortex generat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0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an-hao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Zhang yuan h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 yuan hao filed Critical Zhang yuan hao
Priority to TW106210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5852U/zh
Publication of TWM555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5852U/zh

Links

Description

水質轉換器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水質轉換器,尤其是一種用以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及再細化水源的水質轉換器。
水源的用途很多,除了可飲用之外,還可作為洗淨物品之用。現今生活環境中的水源,大多存在有許多不利於飲用或降低滲透力及洗淨力的雜質。況且,水源主要是以大分子水團的型態存在於世,大分子水團去污力較差,所以需要配合界面活性劑才能夠去除物品上的油污。因此,大自然環境中的水源需要進一步轉換水質才能夠飲用,或提升其滲透力及洗淨力,以利去除油污。
習知的水質轉換器包含一外殼、一文氏管及一渦流產生裝置。文氏管及渦流產生裝置設在外殼內部;文氏管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壓力及流速;渦流產生裝置的作用主要是產生渦流,使得從外部進入的氣體與水源充分混合並且在激烈地激盪下產生複數微氣泡。藉此,此種水質轉換器會流出高壓高轉速且具有微氣泡的水源,具有淨化水質、殺菌、節水效能及低化學清潔劑需求的潔淨效果,可廣泛應用在工業、養殖、醫療、美容等各行業。
然而,此種習知的水質轉換器沒有濾材,所以無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效果,使得進入文氏管及渦流產生裝置的水源含有大量的雜質,分子團較大,水壓小,流速快,從而最終輸出的水源仍有雜質,細化成小分子水團的效果差,水壓太小,出水速度過快而不穩定。
再者,此種習知的水質轉換器的結構過於複雜,不易製造,也不好組裝,成本高,殺菌效果差。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質轉換器,能夠均勻地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及再細化水源,使得最終輸出的水源能夠被均勻地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及再細化成小分子水團。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質轉換器,減緩水源的流速效果傑出,具有穩定出水的效果。
本創作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質轉換器,藉由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到產生高壓、高轉速、具有微氣泡並且經過過濾的乾淨水源,過濾效果佳,容易製造,好組裝,成本低,殺菌效果佳。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創作將提供一種水質轉換器,包括一本體、一水分子處理結構以及一再細化結構。
本體開設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圍構一流道,並且具有一再細化部,其中,再細化部圍構一通道,流道與通道相通,入水口與出水口其中一者與流道相通,另一者與通道相通,其中,外部水源從入水口進入流道,然後進入再細化部的通道中,最後從出水口向外流出。
水分子處理結構設於流道,並且對進入流道的水源進行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等作用。
再細化結構設於再細化部,並且對進入通道的水源進行再細化作用。
較佳地,本體包括一殼體、一基座及一隔板,殼體的頂端開設入水口,基座設於殼體的底部且基座的底部開設該出水口,殼體與基座共同圍構流道,入水口與流道相通,隔板包括一傾斜部及一垂直部,傾斜部從流道的頂壁朝流道的一側向下延伸通過入水口的下方並且橫向延伸至流道的內側壁,垂直部自傾斜部遠離流道的頂壁的一端向下延伸並且與流道的底壁保持一段距離,從而流道被該隔板分隔成一窄側部、一寬側部及一底側部,底側部連通於窄側部的底端與寬側部的底端之間,再細化部從流道的底壁向上延伸通過流道的底側部進入流道的寬側部且抵靠於隔板的垂直部的一側,通道連通於流道的寬側部與出水口之間。
較佳地,再細化部開設一進氣孔,進氣孔貫穿再細化部的外環壁並且連通於通道與外部空間或一氣體來源之間;其中,再細化結構包括一渦流產生裝置及一出水頭,渦流產生裝置設於通道,進氣孔位於渦流產生裝置的一側,出水頭設於通道並且靠近再細化部的一出水口端並且開設複數細孔。
較佳地,再細化部延伸穿過出水口而有一部分外露於出水口,進氣孔位於再細化部外露於出水口的部分。
較佳地,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轉接頭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再細化部的內部並且開設一軸孔,轉接頭的軸孔與流道相通,出水頭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並且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其中,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轉接頭的軸孔相通,環溝環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環溝之間,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環溝與匯集槽之間,進氣孔的位置對應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較佳地,再細化部的外環壁向外突出一進氣管,殼體的外側壁開設一插孔,進氣管延伸穿過流道並且插入插孔,進氣孔貫穿進氣管,以連通於通道與外部空間或氣體來源之間。
較佳地,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轉接頭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再細化部的入水口端並且開設一軸孔,轉接頭的軸孔與流道相通,出水頭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渦流產生裝置與出水頭之間保持一段距離而在該通道內界定出一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與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其中,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轉接頭的軸孔相通,環溝環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環溝之間,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環溝與匯集槽之間,進氣孔的位置對應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較佳地,水分子處理結構包括一第一塊狀濾材、一第二塊狀濾材及複數顆粒狀濾材,第一塊狀濾材具有複數孔隙且設於窄側部,第二塊狀濾材具有複數孔隙且設於寬側部且環繞再細化部的上半部,部分顆粒狀濾材設於窄側部的頂端且介於入水口與第一塊狀濾材的頂部之間,部分顆粒狀濾材設於窄側部的底端、寬側部的底端及底側部且介於第一、第二塊狀濾材的底部之間且環繞再細化部的下半部,部分顆粒狀濾材設於寬側部的頂端且介於再細化部的頂部與第二塊狀濾材的頂部之間。較佳地,第一塊狀濾材和第二塊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該等顆粒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麥飯石、電氣石、千枚岩、沸石、亞硫酸鈣或其組合。
較佳地,水質轉換器更包括一隔網,設於再細化部的頂部並且延伸至殼體的寬側部的內側壁以及隔板的垂直部;其中,水分子處理結構包括複數顆粒狀濾材,分別設於該窄側部、底側部以及寬側部位於隔網的底面以下的空間,並且環繞再細化部,該寬側部位於隔網的頂面以上的空間無任何濾材。較佳地,該等顆粒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麥飯石、電氣石、千枚岩、沸石、亞硫酸鈣或其組合。
較佳地,本體包括一殼體、一基座及一套筒,殼體的頂端開設入水口,基座設於殼體的底部,基座的底部靠近基座的側壁之處開設出水口,殼體與基座共同圍構流道,入水口與流道相通,套筒設於入水口,其內部開設一套筒軸孔,其側壁開設一透孔,套筒軸孔內部設置一斜坡道,透孔位於斜坡道的對面並且連通於套筒軸孔與流道之間,再細化部從流道的底壁向上延伸,其一側抵靠於殼體的內側壁,另一側抵靠於套筒的透孔的相對側,頂部抵靠於殼體的頂部,通道連通於流道與出水口之間。
較佳地,再細化部開設一進氣孔,進氣孔貫穿再細化部的外環壁並且連通於通道與外部空間或一氣體來源之間;其中,再細化結構包括一渦流產生裝置及一出水頭,渦流產生裝置設於通道,進氣孔位於渦流產生裝置的一側,出水頭設於通道並且靠近再細化部的一出水口端並且開設複數細孔。
較佳地,再細化部延伸穿過出水口而有一部分外露於出水口,進氣孔位於再細化部外露於出水口的部分。
較佳地,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轉接頭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再細化部的內部並且開設一軸孔,轉接頭的軸孔與流道相通,出水頭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並且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其中,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轉接頭的軸孔相通,環溝環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環溝之間,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環溝與匯集槽之間,進氣孔的位置對應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較佳地,殼體的外側壁開設一輸氣孔,進氣孔與輸氣孔相通,以連通於通道與外部空間或氣體來源之間。
較佳地,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轉接頭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再細化部的內部並且開設一軸孔,轉接頭的軸孔與流道相通,出水頭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渦流產生裝置與出水頭之間保持一段距離而在通道內界定出一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其中,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轉接頭的軸孔相通,環溝環設於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環溝之間,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環溝與匯集槽之間,進氣孔的位置對應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較佳地,再細化部的另一側開設一窗口,水質轉換器更包括二隔網,該二隔網分別設於窗口以及再細化結構的頂部,套筒的透孔的相對側抵靠於並且封閉住部分的設置在窗口的隔網;其中,水分子處理結構包括複數顆粒狀濾材,設於流道並且環繞再細化部。較佳地,該等顆粒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麥飯石、電氣石、千枚岩、沸石、亞硫酸鈣或其組合。
本創作的功效在於,能夠均勻地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及再細化水源,使得最終輸出的水源能夠被均勻地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及再細化成小分子水團。經過實驗測試,所述小分子水團的核磁共振半幅寬約為65赫茲。不僅適合飲用,而且滲透力及洗淨力的提升程度達到最理想狀態。再者,本創作減緩水源的流速效果十分傑出,具有穩定出水的效果。此外,本創作可藉由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到產生高壓、高轉速、具有微氣泡並且經過過濾的乾淨水源,過濾效果佳,容易製造,好組裝,成本低,殺菌效果佳。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請參閱圖1A至圖1C,圖1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圖1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水質轉換器,包括一本體10、一水分子處理結構20以及一再細化結構30。
本體10開設一入水口11及一出水口12,圍構一流道13,並且具有一再細化部14。其中,再細化部14圍構一通道141,流道13與通道141相通,入水口11與出水口12其中一者與流道13相通,另一者與通道141相通。其中,外部水源從入水口11進入流道13,然後進入再細化部14的通道141中,最後從出水口12向外流出。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0包括一殼體15、一基座16及一隔板17;殼體15的頂端開設該入水口11;基座16設於殼體15的底部且基座16的底部開設該出水口12;殼體15與基座16共同圍構該流道13,入水口11與流道13相通;隔板17包括一傾斜部171及一垂直部172,傾斜部171從流道13的頂壁朝流道13的一側向下延伸通過入水口11的下方並且橫向延伸至流道13的內側壁,垂直部172自傾斜部171遠離流道13的頂壁的一端向下延伸並且與流道13的底壁保持一段距離,從而流道13被隔板分隔成一窄側部131、一寬側部132及一底側部133,底側部133連通於窄側部131的底端與寬側部132的底端之間;再細化部14從流道13的底壁(亦即,基座16的頂部)向上延伸通過底側部133進入寬側部132且抵靠於垂直部172的一側,通道141連通於寬側部132與出水口12之間。其中,再細化部14開設一進氣孔143,進氣孔143貫穿再細化部14的外環壁142並且連通於通道141與外部空間或一氣體來源(圖未示)之間。
水分子處理結構20設於流道13,並且對進入流道13的水源進行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等作用,如圖1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水分子處理結構20包括一第一塊狀濾材21、一第二塊狀濾材22及複數顆粒狀濾材23、24、25;第一塊狀濾材21具有複數孔隙211且設於窄側部131;第二塊狀濾材22具有複數孔隙221且設於寬側部132且環繞再細化部14的外環壁142的上半部;部分顆粒狀濾材23設於窄側部131的頂端且介於入水口11與第一塊狀濾材21的頂部之間,部分顆粒狀濾材24設於窄側部131的底端、寬側部132的底端及底側部133且介於第一塊狀濾材21和第二塊狀濾材22的底部之間且環繞再細化部14的外環壁142的下半部,部分顆粒狀濾材25設於寬側部132的頂端且介於再細化部14的頂部與第二塊狀濾材22的頂部之間。其中,第一塊狀濾材21和第二塊狀濾材22為遠紅外線陶瓷,該等顆粒狀濾材23、24、25為遠紅外線陶瓷、麥飯石、電氣石、千枚岩、沸石、亞硫酸鈣或其組合;然,第一塊狀濾材21、第二塊狀濾材22及該等顆粒狀濾材23、24、25的材料並非以此為限,任何具有過濾功能的材料皆能夠作為第一塊狀濾材21、第二塊狀濾材22及該等顆粒狀濾材23、24、25,並且涵蓋在本創作的範圍之中,先予敘明。
再細化結構30設於再細化部14並且對進入通道141的水源進行再細化作用。更明確地說,再細化結構30包括一渦流產生裝置31及一出水頭32,渦流產生裝置31設於通道141,進氣孔143位於渦流產生裝置31的一側,出水頭32設於通道141並且靠近再細化部14的一出水口端1402並且開設複數細孔321。在本實施例中,再細化部14延伸穿過出水口12而有一部分外露於出水口12,進氣孔143位於再細化部14外露於出水口12的部分;再細化結構30還包括一轉接頭33,轉接頭33設於渦流產生裝置31的頂部並且螺設於再細化部14的內部並且開設一軸孔331,轉接頭33的軸孔331與流道13相通;出水頭32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322。較佳地,渦流產生裝置31開設複數第一縱溝311、一環溝312、複數第一橫溝313、一匯集槽314及複數第二橫溝315;該等第一縱溝311位於渦流產生裝置31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轉接頭33的軸孔331相通;環溝312環設於渦流產生裝置31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313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311與環溝312之間;匯集槽314位於該等第一橫溝313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313之間藉由一擋板316隔開,並且貫穿渦流產生裝置31的底部而與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322相通;該等第二橫溝315分別連通於環溝312與匯集槽314之間;進氣孔143的位置對應渦流產生裝置31的環溝312。
請參閱圖1D及圖1E,圖1D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圖1E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渦流產生裝置產生渦流的示意圖。首先將入水口11連接於一水龍頭的末端1並且開啟水龍頭,使得一水源通過水龍頭的末端1及入水口11而進入流道13的窄側部131的頂端。當水源進入流道13的窄側部131的頂端時,會先接觸到位於此處的顆粒狀濾材23,以進行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水源還會於此處撞擊到隔板17的傾斜部171而進一步減緩其流速。接著,水源通過第一塊狀濾材21的孔隙211,以進行第二道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再來,水源通過位於流道13的窄側部131的底端、寬側部132的底端及底側部133且介於第一塊狀濾材21的底部和第二塊狀濾材22的底部之間的顆粒狀濾材24,以進行第三道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然後,水源通過位於第二塊狀濾材22的孔隙221,以進行第四道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再來,水源通過位於寬側部132的頂端的顆粒狀濾材25,以進行第五道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經過水分子處理結構20和隔板17的傾斜部171的多道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的水源,其與剛從水龍頭的末端1輸入時相比,已被過濾掉相當多地雜質,水分子也被細化的較小,水壓也增加,流速也相當地緩慢。接著,乾淨、水分子被細化的較小、水壓增加且流速緩慢的水源進入通道141。水源在通過通道141的時候,先經過轉接頭33的軸孔331,以進入渦流產生裝置31的該等第一縱溝311。水源縱向朝下流過該等第一縱溝311之後,向外轉彎進入該等第一橫溝313;接著,水源橫向朝外經過該等第一橫溝313之後,轉彎進入環溝312;水源縱向朝下流過環溝312之後,向內轉彎進入該等第二橫溝315;水源橫向朝內經過該等第二橫溝315之後,進入匯集槽314。其中,氣體通過進氣孔143進入渦流產生裝置31的環溝312中,從而水源在環溝312中與氣體充分混合並且在激烈地激盪下產生複數微氣泡。藉此,水源會產生高轉速的渦流並且再細化成更細小的小分子團,然後以渦流狀態進入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322,並且在激烈地激盪下產生更多的微氣泡。最後,水源再通過出水頭32的該等細孔321,使得該等微氣泡被該等細孔321切割成更細小的微氣泡。最終,從本實施例流出的水源能夠被均勻地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提高轉速、具有更多細小的微氣泡並且被再細化成小分子水團,當微氣泡爆裂的時候,其衝擊力道足以擊破細菌的細胞壁,以達到優異的殺菌效果。藉此,本創作藉由簡單的結構即能夠達到產生高壓、高轉速、具有微氣泡並且經過過濾的乾淨水源,過濾效果佳,容易製造,好組裝,成本低,殺菌效果佳。
再者,經過實驗測試,本創作所獲得的小分子水團的核磁共振半幅寬約為65赫茲。不僅適合飲用,而且滲透力及洗淨力的提升程度達到最理想狀態。上述洗淨力如以清理油漬為例,利用小分子水團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藉由滲入油漬與附著表面的縫隙,進而減少油漬與表面接觸面積、減少油漬與附著表面的結合力,此時,使用者即可利用含有所述小分子水團的布體輕易地將油漬擦拭去除,對於去油、去污具有高度便利性,無須配合界面活性劑。
此外,本創作對於水源的降低流速效果十分傑出,使得最終輸出的水源以緩慢的流速出水,具有穩定出水的效果。
請參閱圖2A及圖2B,圖2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圖2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轉接頭33螺設於再細化部14的一入水口端1401,渦流產生裝置31與出水頭32之間保持一段距離而在通道141內界定出一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1411,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322以及匯集槽314皆與第二微氣泡空間1411相通,再細化部14的外環壁142向外突出一進氣管144,殼體15的外側壁開設一插孔151,進氣管144延伸穿過流道13並且插入插孔151;進氣孔143貫穿進氣管144,以連通於通道141與外部空間或氣體來源之間,並且其位置對應渦流產生裝置31的環溝312。
請參閱圖2C,圖2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二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產生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提高轉速、具有更多細小的微氣泡並且被再細化成小分子水團的原理及結果完全相同,差別僅在於,氣體是通過進氣管144內的進氣孔143進入渦流產生裝置31的環溝312中,從而水源在環溝312中與氣體充分混合並且在激烈地激盪下產生複數微氣泡,然後以渦流狀態依序通過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1411和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322,並且在激烈地激盪下產生更多的微氣泡。
請參閱圖3A及圖3B,圖3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三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在第三實施例中,水質轉換器更包括一隔網40,設於再細化部14的頂部並且延伸至殼體10的寬側部的內側壁以及隔板17的垂直部172。水分子處理結構20僅包括複數顆粒狀濾材26,分別設於窄側部131、底側部133以及寬側部132位於隔網40的底面以下的空間,並且環繞再細化部14,寬側部132位於隔網40的頂面以上的空間無任何濾材。除此之外,其餘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而隔網40的作用主要是避免顆粒狀濾材26卡在再細化部14的入水口端1401或甚至掉落於通道141內,影響後續的再細化作用的效果。
請參閱圖3C,圖3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三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首先將入水口11連接於水龍頭的末端1並且開啟水龍頭,使得水源通過水龍頭的末端1及入水口11而進入流道13,接觸到顆粒狀濾材26,以進行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同時,水源撞擊到隔板17的傾斜部171而進一步減緩其流速。完成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之後,水源通過隔網40再進入通道141,後續程序則和第一實施例相同。
請參閱圖4A及圖4B,圖4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四實施例的分解圖,圖4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在第四實施例中,水質轉換器更包括隔網40,設於再細化部14的頂部並且延伸至殼體10的寬側部的內側壁以及隔板17的垂直部172。水分子處理結構20僅包括複數顆粒狀濾材26,分別設於窄側部131、底側部133以及寬側部132位於隔網40的底面以下的空間,並且環繞再細化部14,寬側部132位於隔網40的頂面以上的空間無任何濾材。除此之外,其餘結構與第二實施例相同。而隔網40的作用主要是避免顆粒狀濾材卡在再細化部14的入水口端1401或甚至掉落於通道141內,影響後續的再細化作用的效果。
請參閱圖4C,圖4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四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首先將入水口11連接於水龍頭的末端1並且開啟水龍頭,使得水源通過水龍頭的末端1及入水口11而進入流道13,接觸到顆粒狀濾材26,以進行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同時,水源撞擊到隔板17的傾斜部171而進一步減緩其流速。完成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之後,水源通過隔網40再進入通道141,後續程序則和第二實施例相同。
請參閱圖5A及圖5B,圖5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五實施例的分解圖,圖5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五實施例的剖視圖。在第五實施例中,基座16的底部靠近基座16的側壁之處開設出水口12,本體10以一套筒18取代前述實施例的隔板17;套筒18設於入水口11,其內部開設一套筒軸孔181,其側壁開設一透孔182,套筒軸孔181內部設置一斜坡道183,透孔182位於斜坡道183的對面並且連通於套筒軸孔181與流道13之間,再細化部14的一側抵靠於殼體15的內側壁,另一側抵靠於套筒18的透孔182的相對側並且開設一窗口145,頂部抵靠於殼體15的頂部;水質轉換器更包括二隔網41、42,該二隔網41、42分別設於窗口145以及再細化結構30的頂部,套筒18的透孔182的相對側抵靠於並且封閉住部分的設置在窗口145的隔網41;水分子處理結構20僅包括顆粒狀濾材26,設於流道13並且環繞再細化部14。除此之外,其餘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而該二隔網41、42的作用主要是避免顆粒狀濾材26掉落於通道141內,影響後續的再細化作用的效果。
請參閱圖5C,圖5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五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首先將入水口11連接於水龍頭的末端1並且開啟水龍頭,使得水源通過水龍頭的末端1及入水口11而進入流道13,接觸到顆粒狀濾材26,以進行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同時,水源撞擊到套筒18的斜坡道183而進一步減緩其流速。完成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之後,水源通過隔網41進入通道141,然後再通過隔網42;後續程序則和第一實施例相同。
請參閱圖6A及圖6B,圖6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六實施例的分解圖,圖6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六實施例的剖視圖。在第六實施例中,基座16的底部靠近基座16的側壁之處開設出水口12,本體10以一套筒18取代前述實施例的隔板17;套筒18設於入水口11,其內部開設一套筒軸孔181,其側壁開設一透孔182,套筒軸孔181內部設置一斜坡道183,透孔182位於斜坡道183的對面並且連通於套筒軸孔181與流道13之間,再細化部14的一側抵靠於殼體15的內側壁,另一側抵靠於套筒18的透孔182的相對側並且開設一窗口145,頂部抵靠於殼體15的頂部;水質轉換器更包括二隔網41、42,該二隔網41、42分別設於窗口145以及再細化結構30的頂部,套筒18的透孔182的相對側抵靠於並且封閉住部分的設置在窗口145的隔網41;水分子處理結構20僅包括顆粒狀濾材26,設於流道13並且環繞再細化部14;殼體15的外側壁開設一輸氣孔152,進氣孔143與輸氣孔152相通,以連通於通道141與外部空間或氣體來源之間;轉接頭33螺設於再細化部14的內部。除此之外,其餘結構與第二實施例相同。而該二隔網41、42的作用主要是避免顆粒狀濾材26掉落於通道141內,影響後續的再細化作用的效果。
請參閱圖6C,圖6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六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首先將入水口11連接於水龍頭的末端1並且開啟水龍頭,使得水源通過水龍頭的末端1及入水口11而進入流道13,接觸到顆粒狀濾材26,以進行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同時,水源撞擊到套筒18的斜坡道183而進一步減緩其流速。完成初步的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的作用之後,水源通過隔網41進入通道141,然後再通過隔網42;後續程序則和第二實施例相同。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創作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的範疇。
1‧‧‧水龍頭的末端
10‧‧‧本體
11‧‧‧入水口
12‧‧‧出水口
13‧‧‧流道
131‧‧‧窄側部
132‧‧‧寬側部
133‧‧‧底側部
14‧‧‧再細化部
1401‧‧‧入水口端
1402‧‧‧出水口端
141‧‧‧通道
1411‧‧‧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
142‧‧‧外環壁
143‧‧‧進氣孔
144‧‧‧進氣管
145‧‧‧窗口
15‧‧‧殼體
151‧‧‧插孔
152‧‧‧輸氣孔
16‧‧‧基座
17‧‧‧隔板
171‧‧‧傾斜部
172‧‧‧垂直部
18‧‧‧套筒
181‧‧‧套筒軸孔
182‧‧‧透孔
183‧‧‧斜坡道
20‧‧‧水分子處理結構
21‧‧‧第一塊狀濾材
211‧‧‧孔隙
22‧‧‧第二塊狀濾材
221‧‧‧孔隙
23、24、25、26‧‧‧顆粒狀濾材
30‧‧‧再細化結構
31‧‧‧渦流產生裝置
311‧‧‧第一縱溝
312‧‧‧環溝
313‧‧‧第一橫溝
314‧‧‧匯集槽
315‧‧‧第二橫溝
316‧‧‧擋板
32‧‧‧出水頭
321‧‧‧細孔
322‧‧‧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
33‧‧‧轉接頭
331‧‧‧軸孔
40、41、42‧‧‧隔網
圖1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1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D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 圖1E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一實施例的渦流產生裝置產生渦流的示意圖。 圖2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二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 圖3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三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三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 圖4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四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4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4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四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 圖5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五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5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五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5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五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 圖6A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六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6B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六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6C為本創作的水質轉換器的第六實施例過濾、細化、加壓、降低流速和再細化的示意圖。
11‧‧‧入水口
12‧‧‧出水口
13‧‧‧流道
131‧‧‧窄側部
132‧‧‧寬側部
133‧‧‧底側部
1402‧‧‧出水口端
221‧‧‧孔隙
23、24、25‧‧‧顆粒狀濾材
31‧‧‧渦流產生裝置
311‧‧‧第一縱溝
312‧‧‧環溝
313‧‧‧第一橫溝
314‧‧‧匯集槽
142‧‧‧外環壁
143‧‧‧進氣孔
15‧‧‧殼體
20‧‧‧水分子處理結構
21‧‧‧第一塊狀濾材
211‧‧‧孔隙
22‧‧‧第二塊狀濾材
315‧‧‧第二橫溝
316‧‧‧擋板
32‧‧‧出水頭
321‧‧‧細孔
322‧‧‧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
33‧‧‧轉接頭
331‧‧‧軸孔

Claims (19)

  1. 一種水質轉換器,包括: 一本體,開設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圍構一流道,並且具有一再細化部,其中,該再細化部圍構一通道,該流道與該通道相通,該入水口與該出水口其中一者與該流道相通,另一者與該通道相通,其中,外部水源從該入水口進入該流道,然後進入該再細化部的通道中,最後從該出水口向外流出; 一水分子處理結構,設於該流道,並且對進入該流道的水源進行過濾、細化、加壓及降低流速等作用;以及 一再細化結構,設於該再細化部,並且對進入該通道的水源進行再細化作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本體包括一殼體、一基座及一隔板,該殼體的頂端開設該入水口,該基座設於該殼體的底部且該基座的底部開設該出水口,該殼體與該基座共同圍構該流道,該入水口與該流道相通,該隔板包括一傾斜部及一垂直部,該傾斜部從該流道的頂壁朝該流道的一側向下延伸通過該入水口的下方並且橫向延伸至該流道的內側壁,該垂直部自該傾斜部遠離該流道的頂壁的一端向下延伸並且與該流道的底壁保持一段距離,從而該流道被該隔板分隔成一窄側部、一寬側部及一底側部,該底側部連通於該窄側部的底端與該寬側部的底端之間,該再細化部從該流道的底壁向上延伸通過該流道的底側部進入該流道的寬側部且抵靠於該隔板的垂直部的一側,該通道連通於該流道的寬側部與該出水口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部開設一進氣孔,該進氣孔貫穿該再細化部的外環壁並且連通於該通道與外部空間或一氣體來源之間; 其中,該再細化結構包括一渦流產生裝置及一出水頭,該渦流產生裝置設於該通道,該進氣孔位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一側,該出水頭設於該通道並且靠近該再細化部的一出水口端並且開設複數細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部延伸穿過該出水口而有一部分外露於該出水口,該進氣孔位於該再細化部外露於該出水口的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該轉接頭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該再細化部的內部並且開設一軸孔,該轉接頭的軸孔與該流道相通,該出水頭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並且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 其中,該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該轉接頭的軸孔相通,該環溝環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該環溝之間,該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該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環溝與該匯集槽之間,該進氣孔的位置對應該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部的外環壁向外突出一進氣管,該殼體的外側壁開設一插孔,該進氣管延伸穿過該流道並且插入該插孔,該進氣孔貫穿該進氣管,以連通於該通道與外部空間或該氣體來源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該轉接頭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該再細化部的入水口端並且開設一軸孔,該轉接頭的軸孔與該流道相通,該出水頭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該渦流產生裝置與該出水頭之間保持一段距離而在該通道內界定出一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該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與該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 其中,該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該轉接頭的軸孔相通,該環溝環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該環溝之間,該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該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環溝與該匯集槽之間,該進氣孔的位置對應該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水分子處理結構包括一第一塊狀濾材、一第二塊狀濾材及複數顆粒狀濾材,該第一塊狀濾材具有複數孔隙且設於該窄側部,該第二塊狀濾材具有複數孔隙且設於該寬側部且環繞該再細化部的上半部,部分顆粒狀濾材設於該窄側部的頂端且介於該入水口與該第一塊狀濾材的頂部之間,部分顆粒狀濾材設於該窄側部的底端、該寬側部的底端及該底側部且介於該第一、第二塊狀濾材的底部之間且環繞該再細化部的下半部,部分顆粒狀濾材設於該寬側部的頂端且介於該再細化部的頂部與該第二塊狀濾材的頂部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第一塊狀濾材和該第二塊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該等顆粒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麥飯石、電氣石、千枚岩、沸石、亞硫酸鈣或其組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更包括一隔網,設於該再細化部的頂部並且延伸至該殼體的寬側部的內側壁以及該隔板的垂直部; 其中,該水分子處理結構包括複數顆粒狀濾材,分別設於該窄側部、該底側部以及該寬側部位於隔網的底面以下的空間,並且環繞該再細化部,該寬側部位於該隔網的頂面以上的空間無任何濾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等顆粒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麥飯石、電氣石、千枚岩、沸石、亞硫酸鈣或其組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本體包括一殼體、一基座及一套筒,該殼體的頂端開設該入水口,該基座設於該殼體的底部,該基座的底部靠近該基座的側壁之處開設該出水口,該殼體與該基座共同圍構該流道,該入水口與該流道相通,該套筒設於該入水口,其內部開設一套筒軸孔,其側壁開設一透孔,該套筒軸孔內部設置一斜坡道,該透孔位於該斜坡道的對面並且連通於該套筒軸孔與該流道之間,該再細化部從該流道的底壁向上延伸,其一側抵靠於該殼體的內側壁,另一側抵靠於該套筒的透孔的相對側,頂部抵靠於該殼體的頂部,該通道連通於該流道與該出水口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部開設一進氣孔,該進氣孔貫穿該再細化部的外環壁並且連通於該通道與外部空間或一氣體來源之間; 其中,該再細化結構包括一渦流產生裝置及一出水頭,該渦流產生裝置設於該通道,該進氣孔位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一側,該出水頭設於該通道並且靠近該再細化部的一出水口端並且開設複數細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部延伸穿過該出水口而有一部分外露於該出水口,該進氣孔位於該再細化部外露於該出水口的部分。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該轉接頭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該再細化部的內部並且開設一軸孔,該轉接頭的軸孔與該流道相通,該出水頭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並且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 其中,該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該轉接頭的軸孔相通,該環溝環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該環溝之間,該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該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環溝與該匯集槽之間,該進氣孔的位置對應該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殼體的外側壁開設一輸氣孔,該進氣孔與該輸氣孔相通,以連通於該通道與外部空間或該氣體來源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結構包括一轉接頭,該轉接頭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頂部並且螺設於該再細化部的內部並且開設一軸孔,該轉接頭的軸孔與該流道相通,該出水頭圍構一第一微氣泡產生空間,該渦流產生裝置與該出水頭之間保持一段距離而在該通道內界定出一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 其中,該渦流產生裝置開設複數第一縱溝、一環溝、複數第一橫溝、一匯集槽及複數第二橫溝,該等第一縱溝位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內部並且其一端分別與該轉接頭的軸孔相通,該環溝環設於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外側,該等第一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等第一縱溝與該環溝之間,該匯集槽位於該等第一橫溝的下方,與該等第一橫溝之間藉由一擋板隔開,並且貫穿該渦流產生裝置的底部而與該第二微氣泡產生空間相通,該等第二橫溝分別連通於該環溝與該匯集槽之間,該進氣孔的位置對應該渦流產生裝置的環溝。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再細化部的另一側開設一窗口,該水質轉換器更包括二隔網,該二隔網分別設於該窗口以及該再細化結構的頂部,該套筒的透孔的相對側抵靠於並且封閉住部分的設置在窗口的隔網; 其中,該水分子處理結構包括複數顆粒狀濾材,設於該流道並且環繞該再細化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水質轉換器,其中,該等顆粒狀濾材為遠紅外線陶瓷、麥飯石、電氣石、千枚岩、沸石、亞硫酸鈣或其組合。
TW106210444U 2017-07-14 2017-07-14 水質轉換器 TWM555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0444U TWM555852U (zh) 2017-07-14 2017-07-14 水質轉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0444U TWM555852U (zh) 2017-07-14 2017-07-14 水質轉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5852U true TWM555852U (zh) 2018-02-21

Family

ID=6201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0444U TWM555852U (zh) 2017-07-14 2017-07-14 水質轉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58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2898A (zh) * 2020-04-29 2021-10-29 魏约翰 超微细水分子团处理器及其水处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2898A (zh) * 2020-04-29 2021-10-29 魏约翰 超微细水分子团处理器及其水处理设备
CN113562898B (zh) * 2020-04-29 2023-04-18 魏约翰 超微细水分子团处理器及其水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8504B2 (en) Micro-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US5800704A (en) Foam flotation protein separatior
JP2009136864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JP5440151B2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濃縮装置及び生成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方法
CN106178829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JP2009045619A (ja) 集約型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TWM555852U (zh) 水質轉換器
CN205495241U (zh) 一种静音的多相交换净化处理装置
JP4980765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洗浄装置、シャワリング装置、生簀
WO2018221957A3 (ko) 수족관용 에어 부양식 유동 담체 여과 장치 및 유동 담체
WO2012108235A1 (ja) プラズマ発生装置、当該プラズマ発生装置を用いた洗浄浄化装置および小型電器機器
CN102307643A (zh) 气体净化器
CN106731268A (zh) 一种室内气体净化装置
US3675396A (en) Gas purifier unit
CN102874964A (zh) 新型旋流气浮污水处理器
CN207091137U (zh) 水质转换器
CN105314745A (zh) 一种家用水龙头过滤器
KR19980067547U (ko) 수족관 물정화장치
KR20130002659A (ko) 필터 조립체
KR101557684B1 (ko) 모듈형 산기 장치
JP3194097B2 (ja) 浄水装置
JP2013212485A (ja) オゾン水生成装置
CN102463036A (zh) 净水槽,净水装置和净水装置的清洗方法
KR20180050897A (ko) 나노버블장치
RU18141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ост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