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2662U -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 Google Patents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2662U
TWM552662U TW106211168U TW106211168U TWM552662U TW M552662 U TWM552662 U TW M552662U TW 106211168 U TW106211168 U TW 106211168U TW 106211168 U TW106211168 U TW 106211168U TW M552662 U TWM552662 U TW M55266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elastic arm
seat
slo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1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an hao Yang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Y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Y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Yea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1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2662U/zh
Publication of TWM552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2662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本創作與按鍵有關,尤指一種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鍵盤為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輸入裝置之一,鍵盤包含有多個按鍵,每一個按鍵對應到不同的字元或符號,當使用者對按鍵進行敲擊時,即能對電子產品輸入相對應的字元或符號。然而就習知按鍵來說,當受到使用者的敲擊之後,按鍵回饋給使用者之段落感不足,所以如何提升按鍵的按壓段落感為目前業界亟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按鍵開關,其在按壓時具有明確的段落感,以提升操作手感。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之按鍵開關包含有一按鍵座、一按鍵、一復位彈性件,以及一側向彈性件。該按鍵座具有一按鍵槽與一連通該插槽之按鍵槽;該按鍵具有一鍵帽與一鍵帽支撐座,該鍵帽支撐座連接該鍵帽且可上下位移地設於該按鍵座之按鍵槽內,該鍵帽支撐座之外周面具有一承靠部與一凹部,該凹部鄰接於該承靠部之頂緣;該復位彈性件設於該按鍵座與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之間,用以對該按鍵提供復位力量;該側向彈性件具有一彈臂支撐座與一彈臂,該彈臂支撐座樞設於該按鍵座且鄰設該按鍵座之按鍵槽,該彈臂之一端連接該彈臂支撐座,該彈臂之另一端具有一凸部。
當該按鍵未受外力作用而位於一初始位置時,該彈臂之凸部被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承靠部給抵壓著,使該彈臂蓄積本身的彈性力量,當該按鍵受外力作用而下移至一第一按壓位置時,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承靠部會跟該彈臂之凸部相互錯開,使該彈臂釋放本身所蓄積的彈性力量而藉由該凸部卡接於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凹部,當該按鍵持續受外力作用而下移至一第二按壓位置時,該彈臂保持不動,且該彈臂之凸部會順勢脫離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凹部。藉此,本創作之按鍵開關在按壓過程中具有明確的段落感,以達到提升手感的目的。
較佳地,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更具有一推頂部,該推頂部鄰接於該承靠部之底緣,該彈臂支撐座具有一直立部與一翹伸部,該翹伸部連接於該直立部之底端且朝該按鍵的方向往上翹伸且與該彈臂之一端連接在一起。藉此,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一按壓位置時,該鍵帽支撐座之推頂部抵接於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當該按鍵從該第一按壓位置朝該第二按壓位置移動的過程中,該鍵帽支撐座之推頂部下壓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使該彈臂支撐座朝該按鍵的方向樞轉,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二按壓位置時,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會被該鍵帽支撐座之承靠部給抵壓著,使該彈臂支撐座保持不動。
較佳地,該彈臂支撐座更具有一鏤空槽,該鏤空槽位於該直立部之頂端與該翹伸部之底端之間。藉此,當該按鍵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彈臂保持在該彈臂支撐座之鏤空槽內,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一按壓位置時,該彈臂之頂端伸出該彈臂支撐座之鏤空槽外而藉由該凸部卡接於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凹部,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二按壓位置時,該彈臂回到該彈臂支撐座之鏤空槽內。
以下藉由所列舉之若干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及特徵,本說明書內容所提及的“頂”、“底”、“上”、“下”、“內”、“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語,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為基準之例示描述用語,並非作為限制主張範圍之用意。
請先參閱第1及2圖,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按鍵開關10包含有一按鍵座20、一按鍵30、一復位彈性件40,以及一側向彈性件50。
按鍵座20具有一底座25,底座25具有一向上開放之按鍵槽21,底座25之底面朝按鍵槽21的方向凸伸出一定位柱22,底座25之內側面具有一連通按鍵槽21之插槽23與兩相對地連通插槽23之樞槽24。此外,按鍵座20更具有一蓋板26,蓋板26設於底座25之頂面且具有一連通按鍵槽21之軸孔27。
按鍵30具有一鍵帽31與一鍵帽支撐座32。鍵帽31位於按鍵座20的上方供使用者按壓;鍵帽支撐座32可上下位移地設於按鍵座20之按鍵槽21,鍵帽支撐座32之頂端穿過蓋板26之軸孔27與鍵帽31連接,鍵帽支撐座32之底端具有一容置槽33,鍵帽支撐座32藉由容置槽33套設於按鍵座20之定位柱22。此外,鍵帽支撐座32之外周面在面對按鍵座20之插槽23的方向具有一承靠部34、一凹部35及一推頂部36,其中的凹部35鄰接於承靠部34之頂緣,推頂部36鄰接於承靠部34之底緣。
如第5圖所示,復位彈性件40套設於按鍵30之定位柱22且位於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容置槽33內,用以提供彈力對按鍵30提供復位效果。
如第3圖所示,側向彈性件50具有一彈臂支撐座60,彈臂支撐座60設於按鍵座20之插槽23內且具有一直立部61及一翹伸部62,直立部61之兩相對側面分別往外延伸出一樞軸63,彈臂支撐座60藉由樞軸63卡接於按鍵座20之樞槽24內(如第4圖所示),使彈臂支撐座60能相對按鍵30樞轉,翹伸部62連接於直立部61之底端且朝按鍵30的方向往上翹伸。此外,彈臂支撐座60更具有一鏤空槽64,鏤空槽64位於直立部61之頂端與翹伸部62之底端之間。
另一方面,如第3圖所示,側向彈性件50更具有一彈臂70,在本實施例中,彈臂70位於彈臂支撐座60之鏤空槽64內且具有兩相對之肋板71與兩相對之支腳72,兩肋板71之間具有一預定間隔,兩支腳72分別自一個肋板71之底端水平地往外延伸並跟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連接在一起。此外,彈臂70更具有一凸部73,凸部73連接於兩肋板71之頂端。
由上述可知,當按鍵30之鍵帽31未受外力作用而使按鍵30位於一初始位置P0時,如第5圖所示,彈臂70之凸部73被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承靠部34給抵壓著,使彈臂70保持在彈臂支撐座60之鏤空槽64內以蓄積本身的彈性力量。
當按鍵30之鍵帽31受外力作用而使按鍵30下移至一第一按壓位置P1時,如第6圖所示,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承靠部34會跟彈臂70之凸部73相互錯開,此時的彈臂70會釋放本身所蓄積的彈性力量,使彈臂70之頂端伸出彈臂支撐座60之鏤空槽64外並藉由凸部73卡接於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凹部35。此外,當按鍵30位於第一按壓位置P1時,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推頂部36會碰到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但並未對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施以下壓力量。
當按鍵30之鍵帽31持續受外力作用而使按鍵30從第一按壓位置P1下移至一第二按壓位置P2的過程中,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推頂部36會下壓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使彈臂支撐座60朝按鍵30的方向樞轉而藉由鏤空槽64套設於彈臂70之頂端,亦即讓彈臂70再度回到彈臂支撐座60之鏤空槽64內。一旦按鍵30下移至第二按壓位置P2時,如第7圖所示,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凹部35會脫離彈臂70之凸部73,且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承靠部34會抵壓著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使彈臂支撐座60保持不動,此時的彈臂70即可保持在彈臂支撐座60之鏤空槽64內。當釋放對按鍵30的下壓力量時,按鍵30會藉由復位彈性件40的復位力量回到如第5圖所示之初始位置P0。
綜上所陳,本創作之按鍵開關10透過側向彈性件50的設置,讓按鍵30從初始位置P0下移至第一按壓位置P1的過程中藉由鍵帽支撐座32之凹部35跟彈臂70之凸部73之間的卡接來產生段落感,接著按鍵30從第一按壓位置P1下移至第二按壓位置P2的過程中藉由鍵帽支撐座32之推頂部36與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之間的干涉來產生段落感。換言之,本創作之按鍵開關10在不同的按壓階段均可以產生明確的段落感,進而達到提升操作手感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於按鍵30從初始位置P0下移至第一按壓位置P1的過程中,彈臂70之凸部73會藉由彈臂70本身的彈性力量而一直頂持著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承靠部34,假如彈臂70本身的彈性力量越大,彈臂70之凸部73施加於按鍵30之鍵帽支撐座32的頂持力量就越大,使得按鍵30在下移時所需要的敲擊力量也就需要隨之增加。因此,為了改變彈臂施加於按鍵30的頂持力量,彈臂在結構上可以有不同的變化。
在本創作第2實施例中,如第8圖所示,彈臂80具有一肋板81與兩相對之支腳82。肋板81之頂端連接凸部83,兩支腳82自分別自肋板81之底端的兩相對側面水平地往外延伸且連接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藉此,本創作第2實施例之肋板81係將前述第1實施例所使用的兩個肋板71連接成一體來增加結構上的剛性,使本創作第2實施例之彈臂80相較於前述第1實施例能夠增加對按鍵30的頂持力量。
再如第9圖所示,在本創作第3實施例中,彈臂90具有一肋板91與兩相對之支腳92。肋板91之頂端連接凸部93,兩支腳92均呈倒V字形,兩支腳92之一端連接彈臂支撐座60之翹伸部62,兩支腳92之另一端共同連接肋板91之底端。藉此,本創作第3實施例之肋板91除了將前述第1實施例所使用的兩個肋板71連接成一體之外,同時也將兩個支腳92的形狀改變成跟前述兩個實施例不同,使得本創作第3實施例所提供之彈臂90相較於前述第1、2實施例能夠更進一步地增加對按鍵30的頂持力量。
「第1實施例」
10‧‧‧按鍵開關
20‧‧‧按鍵座
21‧‧‧按鍵槽
22‧‧‧定位柱
23‧‧‧插槽
24‧‧‧樞槽
25‧‧‧底座
26‧‧‧蓋板
27‧‧‧軸孔
30‧‧‧按鍵
31‧‧‧鍵帽
32‧‧‧鍵帽支撐座
33‧‧‧容置槽
34‧‧‧承靠部
35‧‧‧凹部
36‧‧‧推頂部
40‧‧‧復位彈性件
50‧‧‧側向彈性件
60‧‧‧彈臂支撐座
61‧‧‧直立部
62‧‧‧翹伸部
63‧‧‧樞軸
64‧‧‧鏤空槽
70‧‧‧彈臂
71‧‧‧肋板
72‧‧‧支腳
73‧‧‧凸部
P0‧‧‧初始位置
P1‧‧‧第一按壓位置
P2‧‧‧第二按壓位置
「第2實施例」
80‧‧‧彈臂
81‧‧‧肋板
82‧‧‧支腳
83‧‧‧凸部
「第3實施例」
90‧‧‧彈臂
91‧‧‧肋板
92‧‧‧支腳
93‧‧‧凸部
第1圖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按鍵開關的外觀立體圖。 第2圖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按鍵開關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按鍵開關所提供之側向彈性件的外觀立體圖。 第4圖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按鍵開關所提供之按鍵座與側向彈性件的俯視圖。 第5圖為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按鍵開關的剖視圖,主要顯示按鍵位於初始位置。 第6圖類同於第5圖,主要顯示按鍵位於第一按壓位置。 第7圖類同於第6圖,主要顯示按鍵位於第二按壓位置。 第8圖為本創作第2實施例之按鍵開關所提供之側向彈性件的外觀立體圖。 第9圖為本創作第3實施例之按鍵開關所提供之側向彈性件的外觀立體圖。
30‧‧‧按鍵
31‧‧‧鍵帽
32‧‧‧鍵帽支撐座
34‧‧‧承靠部
35‧‧‧凹部
36‧‧‧推頂部
60‧‧‧彈臂支撐座
62‧‧‧翹伸部
64‧‧‧鏤空槽
70‧‧‧彈臂
73‧‧‧凸部
P1‧‧‧第一按壓位置

Claims (7)

  1. 一種按鍵開關,包含有: 一按鍵座,具有一按鍵槽; 一按鍵,具有一鍵帽與一鍵帽支撐座,該鍵帽支撐座連接該鍵帽且可上下位移地設於該按鍵座之按鍵槽內,使得該按鍵能於一初始位置、一第一按壓位置及一第二按壓位置之間相對該按鍵座上下作動,其中,該鍵帽支撐座之外周面具有一承靠部與一凹部,該凹部鄰接於該承靠部之頂緣; 一復位彈性件,設於該按鍵座與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之間,用以將該按鍵保持在該初始位置;以及 一側向彈性件,具有一彈臂支撐座與一彈臂,該彈臂支撐座樞設於該按鍵座且鄰設於該按鍵座之按鍵槽,該彈臂之一端連接該彈臂支撐座,該彈臂之另一端具有一凸部,當該按鍵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彈臂之凸部被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承靠部給抵壓著,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一按壓位置時,該彈臂之凸部卡接於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凹部,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二按壓位置時,該彈臂之凸部脫離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凹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更具有一推頂部,該推頂部鄰接於該承靠部之底緣,該彈臂支撐座具有一直立部與一翹伸部,該翹伸部連接於該直立部之底端且朝該按鍵的方向往上翹伸且與該彈臂之一端連接在一起,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一按壓位置時,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抵接於該鍵帽支撐座之推頂部,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二按壓位置時,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被該鍵帽支撐座之承靠部給抵壓著。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彈臂支撐座更具有一鏤空槽,該鏤空槽位於該直立部之頂端與該翹伸部之底端之間,當該按鍵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彈臂保持在該彈臂支撐座之鏤空槽內,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一按壓位置時,該彈臂之頂端伸出該彈臂支撐座之鏤空槽外而藉由該凸部卡接於該按鍵之鍵帽支撐座的凹部,當該按鍵位於該第二按壓位置時,該彈臂保持在該彈臂支撐座之鏤空槽內。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彈臂具有兩相對之肋板與兩相對之支腳,該兩肋板之間具有一預定間隔,且該兩肋板之頂端共同連接該凸部,該兩支腳分別自一該肋板之底端水平地往外延伸且連接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彈臂具有一肋板與兩相對之支腳,該肋板之頂端連接該凸部,該兩支腳自該肋板之底端水平地往外延伸且連接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彈臂具有一肋板與兩相對之支腳,該肋板之頂端連接該凸部,該兩支腳均呈倒V字形,該兩支腳之一端連接該彈臂支撐座之翹伸部,該兩支腳之另一端共同連接該肋板之底端。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按鍵座更具有一連通該按鍵槽與兩相對地鄰設於該插槽之樞槽,該彈臂支撐座設於該插槽內,且該彈臂支撐座之直立部的兩相對側邊分別往外延伸出一樞軸,該兩樞軸分別可樞轉地卡接於一該樞槽內。
TW106211168U 2017-07-28 2017-07-28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TWM552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168U TWM552662U (zh) 2017-07-28 2017-07-28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168U TWM552662U (zh) 2017-07-28 2017-07-28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2662U true TWM552662U (zh) 2017-12-01

Family

ID=6122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1168U TWM552662U (zh) 2017-07-28 2017-07-28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2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8715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TWI620220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M542224U (zh) 帶x架結構的鍵盤開關
TWI381408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TW201508792A (zh) 按鍵結構
TWI624848B (zh) 具機械式開關的按鍵結構及其機械式開關
TWM551337U (zh) 按鍵裝置及卡勾支架
JP2018156733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TWI691983B (zh) 鍵盤
TW201837943A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609396B (zh) 按鍵結構
TWI564922B (zh) 按鍵連接模組
TWM461827U (zh) 鍵盤的按鍵結構及其彈性體
TW201721692A (zh) 按鍵結構
WO2017032219A1 (zh) 带x架结构的键盘开关
TWM474242U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M552662U (zh) 可提升操作手感之按鍵開關
TW201931407A (zh) 鍵盤裝置
TWI411941B (zh) 輸入裝置
TW202027113A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202025190A (zh) 鍵盤
US20050133356A1 (en) Key top
TWI740363B (zh) 滑鼠裝置
TWI666671B (zh) 按鍵結構
TWI672717B (zh) 按鍵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