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2613U - 操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操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2613U
TWM552613U TW106212745U TW106212745U TWM552613U TW M552613 U TWM552613 U TW M552613U TW 106212745 U TW106212745 U TW 106212745U TW 106212745 U TW106212745 U TW 106212745U TW M552613 U TWM552613 U TW M5526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device
body portion
housing
limi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2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軒 江
Original Assignee
華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2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2613U/zh
Publication of TWM552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2613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操控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操控裝置,特別係一種具觸控功能的操控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滑鼠操作裝置已無法滿足使用者操控電子裝置時的需求,例如滑鼠的操作方式不夠直覺、無法進行更多樣化的操作。目前雖然已有觸控操作的介面,但目前觸控操作大多僅能在顯示螢幕上做簡單的操作,因此也無法完全取代滑鼠及應付使用者的需求。
本創作提供一種操控裝置,包含一本體部、一殼體以及一觸控部。 本體部具有一側面、一頂端及一底端,側面包括至少一感應器;殼體套設於側面外圍;觸控部設置於頂端。
以下將透過多個實施例說明本創作的操控裝置的實施態樣及運作原理。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透過上述實施例已可理解本創作的特徵及功效,而可基於本創作的精神,進行組合、修飾、置換或轉用。
此外,本文所指的“電性連接”一詞包括直接電性連接或間接電性連接等態樣,且並非限定,在此先行敘明。另外,本文中關於「當…」或「…時」一詞表示「當下、之前或之後」等態樣,且並非限定,在此先行敘明。
圖1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細部結構爆炸圖。以下就各細部結構進行說明。
由圖1可知,操控裝置10包括一本體部20、一殼體30及一觸控部40。本體部20具有一側面202、一頂端204及一底端206。本體部20的側面202包括至少一感應器22(為方便說明,以下以本體部20具有多個感應器22作為舉例),而殼體30用以套設於本體部20的側面202外圍,進而使感應器22被包覆於殼體30內,且殼體30相對於本體部20旋轉。觸控部40設置於本體部20的頂端204。
在一實施例裡,感應器22或觸控部40可接收使用者的一操作指令,例如但不限定為一觸控手勢,以讓操控裝置10根據觸控手勢而發出對應的控制訊號。為方便說明,以下將以觸控手勢代表操作指令進行說明。
在一實施例裡,操控裝置10更包含一底座50,底座50連接於本體部20的底端206。
在一實施例裡,感應器22圍繞設置於本體部20的側面202,讓側面202能夠進行感應。感應器22可以是各種感應器,例如壓力感應器、光敏感應器、溫度感應器等,但並非限定。在一實施例裡,感應器22為壓力感應器,可感應手指數量、手指位置、手指面積或手指力度等參數,但並非限定,此壓力感應器原理及構造已屬於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習知技術,且已運用於目前的一些智慧型手機,在此不再詳述。此外,在此實施例裡,感應器22的數量為2個以上,但在另一實施例裡,感應器22的數量為1個。
殼體30可以是各種材質,例如塑膠、金屬等,但並非限定。在一實施例裡,殼體30具有一環形觸控區域32,當殼體30套設於本體部20時,感應器22係對應位於環型觸控區域32。環形觸控區域32可以各種方式呈現,例如具備與殼體30不同的顏色、具備與殼體30不同的材質等,但並非限定。環形觸控區域32至少可讓使用者得知感應器22的位置。
觸控部40可以是觸控面板,但並非限定。在觸控部40係觸控面板的情況下,觸控部40可以是電容式、電阻式、光學式等類型的觸控面板,但並非限定。在一實施例裡,殼體30的頂部包括一開口34,開口34對應觸控部40的形狀,以讓觸控部40與殼體30卡合,但並非限定,觸控部40與殼體亦可使用其它方式組合在一起。在一實施例裡,觸控部40為圓形觸控面板,且殼體30為中空圓柱形狀,本體部20為中空或實心圓柱形狀。
在一實施例裡,觸控部40可與一按壓部42搭配,按壓部42係設置於觸控部40的底部,以讓使用者除了使用觸控的方式外,亦可以按壓觸控部40的方式來輸入觸控手勢。按壓部42可以是機械式按壓元件,例如由彈簧等類似元件來提供按壓功能等,但並非限定,按壓部42亦可以是由其它元件來構成,例如電子式的按壓元件,並利用感應器來偵測按壓。在一實施例裡,按壓部42可具有多個子按壓元件,分佈於觸控部40的底部,以感測不同位置的按壓,至少可讓使用者藉由按壓不同位置來輸入觸控手勢,例如按壓觸控部40的左邊部分與按壓觸控部40的右邊部分為不同的觸控手勢。
底座50可以是各種材質,本創作並沒有限定。底座50用於支撐整個操控裝置10,在一實施例裡,底座50的底部可設置防止滑動的元件,例如但不限定為止滑墊,以穩定操控裝置10。
在一實施例裡,殼體30以底座50及本體部20為中心進行轉動,即當該底座50置於一桌面時,殼體30可藉由一外力而沿著該本體部20進行轉動。由於讓殼體30沿著本體部20進行轉動的方式屬於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習知技術,因此不再詳述。此外,在一實施例裡,觸控部40或按壓部42亦可設置為隨著殼體30而一起轉動。由於如何實現觸控部40或按壓部42隨著殼體30一起轉動屬於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習知技術,因此亦不再詳述。
圖2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組裝結果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如圖2所示,當圖1中的元件組裝後,觸控部40係卡合於殼體30而位於本體部40的頂端204,而本體部40的(多個)感應器22係對應位於環形觸控區域32的範圍內。
在一實施例裡,操控裝置10的大小係設置為可以讓使用者以單手握住來進行操作,但並非限定。
在一實施例裡,操控裝置10係適用於與外部裝置(例如電子裝置)搭配。操控裝置10根據使用者的觸控手勢而發出控制指令至外部裝置,例如操控裝置10可藉由電腦程式的執行來達成此運作,但並非限定。
圖3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功能方塊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2。如圖3所示,本體部20包括感應器22、一電池24、一處理器26、一電腦程式產品27及一通訊模組28,但並非限定,實際上本體部20可包括更多或更少元件。在一實施例裡,感應器22、觸控部40、按壓部42係各自電性連接至處理器26,但並非限定。
電池24提供操控裝置10運作的電力,其可以是充電電池或可供置換的一次性電池,本創作並沒有限定。處理器26是各種規格的處理器,當處理器26執行電腦程式產品27時,可執行特殊的功能。通訊模組28係各種無線或有線傳輸的元件,例如通訊晶片、天線、傳輸線連接埠等,本創作並沒有限定,只要能進行傳輸的元件都屬於本創作的通訊模組28的態樣。在一實施例裡,通訊模組28係使用藍芽來進行無線傳輸,但並非限定,本創作亦可使用其它各種無線通訊方式進行無線傳輸,以讓操控裝置10發送控制指令至一電子裝置60。
在一實施例裡,電腦程式產品27係設置為讓處理器26可以將觸控手勢對應至控制指令,即當處理器26接收到一觸控手勢時,藉由執行電腦程式產品27,可以判斷出該觸控手勢所對應的一個控制指令。在一實施例裡,電腦程式產品27係設置為可根據使用者的設定來更改觸控手勢所對應的控制指令,即使用者可以藉由電腦程式產品27來設定每一個觸控手勢所對應的控制指令。由於電腦程式產品27如何實現將觸控手勢對應至控制指令係屬於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習知技術(例如至少可透過程式碼的撰寫等),在此不再詳述。
在一實施例裡,電子裝置60可以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其它電子產品(例如電子式電器用品)等,但並非限定。電子裝置60可具有另一電腦程式產品,以根據來自操控裝置10的控制指令進行運作。
以下以一實施例來說明操控裝置10的運作方式,並請再次參考圖3。當使用者對操控裝置10輸入觸控手勢,感應器22、觸控部40或按壓部42將接收到的觸控手勢傳送至處理器26,處理器26執行電腦程式產品27來判斷接收到的觸控手勢所對應的控制指令,並藉由通訊模組28傳送控制指令至電子裝置60,進而操控電子裝置60的運作。上述運作方式僅是舉例,而非本創作的限定。
在一實施例裡,本體部20更包含一發光模組29。發光模組29與處理器26連接,使操控裝置10運作過程中進行發光,例如可以在操控裝置10接收或傳送指令時進行發光、接收觸控手勢時發光等,但並非限定。
圖4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基本使用情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3。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操作操控裝置10時,可將拇指或無名指置於操控裝置10的兩側(例如環形觸控區域32),並可將食指與中指置於操控裝置10的頂部(例如觸控部40)。使用者可使用左手或右手來操作操控裝置10,在一實施例裡,可藉由處理器26執行電腦程式產品27來設定操控裝置10適用於左手或右手,但並非限定。
圖5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4。如圖5所示,觸控手勢的一個範例係將殼體30進行轉動。
在一實施例裡,順時針轉動與逆時針轉動係設置為兩種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不同的轉動幅度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所使用的手指數量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以一根手指轉動殼體30與以兩根手指轉動殼體30係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感應器22可根據環形觸控區域32內的壓力感測點的位置,來判斷出是否轉動、轉動的幅度、轉動的方向、使用的手指數量等觸控手勢。上述的判斷方式僅是舉例,並非本創作的限定,實際上可以有更多種判斷方式來判斷本體部30的轉動。
圖6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4。如圖6所示,另一個觸控手勢的範例係在環形觸控區域32進行觸碰。
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碰觸環形觸控區域32的手指數量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使用者以一根手指碰觸環形觸控區域32(即一個觸碰點)與以五根手指碰觸環形觸控區域32(即五個觸碰點)係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短時間內碰觸環形觸控區域32的次數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使用者於短時間內觸碰環形觸控區域32的同一位置兩次係一個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碰觸環形觸控區域32的力道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使用者施力按壓環形觸控區域32與輕碰環形觸控區域32係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藉由感應器22本身的感測功能,將可以實現上述觸控手勢的判斷,且不限於此。
圖7係本創作又另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4。如圖7所示,觸控手勢的另一個範例係在觸控部40進行觸碰。
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觸碰觸控部40的位置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使用者觸碰觸控部40的左邊部分與碰觸觸控部40的右邊部分係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觸碰觸控部40的力道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施力按壓觸控部40的左邊部分與輕碰觸控部的左邊部分係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觸碰觸控部40的手指數量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以兩根手指觸碰觸控部40與以三根手指碰觸觸控部40係不同的觸控手勢。上述觸控手勢的判斷至少可藉由觸控部40或按壓部42本身的功能來達成,且不限於此。
圖8係本創作又另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10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4。如圖8所示,觸控手勢的另一個範例係在觸控部40進行滑動。
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在觸控部40上的滑動方向係設置為不同的觸控手勢,例如在觸控部40上將手指由左至右滑動與由右至左滑動係不同的觸控手勢。在一實施例裡,使用者在觸控部40上進行滑動的手指數目係設置為不同觸控手勢,例如以兩根手指在觸控部40上由左至右滑動與以三根手指在觸控部40上由左至右滑動係不同的觸控手勢。上述觸控手勢的判斷至少可藉由觸控部40本身的觸控功能來達成,且不限於此。
圖5至圖8的各種觸控手勢皆可以任意搭配。實際上本創作亦可具備更多觸控手勢,且不一定要完全具備上述的觸控手勢。
藉此,本創作提供一種改良的操控裝置10,利用特殊的觸控部40或感應器20的設置,搭配電腦程式產品27,至少能夠讓使用者直覺簡單的操作方式進行複雜的操控,並且亦可讓使用者依照習慣自由搭配控制指令與觸控手勢,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方便性。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0‧‧‧操控裝置
20‧‧‧本體部
22‧‧‧感應器
24‧‧‧電池
26‧‧‧處理器
27‧‧‧電腦程式產品
28‧‧‧通訊模組
30‧‧‧殼體
32‧‧‧環形觸控區域
34‧‧‧開口
40‧‧‧觸控部
42‧‧‧按壓部
50‧‧‧底座
202‧‧‧側面
204‧‧‧頂端
206‧‧‧底端
29‧‧‧發光模組
圖1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細部結構爆炸圖。
圖2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組裝結果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基本使用情形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又另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又另一實施例的操控裝置的觸控手勢的示意圖。
10‧‧‧操控裝置
20‧‧‧本體部
22‧‧‧感應器
30‧‧‧殼體
32‧‧‧環形觸控區域
34‧‧‧開口
40‧‧‧觸控部
42‧‧‧按壓部
50‧‧‧底座
202‧‧‧側面
204‧‧‧頂端
206‧‧‧底端

Claims (10)

  1. 一種操控裝置,包含: 一本體部,具有一側面、一頂端以及一底端,該側面包括一感應器; 一殼體,套設於該側面外圍,且相對於該本體部旋轉;以及 一觸控部,設置於該頂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更包含一底座,該底座連接該底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環形觸控區域,該感應器對應位於該環形觸控區域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一開口,該開口對應該觸控部的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觸控部為圓形觸控面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感應器為壓力感應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本體部包括一通訊模組,用以與一電子裝置進行通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本體部包括一發光模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本體部包括一處理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操控裝置,其中該本體部包括一電池。
TW106212745U 2017-08-29 2017-08-29 操控裝置 TWM552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745U TWM552613U (zh) 2017-08-29 2017-08-29 操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745U TWM552613U (zh) 2017-08-29 2017-08-29 操控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2613U true TWM552613U (zh) 2017-12-01

Family

ID=61228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2745U TWM552613U (zh) 2017-08-29 2017-08-29 操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2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5396B (zh) 具磁感应滚轮的触控笔及其操作方法
AU2017239504A1 (en) Gaming controller for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gaming controller
US20120293410A1 (en) Flexible Input Device Worn on a Finger
KR101104749B1 (ko) 정보입력 기능을 가지는 마우스패드
US8810514B2 (en) Sensor-based pointing device for natural input and interaction
JP2016533577A (ja) リモコン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488328B1 (en) Stylu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JP2014509768A (ja) 親指に装着可能なカーソル制御及び入力デバイス
KR20140138361A (ko) 루프 형태의 택타일 멀티터치 입력장치, 제스처와 그 방법
US20110109553A1 (en) Wireless touchpad mouse
CN113396378A (zh) 针对用于二维和三维环境的多用途输入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WO2016003365A1 (en) A wearable input device
US9024879B2 (en) Computer input device with switchable operation modes and mode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TWI511452B (zh)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JP2012164047A (ja) 情報処理装置
TWM552613U (zh) 操控裝置
TW201224867A (en) Wearable mouse
US7310086B2 (en) Finger navigation input device
JP3205569U (ja) Windows(登録商標)タブレットパソコン
US20140320419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CN105320386A (zh) 控制计算设备的输入形式
TW201531888A (zh) 觸控指套
US2010019468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WI823732B (zh) 滑鼠裝置
CN207319208U (zh) 操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