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7367U - 脊突間穩定器 - Google Patents

脊突間穩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7367U
TWM547367U TW106201557U TW106201557U TWM547367U TW M547367 U TWM547367 U TW M547367U TW 106201557 U TW106201557 U TW 106201557U TW 106201557 U TW106201557 U TW 106201557U TW M547367 U TWM547367 U TW M5473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pinous
lower side
upper side
central support
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1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旭霖
林建宇
Original Assignee
好喜歡妮有限公司
寶億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好喜歡妮有限公司, 寶億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好喜歡妮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1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7367U/zh
Publication of TWM547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7367U/zh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Description

脊突間穩定器
本創作可用於醫療用途之手術進行或治療,特別在於脊椎退化性疾病或脊髓腔狹窄等因脊椎病變導致神經壓迫時的手術治療方式。
人體脊椎是由數個椎骨與椎間盤串接而成,當其中任何一節的椎間盤產生病變或老化時,將會導致脊髓腔狹窄,使得鄰近的脊神經受到壓迫而造成疼痛,導致患者行動不便。
對於上述脊髓腔狹窄所引致的諸多問題,常見的手術治療方式為在脊椎背側的2個脊突之間置入填充塊或穩定器。然而,市面上的脊突間填充塊或穩定器多由剛性材料所製成,無法完全貼合脊突結構,更容易造成脊突周遭組織的破壞。
Abbott Spine公司的Wallis®、Paradigm Spine公司的Coflex®和Medtronic公司的X-Stop®等產品皆為金屬材質的脊突間穩定器;美國專利第7955392號也揭示一脊突間填充塊,美國專利第8968365號揭示一具彈性的硬質脊突間穩定器。然而上述脊突間穩定器或脊突間填充塊所使用的材質為不鏽鋼、鈦合金或聚醚醚酮(PEEK)等硬質材料,無法完全貼合脊突結構,容易導致應力集中現象而引發脊突斷裂,亦可能因無法因應患者脊椎的前彎、側彎和扭轉動作造成填充塊脫出。
美國專利第8118839號揭示一軟質脊突間填充塊;Medtronic公司的DIAM®和Cousin Biotech公司的Intraspine®等產品皆為主成分是矽膠(silicone)的軟質脊突間填充塊,為可以壓縮且具彈 性的脊突間填充塊,可避免硬質脊突間填充塊使用時因應力集中於脊突結構所造成的脊突斷裂。
前述的軟質脊突間填充塊皆具備雙翼結構,即在脊突間填充塊的左右兩側各有兩個大小相同的翼狀突起,該對稱雙翼結構可以提供脊突間填充塊在2個脊突之間較佳的貼合效果,然而前述的對稱雙翼結構僅適用由脊突後方置入,無法適用於由脊突側邊置入。
另外,DIAM®在置入患者脊突之間後需以兩條網帶固定,即手術時需分別拉動兩條網帶以固定該軟質脊突間填充塊於脊突間之位置,如此易造成三條網帶所施加的拉力不均,脊椎之間被網帶綁定的各部位將因此承受不同應力,增加填充塊脫出的機率。
有鑑於此,因此本技術領域亟需一種脊突間穩定器解決前述問題,該脊突間穩定器不但要可同步應用於脊突後方與側邊置入,亦須具備良好的網帶綁定機制,以提高填充塊穩定性,降低填充塊脫出的機率。
本創作提供一種脊突間穩定器,該脊突間穩定包括一軟質脊突間填充塊,該脊突間填充塊具備不對稱雙翼結構,易於置入脊突之間,且該脊突間穩定器僅有一條繩帶,使置入該脊突間填充塊後欲固定時僅需拉動該繩帶,脊椎間的各部位因此可承受相似應力,可確保綁定效益,降低填充塊脫出之機率。此處「應力」係指單位面積所承受的作用力。
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脊突間穩定器中的脊突間填充塊,包括一中央支撐體,該中央支撐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的一上側和一下側;一上側翼,位於該第一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延伸而出;一下側翼,位於該第一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延伸而出;一上側突起,位於該第二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延伸而出,該上側突起由該上側延伸出之長度小於該上側翼由該上側延伸出之長 度;一下側突起,位於該第二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延伸而出,該下側突起由該下側延伸出之長度小於該下側翼由該下側延伸出之長度;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穿過該中央支撐體的該第一方向至該第二方向。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填充塊具有該上側翼較該上側突起長,且該下側翼較該下側突起長的不對稱雙翼結構,此不對稱雙翼結構可便於從側面置入2節脊椎之間。
本創作提供另一種用於脊突間穩定器中的脊突間填充塊,包括一中央支撐體,該中央支撐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的一上側和一下側;一上側翼,位於該第二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延伸而出;一下側翼,位於該第二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延伸而出;一上側突起,位於該第一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延伸而出,該上側突起由該上側延伸出之長度小於該上側翼由該上側延伸出之長度;一下側突起,位於該第一方向且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延伸而出,該下側突起由該下側延伸出之長度小於該下側翼由該下側延伸出之長度;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穿過該中央支撐體的該第一方向至該第二方向。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填充塊具有該上側翼較該上側突起長,且該下側翼較該下側突起長的不對稱雙翼結構,此不對稱雙翼結構可便於從側面置入2節脊椎之間。
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填充塊之中央支撐體又可包括上支撐體和一下支撐體,該上支撐體位於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並與該上側翼及該上側突起連結,該下支撐體位於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並與該下側翼及該下側突起連結。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填充塊又可包括一上穿孔和一下穿孔,該上穿孔和該下穿孔穿過該中央支撐體,該上穿孔和該下穿孔均位於該上支撐體。
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填充塊之該上側翼、該下側翼、該上側突起和該下側突起各包括一接近該中央支撐體的根端和一遠離該中央支撐體的末端。該上側翼、該下側翼、該上側突起和該下側突起之末端具有導角設計,可應用於側向置入手術,易於被置入2節 脊椎之間。
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填充塊之該中央支撐體更包括一前側和一後側。該前側及該後側與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互相垂直,且該前側及該後側與該上側及該下側互相垂直,該前側延伸至該後側可形成一水平面,該水平面垂直於該上側及該下側;一上凹面,該上凹面位於該上側翼和該上側突起之間,且位於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該上凹面由該前側向該後側傾斜並形成一上夾角;一下凹面,該下凹面位於該下側翼和該下側突起之間,且位於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本創作之上凹面和下凹面並非呈平行,符合人體脊椎結構,因此該脊突間填充塊可緊密貼合於患者上下2節脊椎之間。
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穩定器包括一繩帶,該繩帶可穿過該穿孔,且該繩帶於該中央支撐體之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可形成一環形結構;且該脊突間穩定器更包括至少一金屬勾,該金屬勾至少位於該繩帶之一端,該金屬勾可通過該環形結構形成一繩結。本創作之該繩帶、該金屬勾、該環形結構和該繩結可使該脊突間穩定器方便被固定於椎間,且單一繩帶設計使脊椎間各部位被該繩帶綁定處之所受應力相近,使該脊突間穩定器被置入後不會脫出脊椎間。
本創作提供的脊突間穩定器又可包括一織物外套,該織物外套可完全包覆該脊突間填充塊。本創作之該織物外套可作為該脊突間穩定器和脊椎之間的緩衝介質,可避免該脊突間填充塊直接與椎骨接觸而產生填充塊磨耗的問題,並有效減少對脊突周遭組織的破壞。
1‧‧‧脊突間填充塊
2‧‧‧脊突間穩定器
11‧‧‧上側
12‧‧‧下側
13‧‧‧第一方向
14‧‧‧第二方向
15‧‧‧前側
16‧‧‧後側
100‧‧‧中央支撐體
100a‧‧‧上支撐體
100b‧‧‧下支撐體
110‧‧‧上側翼
110a‧‧‧上側翼根端
110b‧‧‧上側翼末端
111‧‧‧下側翼
111a‧‧‧下側翼根端
111b‧‧‧下側翼末端
120‧‧‧上側突起
120a‧‧‧上側突起根端
120b‧‧‧上側突起末端
121‧‧‧下側突起
121a‧‧‧下側突起根端
121b‧‧‧下側突起末端
130‧‧‧上凹面
130a‧‧‧上夾角
131‧‧‧下凹面
131a‧‧‧下夾角
140‧‧‧穿孔
141‧‧‧上穿孔
141a‧‧‧第一方向上穿孔開口
141b‧‧‧第二方向上穿孔開口
141c‧‧‧上穿孔通道
142‧‧‧下穿孔
142a‧‧‧第一方向下穿孔開口
142b‧‧‧第二方向下穿孔開口
142c‧‧‧下穿孔通道
150‧‧‧水平面
160‧‧‧織物外套
161a‧‧‧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
161b‧‧‧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上開口
162a‧‧‧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
162b‧‧‧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下開口
200‧‧‧繩帶
210‧‧‧金屬勾
211‧‧‧第一金屬勾
212‧‧‧第二金屬勾
300‧‧‧環形結構
310‧‧‧繩結
4‧‧‧脊突間填充塊
5‧‧‧脊突間穩定器
400‧‧‧中央支撐體
400a‧‧‧上支撐體
400b‧‧‧下支撐體
410‧‧‧上側翼
410a‧‧‧上側翼根端
410b‧‧‧上側翼末端
411‧‧‧下側翼
411a‧‧‧下側翼根端
411b‧‧‧下側翼末端
420‧‧‧上側突起
420a‧‧‧上側突起根端
420b‧‧‧上側突起末端
421‧‧‧下側突起
421a‧‧‧下側突起根端
421b‧‧‧下側突起末端
430‧‧‧上凹面
431‧‧‧下凹面
440‧‧‧穿孔
441‧‧‧上穿孔
441a‧‧‧第一方向上穿孔開口
441b‧‧‧第二方向上穿孔開口
441c‧‧‧上穿孔通道
442‧‧‧下穿孔
442a‧‧‧第一方向下穿孔開口
442b‧‧‧第二方向下穿孔開口
442c‧‧‧下穿孔通道
460‧‧‧織物外套
461a‧‧‧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
461b‧‧‧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上開口
462a‧‧‧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
462b‧‧‧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下開口
圖1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填充塊之外觀圖。
圖2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穩定器之外觀圖。
圖3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穩定器與織物外套之外觀圖。
圖4係本創作之繩帶外觀圖。
圖5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填充塊之透視圖。
圖6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穩定器於該第一方向之側面圖。
圖7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穩定器與織物外套於該第一方向之側面圖。
圖8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穩定器於該第二方向之側面圖。
圖9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穩定器與織物外套於該第二方向之側面圖。
圖10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填充塊於該第一方向之側面圖。
圖11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填充塊於該第二方向之側面圖。
圖12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填充塊於該第一方向之剖面圖。
圖13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填充塊之外觀圖。
圖14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穩定器之外觀圖。
圖15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穩定器與織物外之外觀圖。
圖16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填充塊之透視圖。
圖17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填充塊於該第一方向之側面圖。
圖18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填充塊於該第二方向之側面圖。
圖19係本創作之一脊突間穩定器置入脊突間之俯視圖。
圖20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穩定器置入脊突間之俯視圖。
圖21係本創作之另一脊突間穩定器置入脊突間之側面圖。
本創作提供一脊突間穩定器,該脊突間穩定器包括一脊突間填充塊,該脊突間填充塊之上側分別具有由中央支撐體延伸而出的上側翼和上側突起,以及同樣由該中央支撐體延伸而出的下側翼和下側突起,其中上側翼較該上側突起長,該下側翼較該下側突起長,造成不對稱雙翼結構,該不對稱雙翼結構將可使施術者進行手術時較易將該脊突間填充塊以側向方式置入患者的2節脊椎之間。「施 術者」係指執行外科手術安裝該脊突間穩定器者,「患者」係指因脊椎病變而需透過外科手術置入該脊突間穩定器者。
請參閱圖1,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為一脊突間填充塊1之外觀圖,該脊突間填充塊1包括一中央支撐體100,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方向13及一第二方向14,與該第一方向13和該第二方向14互相垂直的一上側11和一下側12,該中央支撐體100的該第一方向13至該第二方向14之長度約為15毫米至約25毫米。該中央支撐體100可包括一偏向於該上側11的上支撐體100a和一偏向於該下側12的下支撐體100b,其中該上支撐體100a由該上側11至該下側12的長度約為8毫米至約16毫米,該上支撐體100a由該第一方向13至該第二方向14的寬度約為10毫米至約20毫米;其中該下支撐體100b由該上側11至該下側12的長度約為6毫米至約12毫米,該下支撐體100b由該第一方向13至該第二方向14的寬度約為10毫米至約20毫米;一上側翼110,位於該第二方向14且由該上支撐體1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該上側翼110長度為約5.5毫米至約15毫米;一下側翼111,位於該第二方向14且由該下支撐體1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該下側翼111長度約為5.5毫米至約15毫米;一上側突起120,位於該第一方向13且由該上支撐體1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該上側突起120長度約為2毫米至5毫米;一下側突起121,位於該第一方向13且由該下支撐體1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該上側突起121長度約為2毫米至5毫米;一上凹面130,該上凹面130位於該上支撐體100a的該上側翼110和該上側突起120之間,並朝向該上側11,其中該上凹面130由第一方向13至第二方向14的距離約為2毫米至約6毫米;一下凹面131,該下凹面131位於下支撐體100b的該下側翼111和該下側突起121之間,並朝向該下側12,其中該下凹面131由第一方向13至第二方向14的距離約為2毫米至約6毫米;一組穿孔140,可包括位於上支撐體100a上的上穿孔141和一下穿孔142,且該上穿孔141至該中央支撐體100該上側11之頂端距離約為4毫米至6毫米,該下穿孔142至該中央支撐 體該上側11之頂端距離約為7毫米至10毫米。
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該上側突起120係由該上支撐體1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其長度小於由該上支撐體100a向該上側11延伸出的該上側翼110之長度;該下側突起121係由該下支撐體1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其長度小於由該下支撐體100b向該下側12延伸出的該下側翼111之長度。如此該上側翼110之長度大於該上側突起120之長度,該下側翼111之長度大於該下側突起121之長度,形成一該第二方向14之上下延伸長度大於該第一方向13之上下延伸長度的不對稱雙翼結構,方便施術者在執行外科手術時於患者脊椎側面將該脊突間填充塊1由該第一方向13卡入患者2節脊椎之間。該不對稱雙翼結構並與患者之脊椎結構互相貼合,增加與脊突之接觸面積,使應力分散於該2節脊椎各部位,使患者脊椎之扭轉動作發生時該脊突間填充塊1尚可保持在原先置入患者脊椎之位置,提高該脊突間填充塊1於患者體內之耐用度。
請參閱圖2和圖4,係本創作所提供之一脊突間穩定器2之外觀圖。該脊突間穩定器2除該脊突間填充塊1外,更包括該繩帶200,該繩帶200穿過一穿孔140後於該中央支撐體100的該第二方向14形成一環形結構300,該繩帶200為扁平或圓形截面,該繩帶200長度約為50毫米至約300毫米,該繩帶200截面約為1毫米至約5毫米;一組金屬勾210,包括一第一金屬勾211和一第二金屬勾212,該第一金屬勾211和該第二金屬勾212分別位於該繩帶200的兩端。當該脊突間填充塊1被施術者置入患者椎節間後,該脊突間穩定器2的該第一金屬勾211和該第二金屬勾212可被施術者分別於該第二方向14穿過上椎節與下椎節之棘間韌帶,再穿過該環形結構300,並由施術者拉緊該繩帶200使該環形結構300變小,固定該第一金屬勾211和該第二金屬勾212,使該脊突間穩定器2固定在患者椎節間。患者的各脊椎部位因僅和該繩帶200接觸,因此承受相似的 應力;如需超過一個元件固定該脊突間穩定器2,可能造成患者各脊椎部位承受之應力相異,長期承受易造成脊椎損傷,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請參閱圖3,係本創作所提供之脊突間穩定器2與織物外套之外觀圖。該脊突間穩定器2外可包覆一層織物外套160,該織物外套160可完全包覆該脊突間填充塊1,並有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161a、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上開口161b、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162a、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下開口162b等開口供繩帶200穿出。該織物外套第一方上開口161a較圖1和圖2中的該上穿孔141接近該上側11,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162a較圖1和圖2中的該下穿孔142接近該下側12,即繩帶200穿出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後,需在該織物外套160和該脊突間填充塊1間的空隙分別摺向該上側11和該下側12,以穿出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161a和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162a。該織物外套160可作為該脊突間穩定器2和脊椎之間的緩衝介質,可避免該脊突間填充塊1直接與椎骨接觸使該脊突間填充塊1產生磨耗的問題,並有效減少該脊突間穩定器2對脊突周遭組織的破壞。
請參閱圖5,係本創作所提供之一脊突間填充塊1之透視圖。該繩帶200之一端由該第二方向上穿孔開口141b穿入,並通過該上穿孔通道141c朝該第一方向上穿孔開口141a穿出;該繩帶200之另一端由該第二方向下穿孔開口142b穿入,並通過該下穿孔通道142c朝該第一方向下穿孔開口142a穿出。該上穿孔通道141c和該下穿孔通道142c位於該中央支撐體100中,且該上穿孔通道141c和下穿孔通道142c並不會於該中央支撐體100內交會,較佳地,該上穿孔通道141c和該下穿孔通道142c為平行的兩條通道。
請參閱圖6與圖8,係本創作所提供之一脊突間穩定器2之該第一方向13和該第二方向14之側面圖。本創作定義一前側15和一後側16,該前側15和該後側16彼此相對,且該前側15及該 後側16與該第一方向13及第二方向14互相垂直,該前側15及該後側16與該上側11及該下側12互相垂直。當置入該脊突間填充塊1或該脊突間穩定器2至患者脊椎間時,該前側15面對患者脊椎的脊柱,而該後側16則面對患者背部皮膚。
請參閱圖7與圖9,係本創作所提供之一脊突間穩定器2與織物外套160之該第一方向13和該第二方向14之側面圖。由圖8和圖9可知該繩帶200可由該第二方向上穿孔141b穿出該脊突間填充塊1並由該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上開口161b穿出,該繩帶200在該第二方向14之偏該下側12也可由該第二方向下穿孔開口142b穿出該脊突間填充塊1並由該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下開口162b穿出。由圖6和圖7可知該繩帶200在該第一方向13由該第一方向上穿孔開口141a穿出該脊椎間填充塊1,且向上摺並由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161a穿出,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161a和該第一方向上穿孔開口141a位置並不重合;該繩帶200在該第一方向13之偏下側11由該第一方向下穿孔開口142a穿出該脊椎間填充塊1,且向上摺並由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162a穿出,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162a和該第一方向下穿孔開口142a位置並不重合。
請參閱圖10和圖11,係本創作所提供之一脊突間填充塊1於該第一方向13、該第二方向14之側面圖。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該上側翼110、該下側翼111、該上側突起120和該下側突起121更各包括一較接近該中央支撐體100的根端和一遠離該中央支撐體100的末端,如一上側翼根端110a、一上側翼末端110b、一下側翼根端111a、一下側翼末端111b、一上側突起根端120a、一上側突起末端120b、一下側突起根端121a和一下側突起末端121b。「厚度」係指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一部份或全部於該前側15至該後側16形成之軸線中所佔據之空間,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該上側翼110之厚度小於該下側翼111之厚度,其中該上側翼110之厚度約為6毫米至約10 毫米,該下側翼111之厚度約為10.5毫米至約15毫米;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該上側突起120之厚度小於該下側突起121之厚度,其中該上側突起120之厚度約為6毫米至約10毫米,該下側突起121之厚度約為10.5毫米至約15毫米;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該上支撐體100a和該下支撐體100b之厚度約為8毫米至約20毫米。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該上側翼110之厚度小於該上支撐體100a之厚度;該上側突起120之厚度小於該上支撐體100a之厚度。此厚度之差異更符合人體脊椎結構且使位於該上側翼110和該上側突起之間的該上凹面130可承托住患者脊椎脊突,並確保該脊突間填充塊1置入患者脊椎間後主要受力處位於脊椎椎板下方,增加固定效果,且可使該脊突間穩定器放置位置更靠近椎節旋轉中心;於上述部位之該根端110a、111a、120a、121a連接到該末端110b、111b、120b、121b處各形成弧形導角,該些弧形導角於該第一方向13可使該繩帶200於固定該脊突間穩定器2於患者椎節間時時更靠近患者脊突,提供較佳的固定效果,而於該第二方向14之弧形導角可使施術者較易將該脊突間填充塊1以側放方式置入患者脊椎間。
請參閱圖12,係本創作所提供之脊突間填充塊1於該第一方向13之側面剖面圖,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該前側15延伸至該後側16可形成一水平面150,該水平面150垂直於該上側11及該下側12。該上凹面130由該前側15向該後側16傾斜並和該水平面150形成一上夾角130a,該上夾角130a之範圍可為0度到60度,較佳地應為10度到45度之間。該下凹面131和該水平面150形成一下夾角131a,該下夾角131a之範圍可為0度到60度,較佳地應為10度到45度之間。「傾斜」係該脊突間填充塊1之特定平面或部位不平行於該水平面150,且可沿該前側15至該後側16偏向該上側11或該下側12。由於該上夾角130a和該下夾角131a不相等,因此該上凹面130和該下凹面131並非互相平行,如此可使該脊突間填充塊1和患 者脊椎結構更加貼合。
請參閱圖13,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為一脊突間填充塊4之外觀圖,該脊突間填充塊4包括一中央支撐體400,該中央支撐體400可包括一偏向於該上側11的上支撐體400a和一偏向於該下側12的下支撐體400b;一上側翼410,位於該第一方向13且由該上支撐體4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一下側翼411,位於該第一方向13且由該下支撐體4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一上側突起420,位於該第二方向14且由該上支撐體4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一下側突起421,位於該第二方向14且由該下支撐體4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一上凹面430,該上凹面430位於該上支撐體400a的該上側翼410和該上側突起420之間,並朝向該上側11;一下凹面431,該下凹面431位於下支撐體400b的該下側翼411和該下側突起421之間,並朝向該下側12;一組穿孔440,可包括位於上支撐體400a上的上穿孔441和一下穿孔442。
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該上側突起420係由該上支撐體4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其長度小於由該上支撐體400a向該上側11延伸出的該上側翼410之長度;該下側突起421係由該下支撐體4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其長度小於由該下支撐體400b向該下側12延伸出的該下側翼411之長度。如此該上側翼110之長度大於該上側突起420之長度,該下側翼411之長度大於該下側突起421之長度,形成一該第一方向13之上下延伸長度大於該第二方向14之上下延伸長度的不對稱雙翼結構。
請參閱圖13,係本創作所提供之另一脊突間填充塊4之外觀圖。該中央支撐體400的該第一方向13至該第二方向14之長度約為15毫米至約25毫米。該中央支撐體400可包括一偏向於該上側11的上支撐體400a和一偏向於該下側12的下支撐體400b,其中該上支撐體400a由該上側11至該下側12的長度約為8毫米至約16 毫米,該上支撐體400a由該第一方向13至該第二方向14的寬度約為10毫米至約20毫米;其中該下支撐體400b由該上側11至該下側12的長度約為6毫米至約12毫米,該下支撐體400b由該第一方向13至該第二方向14的寬度約為10毫米至約20毫米;一上側翼410,位於該第一方向13且由該上支撐體4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該上側翼410長度為約5.5毫米至約15毫米;一下側翼411,位於該第一方向13且由該下支撐體4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該下側翼411長度約為5.5毫米至約15毫米;一上側突起420,位於該第二方向14且由該上支撐體400a向該上側11延伸而出,該上側突起420長度約為2毫米至5毫米;一下側突起421,位於該第二方向14且由該下支撐體400b向該下側12延伸而出,該上側突起421長度約為2毫米至5毫米;一上凹面430,該上凹面430位於該上支撐體400a的該上側翼410和該上側突起420之間,並朝向該上側11,其中該上凹面430由第一方向13至第二方向14的距離約為2毫米至約6毫米;一下凹面431,該下凹面431位於下支撐體400b的該下側翼411和該下側突起421之間,並朝向該下側12,其中該下凹面431由第一方向13至第二方向14的距離約為2毫米至約6毫米;一組穿孔440,可包括位於上支撐體400a上的上穿孔441和一下穿孔442,且該上穿孔441至該中央支撐體400該上側11之頂端距離約為4毫米至6毫米,該下穿孔442至該中央支撐體400之該上側11之頂端距離約為7毫米至10毫米。
請參閱圖14、圖16、圖17和圖18,係本創作一脊突間穩定器5外觀圖、一脊突間填充塊4透視圖,及該脊突間填充塊4於該第一方向13、該第二方向14之側面圖。該脊突間穩定器5除該脊突間填充塊4外,更包括一繩帶200,該繩帶200穿過一穿孔440後於該中央支撐體400的該第一方向13形成一環形結構300;一組金屬勾210,包括一第一金屬勾211和一第二金屬勾212,該第一金 屬勾211和該第二金屬勾212分別位於該繩帶200的兩端。當該脊突間填充塊4被施術者置入患者椎節間後,該脊突間穩定器5的該第一金屬勾211和該第二金屬勾212可被施術者分別於穿過上椎節與下椎節之棘間韌帶,再穿過該環形結構300,並由施術者拉緊該繩帶200使該環形結構300變小,固定該第一金屬勾211和該第二金屬勾212,使該脊突間穩定器5固定在患者椎節間。患者的各脊椎部位因僅和該繩帶200接觸,因此承受相似的應力。當置入該脊突間填充塊4或該脊突間穩定器5至患者脊椎間時,該前側15面對患者脊椎的脊柱,而該後側16則面對患者背部皮膚。
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該上側翼410、該下側翼411、該上側突起420和該下側突起421更各包括一較接近該中央支撐體400的根端和一遠離該中央支撐體400的末端,如一上側翼根端410a、一上側翼末端410b、一下側翼根端411a、一下側翼末端411b、一上側突起根端420a、一上側突起末端420b、一下側突起根端421a和一下側突起末端421b。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該上側翼410之厚度小於該下側翼411之厚度,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該上側突起420之厚度小於該下側突起421之厚度。由於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上述部位之厚度的不同,可使該脊突間穩定器5放置位置更靠近椎節旋轉中心;且於上述部位之該根端連接到該末端處各形成弧形導角,該些弧形導角可使該繩帶200於固定該脊突間穩定器5於患者椎節間時時更靠近患者脊突,提供較佳的固定效果,並且可使施術者較易將該脊突間填充塊4以側放方式置入患者脊椎間。其中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該上側翼410之厚度小於該上支撐體400a之厚度;該上側突起420之厚度小於該上支撐體400a之厚度。此厚度之差異更符合人體脊椎結構,且使位於該上側翼410和該上側突起之間的該上凹面430可承托住患者脊椎脊突,並確保該脊突間填充塊4置入患者脊椎間後主要受力處位於脊椎椎板下方,增加固定效果。
請參閱圖15,係本創作一脊突間穩定器5與一織物外套460之外觀圖,該脊突間穩定器5外可包覆一層織物外套460,該織物外套460可完全包覆該脊突間填充塊4,並有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461a、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上開口461b、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462a、織物外套第二方向下開口462b等開口供繩帶200穿出。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461a較圖16和圖17中的該上穿孔開口441a接近該上側11,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462a較圖16和圖18中的該下穿孔開口442b接近該上側12,即繩帶200穿出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後,需在該織物外套460和該脊突間填充塊4間的空隙分別摺向該上側11和該下側12,以穿出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上開口461a和該織物外套第一方向下開口462a。
請參閱圖19和圖20,係本創作之脊突間穩定器2和脊突間穩定器5置入患者脊椎間之俯視圖。本創作提供一種穩定人體脊突間位置的方法,包括(i)施術者以外科手術方式,將該脊突間穩定器2或該脊突間穩定器5置入患者2節脊突之間;(ii)拉動該脊突間穩定器2或該脊突間穩定器5中之該繩帶200,並將該金屬勾210穿過該欲穩定之2節脊突之棘間韌帶;(iii)將該金屬勾210穿過該環形結構300,並拉緊繩帶使其於環型結構300處形成一繩結;(iv)將該金屬勾210穿過一固定環,並於該繩帶200上滑動該固定環至繩結處,最後以器械擠壓該固定環使其夾緊該繩帶200以固定該繩結避免鬆脫。前述患者的該2節脊突可為任2節腰椎間的脊突。
請參閱圖21,係本創作之脊突間穩定器5置入患者脊椎間並於該第一方向13之側面圖。該金屬勾210可以穿過患者2節腰椎間的脊突並穿過該環形結構300固定該脊突間穩定器5。
前述將該脊突間穩定器2置入患者之該2節脊突之間的方式,可由該第一方向13將該脊突間穩定器2置入患者脊突之間的空隙,並調整該脊突間穩定器2的位置,先使該下凹面131對準卡 合在患者的下節脊突上,再施力使上凹面130與患者的上節脊突對準卡合,再使該金屬鉤210穿過該欲穩定之2節脊突之棘間韌帶間,並以位於該第二方向14的該環形結構300及一固定環作為固定該脊突間穩定器2的手段。前述將該脊突間穩定器5置入患者之該2節脊突間的方式,可由該第二方向14將該脊突間穩定器5置入患者脊突之間的空隙,並調整該脊突間穩定器5的位置,先使該下凹面431對準卡合在患者的下節脊突上,再施力使上凹面430與患者的上節脊突對準卡合,再使該金屬鉤210穿過該欲穩定之2節脊突之棘間韌帶間,並以位於該第一方向13的該環形結構300及一固定環作為固定該脊突間穩定器5的手段。適用於該脊突間穩定器2的該織物外套160,適用於該脊突間穩定器5的該織物外套460,以及該繩帶200可於執行手術前先行組合。
該脊突間填充塊1與該脊突間填充塊4之材質可為二甲基聚矽(dimethyl silicone)或聚氨酯(polyurethane),或上述材質之混合物,較佳地,可以以二甲基聚矽作為核心並以聚氨脂包覆。該繩帶200之材質可為聚酯纖維(polyester)或超高分子聚乙烯(highly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纖維。該金屬勾210之材質可為鈦合金、不銹鋼或其他具生物相容性之金屬材料。該織物外套160與該織物外套460之材質可為聚酯纖維或超高分子聚乙烯。該固定環材質可為鈦合金、醫療級不鏽鋼或具生物相容性之金屬材料。
前述本創作所揭示之脊突間穩定器,可於不違本創作之精神及範疇下予以修飾應用,本創作並不予自限於上述所揭示之實施例者。
1‧‧‧脊突間填充塊
11‧‧‧上側
12‧‧‧下側
13‧‧‧第一方向
14‧‧‧第二方向
100‧‧‧中央支撐體
100a‧‧‧上支撐體
100b‧‧‧下支撐體
110‧‧‧上側翼
111‧‧‧下側翼
120‧‧‧上側突起
121‧‧‧下側突起
130‧‧‧上凹面
131‧‧‧下凹面
140‧‧‧穿孔
141‧‧‧上穿孔
142‧‧‧下穿孔

Claims (13)

  1. 一種脊突間填充塊,包括:一中央支撐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的一上側和一下側;一上側翼,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延伸而出;一下側翼,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延伸而出;一上側突起,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延伸而出且與該上側翼位於同一方向,其中該上側突起之長度小於該上側翼之長度;一下側突起,由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策延伸而出且與該下側翼位於同一方向,其中該下側突起之長度小於該下側翼之長度;及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穿過該中央支撐體的該第一方向至該第二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脊突間填充塊,其中該中央支撐體更包括一上支撐體和一下支撐體,該上支撐體位於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上側並與該上側翼及該上側突起連結,該下支撐體位於該中央支撐體之該下側並與該下側翼及該下側突起連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脊突間填充塊,其中該上側翼與該上側突起之厚度均小於該上支撐體之厚度;該下側翼與該下側突起之厚度均小於該下支撐體之厚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脊突間填充塊,其中該穿孔更包括一上穿孔和一下穿孔,該上穿孔和該下穿孔穿過該中央支撐體,且該上穿孔距離該中央支撐體頂端較該下穿孔距離該中央支撐體頂端為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脊突間填充塊,其中該上側翼、該下側翼、該上側突起和該下側突起更各包括一接近該中央支撐體的一根端和一遠離該中央支撐體的一末端;該上側翼、該下側翼、該上側突起和該下側突起的該根端之厚度大於該上側翼、該下側翼、該上側突起和該下側突起的該末端之厚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脊突間填充塊,其中該中央支撐體更包括一前側和一後側,該前側及該後側與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 向互相垂直,且該前側及該後側與該上側及該下側互相垂直,該前側延伸至該後側可形成一水平面,該水平面垂直於該上側及該下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脊突間填充塊,其中該中央支撐體更包括一上凹面和一下凹面,該上凹面朝向該上側,並位於該上側翼和該上側突起之間;該下凹面朝向該下側,並位於該下側翼和該下側突起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脊突間填充塊,該脊突間填充塊之材質可選自二甲基聚矽、聚氨酯或上述材質之混合物。
  9. 一種脊突間穩定器,包括:一脊突間填充塊,包括一中央支撐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穿過該中央支撐體的該第一方向至該第二方向;一繩帶,該繩帶可穿過該穿孔,且該繩帶可於該中央支撐體之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形成一環形結構;至少一金屬勾,該至少一金屬勾至少位於該繩帶之一端,該至少一金屬勾可通過該環形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脊突間穩定器,其中更包括一織物外套,該織物外套可包覆該脊突間填充塊之一部份或全部,該織物外套可包覆該繩帶之一部份或全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脊突間穩定器,其中該織物外套之材質可為聚酯纖維或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脊突間穩定器,其中該繩帶之材質可為聚酯纖維或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脊突間穩定器,其中該至少一金屬勾之材質可為鈦合金、不銹鋼或其他具生物相容性之金屬材料。
TW106201557U 2017-01-24 2017-01-24 脊突間穩定器 TWM547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557U TWM547367U (zh) 2017-01-24 2017-01-24 脊突間穩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557U TWM547367U (zh) 2017-01-24 2017-01-24 脊突間穩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7367U true TWM547367U (zh) 2017-08-21

Family

ID=6018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1557U TWM547367U (zh) 2017-01-24 2017-01-24 脊突間穩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7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935B (zh) 脊突間穩定器
US20230293206A1 (en) Spinal Fixation Construct And Methods Of Use
US737123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scoliosis
US8979899B2 (en) Distance-keeping inter-process implant
US8636771B2 (en) Spinal implants for lumbar vertebra to sacrum fixation
US8147548B2 (en) Interspinous process implant having a thread-shaped wing and method of implantation
ES2400535T3 (es) Estructuras para restringir apófisis espinosas con un único conector
US8968365B2 (en) Interspinous spacer
US7549999B2 (en) Interspinous process distraction implant and method of implantation
US2008026254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ploying spinous process constraints
KR20130122929A (ko) 후관절 치료용 시스템
US105558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inal interbody fusion including fixation or locking plate
US8123783B2 (en) Pedicle screw-based dynamic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058432B2 (en) Lamina plate assembly
US11534310B2 (en) Interspinous process implant
US20110040383A1 (en) Spinal column implant
TWM547367U (zh) 脊突間穩定器
KR100495227B1 (ko) 척추 간격 유지기
CN112426217A (zh) 棘突重建开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