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838U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45838U TWM545838U TW105220011U TW105220011U TWM545838U TW M545838 U TWM545838 U TW M545838U TW 105220011 U TW105220011 U TW 105220011U TW 105220011 U TW105220011 U TW 105220011U TW M545838 U TWM545838 U TW M54583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ar power
- power station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power generation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太陽能發電監控技術,更詳而言之,係指一種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量預測系統。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能源需求與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迫使人們不得不開發和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而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是應用最廣的能源之一,太陽能作為綠色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安全無污染,是人類最理想的能源。目前,太陽能的利用主要分為兩種途徑,一是直接利用其輻射產生的熱量進行加熱,另一種則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利用模式,由於太陽能發電的過程簡單,沒有機械轉動部件,不消耗燃料,不排放包括溫室氣體在內的任何物質,無噪聲及污染,因此,與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以及核電等新型發電技術相比,具有較大優勢。
然而,太陽能發電也存在著諸多不足,首先,由於建設太陽能發電站的佔地面積較大,相應的其土地投入的成本也較高;再者,由於太陽能發電的能源係直接來自太陽光的照射,故氣候因素,例如雨雪天、陰天以及雲層的變化均會影響太陽能發電的品質及效率;此外,環境因素對於太陽能發電的影響也非常大,空氣中的顆粒物,例如灰塵,若大量沉積於太陽能板的表面,則會阻擋太陽光線的照射從而造成發電量的減少甚至導致太陽能板的損壞。因此,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位置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其直接影響發電站建成後的發電品質及經濟效益。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管理技術,通過針對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量及相關環境監測數據的收集,以預估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品質,從而為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提供前期的效益評估,以利於太陽能發電站的投資及發展。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種種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可預估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量,為待建太陽能發電站提供前期的效益評估。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可針對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進行統一的監測以及維護,使得發電站的管理更為智能化,並提高經濟效益。
為達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透過監測一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以預測一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其中,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係包括複數太陽能板,該系統包括:包括複數信息採集單元之一信息採集模組,用以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中一該太陽能板的單位發電量,並輸出該採集的單位發電量;用以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之環境監測數據,並輸出該採集之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之一第一環境監測模組;用以採集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之環境監測數據,並輸出該採集之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之一第二環境監測模組;以及一發電量分析模組,係用於接收集該信息採集模組所輸出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所輸出的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以及該第二環境監測模組所輸出的該第二環境監測數據,俾於分析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與該第二環境監測數據相吻合時,根據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預測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復包括一電錶,係用於計量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之發電總量,並輸出一對應的電量總值。其中,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針對該電錶輸出的電量總值以及該信息採集模組輸出的單位發電量進行運算分析,以估算出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損耗量。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該第一及第二環境監測模組係用於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及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所處位置的風力、風向、光照時間、光照強度、光照方向、溫濕度、以及空氣粉塵含量之其中至少一者。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復包括一效益預估模組,係用於依據該第二環境監測模組所輸出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預估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品質及設備耐久度。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係具有第一數量之太陽能板,該信息採集模組係具有第二數量之信息採集單元,其中,該第一數量係大於該第二數量,該信息採集單元係以取樣方式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中之該太陽能板的單位發電量。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係設置於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該第二環境監測模組係設置於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復包括資料庫,係用於蒐集至少一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其中,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依據該資料庫中所蒐集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預測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未來每年的單位發電量。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復包括警示模組,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依據該資料庫中所蒐集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以及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當前所輸出的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分析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當前的單位發電量是否異常,並於分析為異常時令該警示模組輸出一警示訊息,且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於分析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當前的單位發電量發生異常時,復包括依據該資料庫中所蒐集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發電量數據,以及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當前所輸出的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進一步分析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該太陽能板是否發生損壞。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該發電量分析模組復包括依據該第二環境監測數據,計算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中之各太陽能板的最佳設置角度。
較佳者,於上述系統中,復包括一控制模組,係依據第一環境監測模組輸出之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控制設置於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中的該太陽能板當前的設置角度。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透過收集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及相關之環境監測數據,以預測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從而為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提供前期的效益評估,有利於推動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再者,藉由本創作還可針對已建成的太陽能發電站提供統一的監測以及維護操作,以使管理更為智能化,並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創作實施的實際狀況。
圖1為本創作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的基本框架圖,本創作的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係透過監測一個或多個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單位發電量,以預測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的單位發電量,所述單位發電量即為太陽能發電站中每一單位的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如圖1所示,本創作的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主要由一信息採集模組110、一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一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以及一發電量分析模組140所構成。
信息採集模組110係包括複數信息採集單元111,其中,於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中設置有數量眾多的太陽能板1011,各信息採集單元111分別用以採集一太陽能板1011的單位發電量,並輸出所採集的單位發電量。於本案的一實施例中,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中係設置有第一數量的太陽能板1011,而信息採集模組110則具有第二數量的信息採集單元111,其中,第一數量係大於第二數量,也就是說,本案並非採集每一個太陽能板1011的單位發電量,而是以取樣的方式,採集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中具有代表性的數個太陽能板1011的單位發電量,藉以減少信息採集單元111的設置數量而降低成本。例如,可按照太陽能板1011的具體設置位置,採集設置於四個角落以及中心區域的太陽能板1011的單位發電量;或者可將太陽能板1011的整體設置區域均等劃分為多個小區域,並於每一小區域中各取一太陽能板1011作為採樣的樣本,然並不以此為限,該取樣方式可按照實際需求進行調整。此外,本創作亦可採集每一太陽能板1011的單位發電量,以使後期的預測結果更為精準。
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係用以採集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環境監測數據,並輸出所採集之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則用以採集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的環境監測數據,並輸出所採集之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具體而言,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及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係分別用於採集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及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所處位置的風力、風向、光照時間、光照強度、光照方向、溫濕度、或空氣粉塵含量等環境監測數據。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及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可外接至一公共數據庫中採集上述環境監測數據,例如可自政府氣象局所提供的公共氣象資料庫中取得上述環境監測數據。於另一實施例中,亦可透過將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設置於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所處位置,並將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設置於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的所處位置,以使所採集的環境監測數據更為精準,從而有利於提高後續的評估分析工作的精準性。
發電量分析模組140係用於接收集信息採集模組110所輸出的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單位發電量,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所輸出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以及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所輸出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並將第一環境監測數據與第二環境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比對,俾於分析第一環境監測數據與第二環境監測數據的特徵相吻合時,亦即,代表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所處位置的氣候條件及空氣環境係與待建太陽能發電廠103的相似,如此就可根據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單位發電量來預測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的單位發電量。
請參閱圖2,於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復包括一電錶150,用於計量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發電總量,並輸出一對應的電量總值,俾供發電量分析模組140針對電錶150所輸出的電量總值以及信息採集模組110所輸出的單位發電量進行運算分析,從而估算出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發電損耗量,也就是將電錶150計量得出的實際發電量與根據信息採集模組110輸出的單位發電量所計算得出的發電量進行比較,藉以分析出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於實際發電過程中的耗損電量。
請參閱圖3,於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中,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復包括一效益預估模組160,用於依據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所輸出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預估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的發電品質及設備耐久度,也就是,根據風力、溫度、濕度,乃至空氣質量等監測數據,分析太陽能板1011的發電品質及其設備可正常使用的期限,俾為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於建成後的成本支出及經濟效益進行更具體的評估。
請參閱圖4,於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中,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復包括一資料庫170,其用於蒐集至少一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藉以提供發電量分析模組140依據資料庫170中所蒐集的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來預測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於未來每年的單位發電量,俾供相關人員參考。
請參閱圖5,於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中,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復包括有警示模組180,發電量分析模組140係依據資料庫170中所蒐集的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以及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當前所輸出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分析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當前的單位發電量是否異常,也就是根據當前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分析當前所輸出的單位發電量與歷年所記錄的單位發電量的數據特徵是否吻合,若發現兩者之間的誤差較大,則可判斷已建成太陽能光發電站101當前輸出的單位發電量存在異常,發電量分析模組140令警示模組180輸出一警示訊息,以提示管理人員知曉。較佳者,本創作的發電量分析模組140可在當分析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當前的單位發電量發生異常時,更進一步依據資料庫170中所蒐集的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發電量數據,以及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當前所輸出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分析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中設置的太陽能板1011是否發生損壞,也就是說,當分析發現環境監測模組120輸出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與資料庫170中所記錄的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相差不大,然其所輸出的單位發電量與所記錄的歷年的單位發電量差異較大時,則可初步判斷太陽能板1011發生了異常,藉以協助維護人員及時地進行相關之設備檢修工作,從而達到統一的智能化的管理與維護,並降低了人力成本。
於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中,發電量分析模組140復可依據第二環境監測模組130所輸出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計算出待建太陽能發電站103中之各太陽能板1011的最佳設置角度,藉以提高太陽能板1011的採光效率。
請參閱圖6,本創作的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100復包括一控制模組190,其可依據第一環境監測模組120輸出之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控制設置於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中的太陽能板1011當前的設置角度,也就是藉由控制模組190,以根據太陽光垂直照射角度的變化而控制太陽能板1011轉動,以使太陽能板1011能始終維持最佳的設置角度,從而提高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101的發電效率。
綜合上述,本創作透過監測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量,並結合參考相關之環境監測數據,以針對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量及經濟效益提供較為精準的評估,從而有利於推廣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同時本創作還可針對已建成的太陽能發電站提供統一的監控及維護,且於監測到異常時可主動發出預警提示,並進一步輔助判斷硬體設備是否發生損壞,以使太陽能發電站的管理維護工作更為智能化,俾於降低維護成本的同時更可提高經濟效益。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00‧‧‧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101‧‧‧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
1011‧‧‧太陽能板
103‧‧‧待建太陽能發電站
110‧‧‧信息採集模組
111‧‧‧信息採集單元
120‧‧‧第一環境監測模組
130‧‧‧第二環境監測模組
140‧‧‧發電量分析模組
150‧‧‧電錶
160‧‧‧效益預估模組
170‧‧‧資料庫
180‧‧‧警示模組
190‧‧‧控制模組
101‧‧‧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
1011‧‧‧太陽能板
103‧‧‧待建太陽能發電站
110‧‧‧信息採集模組
111‧‧‧信息採集單元
120‧‧‧第一環境監測模組
130‧‧‧第二環境監測模組
140‧‧‧發電量分析模組
150‧‧‧電錶
160‧‧‧效益預估模組
170‧‧‧資料庫
180‧‧‧警示模組
190‧‧‧控制模組
圖1為說明本創作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的基本框架圖;以及
圖2至圖6為說明本創作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圖。
100‧‧‧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101‧‧‧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
1011‧‧‧太陽能板
103‧‧‧待建太陽能發電站
110‧‧‧信息採集模組
111‧‧‧信息採集單元
120‧‧‧第一環境監測模組
130‧‧‧第二環境監測模組
140‧‧‧發電量分析模組
Claims (13)
- 一種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透過監測一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以預測一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其中,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係包括複數太陽能板,該系統包括: 一信息採集模組,係包括複數信息採集單元,用以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中一該太陽能板的單位發電量,並輸出該採集的單位發電量; 一第一環境監測模組,係用以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之環境監測數據,並輸出該採集之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第一環境監測數據; 一第二環境監測模組,係用以採集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之環境監測數據,並輸出該採集之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以及 一發電量分析模組,係用於接收集該信息採集模組所輸出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所輸出的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以及該第二環境監測模組所輸出的該第二環境監測數據,俾於分析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與該第二環境監測數據的特徵相吻合時,根據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預測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單位發電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復包括一電錶,係用於計量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之發電總量,並輸出一對應的電量總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針對該電錶輸出的電量總值以及該信息採集模組輸出的單位發電量進行運算分析,以估算出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損耗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環境監測模組係用於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及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所處位置的風力、風向、光照時間、光照強度、光照方向、溫濕度、以及空氣粉塵含量之其中至少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復包括一效益預估模組,係用於依據該第二環境監測模組所輸出的第二環境監測數據,預估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品質及設備耐久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係具有第一數量之太陽能板,該信息採集模組係具有第二數量之信息採集單元,其中,該第一數量係大於該第二數量,該信息採集單元係以取樣方式採集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中之該太陽能板的單位發電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係設置於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該第二環境監測模組係設置於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復包括資料庫,係用於蒐集至少一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依據該資料庫中所蒐集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預測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未來每年的單位發電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復包括警示模組,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依據該資料庫中所蒐集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單位發電量數據,以及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當前所輸出的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分析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當前的單位發電量是否異常,並於分析為異常時令該警示模組輸出一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該發電量分析模組係於分析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當前的單位發電量發生異常時,復包括依據該資料庫中所蒐集的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及其發電量數據,以及該第一環境監測模組當前所輸出的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進一步分析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的該太陽能板是否發生損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其中,該發電量分析模組復包括依據該第二環境監測數據,計算該待建太陽能發電站中之各太陽能板的最佳設置角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復包括一控制模組,係依據第一環境監測模組輸出之該第一環境監測數據,控制設置於該已建成太陽能發電站中的該太陽能板當前的設置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20011U TWM545838U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20011U TWM545838U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45838U true TWM545838U (zh) | 2017-07-21 |
Family
ID=60049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220011U TWM545838U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4583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49716B (zh) * | 2016-12-29 | 2019-02-01 | 綠點能創股份有限公司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TWI672662B (zh) * | 2018-06-21 | 2019-09-21 |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區域太陽能發電狀況預測方法與裝置 |
-
2016
- 2016-12-29 TW TW105220011U patent/TWM545838U/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49716B (zh) * | 2016-12-29 | 2019-02-01 | 綠點能創股份有限公司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TWI672662B (zh) * | 2018-06-21 | 2019-09-21 |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區域太陽能發電狀況預測方法與裝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implistic prediction models for forecasting PV power output: assessment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 |
Kristjansdottir et al. | Embodi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PV systems in Norwegian residential Zero Emission Pilot Buildings | |
Tian et al. | A morphology-based evaluation on block-scale solar potential for residential area in central China | |
CN102566435B (zh) | 一种光伏电站的性能预报及故障报警方法 | |
Wu et al. | Integrated desig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
CN108399493A (zh) | 积灰致光伏发电量损失预测方法及光伏组件清洗判断方法 | |
Yau et al. | Energy analysis of green office buildings in the tropics—Photovoltaic system | |
JP6093465B1 (ja) |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発電診断方法、及び発電診断装置 | |
Li et al. | A comprehensive life cycle assessment study of innovative bifacial photovoltaic applied on building | |
CN107229817B (zh) | 光伏电站灰尘遮挡损失分析方法 | |
Kumar et al. | Energy loss analysis of a large scale BIPV system for university buildings in tropical weather conditions: a partial and cumulative performance ratio approach | |
TWI671996B (zh) | 判斷太陽能發電模組朝向的方法 | |
CN201865847U (zh) | 风力、太阳能发电系统 | |
CN109614649B (zh) | 一种面向华南地区桥梁的全气候热分析方法 | |
Bellazzi et al. | Estim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BIPV façade in working conditions through real monitoring and simulation | |
TWM545838U (zh)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
Atyia et al. |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Weather Conditions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formance of PV Solar Systems and Inverters | |
CN112764130A (zh) | 一种电网气象监测预警装置及监测方法 | |
CN113497443A (zh) | 一种用于变电站站内风光储微电网的效益分析方法及装置 | |
Belloni et al. | A street lighting based on solar energy: optimization of a neural network for the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 |
TWI649716B (zh) | 太陽能發電站監測系統 | |
Zhang et al. | Factors influence analysis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innovative bifacial photovoltaic applied on building facade | |
Zhang et al. |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prediction based on similar day approach | |
CN113837418A (zh) | 一种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系统 | |
Chen et al.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photovoltaic integrated shading de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