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4469U -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4469U
TWM544469U TW105219818U TW105219818U TWM544469U TW M544469 U TWM544469 U TW M544469U TW 105219818 U TW105219818 U TW 105219818U TW 105219818 U TW105219818 U TW 105219818U TW M544469 U TWM544469 U TW M54446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bicycle
riding
dual
monitoring system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9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ui-Xiang Huang
Li-Xian Lin
Guang-Hui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E-Assisted Go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sisted Go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E-Assisted Go Tech Inc
Priority to TW105219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4469U/zh
Publication of TWM544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4469U/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特別是包含一種能夠進行分析出騎乘過程中的即時運動資訊、並可顯示於一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上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一般自行車的作動方式主要是透過騎乘者的腳力踩踏,以驅動一齒盤組連動一鏈條,藉此帶動後輪轉動,以作為自行車前進的動力;然而一般自行車所騎乘的路況,並非一成不變,有時是平坦的地形,有時是斜坡地形,尤其是在長距離騎乘下,在騎乘過程中其腳力難免有所不繼。因此,為了解決此問題,有廠商推出電動自行車。
而已知的電動自行車,主要是透過一電動馬達的馬力運轉,來驅動齒盤組帶動鏈條,以連動後輪旋轉前進,然而這一類的的電動自行車若是沒有搭配感測器,將很難精準對應騎乘者的需求而調整電動馬達要輸出的馬力,除此之外,若要能夠透過騎乘者的自行踩踏來對電池充電,精準的控制將會非常重要,因此透過感測器偵測扭力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目前這一類的電動自行車往往不具有放於室內用以訓練的功能,因此若能夠開發出一款應用程式能用於控制該電動自行車的運作模式,並搭配後輪上所安裝的感測器,將能夠更準確的控制該電動自行車,因此則能夠讓 該應用程式及該電動自行車搭配應用於室外騎乘或是室內訓練之用。因此,本創作應為一最佳解決方案。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係能夠分析騎乘過程中的即時運動資訊,且更能夠將運算結果顯示於一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上,以進行即時運動資訊之提供與顯示。
一種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係包含:一包含有踏板、前輪及後輪之電動自行車本體,係至少包含一電力供應模組,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上,用以提供運作所需電力;一後驅式馬達,係裝設於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後輪處,且該後驅式馬達係與該踏板連動,用以提供驅動該後輪被動轉動的助力或阻力,另外該後驅式馬達亦能夠對該電力供應模組進行回饋充電;一扭力感測器,係裝設於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後輪處,用以進行偵測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踏板受到踩踏時所產生的扭力;一馬達控制器,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上、並與該電力供應模組及該扭力感測器電性連接,用以控制該後驅式馬達能夠運作於騎乘模式或是訓練模式下,而該馬達控制器至少包含有:一運算處理模組,其中該運算處理模組用以將該扭力感測器所偵測的扭力訊號運算出一踏板迴轉速值、一踩踏力量值及一人體輸出功率值,其中該踏板迴轉速值及踩踏力量值係藉由該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取得,而該人體輸出功率值係透過該踏板迴轉速值及該踩踏力量值運算取得;一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係用以偵測與儲存騎乘模式下所產生的騎乘數據資料;一無線通訊模組,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上、並與該馬達控制器及該電力供應模組電性連接,用以透過無線傳輸 方式傳送與接收資訊,並能夠接收的資訊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一應用程式,係裝設於一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上,而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能夠與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無線通訊模組進行接收與傳送資訊,而該應用程式係至少包含一騎乘模式選擇模組,用以能夠選擇輸出至該馬達控制器的騎乘指令資訊,而該騎乘指令資訊係至少包含控制馬達輸出之助力大小、阻力大小或是選擇回饋充電模式,而選擇完的騎乘指令資訊能夠傳送至該無線通訊模組,並由該無線通訊模組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以由該馬達控制器進行控制該後驅式馬達完成該騎乘指令資訊;以及一訓練模式選擇模組,用以能夠選擇輸出至該馬達控制器的訓練指令資訊,而該訓練指令資訊係至少包含控制馬達輸出阻力大小或是選擇回饋充電模式,而選擇完的訓練指令資訊能夠傳送至該無線通訊模組,並由該無線通訊模組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以由該馬達控制器進行控制該後驅式馬達完成該訓練指令資訊。
更具體的說,所述回饋充電係能夠為定阻力充電,該定阻力充電係由該馬達控制器控制該後驅式馬達提供不同強度的馬達輸出阻力,而不同強度的馬達輸出阻力經由踩踏該踏板,則能夠連動該後驅式馬達產生不同的回充電流。
更具體的說,所述回饋充電係能夠為定速度充電,該定速度充電則是於下滑的環境中,該馬達控制器能夠自動微調該後驅式馬達提供的馬達輸出阻力以維持車輛定速下滑,同時能夠產生回充電流。
更具體的說,所述運算處理模組係包含有一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一踩踏力量分析單元及一與該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及該踩踏力量分析模組電性連接之人體輸出功率分析單元。
更具體的說,所述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係用以將該扭力感測器所偵測的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週期時間,來進行計算出該踏板迴轉速值。
更具體的說,所述踩踏力量分析單元係用以將該扭力感測器所偵測的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峰值大小,來進行計算出該踩踏力量值。
更具體的說,所述人體輸出功率分析單元用以將所取得的踏板迴轉速值及踩踏力量值相乘,以計算出該人體輸出功率值,並將該人體輸出功率值轉換為該消耗熱量值。
更具體的說,所述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係為一手持智慧型裝置或是一平板裝置。
更具體的說,所述騎乘指令資訊更包含有一鎖車指令及一解鎖指令,該鎖車指令能夠使該馬達控制器對該後驅式馬達進行異常驅動,而該解鎖指令能夠使該馬達控制器對該後驅式馬達停止異常驅動。
更具體的說,所述騎乘數據資料係為輸出功率、消耗熱量、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而該輸出功率或是消耗熱量係由該運算處理模組運算所得,且該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係由該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偵測所得。
更具體的說,所述訓練指令資訊之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係對應不同的實際坡度有所變動。
更具體的說,所述訓練指令資訊之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係能夠依據踩踏所產生的最大扭力點的發生,來於最大扭力點的發生時進行降低馬達輸 出之阻力大小。
更具體的說,所述應用程式更包含有一與該訓練模式選擇模組電性連接之訓練機制設定模組,用以能夠設定出至少一組的訓練課程,而該訓練課程係包含至少一個模擬訓練參數,而不同的模擬訓練參數會對應不同的馬達輸出阻力大小。
更具體的說,所述模擬訓練參數係為一距離數據、一時間對坡度數據或是一地圖圖資中指定的路徑及其坡度。
更具體的說,所述訓練機制設定模組能夠導入該騎乘數據資料,以藉由該騎乘數據資料進行設定出訓練課程。
更具體的說,所述馬達控制器內更包含有一與該運算處理模組電性連接之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用以偵測與儲存訓練模式下所產生的訓練數據資料。
更具體的說,所述訓練數據資料係為輸出功率、消耗熱量、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而該輸出功率或是消耗熱量係由該運算處理模組運算所得,且該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係由該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偵測所得。
更具體的說,所述應用程式更包含有一電量殘餘通知模組,係能夠取得該電力供應模組的電量殘餘數據,並進行顯示以通知電量殘餘數值。
更具體的說,所述電力供應模組係為一電池。
更具體的說,所述後驅式馬達係為一直驅馬達。
更具體的說,所述無線通訊模組能夠透過藍芽方式傳送與接收資訊。
1‧‧‧電動自行車本體
11‧‧‧踏板
12‧‧‧前輪
13‧‧‧後輪
14‧‧‧電力供應模組
15‧‧‧後驅式馬達
16‧‧‧馬達控制器
161‧‧‧運算處理模組
1611‧‧‧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
1612‧‧‧踩踏力量分析單元
1613‧‧‧人體輸出功率分析單元
162‧‧‧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
163‧‧‧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
17‧‧‧無線通訊模組
18‧‧‧扭力感測器
19‧‧‧立架
2‧‧‧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
21‧‧‧應用程式
211‧‧‧騎乘模式選擇模組
212‧‧‧訓練模式選擇模組
213‧‧‧訓練機制設定模組
214‧‧‧電量殘餘通知模組
[第1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整體架構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電動自行車本體架構示意圖。
[第3A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馬達控制器架構示意圖。
[第3B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運算處理模組架構示意圖。
[第3C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應用程式架構示意圖。
[第4A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騎乘模式結構示意圖。
[第4B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訓練模式結構示意圖。
[第5A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扭力訊號波形示意圖。
[第5B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扭力訊號波形分析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不同速度下的扭力訊號波形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定速回充波形示意圖。
[第8A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應用程式實施示意圖。
[第8B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應用程式實施示意圖。
[第8C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應用程式實施示意圖。
[第8D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應用程式實施示意圖。
[第8E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應用程式實施示意圖。
[第9A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上鎖與解鎖實施示意圖。
[第9B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上鎖與解鎖實施示意圖。
[第9C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上鎖與解鎖實施示意圖。
[第9D圖]係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上鎖與解鎖實施示意圖。
有關於本創作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 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第1~3B圖,為本創作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之整體架構示意圖、電動自行車本體之架構示意圖、應用程式架構示意圖、運算處理模組架構示意圖,由圖中可知,該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係包含一包含有踏板11、前輪12及後輪13之電動自行車本體1及一裝設於一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2上的應用程式21(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係為一手持智慧型裝置或是一平板裝置),其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更包含有一電力供應模組14、一後驅式馬達15、一馬達控制器16、一無線通訊模組17及一扭力感測器18,其中該電力供應模組14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上,用以提供運作所需電力,而該電力供應模組14係為一電池; 而該後驅式馬達15係裝設於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之後輪13處(本實施例中的後驅式馬達15是使用直驅馬達),且該後驅式馬達15係與該踏板11連動,用以提供驅動該後輪13被動轉動的助力或阻力,另外該後驅式馬達15亦能夠對該電力供應模組14進行回饋充電,且該馬達控制器16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上、並與該電力供應模組14電性連接,用以控制該後驅式馬達15之作動與運作模式;而上述提到的回饋充電,係能夠區分為:
(1)回饋充電為定阻力充電時,該定阻力充電係由該馬達控制器控制該後驅式馬達提供不同強度的馬達輸出阻力,而不同強度的馬達輸出阻力經由踩踏該踏板,則能夠連動該後驅式馬達產生不同的回充電流。
(2)回饋充電為定速度充電時,以於滑行(下坡)時,重力加速度將帶動車輛與馬達持續運轉前進,該定速度充電則是藉由該馬達控制器自動 微調該後驅式馬達提供的馬達輸出阻力對抗下滑力並保持定速滑行,同時能夠產生回充電流。
而該無線通訊模組17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上、並與該馬達控制器16及該電力供應模組14電性連接,用以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送與接收資訊,並能夠接收的資訊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16,而本實施例中的無線通訊模組17是透過藍芽方式傳送與接收資訊; 而該扭力感測器18係裝設於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之後輪13處,用以進行偵測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之踏板11受到踩踏時所產生的扭力,並將偵測所得到的扭力訊號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16,另外該扭力感測器18亦能夠直接設置於該馬達控制器16內部; 而該馬達控制器16係包含一運算處理模組161、一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162、一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163,其中該運算處理模組161用以將該無線通訊模組17所傳送的扭力訊號運算出一踏板迴轉速值、一踩踏力量值及一人體輸出功率值,其中該踏板迴轉速值及踩踏力量值係藉由該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取得,而該人體輸出功率值係透過該踏板迴轉速值及該踩踏力量值運算取得; 而該運算處理模組161係包含有一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1611、一踩踏力量分析單元1612及一與該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1611及該踩踏力量分析模組2112電性連接之人體輸出功率分析單元1613,各單元運作如下:(1)其中該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1611係用以將該無線通訊模組17所傳送的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週期時間,來進行計算出該踏板迴轉速值; (2)而該踩踏力量分析單元1612係用以將該扭力感測器18所傳送的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峰值大小,來進行計算出該踩踏力量值;(3)而該人體輸出功率分析單元1613用以將所取得的踏板迴轉速值及踩踏力量值相乘,以計算出該人體輸出功率值,並將該人體輸出功率值轉換為該消耗熱量值。
而該應用程式21係包含一騎乘模式選擇模組211、一訓練模式選擇模組212、一訓練機制設定模組213及一電量殘餘通知模組214,而當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騎乘於戶外時,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如第4A圖所示,而於騎乘開始與過程中,該騎乘模式選擇模組211用以能夠選擇輸出至該馬達控制器16的騎乘指令資訊,而該騎乘指令資訊係至少包含控制馬達輸出之助力大小、阻力大小或是選擇回饋充電模式,而選擇完的騎乘指令資訊能夠傳送至該無線通訊模組17,並由該無線通訊模組17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16,以由該馬達控制器16進行控制該後驅式馬達15完成該騎乘指令資訊;另外該騎乘指令資訊更包含有一鎖車指令及一解鎖指令,該鎖車指令能夠使該馬達控制器16對該後驅式馬達15進行異常驅動,而該解鎖指令能夠使該馬達控制器16對該後驅式馬達15停止異常驅動;而當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用於室內訓練時,如第4B圖所示,必須於後輪13上架設一立架19,而於訓練開始與過程中,該訓練模式選擇模組212用以能夠選擇輸出至該馬達控制器16的訓練指令資訊,而該訓練指令資訊係至少包含控制馬達輸出阻力大小或是選擇回饋充電模式,而選擇完的訓練指令資訊能夠傳送至該無線通訊模組17,並由該無線通訊模組17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 16,以由該馬達控制器16進行控制該後驅式馬達15完成該訓練指令資訊;而該訓練指令資訊之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能夠設定以下情況來進行調整:(1)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能夠對應不同的實際坡度有所變動調整;(2)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能夠依據踩踏所產生的最大扭力點的發生,來於最大扭力點的發生時進行降低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由於一般而言曲柄在90度時,也就是3點鐘方向,有助曲柄轉動的切向力方向會垂直於地面,此時出力踩踏會獲得最佳的效益。相對的,在270度,9點鐘方向,不僅難以施力,腿的重量在此時的負向影響也是最大。因此在追求踩踏效率時,應該要注意踩踏最大施力點是否在3點鐘方向附近;而當踩踏動作來到9點鐘方向時,能不能順暢快速地讓腿部通過,這將會影響踩踏效率,故於最大施力點(最大扭力點)時,能夠降低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如此將能夠讓騎乘者能夠較為輕鬆的踩踏過去。
而該騎乘模式或是訓練模式下會產生的騎乘數據資料與訓練數據資料能夠儲存於該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162或該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163中,其中該騎乘數據資料或是訓練數據資料係能夠為輸出功率、消耗熱量、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其中該輸出功率或是消耗熱量係由該運算處理模組161運算所得,而該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係由該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或是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163偵測所得;而該訓練機制設定模組213用以能夠設定出至少一組的訓練課程,該訓練課程係包含至少一個模擬訓練參數,其中該模擬訓練參數係為一距離數據、一時間對坡度數據或是一地圖圖資中指定的路徑及其坡度,而不同的模擬訓 練參數會對應不同的馬達輸出阻力大小,另外該訓練機制設定模組213能夠導入該騎乘數據資料,以藉由該騎乘數據資料進一步設定出訓練課程,故使用者能夠於預計地點騎乘一圈後,就能夠進行紀錄,並將此一紀錄所包含的參數導入以設計為一訓練課程,因此使用者就能夠重複騎乘同一路段進行訓練;而該電量殘餘通知模組214能夠取得該電力供應模組的電量殘餘數據,並進行顯示以通知電量殘餘數值。
而透過該扭力感測器18所取得的訊號波形如第5A圖及第6圖所示,第5A圖及第6圖差異在於是兩種不同速度下的扭力訊號,而本實施例中以第5A圖進一步說明分析,如第5B圖所示,「A」是代表波峰與波谷之差值,而該差值為踩踏力量所造成,「B」是代表左腳由最上方位置往前踩動至最下方位置,「C」是代表右腳由最上方位置往前踩動至最下方位置;之後,必須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週期時間,來進行計算出該踏板迴轉速值,因此如第5B圖所示,一整圈之踩踏為1.2秒(3×400ms),在將60/1.2(RPM是每分鐘轉速,因此需將單位轉換成每分鐘),以得到踏板迴轉速值(Cadence RPM)為50RPM;而要計算踩踏力量值時,必須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峰值大小,因此所計算出的踩踏力量之平均值為2.5x100mV=250mV,之後再經過換算踩踏力量為35Nm(扭力傳感器之出廠特性為7.14mV/Nm,意即每年頓米可以產出7.14mV的店電壓差,故將250/7.14,將能夠得到35Nm);之後,要計算人體輸出功率值時,必須將所取得的踏板迴轉速值及踩踏力量值相乘,因此所計算出的人體輸出功率值為π/30×50(RPM)×35(Nm)=183.2W,之後再經過換算以取得消耗熱量值,由於熱量與功率之關係 為1 cal=4.187J=4.187Watt/Sec(W),而經過單位轉換為1Kcal=4187J=4187Watt/Sec(W),之後再將計算出的功率值(W)對時間積分,再以上述關係式換算取得消耗熱量值。
而第7圖是代表定速度回充的波形圖,當坡度由陡變緩,為了維持定速度充電,故於自由滑行速度由高變低時,若是有自由滑行速度高於回充速度限制點之上,必須增加不同程度的拉力,因此如圖所示,當自由滑行速度越高,拉力就必須越強,反之,當自由滑行速度越低,拉力就會相對的弱,而當自由滑行速度等於回充速度限制點,就不須再提供拉力。
而應用程式2的實施畫面如第8A~8E圖所示,而該應用程式2更具有一操作介面提供模組,用以提供運作該應用程式2所有的使用介面,而如第8A圖所示,則是讓使用者選擇「騎乘模式」或是「訓練模式」,而當進行「騎乘模式」時,如第8B圖所示,則會顯示出騎乘速度、騎乘時間、單趟里程、累計總里程、人體輸出功率、剩餘騎乘里程、電池殘餘電量及助力模式選擇(當助力模式選擇越大時,相對應的馬達推力也較大,反之則越小,也就是當騎乘者以相同的踩踏力量,會得到不同的馬達助力。);而當進行「訓練模式」時,如第8C圖所示,則會顯示出人體輸出功率、單趟里程、騎乘速度、騎乘時間、模擬坡度調整、踩踏迴轉數、人體消耗熱量(模擬坡度調整是依據實際路面的坡度進行百分比的分隔與模擬,因此能夠模擬實際路面的不同程度的坡度);而能夠進一步選擇訓練資訊紀錄,如第8D圖所示,則會顯示記錄日期、最大輸出功率、平均輸出功率、人體消耗熱量及推重比(推重比之定義為人體輸出之平均功率除以體重);而該應用程式2更能夠進行設定,如第8E圖所示,則會顯示設定 重量、重置單趟里程與騎乘時間、版次資訊、藍芽連線配對、手動鎖車功能、自動鎖車功能與提醒、工程模式及改變用戶密碼,其中該自動鎖車功能與提醒開啟後,能夠設定該應用程式2與該電動自行車本體1藍芽離線或是離開多遠的距離,則能夠控制該後驅式馬達15進行異常驅動,而除了自動上鎖之外,亦能夠進行手動上鎖,當選擇手動鎖車功能後,如第9A圖所示,畫面中是顯示解鎖的狀態,若是要進行上鎖,則按壓第9A圖中的畫面,則會顯示第9B圖的畫面,以進行詢問是否要上鎖,當確認上鎖後,如第9C圖所示,在「騎乘模式」中則會看到車輛已鎖定的符號,而若是要進行解鎖,則於選擇手動鎖車功能後,則會顯示第9D圖中的畫面,只要再一次按壓第9D圖中的畫面,則能夠完成解鎖。
本創作所提供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其優點如下:
(1)本創作能夠開發出一款應用程式能用於控制該電動自行車的運作模式,並搭配後輪上所安裝的感測器,將能夠更準確的控制該電動自行車,因此則能夠讓該應用程式及該電動自行車搭配應用於室外騎乘或是室內訓練之用。
(2)本創作能夠應用於任何形式之電動自行車後輪上,並以高擷取頻率的方式進行擷取數據後、再根據波型變化量及高度變化量來即時分析計算騎乘過程中的踩踏頻率與踩踏力量,且更能夠將運算結果顯示於一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上,以進行即時運動資訊之提供與顯示。
本創作已透過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悉此一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創作前述的技術特徵及實施例,並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 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電動自行車本體
2‧‧‧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
21‧‧‧應用程式

Claims (21)

  1. 一種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係包含:一包含有踏板、前輪及後輪之電動自行車本體,係至少包含:一電力供應模組,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上,用以提供運作所需電力;一後驅式馬達,係裝設於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後輪處,且該後驅式馬達係與該踏板連動,用以提供驅動該後輪被動轉動的助力或阻力,另外該後驅式馬達亦能夠對該電力供應模組進行回饋充電;一扭力感測器,係裝設於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後輪處,用以進行偵測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踏板受到踩踏時所產生的扭力;一馬達控制器,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上、並與該電力供應模組及該扭力感測器電性連接,用以控制該後驅式馬達能夠運作於騎乘模式或是訓練模式下,而該馬達控制器至少包含有:一運算處理模組,其中該運算處理模組用以將該扭力感測器所偵測的扭力訊號運算出一踏板迴轉速值、一踩踏力量值及一人體輸出功率值,其中該踏板迴轉速值及踩踏力量值係藉由該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取得,而該人體輸出功率值係透過該踏板迴轉速值及該踩踏力量值運算取得;一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係用以偵測與儲存騎乘模式下所產生的騎乘數據資料;一無線通訊模組,係裝設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上、並與該馬達控制器及該電力供應模組電性連接,用以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送與接收資訊,並能夠接收的資訊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一應用程式,係裝設於一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上,而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能夠與 該電動自行車本體之無線通訊模組進行接收與傳送資訊,而該應用程式係至少包含:一騎乘模式選擇模組,用以能夠選擇輸出至該馬達控制器的騎乘指令資訊,而該騎乘指令資訊係至少包含控制馬達輸出之助力大小、阻力大小或是選擇回饋充電模式,而選擇完的騎乘指令資訊能夠傳送至該無線通訊模組,並由該無線通訊模組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以由該馬達控制器進行控制該後驅式馬達完成該騎乘指令資訊;以及一訓練模式選擇模組,用以能夠選擇輸出至該馬達控制器的訓練指令資訊,而該訓練指令資訊係至少包含控制馬達輸出阻力大小或是選擇回饋充電模式,而選擇完的訓練指令資訊能夠傳送至該無線通訊模組,並由該無線通訊模組傳送至該馬達控制器,以由該馬達控制器進行控制該後驅式馬達完成該訓練指令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回饋充電係能夠為定阻力充電,該定阻力充電係由該馬達控制器控制該後驅式馬達提供不同強度的馬達輸出阻力,而不同強度的馬達輸出阻力經由踩踏該踏板,則能夠連動該後驅式馬達產生不同的回充電流。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回饋充電係能夠為定速度充電,該定速度充電則是於下滑的環境中,該馬達控制器能夠自動微調該後驅式馬達提供的馬達輸出阻力以維持車輛定速下滑,同時能夠產生回充電流。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運算處理模組係包含有一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一踩踏力量分析單元及一與該 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及該踩踏力量分析模組電性連接之人體輸出功率分析單元。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踏板迴轉速分析單元係用以將該扭力感測器所偵測的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週期時間,來進行計算出該踏板迴轉速值。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踩踏力量分析單元係用以將該扭力感測器所偵測的扭力訊號之波形,進行判斷分析波形中兩腳踩踏一整圈的峰值大小,來進行計算出該踩踏力量值。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人體輸出功率分析單元用以將所取得的踏板迴轉速值及踩踏力量值相乘,以計算出該人體輸出功率值,並將該人體輸出功率值轉換為一消耗熱量值。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使用者可接收的載具係為一手持智慧型裝置或是一平板裝置。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騎乘指令資訊更包含有一鎖車指令及一解鎖指令,該鎖車指令能夠使該馬達控制器對該後驅式馬達進行異常驅動,而該解鎖指令能夠使該馬達控制器對該後驅式馬達停止異常驅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騎乘數據資料係為輸出功率、消耗熱量、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而該輸出功率或是消耗熱量係由該運算處理模組運算所得,且該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係由該騎乘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偵測所得。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訓練指令資訊之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係對應不同的實際坡度有所變動。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訓練指令資訊之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係能夠依據踩踏所產生的最大扭力點的發生,來於最大扭力點的發生時進行降低馬達輸出之阻力大小。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應用程式更包含有一與該訓練模式選擇模組電性連接之訓練機制設定模組,用以能夠設定出至少一組的訓練課程,而該訓練課程係包含至少一個模擬訓練參數,而不同的模擬訓練參數會對應不同的馬達輸出阻力大小。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模擬訓練參數係為一距離數據、一時間對坡度數據或是一地圖圖資中指定的路徑及其坡度。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訓練機制設定模組能夠導入該騎乘數據資料,以藉由該騎乘數據資料進行設定出訓練課程。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馬達控制器內更包含有一與該運算處理模組電性連接之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用以偵測與儲存訓練模式下所產生的訓練數據資料。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訓練數據資料係為輸出功率、消耗熱量、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而該輸出功率或是消耗熱量係由該運算處理模組運算所得,且該騎乘時間、騎乘速度或是騎乘距離係由該訓練數據偵測與儲存模組偵測所得。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應用程式更包含有一電量殘餘通知模組,係能夠取得該電力供應模組的電量殘 餘數據,並進行顯示以通知電量殘餘數值。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電力供應模組係為一電池。
  2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後驅式馬達係為一直驅馬達。
  2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其中該無線通訊模組能夠透過藍芽方式傳送與接收資訊。
TW105219818U 2016-12-28 2016-12-28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TWM544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818U TWM544469U (zh) 2016-12-28 2016-12-28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818U TWM544469U (zh) 2016-12-28 2016-12-28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4469U true TWM544469U (zh) 2017-07-01

Family

ID=6004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9818U TWM544469U (zh) 2016-12-28 2016-12-28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44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351B (zh) * 2022-04-01 2023-09-21 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內建訓練功能之電動腳踏車
TWI822545B (zh) * 2022-04-01 2023-11-11 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內建訓練功能之電動腳踏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351B (zh) * 2022-04-01 2023-09-21 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內建訓練功能之電動腳踏車
TWI822545B (zh) * 2022-04-01 2023-11-11 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內建訓練功能之電動腳踏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4014B (en) Electric power assisted bicycle
CA2579917C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tor-assisted user-propelled vehicles
TWI622524B (zh) Dual mode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electric bicycle
TWI694950B (zh) 電動助力自行車用的助力系統
TW201427850A (zh) 驅動系統
CN105501381B (zh) 自行车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05270556A (zh)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WO2004006152A1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提供のサーバシステム
US10486019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ycle improvements
KR20090123824A (ko) 운동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자전거
TWM544469U (zh) 電動自行車之雙模式應用暨監控系統
US2016027144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Mobile Phone for Calculating Amount of Exercise
CN202879736U (zh) 电动车挡位控制系统和电动车
CN107438559A (zh) 一种用于变速自行车的自动变速方法及装置
TWI626189B (zh) Power sensing system for bicycles
US20220296979A1 (en) System for converting pedal assist bike into a smart trainer and a battery charger
TWI832764B (zh) 阻力可調的發電構造
CN114348162A (zh) 自动变速电助力自行车、其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TWI681178B (zh) 左右腳踩踏分析系統
JP2771606B2 (ja) 運動負荷装置
Cahyono et al. Electric Bik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Dhinesh et al. Ride Profiling for a Single Speed Bicycle Using an Inertial Sensor
TWI571405B (zh) Shift timing judgment method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Schmitt et al. Measur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edal Electric Cycle (Pedelec) Drivetrain on a Test-Bench for Modelling and Optimization
CN114604350A (zh) 电动自行车以代谢当量为控制目标追随的补助力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