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4342U -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4342U
TWM544342U TW106200800U TW106200800U TWM544342U TW M544342 U TWM544342 U TW M544342U TW 106200800 U TW106200800 U TW 106200800U TW 106200800 U TW106200800 U TW 106200800U TW M544342 U TWM544342 U TW M5443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main
actuator
muscles
exerci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0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Jun Lai
Original Assignee
Jun-Jun L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Jun Lai filed Critical Jun-Jun Lai
Priority to TW106200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4342U/zh
Publication of TWM544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4342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本新型涉及一種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配合手臂動作所設置之調適裝置的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健身運動促進健康已經為一般人所接受且養成運動健身習慣為多數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對於現有的健身器材中較缺乏能夠經由簡單的操作而同時能運動到背胸腹部手臂肌群的重量訓練,或是現有其他類型的健身器材在操作上,如在握具、手腳接觸點或在施力點上缺乏進一步的緩衝設計,或緩衝設計不足,使健身者不便施力,常造成健身者使用之不便,有待加以改善。
本新型公開一種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健身者除了能夠運動到健身者身體後方的背部肌群,並且運動到身體前方的肌群以及手臂的肌群等整合型的肌群重量訓練,不僅使用簡單,且透過包覆有調適裝置的設計,能夠提供健身者平放手臂於其上,能方便健身者的手臂下壓與身體下壓的施力,避免手部產生疼痛的現象,且在不影響重量訓練的效果下能避免運動傷害發生。
本新型的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包括有:一主體區,包括有一主支架及一配重裝置,該配重裝置對應設於該主支架之一重心位置;一座位區,包括:一背支架,包括有一主背支架及一後背支架,該後背支架是延伸設於該主背支架之後 側,並與該主背支架相連接;一座位部,設於該主背支架的前側,該座位部設有一座部及一背部;及一作動裝置,該作動裝置的前端分為兩前端為對稱於該座位部之左右兩側,該作動裝置的後端為相連接並樞接於該後背支架之中;一上支架,一端連接於該主支架,另一端連接於該後背支架之一側;一下支架,一端連接於該主支架,另一端連接於該主背支架之底部;一傳動裝置,包括有複數個傳動器,個別設置於該主體區及該座位區之中;其中,該作動裝置的該兩前端對應由外部各別包覆地設有一調適裝置;該作動裝置為提供一健身者以其身體向下壓,之後身體返回,且於下壓與返回時經由該傳動裝置的相互傳動,進而使該配重裝置移動。
其中,所述的調適裝置為海綿、泡棉、軟性塑膠、彈性塑膠或是記憶塑膠的材質。
其中,所述的調適裝置是讓該健身者的下手臂平放於其上;該健身者以身體向下壓,以運動該健身者的背部肌群,之後該健身者的身體返回時,以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肌群。
其中,所述的該座部與該背部之間的夾角呈80度。
其中,所述的該健身者以身體向下壓為下壓成65度,之後返回80度。
其中,所述的該健身者以其身體向下壓,之後身體返回的動作,為重複有三次,其中第一次身體下壓,並且該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上背方肌群;第一次身體返回,並且該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上方肌群。
其中,所述的第二次身體下壓,並且該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中背方肌群;第二次身體返回,並且該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中腹方肌群。
其中,所述的第三次身體下壓,並且該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下背部肌群,第三次身體返回,並且該健身者吸氣, 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下腹方肌群。
其中,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傳動器,設於該作動裝置的後端的一側上;一第二傳動器,設於該主背支架及該後背支架之間,並經由該第一傳動器的移動而轉動;一第三傳動器,設於該上支架上,並經由該第二傳動器的轉動而轉動;一第四傳動器,設於該主支架的一側上,並經由該第三傳動器的轉動而轉動;一第五傳動器,設於該主支架上方中心的內側,並經由該第四傳動器的轉動而帶動該配重裝置移動。
其中,該第二傳動器與該第三傳動器之間設有一轉動架,該轉動架的一端為該第二傳動器,該轉動架的另一端為該第三傳動器。
10‧‧‧主體區
12‧‧‧主支架
14‧‧‧配重裝置
20‧‧‧座位區
22‧‧‧背支架
22a‧‧‧主背支架
22b‧‧‧後背支架
24‧‧‧座位部
24a‧‧‧座部
24b‧‧‧背部
26‧‧‧作動裝置
28‧‧‧調適裝置
30‧‧‧上支架
32‧‧‧下支架
40‧‧‧傳動裝置
41‧‧‧第一傳動器
42‧‧‧第二傳動器
43‧‧‧第三傳動器
44‧‧‧第四傳動器
45‧‧‧第五傳動器
47‧‧‧轉動架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前視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傳動裝置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中調適裝置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A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圖4B為本創作中下壓作動裝置時的側視示意圖;圖5A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健身者的啟始狀態示意圖;圖5B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健身者身體下壓示意圖;圖5C為本創作實施例之健身者返回原狀態之示意圖。
本新型公開一種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藉由本新型所提供的裝置搭配重複三次身體下壓吐氣並返回吸氣的步驟,在身體下壓時能針對健身者的背部肌群做重量訓練;於身體返回時則對健身者的身體前方肌群做重量訓練,使健身者能夠針對背胸腹部及手臂肌群的達成整合重量訓練的效果。
參閱圖1所示,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包括 有一主體區10、一座位區20、一上支架30、一下支架32以及一傳動裝置40;在主體區10中包括有一主支架12及一配重裝置14,配重裝置14是對應設於主支架12之一重心位置,如圖1所示,配重裝置14是懸吊垂直地設於主支架12之內側。在座位區20中包括有一背支架22、一座位部24以及一作動裝置26。在背支架22中又包括有一主背支架22a及一後背支架22b,後背支架22b的設置是延伸設於主背支架22a之後側並且與主背支架22a相連接。座位部24是設置於主背支架22a的前側,如圖1所示,而在座位部24中分別設置有一座部24a及一背部24b,提供一健身者可坐在座部24a上並能將臀部與下背部緊靠於背部24b。作動裝置26的前端分為兩前端為對稱於座位部24之左右兩側,該作動裝置26的後端為相連接並樞接於後背支架22b之中。
圖1中的上支架30一端連接於主體區10中的主支架12的一側,上支架30的另一端連接於座位區20中後背支架22b之一側;下支架32的一端連接於主體區10中的主支架12,另一端連接於座位區20中的主背支架22a之底部;傳動裝置40包括有複數個傳動器,個別設置於該主體區10及該座位區20之中。在上述中,作動裝置26為提供健身者以其身體向下壓,之後身體返回,且於身體下壓與返回時經由傳動裝置40的相互傳動,進而使配重裝置14移動。
圖2中,所述的傳動裝置40包括有一第一傳動器41、一第二傳動器42、一第三傳動器43、一第四傳動器44及一第五傳動器45。其中第一傳動器41設於作動裝置26的後端的一側上,第一傳動器41會隨者作動裝置26的下壓而移動;第二傳動器42設於主背支架22a及後背支架22b之間,並經由第一傳動器41的移動而隨之轉動;第三傳動器43設於上支架30上,並經由第二傳動器42的轉動而轉動;第四傳動器44設於主支架12的一側邊上,並經由第三傳動器43的轉動而隨之轉動;第五傳動器45設於主 支架12上方中心的內側,並經由第四傳動器44的轉動進而帶動配重裝置14做移動。其中,在第二傳動器42與第三傳動器43之間設有一轉動架47,所述轉動架47的一端即為第二傳動器42,而轉動架47的另一端是為第三傳動器43;意即,第二傳動器42轉動時,轉動架47亦隨之轉動進而帶動第三傳動器43一起轉動,最後會使得配重裝置14向上移動。
請參閱圖3所示,為了方便健身者將下手臂(或稱小手臂)平放到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上,本新型設置有一對調適裝置28包覆裝設於作動裝置26的該兩前端上;即本新型乃是在作動裝置26的該兩前端上對應地由外部各別包覆地設置有一個調適裝置28,提供健身者將下手臂(或稱小手臂)平放到調適裝置28上,借此,健身者欲將身體向下壓而作動時,該健身者的左右兩個下手臂碰觸於調適裝置28上則於下壓施力時不會產生疼痛,並且方便健身者身體下壓的施力。在實際運用上,所述的調適裝置28可為海綿、泡棉、軟性塑膠、彈性塑膠或是記憶塑膠的材質所組成。
圖4A及圖4B進一步用於表達健身者以其身體向下壓及之後身體返回的動作之相關狀態,圖4A所示為原狀態,而圖4B則為下壓時的作動裝置26的狀態。其中調適裝置28是讓該健身者的下手臂平放於其上;該健身者以身體向下壓,此時健身者吐氣,以運動該健身者的背部肌群,之後該健身者的身體返回時,健身者吸氣,以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肌群。另一方面,所述的該健身者以其身體向下壓,之後身體返回的動作,為重複有三次,意即可以分為三個步驟,每一步驟中包括身體下壓及返回的動作,並且在開始執行下壓動作之前,首先健身者包括先調整合適於自己的配重重量,將臀部緊緊地靠在背部24b上,並且將腳下墊高以方便將施力點集中在身體上,同時在身體做返回動作時,健身者必須控制力道,使配重裝置14間不相互碰撞。
第一次健身者的身體下壓時,並且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上背方肌群;此時所運動到健身者後方的上背方肌群包括有淺層肌肉與深層肌肉,淺層肌肉例如有斜方肌(trapezius)及大圓肌(teres major);深層肌肉例如有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半棘肌(semispinalis)、夾肌(splenius)、棘上肌(supraspinatus)及棘下肌(infraspinatus)。
第一次健身者的身體返回時,並且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上方肌群,所述的上方肌群包括有淺層肌肉與深層肌肉,淺層肌肉例如有:胸大肌(pectoralis)、前三角肌(deltoideus anterior)、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及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eus);深層肌肉例如有: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斜角肌(scalenus)及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第二次健身者的身體下壓時,並且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後方的中背方肌群;所述的中背肌群包括有淺層肌肉與深層肌肉,淺層肌肉例如有小圓肌(teres minor)及背闊肌(latissimus dorsi);深層肌肉例如有豎脊肌(erector spinae)及菱形肌(rhomboideus)。
第二次健身者的身體返回,並且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中腹方肌群,所述的中腹方肌群包括淺層肌肉與深層肌肉,淺層肌肉包括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及腹斜外肌(obliquus externus);深層肌肉包括腹內斜肌(obliquus internus)。
第三次健身者的身體下壓時,並且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後方的下背部肌群;所述的下背部肌群包括有淺層肌肉與深層肌肉,深層肌肉例如有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及椎脊多裂肌(multifidus spinae)。
第三次健身者的身體返回,並且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下腹方肌群,所述的下腹方肌群包括淺層肌肉與深層肌肉,淺層肌肉包括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深層肌 肉包括腹橫肌(tranversus abdominis)。
另一方面,就前述三個步驟而言,不僅運動到健身者的背胸腹部的肌群,也能運動到手臂的肌群。由於健身者的下手臂平放於調適裝置28上,下手臂必須施力於作動裝置26上以執行下壓,在身體返回時下手臂同樣必須施力以控制作動裝置26不立即彈回原狀態,即避免配重裝置14不相互碰撞。在上述的步驟一~三中,身體下壓時所運動到身體後方的手臂肌群包括有淺層肌肉及深層肌肉,淺層肌肉如:肱肌(brachialis)、肱橈肌(brachioradialis)及伸指長肌(extensor digitorum)。深層肌肉如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半棘肌(semispinalis)、夾肌(splenius)、棘上肌(supraspinatus)及棘下肌(infraspinatus)
另在步驟一~三中身體返回時所運動到身體前方的手臂肌群包括有淺層肌肉及深層肌肉,淺層肌肉如:前三角肌(deltoideus anterior)、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橈側腕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及肘肌(anconeus);深層肌肉如屈趾長肌(flexor digitorum)。
參閱圖5A、5B、5C所示,揭示關於健身者身體下壓及返回的角度參考實施例,需強調者,於圖5A、5B、5C中所揭露的角度值僅為一參考實施例的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所保護的下壓及返回之範圍。標示S1之圖5A為健身者的啟始狀態,此時在座位區20中的座部24a與背部24b呈一80度的夾角。標示S2之圖5B為健身者將身體下壓,下壓角度為呈65度之夾角,之後S3之圖5C為健身者的身體返回原狀態80度的夾角。如此,反覆重複數次下壓及返回的動作,配重裝置14的重量則依據個人的訓練需求增加重量或是減少重量。實際運用上,能將上述三個步驟在一分鐘內執行,每一步驟做10秒鐘後並休息10秒,則每一回之三個步驟動作剛好為一分鐘的時間。
綜上所述,本新型公開一種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 裝置,健身者除了運動到身體後方的背部肌群,並且運動到身體前方的肌群以及手臂的肌群,不僅使用簡單,且透過包覆有調適裝置28供健身者平放手臂於其上,能方便健身者的身體下壓與手臂向下的施力,避免健身者的手部產生疼痛現象,且避免運動傷害發生。
本新型說明內容之所述,僅為較佳實施例之舉例說明,當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所保護之範圍,任何局部變動、修正或增加之技術,或為數字上的變化等,仍不脫離本新型所保護之範圍。
10‧‧‧主體區
12‧‧‧主支架
14‧‧‧配重裝置
20‧‧‧座位區
22‧‧‧背支架
22a‧‧‧主背支架
22b‧‧‧後背支架
24‧‧‧座位部
24a‧‧‧座部
24b‧‧‧背部
26‧‧‧作動裝置
30‧‧‧上支架
32‧‧‧下支架
47‧‧‧轉動架

Claims (10)

  1. 一種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包括有:一主體區,包括有一主支架及一配重裝置,該配重裝置對應設於該主支架之一重心位置;一座位區,包括:一背支架,包括有一主背支架及一後背支架,該後背支架是延伸設於該主背支架之後側,並與該主背支架相連接;一座位部,設於該主背支架的前側,該座位部設有一座部及一背部;及一作動裝置,該作動裝置的前端分為兩前端為對稱於該座位部之左右兩側,該作動裝置的後端為相連接並樞接於該後背支架之中;一上支架,一端連接於該主支架,另一端連接於該後背支架之一側;一下支架,一端連接於該主支架,另一端連接於該主背支架之底部;一傳動裝置,包括有複數個傳動器,個別設置於該主體區及該座位區之中;其中,該作動裝置的該兩前端對應由外部各別包覆地設有一調適裝置;該作動裝置為提供一健身者以其身體向下壓,之後身體返回,且於下壓與返回時經由該傳動裝置的相互傳動,進而使該配重裝置移動。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調適裝置為海綿、泡棉、軟性塑膠、彈性塑膠或是記憶塑膠的材質。
  3. 如請求項第1或2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調適裝置是讓該健身者的下手臂平放於其 上;該健身者以身體向下壓,以運動該健身者的背部肌群,之後該健身者的身體返回時,以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肌群。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該座部與該背部之間的夾角呈80度。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該健身者以身體向下壓為下壓成65度,之後返回80度。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該健身者以其身體向下壓,之後身體返回的動作,為重複有三次,其中第一次身體下壓,並且該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上背方肌群;第一次身體返回,並且該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上方肌群。
  7.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次身體下壓,並且該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中背方肌群;第二次身體返回,並且該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中腹方肌群。
  8.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三次身體下壓,並且該健身者吐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下背部肌群,第三次身體返回,並且該健身者吸氣,是運動該健身者的身體前方的下腹方肌群。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傳動器,設於該作動裝置的後端的一側上;一第二傳動器,設於該主背支架及該後背支架之間,並經由該第一傳動器的移動而轉動;一第三傳動器,設於該上支架上,並經由該第二傳動器的轉動而轉動; 一第四傳動器,設於該主支架的一側上,並經由該第三傳動器的轉動而轉動;一第五傳動器,設於該主支架上方中心的內側,並經由該第四傳動器的轉動而帶動該配重裝置移動。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傳動器與該第三傳動器之間設有一轉動架,該轉動架的一端為該第二傳動器,該轉動架的另一端為該第三傳動器。
TW106200800U 2017-01-17 2017-01-17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TWM544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800U TWM544342U (zh) 2017-01-17 2017-01-17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800U TWM544342U (zh) 2017-01-17 2017-01-17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4342U true TWM544342U (zh) 2017-07-01

Family

ID=60049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0800U TWM544342U (zh) 2017-01-17 2017-01-17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43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592A (zh) * 2022-03-09 2022-05-1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592A (zh) * 2022-03-09 2022-05-1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47147U (zh) 体育教学用蹬伸锻炼器
JP6261034B2 (ja) ヘルスケアリンク
TWM544342U (zh) 具背胸腹部手臂肌群重量訓練之裝置
CN207654661U (zh) 一种多功能立式健体测评仪
CN205699123U (zh) 一种动感单车
CN208465067U (zh) 一种用于瑜伽锻炼用健身器材
CN208973020U (zh) 一种多功能办公座椅
CN202724538U (zh) 拉力器
CN109011398B (zh) 一种手臂肌肉锻炼装置
CN203291457U (zh) 健身扭腰训练器
CN205924855U (zh) 一种新型仰卧起坐健身器
CN206045256U (zh) 塑身机
CN213527306U (zh) 一种多功能桑拿健身柜
CN204050814U (zh) 一种健腹椅
CN105641855A (zh) 高低位负重拉力器
CN107433022A (zh) 一种锻炼肱三头肌的健身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CN215310017U (zh) 一种运动座
CN204034136U (zh) 双臂推力负重架
CN202336180U (zh) 双人坐拉训练器
CN208525733U (zh) 一种便携式腰背肌训练装置
CN209221429U (zh) 一种股四头肌训练器
CN206535075U (zh) 一种体育健身用仰卧起坐架
CN201586354U (zh) 弹力练腿器
CN205626884U (zh) 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械
CN207168944U (zh) 震动按摩健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