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2964U -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2964U
TWM542964U TW106200663U TW106200663U TWM542964U TW M542964 U TWM542964 U TW M542964U TW 106200663 U TW106200663 U TW 106200663U TW 106200663 U TW106200663 U TW 106200663U TW M542964 U TWM542964 U TW M5429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ntrol module
inflatable cushion
shoe
cush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0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世昌
莫立邦
廖家淯
黃獻霆
黃啟峰
韓永隆
Original Assignee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0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2964U/zh
Publication of TWM542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2964U/zh

Links

Description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本案係關於一種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尤指一種以氣體泵浦進行充氣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傳統鞋類是以鞋帶作為鬆綁及固定足部的工具,然而,具有鞋帶的鞋類在穿著上會有許多問題。舉例來說,當於穿著活動的過程中造成鞋帶脫落,必須重新繫緊鞋帶才能繼續活動,造成活動上的不便與時間的浪費。再者,穿著具有鞋帶的鞋類亦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舉例來說,當鞋帶不慎鬆開時,容易造成他人踩踏而致絆倒,亦有可能被捲入自動電扶梯的縫隙、自行車鏈或摩托車腳栓等等,容易造成意外的發生。此外,長期穿著具有鞋帶的鞋類容易對足部施加過大的壓力,導致穿著者的不適。
少部分的傳統鞋類係以其他方式作為鬆綁及固定足部的工具,例如:魔鬼氈或襪套式鞋體,然魔鬼氈固定性不足、容易脫落,長時間使用會使魔鬼氈的氈黏性下降,造成活動上的不便,亦不適合運動用時穿著。襪套式鞋體對足部的固定性亦不足,且無法依據需求進行鬆緊調整,長時間的使用亦容易造成襪套式鞋體鬆弛,而無法滿足固定足部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般的傳統鞋類僅能依據足部長度對應尺寸進行選擇,然此並無法滿足每個人足部形狀的需求。當足部相對於所穿著鞋類之鞋 身寬度過寬或過窄時,或者鞋身高度過高或過扁時,易造成足部的不適,於活動時更有可能造成傷害的發生。
有鑑於此,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前述習知技術之缺失,而研發出一種可適應個人足部形狀而調整,且可舒適地包覆固定足部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之間題。
本案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可應用於各種鞋類,並可使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之充氣墊進行充氣膨脹至與使用者之足緊密貼合,俾實現適應個人足部形狀而調整,且可舒適地包覆固定足部之穿著。
本案之另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具有氣壓調節功能,可依據使用狀態自動調節內部之氣壓,可延長充氣墊使用壽命,亦可達到於最舒適之壓力下穿著鞋子。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較廣義實施樣態為提供一種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適用於鞋子,鞋子包含鞋體及底部,鞋體與底部相連接,以共同定義一穿置空間,以及與該穿置空間相連通之開口,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包含:充氣墊,設置於鞋體內;氣體通道,佈設於充氣墊與鞋體之間,並與充氣墊相連通;氣體泵浦,與氣體通道相連通;重量感測器,設置於底部;氣壓感測器,設置於氣體通道中;以及控制模組,與氣體泵浦、重量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電性連接;其中,當重量感測器感測重量產生時,重量感測器發送致能信號至控制模組,控制模組依據致能信號驅動氣體泵浦作動,使氣體經由氣體通道導入充氣墊中,使充氣墊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當氣壓感測器感測到充氣墊部內部壓力高於特定之閥值區間時,氣壓感測器發送禁能信號至控制模 組,控制模組依據禁能信號控制氣體泵浦停止作動。
1‧‧‧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11‧‧‧充氣墊
12‧‧‧氣體泵浦
120‧‧‧第一腔室
121‧‧‧進氣板
121a‧‧‧進氣孔
121b‧‧‧匯流排孔
121c‧‧‧中心凹部
122‧‧‧共振片
122a‧‧‧可動部
122b‧‧‧固定部
122c‧‧‧中空孔洞
123‧‧‧壓電致動器
1231‧‧‧懸浮板
1231a‧‧‧凸部
1231b‧‧‧第二表面
1231c‧‧‧第一表面
1232‧‧‧外框
1232a‧‧‧第二表面
1232b‧‧‧第一表面
1232c‧‧‧導電接腳
1233‧‧‧支架
1233a‧‧‧第二表面
1233b‧‧‧第一表面
1234‧‧‧壓電片
1235‧‧‧空隙
124a、124b‧‧‧絕緣片
125‧‧‧導電片
125a‧‧‧導電接腳
13‧‧‧氣體通道
13a‧‧‧釋放閥開口
14‧‧‧重量感測器
15‧‧‧氣壓感測器
16‧‧‧控制模組
17‧‧‧電池
18‧‧‧釋放閥
2‧‧‧球鞋
21‧‧‧鞋體
22‧‧‧底部
22a‧‧‧鞋墊
22b‧‧‧鞋底
23‧‧‧穿置空間
24‧‧‧開口
第1A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示意圖。
第1B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結構拆解示意圖。
第1C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透視示意圖。
第2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之架構示意圖。
第3A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剖面示意圖。
第3B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穿戴初始狀態剖面示意圖。
第3C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穿戴充氣狀態剖面示意圖。
第4A及4B圖分別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於不同視角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5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壓電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6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7A至7E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作動之流程結構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A圖及第1B圖,第1A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示意圖,第1B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結構拆解示意圖。如第1A圖所示, 本案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適用於各式鞋類,例如:球鞋、涼鞋或高跟鞋等等,但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係採應用於一球鞋2為例進行說明,該球鞋2包含鞋體21、底部22。如第1B圖所示,底部22更具有鞋墊22a及鞋底22b,其中鞋體21與底部22之鞋底22b相連接,並定義出穿置空間23及開口24,鞋墊22a對應設置於穿置空間23中,並與鞋底22b相連接,是以鞋墊22a之型態大致與鞋底22b相同,惟其輪廓略小於鞋底22b,且鞋墊22a及鞋底22b之外觀型態、厚度等係可依照實際施作情形而任施變化。使用者之足部可經由鞋體21之開口24以套入或脫離球鞋2,且當使用者之足部經開口24套入球鞋2內部時,則可容置於穿置空間23中。
請繼續參閱第1B圖至第1C圖,第1C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透視示意圖。如圖所示,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包含充氣墊11、氣體泵浦12、氣體通道13、重量感測器14、氣壓感測器15等結構,但不以此為限,其中充氣墊11係為可藉由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之結構,並設置於球鞋2之鞋體21內。氣體通道13係由複數個中空軟管所相連接構成,但不以此為限,且氣體通道13佈設於充氣墊11與鞋體21之間,並與充氣墊11相連通,用以供氣體流通並傳輸。且於本實施例中,充氣墊11係可為但不限為一體成形之可充氣膨脹之結構,且充氣墊11之一表面係可包含有複數個充氣墊孔洞(未圖示)。氣體通道13亦包含有複數個氣體通道孔洞(未圖示),且氣體通道13之氣體通道孔洞之數量、大小及位置皆對應於充氣墊11之複數個充氣墊孔洞,藉由氣體通道孔洞及充氣墊孔洞接合定位並連通氣體通道13及充氣墊11,俾實現氣體通道13及充氣墊11之間之氣體流通。
如第1B圖及第1C圖所示,氣體泵浦12係與氣體通道13相連通,用以將氣體導入氣體通道13中。於本實施例中,重量感測器14係埋設 於球鞋2之鞋墊22a與鞋底22b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其係用以感測重量,並可依據所感測之重量發送出一信號。以及,氣壓感測器15係設置於氣體通道13中,但不以此為限,用以感測充氣墊11內部之氣壓,並同樣可依據所感測之氣壓發送出一信號。於本實施例中,當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設置於球鞋2內時,則如第1C圖所示,藉由氣體泵浦12之充氣作動,使氣體打入氣體通道13內,並使充氣墊11膨脹並包覆使用者之足部,以提供足夠的支撐性及保護性,更能依據使用者的足部形狀進行調整,以增加舒適感。
請續參閱第2圖,第2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之控制系統之架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更具有控制系統,控制系統係包含控制模組16、電池17及釋放閥18,其中控制模組16係分別與氣體泵浦12、重量感測器14、氣壓感測器15及釋放閥18電性連接,並分別接收重量感測器14及氣壓感測器15所發出之信號,並依據所接收之信號控制氣體泵浦12驅動或停止,且當控制系統之控制模組16驅動氣體泵浦12作動後,氣體泵浦12會將氣體打入氣體通道13中,再導入充氣墊11內,並透過設置於氣體通道13內的氣壓感測器15監測其內部的氣體壓力,並於高於或低於一特定之閥值區間時傳送禁能信號或致能信號至控制模組16,以再次驅動或停止氣體泵浦12之作動。另,釋放閥18係為一壓力調節機構,其係設置於鞋體21之外部(如第1A圖所示),且其係與控制模組16電連接,是以當控制模組16接獲重量感測器14所傳送之洩壓信號時,則其可對應控制釋放閥18進行卸壓動作。至於控制模組16所設置之位置,其係設置於鞋體21之內側,例如可設置於鄰近釋放閥18之內側、或是鄰設於氣體泵浦12,均不以此為限。電池17係可為但不限為鋰電池或水銀電池,用以提供電源至控制模組16,其所設置之位置亦同樣設 置於鞋體21之內側,且亦可鄰設於釋放閥18之內側或其他適合之位置,亦不以此為限。
請同時參閱第2圖至第3C圖,第3A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剖面示意圖,第3B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穿戴初始狀態剖面示意圖,以及第3C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球鞋之穿戴充氣狀態剖面示意圖。如第3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當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之重量感測器14未感測到重量時,即為使用者未穿著球鞋2時之狀態,充氣墊11係為未充氣膨脹之狀態,且鞋體21內部之穿置空間23亦較大。接著,如第3B圖所示,當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之重量感測器14感測到一重量產生時,即為使用者之足部穿戴套入球鞋2內時,重量感測器14因該重量而發送一致能信號至控制模組16,控制模組16即依據所接收之致能信號驅動氣體泵浦12作動,使氣體經由氣體通道13導入充氣墊11中,並使充氣墊11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並與足部貼合,即如第3C圖所示,此時鞋體21內部之穿置空間23即被使用者之足部及膨脹後的充氣墊11所填滿,透過充氣墊11之膨脹,藉以滿足各種不同足部形狀的需求,且可舒適地包覆固定使用者之足部。此外,當氣體泵浦12驅動並對充氣墊11進行填充氣體時,控制模組16亦控制氣壓感測器15對充氣墊11之內部之氣壓進行感測,是以,當氣壓感測器15感測到充氣墊11內部壓力已高於一特定之閥值區間時,氣壓感測器15則會發送一禁能信號至控制模組16,控制模組16即可依據禁能信號控制氣體泵浦12停止作動,以避免使充氣墊11壓力過大造成使用者足部不適,當然,若偵測充氣墊11之內部壓力係低於此特定之閥值區間時,則氣壓感測器15亦會發送一致能信號至控制模組16,則控制模組16可依據此致能信號再次驅動氣體泵浦12進行作動。藉此氣壓感測器15之偵測調控,而可智慧性地調整充氣墊11之膨脹程 度,亦可實現舒適、安全之穿著。
此外,本實施例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更具有氣壓調節功能。如第1A、1B圖及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包含釋放閥18,其係為但不限為一可開關之閥門結構,設置於球鞋之鞋體21之外部。且如第1B圖所示,可見氣體通道13更包含釋放閥開口13a,其係與釋放閥18對應設置並相連通。且如前所述,釋放閥18係與控制模組16電性連接,用以將充氣墊11內之氣體通過氣體通道13由釋放閥18釋放至球鞋2之外部。是以,當使用者穿著球鞋2的過程中,若重量感測器14感測到重量減輕或重量消失時,即為使用者於坐姿狀態或開始將球鞋2脫下時,重量感測器14便發送禁能信號以及洩壓信號至控制模組16,控制模組16接收該禁能信號及洩壓信號後,依據該禁能信號控制氣體泵浦12停止做動,同時更會依據該洩壓信號驅動釋放閥18開啟,使已充氣膨脹之充氣墊11內部之至少部分氣體經由釋放閥18釋放至球鞋2之外部。藉此,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可依據使用狀態自動地且智能地調節其內部之氣壓,可避免充氣墊11長時間處於充氣狀態而導致使用壽命減短,亦可供使用者於最舒適之狀態下穿著球鞋2。
於另一些實施例中,釋放閥18係亦可為一旋鈕(未圖示),但不以此為限。釋放閥18係藉由手動方式致動,透過旋緊或旋開該旋鈕,以使釋放閥18開啟或關閉。藉此,使用者可透過旋鈕進行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1之內部氣壓調節,依據使用者之需求將該旋鈕旋開,使釋放閥18開起並連通至球鞋2之外部,並使充氣墊11內部之氣體進行釋放;並於調整至適當之壓力後,透過再次旋緊該旋鈕以關閉使釋放閥18,避免氣體過度釋放而導致壓力不足。藉此旋鈕之設置,使充氣膨脹充氣墊11可緊密貼合於使用者足部且不至於過度緊繃,俾實現使使用者於 最舒適之狀態下穿著球鞋2。
第4A及4B圖分別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於不同視角之分解結構示意圖,第5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壓電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以及第6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第4A、4B、5及6圖所示,氣體泵浦12係為一壓電致動氣體泵浦,且包括進氣板121、共振片122、壓電致動器123、絕緣片124a、124b及導電片125等結構,其中壓電致動器123係對應於共振片122而設置,並使進氣板121、共振片122、壓電致動器123、絕緣片124a、導電片125及另一絕緣片124b等依序堆疊設置,其組裝完成之剖面圖係如第6圖所示。
於本實施例中,進氣板121具有至少一進氣孔121a,其中進氣孔121a之數量以4個為較佳,但不以此為限。進氣孔121a係貫穿進氣板121,用以供氣體自裝置外順應大氣壓力之作用而自該至少一進氣孔121a流入氣體泵浦12之中。進氣板121上具有至少一匯流排孔121b,用以與進氣板121另一表面之該至少一進氣孔121a對應設置。於匯流排孔121b的中心交流處係具有中心凹部121c,且中心凹部121c係與匯流排孔121b相連通,藉此可將自該至少一進氣孔121a進入匯流排孔121b之氣體引導並匯流集中至中心凹部121c,以實現氣體傳遞。於本實施例中,進氣板121具有一體成型的進氣孔121a、匯流排孔121b及中心凹部121c,且於中心凹部121c處即對應形成一匯流氣體的匯流腔室,以供氣體暫存。於一些實施例中,進氣板121之材質可為例如但不限於不鏽鋼材質所構成。於另一些實施例中,由該中心凹部121c處所構成之匯流腔室之深度與匯流排孔121b之深度相同,但不以此為限。共振片122係由一可撓性材質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且於共振片122上具有一中空孔洞122c,係對應於進氣板121之中心凹部121c而設 置,以使氣體流通。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共振片122係可由一銅材質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
壓電致動器123係由一懸浮板1231、一外框1232、至少一支架1233以及一壓電片1234所共同組裝而成,其中,該壓電片1234貼附於懸浮板1231之第一表面1231c,用以施加電壓產生形變以驅動該懸浮板1231彎曲振動,以及該至少一支架1233係連接於懸浮板1231以及外框1232之間,於本實施例中,該支架1233係連接設置於懸浮板1231與外框1232之間,其兩端點係分別連接於外框1232、懸浮板1231,以提供彈性支撐,且於支架1233、懸浮板1231及外框1232之間更具有至少一空隙1235,該至少一空隙1235係與氣體通道13相連通,用以供氣體流通。應強調的是,懸浮板1231、外框1232以及支架1233之型態及數量不以前述實施例為限,且可依實際應用需求變化。另外,外框1232係環繞設置於懸浮板1231之外側,且具有一向外凸設之導電接腳1232c,用以供電連接之用,但不以此為限。
懸浮板1231係為一階梯面之結構(如第5圖所示),意即於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更具有一凸部1231a,該凸部1231a可為但不限為一圓形凸起結構。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a係與外框1232之第二表面1232a共平面,且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及支架1233之第二表面1233a亦為共平面,且該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a及外框1232之第二表面1232a與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及支架1233之第二表面1233a之間係具有一特定深度。懸浮板1231之第一表面1231c,其與外框1232之第一表面1232b及支架1233之第一表面1233b為平整之共平面結構,而壓電片1234則貼附於此平整之懸浮板1231之第一表面1231c處。於另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231之型態亦可為一雙面平整之板狀正方形結構,並不以此為限,可依照實際施作情形而任施變化。 於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231、支架1233以及外框1232係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且可由一金屬板所構成,例如但不限於不鏽鋼材質所構成。又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壓電片1234之邊長係小於該懸浮板1231之邊長。再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壓電片1234之邊長係等於懸浮板1231之邊長,且同樣設計為與懸浮板1231相對應之正方形板狀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如第4A圖所示,氣體泵浦12之絕緣片124a、導電片125及另一絕緣片124b係依序對應設置於壓電致動器123之下,且其形態大致上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之形態。於一些實施例中,絕緣片124a、124b係由絕緣材質所構成,例如但不限於塑膠,俾提供絕緣功能。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片125可由導電材質所構成,例如但不限於金屬材質,以提供電導通功能。於本實施例中,導電片125上亦可設置一導電接腳125a,以實現電導通功能。
於本實施例中,如第6圖所示,氣體泵浦12係依序由進氣板121、共振片122、壓電致動器123、絕緣片124a、導電片125及另一絕緣片124b等堆疊而成,且於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係具有一間隙h,於本實施例中,係於共振片122及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周緣之間的間隙h中填入一填充材質,例如但不限於導電膠,以使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a之間可維持該間隙h之深度,進而可導引氣流更迅速地流動,且因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a與共振片122保持適當距離使彼此接觸干涉減少,促使噪音產生可被降低。於另一些實施例中,亦可藉由加高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之高度,以使其與共振片122組裝時增加一間隙,但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當進氣板121、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依序對應 組裝後,於共振片122具有一可動部122a及一固定部122b,可動部122a處可與其上的進氣板121共同形成一匯流氣體的腔室,且在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更形成一第一腔室120,用以暫存氣體,且第一腔室120係透過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c而與進氣板121之中心凹部121c處的腔室相連通,且第一腔室120之兩側則由壓電致動器123之支架1233之間的空隙1235而與氣體通道13相連通。
第7A至7E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作動之流程結構圖。請參閱第6圖、第7A圖至第7E圖,本案之氣體泵浦之作動流程簡述如下。當氣體泵浦12進行作動時,壓電致動器123受電壓致動而以支架1233為支點,進行垂直方向之往復式振動。如第7A圖所示,當壓電致動器123受電壓致動而向下振動時,由於共振片122係為輕、薄之片狀結構,是以當壓電致動器123振動時,共振片122亦會隨之共振而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即為共振片122對應中心凹部121c的部分亦會隨之彎曲振動形變,即該對應中心凹部121c的部分係為共振片122之可動部122a,是以當壓電致動器123向下彎曲振動時,此時共振片122對應中心凹部121c的可動部122a會因氣體的帶入及推壓以及壓電致動器123振動之帶動,而隨著壓電致動器123向下彎曲振動形變,則氣體由進氣板121上的至少一進氣孔121a進入,並透過至少一匯流排孔121b以匯集到中央的中心凹部121c處,再經由共振片122上與中心凹部121c對應設置的中空孔洞122c向下流入至第一腔室120中。其後,由於受壓電致動器123振動之帶動,共振片122亦會隨之共振而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如第7B圖所示,此時共振片122之可動部122a亦隨之向下振動,並貼附抵觸於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a上,使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a以外的區域與共振片122兩側之固定部122b之間的匯流腔室的間距不會變小,並藉由此共振片122 之形變,以壓縮第一腔室120之體積,並關閉第一腔室120中間流通空間,促使其內的氣體推擠向兩側流動,進而經過壓電致動器123之支架1233之間的空隙1235而向下穿越流動。之後,如第7C圖所示,共振片122之可動部122a向上彎曲振動形變,而回復至初始位置,且壓電致動器123受電壓驅動以向上振動,如此同樣擠壓第一腔室120之體積,惟此時由於壓電致動器123係向上抬升,因而使得第一腔室120內的氣體會朝兩側流動,而氣體持續地自進氣板121上的至少一進氣孔121a進入,再流入中心凹部121c所形成之腔室中。之後,如第7D圖所示,該共振片122受壓電致動器123向上抬升的振動而共振向上,此時共振片122之可動部122a亦隨之向上振動,進而減緩氣體持續地自進氣板121上的至少一進氣孔121a進入,再流入中心凹部121c所形成之腔室中。最後,如第7E圖所示,共振片122之可動部122a亦回復至初始位置,由此實施態樣可知,當共振片122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時,係可由其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的間隙h以增加其垂直位移的最大距離,換句話說,於該兩結構之間設置間隙h可使共振片122於共振時可產生更大幅度的上下位移。是以,在經此氣體泵浦12之流道設計中產生壓力梯度,使氣體高速流動,並透過流道進出方向之阻抗差異,將氣體由吸入端傳輸至排出端,以完成氣體輸送作業,即使在排出端有氣壓之狀態下,仍有能力持續將氣體推入氣體通道13,並可達到靜音之效果,如此重覆第7A至7E圖之氣體泵浦12作動,即可使氣體泵浦12產生一由外向內的氣體傳輸。
承上所述,透過上述氣體泵浦12之作動,將氣體導入氣體通道13,使所導入氣體流入充氣墊11中,並使充氣墊11充氣膨脹至貼合使者足部表面,藉此以使球鞋2可緊密、穩固地貼附於使用者之足部,進而提供足夠的支撐性及保護性,達到安全、舒適之穿著。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可應用於球鞋,藉由使用者之足部對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之重量感測器施予重力,使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對充氣墊自動且智能地進行充氣,並使充氣墊膨脹至與使用者之足緊密貼合並固定,俾可因應個人足部形狀而調整,且可舒適地包覆固定足部,同時提供充足的支撐性及保護性。此外,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更具有氣壓調節功能,其可依據使用狀態自動且智能地調節內部之氣壓,不僅可延長充氣墊使用壽命,亦可供使用者於最舒適之壓力下穿著球鞋。此外,使用者亦可自行手動調整充氣墊之內部壓力,以提供更便利的操作性及更廣泛之應用性。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11‧‧‧充氣墊
12‧‧‧氣體泵浦
13‧‧‧氣體通道
13a‧‧‧釋放閥開口
14‧‧‧重量感測器
15‧‧‧氣壓感測器
18‧‧‧釋放閥
2‧‧‧球鞋
21‧‧‧鞋體
22‧‧‧底部
22a‧‧‧鞋墊
22b‧‧‧鞋底
23‧‧‧穿置空間
24‧‧‧開口

Claims (10)

  1. 一種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適用於一鞋子,該鞋子包含一鞋體及一底部,該鞋體與該底部相連接,以共同定義一穿置空間,以及與該穿置空間相連通之一開口,該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包含:一充氣墊,設置於該鞋體內;一氣體通道,佈設於該充氣墊與該鞋體之間,並與該充氣墊相連通;一氣體泵浦,與該氣體通道相連通;一重量感測器,設置於該底部;一氣壓感測器,設置於該氣體通道中;以及一控制模組,與該氣體泵浦、該重量感測器及該氣壓感測器電性連接;其中,當該重量感測器感測一重量產生時,該重量感測器發送一致能信號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致能信號驅動該氣體泵浦作動,使氣體經由該氣體通道導入該充氣墊中,使該充氣墊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當該氣壓感測器感測到該充氣墊部內部壓力高於一特定之閥值區間時,該氣壓感測器發送一禁能信號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禁能信號控制該氣體泵浦停止作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包含一釋放閥,該釋放閥連通設置於該鞋體之一表面上,並與該氣體通道相連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釋放閥係藉由手動方式致動,以使氣體透過該釋放閥排出該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釋放閥係與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當該重量感測器感測到重量減輕或消失時,該重 量感測器發送一洩壓信號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洩壓信號驅動該釋放閥作動,使氣體由該釋放閥排出該鞋子之外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氣體泵浦為一壓電致動氣體泵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壓電致動氣體泵浦包括:一進氣板,具有至少一進氣孔、至少一匯流排孔及構成一匯流腔室之一中心凹部,其中該至少一進氣孔供導入氣流,該匯流排孔對應該進氣孔,且引導該進氣孔之氣流匯流至該中心凹部所構成之該匯流腔室;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對應於該匯流腔室,且該中空孔洞之周圍為一可動部;以及一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相對應設置;其中,該共振片與該壓電致動器之間具有一間隙形成一腔室,以使該壓電致動器受驅動時,使氣流由該進氣板之該至少一進氣孔導入,經該至少一匯流排孔匯集至該中心凹部,再流經該共振片之該中空孔洞,以進入該腔室內,由該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之可動部產生共振傳輸氣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壓電致動器包含:一懸浮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可彎曲振動;一外框,環繞設置於該懸浮板之外側;至少一支架,連接於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以及一壓電片,具有一邊長,該邊長係小於或等於該懸浮板之一邊長, 且該壓電片係貼附於該懸浮板之一第一表面上,用以施加電壓以驅動該懸浮板彎曲振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懸浮板為一正方形懸浮板,並具有一凸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壓電致動氣體泵浦包括一導電片、一第一絕緣片以及一第二絕緣片,其中該進氣板、該共振片、該壓電致動器、該第一絕緣片、該導電片及該第二絕緣片係依序堆疊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其中該控制模組包含一電池,用以提供電源至該控制模組。
TW106200663U 2017-01-13 2017-01-13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TWM542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663U TWM542964U (zh) 2017-01-13 2017-01-13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663U TWM542964U (zh) 2017-01-13 2017-01-13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2964U true TWM542964U (zh) 2017-06-11

Family

ID=5968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0663U TWM542964U (zh) 2017-01-13 2017-01-13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2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1329B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TWI678978B (zh) 動態控壓氣墊裝置
TWI626468B (zh) 頭戴式虛擬實境顯示裝置
US11653712B2 (en) Automatic inflation pump bladder system
CN108345109B (zh) 头戴式虚拟实境显示装置
TWM547870U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TWI633848B (zh) 鞋用充氣及充電裝置
TWI625101B (zh)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TWI659240B (zh) 眼鏡緩衝保護裝置
KR20120055825A (ko) 지압기능을 갖는 인솔
CN108294403A (zh) 鞋用自动充气垫系统
TWI627914B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TWM542964U (zh)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TWM550060U (zh) 氣壓式鬆緊帶及其所適用之充氣系統
TWM546709U (zh) 鞋用充氣及充電裝置
TWM547865U (zh) 動態控壓氣墊裝置
CN109198786B (zh) 动态控压气垫装置
TWI642374B (zh) 氣壓式鬆緊帶及其所適用之充氣系統
TWM547869U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CN109198796B (zh) 鞋用气压固定装置
CN206390391U (zh) 鞋用自动充气垫系统
CN109198795B (zh)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TWI631383B (zh)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CN108693659B (zh) 眼镜缓冲保护装置
TWM543374U (zh)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