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8059U -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 Google Patents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8059U
TWM538059U TW105212772U TW105212772U TWM538059U TW M538059 U TWM538059 U TW M538059U TW 105212772 U TW105212772 U TW 105212772U TW 105212772 U TW105212772 U TW 105212772U TW M538059 U TWM538059 U TW M5380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heat collecting
water
house
run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2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明朝
Original Assignee
南開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開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南開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5212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8059U/zh
Publication of TWM538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8059U/zh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Description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利用太陽能加熱器的集熱單元與住屋的屋頂面結合,以達到大面積吸熱提高加熱效率者。
現今家庭使用熱水大都使用瓦斯或電力作為加熱能源,而由於物價提高,瓦斯及電力的價格也隨之提高,使得一般家庭的支出增加,到了冬天時,瓦斯及電力的使用量更是一夏天的數倍,對於家庭開銷形成一定的負擔,因此,為節省家庭開銷降低負擔,進而許多家庭在屋頂上裝設太陽能熱水器,以太陽能加溫來產生熱水供家庭使用。
按,習知太陽能加熱器,如國內第101209161號新型專利所揭露「太陽能熱水裝置」,係包含:一儲液單元,包括一底壁、一由該底壁周緣向上延伸且具有一入水口和一出水口的圍繞壁、一由該圍繞壁頂端向內延伸且內周緣界定出一開口的頂壁,及一設置於該底壁、該圍繞壁和該頂壁的保溫層;一集熱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儲液單元且可透光的中空的殼體,該殼體封閉該開口且與該儲液單元相配合界定出一容液空間;一聚光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集熱單元的承載座,及一設置於該承載座頂端且用以收集太陽能的聚光板;及一壓力閥,設置於該儲液單元且連通該容液空間,用以調節該容液空間壓力平衡。
上述結構中,為太陽能加熱器的一種形式,該習知技術利用承載座及聚光板來調整陽光射入的角度,以獲得良好的吸收太陽能效能。
惟,前述結構其功能上之揭露僅能提高吸收太陽能效能的技術,對於此結構一般都需架設於屋頂能容易接收陽光的地方,故,一方面占據屋頂的使用空間,另一方面結構長時間曝曬在外受風雨侵襲,亦增加了結構毀損機率,因此,本創作人係提供一種隱藏式不佔空間、能大面積吸收太陽能且結構不易損壞之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以解決習知技術之問題。
1、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亦將集熱單元置放於屋頂面的容置空間中,使集熱單元融合於屋頂面,因集熱單元以大面積的設置,使集熱管擁有較大吸熱效率及功能。
2、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因集熱單元與屋頂面結合,陽光照射時可不用變動集熱單元即可有效率接收熱能,且,能省去在屋頂上另外找尋集熱單元的設置空間,有利節省屋頂上的使用空間,再者,集熱單元的面蓋與屋頂面形成一體,覆蓋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集熱管於屋內,能防止外部風雨侵襲,減少結構的損壞發生。
[本創作]
(10)‧‧‧住屋
(101)‧‧‧屋頂面
(102)‧‧‧容置空間
(20)‧‧‧儲液桶
(201)‧‧‧入水道
(202)‧‧‧出水道
(203)‧‧‧冷流道
(204)‧‧‧熱流道
(30)‧‧‧集熱單元
(301)‧‧‧第一流道
(302)‧‧‧第二流道
(303)‧‧‧集熱管
(31)‧‧‧面蓋
第一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右側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左側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與住屋結合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與住屋結合上視示意圖。
首先請參照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本創作所提供一種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其中包括:一住屋(10)、儲液桶(20)及集熱單元(30)。
一住屋(10),頂部斜面兩側具有屋頂面(101),該屋頂面(101)設定位置處開設形成容置空間(102)。
一儲液桶(20),置於住屋(10)屋頂面(101)內部,其一側靠底端設定位置處設有供冷水輸入之入水道(201),該入水道(201)與住屋(10)內冷水管路連接,另一側靠頂端設定位置處設有供熱水輸出之出水道(202),該出水道(202)與住屋(10)內熱水管路連接,此外,該儲液桶(20)底部靠近入水道(201)預定位置處接設有冷流道(203),且,頂部靠近出水道(202)預定位置處接設有熱流道(204)。
兩集熱單元(30),分別設置於屋頂面(101)之容置空間(102),該集熱單元(30)具有橫向第一流道(301)與第二流道(302),兩流道間具有一個以上縱向集熱管(303),該集熱管(303)與第一流道(301)及第二流道(302)連通,而該第一流道(301)與儲液桶(20)之冷流道(203)連通,第二流道(302)與熱流道(204)連通,另有面蓋(31)覆蓋第一流道(301)、第二流道(302)及集熱管(303),並置於容置空間(102)朝外開口處。
藉由以上構件所述,該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作動時,冷水經由入水道(201)流入儲液桶(20)內,並由冷流道(203)流入第一流道(301),再由第一流道(301)流至集熱管(303),此時,集熱管(303)經由太陽的照射吸收熱能,使管內的冷水升溫變為熱水流至第二流道(302),升溫後的熱水再由熱流道(204)流至儲液桶(20)內,而儲液桶(20)內的熱水可經由出水道(202)流至住屋(10)內的熱水管路中,形成經由太陽能加熱冷熱循環系統。
由於該集熱單元(30)設於住屋(10)兩側屋頂面(101)與住屋(10)結合,有別於一般太陽能加熱器另設於屋頂之上,且,集熱單元(30)覆蓋於屋頂面(101)大部份面積,對於吸收太陽能有較大效果,不用依照太陽的方向而改變集熱單元(30),於外觀上也與住屋(10)整合,令整體住屋(10)整齊不凌亂。
本創作所提供之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係置集熱單元(30)與住屋(10)屋頂面(101)整合,依此技術手段,係可達到下列功效:
1、本創作使用時,將集熱單元(30)置放於屋頂面(101)的容置空間(102)中,使集熱單元(30)融合於屋頂面(101),因集熱單元(30)以大面積的設置,使集熱管(303)擁有較大吸熱效率及功能。
2、本創作使用時,因集熱單元(30)與屋頂面(101)結合,陽光照射時可不用變動集熱單元(30)即可有效率接收熱能,且,能省去在屋頂上另外找尋集熱單元(30)的設置空間,有利節省屋頂上使用空間,再者,集熱單元(30) 的面蓋(31)與屋頂面(101)形成一體,覆蓋第一流道(301)、第二流道(302)及集熱管(303)於屋內,能防止外部風雨侵襲,減少結構的損壞發生。
綜合以上所述,本創作所揭露之「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係提供一種具整合效果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因此,本創作整體確具產業實用性,且其構成結構又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創作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脫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20)‧‧‧儲液桶
(201)‧‧‧入水道
(203)‧‧‧冷流道
(30)‧‧‧集熱單元
(301)‧‧‧第一流道
(302)‧‧‧第二流道
(303)‧‧‧集熱管
(31)‧‧‧面蓋

Claims (4)

  1. 一種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其包含有:一住屋,頂部具有屋頂面,該屋頂面設定位置處開設形成容置空間;一儲液桶,置於住屋屋頂面內部,其一側靠底端設定位置處設有供冷水輸入之入水道,另一側靠頂端設定位置處設有供熱水輸出之出水道,該儲液桶底部靠近入水道預定位置處接設有冷流道,且,頂部靠近出水道預定位置處接設有熱流道;一集熱單元,分別設置於屋頂面之容置空間,該集熱單元具有橫向第一流道與第二流道,兩流道間具有一個以上縱向集熱管,該集熱管與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連通,而該第一流道與儲液桶之冷流道連通,第二流道與熱流道連通,另有面蓋覆蓋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集熱管,並置於容置空間朝外開口處。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其中該入水道與住屋內冷水管路連接。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其中該出水道與住屋內熱水管路連接。
  4. 一種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其包含有:一住屋,頂部斜面兩側具有屋頂面,該屋頂面設定位置處開設形成容置空間;一儲液桶,置於住屋屋頂面內部,其一側靠底端設定位置處設有供冷水輸入之入水道,該入水道與住屋內冷水管路連接,另一側靠頂端設定位置處設有供熱水輸出之出水道,該出水道與住屋內熱水管路連 接,該儲液桶底部靠近入水道預定位置處接設有冷流道,且,頂部靠近出水道預定位置處接設有熱流道;兩集熱單元,分別設置於屋頂面之容置空間,該集熱單元具有橫向第一流道與第二流道,兩流道間具有一個以上縱向集熱管,該集熱管與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連通,而該第一流道與儲液桶之冷流道連通,第二流道與熱流道連通,另有面蓋覆蓋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集熱管,並置於容置空間朝外開口處。
TW105212772U 2016-08-23 2016-08-23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TWM538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2772U TWM538059U (zh) 2016-08-23 2016-08-23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2772U TWM538059U (zh) 2016-08-23 2016-08-23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059U true TWM538059U (zh) 2017-03-11

Family

ID=58775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2772U TWM538059U (zh) 2016-08-23 2016-08-23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8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2628B (zh) 一种整体式平板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
CN207815485U (zh) 一种太阳能跨昼夜室内供暖装置
CN105222397B (zh) 一种光伏光热联合驱动强化换热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
CN205619578U (zh) 一种建筑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3323404U (zh) 空气—水复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106677332A (zh) 一种太阳房
TWM538059U (zh) 屋頂式太陽能加熱器
CN206110317U (zh) 一种载有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屋顶
CN206099498U (zh) 一种全交换式太阳能热水器
CN104473547A (zh) 一种多功能水循环窗帘
CN103994491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双水箱分户供暖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2393024U (zh) 一种建筑墙体镶嵌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8859909U (zh) 一种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05641592U (zh) 一种环保太阳能热水器
CN204168231U (zh) 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
CN209431689U (zh) 一种水系统中的水箱装置
CN207922593U (zh)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
CN206019035U (zh) 高效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5641609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结构
CN205783884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07350841U (zh) 一种建筑用屋顶式太阳能加热器
CN206556282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6817783U (zh) 复合太阳能热水器
KR101578398B1 (ko) 태양집열판 지붕패널의 구조
CN205678905U (zh) 一种波纹式全玻璃真空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