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640U - 發光可攜式卡 - Google Patents

發光可攜式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7640U
TWM537640U TW105216503U TW105216503U TWM537640U TW M537640 U TWM537640 U TW M537640U TW 105216503 U TW105216503 U TW 105216503U TW 105216503 U TW105216503 U TW 105216503U TW M537640 U TWM537640 U TW M53764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mponent
card
illuminating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6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啟光
陳岱頤
林詩宗
黃文賢
Original Assignee
宏通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通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通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6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7640U/zh
Publication of TWM537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7640U/zh

Link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發光可攜式卡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卡,且特別是關於一種發光可攜式卡。
習知可攜式卡由於主要材質為塑膠或紙漿,使具有輕薄且容易收納的特性,現已普遍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會員卡、名片或是廣告小卡等,可攜式卡能透過印刷技術於卡片主體上產生文字或圖像等,此外也能印刷出二維條碼(Bar code)或矩陣式條碼(QR code)等,以透過條碼機或行動裝置讀取條碼的資料,例如:店家相關資訊等。另外,伴隨著積體電路製程尺寸微小化的技術發展,可攜式卡更能結合處理晶片、微型化電路或感應元件等,使得可攜式卡本身能具有儲存資料、簡單運算或傳送資料的功能,這類可攜式卡也稱為智能卡,例如:金融卡、信用卡、儲值卡、交通卡(悠遊卡、一卡通、八達通及西瓜卡等)、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等。
習知可攜式卡依據使用方式分為接觸式或非接觸式,接觸式是在卡片表面露出接觸墊,藉由接觸墊中含若干金屬觸點與外部之讀卡機電性連接,使讀卡機讀取積體電路晶片的資料,此外感應磁條也屬於這類型,僅差異在於感應磁條使用時,讀卡機需配置對應的磁頭,磁頭用以接收感應磁條的資料。非接觸式則是在卡片各層之間嵌入感應線圈及其射頻識別標籤(具有積體電路晶片),藉由讀卡機內之天線與感應線圈互感,使讀卡機讀取射頻識別標籤的資料。
習知可攜式卡的技術中,由於僅透過印刷技術在卡片主體上產生文字或圖像,將使可攜式卡整體呈現單調、呆版態樣,且在結合狀態中,於讀卡機讀取習知可攜式卡時,除了乘坐大眾運輸時可透過於讀卡設備上增加聲音能提示持卡者之外,卡片本身並無任何動態裝飾效果或提示功能,因此無法增加卡片的可利用性與更多的附加價值。
本創作提出一種發光可攜式卡,以具有動態裝飾效果。
本創作提出一種發光可攜帶卡,以具有提示功能。
為達上述優點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優點,本創作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發光可攜式卡,包括卡片主體、至少一發光元件、電力傳輸元件及導光元件。所述之發光元件嵌設於卡片主體,電力傳輸元件設置於卡片主體,電力傳輸元件係電性連接於所述之發光元件,且電力傳輸元件用以接收讀取模組之電力以供電於發光元件,使發光元件產生光線,所述之發光元件係鄰近該導光元件設置,該導光元件係導引該發光元件所產生之光線射出於卡片主體之外。於此,本創作的發光可攜式卡適用於會員卡、名片、廣告小卡、金融卡、信用卡、儲值卡、交通卡(悠遊卡、一卡通、八達通及西瓜卡等)、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等,但於此不限制發光可攜式卡的應用。
其中,本創作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種類可依據電力傳輸方式區分為非接觸式與接觸式,其中非接觸式發光可攜式卡為透過無線感應元件以接收電磁波產生發光元件所需的電力;接觸式發光可攜式卡則為直接電性接觸於積體電路晶片,進而透過電力傳輸元件供電於發光元件,或者,也可以結合習知的磁條用以達到積體電路晶片的讀取功能。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發光可攜式卡更包括識別元件,嵌設於卡片主體,識別元件係用以供讀取模組交換資料。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力傳輸元件係為無線感應元件,係接收來自讀取模組之電磁波以感應生成發光元件所需之電力,識別元件係透過天線以與讀取模組交換資料,其中電力傳輸元件與天線所接收電磁波之頻段係為一致。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天線以及識別元件係模組化以嵌設在卡片主體,電力傳輸元件係延卡片主體之邊緣設置,發光元件則可以一併模組化以嵌設在卡片主體,或者也可另外嵌設在卡片主體,但於此不限制電力傳輸元件的分布位置。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天線以及識別元件係模組化以嵌設在卡片主體,電力傳輸元件以及所述之發光元件係模組化以嵌設在卡片主體。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力傳輸元件係為無線感應元件,係接收來自讀取模組之電磁波以感應生成發光元件所需之電力,電力傳輸元件係電性連接識別元件,其中讀取模組係透過電力傳輸元件以與識別元件交換資料。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力傳輸元件係延卡片主體之邊緣設置,但於此不限制電力傳輸元件的分布位置。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發光可攜式卡具有至少一個發光元件,發光可攜式卡更包括處理器,處理器設置於卡片主體,係電性連接電力傳輸元件以及發光元件,處理器根據預設之時間差異以使發光元件中之至少一發光元件於同時間或不同時間發光。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卡片主體具有彼此連接的多個材料層,這些材料層係包含遮光層、以及透光層,遮光層係配置於所述之發光元件之外側,透光層配置於遮光層所之外側,遮光層係利用印刷顏料遮蔽以限制導光元件之光線射出範圍。
所述非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印刷顏料可選自由黑墨、銀墨以及白墨所組成之群組來進行印刷塗佈。
另外,所述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識別元件係為積體電路晶片,讀取模組係電性接觸所述晶片以交換資料,其中電力傳輸元件係電性接觸該晶片,使發光元件透過電力傳輸元件以及該晶片以接收讀取模組之電力,或者,也可以結合習知的磁條用以達到積體電路晶片的讀取功能。除了本實施例的積體電路晶片之外,前述實施例的也可結合於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
本創作的發光可攜式卡由於卡片主體設置有電力傳輸元件及發光元件,且有電力傳輸元件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因此,由於電力傳輸元件能透過非接觸式(無線感應)或接觸式(電性連接)的方式接收讀取模組之電力,使得發光元件藉由接收讀取模組之電力,進而使發光元件之光線通過導光元件射出於該卡片主體之外,以具有光線的動態裝飾效果及提示功能,如此更增加了卡片的可利用性與更多的附加價值。
本創作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種類可依據電力傳輸方式區分為非接觸式與接觸式,其中非接觸式發光可攜式卡為透過無線感應元件以接收電磁波產生發光元件所需的電力,接觸式發光可攜式卡則為直接電性接觸於交易晶片,進而透過電力傳輸元件供電於發光元件。其中本創作的發光可攜式卡適用於會員卡、名片、廣告小卡、金融卡、信用卡、儲值卡、交通卡(悠遊卡、一卡通、八達通及西瓜卡等)、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等,但於此不限制發光可攜式卡的應用。
本創作以下將說明非接觸式(無線感應)的發光可攜式卡的實施方式,圖1是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100包括卡片主體110、至少一發光元件120、電力傳輸元件130及導光元件140。其中讀取模組200為無線射頻辨識器,且讀取模組200具有天線210,此外,發光可攜式卡100例如更包括識別元件150,此識別元件150用以與天線210進行資料交換。
圖2是圖1之卡片主體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2,所述之卡片主體110具有彼此連接的多個材料層,這些材料層係包含遮光層111、以及透光層112,遮光層111係配置於所述之發光元件120(發光層113)之外側,透光層112配置於遮光層111之外側,遮光層111係利用印刷顏料遮蔽以限制導光元件140之光線射出範圍。其中印刷顏料可以選自黑墨、銀墨以及白墨所組成群組中之印刷顏料,舉例而言,遮光層111更包括黑墨層111a、銀墨層111b或白墨層111c,其中,於發光層113的出光路徑中同時設有黑墨層111a、銀墨層111b及白墨層111c時,能提供良好的光遮蔽效果,另在其他實施例中,於出光路徑中僅設有白墨層111c時,則能提供從發光層113的光線通過,如此,本創作也能結合前述方式的應用以產生局部出光的效果,但於此不限制遮光層111於卡片主體110中的配置,且不限於圖2所示,可視設計需求調整黑墨層111a、銀墨層111b及白墨層111c的配置。且於遮光層111與透光層112之間更設有印刷層114,印刷層114為黑白或彩色印刷所形成,以形成外表所見美麗的圖案。此外所述之遮光層111、透光層112、發光層113及印刷層114的塑料可以使用PC、PVC、PETG、PET、或是ABS;配合圖1、2並進一步參照圖3,在一實施例中,能藉由遮光層111遮蔽通過導光元件140之光線,並於卡片主體110外側(透光層112)形成至少一出光面E,所述之出光面E可以依據黑墨層111a、銀墨層111b及白墨層111c的排列分布形成,並可以是任意形狀、文字等,且不限於圖3所示。
復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發光元件120嵌設於卡片主體110,所述之發光元件120亦能嵌設於所述之材料層的其中之至少一者,並在一實施例中,所述之發光元件120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且發光元件120配置於發光層113中,但於此不限制發光元件120於卡片主體110之位置。另外,發光元件120也可為多個,且各發光元件120能以陣列方式排放於所述之材料層的其中之至少一者。
所述之電力傳輸元件130設置於卡片主體110,電力傳輸元件130係電性連接於所述之發光元件120,且電力傳輸元件130用以接收讀取模組200電磁波感應生成之電力以供電於發光元件120,使發光元件120產生光線射出於卡片主體110之外。在一實施例中,電力傳輸元件130與發光元件120皆設於發光層113中,但於此不限制電力傳輸元件130於卡片主體110之位置;此外電力傳輸元件130為無線感應元件,舉例而言,電力傳輸元件130為天線,係接收來自讀取模組200之電磁波以感應生成發光元件所需之電力,且天線210與電力傳輸元件130所接收無線電波之頻段係為一致。
請一併參照圖1及圖3,所述之發光元件120係鄰近導光元件140設置,導光元件140係導引發光元件120所產生之光線射出於卡片主體100之外。在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20與導光元件140皆設置於發光層113中,且導光元件140位於發光元件120之上,因而光線先通過導光元件140後,在依序通過遮光層111、印刷層114及透光層112,接著光線從卡片主體100的出光面E射出,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導光元件140亦可設置於發光元件120旁側或之下,用以引導發光元件120的光線,進而由出光面E射出。此外導光元件140也可設置於光線自發光元件120向卡片主體100出光路徑的各層(遮光層111、印刷層114及透光層112)。如此,導光元件140可增加出光的均勻度及出光角度。
另外,本創作之發光層113的下方也可以設置對應的導光元件140、遮光層111、印刷層114及透光層112,因而從發光層113射出的光線可以同時向上或向下通過導光元件140、遮光層111、印刷層114及透光層112,射出於卡片主體110之外。此外,導光元件140的數量可以為一個以上,且能將光線同時導引至發光可攜式卡100底面及頂面,如此,以使發光可攜式卡100具有雙面出光(透光)的功能,且能視設計需求使雙面產生不同的出光效果,但也可以是雙面具有相同出光的效果。
所述之識別元件150嵌設於卡片主體110,識別元件150係用以供讀取模組200交換資料。在一實施例中,識別元件150為射頻辨識標籤,天線210與天線151所接收電磁波之頻段係為一致,藉此,識別元件150係透過天線151以與讀取模組200交換資料。
另外,在一實施例中,天線151以及識別元件150係模組化以嵌設在卡片主體110,電力傳輸元件130(無線感應元件)以及所述之發光元件120係模組化以嵌設在卡片主體110,其中所述模組化係指元件具有自身基礎功能,藉由將前述元件組裝於卡片主體110,而能與其他模組電性連接並具有連接之功能,舉例而言,模組化之發光元件120與電力傳輸元件130已具有前述透過感應而使發光元件120產生光線,當需配置在卡片主體110時,則能直接配置於卡片主體110之容置槽115,進而使得卡片主體110具有產生光線的功能;同理,模組化之天線151以及識別元件150本身具有辨識功能,經配置在卡片主體110之容置槽115時,進而使得卡片主體110具有供讀取模組200辨識的功能,但於此不限制容置槽115在卡片主體110的位置。此外,當天線151以及識別元件150為模組化時,電力傳輸元件130非為模組化,本實施例所述之電力傳輸元件130也可延卡片主體110之邊緣設置,即是指電力傳輸元件130所涵蓋的區域內包含了模組化的天線151以及識別元件150,亦即電力傳輸元件130所設置的面積大於模組化的天線151及識別元件140,因此發光可攜式卡100能增加發光元件120的供電,但於此不限制電力傳輸元件130的分布位置。
請一併參照圖1及圖3,本創作之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100的使用方法,當發光可攜式卡100接近於讀取模組200時,讀取模組200之天線210感應到識別元件150之天線151,讀取模組200讀取或寫入感應識別元件150之資料,同時,由於天線210與電力傳輸元件130具有相同電磁波之頻段,天線210感應以產生電於電力傳輸元件130以使所述之發光元件120產生光線,且發光元件120之光線的路徑依序通過導光元件140、遮光層111、印刷層114、以及透光層112,接著光線從透光層112射出於卡片主體110之外。如此,本實施例能夠使發光可攜式卡100具有光線的動態裝飾效果或提示功能,更增加了卡片的可利用性與更多的附加價值。
圖4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請參照圖4,本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100a相似於前一實施例,本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差異在於,卡片主體110a之電力傳輸元件130a(無線感應元件)與發光元件120、識別元件150電性連接,即是指發光元件120與識別元件150共用電力傳輸元件130a。
其中電力傳輸元件130a係接收來自讀取模組200之無線電波以感應生成發光元件120所需之電力,電力傳輸元件130a電性連接識別元件150,讀取模組200係透過天線210以與識別元件150交換資料,如此,當讀取模組200讀取識別元件150的資料時,電力傳輸元件130a供電於發光元件120,進而產生光線以通過導光元件140射出於卡片主體110a之外。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之電力傳輸元件130a也可以延卡片主體110a之邊緣設置,即是指電力傳輸元件130a所涵蓋的區域內包含了發光元件120及識別元件150,如此,電力傳輸元件130a可以感應生成更足夠的電力以同時供應發光元件120與識別元件150,換句話說,電力傳輸元件130a所設置的面積大於發光元件120及識別元件140,因此發光可攜式卡100a能增加發光元件120的供電,但於此不限制無線感應元件的分布位置。因此,本實施之發光可攜式卡100a具有光線的動態裝飾效果以及提示功能,更增加了卡片的可利用性與更多的附加價值。
圖5是本創作又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100b相似於前一實施例,其與前案差異在於,卡片主體110b具有至少一個發光元件120,發光可攜式卡100b更包括處理器160,處理器160設置於卡片主體110b,處理器160電性連接電力傳輸元件130b以及發光元件120,處理器160根據預設之時間差異以使發光元件120中之至少一發光元件120於同時間或不同時間發光,其中所述之發光元件120為同色光,但不以此為限制,所述之發光元件120也可以是異色光。
所述之處理器160具有參數設定程式,參數設定程式具有多個參數,並可包括點亮及熄滅時間參數,但於此不限制參數類型,也可以是一般的脈衝寬度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因而可具有強度設定參數等。以點亮及熄滅時間參數為例,藉由點亮及熄滅時間參數的預先設定,能進而使單一發光元件120產生閃爍的效果,或者,在對於複數個發光元件120做分別的時序設定,進而產生接續點亮或熄滅的效果,但於此不限制至少一發光元件120因應參數設定程式所產生光線的效果。舉例而言,異色光之發光元件120可以產生紅光、藍光、及綠光,因為於發光元件120外設置有導光元件140,進而使得多個異色光線通過導光元件140形成混合光,如以紅光與藍光通過導光元件140後形成紫光,紅光與綠光通過導光元件140後形成黃光,藍光與綠光通過導光元件140後則形成青色光,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制,也可以是由紅光、藍光、及綠光不同比例所組成的混合光。如此,本實施例經由處理器160設定所述之異色光之發光元件120可於同時間或不同時間產生光線並以通過導光元件140,使產生閃爍、接續、熄滅、及混合光的出光效果,以產生光線的動態裝飾效果,且發光可攜式卡100b所產生光線能用以提示使用者,以增加卡片的可利用性與更多的附加價值。
本創作以下將說明接觸式(電性連接)的發光可攜式卡的實施方式,圖6是本創作再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100c相似於前一實施例,其與前案差異在於,卡片主體110c具有積體電路晶片170,讀取模組300電性接觸積體電路晶片170以交換資料,其中電力傳輸元件130c係電性接觸積體電路晶片170,使發光元件120透過電力傳輸元件130c以及積體電路晶片170以接收讀取模組200之電力,除了本實施例的積體電路晶片170之外,前述實施例也可結合於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
其中積體電路晶片170具有接觸墊171及識別元件172,接觸墊171電性連接於識別元件172,積體電路晶片170藉由接觸墊171與讀取模組300電性連接以交換資料,另外,接觸墊171也電性連接於電力傳輸元件130c,藉以使讀取模組300之供電埠310供電於發光元件120以產生光線。如此,本實施例藉由積體電路晶片170與讀取模組300電性接觸,使發光可攜式卡100c具有光線的動態裝飾效果,且所述之發光元件120所產生的光線能用以提示使用者。另外,接觸式的發光可攜式卡100c也可以結合習知的磁條用以達到積體電路晶片170的讀取功能。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發光可攜式卡由於卡片主體設置有電力傳輸元件及發光元件,且有電力傳輸元件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因此電力傳輸元件能透過非接觸式(無線感應)或接觸式(電性連接)的方式接收讀取模組之電力,使得發光元件藉由接收讀取模組之電力,進而使發光元件之光線通過導光元件射出於該卡片主體之外,以具有光線的裝飾效果及提示功能,更增加了卡片的可利用性與更多的附加價值。
100、100a、100b、100c‧‧‧發光可攜式卡
110、110a、110b、110c‧‧‧卡片主體
111‧‧‧遮光層
111a‧‧‧黑墨層
111b‧‧‧銀墨層
111c‧‧‧白墨層
112‧‧‧透光層
113‧‧‧發光層
114‧‧‧印紋層
115‧‧‧容置槽
120‧‧‧發光元件
130、130a、130b、130c‧‧‧電力傳輸元件
140‧‧‧導光元件
150、172‧‧‧識別元件
151、210‧‧‧天線
160‧‧‧處理器
170‧‧‧積體電路晶片
171‧‧‧接觸墊
200、300‧‧‧讀取模組
310‧‧‧供電埠
E‧‧‧出光面
圖1是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 圖2是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之卡片主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 圖5是本創作又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以及 圖6是本創作再一實施例之發光可攜式卡的示意圖。
100‧‧‧發光可攜式卡
110‧‧‧卡片主體
115‧‧‧容置槽
120‧‧‧發光元件
130‧‧‧電力傳輸元件
140‧‧‧導光元件
150‧‧‧識別元件
151、210‧‧‧天線
200‧‧‧讀取模組

Claims (12)

  1. 一種發光可攜式卡,該發光可攜式卡包括: 一卡片主體; 至少一發光元件,嵌設於該卡片主體; 一電力傳輸元件,設置於該卡片主體,該電力傳輸元件係電性連接於所述之發光元件,且該電力傳輸元件用以接收一讀取模組之電力以供電於該發光元件,使該發光元件產生光線;以及 一導光元件,所述之發光元件係鄰近該導光元件設置,該導光元件係導引該發光元件所產生之光線射出於該卡片主體之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更包括一識別元件,嵌設於該卡片主體,該識別元件係用以供該讀取模組交換資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電力傳輸元件係為一無線感應元件,係接收來自該讀取模組之電磁波以感應生成該發光元件所需之電力,該識別元件係透過一天線以與該讀取模組交換資料,其中該無線感應元件與該天線所接收無線電波之頻段係為一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天線以及該識別元件係模組化以嵌設在該卡片主體,該無線感應元件以及所述之發光元件係模組化以嵌設在該卡片主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天線以及該識別元件係模組化以嵌設在該卡片主體,該無線感應元件係延該卡片主體之邊緣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電力傳輸元件係為一無線感應元件,係接收來自該讀取模組之電磁波以感應生成該發光元件所需之電力,該無線感應元件係電性連接該識別元件,其中該讀取模組係透過該無線感應元件以與該識別元件交換資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無線感應元件係延該卡片主體之邊緣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識別元件係為一積體電路晶片,該讀取模組係電性接觸該積體電路晶片以交換資料,其中該電力傳輸元件係電性接觸該積體電路晶片,使該發光元件透過該電力傳輸元件以及該積體電路晶片以接收該讀取模組之電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發光可攜式卡具有至少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可攜帶卡更包括一處理器,該處理器設置於該卡片主體,係電性連接該電力傳輸元件以及該等發光元件,該處理器根據預設之時間差異以使該等發光元件中之至少一發光元件於同時間發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該發光可攜式卡具有至少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可攜帶卡更包括一處理器,該處理器設置於該卡片主體,係電性連接該電力傳輸元件以及該等發光元件,該處理器根據預設之時間差異以使該等發光元件中之至少一發光元件於不同時間發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其中卡片主體具有彼此連接的多個材料層,該些材料層係包含一遮光層、以及一透光層,該遮光層係配置於所述之發光元件之外側,該透光層配置於該遮光層所之外側,該遮光層係利用印刷顏料遮蔽以限制該導光元件之光線射出範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發光可攜式卡,所述之印刷顏料係選自於由一黑墨、一銀墨以及一白墨所組成族群中之印刷顏料。
TW105216503U 2016-10-28 2016-10-28 發光可攜式卡 TWM537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503U TWM537640U (zh) 2016-10-28 2016-10-28 發光可攜式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503U TWM537640U (zh) 2016-10-28 2016-10-28 發光可攜式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640U true TWM537640U (zh) 2017-03-01

Family

ID=58775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6503U TWM537640U (zh) 2016-10-28 2016-10-28 發光可攜式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7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10842B1 (ko) 개선된 조명가능한 카드
TWM620081U (zh) 發光智慧卡
TWM616248U (zh) 雙天線發光感應卡
CN106796664B (zh) 具有二维光源的数据存储介质
US10482364B2 (en) Printed LEDs and wavelength conversion area on objects to provide optical security feature
JP2009205621A (ja) 導光装置、非接触通信媒体リーダライタ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M537641U (zh) 發光可攜式卡
US11362423B2 (en) Non-contact typ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TWM647126U (zh) 具非接觸感應充電之發光卡片
TWM537640U (zh) 發光可攜式卡
TWI759098B (zh) 雙天線發光感應卡
US11755871B2 (en) Transaction card with luminous display
TWM632403U (zh) 發光顯示之電子卡
US10163051B1 (en) Portable card with transaction display function
KR101308947B1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스티커형 발광 장치
TWI779733B (zh) 發光智慧卡
KR101315251B1 (ko) 카드의 발광장치
KR100680186B1 (ko) 조명카드
PL65497Y1 (pl) Urządzenie do automatycznej digitalizacji i autentyfikacji dokumentów
TWI696116B (zh) 提供光學安全特徵之在物件上的印刷led及波長轉換區域
US11755870B1 (en) Light emitting electronic card
KR101196140B1 (ko) 인레이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831694B (zh) 具非接觸感應充電之發光卡片
TWM639860U (zh) 發光電子卡
KR200466018Y1 (ko) Led 발광 시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