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272U - 行動提款系統 - Google Patents

行動提款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7272U
TWM537272U TW105216483U TW105216483U TWM537272U TW M537272 U TWM537272 U TW M537272U TW 105216483 U TW105216483 U TW 105216483U TW 105216483 U TW105216483 U TW 105216483U TW M537272 U TWM537272 U TW M5372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message
electronic device
user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6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紀人尹
李偉民
Original Assignee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6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7272U/zh
Publication of TWM537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7272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Description

行動提款系統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行動提款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不需使用實體金融卡即可以使用提款機進行提款的行動提款系統。
傳統的提款方法是使用者至提款機使用實體的金融卡來進行提款操作。然而,當使用者未攜帶金融卡時,使用者並無法使用提款機來進行提款的操作。因此,如何不使用實體的金融卡來進行提款,更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致力於研究的問題之一。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行動提款系統,此行動提款系統藉由使用者的電子裝置與提款機之間的交互運作來完成行動提款的操作,可以讓使用者在不使用實體金融卡的情形下至提款機提款,同時也可以確保在不使用實體金融卡進行提款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
本新型創作提出一種行動提款系統,此行動提款系統包括電子裝置以及提款機。首先,電子裝置取得驗證碼,在電子裝置取得驗證碼的運作之後,提款機取得藉由使用者在提款機所輸入的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在提款機取得藉由使用者在提款機所輸入的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之後,電子裝置取得一提款明細。在電子裝置取得提款明細的運作之後,電子裝置接收藉由使用者所執行的第一輸入操作,其中此第一輸入操作用以從電子裝置選擇欲進行交易的金融卡,且此第一輸入操作更用以輸入對應此金融卡的密碼。在電子裝置接收藉由使用者所執行的第一輸入操作的運作之後,提款機接收藉由使用者所輸入的確認訊息。在提款機接收藉由使用者所輸入的確認訊息的運作之後,提款機執行吐鈔操作。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提款機取得藉由使用者在提款機所輸入的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的運作之前,提款機取得藉由使用者所輸入的電話號碼。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行動提款系統更包括第一伺服器以及第二伺服器。第一伺服器與提款機進行通訊。第二伺服器與第一伺服器以及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其中電子裝置取得驗證碼的運作中,電子裝置從第二伺服器取得驗證碼。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電子裝置取得提款明細的運作包括:提款機透過第一伺服器傳送第一訊息至第二伺服器,其中此第一訊息包括電話號碼、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當第二伺服器接收到第一訊息時,第二伺服器根據此第一訊息執行第一驗證操作,當第一訊息通過此第一驗證操作時,第二伺服器傳送提款明細至電子裝置。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電子裝置接收藉由使用者所執行的第一輸入操作的運作之後以及提款機接收藉由使用者所輸入的確認訊息的運作之前,電子裝置發送一第二訊息至第二伺服器,其中此第二訊息包括對應上述金融卡的交易資訊,當第二伺服器接收到此第二訊息時,第二伺服器根據此第二訊息產生第三訊息,並將此第三訊息傳送至第一伺服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二伺服器將第三訊息傳送至第一伺服器的運作之後,當第一伺服器接收到第三訊息時,第一伺服器根據此第三訊息執行第二驗證操作。當第三訊息通過第二驗證操作時,第一伺服器傳送第一吐鈔指令至提款機,其中提款機執行吐鈔操作的運作中,提款機根據第一吐鈔指令執行吐鈔操作。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行動提款系統更包括第三伺服器以及第四伺服器。第三伺服器與第一伺服器進行通訊。第四伺服器與第三伺服器進行通訊。其中第二伺服器將第三訊息傳送至第一伺服器的運作之後,第一伺服器根據第三訊息產生第四訊息,並傳送此第四訊息至第三伺服器。當第三伺服器接收到此第四訊息時,第三伺服器根據第四訊息產生第五訊息,並將此第五訊息傳送至第四伺服器。當第四伺服器接收到第五訊息時,第四伺服器根據第五訊息執行第三驗證操作。當第五訊息通過第三驗證操作時,第四伺服器傳送第六訊息至第三伺服器。當第三伺服器接收到此第六訊息時,第三伺服器根據此第六訊息產生第七訊息,並傳送此第七訊息至第一伺服器。當第一伺服器接收到此第七訊息時,第一伺服器傳送第二吐鈔指令至提款機,其中提款機執行吐鈔操作的運作中,提款機根據第二吐鈔指令執行吐鈔操作。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確認訊息是電話號碼的末三碼。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電子裝置接收藉由使用者所執行的第一輸入操作的運作之後以及提款機接收藉由使用者所輸入的確認訊息的運作之前,電子裝置用以接收藉由使用者執行的第二輸入操作,其中此第二輸入操作用以按壓電子裝置的音量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電子裝置具有USIM卡,其中此USIM卡用以儲存金融卡的卡片資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伺服器與該第二伺服器使用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進行資料的傳輸。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行動提款系統藉由使用者的電子裝置與提款機之間的交互運作來完成行動提款的操作,可以讓使用者在不使用實體金融卡的情形下至提款機提款,同時也可以確保在不使用實體金融卡進行提款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將詳細參考本新型創作之示範性實施例,在附圖中說明所述示範性實施例之實例。另外,凡可能之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標號的元件/構件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
圖1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行動提款系統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1,行動提款系統1000包括電子裝置100、提款機110、第一伺服器120、第二伺服器130、第三伺服器140以及第四伺服器150。
圖2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方塊圖。請參照圖2A,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包括輸入單元20、顯示單元22、通訊單元24以及處理單元26。其中,輸入單元20、顯示單元22、通訊單元24分別耦接至處理單元26。電子裝置100例如是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裝置,在此不設限。
輸入單元20例如是實體的按鍵或觸控板等輸入裝置,可接收使用者的操作。此外,輸入單元20也可是電阻式、電容式或其他種類的觸碰感應元件,其能夠與電子裝置100的顯示單元22整合為觸碰式螢幕。
顯示單元22可以在電子裝置100的顯示區域內提供顯示功能的顯示裝置。顯示單元22可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等提供顯示功能的顯示裝置。
通訊單元24可為支援全球行動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 PHS)、碼多重擷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系統、寬頻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系統、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統、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系統、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 Wi-Fi)系統或藍牙的信號傳輸的元件。
處理單元26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其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一儲存單元(未繪示),此儲存單元中儲存有多個程式碼片段,在上述程式碼片段被安裝後,會由處理單元26來執行。例如,儲存單元中包括多個模組,藉由這些模組來分別執行應用於電子裝置100的各個運作,其中各模組是由一或多個程式碼片段所組成。然而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電子裝置100的各個運作也可以是使用其他硬體形式的方式來實現。
圖2B是依照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提款機的方塊圖。請參照圖2B,本實施例的提款機110包括輸入單元30、顯示單元32、通訊單元34、吐鈔單元36以及處理單元38。其中,輸入單元30、顯示單元32、通訊單元34以及吐鈔單元36分別耦接至處理單元38。輸入單元30、顯示單元32、通訊單元34以及處理單元38可以分別是與上述輸入單元20、顯示單元22、通訊單元24以及處理單元26相類似的元件,在此並不贅述。此外,吐鈔單元36是可以根據吐鈔指令來提供現金(又稱為,吐鈔)給使用者的裝置。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提款機110更包括一儲存單元(未繪示),此儲存單元中儲存有多個程式碼片段,在上述程式碼片段被安裝後,會由處理單元38來執行。例如,儲存單元中包括多個模組,藉由這些模組來分別執行應用於提款機110的各個運作,其中各模組是由一或多個程式碼片段所組成。然而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提款機110的各個運作也可以是使用其他硬體形式的方式來實現。
圖2C是依照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伺服器的方塊圖。在此須說明的是,由於圖1中的第一伺服器120、第二伺服器130、第三伺服器140以及第四伺服器150實質上可以具有相類似的元件,故在此僅以伺服器200來描述第一伺服器120、第二伺服器130、第三伺服器140以及第四伺服器150所需的元件。
請參照圖2B,本實施例的伺服器200包括通訊單元40以及處理單元42。其中,通訊單元40耦接至處理單元42。通訊單元40以及處理單元42可以分別是與上述通訊單元24以及處理單元26相類似的元件,在此並不贅述。
請再次參照圖1,在此須說明的是,圖1的行動提款系統1000雖然僅繪示一個第一伺服器120、一個第二伺服器130、一個第三伺服器140以及一個第四伺服器150,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伺服器120、第二伺服器130、第三伺服器140以及第四伺服器150可以分別具有更多且數量不固定的伺服器。
特別是,第一伺服器120例如是提供提款機110給使用者作提款的銀行的伺服器。第二伺服器130例如是可以儲存使用者的金融卡資訊並且提供數位錢包服務的公正第三方單位的伺服器,此第三方單位例如是臺灣行動支付公司。第三伺服器140例如是用於執行不同銀行間業務往來的居中公正第三方單位的伺服器,此第三方單位例如是臺灣的財金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伺服器150例如是與提供提款機110的銀行相異的銀行的伺服器。換句話說,假設提款機110是隸屬於一第一銀行,而第四伺服器150是隸屬於一第二銀行,第一銀行是不同於第二銀行。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伺服器120可以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分別與提款機110、第二伺服器130以及第三伺服器140進行通訊或做資訊的傳輸。第二伺服器130可以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分別與第一伺服器120以及電子裝置100進行通訊或做資訊的傳輸。第三伺服器可以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分別與第一伺服器120以及第四伺服器150進行通訊或做資訊的傳輸。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伺服器120可以產出憑證請求檔(Certificate Signing Request,CSR),並且由第二伺服器130依據此憑證請求檔,產生關於第一伺服器120與第二伺服器130的 Server 及 Client憑證。特別是,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伺服器120與第二伺服器130之間的資料傳輸是採用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並用Req/Resp進行包裝。
此外,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伺服器120與第二伺服器130之間的資訊傳輸是使用傳輸層安全協定(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特別是採用 TLS v1.2以上的版本。而第一伺服器120與第二伺服器130之間還會預先協定金鑰。當第一伺服器120與第二伺服器130在進行資料傳輸時,可以使用預先協定的金鑰針對不同的欄位進行壓碼,以避免交易資料在傳送過程中遭竄改。
藉由上述方式,可以確保第一伺服器120與第二伺服器130之間資料傳輸的安全性。
在此須說明的是,當電子裝置100欲使用本新型創作的行動提款系統1000的功能(以下稱為,行動提款功能)時,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者須先至其所屬的電信業者申請USIM(UMTS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之後,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者還需至其欲用於行動提款功能的金融卡的發卡銀行提出申請。此發卡銀行可以將使用者欲使用行動提款功能的金融卡的卡片資訊儲存(或燒錄)至使用者的USIM卡中。當完成上述程序後,使用者即可使用電子裝置100來執行行動提款系統1000的行動提款功能。
以下詳細說明本新型創作的行動提款系統1000實際的運作流程。
具體來說,圖3A至圖3K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行動提款系統的運作的示意圖。
首先,請參照圖3A,使用者可以持電子裝置100至行動提款系統1000的提款機110並且在提款機110選取行動提款功能。之後,使用者可以在提款機110輸入例如電子裝置100的電話號碼至提款機110所顯示的畫面300的欄位50中。
接著,請參照圖3B,使用者可以開啟電子裝置100中支援行動提款的一應用程式,並且此應用程式會從第二伺服器130取得驗證碼。之後,電子裝置100的顯示單元22會顯示驗證碼於畫面400中。特別是,此驗證碼在一段時間間隔(例如,十秒)後會自動地失效。當所取得的驗證碼經過上述的時間間隔而失效時,上述的應用程式會再次提醒使用者是否再次取得新的驗證碼或取消本次交易。
接著,請參照圖3C,使用者可以根據圖3B中顯示於畫面400的驗證碼,在上述的時間間隔內將此驗證碼輸入至提款機110所顯示的畫面301的欄位51中。之後,請參照圖3D,提款機110會顯示畫面302,此畫面302用於給使用者選擇或輸入欲提款的金額。在本範例實施例中,使用者例如點選畫面302中的選項52來選擇提款金額。
接著,請參照圖3E,當使用者在提款機110選擇或輸入提款金額後,提款機110會顯示畫面303來給使用者進行確認。其中,畫面303例如包括使用者所輸入的電話號碼、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使用者例如可以點選畫面303中的選項53來進行確認以執行下一步驟。或者,使用者例如可以點選畫面303中的選項54來取消交易。
當使用者點選畫面303中的選項53來進行確認後,提款機110會透過第一伺服器120傳送第一訊息至第二伺服器130。其中,此第一訊息包括電子裝置100的電話號碼、使用者輸入的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當第二伺服器130接收到此第一訊息時,第二伺服器130會根據此第一訊息執行第一驗證操作。其中,此第一驗證操作例如是驗證使用者輸入的驗證碼是否正確。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定第一驗證操作的驗證內容。
當第一訊息通過上述的第一驗證操作時,請參照圖3F ,第二伺服器130會傳送提款明細至電子裝置100。當電子裝置100取得提款明細時,電子裝置100會顯示提款明細於畫面401中。其中,提款明細可以包括使用者輸入的提款金額、提款機110的所屬銀行、交易時間與交易序號等訊息。當使用者確認提款明細無誤時,可以點選畫面401中的選項60來從數位錢包中選取欲進行提款的金融卡。或者,使用者也可以點選畫面401中的選項61來取消交易。
當使用者點選畫面401中的選項60時,使用者可以執行一第一輸入操作。請參照圖3G,當使用者點選畫面401中的選項60後,電子裝置100可以顯示儲存在USIM卡中的金融卡的卡片資訊。例如,圖3G中所顯示的金融卡62。假設使用者點選畫面402的金融卡62來選擇欲進行交易的金融卡後,電子裝置100的畫面402會顯示欄位63。使用者可以輸入對應金融卡62的密碼至欄位63中。當使用者輸入完密碼後,可以點選畫面402中的選項64來進行確認。或者,使用者可以點選畫面402中的選項65來刪除所輸入的密碼。
當使用者點選畫面402中的選項64來進行確認後。請參照圖3H,電子裝置100會顯示畫面403來提醒使用者按壓音量鍵。此步驟主要是用於確保上述的提款操作皆是由人為的方式來執行,而非由程式自動地執行。藉由按壓音量鍵的步驟,可以提高行動提款的安全性。
當電子裝置100接收藉由使用者所執行的按壓音量鍵的操作(亦稱為,第二輸入操作)後,電子裝置100會發送一訊息(亦稱為,第二訊息)至第二伺服器130,其中此第二訊息包括對應所選擇的金融卡62的交易資訊。例如,金融卡62的發卡單位代號、帳號、卡號、電子裝置100的電話號碼、交易序號、交易時間以及交易驗證碼等訊息。然而,本新型創作並於限定上述交易資訊的內容。
當電子裝置100發送上述的第二訊息至第二伺服器130後,請參照圖3I,電子裝置100會顯示畫面404以提醒使用者關於上述第二訊息發送成功的訊息。之後,當第二伺服器130接收到電子裝置100所傳送的第二訊息時,第二伺服器130會根據此第二訊息產生一第三訊息,並將此第三訊息傳送至第一伺服器120。
當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的銀行與提款機110的所屬銀行相同時,則代表使用者不是跨行提款。第一伺服器120會根據此第三訊息來驗證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的有效性。換句話說,第一伺服器120會根據此第三訊息來驗證上述金融卡62的交易資訊,進而判斷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是否為有效的金融卡。當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為有效的金融卡時,第一伺服器120會判斷第三訊息通過此第二驗證操作。之後,第一伺服器120會傳送第一吐鈔指令至提款機110。
然而,當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的銀行與提款機110的所屬銀行不同時,則代表使用者是跨行提款。第一伺服器120會根據上述的第三訊息產生一第四訊息,並傳送此第四訊息至第三伺服器140。當第三伺服器140接收到由第一伺服器120所傳送的第四訊息時,第三伺服器140會根據此第四訊息產生第五訊息,並將此第五訊息傳送至第四伺服器150。當第四伺服器接150收到由第三伺服器140所傳送的第五訊息時,第四伺服器150會根據此第五訊息執行一第三驗證操作。此第三驗證操作例如是驗證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的有效性。換句話說,第四伺服器150會根據此第五訊息來驗證上述金融卡62的交易資訊,進而判斷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是否為有效的金融卡。當使用者所選擇的金融卡62為有效的金融卡時,第四伺服器150會判斷第五訊息通過此第三驗證操作。之後,第四伺服器150會傳送第六訊息至第三伺服器140。當第三伺服器140接收到由第四伺服器150所傳送的第六訊息時,第三伺服器140會根據此第六訊息產生一第七訊息,並傳送此第七訊息至第一伺服器120。之後,當第一伺服器120接收到此第七訊息時,第一伺服器120會根據此第七訊息得知使用者所所選擇的金融卡62是有效的金融卡,故第一伺服器120會傳送一第二吐鈔指令至提款機110。
當提款機110接收到上述的第一吐鈔指令或第二吐鈔指令後,請參照圖3J,提款機110會顯示畫面304以要求使用者輸入一確認訊息至欄位55中,此確認訊息例如是電子裝置100的電話號碼的末三碼。當提款機110接收到使用者所輸入的確認訊息後,可以驗證此確認訊息是否相同於電子裝置100的電話號碼的末三碼。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用於限定確認訊息的形式。
當使用者輸入的確認訊息相同於電子裝置100的電話號碼的末三碼時,請參照圖3K,提款機110可以顯示畫面305,並且根據上述的第一吐鈔指令或第二吐鈔指令執行吐鈔操作。例如,提款機110會提供與使用者在圖3D所選擇的提款金額相符的現金。
圖4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應用於行動提款系統的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照圖4,在步驟S401中,電子裝置100從第二伺服器130取得驗證碼。在步驟S403中,提款機110取得藉由使用者在提款機110所輸入的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在步驟S405中,電子裝置100會從第二伺服器130取得提款明細。在步驟S407中,電子裝置100會接收藉由使用者所執行的第一輸入操作,其中此第一輸入操作用以從電子裝置100選擇欲進行交易的金融卡,且此第一輸入操作更用以輸入對應此金融卡的密碼。之後,在步驟S409中,提款機110接收藉由使用者所輸入的確認訊息。最後,在步驟S411中,提款機110執行吐鈔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新型創作的行動提款系統還可以應用於支援遠端提款的情境。具體來說,只要取款人在提款機前輸入持卡人的電話號碼以及由持卡人提供之提款驗證碼後,取款人可以選擇欲提領的金額。之後,持卡人透過電子裝置接收上述的提款明細後,透過電子裝置選擇金融卡並輸入對應的密碼。最後,取款人只要在提款機再輸入持卡人的電話號碼的末三碼後,提款機即可執行吐鈔操作。藉由此方式,可以支援持卡人與取款人分開,實現遠端取款的作業。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行動提款系統藉由使用者的電子裝置與提款機之間的交互驗證作業來完成行動提款的操作,可以讓使用者在不使用實體金融卡的情形下至提款機提款,同時也可以確保在不使用實體金融卡進行提款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0‧‧‧行動提款系統
100‧‧‧電子裝置
110‧‧‧提款機
120‧‧‧第一伺服器
130‧‧‧第二伺服器
140‧‧‧第三伺服器
150‧‧‧第四伺服器
200‧‧‧伺服器
20、30‧‧‧輸入單元
22、32‧‧‧顯示單元
24、34、40‧‧‧通訊單元
26、38、42‧‧‧處理單元
36‧‧‧吐鈔單元
300、301、302、303、304、305‧‧‧畫面
400、401、402、403、404‧‧‧畫面
50、51、55、63‧‧‧欄位
52、53、54、60、61、64、65‧‧‧選項
S401‧‧‧電子裝置取得驗證碼的步驟
S403‧‧‧提款機取得藉由使用者在提款機所輸入的驗證碼以及提款金額的步驟
S405‧‧‧電子裝置取得提款明細的步驟
S407‧‧‧電子裝置接收藉由使用者所執行的第一輸入操作,其中此第一輸入操作用以從電子裝置選擇欲進行交易的金融卡,且此第一輸入操作更用以輸入對應此金融卡的密碼的步驟
S409‧‧‧提款機接收藉由使用者所輸入的確認訊息的步驟
S411‧‧‧提款機執行吐鈔操作的步驟
圖1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行動提款系統的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方塊圖。 圖2B是依照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提款機的方塊圖。 圖2C是依照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伺服器的方塊圖。 圖3A至圖3K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行動提款系統的運作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應用於行動提款系統的方法的流程圖。
1000‧‧‧行動提款系統
100‧‧‧電子裝置
110‧‧‧提款機
120‧‧‧第一伺服器
130‧‧‧第二伺服器
140‧‧‧第三伺服器
150‧‧‧第四伺服器

Claims (11)

  1. 一種行動提款系統,包括: 一電子裝置;以及 一提款機,其中 該電子裝置取得一驗證碼, 在該電子裝置取得該驗證碼的運作之後,該提款機取得藉由一使用者在該提款機所輸入的該驗證碼以及一提款金額, 在該提款機取得藉由該使用者在該提款機所輸入的該驗證碼以及該提款金額之後,該電子裝置取得一提款明細, 在該電子裝置取得該提款明細的運作之後,該電子裝置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執行的一第一輸入操作,其中該第一輸入操作用以從該電子裝置選擇欲進行交易的一金融卡,且該第一輸入操作更用以輸入對應該金融卡的一密碼, 在該電子裝置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執行的該第一輸入操作的運作之後,該提款機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輸入的一確認訊息, 在該提款機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輸入的該確認訊息的運作之後,該提款機執行一吐鈔操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提款機取得藉由該使用者在該提款機所輸入的該驗證碼以及該提款金額的運作之前, 該提款機取得藉由該使用者所輸入的一電話號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更包括: 一第一伺服器,與該提款機進行通訊;以及 一第二伺服器,與該第一伺服器以及該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其中該電子裝置取得該驗證碼的運作中, 該電子裝置從該第二伺服器取得該驗證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電子裝置取得該提款明細的運作包括: 該提款機透過該第一伺服器傳送一第一訊息至該第二伺服器,其中該第一訊息包括該電話號碼、該驗證碼以及該提款金額, 當該第二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一訊息時,該第二伺服器根據該第一訊息執行一第一驗證操作, 當該第一訊息通過該第一驗證操作時,該第二伺服器傳送該提款明細至該電子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電子裝置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執行的該第一輸入操作的運作之後以及該提款機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輸入的該確認訊息的運作之前, 該電子裝置發送一第二訊息至該第二伺服器,其中該第二訊息包括對應該金融卡的一交易資訊, 當該第二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二訊息時,該第二伺服器根據該第二訊息產生一第三訊息,並將該第三訊息傳送至該第一伺服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第二伺服器將該第三訊息傳送至該第一伺服器的運作之後, 當該第一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三訊息時,該第一伺服器根據該第三訊息執行一第二驗證操作, 當該第三訊息通過該第二驗證操作時,該第一伺服器傳送一第一吐鈔指令至該提款機, 其中該提款機執行該吐鈔操作的運作中,該提款機根據該第一吐鈔指令執行該吐鈔操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更包括: 一第三伺服器,與該第一伺服器進行通訊;以及 一第四伺服器,與該第三伺服器進行通訊,其中該第二伺服器將該第三訊息傳送至該第一伺服器的運作之後, 該第一伺服器根據該第三訊息產生一第四訊息,並傳送該第四訊息至該第三伺服器, 當該第三伺服器接收到該第四訊息時,該第三伺服器根據該第四訊息產生一第五訊息,並將該第五訊息傳送至該第四伺服器, 當該第四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五訊息時,該第四伺服器根據該第五訊息執行一第三驗證操作, 當該第五訊息通過該第三驗證操作時,該第四伺服器傳送一第六訊息至該第三伺服器, 當該第三伺服器接收到該第六訊息時,該第三伺服器根據該第六訊息產生一第七訊息,並傳送該第七訊息至該第一伺服器, 當該第一伺服器接收到該第七訊息時,該第一伺服器傳送一第二吐鈔指令至該提款機, 其中該提款機執行該吐鈔操作的運作中,該提款機根據該第二吐鈔指令執行該吐鈔操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確認訊息是該電話號碼的末三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電子裝置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執行的該第一輸入操作的運作之後以及該提款機接收藉由該使用者所輸入的該確認訊息的運作之前, 該電子裝置用以接收藉由該使用者執行的一第二輸入操作,其中該第二輸入操作用以按壓該電子裝置的一音量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電子裝置具有一USIM卡,其中該USIM卡用以儲存該金融卡的一卡片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行動提款系統,其中該第一伺服器與該第二伺服器使用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進行資料的傳輸。
TW105216483U 2016-10-28 2016-10-28 行動提款系統 TWM537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483U TWM537272U (zh) 2016-10-28 2016-10-28 行動提款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483U TWM537272U (zh) 2016-10-28 2016-10-28 行動提款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272U true TWM537272U (zh) 2017-02-21

Family

ID=5860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6483U TWM537272U (zh) 2016-10-28 2016-10-28 行動提款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7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720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bluetooth low energy mobile payment system
US11227275B2 (en) Person-to-person electronic payment processing
US11129018B2 (en) Payment means operation suppor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US10346848B2 (en) Provisioning multiple secure credential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52689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ce matching through receipt capture
US1188081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ird party payment at point of sale terminals
US830691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document management on a mobile device
EP324435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viding electronic paymen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186872A1 (en) Temporary virtual card
US1163107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wallet provisioning
US202201083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ly opening apis with cardholder authentication and consent
US9336523B2 (en) Managing a secure transaction
EP2928146B1 (en) Privacy leakage protection
US20220245633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sonalizing Transactions
EP3262586B1 (en) Payment means operation suppor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US20210073748A1 (en) Payment system, payment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5133684A (ja) 認証サーバ、認証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TWM537272U (zh) 行動提款系統
US1124429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token activation
TWM543421U (zh) 財務管理系統與電子裝置
KR101725482B1 (ko) 보안카드 비밀번호 입력방법과 입력장치 및 보안카드 비밀번호 입력을 위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와 컴퓨터 프로그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