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471U -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 Google Patents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471U
TWM535471U TW105209995U TW105209995U TWM535471U TW M535471 U TWM535471 U TW M535471U TW 105209995 U TW105209995 U TW 105209995U TW 105209995 U TW105209995 U TW 105209995U TW M535471 U TWM535471 U TW M5354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unit
water
processing
chlorine diox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i-Po Tseng
Jiun-Hong Tseng
Feng-Yuan Tseng
Zhi-Che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Liu Te-Hui
Huang Shih-Ching
Zeng Feng-Yuan
Zeng Jun-H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 Te-Hui, Huang Shih-Ching, Zeng Feng-Yuan, Zeng Jun-Hong filed Critical Liu Te-Hui
Priority to TW105209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5471U/zh
Publication of TWM535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471U/zh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Description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現今對於農業、畜牧業的植物種植之病蟲害防治,並無法以一種農藥來消滅各種不同的病蟲害,一般來說,市面上的農藥高達200多種。在實務上,一個種植區域往往有數十種病蟲、微生物(細菌、真菌)共同生存,使得農民需要多次噴灑多種類的農藥。然而,農藥的噴灑常因為溫度氣候的改變,如下大雨、颱風、乾旱等情況而使得效果不如預期,使得前述病蟲或微生物沒有完全死亡而產生抗藥性或變種,使得農民需再次噴灑更高的劑量,造成土壤與農作物本身都深受其害。
另一方面,蔬菜水果經食品安全檢測,常有農藥超標的情形,是因農民趕著提早收成且為使農作物外觀亮麗好看而提高售價,而在收成前一天都噴灑農藥,導致消費者買到高價且含有過多殘留農藥的蔬果產品,亦再次深受其害。
針對農作物的種植,一般農民由於長期過度使用農藥、化學合成肥料、有機肥而造成土壤酸化,使得農作物在土壤下所長出的幼嫩根因上述肥料的分子團過大導致無法吸收或吸收被阻塞,或因土壤酸化或鹽鹼化而導致幼嫩根部腐爛,使得農作物無法正常吸收水分與養分,成長緩慢。然而,更糟的情況是,農民會誤判而以為是施肥量不夠而更加重施肥量,導致土壤更為酸化,產生土壤的PH值更為強酸性的惡性循環。
農業灌溉水通常為河川水、圳溝水、雨水等酸性水;或地下水、自來水。農民通常對於所使用的灌溉水沒有選擇餘地,對於灌溉水本身是否有污染如重金屬、化學物質等一無所知,農民並無法做出取捨。然而,經污染的灌溉水揪過農作物吸收後經通路而到消費者的口中,造成居家飲食的危害。雖然經過煮熟的農作物以達到殺菌的作用,但其中重金屬與化學物質並無法經由亨飪而去除,更何況如生菜沙拉、水果等生食,導致近年來許多文明病的產生。
因此,為了克服前述問題,遂有本創作的產生。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是藉由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與使用所述的系統所產生的液體處理土壤酸化的方法,藉由將高純度食品級二氧化氯水溶液以本系統將一般的地下水、河川水與雨水等進行處理後用於已酸化之土壤與遭受病蟲害的農作物,進而使土壤中與農作物中的單體細胞與雙體細胞生物加以除滅並能有效使害蟲驅離,而讓土壤能保持水分且使肥料、水分能被農作物根部完全吸收;藉由 於處理過程中將前述地下水、河川水與雨水等處理成小分子簇,而使其中的微生物、重金屬、化學物質大幅減少且呈微鹼性,讓二氧化氯本身的強氧化效果得以維持而不耗損,而使得二氧化氯水溶液的淨化效果大幅提昇,也更益於讓農作物的根部吸收,完全解決習知過量施肥、噴灑農藥所產生之後遺症以及土壤酸化與病蟲害的問題。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包括:一供水處理元件,包括:一第一雜質處理裝置,其是用以將來自地下水、雨水或河川水的液體進行處理,以產生一經處理液體;一第一混合裝置,其包括:一第一處理單元、一第一供應單元,其中該第一供應單元是用以供給二氧化氯水溶液至該第一處理單元;而該第一處理單元是用以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與來自該第一雜質處理裝置之該經處理液體進行混合處理,而產生一混合液。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系統更包括一淨化處理元件,該淨化處理元件包括:一第二雜質處理裝置,其是用以將來自該供水處理元件的該混合液進行處理,以產生一經處理混合液;一第二混合裝置,包括:一第二處理單元、一第二供應單元,其中該第二供應單元是用以供給二氧化氯水溶液至該第二處理單元;而該第二處理單元是用以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與來自該供水處理元件的該混合液進行混合處理,而產生一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
實施時,該第二雜質處理裝置設有一第二過濾單元而用以將來自該供水處理元件的該混合液進行處理,以產生該經處理混合液。
實施時,該第二混合裝置更包括一第二流量控制單元,該第 二流量控制單元是用以控制該第二供應單元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供給至該第二處理單元的流速與流量。
實施時,該供水處理元件更包括一儲槽,該儲槽用於接受來自一供水源的水與該混合液而進行儲存,之後,將該水與該混合液供應至該第二雜質處理裝置。
實施時,該第一雜質處理裝置設有一第一過濾單元而用以將來自地下水、雨水或河川水的液體進行處理,以產生該經處理液體。
實施時,該第一混合裝置更包括一第一流量控制單元,該第一流量控制單元是用以控制該第一供應單元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供給至該第一處理單元的流速與流量。
1‧‧‧供水處理元件
11‧‧‧第一雜質處理裝置
111‧‧‧第一過濾單元
12‧‧‧第一混合裝置
121‧‧‧第一供應單元
122‧‧‧第一處理單元
123‧‧‧第一流量控制單元
13‧‧‧供水源儲槽
2‧‧‧淨化處理元件
21‧‧‧第二雜質處理裝置
211‧‧‧第二過濾單元
221‧‧‧第二供應單元
222‧‧‧第二處理單元
223‧‧‧第二流量控制單元
22‧‧‧第二混合裝置
A、B、C‧‧‧步驟
a、b、c‧‧‧步驟
第1圖是為本創作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之第一實施例之架構方塊示意圖。
第2圖是為本創作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架構方塊示意圖。
第3圖是為本創作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之第三實施例之架構方塊示意圖。
第4圖是為本創作一種以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所產生的液體處理土壤酸化的方法之方塊示意圖。
第5圖是為本創作一種以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所產生的液體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方法之方塊示意圖。
第6圖是為本創作一種以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所產生的液體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方法之施用時程圖。
為對於本創作之特點與作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茲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述於後,各圖中相同之符號是表示相同或等同的元件。
請參考本創作第1圖,圖示內容為本創作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之實施例之架構方塊示意圖,其包括一供水處理元件1與淨化處理元件2,其中該供水處理元件1包括一第一雜質處理裝置11、第一混合裝置12與供水源儲槽13,而該第一混合裝置12包括一第一供應單元121、一第一處理單元122與第一流量控制單元123;而該淨化處理元件2則包括一第二雜質處理裝置21與一第二混合裝置22,其中該第二混合裝置22包括一第二供應單元221、第二處理單元222與第二流量控制單元223。
本創作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之系統之運作方式描述如下:首先,該第一雜質處理裝置11設有一第一過濾單元111,而該第一過濾單元111是供接受來自雨水儲槽、河川水、地下水等液體後,而將該等液體進行過濾、共振、離子交換等處理,以產生一經處理液體。該第一過濾單元111是包括一一氧化鋁陶瓷、一二氧化鈦陶瓷、一氧化鋯陶瓷、一奈米碳管、一奈米陶瓷濾心中的至少一者,該一氧化鋁陶瓷、該二氧化鈦陶瓷與該氧化鋯陶瓷是經由高溫鍛燒與磁石化處理而使其雜質去除且產生微孔,且該微孔內具有迴道;該奈米碳管則是由石墨經 3000℃鍛燒而製成的,該奈米碳管可產生1012-1014HZ/秒的遠紅外線。藉由前述材質的組合(該一氧化鋁陶瓷、該二氧化鈦陶瓷與該氧化鋯陶瓷、該奈米碳管與該奈米陶瓷濾心中至少一者),該第一過濾單元111將前述液體的微生物、金屬離子、石灰質、泥污、鐵銹、漂白劑、化學藥劑、氯、臭味、農藥、致癌物等等去除,也使其分子團被斷鍵、分子團簇結構改變而小分子化。之後,將該經處理液體傳輸至該第一混合裝置12。
該第一供應單元121是用以供給二氧化氯水溶液至該第一處理單元122,而該第一處理單元122是用以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與來自該第一雜質處理裝置11之該經處理液體進行混合處理,混合方式為習知物理性的混合方式在此省略不描述,而產生一混合液。在該二氧化氯水溶液與該經處理液體相混合時,會先消耗少量的二氧化氯,將前述步驟中(於該雜質處理裝置11中)未去除的微生物與未完全被清除的化學物質等進行強氧化,而使此混合液成為一經淨化且包含二氧化氯強氧化效果的混合液,用於農業上如土壤處理與農作物噴灑方面的各種消毒、殺菌、除臭完全無毒害、無致癌物。之後,該混合液被傳輸至一供水源儲槽13,該供水源儲槽13是與一供水源(來自雨水、自來水、圳溝水或地下水等等)連接而供提供一經過預先淨化處理的水,而該預先處理的水之雜質如重金屬、微生物、其他離子等含量經過預先處理(共振、過濾)而降到最低,藉此而使二氧化氯水溶液中二氧化氯(溶質)本身的除污效果達到最佳狀態(正常二氧化氯用量的一半以下)而被傳輸至該淨化處理元件2。
再,該第一供應單元121所使用的二氧化氯是由使用者預設濃度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本創作之該二氧化氯水溶液是採用高純度食品級 3000ppm濃度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其原液氯含量在2%至4%、二氧化氯含量96%-98%以及不含亞氯酸根(ClO2 -)、氯酸根(ClO3 -)、雙氧水(H2O2)等致癌物或污染物,以避免前述致癌物本身反成為污染來源之一,也避免前述致癌物或污染物被所種植的植物吸收而進入人體。本創作的重點是利用該第一混合裝置12的整體元件所產生的前述協同作用,取代習知在農業方面用農藥、殺蟲劑等對土壤及農作物本身的殺菌方式。二氧化氯本身是一種強氧化劑,由一個氯原子、二個氧原子所組成,結合19個電子,最外層電子軌域存在一未成對的活性自由電子,其因特殊的單一電子轉移機制,使其具有選擇性,當其攻擊被處理物的外圍電子滿軌域的有機分子團時,以正負相吸的原理,搶走一電子而成為亞氯根離子,藉以造成不可逆的氧化破壞與分解。二氧化氯經由氧化作用將微生物的蛋白質、脂肪和核酸等以達到去活性之功能,其原理是將微生物的氨基酸氧化分解而達到去活性,對雙體細胞之植物細胞(根、莖、葉)無危害影響,又具有除臭、強氧化、分解土壤中重金屬與化學物質的特性,因而比農藥、殺蟲劑等常用農業藥劑更能達到殺菌、防/驅蟲目的,而防/驅蟲的原理是以二氧化氯強氧化害蟲的外骨骼與蟲卵;以及以經共振處理的水進入土壤中干擾害蟲的居住環境。此外,該二氧化氯水溶液的使用濃度可依照使用者所需,藉由該第一流量控制單元123的流速與流量按比例作調整。
之後,將該混合液傳輸至該第二雜質處理裝置21進行第二次處理,同樣的,該第二雜質處理裝置21設有一第二過濾單元211,該第二過濾單元211是包括一一氧化鋁陶瓷、一二氧化鈦陶瓷、一氧化鋯陶瓷、一奈米碳管、一奈米陶瓷濾心中的至少一者,而將該混合液再次進行過濾、共 振、離子交換等等處理,將前述液體殘留的少量微生物與化學物質等等再次去除,也使其分子團繼續被斷鍵、分子團簇結構改變而更加小分子化。之後,將該經處理液體傳輸至該第二混合裝置22。此外,本創作之裝置所產生共振效果的原理描述如下,關於本創作之該第一過濾單元111、該第二過濾單元211是形成一管狀結構,該管狀結構之組成物的磁場是以N-S、S-N、N-S、S-N…的順序排列,以同極互斥的方式排列,配合前述會產生遠紅外線的材料,因而使流經其中的液體因著本身也有產生微量磁場(微量遠紅外線)而產生共振的效果,此共振的效果不僅能使水中的化學物質斷鍵、分子團簇改變,且亦能對土壤本身產生驅蟲的效果。
請參考第1圖,該第二供應單元221是用以供給該二氧化氯水溶液(同樣是高純度食品級二氧化氯水溶液)至該第二處理單元222;而該第二處理單元222是用以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與來自該供水處理元件1的該混合液進行混合處理,混合方式亦為物理性混合,而產生一供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成品)。同樣的,此階段二氧化氯水溶液的使用濃度可依照所需,藉由該第二流量控制單元223的流速與流量按比例作調整,也可依照使用者需求作任意調整而儲存。於此時,本創作之該供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是為接近無微生物、無化學物質且帶有二氧化氯強氧化特性的純淨液體而可供農業用土壤灌溉、病蟲害防治之有機農業種植之用,不用再噴灑習知的農藥。
請參考第2圖,本創作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的系統之第二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於並無設置該供水源儲槽13,藉以讓該供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其中的二氧化氯濃度 較高,而供處理酸化程度較高的土壤或病蟲害較嚴重之農作物之用。
請參考第3圖,本創作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的系統之第三實施例,與前述第一、第二實施例的區別在於並無設置該淨化處理元件2且該雜質處理裝置11是設於河川水流經的管線,地下水與雨水則直接流入該供水源儲槽13,如此的設計是為了因應當河川水(圳溝水)的污染濃度較高而成本卻有限時,能精簡本創作的設備卻又能達到預期效果之作法。此外,本創作是單獨以該第一過濾單元111與該第二過濾單元211中至少一者將雨水、河川水(圳溝水)或地下水等水體進行處理而產生具有共振效果供灌溉用的液體(未圖示),此液體不含有二氧化氯而可供一般農地於採收日前每日灌溉之使用,且此液體亦具有消毒、驅蟲功能且能使所施放的肥料小分子化。
請參考第4、6圖,本創作之以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的系統所產生的液體(即該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其含有前述高純度食品級二氧化氯)處理土壤酸化的方法描述如下:首先,先進行步驟A,測量目標土壤的酸鹼程度,由於每種土壤的特性會隨著所屬區域、種植歷史、施肥狀態以及病蟲害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因此需先完整測量欲處理之土壤的酸鹼化程度,本創作處理土壤酸化的方法是在種植前處理(參考第6圖)。再,依據該目標土壤酸鹼的程度,而設定出該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的有效濃度,以使該目標土壤的酸鹼程度能達到一預設範圍,該預設範圍通常為pH值5到7而呈弱鹼性,也可依照使用者需求自行調整。之後,進行步驟B,以一噴灑裝置將該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裝入其中,該噴灑裝置是一自動噴灑裝置與一手動噴灑裝置中至少一者,該自動噴灑裝置與該手動噴灑裝 置包括習知所有之有關裝置(如人工噴霧機、自動定置式管路噴灑設備等)。接著,藉由該噴灑裝置而將該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依照所屬土壤的特性,規劃噴灑的時程與頻率,而將本創作之該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均勻噴灑至該目標土壤,通常15天之後(或10-15天後、或15-20天後),土壤酸化的情況通常會顯著改善。在一般土壤酸化情況下(pH值通常為3-4),於此步驟中,本創作於農作物種植前的土壤消毒階段,一分地是使用43ppm(二氧化氯濃度)共300公升的該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如果是更嚴重的土壤酸化則需要再將濃度及用量調高。之後,於步驟C中,於一預設時間後,再次以儀器測量該目標土壤的酸鹼程度,若未達到該預設pH值範圍則再次重複A至B的步驟,直到達到該預設pH值範圍為止,該預設時間需依照前述土壤的特性而設置。本創作的方法配合食品級二氧化氯水溶液,經過多次的實驗,可使土壤的pH值提高至pH5-6呈現微鹼性。藉此,本創作之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能有效針對農作物中的微生物進行殺菌、驅蟲與除蟲,藉由二氧化氯強氧化的特性使微生物失去活性而死亡;或使害蟲的外骨骼被強氧化受到傷害且具有共振效果的灌溉水在土壤中干擾害蟲的生存環境而需逃離欲處理土壤的所在區域(達到驅蟲效果);也能有效的將土壤中過多的肥料等有機物、污染物加以分解。而本創作之供處理土壤酸化的液體也能藉著本身之共振效果所產生之虹吸作用,使水分於根部外圍流通,而讓植物根部表面累積過多的有機物被分解而能重新能吸收所需養份,且具有共振效果的水也刺激農作物的肌理組織,使農作物能快速、健壯地生長。此外,本創作高純度的食品及二氧化氯水溶液,由於不含亞氯酸根、氯酸根、雙氧水、三鹵甲烷,不會與有機物行親電子取代反應,所以不會與土 壤中溶於水的腐植質反應而形成或殘留有毒物質(如:三鹵甲烷)。
請參考第5圖,以生產用於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所產生的液體(即該供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其含有前述高純度食品級二氧化氯)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方法描述如下:首先進行步驟a,對目標農作物的病蟲害程度進行評估,依據該目標農作物之病蟲害程度,設定該供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有效濃度,以使該目標農作物的病蟲害程度達到一預設程度。之後,在步驟b中,以一噴灑裝置將該供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裝入其中,藉由該噴灑裝置而將該供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均勻噴灑至該目標農作物,如噴灑至農作物葉子的表面。之後,每天改以不含二氧化氯的灌溉水加以灌溉(此灌溉水是經由該第一過濾單元111與該第二過濾單元211中至少一者所處理而產生)、每10天以含有二氧化氯之灌溉水做預防保養(參考第6圖)。一般而言,請參考第6圖,若是目標為農作物病蟲害的預防感染,一分地是使用32ppm(二氧化氯濃度)共200公升的該供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每10天施用一次;若是周圍的農地已經有病蟲害的情況,以及,為防止因著下雨的雨水滴到農作物上方的棚網、棚架而導致病原迅速傳播,一分地早、晚(依病蟲害嚴重程度施用天數可再做調整)是分別使用48ppm(二氧化氯濃度)共200公升的該供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於之後的第二次採收、第三次採收等之作法則以前述內容類推。最後,在步驟c中,於一預設時間後,再次評估該目標農作物的病蟲害程度,若未達到該預範圍則再次重複a至b的步驟,直到達到該預設程度為止。前述本創作之處理土壤酸化與植物病蟲害的方法對十字花科之軟腐病、露菌病、菌核病、黑斑病、灰黴病;果樹類之炭疽病、白絹病、青枯 病、瘡茄病、白粉病等以及蔬菜類的果黴、鏈孢黴、麯黴、褐斑、縮葉病、角斑病,相較於習知農藥的危害,不僅更有除蟲、殺菌的顯著效果,且成本比農藥低廉又無毒。
因此,本創作具有以下之優點:
1.以食品級二氧化氯配合供水處理元件與淨化處理元件的設置,將一般的地下水、河川水(圳溝水)與雨水等進行處理所產生的液體用於已酸化之土壤與遭受病蟲害的農作物,進而使土壤中過量的肥料、有害物質被強氧化而分解;農作物中的微生物與害蟲加以殺死或驅離,且讓土壤能保持水分且讓使用者僅需使用適量的肥料、灌溉水即能被農作物根部完全吸收。
2.藉由本創作供水處理元件中所設置之單元間彼此的協同作用,本創作之系統可於大幅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的同時,也能藉著二氧化氯本身強氧化的特性與該第一、第二過濾單元將一般水體共振處理再利用而取代農藥的使用,配合前述本創作針對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實施方法,大幅減低農業上防治病蟲害的成本以及所造成對農作物、土壤與環境的危害。
3.藉由於處理過程中將前述地下水、河川水與雨水等處理成小分子簇且其中的化學物質斷鍵,而使其中的微生物、重金屬、化學物質大幅減少且呈微鹼性,讓二氧化氯本身的強氧化效果得以維持而不耗損,而使得二氧化氯水溶液的淨化效果大幅提昇,也更益於讓農作物的根部吸收而讓農作物能健康成長。而健康成長的農作物間接也使人類的文明病大幅減少。
以上所述乃是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手段,根據本文的揭露或教導可衍生推導出許多的變更與修正,若依本創作之構想所作之等效改變,其所產生之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實質精神時,均應視為在本創作之技術範疇之內,合先陳明。
依上文所揭示之內容,本創作確可達到創作之預期目的,提供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具有產業利用與實用之價值無疑,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
1‧‧‧供水處理元件
11‧‧‧第一雜質處理裝置
111‧‧‧第一過濾單元
12‧‧‧第一混合裝置
121‧‧‧第一供應單元
122‧‧‧第一處理單元
123‧‧‧第一流量控制單元
13‧‧‧供水源儲槽
2‧‧‧淨化處理元件
21‧‧‧第二雜質處理裝置
211‧‧‧第二過濾單元
221‧‧‧第二供應單元
222‧‧‧第二處理單元
223‧‧‧第二流量控制單元
22‧‧‧第二混合裝置

Claims (7)

  1.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包括:一供水處理元件,包括:一第一雜質處理裝置,其是用以將來自地下水、雨水或河川水的液體進行處理,以產生一經處理液體;一第一混合裝置,其包括:一第一處理單元、一第一供應單元,其中該第一供應單元是用以供給二氧化氯水溶液至該第一處理單元;而該第一處理單元是用以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與來自該第一雜質處理裝置之該經處理液體進行混合處理,而產生一混合液。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系統,更包括一淨化處理元件,該淨化處理元件包括:一第二雜質處理裝置,其是用以將來自該供水處理元件的該混合液進行處理,以產生一經處理混合液;一第二混合裝置,包括:一第二處理單元、一第二供應單元,其中該第二供應單元是用以供給二氧化氯水溶液至該第二處理單元;而該第二處理單元是用以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與來自該供水處理元件的該混合液進行混合處理,而產生一供處理土壤酸化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二雜質處理裝置設有一第二過濾單元而用以將來自該供水處理元件的該混合液進行處理,以產生該經處理混合液。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二混合裝置更包括一第二 流量控制單元,該第二流量控制單元是用以控制該第二供應單元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供給至該第二處理單元的流速與流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供水處理元件更包括一儲槽,該儲槽用於接受來自一供水源的水與該混合液而進行儲存,之後,將該水與該混合液供應至該第二雜質處理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雜質處理裝置設有一第一過濾單元而用以將來自地下水、雨水或河川水的液體進行處理,以產生該經處理液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混合裝置更包括一第一流量控制單元,該第一流量控制單元是用以控制該第一供應單元將該二氧化氯水溶液供給至該第一處理單元的流速與流量。
TW105209995U 2016-07-01 2016-07-01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TWM535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995U TWM535471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995U TWM535471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471U true TWM535471U (zh) 2017-01-21

Family

ID=58400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995U TWM535471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5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99099A (ko) 농업 분야에서의 살생물제 처리용 전기화학적 장치
CN102523888A (zh) 一种无农药棚菜生产的实用方法
KR101073887B1 (ko) 유황발효액비와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식물병 치료제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020766A (zh) 一种可降解液态地膜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JP2008510802A (ja) 酸素およびオゾンからなる微細気泡を溶解した病気および害虫の抑制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噴霧方法
CA2954649C (en) Method for disinfection of agricultural soil
Van Os Comparison of some chemical and non-chemical treatments to disinfect a recirculating nutrient solution
Zheng Current nutri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used in North American greenhouse and nursery industries
CN105960968A (zh) 利用机能水进行小麦种植的方法
TWI606871B (zh)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與使用該液體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方法
KR200149487Y1 (ko) 음이온 및 오존발생장치를 이용한 공기 및 물 정화장치
Van Os Disease management in soilless culture systems
TWM535471U (zh) 一種生產用於處理土壤酸化與農作物病蟲害的液體的系統
KR100249733B1 (ko) 음이온 및 오존을 이용한 환경 친화적인 농사방법 및 그 농사장치
EP3570661B1 (en) Procedur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KR100336612B1 (ko) 오존 살균수 재순환을 이용한 지하수 절약형 무농약 콩나물 재배방법
CN110754155A (zh) 一种土壤连作障碍仪研制及应用
CN105123758A (zh) 一种纳米竹醋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2000262147A (ja) 還元水利用の栽培方法
Behzadi et al. The ozone application for control of the root knot nematode in tomato greenhouse
CN112806385B (zh) 一种利用过硫酸铵复合剂防控苹果、梨、桃重茬障碍方法
Neto et al. A medium for non-commercial sowing of orchid seed
Ikeda Environment-friendly soilless culture and fertigation technique
Dannehl et al. Hypochlorite application for controlling algae biofilm formation, microorganisms and tomato production in recirculating systems
WO2012031370A1 (de) Kulturverfahren für sprossen, baby leafs und meristem-kulturen im sterilen kulturraum auf netz mittels brumisation mit elektrolysewasser, gelösten nährstoffen und kunstlich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