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419U - 動力線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動力線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419U
TWM535419U TW105215719U TW105215719U TWM535419U TW M535419 U TWM535419 U TW M535419U TW 105215719 U TW105215719 U TW 105215719U TW 105215719 U TW105215719 U TW 105215719U TW M535419 U TWM535419 U TW M53541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ower
conductive
positive
assembly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5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Xiang Shi
Original Assignee
Axur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xur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xur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15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5419U/zh
Publication of TWM535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419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動力線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動力線結構改良,尤指一種可提供使用者不需拔除家電用品的電器插頭下,輕易對家電用品所需電源進行控制而呈電性開啟/關閉(ON/OFF)狀態,達到節能省電及防止電源過載而產生短路的情形發生之動力線者。
按,在室內裝潢中,牆壁上通常會設置數個市電插座來供電器插接運作,但電器種類繁多,既有的市電插座往往不敷使用,或者電器所擺放的位置距離市電插座過遠,讓使用者必須另外購置擴充插座(或稱延長線),以增加原有的市電插座數量或延伸市電插座位置,才能夠符合基本的使用需求。
隨著科技時代腳步的前進、生活品質的提升,透過各式電子、電器產品的運作,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辦公家電之影印機、傳真機、印表機、家用之電視機、音響、冷氣、冰箱、洗衣機、風扇、電鍋等,利用電子、電器產品的使用,輔助工作、生活上諸多的事物執行、運作之順暢進行,並在日常生活或工作環境中,達到便捷、迅速、安全、舒適之效果,但因科技愈來愈進步,各種電子、電器產品的機種也不斷推 陳出新、研發問世,則在家庭生活及辦公室內之工作環境中,使用的電子、電器產品也不斷增加,導致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能,而一般在室內之牆壁上均會配有複數個電源插座,但由於電源插座之數量有限,且配置之位置不一定符合使用者需求,故通常使用者會購置各種類型的延長線插座使用,藉由延長線插座而成為擴充電源插座的最佳利器。
一般延長線插座,其係中介電源及電器間,使電源可順利進入電器中而供其運用,現今插座及其延長線係以包覆塑膠絕緣層來避免漏電的情形發生。
然,就上述習知而言,習知結構在正常負載下當然沒有問題,但是電器一過載,便會使通過插座及其延長線的電流超過絕緣層之承受額度,進而產生高溫而將包覆其外之塑膠絕緣層溶化,除會成一火災來源外,且容易導致短路的情形,進而影響到公共安全,尤其電線走火常是火災之主因,除使財物損失外,更會造成人員傷亡,實在是非同小可,於整體使用上實為一大弊端,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創作提供一種動力線結構改良,係包含:一第一殼體,係內部界定出一第一組裝區,其內壁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朝外貫穿而形成之開口;以及一第二組裝區,其後端頂面係設有一呈凹陷狀之嵌設孔與一呈突出狀之嵌設凸肋;並於該第一組裝區與該第二組裝區間係設有一呈相通狀態之通孔; 一第二殼體,係蓋設於該第一殼體其頂端處,致使該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形成可拆式的組合結構;該第二殼體係內部界定出一第一組裝區,其內壁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朝外貫穿而形成之開口,而該第二殼體之各開口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之各開口;以及一第二組裝區,其後端頂面係設有一呈凹陷狀之嵌設孔與一呈突出狀之嵌設凸肋,又該第二殼體其頂端係則設有一呈貫穿狀之容置槽口;並於該第一組裝區與該第二組裝區間係設有一呈相通狀態之通孔;一電源開關模組,係組裝於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容置槽口處,致使該電源開關模組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與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處,該電源開關模組其頂端係設有一按壓開關;而其底端則係設有一導電接點端;及一電源插座模組,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一組裝區與該第二殼體之第一組裝區處,該電源插座模組具有一絕緣固定塊、二正極導電片、二負極導電片、至少一正極電源導片以及一負極電源導片;其中:該絕緣固定塊,其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擋翼,該些擋翼則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的中間處,致使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處則形成二插孔;該二正極導電片,係相疊設置於該絕緣固定塊其頂端而位於該第二殼體處,該二正極導電片其周圍延伸有複數相對應的導電接腳,該些導電接腳則位於該第二殼體之各開口所形成的插孔處;並於該其中一正極 導電片其後端則延伸有一導電延伸片;該二負極導電片,係相疊設置於該絕緣固定塊其底端而位於該第一殼體處,該二負極導電片其周圍延伸有複數相對應的導電接腳,該些導電接腳則位於該第一殼體之各開口所形成的插孔處;並於該其中一負極導電片其後端則延伸有一導電延伸片;該些正極電源導片,其中該一正極電源導片一端接觸於該正極導電片之導電延伸片處,而另一端則接觸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處;又該另一正極電源導片一端接觸於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處,而另一端則延伸至該第二殼體其外側處;以及該負極電源導片,其一端接觸於該負極導電片之導電延伸片處,而另一端則接觸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處且延伸至該第一殼體其外側處。
其中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係設有至少一正極導電接點,其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各正極電源導片電性連結;以及一負極導電接點,其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負極電源導片電性連結;其中該電源開關模組其頂端兩側處係各設有一彈扣件,致使該電源開關模組組裝於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容置槽口處而呈卡掣固定;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絕緣固定塊其上、下端面處係設有複數個呈突出狀之定位柱;而該二正極導電片與該二負極導電片係各設有複數個定位孔;致使該二正極導電片與該二負極導電片之各定位孔穿設於該絕緣固定 塊之各定位柱而呈固定狀態;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各正極電源導片及負極電源導片係以不規則型態或直片型態之任一者所呈現;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各正極電源導片及負極電源導片係以直片型態所呈現時,各該正極電源導片與該負極電源導片各設有一呈貫穿狀且供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予以插設定位之插設孔;其中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凸肋;而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凸肋則對應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其中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負極電源導片設置而外露;而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則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其中一正極電源導片設置而外露;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各第一組裝區及第二組裝區係為一體式型態或分開式型態之任一者所呈現;其中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容置槽口,更進一步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任一側面處;其中該第二殼體之通孔與該第一殼體之通孔呈非對應狀態,該第一殼體之通孔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二負極導電片的導電延伸片設置;而該第二殼體之通孔則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二正極導電片的導電延伸片設置;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絕緣固定塊的各擋翼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 殼體間之各開口的中間處,致使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處則更進一步形成有一接地插孔;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呈組合型態時,更進一步增設有一絕緣殼;其中該絕緣殼係具有一包覆區,係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以及一延伸區,係位於該包覆區其後端處,該延伸區其頂面係設有一呈貫穿狀之穿設孔,並於該延伸區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與該第一殼體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處;又該電源線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其中該絕緣殼係具有一包覆區,係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並於該包覆區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與該第一殼體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處;又該電源線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其中該絕緣殼係具有一包覆區,係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並於該包覆區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與該第一殼體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處;又該電源線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以及一拉環,係設於該包覆區末端側方處;其中該包覆區其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插孔端,各該插孔端係設有複數個插孔,該包覆區之各插孔端的各插孔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 之各開口處形成的二插孔;而該包覆區其上方係設有一透孔,其供該電源開關模組之按壓開關穿設而呈外露型態;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可提供使用者不需拔除家電用品的電器插頭下,輕易對家電用品所需電源進行控制而呈電性開啟/關閉(ON/OFF)狀態,達到節能省電及防止電源過載而產生短路的情形發生之動力線者。
由於本創作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功效在於:藉由該電源開關模組之按壓開關控制該電源插座模組整體呈電性開啟/關閉(ON/OFF)狀態,當使用者按下該按壓開關切換至開啟(ON)位置時,其電源則經由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的二正極導電接點以及一負極導電接點,而傳遞至該電源插座模組之二正極導電片及負極導電片處,以供外來家電用品的一電器插頭經由該絕緣殼之包覆區的各插孔端所設的二插孔插入至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所形成的二插孔處,即完成導通供電;而當使用者在使用完家電用品後,即可按下該按壓開關切換至關閉(OFF)位置,藉以切斷該電源插座模組與電源間之電性連接而呈斷路(OFF)狀態,而無需把家電用品的電器插頭拔離,使家電用品不再持續耗電,進而提供一種可提供使用者不需拔除家電用品的電器插頭下,輕易對家電用品所需電源進行控制而呈電性開啟/關閉(ON/OFF)狀態,達到節能省電及防止電源過載而產生短路的情形發生之動力線者。
本創作:
1‧‧‧第一殼體
11‧‧‧第一組裝區
111‧‧‧開口
1111‧‧‧插孔
12‧‧‧第二組裝區
121‧‧‧嵌設孔
122‧‧‧嵌設凸肋
13‧‧‧通孔
2‧‧‧第二殼體
21‧‧‧第一組裝區
211‧‧‧開口
2111‧‧‧插孔
22‧‧‧第二組裝區
221‧‧‧嵌設孔
222‧‧‧嵌設凸肋
223‧‧‧容置槽口
23‧‧‧通孔
24‧‧‧接地插孔
3‧‧‧電源開關模組
31‧‧‧按壓開關
32‧‧‧導電接點端
321‧‧‧正極導電接點
322‧‧‧負極導電接點
33‧‧‧彈扣件
4‧‧‧電源插座模組
41‧‧‧絕緣固定塊
411‧‧‧擋翼
412‧‧‧定位柱
42‧‧‧正極導電片
421‧‧‧導電接腳
422‧‧‧導電延伸片
423‧‧‧定位孔
43‧‧‧負極導電片
431‧‧‧導電接腳
432‧‧‧導電延伸片
433‧‧‧定位孔
44‧‧‧正極電源導片
441‧‧‧插設孔
45‧‧‧負極電源導片
451‧‧‧插設孔
5‧‧‧絕緣殼
51‧‧‧包覆區
511‧‧‧插孔端
5111‧‧‧插孔
512‧‧‧透孔
52‧‧‧延伸區
521‧‧‧穿設孔
53‧‧‧電源線
54‧‧‧插頭
55‧‧‧拉環
6‧‧‧電源插座
7‧‧‧電器插頭
8‧‧‧定位件
第1圖係本創作該第一殼體、該第二殼體、該電源開關模組與該電源插座模組間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係本創作該第二殼體另一角度之立體圖。
第3圖係本創作該第一殼體、該第二殼體、該電源開關模組與該電源插座模組間之立體組裝圖。
第4圖係本創作該正極電源導片與該負極電源導片另一型態之立體組裝圖。
第5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型態俯視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再一型態俯視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一)。
第11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二)。
首先,請參閱第1圖至第11圖所示,為本創作之「動力線結構改良」,本創作該動力線係包括:一第一殼體1、一第二殼體2、一電源開關模組3及一電源插座模組4(如圖1至圖3所示);其中:該第一殼體1,係為塑膠材質所製成,該第一殼體1內部界定出一第一組裝區11,其內壁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朝外貫穿而形成之開口111; 以及一第二組裝區12,其後端頂面係設有一呈凹陷狀之嵌設孔121與一呈突出狀之嵌設凸肋122;並於該第一組裝區11與該第二組裝區12間係設有一呈相通狀態之通孔13;該第二殼體2,係為塑膠材質所製成,該第二殼體2係蓋設於該第一殼體1其頂端處,致使該第二殼體2與該第一殼體1形成可拆式的組合結構;其中該第二殼體2內部界定出一第一組裝區21,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1之第一組裝區11,該第一組裝區21其內壁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朝外貫穿而形成之開口211,而該第二殼體2之各開口211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1之各開口111;以及一第二組裝區22,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1之一第二組裝區12,該第二組裝區22其後端頂面係設有一呈凹陷狀之嵌設孔221與一呈突出狀之嵌設凸肋222,又該第二殼體2其頂端係則設有一呈貫穿狀之容置槽口223;並於該第一組裝區21與該第二組裝區22間係設有一呈相通狀態之通孔23;該電源開關模組3,係組裝於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的容置槽口223處,致使該電源開關模組3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之第二組裝區12與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處,該電源開關模組3其頂端係設有一按壓開關31;而該電源開關模組3其底端則係設有一導電接點端32;及該電源插座模組4,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之第一組裝區11與該第二殼體2之第一組裝區21處,該電源插座模組4具有一絕緣固定塊4 1、二正極導電片42、二負極導電片43、至少一正極電源導片44以及一負極電源導片45;其中:該絕緣固定塊41,係為塑膠材質所製成,該絕緣固定塊41其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擋翼411,該些擋翼411則位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間之各開口(111、211)的中間處,致使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間之各開口(111、211)處則形成二插孔(1111、2111);該二正極導電片42,係相疊設置於該絕緣固定塊41其頂端而位於該第二殼體2處,該二正極導電片42其周圍延伸有複數相對應的導電接腳421,該些導電接腳421則位於該第二殼體2之各開口211所形成的插孔2111處;並於該其中一正極導電片42其後端則延伸有一導電延伸片422;該二負極導電片43,係相疊設置於該絕緣固定塊41其底端而位於該第一殼體1處,該二負極導電片43其周圍延伸有複數相對應的導電接腳431,該些導電接腳431則位於該第一殼體1之各開口111所形成的插孔1111處;並於該其中一負極導電片43其後端則延伸有一導電延伸片432;該些正極電源導片44,其中該一正極電源導片44一端接觸於該正極導電片42之導電延伸片422處,而另一端則接觸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處;又該另一正極電源導片44一端接觸於該電 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處,而另一端則延伸至該第二殼體2其外側處;以及該負極電源導片45,其一端接觸於該負極導電片43之導電延伸片432處,而另一端則接觸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處且延伸至該第一殼體1其外側處;藉由以上結構所述,茲更進一步說明如后:前述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係設有至少一正極導電接點321,其供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各正極電源導片44電性連結;以及一負極導電接點322,其供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負極電源導片45電性連結;而常見的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係為二正極導電接點321及一負極導電接點322;或者,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係為一正極導電接點321及一負極導電接點322;本創作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則係為二正極導電接點321及一負極導電接點322型態所呈現,並加以說明;其中該電源開關模組3其頂端兩側處係各設有一彈扣件33,致使該電源開關模組3組裝於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的容置槽口223處而呈卡掣固定;前述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絕緣固定塊41其上、下端面處係設有複數個呈突出狀之定位柱412;而該二正極導電片42與該二負極導電片43係各設有複數個定位孔(423、433);致使該二正極導電片42與 該二負極導電片43之各定位孔(423、433)穿設於該絕緣固定塊41之各定位柱412而呈固定狀態;前述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各正極電源導片44及負極電源導片45係以不規則型態(如圖1所示)或直片型態(如圖4所示)之任一者所呈現;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各正極電源導片44及負極電源導片45係以直片型態所呈現時,各該正極電源導片44與該負極電源導片45各設有一呈貫穿狀且供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予以插設定位之插設孔(441、451);前述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的嵌設孔221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1之第二組裝區12的嵌設凸肋122;而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的嵌設凸肋222則對應於該第一殼體1之第二組裝區12的嵌設孔121;其中該第一殼體1之第二組裝區12的嵌設孔121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負極電源導片45設置而外露;而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的嵌設孔221則供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其中一正極電源導片44設置而外露;前述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之各第一組裝區(11、21)及第二組裝區(12、22)係為一體式型態或分開式型態之任一者所呈現,而本創作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之各第一組裝區(11、21)及第二組裝區(12、22)則係為一體式型態所呈現; 前述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的容置槽口223,更進一步設置於該第二殼體2之第二組裝區22任一側面處;前述該第二殼體2之通孔23與該第一殼體1之通孔13呈非對應狀態,該第一殼體1之通孔13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二負極導電片43的導電延伸片432設置;而該第二殼體2之通孔23則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二正極導電片42的導電延伸片422設置;前述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呈組合型態時,更進一步增設有一絕緣殼5,該絕緣殼5包覆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時而呈現多種不同型態樣式(如圖5~8所示),如下所述;型態一:該絕緣殼5係具有一包覆區51,係位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以及一延伸區52,係位於該包覆區51其後端處,該延伸區52其頂面係設有一呈貫穿狀之穿設孔521,並於該延伸區51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53,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2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44與該第一殼體1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45處;又該電源線53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54(如圖5、6所示);型態二:該絕緣殼5係具有一包覆區51,係位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並於該包覆區51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53,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2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44與該第一殼體1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45處;又該電源線53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54(如圖7所示); 型態三:該絕緣殼5係具有一包覆區51,係位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並於該包覆區51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53,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2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44與該第一殼體1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45處;又該電源線53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54;以及一拉環55,係設於該包覆區51末端側方處(如圖8所示);經由上述而言,不管該絕緣殼5係以何種型態所呈現時,該包覆區51其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插孔端511,各該插孔端511係設有複數個插孔5111,該包覆區51之各插孔端511的各插孔5111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間之各開口(111、211)處所形成的二插孔(1111、2111);而該包覆區51其上方係設有一透孔512,其供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按壓開關31穿設而呈外露型態;再者,特別一提,前述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絕緣固定塊41的各擋翼411位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間之各開口(111、211)的中間處,致使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間之各開口(111、211)處則更進一步形成有一接地插孔24,而當該電源插座模組4係以三插孔型態所呈現時,該絕緣殼5之各插孔端511的插孔5111則以三插孔型態所呈現,而該包覆區51之各插孔端511的各插孔5111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間之各開口(111、211)處所形成的二插孔(1111、2111)及接地插孔24(如圖9所示);藉此,於使用本創作該動力線時,利用該絕緣殼5之電源線53一端 處的插頭54而插接於牆壁處的電源插座6處,來提供電源導入位於該第二殼體2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44與該第一殼體1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45處,並藉由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按壓開關31控制該電源插座模組4整體呈電性開啟/關閉(ON/OFF)狀態,當使用者按下該按壓開關31切換至開啟(ON)位置時,其電源則經由該電源開關模組3之導電接點端32的二正極導電接點321以及一負極導電接點322,而傳遞至該電源插座模組4之二正極導電片42及負極導電片43處,以供外來家電用品的一電器插頭7經由該絕緣殼5之包覆區51的各插孔端511所設的二插孔5111插入至該第一殼體1與該第二殼體2間之各開口(111、211)所形成的二插孔(1111、2111)處,即完成導通供電;而當使用者在使用完家電用品後,即可按下該按壓開關31切換至關閉(OFF)位置,藉以切斷該電源插座模組4與電源間之電性連接而呈斷路(OFF)狀態,而無需把家電用品的電器插頭7拔離,使家電用品不再持續耗電,提供即可在不需將家電用品的電器插頭7拔除情況下,直接且輕易地利用該按壓開關31而控制家電用品與本創作該電源插座模組4間的電性連接狀態,以防止電源過載而產生短路的情形,進而影響到公共安全;再者,利用本創作該絕緣殼5之延伸區52的穿設孔521穿設於外來的定位件8上,供使用者於使用時,使本創作該動力線能於該定位件8上而進行位移狀態,以增加整體使用上的便利性(如圖11所示)。
綜合以上所述,一種動力線結構改良又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 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創作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第一殼體
11‧‧‧第一組裝區
111‧‧‧開口
12‧‧‧第二組裝區
121‧‧‧嵌設孔
122‧‧‧嵌設凸肋
13‧‧‧通孔
2‧‧‧第二殼體
21‧‧‧第一組裝區
211‧‧‧開口
22‧‧‧第二組裝區
223‧‧‧容置槽口
3‧‧‧電源開關模組
31‧‧‧按壓開關
32‧‧‧導電接點端
321‧‧‧正極導電接點
322‧‧‧負極導電接點
33‧‧‧彈扣件
4‧‧‧電源插座模組
41‧‧‧絕緣固定塊
411‧‧‧擋翼
412‧‧‧定位柱
42‧‧‧正極導電片
421‧‧‧導電接腳
422‧‧‧導電延伸片
423‧‧‧定位孔
43‧‧‧負極導電片
431‧‧‧導電接腳
432‧‧‧導電延伸片
433‧‧‧定位孔
44‧‧‧正極電源導片
45‧‧‧負極電源導片

Claims (17)

  1. 一種動力線結構改良,係包含:一第一殼體,係內部界定出一第一組裝區,其內壁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朝外貫穿而形成之開口;以及一第二組裝區,其後端頂面係設有一呈凹陷狀之嵌設孔與一呈突出狀之嵌設凸肋;並於該第一組裝區與該第二組裝區間係設有一呈相通狀態之通孔;一第二殼體,係蓋設於該第一殼體其頂端處,致使該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形成可拆式的組合結構;該第二殼體係內部界定出一第一組裝區,其內壁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朝外貫穿而形成之開口,而該第二殼體之各開口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之各開口;以及一第二組裝區,其後端頂面係設有一呈凹陷狀之嵌設孔與一呈突出狀之嵌設凸肋,又該第二殼體其頂端係則設有一呈貫穿狀之容置槽口;並於該第一組裝區與該第二組裝區間係設有一呈相通狀態之通孔;一電源開關模組,係組裝於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容置槽口處,致使該電源開關模組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與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處,該電源開關模組其頂端係設有一按壓開關;而其底端則係設有一導電接點端;及一電源插座模組,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一組裝區與該第二殼體之第一組裝區處,該電源插座模組具有一絕緣固定塊、二正極導電片、二負極導電片、至少一正極電源導片以及一負極電源導片;其中: 該絕緣固定塊,其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擋翼,該些擋翼則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的中間處,致使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處則形成二插孔;該二正極導電片,係相疊設置於該絕緣固定塊其頂端而位於該第二殼體處,該二正極導電片其周圍延伸有複數相對應的導電接腳,該些導電接腳則位於該第二殼體之各開口所形成的插孔處;並於該其中一正極導電片其後端則延伸有一導電延伸片;該二負極導電片,係相疊設置於該絕緣固定塊其底端而位於該第一殼體處,該二負極導電片其周圍延伸有複數相對應的導電接腳,該些導電接腳則位於該第一殼體之各開口所形成的插孔處;並於該其中一負極導電片其後端則延伸有一導電延伸片;該些正極電源導片,其中該一正極電源導片一端接觸於該正極導電片之導電延伸片處,而另一端則接觸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處;又該另一正極電源導片一端接觸於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處,而另一端則延伸至該第二殼體其外側處;以及該負極電源導片,其一端接觸於該負極導電片之導電延伸片處,而另一端則接觸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處且延伸至該第一殼體其外側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係設有至少一正極導電接點,其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各正極電源導片電 性連結;以及一負極導電接點,其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負極電源導片電性連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電源開關模組其頂端兩側處係各設有一彈扣件,致使該電源開關模組組裝於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容置槽口處而呈卡掣固定。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絕緣固定塊其上、下端面處係設有複數個呈突出狀之定位柱;而該二正極導電片與該二負極導電片係各設有複數個定位孔;致使該二正極導電片與該二負極導電片之各定位孔穿設於該絕緣固定塊之各定位柱而呈固定狀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各正極電源導片及負極電源導片係以不規則型態或直片型態之任一者所呈現。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各正極電源導片及負極電源導片係以直片型態所呈現時,各該正極電源導片與該負極電源導片各設有一呈貫穿狀且供該電源開關模組之導電接點端予以插設定位之插設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凸肋;而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凸肋則對應於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一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負極電源導片設置而外露;而該第二殼體之 第二組裝區的嵌設孔則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其中一正極電源導片設置而外露。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各第一組裝區及第二組裝區係為一體式型態或分開式型態之任一者所呈現。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的容置槽口,更進一步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之第二組裝區任一側面處。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二殼體之通孔與該第一殼體之通孔呈非對應狀態,該第一殼體之通孔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二負極導電片的導電延伸片設置;而該第二殼體之通孔則係供該電源插座模組之二正極導電片的導電延伸片設置。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電源插座模組之絕緣固定塊的各擋翼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的中間處,致使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處則更進一步形成有一接地插孔。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呈組合型態時,更進一步增設有一絕緣殼。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絕緣殼係具有一包覆區,係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以及一延伸區,係位於該包覆區其後端處,該延伸區其頂面係設有一呈貫穿狀之穿設孔,並於該延伸區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外側 的正極電源導片與該第一殼體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處;又該電源線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絕緣殼係具有一包覆區,係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並於該包覆區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與該第一殼體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處;又該電源線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絕緣殼係具有一包覆區,係位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其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並於該包覆區其後端則延伸有一電源線,其電性連結於該第二殼體外側的正極電源導片與該第一殼體外側的負極電源導片處;又該電源線一端處係設有一插頭;以及一拉環,係設於該包覆區末端側方處。
  17. 如請求項14、15或16所述之動力線結構改良,其中該包覆區其周圍係設有複數個插孔端,各該插孔端係設有複數個插孔,該包覆區之各插孔端的各插孔係對應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間之各開口處形成的二插孔;而該包覆區其上方係設有一透孔,其供該電源開關模組之按壓開關穿設而呈外露型態。
TW105215719U 2016-10-17 2016-10-17 動力線結構改良 TWM535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5719U TWM535419U (zh) 2016-10-17 2016-10-17 動力線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5719U TWM535419U (zh) 2016-10-17 2016-10-17 動力線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419U true TWM535419U (zh) 2017-01-11

Family

ID=5839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5719U TWM535419U (zh) 2016-10-17 2016-10-17 動力線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5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92189B2 (en) Safe socket and use thereof
US9705308B2 (en) Power strip, power plug, and power outlet
KR101484010B1 (ko) 절전형 멀티탭
KR101445273B1 (ko) 원터치형 콘센트
TWM535419U (zh) 動力線結構改良
CN216055515U (zh) 一种耐用且使用效果好的安全插座
CN212968393U (zh) 一种电源插座及开关联动结构
TWI636629B (zh) Extension cord socket with wireless charging
KR200382283Y1 (ko) 2극 스위치가 부착된 멀티콘센트
CN215070723U (zh) 一种闲时断电安全插座组合
CN210957082U (zh) 安全插头
CN218770446U (zh) 一种带温控功能的三眼插头
CN214124268U (zh) 一种可滑动组合式插座
US20040108832A1 (en) Compact wall outlet assembly
CN218997131U (zh) 一种插头转换头
CN220544405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20857146U (zh) 一种开关整合通用结构
CN210040681U (zh) 一种防尘无线安全排插
KR20100100102A (ko) 케이블 연결이 용이한 파워소켓
CN219067321U (zh) 一种桌面款式插座
CN216720398U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11958061U (zh) 一种自由组合的模块化插座
CN216872424U (zh) 一种新型多面排插
CN217545146U (zh) 一种意式转换器
JP3232852U (ja) 冷却層を有するアダプ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