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1995U -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1995U
TWM531995U TW105210009U TW105210009U TWM531995U TW M531995 U TWM531995 U TW M531995U TW 105210009 U TW105210009 U TW 105210009U TW 105210009 U TW105210009 U TW 105210009U TW M531995 U TWM531995 U TW M5319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xis
fixing plate
fixing
m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0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n-Szu Hsu
Yung-Sheng Kuo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to TW105210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19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31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1995U/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特別是指一種雙轉軸裝置組合主、副固定板,以阻止引動器、反應器和連動器產生偏移運動,以改善習知結構和組裝複雜等作用之新型。
應用因外力可往復轉動自如的樞軸或轉軸,來配裝在電子器物上,例如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PDA、電子書等,使其蓋或顯示螢幕可轉動而具有開、閉作用,係已為習知技藝。例如,台灣第97222022號「轉軸結構」、第98207366號「樞軸結構」等專利案,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為了使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例如,螢幕)及/或機體模組在使用方面具備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應用範圍,習知技藝也已揭露一種在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之間設置雙轉軸,使顯示模組及/或機體模組可產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轉動角度的結構。例如,台灣第99211350號「雙樞軸樞紐器」、US 7512426 B2「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專利案等,係提供了可行的實施例。
一個有關這類雙轉軸或樞軸組件在操作、運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舊法揭露了一種應用多個螺旋齒輪或斜齒輪的結構組合,來傳遞動力,使雙轉軸同步轉動的技術結構。考量齒輪成型或製造公差,齒輪與齒輪間的配合必須保留一些間隙,避免它們的剛性嚙合型態或轉動產生干涉,造成過度磨損、減少使用壽命等情形。
但是,就像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齒輪與齒輪間的配合間隙應用在電子器物的雙轉軸或樞軸系統時,容易產生轉動滑動的現象,不僅造成動能傳遞延遲的情形,也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感覺或手感。
為了改善所述情形,習知技藝在雙轉軸上組合有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用來限制配裝在雙轉軸上的齒輪不會產生軸向(或水平參考方向)位移;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從它們的兩側邊分別垂直彎折形成臂部和位在臂部尾端的凹槽。主固定板臂部的凹槽和副固定板臂部的凹槽共同界定出軸孔結構,用來固定將第一軸的齒輪動力傳遞到第二軸齒輪的傳動齒輪軸,阻止所述傳動齒輪產生上、下偏移運動,而影響動力傳遞效果。
可了解的是,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兩側邊垂直彎折形成臂部和凹槽等結構,為了能達到相互之間的配合作用,增加了製造、加工和公差管控的複雜度;特別是,在組裝作業中,人員必須一再的調整位置,使主固定板臂部的凹槽和副固定板臂部的凹槽,能確實界定出精確的軸孔結構,才能確實的固定住傳動齒輪軸,而這種麻煩的組裝、調整作業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雙轉軸或樞軸和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轉軸和相關組件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增加它的應用範圍,而有別於舊法。例如,考量使該轉軸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符合電子器物輕巧、薄型化的造型設計要求和同步運動的結構設計、操作簡便的條件下,撤除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必須設置臂部、凹槽等習知較複雜的配合結構,使習知技藝增加製造、加工複雜度的情形,可明顯獲得改善;或更進一步改善舊法的組裝作業,人員必須一再的調整主固定板臂部的凹槽和副固定板臂部的凹槽的位置,確實界定出精確的軸孔結構的麻煩組裝作業和公差管控困難等情形。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提供一結構精簡、減少組件配合公差,使電子產品獲得輕薄設計要求等作用。包括設置在第一軸的引動器和設置在第二軸的反應器;引動器、反應器分別是螺旋齒輪結構。一螺旋齒輪結構的連動器,配置連接該引動器和反應器,而使第一軸、第二軸產生同步轉動型態。實質上,第一軸、第二軸組合有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使第一軸、引動器和第二軸、反應器不會在一垂直參考方向(或定義為X參考軸方向)上產生移動;並且,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分別配置在引動器和反應器的兩邊,阻止引動器、反應器和連動器在一水平參考方向(或定義為Y參考軸方向)上產生偏移運動。以及,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分別設有口部,至少限制連動器的兩端面,阻止連動器在另一水平參考方向(或定義為Z參考軸方向)上產生位移運動,以提高傳動精確度、降低組裝複雜度等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該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軸孔和第二軸孔,用以樞接第一軸、第二軸,使第一軸的引動器、第二軸的反應器(和嚙合在引動器、反應器之間的連動器)不會在X參考軸方向上移動。該連動器包括一連動軸,使連動器兩端面(或定義為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的直徑或寬度分別大於連動軸的直徑;以及,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的口部位在第一軸孔、第二軸孔之間的區域,形成有至少第一內邊和第二內邊。所述第一內邊、第二內邊分別位在連動器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上,使口部限制或阻止連動器在Z參考軸方向上產生移動;改善習知臂部、凹槽結構共同配合作業的複雜麻煩、公差管控困難度等情形。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創作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和第二軸;概分別以參考編號10、20表示之。第一軸10、第二軸20分別具有一固定區11、21和一樞接區12、22。固定區11、21配合固定架13、23,使第一軸10、第二軸20分別固定在電子器物90(例如,行動電話、電腦…等)的顯示模組91和機體模組92。第一軸樞接區12、第二軸樞接區22(分別)組合有扭力模組80,使第一、二軸10、20在使用者操作顯示模組91或機體模組92轉動的作用力消失時,隨即獲得定位的作用。
第2、3及4圖描繪了第一軸樞接區12、第二軸樞接區22上設有同步傳動裝置;同步傳動裝置包括一引動器30,引動器30有一軸孔32,設置組合在第一軸樞接區12,驅動或隨第一軸10轉動;一具有軸孔42的反應器40,設置組合在第二軸樞接區22,驅動或隨第二軸20轉動;以及,一連動器50,配置連接該引動器30和反應器40。因此,當第一軸10驅動引動器30轉動時,引動器30係驅動連動器50轉動,迫使反應器40和第二軸20朝相反引動器30運動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一軸10、第二軸20產生同步轉動型態之作用。
為了利於實施例說明,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定義有X參考軸、Y參考軸和Z參考軸。X參考軸垂直於第一軸10、第二軸20;Y參考軸平行於第一軸10、第二軸20和引動器30、反應器40的軸線方向;Z參考軸垂直於X參考軸及/或Y參考軸,平行於連動器50的軸線方向。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該引動器30和反應器40分別是一齒輪、螺旋齒輪或斜齒輪結構。對應引動器30和反應器40的結構型態,連動器50是一齒輪、螺旋齒輪或斜齒輪結構;包括或設置在一連動軸55上,使連動軸55垂直於第一軸10及/或第二軸20。連動軸55設置在連動器50軸線或軸心區域上,連動器50兩端面的直徑或寬度大於連動軸55的直徑,並且使連動軸55凸出於連動器50的兩端面;所述兩端面分別定義為第一端面51、第二端面52。
第2、3及4圖也顯示了第一軸10的樞接區12、第二軸20的樞接區22組合有主固定板60和副固定板70。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的配置方向平行於X參考軸;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軸孔61、71和第二軸孔62、72,用以樞接第一軸10、第二軸20,使第一軸10的引動器30、第二軸20的反應器40(和嚙合在引動器30、反應器40之間的連動器50)不會在縱向或X參考軸方向上移動。並且,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分別配置(鄰接或觸接)在引動器30和反應器40的兩邊,阻止引動器30、反應器40(和連動器50)在水平參考方向(或Y參考軸方向)上產生偏移運動。
在所採較佳的實施例中,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分別直接開設幾何形輪廓的口部63、73,形成在第一軸孔61、71和第二軸孔62、72之間的區域,具有至少第一內邊64、74和第二內邊65、75。所述第一內邊64、74、第二內邊65、75分別位在連動器50的第一端面51、第二端面52上,阻止連動器50在另一水平參考方向(或Z參考軸方向)上產生移動,以提高傳動精確度、降低組裝複雜度等情形。以及,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容許連動器50局部區域進入口部63、73,使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位在連動軸55兩邊,阻止連動器50在Y參考軸方向上產生偏移運動;例如,第5圖所描繪的情形。
代表性的來說,這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在符合電子器物輕巧、薄型化的造型設計要求和具備有同步轉動、操作簡便的條件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考量條件和優點: 1.        該第一軸10、第二軸20和相關組件結構(例如, 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在第一軸孔61、71和第二軸孔62、72之間的區域,直接形成口部63、73,口部63、73的第一內邊64、74和第二內邊65、75分別限制或位在連動器50的第一端面51、第二端面52上;容許連動器50局部區域進入口部63、73,使主固定板60、副固定板70配置在連動軸55的兩邊等部份)組合構成 一同步傳動裝置,係已被重行設計考量,而明顯不同於習知技藝應用主、副固定板兩側邊垂直彎折,延伸形成臂部和凹槽,相互配合界定軸孔結構的設計型態。 2.        特別是,習知技藝為了能達到臂部、凹槽等結構相互之間的配合作用,增加了製造、加工和公差管控的複雜度,以及在組裝作業中,人員必須一再的調整位置,使主、副固定板的臂部和凹槽,能確實界定出精確的軸孔結構等麻煩組裝、調整作業的情形,都獲得明顯的改善;不僅使組件結構和製造簡化、提高組裝效率,並且也提高了產品良率。
故,本創作係提供了一有效的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第一軸
11、21‧‧‧固定區
12、22‧‧‧樞接區
13、23‧‧‧固定架
20‧‧‧第二軸
30‧‧‧引動器
32、42‧‧‧軸孔
40‧‧‧反應器
50‧‧‧連動器
51‧‧‧第一端面
52‧‧‧第二端面
55‧‧‧連動軸
60‧‧‧主固定板
61、71‧‧‧第一軸孔
62、72‧‧‧第二軸孔
63、73‧‧‧口部
64、74‧‧‧第一內邊
65、75‧‧‧第二內邊
70‧‧‧副固定板
80‧‧‧扭力模組
90‧‧‧電子器物
91‧‧‧顯示模組
92‧‧‧機體模組
第1圖係本創作之結構組合示意圖;圖中假想線部分顯示了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機體模組分別組合第一軸、第二軸、引動器、反應器、連動器、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組的情形。
第2圖係第1圖之結構分解示意圖;描繪了第一軸、第二軸、引動器、連動器、反應器、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和扭力模組等部分的結構型態。
第3圖係第2圖的局部結構示意圖;顯示了引動器、連動器、反應器、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的結構配合情形。
第4圖係第3圖之結構分解示意圖;描繪了引動器、連動器、反應器、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的結構型態。
第5圖係本創作之結構組合平面示意圖。
30‧‧‧引動器
32、42‧‧‧軸孔
40‧‧‧反應器
50‧‧‧連動器
51‧‧‧第一端面
52‧‧‧第二端面
55‧‧‧連動軸
60‧‧‧主固定板
61、71‧‧‧第一軸孔
62、72‧‧‧第二軸孔
63、73‧‧‧口部
64、74‧‧‧第一內邊
65、75‧‧‧第二內邊
70‧‧‧副固定板

Claims (9)

  1. 一種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包括:   第一軸、平行於第一軸的第二軸,第一軸、第二軸分別具有一固定區和一樞接區;   設置在第一軸的引動器和設置在第二軸的反應器;   配置連接在引動器和反應器之間的連動器,而使第一軸、第二軸產生同步轉動型態;連動器有一連動軸和兩端面;所述兩端面分別定義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的寬度大於連動軸的直徑;   第一軸、第二軸組合有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軸孔和第二軸孔,用以樞接第一軸、第二軸,使第一軸、引動器、第二軸、反應器和連動器不會在一X參考軸方向上移動;並且,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分別配置在引動器和反應器的兩邊,阻止引動器、反應器和連動器在一Y參考軸方向上產生移動;以及   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分別設有一幾何形輪廓的口部,口部具有至少第一內邊和第二內邊;   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的第一內邊和第二內邊分別位在連動器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上,阻止連動器在一Z參考軸方向上產生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引動器有一軸孔,設置組合在第一軸樞接區;反應器有一軸孔,設置組合在第二軸樞接區;   連動軸垂直於第一軸、第二軸;以及     X參考軸垂直於第一軸、第二軸;Y參考軸平行於第一軸、第二軸和引動器 、反應器的軸線方向;Z參考軸垂直於X參考軸、Y參考軸,平行於連動器的軸線方向和連動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引動器和反應器分別是一齒輪、螺旋齒輪、斜齒輪結構的其中之一;連動器是一齒輪、螺旋齒輪、斜齒輪結構的其中之一;   連動軸設置在連動器的軸線區域上,使連動軸凸出於連動器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主固定板、副固定板設置在第一軸樞接區、第二軸樞接區上;主固定板、副固定板的配置方向平行於X參考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分別鄰接在引動器和反應器的兩邊;   主固定板的口部形成在主固定板第一軸孔、第二軸孔之間的區域;副固定板的口部形成在副固定板第一軸孔、第二軸孔之間的區域;以及   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容許連動器局部區域進入口部,使主固定板、副固定板位在連動軸兩邊,阻止連動器在Y參考軸方向上產生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分別鄰接在引動器和反應器的兩邊;   主固定板的口部形成在主固定板第一軸孔、第二軸孔之間的區域;副固定板的口部形成在副固定板第一軸孔、第二軸孔之間的區域;以及   主固定板、副固定板容許連動器局部區域進入口部,使主固定板、副固定板位在連動軸兩邊,阻止連動器在Y參考軸方向上產生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軸固定區、第二軸固定區分別配合一固定架,組合一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以及   第一軸樞接區、第二軸樞接區組合有扭力模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軸固定區、第二軸固定區分別配合一固定架,組合一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以及   第一軸樞接區、第二軸樞接區組合有扭力模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軸固定區、第二軸固定區分別配合一固定架,組合一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以及   第一軸樞接區、第二軸樞接區組合有扭力模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軸固定區、第二軸固定區分別配合一固定架,組合一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以及   第一軸樞接區、第二軸樞接區組合有扭力模組。
TW105210009U 2016-07-01 2016-07-01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TWM531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009U TWM531995U (zh) 2016-07-01 2016-07-01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009U TWM531995U (zh) 2016-07-01 2016-07-01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1995U true TWM531995U (zh) 2016-11-11

Family

ID=57852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0009U TWM531995U (zh) 2016-07-01 2016-07-01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19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8875B1 (en) 2017-07-10 2018-10-02 Leohab Enterprises Co., Ltd. 360° pivotal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produc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8875B1 (en) 2017-07-10 2018-10-02 Leohab Enterprises Co., Ltd. 360° pivotal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produc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608B (zh) Double shaft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TWM478991U (zh) 用於雙轉軸之平行度固定裝置
TW201602470A (zh) 同步合頁裝置之樞軸器
TWM483648U (zh) 用於雙轉軸之傳動穩定裝置
TWM483642U (zh) 用於雙轉軸之平行度控制裝置
CN105508408B (zh) 多节式转轴改良结构
TWM510038U (zh)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屏幕之樞鈕裝置
TWM458068U (zh) 雙轉軸之同步運動裝置
TWM513555U (zh)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屏幕之聯結裝置
TWI697268B (zh) 同步傳動之樞軸裝置
TWI723702B (zh) 轉軸鏈組結構
TWM531995U (zh) 用於雙轉軸裝置之固定結構
CN204591986U (zh) 组合枢轴的传动装置
TWM602221U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TWM493243U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WO2017084259A1 (zh) 机械手臂及机器人
TWI615083B (zh)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TWM499040U (zh) 具有扭力變化之多軸式轉軸裝置
TWM504883U (zh) 具有扭力變化作用之多軸式轉軸裝置
TWI797643B (zh) 多軸式樞軸裝置
TWM509862U (zh) 用於雙轉軸之同步傳動結構
TWI723884B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TWM509864U (zh) 用於雙轉軸之同步傳動裝置
TWM492378U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固定裝置
CN205895884U (zh) 用于双转轴装置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