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487U -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4487U
TWM524487U TW105204647U TW105204647U TWM524487U TW M524487 U TWM524487 U TW M524487U TW 105204647 U TW105204647 U TW 105204647U TW 105204647 U TW105204647 U TW 105204647U TW M524487 U TWM524487 U TW M5244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carrier plate
plat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Lin Hsueh
Meng-Jia Hsiao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5204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4487U/zh
Priority to CN201620455330.4U priority patent/CN205643971U/zh
Publication of TWM524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4487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背光模組,特別是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支撐柱,特別是一種適用於直下式背光模組的支撐柱。
隨著科技的發展,液晶顯示裝置已大量的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行動電話等各種電子產品中。由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顯示面板不具發光特性,因此,液晶顯示裝置需包括一面光源,例如:背光模組,以提供充分且均勻的光線。依據背光源的不同位置的配置,背光模組可分為側向式背光模組和直下式背光模組。以直下式背光模組為例,直下式背光模組一般包括多個光源、一多孔反射片及多個支撐架。這些光源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與後殼的底板之間。多孔反射片透過這些支撐架裝設於後殼之底板,並位於液晶顯示面板與這些光源之間。在多孔反射片的作用下,光源射出之光線可先經多孔反射片反射後再從多孔反射片之透光孔射入液晶顯示面板。如此一來,進入液晶顯示面板的光線會較為均勻。
然而,由於支撐架和後殼之側板在不相干涉的情況下,這些支撐架的整體支撐範圍一般會小於多孔反射片的涵蓋範圍,故至少有部分的多孔反射片會無法獲得支撐架的支撐而有下垂的問題,進而導致液晶顯示裝置的畫面邊緣處會出現暗影。因此,如何改善畫面邊緣處易出現暗影的狀況,則為研發人員應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支撐柱,藉以改善直下式顯示裝置之畫面邊緣處易出現暗影的狀況。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背光模組,包含一外殼、一支撐柱、一光學調控膜片及一光源組件。外殼包含一底板及一側板。側板傾斜地連接於底板之一側。支撐柱包含一柱體、至少一承載板及一固定件。固定件與承載板分別鄰近於柱體的相對兩端,且固定件裝設於底板,以及承載板超出底板之邊緣而遮蔽部分側板。光學調控膜片設置於承載板上。光學調控膜片具有多個第一透光孔。光源組件位於光學調控膜片與底板之間。其中,承載板具有多個第二透光孔。這些第二透光孔暴露出部分這些第一透光孔。
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支撐柱,包含一柱體、一固定件及一承載板。固定件位於柱體之一端。固定件用以裝設於一底板。承載板位於柱體之另一端,並超出底板之邊緣而遮蔽位於底板邊緣的至少部分側板。承載板用以承載一反射片。其中,承載板具有多個透光孔。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背光模組及支撐柱,因承載板超出底板之邊緣而遮蔽部分側板,且承載板上具有多個透光孔,故相較以往,除了能提升支撐柱的支撐效果外,又能兼顧背光模組的發光效果。藉此,能夠改善直下式顯示裝置畫面邊緣處易出現暗影的狀況。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的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背光模組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0包含一外殼100、多個支撐柱200、一光學調控膜片300、多個光源組件400及一反射片500。
請參閱圖2至圖3。圖2為圖1之被大示意圖。圖3為圖2之剖面示意圖。
外殼100包含一底板110及一側板120。側板120傾斜地連接於底板110之一側緣111。即,側板120遠離底板110之一側在底板110的正投影位於側緣111圍繞之區域外。此外,底板110具有多個組裝孔112。
每一個支撐柱200包含一柱體210、至少一承載板220、一固定件230及一遮光板240。固定件230與承載板220分別鄰近於柱體210的相對兩端。承載板220用以承載光學調控膜片300,且承載板220的厚度T例如大於等於0.7毫米,小於等於1.5毫米。遮光板240位於承載板220與固定件230之間,且遮光板240連接於柱體210,並沿柱體210之徑向凸出。這些支撐柱200的這些固定件230分別以扣合的方式組裝於底板110之這些組裝孔112。並且遮光板240遮蓋組裝孔112,以避免光線從組裝孔112外露。在鄰近底板110之側緣111的這些支撐柱200中,這些承載板220之部分會超出底板110之側緣111而遮蔽部分側板120。
詳細來說,柱體210具有一中心軸線L。承載板220相對於中心軸線L來說為對稱式設計。即,承載板220鄰近側板120之一側與承載板220遠離側板120之一側凸出中心軸線L的長度相等。此外,承載板220凸出中心軸線L一第一距離D1。遮光板240凸出中心軸線L一第二距離D2,且第一距離D1與第二距離D2的比值大於1,並小於5。由於承載板220會比遮光板240向外額外凸出一段距離,加大了承載板220的承載面積,故能夠提升承載板220的承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承載板220相對於中心軸線L來說為對稱式設計。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承載板相對於中心軸線L來說也可以為非對稱式設計。即,承載板鄰近側板之一側凸出中心軸線L的長度大於承載板遠離側板之一側凸出中心軸線L的長度。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承載板220與遮光板240皆由單一材料製成,且承載板220之反射率相同於遮光板240之反射率,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承載板220與遮光板240也可以由相異材料製成,且遮光板之反射率大於承載板之反射率。其中,在遮光板240之反射率大於承載板220之反射率的實施例中,將有助於提升背光模組的出光量。
再者,請參閱圖2與圖4。圖4為圖2之支撐柱的立體示意圖。柱體210包含二彈性臂211及二扣塊212。承載板220的數量為二。二彈性臂211自固定件230向承載板220延伸並相分離。二扣塊212分別凸出於二彈性臂211。二承載板220分別徑向凸出於二彈性臂211,且分別介於二扣塊212與固定件230之間。此外,二扣塊212遠離承載板220之一側各具有一導引錐面212a。被扣合物可順著導引錐面212a壓下,並在壓下的過程中,被扣合物可帶動二扣塊212相對靠近,進而讓被扣合物能更順暢地扣合於二扣塊212。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二扣塊212能藉由二彈性臂211的彈性相對靠近或遠離,以進一步提升光學調控膜片300與支撐柱200的組裝順暢度。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二扣塊212也可以皆設於同一支撐柱上。
光學調控膜片300具反射效果。光學調控膜片300設置於承載板220上。詳細來說,光學調控膜片300具有多個卡扣孔310及多個第一透光孔320。這些柱體210分別穿過這些卡扣孔310,以令承載板220承載光學調控膜片300,並令光學調控膜片300固定於扣塊212與承載板220之間。詳細來說,當光學調控膜片300推抵導引錐面212a時,二扣塊212會彼此靠近,以令光學調控膜片300能夠更輕易地通過扣塊212而扣合於扣塊212與承載板220之間。反之,當光學調控膜片300被扣合於扣塊212與承載板220之間時,因導引錐面212a不再受到光學調控膜片300推抵,故二扣塊212會恢復原本間距,而將光學調控膜片300扣合於扣塊212與承載板220之間。
此外,因第一距離D1與第二距離D2的比值大於1,並小於5,故在鄰近於側緣111之各支撐柱200中,承載板220的邊緣會切齊或超出光學調控膜片300之邊緣,但又不會干涉到外殼100的側板120。如此一來,將可避免光學調控膜片300邊緣處下垂,進而提升背光模組10的光學品質。
光源組件400位於光學調控膜片300與底板110之間。光源組件400包含多個發光二極體410。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發光二極體410的排列方式例如為陣列式,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發光二極體410的排列方式也可以為蜂巢式。
光學調控膜片300上的這些第一透光孔320的孔徑從靠近發光二極體410的區域至遠離發光二極體410的區域由小到大。由於此處是指第一透光孔320的平均孔徑由小到大,故也可以依光學需求穿插小孔徑的第一透光孔320在遠離發光二極體410的區域。
反射片500疊設於底板110與側板120。反射片500會露出光源組件400之各發光二極體410,以令各發光二極體410能夠朝光學調控膜片300發射光線。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反射片500也可以僅疊設於底板110。
在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0中,光源組件400所發出的光線,部分會直接由光學調控膜片300之第一透光孔320射出,另一部分會先經過支撐柱200、光學調控膜片300與反射片500之反射,再從第一透光孔320射出。藉此,讓背光模組10發出的光線更為均勻。
然而,雖然加大承載板220的尺寸,可避免光學調控膜片300之邊緣垂下,以提升背光模組10的光學品質,但尺寸加大的承載板220同時也會遮蓋住更多的第一透光孔320,使得支撐柱200附近的出光量恐會減少。因此,本實施例之承載板220更具有多個第二透光孔221。這些第二透光孔221之尺寸與數量分別匹配於在光學調控膜片300與承載板220重疊範圍內的這些第一透光孔320之尺寸與數量。如此一來,透過本實施例之支撐柱200,可兼顧改善光學調控膜片300垂下的問題,以及第一透光孔320被遮蔽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之第二透光孔221的數量與尺寸匹配於相應的第一透光孔320的尺寸與數量,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透光孔221的尺寸大於第一透光孔320的尺寸。如此一來,就算是第二透光孔221的數量小於第一透光孔320的數量也可同樣達到避免第一透光孔320被遮蔽的問題。
請參閱圖5。圖5為圖1之上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位於支撐柱200周圍的這四個發光二極體410所圍繞出之區域的面積為L1*L2,承載板220的面積為π(L3/2) 2,且承載板220與發光二極體410所圍繞出之區域的面積比值小於1/4。藉此面積關係除了能提升本實施例之支撐柱200的支撐效果,又能避免支撐柱200影響背光模組10的發光效果。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背光模組及支撐柱,因承載板超出底板之邊緣而遮蔽部分側板,且承載板上具有多個透光孔,故相較以往,除了能提升支撐柱的支撐效果外,又能兼顧背光模組的發光效果。藉此,能夠改善直下式顯示裝置畫面邊緣處易出現暗影的狀況。
此外,承載板的凸出距離D1與遮光板的凸出距離D2的比值大於1,並小於5,使得承載板的邊緣會切齊或超出光學調控膜片之邊緣,但又不會干涉到外殼的側板。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背光模組
100‧‧‧外殼
110‧‧‧底板
111‧‧‧側緣
112‧‧‧組裝孔
120‧‧‧側板
200‧‧‧支撐柱
210‧‧‧柱體
211‧‧‧彈性臂
212‧‧‧扣塊
212a‧‧‧導引錐面
220‧‧‧承載板
221‧‧‧第二透光孔
230‧‧‧固定件
240‧‧‧遮光板
300‧‧‧光學調控膜片
310‧‧‧卡扣孔
320‧‧‧第一透光孔
400‧‧‧光源組件
410‧‧‧發光二極體
500‧‧‧反射片
D1、D2‧‧‧距離
T‧‧‧厚度
L‧‧‧軸線
L1、L2‧‧‧長度
L3‧‧‧直徑
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背光模組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之被大示意圖。 圖3為圖2之剖面示意圖。 圖4為圖2之支撐柱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1之上視示意圖。
10‧‧‧背光模組
100‧‧‧外殼
110‧‧‧底板
111‧‧‧側緣
112‧‧‧組裝孔
120‧‧‧側板
200‧‧‧支撐柱
210‧‧‧柱體
211‧‧‧彈性臂
212‧‧‧扣塊
212a‧‧‧導引錐面
220‧‧‧承載板
221‧‧‧第二透光孔
230‧‧‧固定件
240‧‧‧遮光板
300‧‧‧光學調控膜片
310‧‧‧卡扣孔
320‧‧‧第一透光孔
400‧‧‧光源組件
410‧‧‧發光二極體
500‧‧‧反射片
D1、D2‧‧‧距離
T‧‧‧厚度
L‧‧‧軸線

Claims (17)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外殼,包含一底板及一側板,該側板傾斜地連接於該底板之一側;一支撐柱,包含一柱體、至少一承載板及一固定件,該固定件與該承載板分別鄰近於該柱體的相對兩端,且該固定件裝設於該底板,以及該承載板超出該底板之邊緣而遮蔽部分該側板;一光學調控膜片,設置於該承載板上,該光學調控膜片具有多個第一透光孔;以及一光源組件,位於該光學調控膜片與該底板之間;其中,該承載板具有多個第二透光孔,該些第二透光孔暴露出部分該些第一透光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底板具有一組裝孔,該固定件插設於該組裝孔,該支撐柱更包含一遮光板,該遮光板位於該承載板與該底板之間,且該遮光板自該柱體朝該柱體徑向凸出,並遮蓋該組裝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柱體具有一中心軸線,該承載板凸出該中心軸線一第一距離,該遮光板凸出該中心軸線一第二距離,且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離的比值大於1,並小於5。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遮光板的光反射率大於該承載板的光反射率。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柱體包含二彈性臂及二扣塊,該二彈性臂自固定件向承載板延伸並相分離,該二扣塊分別凸出於該二彈性臂,該至少一承載板的數量為二,該二承載板分別徑向凸出於該二彈性臂,且分別介於該二扣塊與該固定件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二扣塊遠離該承載板之一側各具有一導引錐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承載板之邊緣切齊該光學調控膜片之邊緣。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承載板之邊緣凸出該光學調控膜片之邊緣。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柱體具有一中心軸線,該承載板鄰近該側板之一側凸出該中心軸線的長度等於該承載板遠離該側板之一側凸出該中心軸線的長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柱體具有一中心軸線,該承載板鄰近該側板之一側凸出該中心軸線的長度大於該承載板遠離該側板之一側凸出該中心軸線的長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承載板的厚度大於等於0.7毫米,小於等於1.5毫米。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些第二透光孔之尺寸與數量分別匹配於在該光學調控膜片與該承載板重疊範圍內的該些第一透光孔之尺寸與數量。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些第二透光孔的數量小於在該光學調控膜片與該承載板重疊範圍內的該些第一透光孔數量,且該些第二透光孔的尺寸大於在該光學調控膜片與該承載板重疊範圍內的該些第一透光孔的尺寸。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一反射片,疊設於該底板,並露出該光源組件,以令該光源組件能夠朝該光學調控膜片發射光線。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柱體具有一中心軸線,該光源組件包含多個發光二極體,該些發光二極體彼此保持至少一間距,該承載板與位於該支撐柱周圍的該些發光二極體所圍繞出之區域的面積比值小於1/4。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些第一透光孔的孔徑從靠近發光二極體的區域至遠離發光二極體的區域由小到大。
  17. 一種支撐柱,包含:一柱體;一固定件,位於該柱體之一端,該固定件用以裝設於一底板;以及一承載板,位於該柱體之另一端,並超出該底板之邊緣而遮蔽位於該底板邊緣的至少部分側板,該承載板用以承載一反射片;其中,該承載板具有多個透光孔。
TW105204647U 2016-04-01 2016-04-01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TWM524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647U TWM524487U (zh) 2016-04-01 2016-04-01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CN201620455330.4U CN205643971U (zh) 2016-04-01 2016-05-18 背光模块及支撑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647U TWM524487U (zh) 2016-04-01 2016-04-01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4487U true TWM524487U (zh) 2016-06-21

Family

ID=5675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647U TWM524487U (zh) 2016-04-01 2016-04-01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3971U (zh)
TW (1) TWM5244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7295B (zh) * 2018-03-02 2019-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調控裝置的背光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774B (zh) * 2019-11-26 2021-03-1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7295B (zh) * 2018-03-02 2019-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調控裝置的背光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3971U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043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light leakage
CN108121109B (zh) 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EP3321565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70227817A1 (en) Backlight unit,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27367B (zh) 背光單元
TWI406058B (zh) 背光模組
US20120300493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a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EP2690488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878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assembly thereof,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TWI589968B (zh)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裝置
TWI595295B (zh) 顯示裝置
US2019020468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109273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902147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US10678084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55349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524487U (zh)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JP3970313B2 (ja) 表示装置
KR2015006531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WO200911896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18010A5 (zh)
US984155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EP2821819B1 (en) Reflectors for the corners of a direct backlight in a display device
US7775680B2 (en) LED lamp assembly
US10317727B2 (en) Bl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