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0653U -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0653U
TWM520653U TW104214612U TW104214612U TWM520653U TW M520653 U TWM520653 U TW M520653U TW 104214612 U TW104214612 U TW 104214612U TW 104214612 U TW104214612 U TW 104214612U TW M520653 U TWM520653 U TW M5206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urface
guide plate
light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4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智強
許力仁
張尹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南京)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南京)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南京)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20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0653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導光元件及其應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因應市場的需求,液晶顯示裝置的變化越來越多元,且已廣泛應用在各種生活家電或交通工具中。
然而,一般的液晶顯示裝置均為平面結構,當其應用於交通工具上時,並無法搭配交通工具中的內裝之造形曲面,而影響整體的視覺效果。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其具有曲面之外觀,並可符合一般環境中或各種交通工具中之內裝之造形曲面,以使整體環境或車內空間看起來更美觀與協調。
根據本新型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導光板。此導光板包含本體。本體具有至少一入光面、第一光學面以及第二光學面。第一光學面連接入光面。第一光學面包含沿著 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彎曲之一曲面,其中第一方向不同於第二方向。第二光學面連接入光面並相對第一光學面,其中第二光學面為一平面。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上述之本體更包含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位於本體之一側。其中,入光面係位於延伸部之一側。
依據本新型之又一實施例,上述之延伸部的厚度為定值。
依據本新型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延伸部的厚度係從延伸部靠近入光面之一側向遠離入光面之另一側漸縮。
根據本新型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背光模組。此背光模組包含背板、導光板以及至少一光源。背板具有一承載面。導光板設置在承載面上。導光板包含本體。本體具有至少一入光面、第一光學面以及第二光學面。第一光學面連接入光面。第一光學面包含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彎曲之一曲面,其中第一方向不同於第二方向。第二光學面連接入光面並相對第一光學面,其中第二光學面為一平面。光源鄰設於入光面。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上述之本體更包含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位於本體之一側。入光面位於延伸部之一側。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上述之延伸部的厚度為定值。
依據本新型之又一實施例,上述之延伸部的厚度係從延伸部靠近入光面之一側向遠離入光面之另一側漸縮。
根據本新型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顯示裝置。此顯示裝置包含前述之背光模組及顯示面板。顯示面板設置於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新型之導光板的第一光學面係可因應不同的環境的造形需求,而設計成不同曲率變化的弧面。因此,當本新型之導光板應用至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中時,可符合各種環境中之造形曲面,以使整體環境看起來更美觀與協調。此外,導光板的第二光學面為平面,其可使導光板平穩地設置在背板上。
100‧‧‧背光模組
120‧‧‧背板
121‧‧‧承載面
140‧‧‧導光板
141‧‧‧本體
141a‧‧‧入光面
141b‧‧‧第一光學面
141c‧‧‧第二光學面
160‧‧‧光源
200‧‧‧背光模組
210‧‧‧導光板
211‧‧‧本體
211a‧‧‧延伸部
211b‧‧‧入光面
211c‧‧‧第一光學面
211d‧‧‧第二光學面
300‧‧‧背光模組
310‧‧‧導光板
311‧‧‧本體
311a‧‧‧延伸部
311b‧‧‧入光面
311c‧‧‧第一光學面
311d‧‧‧第二光學面
400‧‧‧導光板
401‧‧‧本體
401a‧‧‧入光面
401b‧‧‧第一光學面
401c‧‧‧第二光學面
500‧‧‧導光板
501‧‧‧本體
501a‧‧‧延伸部
501b‧‧‧入光面
501c‧‧‧第一光學面
501d‧‧‧第二光學面
600‧‧‧導光板
601‧‧‧本體
601a‧‧‧延伸部
601b‧‧‧入光面
601c‧‧‧第一光學面
601d‧‧‧第二光學面
700‧‧‧顯示裝置
710‧‧‧顯示面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為了更完整了解實施例及其優點,現參照結合所附圖式所做之下列描述,其中:〔圖1〕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分解示意圖;〔圖2〕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3〕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二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 〔圖4〕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三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5A〕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四實施方式之一種導光板之結構示意圖;〔圖5B〕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五實施方式之一種導光板之結構示意圖;〔圖5C〕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六實施方式之一種導光板之結構示意圖;以及〔圖6〕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顯示裝置之裝置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其係分別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分解示意圖以及裝置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100包含背板120、導光板140以及至少一光源160。
請繼續參照圖1及圖2,背板120具有承載面121。在本實施例中,承載面121為一平面。導光板140設置在背板120上,且包含本體141。本體141包含至少一入光面141a、第一光學面141b以及第二光學面141c。第一光學面141b相對第二光學面141c,且第一光學面141b與第二光學面141c係連接入光面141a。
如圖1及圖2所示,第一光學面141b包含一曲面,且此曲面係沿著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彎曲。在本 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不同於第二方向D2。欲陳明者,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的方向設定,或是曲率大小,均可依據不同的曲面造形需求來設計。在一例子中,第一方向D1係指以X軸為軸心所形成之弧線之延伸方向,第二方向D2係指以Y軸為軸心所形成之弧線之延伸方向。也就是說,第一光學面141b所包含之曲面可為一雙軸向曲面。此外,第二光學面141c為一平面,其係與背板120之承載面121相對應。
請繼續參照圖1及圖2,光源160可為一燈條形式,並對應設置在本體141之入光面141a旁。藉此,光源160所產生之光線從入光面141a進入本體141中之後,部分之光線將直接從第一光學面141b出光,另一部分之光線則會經第二光學面141c反射後,再從第一光學面141b出光。在本實施例中,光源160與入光面141a的數量可分別為2個,且對應設置在本體141之相對兩側。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60與入光面141a的數量亦可分別為1個,以滿足不同的結構設計需求。
在本新型中,背光模組可具有不同的結構設計。請參照圖3,其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二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3之背光模組200的結構大致上與圖2之背光模組100結構相同,差異僅在於背光模組200中的導光板210具有不同的結構設計。如圖3所示,導光板210包含本體211。而且,本體211包含延伸部211a、至少一入光面211b、第一光學面211c以及第二光學面211d。延 伸部211a位於本體211之一側,入光面211b則是位於延伸部211a之一側上。在本實施例中,延伸部211a的厚度為定值。
請繼續參照圖3,第一光學面211c以及第二光學面211d係連接入光面211b,且第一光學面211c相對第二光學面211d。如圖3所示,第一光學面211c同樣包含一曲面。而且,此曲面亦可為沿著兩個不同方向彎曲之一曲面。同樣地,第二光學面211d為一平面。藉此,光源160所產生之光線可從入光面211b進入本體211中,而進入本體211之部分之光線將直接從第一光學面211c出光,另一部分之光線則會經第二光學面211d反射後,再從第一光學面211c出光。在本實施例中,光源160、延伸部211a以及入光面211b的數量可分別為2個,且對應設置在本體211之相對兩側。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60、延伸部211a以及入光面211b的數量亦可分別為1個,以滿足不同的結構設計需求。
在本新型中,背光模組可具有不同的結構設計。請參照圖4,其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三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4之背光模組300的結構大致上與圖3之背光模組200結構相同,差異僅在於背光模組300中的導光板310具有不同的結構設計。如圖4所示,導光板310包含本體311。而且,本體311包含延伸部311a、至少一入光面311b、第一光學面311c以及第二光學面311d。延伸部311a位於本體311之一側,入光面311b則是位於延伸部311a之一側上。在本實施例中,延伸部311a的厚度係從 延伸部311a靠近入光面311b之一側向遠離入光面311b之另一側漸縮。也就是說,延伸部311a為一楔形結構。
請繼續參照圖4,第一光學面311c以及第二光學面311d係連接入光面311b,且第一光學面311c相對第二光學面311d。如圖4所示,第一光學面311c同樣包含一曲面。而且,此曲面亦可為沿著兩個不同方向彎曲之一曲面。同樣地,第二光學面311d為一平面。藉此,光源160所產生之光線可從入光面311b進入本體311中,而進入本體311之部分之光線將直接從第一光學面311c出光,另一部分之光線則會經第二光學面311d反射後,再從第一光學面311c出光。在本實施例中,光源160、延伸部311a以及入光面311b的數量可分別為2個,且對應設置在本體311之相對兩側。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60、延伸部311a以及入光面311b的數量亦可分別為1個,以滿足不同的結構設計需求。
欲陳明者,圖1至圖4所示之導光板140、210及310的第一光學面141b、211c及311c均為凸面。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板之第一光學面亦可設計成凹面。請參照圖5A所示,其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四實施方式之一種導光板之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400包含本體401,本體401包含至少一入光面401a、第一光學面401b以及第二光學面401c。欲陳明者,圖5A所示之導光板400結構與圖2所示之導光板140結構大致相同,差異在於圖2所示之導光板140中之第一光學面141b為凸面,而圖5A所示之導光板400中之第一光學面401b為凹面。
如圖5A所示,第一光學面401b相對第二光學面401c,且第一光學面401b與第二光學面401c係連接入光面401a。如圖5A所示,第一光學面401b包含曲面,且此曲面係沿著兩個不同之方向彎曲。第二光學面401c為一平面。此導光板400同樣可應用於背光模組中,並可產生與前述相同之效果,故於此不再贅述。
本新型中,導光板具有其他不同的結構設計。請參照圖5B所示,其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五實施方式之一種導光板之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500包含本體501,本體501包含延伸部501a、至少一入光面501b、第一光學面501c以及第二光學面501d。欲陳明者,圖5B所示之導光板500結構與圖3所示之導光板210結構大致相同,差異在於圖3所示之導光板210中之第一光學面211c為凸面,而圖5B所示之導光板500中之第一光學面501c為凹面。同樣地,在本實施例中,延伸部501a的厚度為定值。
如圖5B所示,第一光學面501c相對第二光學面501d,且第一光學面501c與第二光學面501d係連接入光面501b。如圖5B所示,第一光學面501c包含曲面,且此曲面係沿著兩個不同之方向彎曲。第二光學面501d為一平面。此導光板500同樣可應用於背光模組中,並可產生與前述相同之效果,故於此不再贅述。
本新型中,導光板具有其他不同的結構設計。請參照圖5C所示,其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第六實施方式之一種導光板之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600包含 本體601,本體601包含延伸部601a、至少一入光面601b、第一光學面601c以及第二光學面601d。欲陳明者,圖5C所示之導光板600結構與圖4所示之導光板310結構大致相同,差異在於圖4所示之導光板310中之第一光學面311c為凸面,而圖5C所示之導光板600中之第一光學面601c為凹面。同樣地,在本實施例中,延伸部601a的厚度係從延伸部601a靠近入光面601b之一側向遠離入光面601b之另一側漸縮。也就是說,本實施方式之延伸部601a為一楔形結構。
如圖5C所示,第一光學面601c相對第二光學面601d,且第一光學面601c與第二光學面601d係連接入光面501b。如圖5C所示,第一光學面601c包含曲面,且此曲面係沿著兩個不同之方向彎曲。第二光學面601d為一平面。此導光板600同樣可應用於背光模組中,並可產生與前述相同之效果,故於此不再贅述。
另請同時參照圖6,其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顯示裝置之裝置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700包含圖2之背光模組100以及顯示面板710。如圖6所示,顯示面板710係設置在背光模組100之導光板140前方。光源160所產生之光線從入光面141a進入導光板140後,可從導光板140之第一光學面141b出光而射入顯示面板710中,並可達到與前述相同之目的。
由上述本新型實施方式可知,本新型之導光板的第一光學面係可因應不同的環境造形需求,而設計成不同 曲率變化的弧面。因此,當本新型之導光板應用至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中時,可符合各種環境中之造形曲面,以使整體環境看起來更美觀與協調。此外,導光板的第二光學面為平面,其可使導光板平穩地設置在背板上。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背光模組
120‧‧‧背板
121‧‧‧承載面
140‧‧‧導光板
141‧‧‧本體
141a‧‧‧入光面
141b‧‧‧第一光學面
141c‧‧‧第二光學面
160‧‧‧光源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9)

  1. 一種導光板,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具有:至少一入光面;一第一光學面,連接該至少一入光面,其中該第一光學面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彎曲之一曲面,該第一方向不同於該第二方向;以及一第二光學面,連接該至少一入光面並相對該第一光學面,其中該第二光學面為一平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本體更包含至少一延伸部,位於該本體之一側,其中該至少一入光面位於該至少一延伸部之一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至少一延伸部的厚度為定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至少一延伸部的厚度係從該至少一延伸部靠近該入光面之一側向遠離該入光面之另一側漸縮。
  5.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背板,具有一承載面;一導光板,設置在該承載面上,其中該導光板包含;一本體,具有: 至少一入光面;一第一光學面,連接該至少一入光面,其中該第一光學面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彎曲之一曲面,該第一方向不同於該第二方向;以及一第二光學面,連接該至少一入光面並相對該第一光學面,其中該第二光學面為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光源,鄰設於該至少一入光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本體更包含至少一延伸部位於該本體之一側,其中該至少一入光面位於該至少一延伸部之一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延伸部的厚度為定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延伸部的厚度係從該至少一延伸部靠近該入光面之一側向遠離該入光面之另一側漸縮。
  9.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背光模組;以及一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背光模組的該導光板前方。
TW104214612U 2015-08-27 2015-09-09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M5206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5160.XU CN205229504U (zh) 2015-08-27 2015-08-27 导光板、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0653U true TWM520653U (zh) 2016-04-21

Family

ID=55904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4612U TWM520653U (zh) 2015-08-27 2015-09-09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9504U (zh)
TW (1) TWM52065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0594B (zh) * 2020-06-24 2022-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9504U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136420A5 (zh)
WO2009044520A1 (ja)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9044521A1 (ja)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21018412A5 (zh)
US20180003886A1 (en) Ligth source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CN102914907A (zh) 显示装置
WO2016086454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10141718A1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TWI639868B (zh)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489159B (zh) 導光板
TW201441687A (zh) 導光裝置及具有該導光裝置的背光模組
TWM520653U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20210141230A1 (en) Near-eye optical system
TW201428393A (zh) 背光模組
CN112987165A (zh) 波导片、波导片的加工方法和头戴显示设备
US885805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backlight module
TWI679454B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M559421U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201407213A (zh) Led導光元件、led光源模組及直下式led電視
US9229184B2 (en) Lens module
US9222639B2 (en) Vehicle composit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multi-imaging device
JP614346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4536740U (zh) 无触摸空调
JP2019200862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1809833A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