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0459U - 複合板 - Google Patents

複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0459U
TWM520459U TW104213737U TW104213737U TWM520459U TW M520459 U TWM520459 U TW M520459U TW 104213737 U TW104213737 U TW 104213737U TW 104213737 U TW104213737 U TW 104213737U TW M520459 U TWM520459 U TW M5204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omposite panel
liner
panel according
lo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3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g-zong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cheng-zong Z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zong Zhang filed Critical cheng-zong Zhang
Priority to TW104213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0459U/zh
Publication of TWM520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0459U/zh

Link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Description

複合板
本創作係與一種複合板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應用於板類運動的複合板。
按,一般習知應用於滑板、滑水板、滑雪板、衝浪板等各種板類運動的板材,以及球拍等運動器材,其通常係以木材、塑料或金屬等單一材料經切削、拼接、研磨等製程步驟製成成品。惟,本案創作人在長期從事相關領域之研製生產、測試使用與市場行銷之過程中發現,習知製作板材之製程係相當費工耗時,且製作該板材之優質木材等原物料取得不易,而以塑料所製成之成品結構強度又不足,以金屬材料所製成之成品重量又甚重,且金屬材料之加工又更是困難。有鑑於此,本案創作人在觀察到上述缺點後,認為習知板材實有進一步再改良之必要,而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鑑於習知板材具有重量太重、製程複雜、結構強度不足等弊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複合板,其製程工法簡易,可有效縮短工時,且更可製作出重量輕巧又結構強韌的成品。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複合板,其係包含有:一內膽,其係概成一板體,且設有數個長槽孔;數個強化肋,其皆概成一管體, 並於該等強化肋中各設有一發泡材,且該等強化肋係設於該內膽之長槽孔中;一包覆層,其係設於該內膽之外周側,並與該等強化肋相結合。
本創作所提供之複合板,其係先灌注該填充材料形成該內 膽,再將該纖維管置入該內膽之長槽孔中,然後再於該內膽之外周側包覆該纖維材,即可熱融固化該纖維材與該纖維管而成型複合板成品,相較於習知需經切削、拼接、研磨等步驟製成板材成品之製造方法,本創作之製程工法簡易,能有效縮短工時,達經濟效益之增益,且利用原物料取得容易的該填充材料灌注形成該內膽,更可克服習知原物料取得不易之問題。 而該複合板成品熱融固化成型後,該內膽之長槽孔中的纖維管係可與該內膽外周側之纖維材相結合,從而形成一體之纖維結構,藉此,俾使該纖維管可形成該纖維材間的強化支撐結構,從而提升複合板之結構強度,以形成結構強韌的成品。此外,本創作利用填充材料與纖維材製成成品,相較於習知利用金屬或木材所製成之成品,係可大幅減輕成品重量,而使成品具有輕巧之優點。
100‧‧‧複合板成品
10‧‧‧內膽
11‧‧‧長槽孔
20‧‧‧纖維管
21‧‧‧發泡材
30‧‧‧纖維材
40‧‧‧強化肋
41‧‧‧發泡材
50‧‧‧包覆層
200‧‧‧第一模具
210‧‧‧第一容室
220‧‧‧凸肋
300‧‧‧第二模具
310‧‧‧第二容室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剖視圖。
第3圖係本創作之流程圖。
第4圖係本創作之第一模具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內膽之頂視圖。
第6圖係本創作之纖維管之剖視圖。
第7圖係本創作之內膽裝置纖維管之剖視圖。
第8圖係本創作包覆纖維材之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置入第二模具固化成型之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內膽之頂視圖。
第11圖係本創作第10圖之11端面剖視圖。
第12圖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內膽裝置纖維管之剖視圖。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圖以及剖視圖,其係揭露有一種複合板,該複合板係包含有:一內膽10,請再配合參閱第5圖所示,該內膽10係以至少一填充材料製成,且概成一板體,並設有數個上下透空之長槽孔11,於本創作,該內膽10係以PU發泡材所製成,且該內膽10之尺寸係略小於複合板成品100之尺寸,並沿該內膽10之長軸平行設有數長槽孔11,且與該內膽10之周緣具有預定之距離,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侷限本創作之實施態樣,該等長槽孔11亦可沿該內膽10之短軸開設,抑或分別沿該內膽10之長軸及短軸交錯設置。
數個強化肋40,請再配合參閱第6圖所示,該強化肋40係概成一管體,並於管中設有一發泡材21,該強化肋40係設於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且該強化肋40之管長係對應該長槽孔11之長軸長,該強化肋40之管寬係對應該長槽孔11之長軸寬,俾使該強化肋40可完全容置並略卡制於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於本創作,該等強化肋40之纖維材係可選擇為碳纖維,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侷限本創作之實施態樣,該等 強化肋40之纖維材亦可選擇為玻璃纖維,抑或其他可受熱固化成型,並具有質輕、結構強韌等特性之複合纖維。
一包覆層50,其係設於該內膽10之外周側,且係完全包覆 該內膽10,該包覆層50包覆該內膽10後係可對應預定之複合板成品100外觀及尺寸,該包覆層50並與該等強化肋40熱融結合成一體之結構,俾使該等強化肋40形成該包覆層50間的強化支撐結構,於本創作,該包覆層50係可選擇為碳纖維,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侷限本創作之實施態樣,該包覆層50亦可選擇為玻璃纖維,抑或其他可受熱固化成型,並具有質輕、結構強韌等特性之複合纖維。
為供進一步瞭解本創作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及所預期達 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製造方法加以敘述,相信當可由此而對本創作有更深入且具體之瞭解,如下所述:請參閱第3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流程圖,其係揭露有該複合板之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係包含有下列步驟:內膽成型步驟:請配合參閱第4圖所示,首先準備一第一模具200,該第一模具200係具有一第一容室210,該第一容室210係凸設有數個凸肋220,且該等凸肋220係可縱向抵頂至該第一容室210之另端,於本創作,該第一容室210係沿其長軸平行並間隔凸設有該等凸肋220,且該等凸肋220之橫向兩端與該第一容室210之內周壁係具有一預定空間,俾使該等凸肋220分別孤立於該第一容室210中,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侷限本創作之實施態樣,該等凸肋220亦可沿該第一容室210之短軸凸設,抑或分別沿該第一容室210之長軸及短軸交錯設置。再將至少一填充材料注入 該第一模具200之第一容室210中,於本創作,該填充材料係為PU發泡材,請同時配合參閱第5圖所示,該填充材料可於注入該第一容室210後,於該第一容室210中發泡並固化,並形成一對應該第一容室2110內周壁之內膽10,且該內膽10之尺寸係略小於複合板成品之尺寸,而後再將該內膽10由該第一模具200之第一容室210中取出,該內膽10係對應該第一容室210內之凸肋220形成有數長槽孔11,於本創作,由於該等凸肋220係可縱向抵頂至該第一容室210之兩端,且該等凸肋220係沿該第一容室210之長軸孤立於該第一容室210中,並與該第一容室210之內周壁具有預定空間,是以該內膽10係形成有上下透空之該等長槽孔11,且該等長槽孔11係沿該內膽10之長軸平行開設於該內膽10中間,並與該內膽10之周緣具有預定之距離。
捲製纖維管步驟:請繼續參閱第5圖所示,並請同時配合參 閱第6圖所示,利用數片狀纖維材分別捲製數纖維管20,並使該等纖維管20之尺寸分別對應該等長槽孔11之尺寸,其中,該等纖維管20之管長係分別對應該等長槽孔11之長軸長,該等纖維管20之管寬係分別對應該等長槽孔11之長軸寬,而該等纖維管20之管厚係略小於該等長槽孔11之深度,於本創作,該等纖維管20之纖維材係可選擇為碳纖維,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侷限本創作之實施態樣,該等纖維管20之纖維材亦可選擇為玻璃纖維,抑或其他可受熱固化成型,並具有質輕、結構強韌等特性之複合纖維。 然再分別於該等纖維管20中各置入一發泡材21,其中,該發泡材21係為熱膨脹發泡材,其係可於受熱時發泡膨脹並固化成型。
裝置纖維管步驟:請再配合參閱第7圖所示,將該等纖維管 20分別置入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由於該等纖維管20之管長係分別對應該等長槽孔11之長軸長,且該等纖維管20之管寬係分別對應該等長槽孔11之長軸寬,因此該等纖維管20係可完全容置並略卡制於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以填塞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且該等纖維管20之管厚係略小於該等長槽孔11之深度,是以可使該等纖維管20之上下兩側外管壁皆與該內膽10之上下兩表面具有一預定距離,而使該等纖維管20完全埋入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
包覆纖維材步驟:請再繼續參閱第8圖所示,於該內膽10 之外周側包覆一纖維材30,並使該纖維材30完全包覆該內膽10,於本創作,該纖維材30係可選擇為碳纖維,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侷限本創作之實施態樣,該纖維材30亦可選擇為玻璃纖維,抑或其他可受熱固化成型,並具有質輕、結構強韌等特性之複合纖維。
板體成型步驟:請配合參閱第9圖所示,並請再配合參閱第 8圖所示,準備一第二模具300,該第二模具300係具有一第二容室310,且該第二模具300之第二容室310係略大於該第一模具200之第一容室210,該第二容室310係可供容置包覆有該纖維材30之內膽10,且該第二容室310之內周壁係對應複合板成品之外觀及尺寸。將包覆有該纖維材30之內膽10置入該第二模具300之第二容室310中,並將其加熱,請再配合參閱第5圖及第7圖所示,此時,該等纖維管20中的發泡材21因受熱而發泡膨脹,並把該等纖維管20撐開,而使該等纖維管20由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推抵包覆該內膽10之纖維材30內側,並進一步使該等纖維管20上下與包覆該內膽10之纖維材30熱融結合。請再配合參閱第1圖及第2 圖所示,並請同時配合參閱第9圖所示,當冷卻降溫後,該等發泡材21固化成型,該等纖維管20及包覆該內膽10之纖維材30亦固化成型,且結合成一體之結構,俾使該等纖維管20形成該纖維材30間的強化支撐結構,而該纖維材30則對應該第二容室310之內周壁形成預定之複合板成品外觀及尺寸。
請繼續參閱第5圖至第8圖所示,該複合板之製造方法,其 係依序透過該內膽成型步驟、該捲製纖維管步驟、該裝置纖維管步驟、該包覆纖維材步驟、該板體成型步驟,先灌注該填充材料形成該內膽10,再將該纖維管20置入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然後再於該內膽10之外周側包覆該纖維材30,最後再將其加熱,以熱融固化該纖維材30與該纖維管20,而成型複合板成品。因此,本創作之製程工法簡易,能有效縮短工時,而達經濟效益之增益。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第一模具200之第一容室210係略小 於該第二模具300之第二容室310,因此可利用該等容室空間大小差異,使該內膽10成型後形成預留外側包覆該纖維材30之空間,俾使該內膽10於包覆該纖維材30後可形成預定之成品尺寸。
請繼續參閱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並請配合參閱第5圖及第 7圖所示,該複合板成品100熱融固化成型後,該內膽10之長槽孔11中的纖維管20係可與該內膽10外周側之纖維材30相結合,從而形成一體之纖維結構,藉此,俾使該等纖維管20可形成該纖維材30間的強化肋40支撐結構,從而提升複合板之結構強度,以形成結構強韌的成品。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習知需經切削、拼接、研磨等步驟製 成板材成品之製造方法,本創作之製程工法簡易,能有效縮短工時,而達經濟效益之增益。且該複合板係利用原物料取得容易的該填充材料灌注形成該內膽10,係可克服習知優質木材等原物料取得不易之問題。而利用該等纖維管20形成該纖維材30間的強化肋40支撐結構,則可克服習知塑料所製成之成品結構強度不足之問題,並形成結構強韌的成品。且該複合板利用填充材料與纖維材製成成品,相較於習知利用金屬材料或木材所製成之成品,係可大幅減輕成品重量,而使成品具有輕巧之優點,從而克服習知以金屬材料製成成品重量甚重之問題。
請繼續參閱第10圖至第12圖所示,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 之內膽之頂視圖、11端面剖視圖以及內膽裝置纖維管之剖視圖,其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係在於該等長槽孔11係延伸並貫穿該內膽10之周緣,且該內膽10於該等長槽孔11之內壁係設有數個連接肋12,而該等纖維管20則可分別對應該等長槽孔11,以供置設於該等長槽孔11中。
茲,再將本創作之特徵及其可達成之預期功效陳述如下:
1、本創作之複合板,其係可使該內膽10長槽孔11中的纖 維管20與該內膽10外周側之纖維材30相結合,而使該纖維管20形成該纖維材30間的強化支撐結構,以提升複合板之結構強度,從而形成重量輕巧又結構強韌的成品。
2、本創作之複合板,其係可透過簡易的製程工法有效縮短 工時,俾達經濟效益之增益,且更可利用原物料取得容易的填充材料灌注形成該內膽10,而克服習知原物料取得不易之問題。
綜上所述,本創作在同類產品中實有其極佳之進步實用性, 同時遍查國內外關於此類結構之技術資料,文獻中亦未發現有相同的構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創作實已具備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創作之一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0‧‧‧複合板成品
10‧‧‧內膽
40‧‧‧強化肋
41‧‧‧發泡材
50‧‧‧包覆層

Claims (9)

  1. 一種複合板,其係包含有:一內膽,其係概成一板體,且設有數個長槽孔;數個強化肋,其皆概成一管體,並於該等強化肋中各設有一發泡材,且該等強化肋係設於該內膽之長槽孔中;一包覆層,其係設於該內膽之外周側,並與該等強化肋相結合。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內膽於該等長槽孔之內壁係設有至少一連接肋。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強化肋之長係對應該長槽孔之長軸長,該強化肋之寬係對應該長槽孔之長軸寬。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包覆層係完全包覆該內膽。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包覆層係與該強化肋熱融結合成一體。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等長槽孔係相互平行。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內膽係為PU發泡材。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強化肋係為碳纖維或玻璃纖維,而該發泡材係為熱膨脹發泡材。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板,其中,該包覆層係為碳纖維或玻璃纖維。
TW104213737U 2015-08-25 2015-08-25 複合板 TWM520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737U TWM520459U (zh) 2015-08-25 2015-08-25 複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737U TWM520459U (zh) 2015-08-25 2015-08-25 複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0459U true TWM520459U (zh) 2016-04-21

Family

ID=5636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3737U TWM520459U (zh) 2015-08-25 2015-08-25 複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04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3559B (zh) * 2015-08-25 2017-05-21 cheng-zong Zhang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mposite board and its finished produc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3559B (zh) * 2015-08-25 2017-05-21 cheng-zong Zhang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mposite board and its finished produc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7898B2 (en) Skateboard deck
US4091142A (en) Structural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3830899A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acts comprising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WO2010019948A3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composite lattice support structures
JP2015502504A5 (zh)
JPS60501991A (ja) セ−ルボ−ド又はサ−フボ−ド及びその製造法
US200500068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composite fiberglass laminate articles
US20130316134A1 (en) Structural Insulated Panel with Integrated Foam Spac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726865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for vehicle hulls and a hull molding process
TWM520459U (zh) 複合板
CN102555237A (zh) 制备碳纤维壳体的方法及其热胀元件和壳体结构
CN110774423B (zh) 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多曲面造型衬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89662A (zh) 碳纤维自行车部件的心模壳积层成型方法及其成型结构
CN103486347A (zh) 保温复合玻璃钢管及其成型工艺
US20170136718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e board and a product made thereby
TWI583559B (zh)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mposite board and its finished product
CN105666978A (zh) 竖向碳纤维模板及生产方法
CN202448354U (zh) 碳纤维壳体结构
CN105522676A (zh) 一种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成型方法
EP3009056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ghtweight textured shower tray
JPS5940880A (ja) 複合スキ−の製造方法
CN106608051A (zh) 一种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30419B (zh) 碳纖維自行車部件的心模殼積層成型方法及其成型結構
US20100043957A1 (en) Process for Reducing Wrinkles in Composite Laminated Structures
RU2598306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декоративно-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 изделий и декоративно-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е издел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