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7484U -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7484U
TWM517484U TW104216382U TW104216382U TWM517484U TW M517484 U TWM517484 U TW M517484U TW 104216382 U TW104216382 U TW 104216382U TW 104216382 U TW104216382 U TW 104216382U TW M517484 U TWM517484 U TW M51748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area
adhesive
ventilating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6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Bei Huang
Jia-Yuan Bai
Original Assignee
Univ Chung Shan Medic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Chung Shan Medical filed Critical Univ Chung Shan Medical
Priority to TW104216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7484U/zh
Publication of TWM517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7484U/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尤指一種兼具可調式減少鬆脫過緊、透氣並具彈性可提高舒適性、可清洗減少髒污、晶片紙卡雙重確認身份準確性高與可防止嬰兒失竊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以早產兒為例,因病情需要而可能需住院一至三個月不等,從病童到本單位的第一時間,會先對病童黏貼標籤,並給家屬確認性別、姓名,然後在標籤上簽名,立即戴上手腳圈。然而,新生兒日漸長大,肢體粗細不同,若手腳圈太緊可能造成皮膚易破損,而體重不足一千公克的新生兒,手腳圈則可能會太鬆而容易滑脫。而當手腳圈應用在其餘患者,可能因大小尺寸不合,導致相關的醫療辨識錯誤,導致醫療過程不安全。
傳統手腳圈為塑膠材質,悶熱不透氣,易潮濕而造成皮膚不適,且尺寸固定無法彈性調整不具個別性,拆開即無法重複使用及更換位置。
有鑑於此,必需研發出可解決上述習用缺點之技術。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兼具可調式減少鬆脫過緊、透氣並具彈性可提高舒適性、晶片紙卡雙重確認身 份準確性高與可防止嬰兒失竊優點。特別是,本創作所欲解決之問題係在於傳統手腳圈為塑膠材質,悶熱不透氣,易潮濕而造成皮膚不適,且尺寸固定無法彈性調整不具個別性,拆開即無法重複使用及更換位置等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包括:一穿戴結構,係由複數彈性細條組成,相鄰之該複數彈性細條之間,具有複數個通氣空間;該穿戴結構並具有一辨識區、一黏貼區及一被黏貼區,該辨識區係介於該黏貼區與該被黏貼區之間;一黏貼結構,係具有一黏貼件及一被黏貼件,分別用以固定於該黏貼區與該被黏貼區;一辨識結構,係包括一第一辨識部及一第二辨識部;該第一辨識部係設於該辨識區上;該第二辨識部係埋設於該辨識區內;藉此,該通氣空間係供空氣流通;該穿戴結構係用以繞設於一使用者之肢體,該黏貼件係用以黏貼於該被黏貼件,而將該穿戴結構可彈性伸縮的連結於該使用者之腕部,該第一辨識部用以視察該使用者之身份,該第二辨識部用以感應辨識該使用者之身份。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瞭解。
10‧‧‧穿戴結構
10A‧‧‧辨識區
10B‧‧‧黏貼區
10C‧‧‧被黏貼區
11‧‧‧彈性細條
11A‧‧‧通氣空間
20‧‧‧黏貼結構
21‧‧‧黏貼件
22‧‧‧被黏貼件
30‧‧‧辨識結構
31‧‧‧第一辨識部
311‧‧‧可透視件
312‧‧‧識別件
32‧‧‧第二辨識部
70A‧‧‧感應裝置
70B‧‧‧警示裝置
80‧‧‧腕部
91‧‧‧空氣
D1‧‧‧較小肢徑
D2‧‧‧較大肢徑
A‧‧‧容納部
B‧‧‧通口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另一應用例之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之第一辨識部之局部剖視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之第二辨識部之局部剖視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之使用過程之一之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之使用過程之二之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之使用過程之三之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之應用於較小肢徑之使用者之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之應用於較大肢徑之使用者之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之防嬰兒失竊之應用例之示意圖
參閱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圖,本創作係為一種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包括一穿戴結構10、一黏貼結構20及一辨識結構30,其中:關於該穿戴結構10,係由複數彈性細條11組成,相鄰之該複數彈性細條11之間,具有複數個通氣空間11A;該穿戴結構10並具有一辨識區10A、一黏貼區10B及一被黏貼區10C,該辨識區10A係介於該黏貼區10B與該被黏貼區10C之間;關於該黏貼結構20,係具有一黏貼件21及一被黏貼件22,分別用以固定於該黏貼區10B與該被黏貼區10C;關於該辨識結構30,係包括一第一辨識部31及一第二辨識部32;該第一辨識部31係設於該辨識區10A上;該第二辨識部32係埋設於該辨識區10A內;藉此,該通氣空間11A係供空氣91流通;該穿戴結構10 係用以繞設於一使用者之肢體80(例如手腕或是腳腕,可參閱第五圖、第六圖或是第七圖),該黏貼件21係用以黏貼於該被黏貼件22,而將該穿戴結構10可彈性伸縮的連結於該使用者之腕部80,該第一辨識部31用以視察該使用者之身份,該第二辨識部32用以感應辨識該使用者之身份。
實務上,該黏貼件21可為魔鬼氈;該被黏貼件22可為魔鬼氈。
該第一辨識部31係包括一可透視件311及一識別件312;該可透視件311之邊緣固定於該辨識區10A之預定位置,而與該辨識區10A之間形成一容納部A,並留下一通口B,該識別件312係從該通口B置入、取出該容納部A;該可透視件311可為透明軟片、透明可撓片(硬質可撓)其中至少一者。
該識別件312可為印有該使用者之身份識別資料的紙片或是膠片。
該第二辨識部32係於該複數彈性細條11組成該穿戴結構10的過程中,即預先埋設於其內(如第一圖所示),當然,也可以是在該穿戴結構10製作完成後,再行固定(如第二圖所示,例如以布片縫合固定)。
該第二辨識部32可為內儲該使用者之身份識別資料的感應識別晶片,例如無線射頻辨識裝置(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
本創作又包括:一感應裝置70A,其可為無線射頻辨識裝置(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之識別器。
並可進一步設於門口作為門禁感應(如第十圖所示)。
一警示裝置70B,係電性連結該感應裝置70A,當該感應裝置70A作為門禁感應時,只要有人企圖將嬰兒偷抱出門口,則該感應裝置70A感應到該第二辨識部32,即觸動該警示裝置70B發出警報,可防止嬰兒被偷抱走。
至於護理人員將嬰兒抱進抱出進行護理時,可有另一警示裝置解除按鈕(暫停警報幾秒,以免吵雜),此為目前門禁系統之基本功能,恕不贅述。
本創作主要應用於新生兒之辨識腳圈。
至於使用方式則如下所述:首先,將該第一識別件312插入該可透視件311內(如第五圖所示係已插入定位),接著,將該穿戴結構10接近(如第六圖所示)並繞設於新生兒(使用者)之腕部80(腳腕或是手腕均可),再以該黏貼件21黏貼在該被黏貼件22上,而將該穿戴結構10可彈性伸縮的連結於該使用者之腕部80,如此,參閱第七圖,可以肉眼直接視察該辨識件312,而迅速視察該使用者之身份,當然,亦可以該感應裝置70A感應該第二辨識部32,而重覆確認該使用者之身份。
且當病嬰(即使用者)出院,晶片即可消磁,重新使用,進而降低成本。
而根據臨床經驗,新生兒在剛出生時體重較小(肢體80較細小),傳統手腳圈固定到最小的位置上仍可能會脫落,而當新生兒逐漸長大 ,手腳圈卻無法調整大小,導致手腳圈陷進新生兒細嫩的皮膚內,易傷及新生兒的皮膚。本創作針對這個部分,在該穿戴結構10之該黏貼區10B與該被黏貼區10C,分別設置黏貼件21與被黏貼件22,其為可反覆黏貼的魔鬼氈結構,亦即,若新生兒出生時體重較小(如第八圖所示,肢體80具有一較小肢徑D1),則可以將該黏貼件21與該被黏貼件22先相對撕開,再黏貼而使該穿戴結構10調整至較符合該較小肢徑D1的新生兒。若新生兒出生時體重較大,或是新生兒逐漸長大(如第九圖所示,肢體80具有一較大肢徑D2),此時可再將該黏貼件21與該被黏貼件22相對撕開,並調整至該穿戴結構10較符合該較大肢徑D2的新生兒後,再黏回。
再者,當四肢留置導管多處時,該穿戴結構10具有彈性,可將導管固定於肢體80上,減少減敏膠帶(公知技術,圖面未示)的使用,降低膠帶的使用,減少皮膚破損機會,可增加新生兒的安全性及舒適性。
本創作之優點及功效可歸納如下:
[1]可調式減少鬆脫過緊。本創作於穿戴結構上設置黏貼結構,穿戴時可以黏貼結構將穿戴結構調整至最適合肢體的狀態再黏貼,有效減少鬆脫而無法辨識新生兒身份的嚴重問題,或是因過緊導致陷進新生兒細嫩的皮膚內的問題。故,可調式減少鬆脫過緊。
[2]透氣並具彈性可提高舒適性。本創作之穿戴結構係由複數彈性細條組成之親膚性棉質結構,相鄰之該彈性細條之間皆可通風透氣,而使穿戴結構整體具可透氣性,減少貼觸皮膚的不適,至於有彈性則是可減少束縛。故,透氣並具彈性可提高舒適性。
[3]可清洗減少髒污。本創作為可清洗之結構,可減少汗水 污漬,提高衛生條件,該辨識件可在清洗前預先取出,待洗淨後再置入,至於感應識別晶片則可為防水式設計。故,可清洗減少髒污。
[4]晶片紙卡雙重確認身份準確性高。本創作設置有識別件,其可為紙卡(或是膠片),利於肉眼快速辨識新生兒之身份,再者,即使識別卡污漬或是印製不良而模糊不清時,仍可進一步以感應裝置雙重確認新生兒之身份。故,晶片紙卡雙重確認身份準確性高。
[5]可防止嬰兒失竊。本創可將感應裝置設於門口作為門禁感應。並搭配置警示裝置,只要有人企圖將嬰兒偷抱出門口,則該感應裝置感應到該第二辨識部,即觸動該警示裝置發出警報,可防止嬰兒被偷抱走。
以上僅是藉由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創作,對於該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與變化,皆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
10‧‧‧穿戴結構
10A‧‧‧辨識區
10B‧‧‧黏貼區
10C‧‧‧被黏貼區
11‧‧‧彈性細條
11A‧‧‧通氣空間
20‧‧‧黏貼結構
21‧‧‧黏貼件
22‧‧‧被黏貼件
30‧‧‧辨識結構
31‧‧‧第一辨識部
311‧‧‧可透視件
312‧‧‧識別件
32‧‧‧第二辨識部
70A‧‧‧感應裝置
91‧‧‧空氣
A‧‧‧容納部
B‧‧‧通口

Claims (10)

  1. 一種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係包括:一穿戴結構,係由複數彈性細條組成,相鄰之該複數彈性細條之間,具有複數個通氣空間;該穿戴結構並具有一辨識區、一黏貼區及一被黏貼區,該辨識區係介於該黏貼區與該被黏貼區之間;一黏貼結構,係具有一黏貼件及一被黏貼件,分別用以固定於該黏貼區與該被黏貼區;一辨識結構,係包括一第一辨識部及一第二辨識部;該第一辨識部係設於該辨識區上;該第二辨識部係埋設於該辨識區內;藉此,該通氣空間係供空氣流通;該穿戴結構係用以繞設於一使用者之肢體,該黏貼件係用以黏貼於該被黏貼件,而將該穿戴結構可彈性伸縮的連結於該使用者之腕部,該第一辨識部用以視察該使用者之身份,該第二辨識部用以感應辨識該使用者之身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黏貼件係為魔鬼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被黏貼件係為魔鬼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辨識部係包括一可透視件及一識別件;該可透視件之邊緣固定於該辨識區之預定位置,而與該辨識區之間形成一容納部,並留下一通口,該識別件係從該通口置入、取出該容納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可透視 件係為透明軟片、透明可撓片其中至少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識別件係為印有該使用者之身份識別資料的紙片、膠片其中至少一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二辨識部係於該複數彈性細條組成該穿戴結構時,預先埋設於其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二辨識部係為內儲該使用者之身份識別資料的感應識別晶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感應識別晶片係為無線射頻辨識裝置;且又包括:一感應裝置,係為無線射頻辨識裝置之識別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其中:該感應裝置,係用以設於門口作為門禁感應;且又包括:一警示裝置,係電性連結該感應裝置,當該使用者接近門口而被該感應裝置感應到該第二辨識部,該警示裝置係發出警報。
TW104216382U 2015-10-13 2015-10-13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TWM517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382U TWM517484U (zh) 2015-10-13 2015-10-13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382U TWM517484U (zh) 2015-10-13 2015-10-13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7484U true TWM517484U (zh) 2016-02-11

Family

ID=5581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6382U TWM517484U (zh) 2015-10-13 2015-10-13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7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83875B2 (en) Wireless pressure ulcer alert dressing system
JP4926048B2 (ja) セルフラミネート加工識別タグを備えたクッション付きリストバンド
JP7107929B2 (ja) 持上げセンサパッチ
US6470199B1 (en) Elastic sock for positioning an optical probe
JP2682662B2 (ja) 脈拍酸素濃度計センサー
US8834426B2 (en) Catheter and tubing restraining device and protective cover
RU258524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прикладывания к груди при кормлении грудью
US7114195B1 (en) Neonate warmth stocking cap
US20170055593A1 (en) Onebib
US20140375460A1 (en) Band for holding a fluid detection system
TWM517484U (zh) 透氣式身份辨識裝置
US20100036336A1 (en) Application of a waist belt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US20190110749A1 (en) Securing patch for wearable medical device
CN211156693U (zh) 一种新生儿脐护装置
US10470669B2 (en) Contactless measurement,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bodily functions of infants and other helpless individuals
US20180333315A1 (en) Choking proof peel resistant adhesive bandages placed on babies after blood tests or vaccinations
CN204839751U (zh) 新生儿身份识别保护贴
TWM473817U (zh) 約束手套
CN204468919U (zh) 用于新生儿cpap的鼻道管固定护理帽
US20220265491A1 (en) One-time use only cover for medical appliance
TWM446612U (zh) 改良式止血帶手圈
US10583048B1 (en) Fluid detection system
KR200404311Y1 (ko) 배꼽 보호구
KR20130136707A (ko) 소아용 손목 꺾임 방지판
WO2016054428A1 (en) Disposable pad for inside of baby cloth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