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2736U -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2736U
TWM512736U TW104208669U TW104208669U TWM512736U TW M512736 U TWM512736 U TW M512736U TW 104208669 U TW104208669 U TW 104208669U TW 104208669 U TW104208669 U TW 104208669U TW M512736 U TWM512736 U TW M5127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ouch
shortcut
knob
electronic dra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8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n-Yang Tso
Original Assignee
Uc Logi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c Logi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Uc Logi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4208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273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2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2736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觸控系統,特別是一種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隨著觸控螢幕的發展成熟,大部分的行動裝置,例如個人數位助理(PDA)、手機、平板電腦等,都設置了觸控螢幕,藉以提供使用者輸入使用。如此,使用者可以透過觸控螢幕選擇被顯示在觸控螢幕上的按鍵(button)、圖示(icon)等物件(object)、進行手寫輸入,甚至可以直接在觸控螢幕上繪圖。
如第1圖所示,現有的電子繪圖系統大多需要與計算機裝置10協同運作。計算機裝置10至少包含一通訊模組101。電子繪圖系統包含一電子繪圖裝置11和一觸控筆(stylus pen)12。電子繪圖裝置11包含一觸控面板111、一通訊模組112和多個快捷鍵113。使用者可以利用觸控筆12在觸控面板111上作畫,觸控面板111則可即時顯示作畫的內容。或者,當通訊模組101與通訊模組112連線時,電子繪圖裝置11可將繪圖完成的圖檔傳送至計算機裝置10。另一方面,使用者也可以在作畫的過程中,透過快捷鍵113進行所繪之圖示的縮放等。
然而,由於現有的電子繪圖裝置的快捷鍵的位置受限於觸控面板的位置,因此快捷鍵大多沿著觸控面板的邊緣排成一直線。當使用者在一手使用觸控筆作畫而另一手操控快捷鍵時,就會受限於快捷鍵的位置設置而無法直覺性的操控電子繪圖裝置。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無法達到直覺性操控的問題。
本新型所揭露的一種操控裝置,包含一旋鈕模組、一觸控模組、一快捷鍵模組、一控制模組和一通訊模組。旋鈕模組具有一頂面。旋鈕模組提供多個切換選項(switch option),並且每一個切換選項對應一旋鈕指令訊號。觸控模組設置於所述的頂面上。觸控模組設置偵測一第一觸控輸入(touch input),以產生一觸控訊號。快捷鍵模組產生一快捷指令(shortcut command)訊號。控制模組電性連接旋鈕模組、觸控模組和快捷鍵模組。控制模組將旋鈕指令訊號、觸控訊號和快捷指令訊號編碼。通訊模組電性連接控制模組。通訊模組輸出編碼後的旋鈕指令訊號、觸控訊號和快捷指令訊號。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操控裝置更包含一按壓模組。按壓模組設置於所述的觸控模組下方並且電性連接所述的控制模組。按壓模組用以感應一壓力並提供至少一按壓選項。一個按壓選項對應一按壓指令訊號。當控制模組將按壓指令訊號編碼後,通訊模組輸出編碼後的按壓指令訊號。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操控裝置更包含一顯 示模組。顯示模組設置於旋鈕模組的頂面上並且與觸控模組相對設置。顯示模組用以顯示至少一觸控選項。一個觸控選項對應一個觸控指令。所述的觸控訊號指示觸控指令。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快捷鍵模組係為一觸控面板。觸控面板用以偵測一第二觸控輸入,以產生所述的快捷指令訊號。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快捷鍵模組包含多個快捷鍵(shortcut key),每一個快捷鍵對應不同的一快捷指令訊號。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快捷鍵模組係為一觸控顯示面板,用以顯示上述的快捷鍵。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操控裝置更包含一殼體。殼體具有一表面,並且旋鈕控制組件至少部份凸出此表面。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快捷鍵模組至少部份凸出於所述的表面。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快捷鍵模組具有一頂面,快捷鍵模組的頂面為一弧面。
在所述之操控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快捷鍵模組的一垂直投影部分環繞旋鈕模組的一垂直投影。
本新型所揭露的一種電子繪圖系統,包括一電子繪圖裝置以及所述的操控裝置。電子繪圖裝置包含一通訊模組。電子繪圖裝置的通訊模組用以與操控裝置的通訊模組進行通訊。電子繪圖裝置根據操控裝置的輸出運作。
在所述之電子繪圖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子繪圖裝置係為一觸控顯示裝置。
在所述之電子繪圖系統的一實施例中,電子繪圖裝置為一觸控裝置,電子繪圖裝置的通訊模組更用以與一計算機裝置進行通訊。
根據上述本新型所揭露的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由於電子繪圖系統將其電子繪圖裝置和操控裝置分別獨立設置,因此使用者在使用上可以更直覺地操作。並且,操控裝置可透過至少包含旋鈕模組和觸控模組的旋鈕控制組件的設計及/或快捷鍵模組的設計,使得操控裝置可以提供多樣性的操控選項給使用者選擇。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的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10‧‧‧計算機裝置
11、13‧‧‧電子繪圖裝置
12、14‧‧‧觸控筆
101、102、112、132、250‧‧‧通訊模組
111、131‧‧‧觸控面板
113‧‧‧快捷鍵
20、30、40、50、60、70、80‧‧‧操控裝置
22、32、42‧‧‧旋鈕控制組件
201‧‧‧殼體
202‧‧‧殼體的表面
203‧‧‧凹陷處
210‧‧‧旋鈕模組
211‧‧‧旋鈕模組的頂面
212‧‧‧旋鈕模組的底面
213‧‧‧旋鈕模組的刻度
220、220’‧‧‧觸控模組
221‧‧‧觸控模組的頂面
222‧‧‧觸控模組的側面
223‧‧‧觸控模組的底面
224、226‧‧‧標記
225‧‧‧顯示模組
230、430、530、630‧‧‧快捷鍵模組
231、331、631‧‧‧快捷鍵
240‧‧‧控制模組
260‧‧‧按壓模組
270‧‧‧觸控顯示板
271‧‧‧觸控顯示板的頂面
H‧‧‧高度
R1‧‧‧第一區域
R2‧‧‧第二區域
第1圖為一傳統電子繪圖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子繪圖系統的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第4A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4B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4A圖的操控裝置的側視圖。
第5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4A圖的旋鈕控制組件的剖 面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第7A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旋鈕控制組件的外觀示意圖。
第7B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7A圖的旋鈕控制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第9A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旋鈕控制組件的外觀示意圖。
第9B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9A圖的旋鈕控制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12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13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14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旋鈕控制組件的外觀示意圖。
雖然本新型的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舉凡 依本新型申請範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徵及數量當可做些許的變更,因此本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子繪圖系統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電子繪圖系統包含一電子繪圖裝置13、一觸控筆(stylus pen)14和一操控裝置20。電子繪圖裝置13至少包含一觸控面板131和一通訊模組132。操控裝置20至少包含一通訊模組250。電子繪圖裝置13也可以透過其通訊模組132與操控裝置20的通訊模組250連結,進而與操控裝置20進行資料交換或訊號傳輸。通訊模組132和250之間的連結方式可為有線的方式或無線的方式。通訊模組132和250之間的無線通訊協定可例如為但不限於藍芽(Bluetooth)技術。
觸控筆14可例如為但不限於主動式觸控筆和被動式觸控筆。使用者可利用觸控筆14的筆尖在觸控面板131上點觸或畫擦,以產生觸控輸入(touch input)。操控裝置20則可提供使用者直覺式的操控機制,例如快捷鍵功能、旋轉、回復、回到主選單、縮放、移動、選取等。本新型並未限制操控裝置20所提供的操控選項,因此操控裝置20所提供的操控選項可以透過儲存在電子繪圖裝置13內的相關軟體或者儲存在計算機裝置10內的相關軟體來設定。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繪圖裝置13可與一計算機裝置10協同運作。計算機裝置10至少包含一通訊模組102。計算機裝置10可以透過其通訊模組102與電子繪圖裝置13的通訊模組132與操控裝 置20的通訊模組250連結,進而與電子繪圖裝置13和操控裝置20進行資料交換或訊號傳輸。通訊模組102、132和250之間的連結方式可為有線的方式或無線的方式。通訊模組102、132和250之間的無線通訊協定可例如為但不限於藍芽技術。計算機裝置10可例如為但不限於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主機等。計算機裝置10除了儲存有供其系統運作所需的系統軟體和表單資料外,更儲存了多個應用程式,例如繪圖軟體、繪圖板的驅動程式等,以提供更多的應用服務。在一實施例中,繪圖軟體和繪圖板的驅動程式皆記錄有用以提供查找功能鍵狀態、指令及作動之間關係的表單資料。電子繪圖裝置13可例如為但不限於一觸控螢幕。
在此實施例中,當使用者利用觸控筆14的筆尖在觸控面板131上點觸或畫擦而產生一觸控輸入時,計算機裝置10會識別此觸控輸入,以根據識別結果在顯示螢幕上呈現相對應的筆觸。舉例來說,當觸控筆14在觸控面板131上畫了一條直線時,計算機裝置10會相對應地在顯示螢幕上繪製一條直線。至於觸控筆14所畫的直線的長度和粗細與繪製在顯示螢幕上的直線的長度和粗細之間的比例關係可根據實際應用上的需要而設計,本新型在此並未加以限定。或者,當使用者透過操控裝置20輸入指示一操控指令的訊號至計算機裝置10時,計算機裝置10可利用例如但不限於查表的方式獲知此操控指令,並進一步根據此操控指令運作。舉例來說,當透過操控裝置20輸入的操控指令為一旋轉指令時,計算機裝置10則根據此旋轉指令,控制其顯示螢幕上所顯示的一特定物件旋轉。
在另一實施例中,電子繪圖裝置13可獨立運作而無須與計算機裝置10協同運作。換句話說,電子繪圖裝置13儲存有用以提供查找功能鍵狀態、指令及作動之間關係的表單資料,並具備觸控辨識的能力、顯示影像的能力及資料與影像運算處理的能力。電子繪圖裝置13可例如為但不限於具有運算處理能力的一顯示觸控裝置,並且觸控面板131可顯示應用軟體所提供的一繪圖介面或一書寫介面給使用者在其上繪圖或書寫。當使用者利用觸控筆14的筆尖在觸控面板131上點觸或畫擦而產生一觸控輸入時,電子繪圖裝置13會立即將此觸控輸入反應在觸控面板131上而呈現相對應的筆觸。舉例來說,當觸控筆14在觸控面板131上畫了一條直線時,電子繪圖裝置13會立即相對應地在觸控面板131上呈現一條直線。或者,當使用者透過操控裝置20輸入指示一操控指令的訊號至電子繪圖裝置13時,電子繪圖裝置13可利用例如但不限於查表的方式獲知此操控指令,並進一步根據此操控指令運作。舉例來說,當透過操控裝置20輸入的操控指令為一旋轉指令時,電子繪圖裝置13則根據此旋轉指令,控制觸控面板131上所顯示的一特定物件旋轉。
上述電子繪圖裝置13的觸控方式可例如為但不限於電組式、電容式或電磁式等。並且,本新型並不限制如何偵測並識別觸控筆14的位置及軌跡,因此偵測並識別觸控筆14的位置及軌跡的方法可參考現有的偵測及識別方法,於此將不再贅述。此外,電子繪圖裝置13的種類與觸控筆14的種類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而選擇配置。
為了簡要陳明本新型的電子繪圖系統,以下各實施例都 將以可獨立運作的電子繪圖裝置13(例如顯示觸控螢幕)作為範例說明。
此外,為了說明操控裝置20的組成元件及其如何提供操控指令,請參考第3圖所示。第3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20的功能方塊示意圖。如圖所示,操控裝置20包含一旋鈕控制組件(rotary control assembly)22、一快捷鍵模組(shortcut control module)230、一控制模組240和上述的通訊模組250。控制模組240分別電性連接於旋鈕控制組件22和快捷鍵模組230,通訊模組250與控制模組240電性連接。
在一操作情況下,使用者可以透過旋鈕控制組件22輸入指示一操控指令的一旋鈕指令訊號至控制模組240,控制模組240將此旋鈕指令訊號編碼,並透過通訊模組250將編碼後的旋鈕指令訊號輸出。在另一種操作情況下,使用者也可以透過快捷鍵模組230輸入指示一操控指令的一快捷指令(shortcut command)訊號至控制模組240,控制模組240將此快捷指令訊號編碼,並且透過通訊模組250將編碼後的快捷指令訊號輸出。
另一方面,操控裝置20中的旋鈕控制組件22和快捷鍵模組230具有多種實施的方式,分別描述如下。
請同時參考第3圖、第4A圖和第5圖所示,其中第4A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20的外觀示意圖,第5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4A圖的旋鈕控制組件22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操控裝置20至少包含一殼體201、上述的旋鈕控制組 件22和快捷鍵模組230。殼體201包含一第一區域R1和一第二區域R2。第一區域R1和第二區域R2不重疊。旋鈕控制組件22設置於第一區域R1中,而快捷鍵模組230設置於第二區域R2中。
旋鈕控制組件22包含一旋鈕模組210和一觸控模組220。旋鈕模組210具有一頂面211和一底面212,觸控模組220可設置在頂面211上。在一實施例中,觸控模組220的一頂面221與旋鈕模組210的底面212之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旋鈕模組210的高度H,如第5圖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模組220的頂面221與旋鈕模組210的底面212之間的距離小於旋鈕模組210的高度H。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模組220的頂面221與旋鈕模組210的底面212之間的距離大於旋鈕模組210的高度H。在一實施例中,觸控模組220的頂面221與水平面呈一銳角,如第5圖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模組220的頂面221實質上平行於水平面。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模組220的垂直投影的面積實質上等於旋鈕模組210的垂直投影的面積。在另一實施例中,旋鈕模組210包覆觸控模組220的側邊222,觸控模組220的垂直投影的面積小於旋鈕模組210的垂直投影的面積,如第5圖所示。
在一實施例中,如第5圖所示,操控裝置的殼體201具有一凹陷處203,旋鈕控制組件22設置於此凹陷處203。因此,旋鈕控制組件22部分地凸出於殼體201的一表面202。在另一實施例中,旋鈕控制組件22完全設置於表面202的上方。換句話說,旋鈕模組210的底面212至少與殼體201的表面202為共平面,或者旋鈕模組 210的底面212略高於殼體201的表面202。
旋鈕模組210提供多個切換選項(switch option)。每一個切換選項對應一旋鈕指令(也就是上述的操控指令)。當其中一個切換選項被選擇時,旋鈕模組210會傳送指示一旋鈕指令的一旋鈕指令訊號至控制模組240。控制模組240將旋鈕指令訊號編碼,並將編碼後的旋鈕指令訊號傳送至通訊模組250作輸出。旋鈕模組210可例如為但不限於波段開關旋鈕、齒紋式旋鈕、凹槽式旋鈕、光滑旋鈕或其他適於在其中或其上設置觸控模組220的旋鈕。
在一實施例中,旋鈕控制組件22可加註一刻度213和一標記226,如第14圖所示,使提醒使用者目前旋鈕模組210旋轉的程度或目前旋鈕模組210所指示的操控選項。刻度213和標記226的設計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而定,本新型並不加以限制。
觸控模組220提供一觸控區域,並且會偵測此觸控區域上是否被點觸或畫擦等觸控輸入,以產生一觸控訊號。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利用第2圖的觸控筆14在此觸控區域上寫字,觸控模組220會偵測觸控筆14在此觸控區域上的軌跡,以產生對應此觸控輸入的一觸控訊號。接著,控制模組240對此觸控訊號進行編碼,並將編碼後的觸控訊號傳送至通訊模組250作輸出。本新型並不限制如何偵測觸控筆的位置及軌跡,因此觸控筆的位置及軌跡的偵測方法可參考現有的偵測方法,於此將不再贅述。
另一方面,快捷鍵模組230包含多個快捷鍵(shortcut key)231,每一個快捷鍵231對應不同的一快捷指令(shortcut command),也就是上述的操控指令。當其中一個快捷鍵231被選擇時,快捷鍵模組230會傳送對應被選擇的快捷鍵231且指示快捷指令的一快捷指令訊號至控制模組240,控制模組240將此快捷指令訊號編碼,並透過通訊模組250將編碼後的快捷指令訊號輸出。
在一實施例中,如第4A圖所示,這些快捷鍵231中最靠近旋鈕控制組件22的兩個相鄰的快捷鍵231分別有一缺口。由於這兩個缺口相鄰,因此此兩相鄰的快捷鍵231在缺口位置上的邊界可形成一圓弧,並且部份的旋鈕控制組件22可設置在這兩個缺口所涵蓋的範圍內。換句話說,快捷鍵模組230的一垂直投影部分環繞旋鈕控制組件22(即旋鈕模組)的一垂直投影。所形成的圓弧可實質上與旋鈕控制組件22(即旋鈕模組)的外緣平行。然而,本新型並不限於此實施例。
對於操控裝置20的形狀設計可同時參考第4A圖和第4B圖所示,其中第4B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4A圖的操控裝置的側視圖。快捷鍵模組230具有一虛擬的頂面,此頂面實質上可例如為但不限於一弧面,以符合適於人手拿握的設計。然而,本新型並不以此實施例為限。
另外,除了上述旋鈕控制組件22的實施方式以外,本新型亦提供不同的旋鈕控制組件的實現方式,將分別於下列說明。
請參考第6圖、第7A圖和第7B圖所示,其中第6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30的功能方塊示意圖,第7A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旋鈕控制組件32的外觀示意圖,以及第7B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7A圖的旋鈕控制組件32 的剖面示意圖。操控裝置30與第3圖的操控裝置20相似。然而,操控裝置30與操控裝置20的差異在於,操控裝置30的一旋鈕控制組件32更包含了一按壓模組260。操控裝置30中的旋鈕模組210、觸控模組220、快捷鍵模組230、控制模組240和通訊模組250的結構及運作可參考操控裝置20中相對應元件的結構與運作,故於此不再贅述。以下僅就不同點進行論述。
按壓模組260設置在觸控模組220的下方,亦即設置於觸控模組220的底面223和旋鈕模組210的頂面211之間。按壓模組260包含一或多個壓力感應器(force sensor)。壓力感應器可為目前市面上任何可能用來感應壓力的感應器。壓力感應器的數量、類型和設置的位置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而選擇、設計和搭配,本新型對此並未限定。按壓模組260電性連接控制模組240,也就是說,上述壓力感應器電性連接控制模組240。因此,當使用者對觸控模組220施加一壓力時,按壓模組260感應此壓力並傳送一按壓指令訊號至控制模組240。此時,控制模組240將此按壓指令訊號編碼,並透過通訊模組250將編碼後的按壓指令訊號輸出。
在一實施例中,在觸控模組220的下方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一壓力感應器,因此按壓觸控模組220的頂面221上不同的位置會對應產生指示不同的按壓指令的一按壓指令訊號。換句話說,按壓模組260可提供多個按壓選項給使用者做選擇。一個按壓選項會對應一個按壓指令。舉例來說,觸控模組220的頂面221上可標示多個表示方向的標記224作為給使用者選擇的按壓選項。當使用者按壓觸控 模組220的頂面221上標示方向向上的標記224時,由於不同位置的壓力感應器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因此這些壓力感應器傳送至控制模組240的按壓指令訊號也不同。控制模組240將這些按壓指令訊號整合並編碼,再透過通訊模組250將編碼獲得的訊號輸出。因此,第2圖的電子繪圖裝置13便可根據從通訊模組250收到的訊號,判斷出對應標示方向向上的按壓指令,並根據此按壓指令使觸控面板131所顯示的一特定物件向上移動。
旋鈕控制組件的另一實施例請參考第8圖、第9A圖和第9B圖,其中第8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40的功能方塊示意圖,第9A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旋鈕控制組件42的外觀示意圖,第9B圖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第9A圖的旋鈕控制組件42的剖面示意圖。操控裝置40與第3圖的操控裝置20相似。然而,操控裝置40與操控裝置20的差異在於,操控裝置40的一旋鈕控制組件42更包含了一顯示模組225,以及旋鈕控制組件42中的觸控模組220’可與顯示模組225協同運作。操控裝置40中的旋鈕模組210、快捷鍵模組230、控制模組240和通訊模組250的結構及運作可參考操控裝置20中相對應元件的結構與運作,故於此不再贅述。以下僅就不同點進行論述。
顯示模組225設置於旋鈕模組210的頂面211上,用以顯示至少一觸控選項給使用者作選擇。一個觸控選項對應一個觸控指令。使用者可以透過觸控模組220’來選擇所顯示的觸控選項。在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225與觸控模組220’相對設置且相貼合而組合 成一觸控顯示板270。詳細地說,在觸控顯示板270中,顯示模組225可在觸控模組220’的上方或下方。在另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225與觸控模組220’可利用製程的方式整合成一觸控顯示板270,例如但不限於一內嵌式觸控(in-cell touch)顯示面板。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板270可以讓使用者直接利用手指或觸控筆在其頂面271上點觸或畫擦而產生一觸控訊號。舉例來說,使用者可利用觸控筆直接在頂面271上書寫文字。
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板270可與旋鈕模組210協同運作而提供不同的觸控介面,一個觸控介面可提供一或多個觸控選項。舉例來說,使用者可藉由旋轉旋鈕模組210來切換觸控顯示板270所顯示的觸控介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板270可與快捷鍵模組230協同運作而提供不同的觸控介面,一個觸控介面可提供一或多個觸控選項。舉例來說,使用者可藉由選擇快捷鍵模組230的快捷鍵來切換觸控顯示板270所顯示的觸控介面。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快捷鍵模組230的實施方式以外,本新型亦提供不同的快捷鍵模組的實現方式,將分別於下列說明。
第10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50的外觀示意圖。操控裝置50與第4A圖的操控裝置20相似。然而,操控裝置50與操控裝置20的差異在於,在操控裝置50的第二區域R2內的快捷鍵模組330的垂直投影並未環繞在第一區域R1內之旋鈕控制組件22的一垂直投影。換句話說,快捷鍵模組330中最靠近旋鈕控 制組件22的快捷鍵331的形狀設計及配置不受旋鈕控制組件22的形狀和位置所限制。操控裝置50內其餘元件的設計與運作可參考上述相對應元件的描述,於此不再贅述。
第11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60的外觀示意圖。操控裝置60與第4A圖的操控裝置20相似。然而,操控裝置60與操控裝置20的差異在於,在操控裝置60的第二區域R2內的快捷鍵模組430為一觸控面板,用以偵測是否有觸控輸入,以產生一快捷指令訊號。此觸控面板的設計與運作可參考上述觸控模組220及/或按壓模組260的設計與運作,故於此不再贅述。操控裝置60內其餘元件的設計與運作可參考上述相對應元件的描述,於此不再贅述。
第12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70的外觀示意圖。操控裝置70與第10圖的操控裝置50相似。然而,操控裝置70與操控裝置50的差異在於,在操控裝置70的第二區域R2內的快捷鍵模組530為一觸控面板,用以偵測是否有觸控輸入,以產生一快捷指令訊號。此觸控面板的設計與運作可參考上述觸控模組220及/或按壓模組260的設計與運作,故於此不再贅述。操控裝置70內其餘元件的設計與運作可參考上述相對應元件的描述,於此不再贅述。
第13圖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操控裝置80的外觀示意圖。操控裝置80與第10圖的操控裝置50相似。然而,操控裝置80與操控裝置50的差異在於,在操控裝置80的第二區域R2內的快捷鍵模組630為一觸控顯示面板,用以顯示多個快捷鍵631,並 且偵測快捷鍵631是否被點選,以產生一快捷指令訊號。此觸控顯示面板的設計與運作可以參考上述觸控顯示板270的設計與運作。操控裝置80內其餘元件的設計與運作可參考上述相對應元件的描述,於此不再贅述。
在一實施例中,快捷鍵模組630可與旋鈕控制組件22協同運作而提供不同的觸控介面。一個觸控介面可提供一或多個觸控選項。舉例來說,使用者可藉由旋轉旋鈕控制組件22來切換快捷鍵模組630所顯示的觸控介面。
上述各個實施例的操控裝置中,其各個元件的尺寸、位置、顏色、材質和形狀可根據實際應用上的需求而選擇性地搭配設計成符合人體工學,甚至符合視覺美觀的一操控裝置。
此外,本新型之操控裝置可根據實際應用上的需求而設計一次僅允許單一個操控指令的輸入或者一次允許多個操控指令同時輸入。並且,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的旋鈕控制組件、快捷鍵模組、控制模組、通訊模組可根據實際應用上的需求而選擇性地搭配組成適合與一計算機裝置及/或一電子繪圖裝置協同運作的一操控裝置,此操控裝置的元件運作可參照上述相關實施例的說明,故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電子繪圖系統將其電子繪圖裝置和操控裝置分別獨立設置,因此使用者在使用上,尤其是在進行繪圖或書寫時,可以直覺地操作。此外,本新型之操控裝置透過上述至少包含旋鈕模組和觸控模組的旋鈕控制組件的設計、上述旋鈕控制組件內各元件間的協同運作的設計、上述快捷鍵模組的設計及/或上述旋鈕控 制組件和快捷鍵模組之間的協同運作的設計,使得操控裝置可以提供更多的操控選項給使用者選擇,以達到在操控上的多樣性。
20‧‧‧操控裝置
22‧‧‧旋鈕控制組件
210‧‧‧旋鈕模組
220‧‧‧觸控模組
230‧‧‧快捷鍵模組
240‧‧‧控制模組
250‧‧‧通訊模組

Claims (10)

  1. 一種操控裝置,包含:一旋鈕模組,具有一頂面,該旋鈕模組用以提供多個切換選項,每一該切換選項對應一旋鈕指令訊號;一觸控模組,設置於該頂面上,用以偵測一第一觸控輸入,以產生一觸控訊號;一快捷鍵模組,用以產生一快捷指令訊號;一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旋鈕模組、該觸控模組和該快捷鍵模組,用以將該旋鈕指令訊號、該觸控訊號和該快捷指令訊號編碼;以及一通訊模組,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用以輸出編碼後的該旋鈕指令訊號、該觸控訊號和該快捷指令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控裝置,更包含:一按壓模組,設置於該觸控模組下方並且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用以感應一壓力並提供至少一按壓選項,該按壓選項對應一按壓指令訊號,該控制模組將該按壓指令訊號編碼,該通訊模組輸出編碼後的該按壓指令訊號。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控裝置,更包含:一顯示模組,設置於該頂面上且與該觸控模組協同運作,用以顯示至少一觸控選項,該觸控選項對應一觸控指令,該觸控訊號指示該觸控指令。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控裝置,其中該快捷鍵模組係為一觸控面板,該觸控面板用以偵測一第二觸控輸入,以產生該快捷指令訊號。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控裝置,其中該快捷鍵模組包含多個快捷鍵(shortcut key),每一該快捷鍵對應不同的一快捷指令訊號。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操控裝置,其中該快捷鍵模組係為一觸控顯示面 板,該顯示觸控面板顯示該些快捷鍵。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控裝置,其中該快捷鍵模組具有一虛擬的頂面,該快捷鍵模組的該虛擬的頂面為一弧面。
  8. 一種電子繪圖系統,包括一電子繪圖裝置以及如請求項1至7的其中一項所述之該操控裝置,該電子繪圖裝置包含一通訊模組,該電子繪圖裝置的該通訊模組用以與該操控裝置的該通訊模組進行通訊,並且該電子繪圖裝置根據該操控裝置的輸出運作。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繪圖系統,其中該電子繪圖裝置係為一觸控顯示裝置。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繪圖系統,其中該電子繪圖裝置係為一觸控裝置,該電子繪圖裝置的該通訊模組更用以與一計算機裝置進行通訊。
TW104208669U 2015-06-01 2015-06-01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TWM512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669U TWM512736U (zh) 2015-06-01 2015-06-01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669U TWM512736U (zh) 2015-06-01 2015-06-01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2736U true TWM512736U (zh) 2015-11-21

Family

ID=55219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8669U TWM512736U (zh) 2015-06-01 2015-06-01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2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6699B2 (en) Selective rejection of touch contacts in an edge region of a touch surface
JP460954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3131087A (ja) 表示装置
JP5713180B2 (ja) 検知領域がディスプレイの表示領域よりも小さくても同等時のように動作する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2009258946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
US20150009136A1 (en) Operation input device and input ope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08225541A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情報機器
WO2015174316A1 (ja) 端末、及び端末制御方法
JP6412996B1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補助装置
CN112384884A (zh) 快速菜单选择设备和方法
US11086422B2 (en) Wear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TWI489321B (zh) Integrated touch function of the key input device
TWM512736U (zh) 電子繪圖系統及其操控裝置
AU2013205165B2 (en) Interpreting touch contacts on a touch surface
KR20190025472A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15313B1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15309B1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5093005A1 (ja) 表示システム
AU2015271962B2 (en) Interpreting touch contacts on a touch surface
JP2015014999A (ja) 3次元入力装置、及び操作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