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4122U - 架體組合機構 - Google Patents

架體組合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4122U
TWM504122U TW104200845U TW104200845U TWM504122U TW M504122 U TWM504122 U TW M504122U TW 104200845 U TW104200845 U TW 104200845U TW 104200845 U TW104200845 U TW 104200845U TW M504122 U TWM504122 U TW M50412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ssembly
assembly mechanism
sleeve
bent portion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0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n-Yi Chou
Original Assignee
Jen-Yi C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n-Yi Chou filed Critical Jen-Yi Chou
Priority to TW104200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4122U/zh
Publication of TWM504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4122U/zh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Description

架體組合機構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架體組合機構,尤指一種利用結構形狀產生撓性緩衝功能之架體組合機構。
一般的建築物或是室外設施常見棚架、採光罩等結構,這類開放性建築的共通特性為重量支撐點較少,故重量必須盡可能的輕,且由於多半位於室外之故,這類架體組合機構通常需承受一定強度的環境壓力,例如風吹雨打、熱脹冷縮即是室外常見的典型情況,又因架體需具備一定強度、抗蝕、輕量及造價不宜過高等特性,使鋁合金、鋁鋼構架體成為非常普遍的架體選擇。
前述架體組合機構已隨著建築工藝之發展而更迭演進許久,其設計的重點多半集中在架體的輕量化、以及架體與架體之間的結合需發揮穩固結合等等功效,然而,習用的架體組合機構為求最基本的安裝牢靠,經常無法妥善考量環境壓力問題,致使透過組合機構而緊緊相接的架體在強風或是熱膨脹的影響之下,容易產生局部擠壓變形的狀況(特別是鋁有良好的可塑性與較大的膨脹係數),這些細微變形經過 一連串的架體組合,將累積成巨大的應力而集中在整體結構的某些位置,長此以往將使使用架體的棚架或採光罩結構的安全性堪虞。
有鑒於此,為兼顧棚架等產品之組合穩定性以及環境壓力耐受力,本新型提出一種架體組合機構,其充分利用架體與組合機構之形狀搭配來產生良好的可撓性,從而減少前述應力集中問題,以期改善棚架與採光罩等產品的使用安全。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架體組合機構,其包含二桿體以及一組合件,各桿體皆具有一橫截面,且桿體內部形成有至少一容室,容室開放外露於橫截面並開設有成對貫穿的穿孔,而各個桿體之桿身穿設有成對貫穿的定位孔以供組合件鎖合,組合件包含一連接座、一彎折部以及至少一套合部,連接座、彎折部與套合部依序連接且三者一體成型,而連接座上具有至少一結合孔,當連結座設置於桿體外部時,結合孔與前述定位孔同軸對應以固鎖於桿體外部,使組合件透過連結座被固定在桿體上,彎折部設於連接座之中段處,並做為連接座與套合部之連接橋樑,套合部自彎折部凸伸而出且設有成對的二貫孔,而凸出的套合部套入另一桿體橫截面上的容室,藉由二貫孔與二穿孔同軸對應以鎖合另一桿體。
透過前述實施方式,本新型由組合件之連接座及套合部分別結合兩桿體,再利用彎折部橋接連接座與套合部,藉由彎折部的彎曲形狀來形成撓性機構,當架體組合機構受到環境外力而使各桿體相對移動時,彎折部即可微小撓性變形而發揮緩衝功能,杜絕習用產品因組合件長期受力而永久變形甚至破壞之隱憂。
在前述的實施方式中,桿體另可包含一水平部,而水平部之上緣尚包含一溝槽以供排除戶外雨水,而在水平部的下緣可形成一支撐體,且支撐體朝著水平部之上緣方向凸起,如此可使水平部形成拱形結構,較不易因為上方施加的重力而變形。前述的容室和套合部可以分割為三個部分,如此可使各個套合部獨立嵌設於對應的容室內,且套合部更可以是複數個平板而分別自彎折部凸伸而出,而為了方便組裝,無論套合部為何種形狀,其皆可具有一末端,且末端之厚度小於套合部本體之厚度,如此一來可使末端較為輕易地嵌入容室內,尤需注意者,容室、套合部之組數或是套合部的形狀並不受上述實施方式限制,在套合部可與容室匹配鎖合的前提下,依據桿體尺寸不同或是桿體橫截面形狀不同,前述套合部之組數或形狀皆可自由調整。此外,彎折部可被設計為具有一通孔之中空薄殼狀,如此不但大幅減輕組合件之重量,更可進一步提升彎折部之可撓性,更甚者,彎折部可直接自連接座的中段隆起而形成一凹弧,凹弧與通孔互相搭配,使通孔之截面輪廓線形成至少一曲線,考量彎折部的有利受力條件,彎折部與連接座所形成之一夾角可在90度至 150之間,如此可有利於兩桿體分別藉由套合部及連接座施力予彎折部。再者,在組合件鎖合前述桿體時,彎折部與另一桿體之間可形成一緩衝間隙,使另一桿體之水平部受壓時不易對組合件產生過大的剪應力,且連接座與桿體之桿身可以具有一內角,其中內角大於0度並小於15度,藉由內角之設計,當組合件受到來自另一桿體之縱向推力時,可避免連接座過度施力在桿身上,同時保有兩桿體之間的運動空間。
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架體組合機構,其包含二桿體以及一組合件,各個桿體之桿身穿設有成對貫穿的定位孔以供組合件鎖合,組合件包含一連接座、一彎折部以及一套合部,連接座、彎折部與套合部依序連接且三者一體成型,而連接座上具有至少一結合孔,當連結座設置於桿體外部時,結合孔與前述定位孔同軸對應以固鎖於桿體外部,使組合件透過連結座被固定在桿體上,彎折部設於連接座之中段處,並做為連接座與套合部之連接橋樑,套合部自彎折部凸伸而出且設有成對的二貫孔,而凸出的套合部對應套合另一桿體之橫截面,藉由二貫孔與二穿孔同軸對應以鎖合另一桿體。
在前述另一實施方式中,桿體另可包含一水平部,而水平部之上緣尚包含一溝槽以供排除戶外雨水,而在水平部的下緣可形成一支撐體,且支撐體朝著水平部之上緣方向凸起。前述的套合部可以是複數個平板而分別自彎折部凸伸而出,而為了方便組裝,無論套合部為何種形狀,其皆可具有一末端,且末端之厚度小於套合部本體之厚度。此外, 彎折部可被設計為具有一通孔之中空薄殼狀,且彎折部可直接自連接座的中段隆起而形成一凹弧,凹弧與通孔互相搭配,使通孔之截面輪廓線形成至少一曲線,彎折部與連接座所形成之一夾角可在90度至150之間。前述彎折部與另一桿體之間可形成一緩衝間隙,且連接座與桿體之桿身可以具有一內角,其中內角大於0度並小於15度。
100‧‧‧架體組合機構
200‧‧‧桿體
210‧‧‧橫截面
211‧‧‧容室
212‧‧‧穿孔
220‧‧‧定位孔
230‧‧‧水平部
231‧‧‧溝槽
300‧‧‧組合件
310‧‧‧連接座
311‧‧‧結合孔
320‧‧‧彎折部
321‧‧‧通孔
330‧‧‧套合部
331‧‧‧末端
332‧‧‧貫孔
400‧‧‧組合件
410‧‧‧連接座
411‧‧‧結合孔
420‧‧‧彎折部
421‧‧‧通孔
430‧‧‧套合部
431‧‧‧末端
432‧‧‧貫孔
G‧‧‧緩衝間隙
h‧‧‧凹弧
d1‧‧‧第一間距
d2‧‧‧第二間距
α‧‧‧夾角
β ‧‧‧內角
第1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架體組合機構的爆炸視圖;第2圖係繪示第1圖之桿體的橫截面示意圖;第3圖係繪示第1圖之組合件的立體圖;第4A圖係繪示第1圖之架體組合機構的組合狀態上視圖;第4B圖係繪示第4A圖之架體組合機構的A-A剖線視圖;第5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架體組合機構的爆炸視圖;第6圖係繪示第5圖之組合件的立體圖;第7A圖係繪示第5圖之架體組合機構的組合狀態上視圖;以及第7B圖係繪示第7A圖之架體組合機構的B-B剖線視圖。
第1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架體組合機構的爆炸視圖。請參照第1圖,本實施方式之架體組合機構100包含二桿體200以及一組合件300,而各個桿體200皆具有一橫截面210,且桿體200內部形成有三容室211,這些容室211外露於橫截面210,且容室211在桿體200上開設有成對貫穿的二穿孔212,在各個桿體200的桿身側面則開設有複數個定位孔220,組合件300包含一連接座310、一彎折部320以及三套合部330,其中連接座310包含與前述的複數定位孔220同軸對應之複數結合孔311,並藉此將組合件300鎖合在其中一桿體200的桿身側面,彎折部320一體成型並凸伸於連接座310的中段處,而三個套合部330亦一體成型於彎折部320之另一端,各個套合部330對應前述另一桿體200之橫截面210而套入容室211,且套合部330包含成對的二貫孔332,兩個貫孔332與前述兩穿孔212同軸對應,藉此將套合部330與另一桿體200鎖合。
第2圖係繪示第1圖之桿體200的橫截面示意圖。第3圖係繪示第1圖之組合件300的立體圖。請配合參照第2圖以及第3圖,如第2圖所示,桿體200可包含一水平部230,且考慮架體組合機構100搭設於室外環境,水平部230之外緣可設有一溝槽231以提供排水用途,且水平部230之下緣可形成一朝著水平部230上緣凸起的拱形支撐體,藉由此一結構來強化水平部230的抗壓強度而在第2圖中,露出橫截面210之三個容室211彼此以第一間距d1相隔,而配合第3圖可知,組合 件300的三個套合部330以第二間距d2相隔,且第二間距d2大於第一間距d1,如此使各個套合部330恰可套入對應的容室211內,以第3圖之實施例而言,各個套合部330分為彼此平行相對的兩片狀平板,各個平板自彎折部320朝外平行凸伸。且套合部330之頂部形成一末端331,由於末端331的厚度小於套合部330的厚度,使套合部330可藉由較窄的末端331嵌入容室211內,另外,圖中的結合孔311以及貫孔332係分別與桿體200上的定位孔220以及穿孔212對應,因此上述的這些孔道是依照加工或安裝需求所開設,只要組合件300可將兩桿體200連接,前述的這些孔道並無尺寸、數量或是開設位置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彎折部320最重要的功能為利用其撓性性能達到兩桿體200施力於組合件300時的緩衝效果,因此為了強化彎折部320的可撓性,彎折部320可以為空心狀,亦即彎折部320可以鑿空而具有一通孔321,使彎折部320之上段形成中空薄殼狀,如此可使彎折部320的剛度不至於過大,且此時彎折部320隆起於連接座310的中段處,使連接座310下端形成一凹弧h,此時通孔321之截面輪廓線對應凹弧h而產生一曲線,並且連接座310與彎折部320形成一夾角α,而考慮架體組合機構100的施力結構,夾角α之適當範圍為90度至150度,藉由通孔321、凹弧h以及夾角α等設置,彎折部320可靈活地依照外力條件而變形,從而更穩定發揮各個桿體200之間的緩衝效果。
第4A圖係繪示第1圖之架體組合機構100的組合狀態上視圖。第4B圖係繪示第4A圖之架體組合機構的A-A剖 線視圖。繼續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組合件300之連接座310與彎折部320的寬度小於或等於桿體200的寬度,以便於組合件300容納於上下兩水平部230之間,且連接座310以及彎折部320之疊合高度恰好貼齊水平部230邊緣,在組合狀態下,連接座310透過結合孔311鎖設於桿體200之側邊,彎折部320之頂部抵靠另一桿體200之橫截面210,而凸伸之套合部330則自橫截面210向內套入容室211,並以貫孔332鎖合穿孔212,而由於凹弧h之壁側並未固定在桿體200上,當各容室211內之套合部330因兩桿體200相互位移而受力時,彎折部320即可隨時因應環境外力而變形,並在外力停止後,利用其撓性恢復為初始狀態,並藉此防止架體組合機構100因長期應力分布不均而產生的結構損壞。
而在一較佳之實施例中,連接座310以及彎折部320之疊合高度可小於水平部230邊緣,此時彎折部320與另一桿體200之間形成一緩衝間隙G,當桿體200由水平部230之正面受壓時,緩衝間隙G可確保水平部230受力後獨立應變,而不至於使套合部330扭曲變形。此外,連接座310與桿體200之鎖合處可以具有一內角β ,而內角β 大於0度並小於15度,由於連接座310與桿體200不完全緊密貼合,當組合件300受到來自另一桿體200之縱向推力或橫向扭轉時,可避免連接座310過度施力在桿身200上,同時保有兩桿體200之間的運動空間。
第5圖係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架體組合機構的爆炸視圖。第6圖係繪示第5圖之組合件的立體圖。 第7A圖係繪示第5圖之架體組合機構的組合狀態上視圖。第7B圖係繪示第7A圖之架體組合機構的B-B剖線視圖。請一併參照第5圖、第6圖、第7A圖及第7B圖,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架體組合機構包含二桿體200以及一組合件400,各個桿體200皆具有一橫截面210,且各個桿體200的桿身側面開設有複數個定位孔220,組合件400包含一連接座410、一彎折部420以及一套合部430,其中連接座410包含與前述的複數定位孔220同軸對應之複數結合孔411,並藉此將組合件400鎖合在其中一桿體200的桿身側面,彎折部420一體成型並凸伸於連接座410的中段處,而套合部430亦一體成型於彎折部420之另一端,且套合部430包含成對的二貫孔432,兩個貫孔432與前述兩穿孔212同軸對應,藉此將套合部430與另一桿體200鎖合。本實施方式之其餘細部特徵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多贅述,而此實施方式較第一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於:套合部430對應套合另一桿體200之橫截面210,由於此實施方式之套合部430不嵌入橫截面210,因此套合部430以及橫截面210之內部可依照實際需求而變動,亦即在此實施方式下,容室211、第一間距d1以及第二間距d2之實施可以任意為之,不受桿體200與組合件400的組合關係所限制。
由上述揭示之實施方式可知,本新型至少有如下優點:第一,藉由分設的複數個套合部來使組合件的受力應變精確化,在桿體與桿體透過組合件連接時,即使產生例如扭矩等非平面應力,亦能夠使平均地分布於套台部上,確保 桿體不易發生扭轉的狀況;第二,彎折部的空心設計除了減少組合件重量外,更提高了套合部隨環境外力而形變的自由度,使整體結構產生有力的受力條件;第三,連接座之中段設置為騰空凹弧狀,搭配緩衝間隙與內角設計,使彎折部在受力時不會因邊界位移鎖死而造成應力殘留的反效果,有助於防止機械潛變現象,增加使用壽命。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架體組合機構
200‧‧‧桿體
212‧‧‧穿孔
220‧‧‧定位孔
400‧‧‧組合件
410‧‧‧連接座
411‧‧‧結合孔
420‧‧‧彎折部
421‧‧‧通孔
430‧‧‧套合部
431‧‧‧末端
432‧‧‧貫孔
α ‧‧‧夾角
β ‧‧‧內角
G‧‧‧緩衝間隙
h‧‧‧凹弧

Claims (23)

  1. 一種架體組合機構,包含:二桿體,各該桿體具有一橫截面且形成至少一容室於該桿體內,該容室開放外露於該橫截面,而該容室開設有成對貫穿的二穿孔,且各桿體上開設有至少一定位孔;以及一組合件,包含:一連接座,該連接座具有至少一結合孔,且該結合孔與該定位孔同軸對應以供鎖合一該桿體;一彎折部,該彎折部一體成型於該連接座中段處;以及至少一套合部,該套合部自該彎折部一體凸伸而出,該套合部相對應另一該桿體之該橫截面且套入該容室內,進而以該套合部組接另一該桿體,且該套合部具有成對的二貫孔,該二貫孔與該二穿孔同軸對應以供鎖合另一該桿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桿體具有一水平部,且該水平部上緣具有一溝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桿體具有一水平部,且該水平部之下緣形成一支撐體而朝該水平部之上緣凸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容室與該套合部之數量為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彎折部為空心狀而具有一通孔,使該彎折部之上段形成中空薄殼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通孔之截面輪廓線至少包含一曲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套合部具有一末端,該末端之厚度小於該套合部之厚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彎折部隆起於該連接座中段處,且該彎折部與該連接座形成一夾角,該夾角大於90度並小於150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套合部為複數個自該彎折部朝外平行凸伸而出的平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套合部具有一末端,該末端之厚度小於該套合部之厚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連接座鎖合於一該桿體時,該連接座與該桿體形成一內角,該內角大於0度並小於15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套合部與另一該桿體形成一緩衝間隙。
  13. 一種架體組合機構,包含:二桿體,各該桿體具有一橫截面,而各該桿體之桿身開設有成對貫穿的二穿孔,且各桿體上開設有至少一定位孔;以及一組合件,包含:一連接座,該連接座具有至少一結合孔,且該結合孔與該定位孔同軸對應以供鎖合一該桿體;一彎折部,該彎折部一體成型於該連接座中段處;以及一套合部,該套合部自該彎折部一體凸伸而出,該套合部相對應另一該桿體之該橫截面並套合另一該桿體,且該套合部具有成對的二貫孔,該二貫孔與該二穿孔同軸對應以供鎖合另一該桿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桿體具有一水平部,且該水平部上緣具有一溝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桿體具有一水平部,且該水平部之下緣形成一支撐體而朝該水平部之上緣凸起。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彎折部為空心狀而具有一通孔,使該彎折部之上段形成中空薄殼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通孔之截面輪廓線至少包含一曲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套合部具有一末端,該末端之厚度小於該套合部之厚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彎折部隆起於該連接座中段處,且該彎折部與該連接座形成一夾角,該夾角大於90度並小於150度。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套合部為複數個自該彎折部朝外平行凸伸而出的平板。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其中該套合部具有一末端,該末端之厚度小於該套合部之厚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連接座鎖合於一該桿體時,該連接座與該桿體形成一內角,該內角大於0度並小於15度。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架體組合機構,該套合部與另一該桿體形成一緩衝間隙。
TW104200845U 2015-01-19 2015-01-19 架體組合機構 TWM504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845U TWM504122U (zh) 2015-01-19 2015-01-19 架體組合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0845U TWM504122U (zh) 2015-01-19 2015-01-19 架體組合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4122U true TWM504122U (zh) 2015-07-01

Family

ID=54152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0845U TWM504122U (zh) 2015-01-19 2015-01-19 架體組合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4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72121A1 (en) Locking Retainer for Slidable Supports
TWI612244B (zh) 密封材
ES2471129T3 (es) Herraje en L de material compuesto as� como procedimiento y molde para su fabricación
KR101502562B1 (ko) 도어용 단열프레임
ATE479798T1 (de) Kombi-spundwand
TWI554667B (zh) 組合式鋼棒挫屈束制支撐
TWM504122U (zh) 架體組合機構
CN104234390B (zh) 一种装饰线连接件
CN209907816U (zh) 一种板材连接结构
JP2007309009A (ja) 屋根用雪止め具
CN210687472U (zh) 管道修补器及其半壳体
JP4552195B2 (ja) ガラス間仕切装置のコーナージョイント部材及びコーナージョイント構造
CN207255062U (zh) 托料架
CN110594523A (zh) 管道修补器及其半壳体
CN210003200U (zh) 用于梯子的横档安装结构
CN105369940A (zh) 大跨度铝合金格栅安装结构
WO2012053987A2 (en) Multiple vertex joint adapter
US2809932A (en) Anode for hot water tanks
CN204854139U (zh) 冰箱箱体及冰箱
TWI652027B (zh) Frame member
CN211200993U (zh) 一种防火复合保温外墙装饰一体板
CN215485764U (zh) 一种能防止松动的门板拉直器
US20170082228A1 (en) Pipe joint
CN103557214B (zh) 管材用紧固连接组件
CN216046818U (zh) 一种抗变形高精度超薄铝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