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1835U -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1835U
TWM501835U TW104201395U TW104201395U TWM501835U TW M501835 U TWM501835 U TW M501835U TW 104201395 U TW104201395 U TW 104201395U TW 104201395 U TW104201395 U TW 104201395U TW M501835 U TWM501835 U TW M5018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trace
developing solution
spray device
biomar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1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uang-Te Li
Cheng-Lung Lee
Wei-Chen Chen
Chia-Ching Chou
Original Assignee
Arvin Bio Medical Devices Co Ltd
Huang-Te L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vin Bio Medical Devices Co Ltd, Huang-Te Li filed Critical Arvin Bio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1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1835U/zh
Publication of TWM501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1835U/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本新型為有關一種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裝置,尤其是一種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隨著科學技術與儀器的發展及進步,生物跡證已被廣泛應用於刑事鑑定領域中,成為被採納的物證之一,生物跡證泛指個體所獨有,可用來區分個體間的差異,作為個體身分辨識的生物性特徵,如指紋、血液、毛髮及體液等,其中又以指紋為最常見且常用於刑事鑑定的生物跡證。
以指紋舉例說明,其為人類手指末端指腹上由皮膚凹凸所形成的紋路,其特徵為每個人的指紋皆不相同,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因此常被應用於身分辨識的用途,如個人登錄系統、出入境身份辨識、印章替代、犯罪偵查等。
當手指接觸到物品時,通常可在該物品上留有該指紋,該指紋中亦含有由位於皮膚的汗腺所分泌的汗液,其成分大部分為水分,另尚有蛋白質、有機化合物、脂類及尿素,這也是於犯罪偵查中可使用該指紋做為偵查工具的原因,然而如此相印於該物品上的該指紋很難被看見,因此多種使該指紋顯現而被看見的方法便應運而生,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粉末顯影法、煙燻法及寧海德林法。
當中較早被使用的為粉末顯影法,其原理為將一銀粉或磁粉利用刷子撲刷至附著有該指紋的物品上,該銀粉或磁粉會藉由靜電力吸附至該水分上以呈現出該指紋的樣貌,使該指紋能被顯現而見,然而在將銀粉或磁粉撲刷至該指紋的過程中,該刷子會與該指紋直接碰觸,而有破壞該指紋的疑慮,且該水分會隨著該指紋曝露於空氣的時間越長而含量越少,導致該銀粉或磁粉不易吸附至該指紋,使該指紋的樣貌不清而不易辨識。
因上述問題,爾後便發展出無須與該指紋直接碰觸的煙燻法以及寧海德林法。煙燻法的原理為,將一帶有該指紋的待測物放置於一密閉容器中,接著將一含有氰基丙烯酸酯的溶液加熱變成氣態並充滿於該密閉容器,使該氰基丙烯酸酯與該指紋上的該蛋白質或該脂質進行一聚合作用而形成白色產物,令該指紋能被顯現而見。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公告第M348634號的「自動煙燻裝置」,其揭露一種自動煙燻裝置,先藉由一煙燻單元將該氰基丙烯酸酯變成氣體充滿於密閉空間內,再藉由一抽送單元將進行該聚合作用後的廢氣抽送至一過濾單元進行過濾以減少其毒性。然而因該氰基丙烯酸酯具有毒性,雖然可由過濾減少毒性,仍應避免使用,且因該密閉容器的大小有限,故也限制了該待測物的大小,使此方法無法使用於大型待測物。
至於寧海德林法,是將該待測物浸泡於一跡證顯影溶液中,於此方法中該跡證顯影溶液特別含有一寧海德林(Ninhydrin)的成分,因寧海德林會與該指紋中的該蛋白質進行反應而生成有色產物,使該指紋能被顯現而見。該寧海德林為不具毒性的物質,且浸泡時可使用開口容器,故較煙燻法更佳適合使用。
總結之,上述的習知顯影生物跡證技術,係具有容易破壞生物跡證、待測物尺寸受限以及設備無法攜帶等問題。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習知生物跡證顯影技術,係具有容易破壞生物跡證、待測物尺寸受限以及設備無法攜帶等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使一生物跡證被顯現而見,包含有:一容器,該容器具有一開口以及一與該開口連通的容置空間;一容置於該容置空間內的跡證顯影溶液;以及一設置於該開口的霧化器,該霧化器包含一與該跡證顯影溶液接觸的壓電震盪元件,該壓電震盪元件經由高頻震動而使該跡證顯影溶液形成複數個液態微粒而排出該容器外;其中,該跡證顯影溶液藉由該壓電震盪元件形成該些液態微粒通過該開口直接噴灑於該生物跡證,使該跡證顯影溶液直接與該生物跡證進行氧化還原反應,進而將該生物跡證顯現而見。
由上述可知,本新型相較於先前技術的功效為: 1. 藉由噴灑的方式將該跡證顯影溶液塗佈至一待測物,故不受該待測物大小的限制,亦不易破壞該生物跡證。 2. 該用於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體積輕巧,故方便攜帶且利於使用。 3. 可控制噴灑的次數與塗佈量,且可精確地塗佈於該生物跡證,故解決該跡證顯影溶液被浪費的問題。 4. 該液態微粒可使該生物跡證更為清晰地被顯現出來,提高該生物跡證辨認的解析度。
有關本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請搭配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圖1』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新型為一種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包含有一容器10、一跡證顯影溶液20以及一霧化器30。該容器10具有一開口11以及一與該開口11連通的容置空間12,該跡證顯影溶液20容置於該容置空間12內,該霧化器30設置於該開口11,且包含一與該跡證顯影溶液20接觸的壓電震盪元件,該壓電震盪元件經由高頻震動而使該跡證顯影溶液20形成複數個液態微粒21而排出該容器10外。如『圖2』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容器10包含有一頭部13、一外殼部14以及一內容置部15,該開口11位於該頭部13,該外殼部14具有一第一開口141,該頭部13於該第一開口141與該外殼部14活動套接,該內容置部15裝置於該外殼部14內,並具有一與該第一開口141連通的第二開口151,該容置空間12位於該內容置部15內並與該第二開口151連通。
且,該噴霧裝置更包含有一毛細元件40、一照明元件50、一開關裝置60、一通用序列匯流排70以及一電磁鐵單元80,該毛細元件40設置於該容置空間12內與該跡證顯影溶液20接觸,並朝該霧化器30延伸,該照明元件50與該開口11設置同側,且可提供一照光使一生物跡證於顯影時能更加明顯地被看見,或者,可針對特定的該跡證顯影溶液20提供顯影的效果,該照明元件50可為一可見光或紫外光燈源,該開關裝置60與該照明元件50設置同側,且包含一相鄰該照明元件50的第一開關61、一相鄰該第一開關61的第二開關62以及一相鄰該第二開關62的第三開關63,該第一開關61電性連接於該壓電震盪元件以控制該壓電震盪元件的啟閉,該第二開關62電性連接於該照明元件50以控制該照明元件50的啟閉,該第三開關63電性連接於該電磁鐵單元80以控制該電磁鐵單元80的啟閉,該通用序列匯流排70係提供一電力輸入來源,該電磁鐵單元80設置於該外殼部14遠離該頭部13一側,用以吸附一磁性物質,該磁性物質例如可為一磁粉。
據此,當本實施例中操作時,使用者先藉由該第一開關61開啟該壓電震盪元件,接著藉由該毛細元件40利用一毛細現象使容置於該容置空間12內的該跡證顯影溶液20傳遞至該霧化器30,該跡證顯影溶液20便藉由該壓電震盪元件的高頻震動而形成該些液態微粒21,經由該開口11噴出至該生物跡證上,最後,該跡證顯影溶液20會與該生物跡證進行反應而生成一有色產物,可依需求藉由該第二開關62啟動該照明元件50提供一照光使該有色產物能更明顯地被看見。或者,藉由開啟該第三開關63啟動該電磁鐵單元80以吸附並攜帶該磁粉,即可利用電磁力吸附該磁粉顆粒當成撲刷使該磁粉平均附著於該生物跡證並顯影。
舉例來說,該生物跡證可為一指紋,該跡證顯影溶液20可含有一寧海德林的成分,由於該指紋中含有由位於皮膚的汗腺所分泌的汗液,其成分大部分為水分,另尚有蛋白質、有機化合物、脂類及尿素,故可藉由該寧海德林與該指紋中的該蛋白質進行一氧化還原反應而生成該有色產物,使該指紋能被顯現而見。另外,亦可藉由該電磁鐵單元80所吸附的該磁粉,經由靜電力吸附至該水分上以呈現出該指紋的樣貌,使該指紋能被顯現而見。然本新型並不限於此,該跡證顯影溶液20尚可為寧海德林衍生物(如DFO)、硝酸銀、螢光氨、鄰苯二醛、氰丙烯酸酯、氨基引朵、碘等,該生物跡證亦可為血跡或其他跡證。
請參閱『圖4』所示,『圖4』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該容器10a包含一外殼部14a以及一設置於該外殼部14a內的內容置部15a,該外殼部14a可藉由開啟一掀蓋142而將該內容置部15a置入,該內容置部15a具有一容置空間12a可容置該跡證顯影溶液20a,於該內容置部15a設置一開口11a,其包含一霧化器30a,故使該跡證顯影溶液20a得以直接接觸該霧化器30a,而形成該些液態微粒(圖未顯示),並藉由該開口11a排出該容器10a外。
綜上所述,本新型具備有以下優點: 1. 本新型藉由噴灑的塗佈方式將該跡證顯影溶液噴塗至附著有該生物跡證的一待測物,使用上可不受該待測物大小的限制,亦不易破壞該生物跡證。 2. 該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的體積輕巧,故方便攜帶且利於使用。 3. 可控制噴灑的次數與塗佈量,並藉由該開口精確地噴塗於該生物跡證,故解決該跡證顯影溶液被浪費的問題。 4.該液態微粒可使該生物跡證更為清晰地被顯現出來,故提高該生物跡證辨認的解析度及正確性。 5.可藉由該照明元件加強該生物跡證顯影的可見度和清晰度,以期讓該生物跡證能被明顯且清晰地被呈現出來。 6.更可藉由使用該電磁鐵單元用以吸附並攜帶該磁粉,以期讓該生物跡證能被明顯且清晰地被呈現出來。
因此本新型極具進步性及符合申請新型專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實感德便。
以上已將本新型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爲本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新型實施的範圍。即凡依本新型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等,皆應仍屬本新型的專利涵蓋範圍內。
10、10a‧‧‧容器
11、11a‧‧‧開口
12、12a‧‧‧容置空間
13‧‧‧頭部
14、14a‧‧‧外殼部
141‧‧‧第一開口
142‧‧‧掀蓋
15、15a‧‧‧內容置部
151‧‧‧第二開口
20、20a‧‧‧跡證顯影溶液
21‧‧‧液態微粒
30、30a‧‧‧霧化器
40‧‧‧毛細元件
50‧‧‧照明元件
60‧‧‧開關裝置
61‧‧‧第一開關
62‧‧‧第二開關
63‧‧‧第三開關
70‧‧‧通用序列匯流排
80‧‧‧電磁鐵單元
圖1,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11‧‧‧開口
13‧‧‧頭部
14‧‧‧外殼部
30‧‧‧霧化器
50‧‧‧照明元件
60‧‧‧開關裝置
61‧‧‧第一開關
62‧‧‧第二開關
63‧‧‧第三開關
70‧‧‧通用序列匯流排
80‧‧‧電磁鐵單元

Claims (6)

  1. 一種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使一生物跡證被顯現而見,包含有:一容器,該容器具有一開口以及一與該開口連通的容置空間;一容置於該容置空間內的跡證顯影溶液;以及一設置於該開口的霧化器,該霧化器包含一與該跡證顯影溶液接觸的壓電震盪元件,該壓電震盪元件經由高頻震動而使該跡證顯影溶液形成複數個液態微粒而排出該容器外;其中,該跡證顯影溶液藉由該壓電震盪元件形成該些液態微粒通過該開口直接噴灑於該生物跡證,使該跡證顯影溶液直接與該生物跡證進行氧化還原反應,進而將該生物跡證顯現而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其中該容器包含一頭部、一外殼部以及一內容置部,該開口位於該頭部,該外殼部具有一第一開口,該頭部於該第一開口與該外殼部活動套接,該內容置部裝置於該外殼部內,並具有一與該第一開口連通的第二開口,該容置空間位於該內容置部內並與該第二開口連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與該跡證顯影溶液接觸,並朝該霧化器延伸的毛細元件,該毛細元件利用一毛細現象將該跡證顯影溶液傳遞至該壓電震盪元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設置於該容器外側並與該開口同側的照明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其中該跡證顯影溶液係選自寧海德林、寧海德林衍生物、硝酸銀、螢光氨、鄰苯二醛、氰丙烯酸酯、氨基引朵及碘所組成之群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設置於該外殼部遠離該頭部一側的電磁鐵單元。
TW104201395U 2015-01-29 2015-01-29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TWM501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395U TWM501835U (zh) 2015-01-29 2015-01-29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395U TWM501835U (zh) 2015-01-29 2015-01-29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1835U true TWM501835U (zh) 2015-06-01

Family

ID=53936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1395U TWM501835U (zh) 2015-01-29 2015-01-29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1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tnaik et al. Information olfactation: Harnessing scent to convey data
Panagiotakopoulos et al. Digital scent technology: Toward the internet of senses and the metaverse
Lymberis et al. Intelligent biomedical clothing for personal health and disease management: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vision
Preston et al. Owning the body in the mirror: The effect of visual perspective and mirror view on the full-body illusion
CN105592798A (zh) 用于多模态生理刺激和脑健康的评估的系统及签名
Coll et al. Crossmodal classification of mu rhythm activity during action observation and execution suggests specificity to somatosensory features of actions
US20160279658A1 (en) Atomiz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trace evidence
Tronstad et al. Current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methodology of electrodermal activity measurement
JP2015105447A (ja) まつげエクステンションの取り付け方法、および、まつげエクステンション用の施術器具セット
Lance et al. Towards serious games for improved BCI
Kabashima Immunology of the Skin
Nagar et al. Latent friction ridge analysis of developed fingerpri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various liquid materials on porous surface
Xia et al. FBANet: An effective data mining method for food olfactory EEG recognition
TWM501835U (zh)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TW201626955A (zh) 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
Shiffrar People watching: visual, motor, and social processes in the perception of human movement
Kraft et al. CareCam: Concept of a new tool for Corporate Health Management
Singh et al. Physiologically attentive user interface for robot teleoperation: real time emotional state estimation and inte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physiology, facial expressions and eye movements
Va Reinventing the Art of Marketing in the Light of Digitalization and Neuroimaging.
US2024008167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an der Pal et al. To glove or not to glove?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potential contamination from handling of paper-based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forensic fingerprinting approaches
CN204746713U (zh) 用于生物迹证显影的喷雾装置
US20220146415A1 (en) Olfactory sensor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Jalilian et al. Prevalence and reasons for cosmetic products use among female students in Hamedan universities.
Gervasi et al. A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for enhanc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people with severe impair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