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1690U - 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01690U TWM501690U TW103203773U TW103203773U TWM501690U TW M501690 U TWM501690 U TW M501690U TW 103203773 U TW103203773 U TW 103203773U TW 103203773 U TW103203773 U TW 103203773U TW M501690 U TWM501690 U TW M50169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power
- magnetic
- shuttle body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電力放大系統主要包括:一、為高效率分時動力驅動系統;二、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三、為轉子引擎飛梭體;四、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五、為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所形成之。
一般清潔能源或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含義包含兩方面的內容:(1)可再生能源:消耗後可得到恢復補充,不產生或極少產生污染物。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水能等;(2)非再生能源:在生產及消費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包括使用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氣等)和利用清潔能源技術處理過的化石能源,如潔淨煤、潔淨油等。太陽能、海洋能、風能、氫能、生物能(如沼氣能)、地熱能、水能屬於清潔能源,其中以太陽能最清潔。氫是含能量很高的無污染燃料,是有其它能源製造的二次能源,它燃燒時和氧化合成水,不產生污染物。
清潔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電站和"
可再生能源"
,可
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海潮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國家。
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響,但也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如需要有水力、風力、太陽能資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資和維護費用高,效率低,所以發出的電成本高,現在許多科學家在積極尋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隨著地球資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加快發展氣體清潔能源成發達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選,當前全球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調整的關鍵時期。雖然在經濟刺激計畫下,各國經濟增長和全球各行業的發展尚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美國等發達國家對清潔能源行業發展的認識卻日趨相同,即抓緊經濟調整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一方面,清潔能源的清潔性及技術可預見性使之成為世界能源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選擇。當前,許多國家的核心利益與全球化石能源供需格局緊密聯繫,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關係。為儘早擺脫束縛,各發達國家都在尋求多樣化的能源解決方案,尤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壓力下,發達國家對在資源可獲得性、技術可靠性、產業經濟性等方面更加可控的清潔能源更加青睞,形成了全球對清潔能源高度關注的局面。
不利於清潔能源發展的因素包括有:
1.全球清潔能源設備產能嚴重過剩。2012年全球太陽能電力設備產能過剩量達30G W,與需求總量相當;風電設備產能過剩量超過30GW,達全球需求總量的70%以上。這導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清潔能源設備製造商遭受價格暴跌的衝擊,大量企業破產,全球供應鏈重新整合。預計到2014年,太陽能設備產能過剩量仍在10G W~20G W,風電達25G W。
2.歐洲各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前景不明的歐債危機會帶來清潔能源投資的進一步下降。
3.清潔能源領域國際貿易爭端日益增多。
4.常規油氣、能效提高和新能源成本降低等三大趨勢影響著清潔能源的長遠發展。
當前,國際能源問題日益嚴峻複雜,全球氣候變化威脅全人類的生存發展,以清潔能源為標誌的能源革命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從長期來看,化石能源階段將被逾越,清潔能源將逐漸成為主力能源。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不僅是對能源結構的重大調整,還代表著一種新的增長途徑和發展模式,清潔能源極有可能成為新的技術革命和經濟發展的"
發動機"
。
全球清潔能源的目標不單只是管理現有碳能源,而是要推廣到各種新能源技術,現在能源吃緊,有相當程度是因為碳能源存量所導致的;未來的開發將會朝向如何整合新能源技術,並提供更有效的調配方式,讓能源供給能夠更精準且高效率。
如果能夠透過智慧化的智慧與控制,就能夠讓電力網路得到有效的平衡以及應用狀態。讓電力網路不至於供過於求,讓能源往最需要的地方流動,讓能源生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模式。新舊能源之間的協調控制會成為相當重要的工作,而希望能夠透過電力放大調控以得到更有效的應用與電力規劃。電力放大調控的目標是希望能夠讓電力管理更智慧化且控制力更好,節能只是其中一個部分的優勢,但是未來希望能夠推動並擁有更好的控制能力,並整合分析歸納的技術,提供更進階的服務。包含用電安全、用電協商跟調控,進而帶動新的節能方案。
為實現讓電力網路得到有效的平衡以及應用狀態以達到智慧化的電力規劃,延伸現有發電設備裝置(各類發電廠)的發電機能,降低發電廠的裝機容量亦可達到規劃的發電量,以達到節能減排的清潔能源機制。電力放大結構如將發電廠所產生的電力放大一倍則發電廠的裝機容量就會降低一倍,其所需要的發電原料需求就降低一倍。
本創作主要目的,係要提出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專利申請,其主要電力放大系統包括三大核心;一為高效率(分時)動力驅動系統;二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三為轉子引擎飛梭體;四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五為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
本創作高效率分時動力驅動系統,電力放大系統由外部(如市電或
發電廠、發電場)輸入電能驅動動力馬達旋轉,動力馬達規劃為分時驅動,提供初始起動動力與分段持續維持動力,初始起動動力為轉子飛縮體由靜止起動到定速,定速後動力馬達斷開,當轉子飛縮體由定速受發電系統阻尼而降速到定速的85%轉速時,動力馬達起動再將轉子飛縮體加速至定速,以自動的循環維持動力。
本創作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磁力聯軸器主要由外轉子和內轉子組成。外轉子內壁上粘附高品質磁塊,相鄰兩塊磁鐵磁極呈相反佈置。內轉子外圓上同樣粘附相鄰兩塊磁極相反的磁塊。外轉子通常安裝在驅動端,磁塊粘附在溝槽內。在靜止狀態下,內外轉子的磁鐵南北極相互吸引,磁場是完全對稱的。當內轉子相對扭轉,磁場產生偏轉,產生的磁力就可傳遞扭矩。在平穩運行時內外轉子相對扭轉角固定,以達到同步傳動。在超載發生時,傳遞扭矩超過聯軸器最大可傳遞扭矩,內外轉子扭轉角趕過最大值,此時內外轉子相互滑動而力矩傳遞被阻斷。在傳動系統中起到超載保護的作用。一旦超載(如軸承損壞,內轉子卡死等超載原因)消除,內外轉子又可正常同步傳動。
本創作轉子引擎飛梭體,當磁聯軸將動力馬達的動力傳遞到轉子飛梭體時,轉子飛梭體軟起動並旋轉,動力傳達至飛梭體飛輪並達到所規劃的速度,飛梭體飛輪定速旋轉產生慣性力,飛梭體飛輪俱有一定的重量在其定速旋轉時產生一定的慣性力與重力的交互作用矩,在飛梭體飛輪裝置下結合圓周永磁磁體排列,運用規劃性的排列下,低磨擦高速旋
轉的轉子飛梭體,將會不斷的以磁力線刺激其運動,那麼在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矩下,轉子飛梭體不僅不會停止,只會以低損耗的狀態持續維持旋轉且能同時拖動大瓦數的MAPM發電系統,轉子飛梭體的低損耗將由輸入的動力馬達分時自動填補動能,以輸人動力馬達的低電力損耗達到高電力的發電系統輸出。
本創作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一個純機械裝置無機械連結扭矩傳動技術透過改變氣隙大小改變扭矩(功率=頻率×扭矩)變頻器透過改變頻率達成調速;經調速改變扭矩的結構達到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降速並取得高扭矩,取得的高扭拒將符合大瓦數MAPM發電系統所需的扭矩。
本創作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其線圈繞組表現在整個多層PCB的表面並被規劃為定子模組形式,多組的定子模組被組合成圓周排列組合,轉子部份以永磁磁體被規劃性的排列於一轉子模組,多組的轉子模組被組合成圓周排列組合,定子模組組合置放於兩組的轉子模組組合之間,當旋轉轉子模組組合時定子模組組合的各模組將產生電流輸出,多相位的電流經複合式逆變裝置規劃產生所需的交流電壓與電流。
本創作複合式逆變裝置,當定子模組組合的各模組產生的電流輸出為多相位正弦波,經處理電路將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再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
頻率電壓之後輸出。整體化的電力與動力的統合管理與調控,經非接觸的磁懸浮裝置、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矩下的電力放大結構,其電能轉換將變得非常有效率。既使接續傳統發電機結構其放大倍率亦能保持有額定的六成以上。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主要具有如下特性:
1.本創作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為實現讓電力網路得到有效的平衡以及應用狀態以達到智慧化的電力規劃,延伸現有發電設備裝置(各類發電廠)的發電機能,降低發電廠的裝機容量亦可達到規劃的發電量,以達到節能減排的清潔能源機制。電力放大結構如將發電廠所產生的電力放大一倍則發電廠的裝機容量就會降低一倍,其所需要的發電原料需求就降低一倍。
2.本創作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俱有下述特性:(1).出色的電力放大倍數及電氣性能(2).數位化的調控機制。(3).卓越的生命週期性能。(4).可靠性/安全/環保。(5).機組運行不受場地限制。(6).佔用體積小轉換率高。(7).可整合現有電力設備,以及串並聯各種輸配電網調節電能,矩陣式並聯彈性化。
3.本創作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是新概念再生電能。每一機組均能夠切換儲能模式及發電模式,可裝設於電廠,電網,社區,大樓,交通,運輸,公眾設施,雲端用電...等,亦可安裝於海島及沙
漠無人地帶。若搭配智慧電網概念,將資訊技術與此新能源革命進行深度整合。
4.本創作運用『重力』以及『慣性力』把此二力集中在一個剛性旋轉體,並且在低磨擦高速旋轉狀態特定條件下,不斷的以磁力線刺激其運動,那麼此剛性物體不僅不會停止,還能同時拖動大阻尼系數的發電系統。在高速旋轉狀態的剛性旋轉體接續一磁聯軸以傳達動力,磁聯軸將高速旋轉的扭矩轉換成低速高扭矩的功以旋轉低速的發電系統。
5.本創作發電系統運用無銅漆包線碟形發電機(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ultiphase Magnetic Air Gap Cross-linking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Motor簡稱MAPM),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採用一種新的科技所研製的永磁無刷發電機,在線圈成型部分以PCB疊層組成,採分段電磁陣列技術,減小了定子銅耗。也取消了傳統電機中的鐵心,不使用矽鋼片,也就減少了鐵耗及鐵心齒槽帶來的鐵磁飽和效應。這樣,在運行區間內馬達的最大轉矩曲線是線性的,可提高馬達轉矩倍數。而且消除了定子、轉子之間的磁拉力,減小了軸承載荷,減小了電機的機械耗(特別是對大功率電機)。這樣使得發電機可達到94~98%的高效率。且同一功率等級下,比普通電機體積小,重量輕。它以PCB上的銅箔替代了銅漆包線,節省銅的使用率,透過PCB的規劃設計做為永磁電機的定子。
6.本創作電力放大結構,電力放大系統包括三大核心;一為高效率分時動力驅動系統;二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三為轉子引擎飛梭體;四為
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五為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
7.本創作高效率分時動力驅動系統,電力放大系統由外部(如市電或發電廠、發電場)輸入電能驅動動力馬達旋轉,動力馬達規劃為分時驅動,提供初始起動動力與分段持續維持動力,初始起動動力為轉子飛梭體由靜止起動到定速,定速後動力馬達斷開,當轉子飛梭體由定速受發電系統阻尼而降速到定速的85%轉速時,動力馬達起動再將轉子飛梭體加速至定速,以自動的循環維持動力。
8.本創作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磁力聯軸器主要由外轉子和內轉子組成。外轉子內壁上粘附高品質磁塊,相鄰兩塊磁鐵磁極呈相反佈置。內轉子外圓上同樣粘附相鄰兩塊磁極相反的磁塊。外轉子通常安裝在驅動端,磁塊粘附在溝槽內。在靜止狀態下,內外轉子的磁鐵南北極相互吸引,磁場是完全對稱的。當內轉子相對扭轉,磁場產生偏轉,產生的磁力就可傳遞扭矩。在平穩運行時內外轉子相對扭轉角固定,以達到同步傳動。在超載發生時,傳遞扭矩超過聯軸器最大可傳遞扭矩,內外轉子扭轉角趕過最大值,此時內外轉子相互滑動而力矩傳遞被阻斷。在傳動系統中起到超載保護的作用。一旦超載(如軸承損壞,內轉子卡死等超載原因)消除,內外轉子又可正常同步傳動。
9.本創作轉子引擎飛梭體,當磁聯軸將動力馬達的動力傳遞到轉子飛梭體時,轉子飛梭體軟起動並旋轉,動力傳達至飛梭體飛輪並達到所規劃的速
度,飛梭體飛輪定速旋轉產生慣性力,飛梭體飛輪俱有一定的重量在其定速旋轉時產生一定的慣性力與重力的交互作用力矩,在飛梭體飛輪裝置下結合一圓周永磁磁體排列,運用規劃性的排列下,低磨擦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將會不斷的以磁力線刺激其運動,那麼在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矩下,轉子飛梭體不僅不會停止,只會以低損耗的狀態持續維持旋轉且能同時拖動大瓦數的MAPM發電系統,轉子飛梭體的低損耗將由輸入的動力馬達分時自動填補動能,以輸入動力馬達的低電力損耗達到高電力的發電系統輸出。
10.本創作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一個純機械裝置無機械連結扭矩傳動技術透過改變氣隙大小改變扭矩(功率=頻率×扭矩)變頻器透過改變頻率達成調速;經調速改變扭矩的結構達到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降速並取得高扭矩,取得的高扭矩將符合大瓦數MAPM發電系統所需的扭矩。
11.本創作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其線圈繞組表現在整個多層PCB的表面並被規劃為定子模組形式,多組的定子模組被組合成圓周排列組合,轉子部份以永磁磁體被規劃性的排列於一轉子模組,多組的轉子模組被組合成圓周排列組合,定子模組組合置放於兩組的轉子模組組合之間,當旋轉轉子模組組合時定子模組組合的各模組將產生電流輸出,多相位的電流經複合式逆變裝置規劃產生所需的交流電壓與電流。
12.本創作複合式逆變裝置,當定子模組組合的各模組產生的電流輸出為多
相位正弦波,經處理電路將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再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之後輸出。整體化的電力與動力的統合管理與調控,經非接觸的磁懸浮裝置、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拒下的電力放大結構,其電能轉換將變得非常有效率。既使接續傳統發電機結構其放大倍率亦能保持有額定的六成以上。
A-1-1‧‧‧高效率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
A-2-1‧‧‧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
A-1-2‧‧‧轉子引擎飛梭體
A-1-3‧‧‧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
A-2-2‧‧‧重力,慣性力
A-2-3‧‧‧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
A-2-4‧‧‧發電系統
B-1-1,C-1-1‧‧‧交流輸入
B-1-2,C-1-2‧‧‧交流直流整流裝置
B-1-3,C-1-3‧‧‧多相波間歇(分時)驅動裝置
B-1-4,C-1-4‧‧‧直流無刷變頻電動機
B-1-5,C-1-5‧‧‧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
B-1-6‧‧‧轉子引擎飛梭體
B-1-7‧‧‧磁動力加速裝置
B-1-8,C-3-1‧‧‧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
B-1-9,D-3-2,K-1-1‧‧‧盤形發電機系統
B-1-10‧‧‧轉子引擎發梭體中心軸心點
B-1-11‧‧‧轉子引擎發梭體中心軸心點底座
B-1-12,K-1-2‧‧‧波形裝置
B-1-13,K-1-3‧‧‧AC-DC整流裝置
B-1-14,K-1-4‧‧‧DC-AC逆變裝置
B-1-15,K-1-5‧‧‧輸出
C-1-6,C-1-7,D-1-2,F-1-3‧‧‧外轉子
C-1-8,C-1-9,D-1-4,F-1-6‧‧‧內轉子
C-3-2,D-3-4,D-4-3,F-1-5,F-1-2‧‧‧中心軸心
C-3-3,D-2-1,D-2-2,D-2-3‧‧‧轉子引擎飛梭體
C-3-4,E-1-1,E-1-2‧‧‧磁動力加速裝置
C-3-5,D-1-1,D-3-1,F-1-1‧‧‧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
C-3-6,G-1-5,H-1-1‧‧‧轉子模組
C-3-7,G-1-4‧‧‧盤形發電機系統定位螺栓
C-3-8,G-1-6,H-1-6,H-2-2‧‧‧棒形塊狀永久磁鐵
C-3-9,G-1-8‧‧‧定子模組
C-3-10,G-1-1‧‧‧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
D-1-3,F-1-4‧‧‧銅導體
D-1-5.F-1-6'
‧‧‧永磁磁鐵
D-3-3,F-1-6‧‧‧穿透內轉子
D-4-1,F-2-3‧‧‧保護蓋
D-4-2‧‧‧軸承
D-4-4‧‧‧底座
E-1-3,G-1-9‧‧‧支撐固定架
E-2-1‧‧‧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內圈
E-2-2‧‧‧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外圈
E-3-1,E-3-4‧‧‧永磁磁鐵
E-3-2‧‧‧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內圈支架
E-3-3‧‧‧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外圈支架
E-3-5‧‧‧固定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
E-3-6‧‧‧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架底基
F-1-7‧‧‧空心孔
F-2-1‧‧‧內轉子的固定架
F-2-4‧‧‧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
F-2-5‧‧‧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底座
G-1-2‧‧‧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外轉子
G-1-3‧‧‧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內轉子
H-1-2‧‧‧轉子模組圓盤支撐架
H-1-3‧‧‧轉子模組圓盤定位接續環
H-1-5,H-2-1‧‧‧轉子模組區塊
I-1-1,I-2-1‧‧‧定子模組區塊
I-1-2‧‧‧定子模組區塊圓盤支撐架
I-1-3‧‧‧定子模組區塊圓盤的中心環
I-2-2‧‧‧銅漆包線電感
I-2-3,I-2-4‧‧‧貫穿孔
I-3-1‧‧‧上面佈線
I-3-2‧‧‧下方佈線
I-3-3‧‧‧單片PCB
I-4-1,I-4-2‧‧‧加工疊層
IW‧‧‧動力馬達分時驅動時序波形
IW1‧‧‧動力馬達斷開時未加入磁動力的衰減情形
IW2‧‧‧動力馬達斷開時加入磁動力的衰減情形
OW‧‧‧電力總合
圖1 係為本創作之電力放大系統結構圖。
圖2 係為本創作之電力放大結構系統方塊圖。
圖3 係為本創作之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與非接觸動力磁聯軸結構圖。
圖4 係為本創作之間歇(分時)多相驅動時序結構。
圖5 係為本創作之電力放大主體裝置結構。
圖6 係為本創作之轉子引擎飛梭體裝置結構。
圖7 係為本創作之環形磁動力輔助裝置結構。
圖8 係為本創作之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配置結構。
圖9 係為本創作之發電機磁聯軸裝置結構。
圖10 係為本創作之盤形發電機總成裝置結構圖。
圖11 係為本創作之盤形發電機轉子模組裝置結構圖。
圖12 係為本創作之盤形發電機轉子模組永磁磁鐵配置。
圖13 係為本創作之盤形發電機單組轉子模組永磁磁鐵配置。
圖14 係為本創作之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裝置結構。
圖15(a),(b),(c) 係為本創作之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電感線圈配置。
圖16(a),(b),(c) 係為本創作之複合式逆變裝置電力輸出裝置與發電機分時多相感應電流時序結構。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在如圖1電力放大系統結構圖中,電力放大系統包括五大核心;一、為高效率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A-1-1;二、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A-2-1;三、為轉子引擎飛梭體裝置結構A-1-2,A-1-4,轉子引擎飛梭體裝置結構A-1-2,A-1-4由多層飛輪以提供『重力』以及『慣性力』A-2-2,把此二力集中在一個剛性旋轉體(多層飛輪),並且在低磨擦高速旋轉狀態特定條件下,不斷的以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A-2-3,那麼此剛性物體不僅不會停止,還能同時拖動大阻尼系數的發電系統;四、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A-1-3,在高速旋轉狀態的剛性旋轉體接續一磁聯軸以傳達動力,磁聯軸將高速旋轉的扭距轉換成低速高扭矩的功以旋轉低速的發電系統;五、為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A-2-4,將產生的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再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之後輸出。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
構裝置,在如圖2電力放大結構系統方塊圖中係包括有交流輸入(AC Input)B-1-1,交流輸入B-1-1可來自電網(市電)或發電廠(核能、火力、水力)、發電場(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等),輸入交流直流(AC-DC)整流裝置B-1-2,輸入多相波間歇(分時)驅動裝置B-1-3,作為驅動高效率多相波直流無刷變頻電機,輸入多相波驅動高效率直流無刷變頻電動機B-1-4,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B-1-5,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力,連接轉子引擎飛梭體B-1-6,具有慣性及重力的作用力,轉子引擎飛梭體B-1-6連接磁動力加速裝置B-1-7,以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轉子引擎飛梭體B-1-6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B-1-8,作為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連接盤形發電機系統B-1-9,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由多組定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以棒形塊狀永久磁鐵做為轉子模組,由多組轉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多組定子模組規劃性的安置於兩多組轉子模組的中間,下方為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點B-1-10,底部為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點底座B-1-11,盤形發電機系統B-1-9連接AC波形整修裝置B-1-12,作為定子模組的各模組產生的電流輸出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連接AC-DC整流裝置B-1-13,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後再行整流為直流,連接DC-AC逆變裝置B-1-14,經處理電路將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作為交流穩壓控制系統(AC Output),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之後輸出B-1-15。
本創作係為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如圖3所示為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與非接觸動力磁聯軸結構,圖示其包括有交流輸入(AC Input)C-1-1,交流輸入C-1-1可來自電網(市電)或發電廠(核能、火力、水力)、發電場(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等),輸入交流直流(AC-DC)整流裝置C-1-2,輸入多相波間歇(分時)驅動裝置C-1-3,驅動高效率多相波直流無刷變頻電機,輸入多相波驅動高效率直流無刷變頻電動機C-1-4,當輸入電能驅動動力馬達旋轉,動力馬達規劃為分時驅動,提供初始起動動力與分段持續維持動力,初始起動動力為轉子飛縮體由靜止起動到定速,定速後動力馬達斷開,當轉子飛縮體由定速受發電系統阻尼而降速到定速的85%轉速時,動力馬達起動再將轉子飛縮體加速至定速,以自動的循環維持動力,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1-5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而磁力聯軸器主要由外轉子C-1-6,C-1-7和內轉子圖C-1-8,C-1-9組成,其中外轉子內壁上粘附高品質磁塊,相鄰兩塊磁鐵磁極呈相反佈置,其中內轉子外圓上同樣粘附相鄰兩塊磁極相反的磁塊。外轉子通常安裝在驅動端,磁塊粘附在溝槽內。在靜止狀態下,內外轉子的磁鐵南北極相互吸引,磁場是完全對稱的。當內轉子相對扭轉,磁場產生偏轉,產生的磁力就可傳遞扭矩。在平穩運行時內外轉子相對扭轉角固定,以達到同步傳動。在超載發生時,傳遞扭矩超過聯軸器最大可傳遞扭矩,內外轉子扭轉角趕過最大值,此時內外轉子相互滑動而力矩傳遞被阻斷。在傳動系統中起到超載保護的作用。一旦超
載(如軸承損壞,內轉子卡死等超載原因)消除,內外轉子又可正常同步傳動。
如圖4所示係為間歇(分時)多相驅動時序結構中,多相波驅動高效率直流無刷變頻電動機以三相方波或三相正弦波(依時序t1、t2、t3.....)為一組,並以一組或多組驅動高效率直流無刷變頻電動機S1、S2、S3;當輸入電能驅動動力馬達旋轉,動力馬達規劃為分時驅動,提供初始起動動力與分段持續維持動力,初始起動動力為轉子飛縮體由靜止起動到定速,定速後動力馬達斷開,當轉子飛縮體由定速受發電系統阻尼而降速到定速的85%轉速時,動力馬達起動再將轉子飛縮體加速至定速,以自動的循環維持動力。圖中動力馬達分時驅動時序波形IW,方波的高電位時動力馬達起動加速,方波的低電位時動力馬達斷開,為動力馬達斷開時未加入磁動力的衰減情形IW/1,為動力馬達斷開時加入磁動力的衰減情形IW2,所以當慣性力與重力加入了磁動力輔助將減低衰減。
如圖5所示為電力放大主體裝置結構,其中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3-1,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主體的中心軸心C-3-2為慣性力、重力交互作用產生力矩的飛轉子引擎飛梭體C-3-3,飛轉子引擎飛梭體C-3-3下方裝設磁動力加速裝置C-3-4,以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主體的中心軸心C-3-2下部與飛轉子引擎飛梭體C-3-3下方裝設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3-5,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3-5下方與主體的中心軸心C-3-2兩側裝設棒形塊
狀永久磁鐵做為轉子模組C-3-6,由多組轉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多組定子模組規劃性的安置於兩多組轉子模組的中間,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3-5下方裝設盤形發電機系統定位螺栓C-3-7,盤形發電機系統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內轉子上,中心軸心與外轉子固定並穿透內轉子,棒形塊狀永久磁鐵做為轉子模組C-3-6之間裝設多組轉子模組的棒形塊狀永久磁鐵C-3-8;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C-3-9,由多組定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中心軸心C-3-2為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點C-3-10。。
如圖6所示係為轉子引擎飛梭體裝置結構,其包括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1-1,D-3-1,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其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1-1主要由外轉子D-1-2和內轉子D-1-4組成,其外轉子D-1-2內有銅導體D-1-3,內轉子D-1-4為永磁磁鐵D-1-5,往下連接轉子引擎飛梭體D-2-1,D-2-2,D-2-3,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3-1,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其中盤形發電機系統D-3-2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3-1的內轉子(D-1-2),中心軸心將穿透內轉子D-3-3,外轉子固定於中心軸心D-3-4,再連接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保護蓋D-4-1,其中裝設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D-4-2以支撐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內轉子,連接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D-4-3,下方裝設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底座D-4-4。
如圖7所示為環形磁動力輔助裝置結構,在支撐固定架E-1-3之間裝
設磁動力加速裝置E-1-1,E-1-2,以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轉子引擎飛梭體,當磁聯軸將動力馬達的動力傳遞到轉子飛梭體時,轉子飛梭體軟起動並旋轉,動力傳達至飛梭體飛輪並達到所規劃的速度,飛梭體飛輪定速旋轉產生慣性力,飛梭體飛輪具有一定的重量在其定速旋轉時產生一定的慣性力與重力的交互作用力矩,在飛梭體飛輪裝置下結合一圓周永磁磁體排列,運用規劃性的排列下,低磨擦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將會不斷的以磁力線刺激其運動,那麼在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矩下,轉子飛梭體不僅不會停止,只會以低損耗的狀態持續維持旋轉且能同時拖動大瓦數的MAPM發電系統,轉子飛梭體的低損耗將由輸入的動力馬達分時自動填補動能,以輸入動力馬達的低電力損耗達到高電力的發電系統輸出。
圖8所示為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配置結構,其中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內圈E-2-1係固定於轉子飛梭體中心軸心,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外圈E-2-2係固定於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架,其中轉子飛梭體中心軸心為規劃性的圓周永磁磁體E-3-1順序排列,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內圈支架E-3-2,隨著轉子飛梭體中心軸心旋轉,而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外圈支架E-3-3,其中規劃性的圓周永磁磁體E-3-4順序排列,為固定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架E-3-5,底部是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架低基E-3-6;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內外圈在規劃性的排列下,低磨擦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將會不斷的以磁力線刺激其運動,那麼在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
矩下,轉子飛梭體不僅不會停止,只會以低損耗的狀態持續維持旋轉且能同時拖動大瓦數的MAPM發電系統。
如圖9所示為發電機磁聯軸裝置結構,其包括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F-1-1,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而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磁力聯軸器主要由外轉子F-1-3和內轉子F-1-6組成,外轉子F-1-3內有銅導體F-1-4,內轉子F-1-6為永磁磁鐵F-1-6'
,外轉子F-1-3固定於中心軸心F-1-5,其中盤形發電機系統F-1-2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內轉子(F-1-6)上,中心軸心(F-1-5)將穿透內轉子F-1-6的空心孔F-1-7,中心軸心(F-1-5)下方的固定架F-2-1作為盤形發電機系統F-1-2與內轉子F-1-6的固定支撐,固定架F-2-1下方裝設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保護蓋F-2-3,並以軸承F-2-2套入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以支撐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內轉子,連接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F-2-4,下方裝設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底座F-2-5。
如圖10所示盤形發電機總成裝置結構,其央裝設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G-1-1,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外轉子G-1-2,其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與外轉子G-1-2相向裝設一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內轉子G-1-3,內轉子G-1-3下方裝設盤形發電機系統定位螺栓G-1-4,其中盤形發電機系統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內轉子上,中心軸心與外轉子G-1-2固定並穿透內轉子G-1-3,圖示盤形發電機系統與內轉子G-1-3裝設固定架G-1-7支撐,兩側裝設多組轉子模組的棒形塊狀永
久磁鐵G-1-6與棒形塊狀永久磁鐵的轉子模組G-1-5,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G-1-8,由多組定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兩側裝設碟形發電機定子多組模組圓周組態支撐固定架G-1-9,其發電系統運用無銅漆包線碟形發電機(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簡稱MAPM),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採用一種新的科技所研製的永磁無刷發電機,在線圈成型部分以PCB疊層組成,採分段電磁陣列技術,減小了定子銅耗。也取消了傳統電機中的鐵心,不使用矽鋼片,也就減少了鐵耗及鐵心齒槽帶來的鐵磁飽和效應。這樣,在運行區間內馬達的最大轉矩曲線是線性的,可提高馬達轉矩倍數。而且消除了定子、轉子之間的磁拉力,減小了軸承載荷,減小了電機的機械耗(特別是對大功率電機)。這樣使得發電機可達到94~98%的高效率。且同一功率等級下,比普通電機體積小,重量輕。它以PCB上的銅箔替代了銅漆包線,節省銅的使用率,透過PCB的規劃設計做為永磁電機的定子。
如圖11所示盤形發電機轉子模組裝置結構,以棒形塊狀永久磁鐵做為轉子模組,由多組轉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多組定子模組規劃性的安置於兩多組轉子模組的中間,圖示中為轉子模組H-1-1周圍為轉子模組圓盤支撐架H-1-2,中央裝設多組轉子模組圓盤定位接續環H-1-3,上轉子模組圓盤與磁聯軸連接定位螺栓,上轉子模組圓盤中心圓環與下轉子模組中心圓環上下兩圓環為固定接續。
如圖12所示為盤形發電機轉子模組永磁磁鐵配置,其中周圍為轉子模
組圓盤支撐架H-1-2,圖中中央裝設多組轉子模組圓盤定位接續環H-1-3,上轉子模組圓盤與磁聯軸連接定位螺栓,上轉子模組圓盤中心圓環與下轉子模組中心圓環上下兩圓環為固定接續,其中圖示為單組轉子模組區塊H-1-5,單組轉子模組區塊H-1-5裝置後,再以每模組區塊以圓周依序裝置於圓形支架上,圖示為單組轉子模組區塊上棒形塊狀永久磁鐵H-1-6。
如圖13所示為盤形發電機單組轉子模組永磁磁鐵配置,圖示為為單組轉子模組區塊H-2-1,上方裝設單組轉子模組區塊上設置的棒形塊狀永久磁鐵H-2-2。如圖14所示為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裝置結構,其中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區塊I-1-1,由多組定子模組區塊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另裝設定子模組區塊圓盤支撐架I-1-2,中央裝設多組定子模組區塊圓盤的中心環I-1-3,多組定子模組區塊圓盤是固定於底基基座的固定架上。
如圖15所示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電感線圈配置,圖15(a)為定子模組區塊I-2-1,其裝設為疊層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I-2-2,其一端為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佈線上下導通連接的貫穿孔I-2-3,另一端裝設為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佈線上下導通連接的貫穿孔I-2-4;圖15(b)為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的單片PCB的上面佈線I-3-1,為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的單片PCB的下方佈線I-3-2,為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的單片PCBI-3-3,圖15(c)單片PCBI-3-3佈線製成半成品後再經加工疊層I-4-1,I-4-2;MAPM電機的定子是在傳統PCB上規劃設計特殊的圖案配置
在多層的印刷電路板上並且互相連接來代替銅線的作用,多層PCB的各層規劃性的互相接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功率密度;規劃性的圖案配置下在散熱方面得到了最佳的管理,這些優異的迴圈銅導線可達節能並提升效率。定子由多層PCB所層壓組成,各層次的PCB其導體導線的大小,形狀和位置具有極大的變動參數,這些參數可優化電機的效率,可改變扭矩及和轉速。窄的導線為內核導磁線圈,可以減少磁損中的渦流損耗且磁場與轉子的軸向一致,外核導磁線圈採用寬的導線,可減少磁阻(提高效率)和磁阻所產生的熱點區域提供散熱降溫的效果。定子兩側裝設永久磁鐵,旋轉的永久磁鐵可代替銅和疊層鎳片或鐵片。當電能加入永磁無刷電機則軸心連接定子兩側的永久磁鐵將轉動是為電動機;當永磁無刷電機軸心連接定子兩側的永久磁鐵轉動時將輸出電能是為發電機。永磁無刷電機表現了『強而有力的技術』-線圈繞組表現在整個多層PCB的表面,消除了磁空隙和不均勻的絕緣(解決了現有電動機的不可控性)及無轉子電流的流動;永磁無刷電機體現了『技術結構簡潔』-在永磁電機結構上並無不平衡的磁力分佈,具有規劃性的緊密間隙及高精度的對齊要求。
如圖16所示複合式逆變裝置電力輸出裝置與發電機分時多相感應電流時序結構,其複合式逆變裝置電力輸出裝置為盤形發電機系統K-1-1,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圖16(a)所示為AC波形整修裝置K-1-2為定子模組的各模組產生的電流輸出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AC-DC整流裝置K-1-3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後再行整流為
直流,DC-AC逆變裝置K-1-4經處理電路將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交流穩壓控制系統(AC Output)係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之後輸出K-1-5;如圖16複合式逆變裝置電力輸出裝置與發電機分時多相感應電流時序結構,其發電機分時多相感應電流時序結構中,盤形發電機系統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由多組定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以棒形塊狀永久磁鐵做為轉子模組,由多組轉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多組定子模組規劃性的安置於兩多組轉子模組的中間;當上下兩轉子模組旋轉時各定子模組將輸出感應電流,各定子模組區塊以三相或多相正弦波(依時序t1、t2、t3.....)圖16(b)所示,各定子模組輸出感應電流PCB1、PCB2.....PCB(n-1)、PCB(n)如圖16(b)所示;當輸入電能驅動動力馬達旋轉,動力馬達規劃為分時驅動,提供初始起動動力與分段持續維持動力,初始起動動力為轉子飛縮體由靜止起動到定速,定速後動力馬達斷開,當轉子飛縮體由定速受發電系統阻尼而降速到定速的85%轉速時,動力馬達起動再將轉子飛縮體加速至定速,以自動的循環維持動力;發電系統的各定子模組將各輸出感應電流,統合各輸出感應電流再透過處理電路後成為輸出電力。
如圖16(c)所示動力馬達分時驅動時序波形IW,方波的高電位時動力馬達起動加速,方波的低電位時動力馬達斷開,為動力馬達斷開時未加入磁動力的衰減情形IW1,為動力馬達斷開時加入磁動力的衰減情形IW/2,所以
當慣性力與重力加入了磁動力輔助將減低衰減,為統合各輸出感應電流再透過處理電路後輸出的電力總合OW。
A-1-1‧‧‧高效率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
A-2-1‧‧‧非接觸磁聯軸動力傳遞系統
A-1-2‧‧‧轉子引擎飛梭體
A-1-3‧‧‧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
A-2-2‧‧‧重力,慣性力
A-2-3‧‧‧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
A-2-4‧‧‧發電系統
Claims (15)
- 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電力放大結構裝置系統包括有一、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A-1-1);二、非接觸動力磁聯軸結構(A-2-1);三、轉子引擎飛梭體裝置結構(A-1-2,A-1-4),;四、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A-1-3);五、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A-2-4)所組成,其中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A-1-1):電力放大系統由外部(如市電或發電廠、發電場)輸入電能驅動動力馬達旋轉,動力馬達規劃為分時驅動,提供初始起動動力與分段持續維持動力,初始起動動力為轉子飛梭體由靜止起動到定速,定速後動力馬達斷開,當轉子飛梭體由定速受發電系統阻尼而降速到定速的85%轉速時,動力馬達起動再將轉子飛梭體加速至定速,以自動的循環維持動力者;非接觸動力磁聯軸結構(A-2-1):磁力聯軸器主要由外轉子和內轉子組成,外轉子內壁上粘附高品質磁塊,相鄰兩塊磁鐵磁極呈相反佈置,內轉子外圓上同樣粘附相鄰兩塊磁極相反的磁塊,外轉子通常安裝在驅動端,磁塊粘附在溝槽內,在靜止狀態下,內外轉子的磁鐵南北極相互吸引,磁場是完全對稱的,當內轉子相對扭轉,磁場產生偏轉,產生的磁力就可傳遞扭矩,在平穩運行時內外轉子相對扭轉角固定,以達到同步傳動,在超載發生時,傳遞扭矩超過聯軸器最大可傳遞扭矩,內外轉子扭轉角趕過最大值,此時內外轉子相互滑動而力矩傳遞被阻斷,在傳動系統中起到超載保護的作用,而超載(如軸承損壞,內轉子卡死等超載原因)消除,內外轉子又可 正常同步傳動者;轉子引擎飛梭體裝置結構(A-1-2,A-1-4):當磁聯軸將動力馬達的動力傳遞到轉子飛梭體時,轉子飛梭體軟起動並旋轉,動力傳達至飛梭體飛輪並達到所規劃的速度,飛梭體飛輪定速旋轉產生慣性力,飛梭體飛輪俱有一定的重量在其定速旋轉時產生一定的慣性力與重力的交互作用力矩,在飛梭體飛輪裝置下結合一圓周永磁磁體排列,運用規劃性的排列下,低磨擦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將會不斷的以磁力線刺激其運動,那麼在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矩下,轉子飛梭體不僅不會停止,只會以低損耗的狀態持續維持旋轉且能同時拖動大瓦數的MAPM發電系統,轉子飛梭體的低損耗將由輸入的動力馬達分時自動填補動能,以輸入動力馬達的低電力損耗達到高電力的發電系統輸出者;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A-1 -3):一個純機械裝置無機械連結扭矩傳動技術透過改變氣隙大小改變扭矩(功率=頻率×扭矩)變頻器透過改變頻率達成調速;經調速改變扭拒的結構達到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降速並取得高扭矩,取得的高扭矩將符合大瓦數MAPM發電系統所需的扭矩者:以及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A-2-4):其線圈繞組表現在整個多層PCB的表面並被規劃為定子模組形式,多組的定子模組被組合成圓周排列組合,轉子部份以永磁磁體被規劃性的排列於一轉子模組,多組的轉子模組被組合成圓周排列組合,定子模組組合置放於兩組的 轉子模組組合之間,當旋轉轉子模組組合時定子模組組合的各模組將產生電流輸出,多相位的電流經複合式逆變裝置規劃產生所需的交流電壓與電流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複合式逆變裝置,當定子模組組合的各模組產生的電流輸出為多相位正弦波,經處理電路將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再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之後輸出,整體化的電力與動力的統合管理與調控,經非接觸的磁懸浮裝置、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作用力矩下的電力放大結構,其電能轉換將變得非常有效率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複合式逆變裝置電力輸出裝置與發電機分時多相感應電流時序結構,其複合式逆變裝置電力輸出裝置為盤形發電機系統(K-1-1),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而AC波形整修裝置(K-1-2)為定子模組的各模組產生的電流輸出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而AC-DC整流裝置(K-1-3)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後再行整流為直流,而DC-AC逆變裝置(K-1-4)係經處理電路將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為交流穩壓控制系統),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之後輸出(K-1-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 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發電系統運用無銅漆包線碟形發電機空氣隙多相磁交鏈永磁無刷發電機,永磁無刷發電機MAPM採用一種新的科技所研製的永磁無刷發電機,在線圈成型部分以PCB疊層組成,採分段電磁陣列技術,減小了定子銅耗,也取消了傳統電機中的鐵心,不使用矽鋼片,也就減少了鐵耗及鐵心齒槽帶來的鐵磁飽和效應,這樣,在運行區間內馬達的最大轉矩曲線是線性的,可提高馬達轉矩倍數,而且消除了定子、轉子之間的磁拉力,減小了軸承載荷,減小了電機的機械耗,使發電機可達到94~98%的高效率,且同一功率等級下,比普通電機體積小,重量輕,它以PCB上的銅箔替代了銅漆包線,節省銅的使用率,透過PCB的規劃設計做為永磁電機的定子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間歇(分時)多相驅動裝置與非接觸動力磁聯軸結構,其包括交流輸入(AC Input)(C-1-1),交流輸入(C-1-1)可來自電網(市電)或發電廠(核能、火力、水力)、發電場(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等);輸入交流直流(AC-DC)整流裝置(C-1-2);輸入多相波間歇(分時)驅動裝置(C-1-3),驅動高效率多相波直流無刷變頻電機;輸入多相波驅動高效率直流無刷變頻電動機(C-1-4);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1-5),其中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1-5)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而磁力聯軸器主要由外轉子(C-1-6,C-1-7)和內轉子(C-1-8,C-1-9)組成,其中外轉子內壁上粘附高品質磁塊,相鄰兩塊磁鐵磁極呈相反佈置,內轉子外圓上同 樣粘附相鄰兩塊磁極相反的磁塊,其中外轉子通常安裝在驅動端,磁塊粘附在溝槽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轉子引擎飛梭體裝置結構包括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1-1,D-3-1)、轉子引擎飛梭體(D-2-1,D-2-2,D-2-3)、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保護蓋(D-4-1)、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D-4-2)、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D-4-3)及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底座(D-4-4)所組成,其中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1-1)由外轉子(D-1-2)和內轉子(D-1-4)相向組成,其外轉子(D-1-2)內有銅導體(D-1-3),內轉子(D-1-4)為永磁磁鐵(D-1-5);並往下連接轉子引擎飛梭體(D-2-1,D-2-2,D-2-3);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3-1),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其中盤形發電機系統(D-3-2)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D-3-1)的內轉子(D-1-2),中心軸心將穿透內轉子(D-3-3),外轉子固定於中心軸心(D-3-4);在連接裝設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保護蓋(D-4-1),為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D-4-2)以支撐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內轉子,連接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D-4-3),下方裝設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底座(D-4-4)。
- 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電力放大結構系統方塊中係指裝設包括有為交流輸入(AC Input)(B-1-1),而交流輸入(B-1-1)可來自電網(市電)或發電廠(核能、火力、水力)、發電場(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等),輸入交流直流(AC-DC)整流裝置(B-1-2),輸入 多相波間歇(分時)驅動裝置(B-1-3),作為驅動高效率多相波直流無刷變頻電機,輸入多相波驅動高效率直流無刷變頻電動機(B-1-4),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B-1-5),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連接轉子引擎飛梭體(B-1-6),具有慣性及重力的作用力,轉子引擎飛梭體(B-1-6)連接磁動力加速裝置(B-1-7),以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轉子引擎飛梭體(B-1-6)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B-1-8),作為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距轉換系統,連接為盤形發電機系統(B-1-9),下方為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點(B-1-0),底部為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點底座(B-1-11),盤形發電機系統(B-1-9)連接AC波形整修裝置(B-1-12),作為定子模組的各模組產生的電流輸出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連接AC-DC整流裝置(B-1-13),為多相位正弦波波形整形電路後再行整流為直流,連接DC-AC逆變裝置(B-1-14),經處理電路將多相位正弦波經逆變裝置整合為單相或三相交流電壓與電流,作為交流穩壓控制系統,經由交流穩壓控制系統調整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之後輸出(B-1-5)。
- 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電力放大主體裝置結構,其中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3-1),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係為主體的中心軸心(C-3-2),為慣性力、重力交互作用產生力矩的飛轉子引擎飛梭體(C-3-3),飛轉子引擎飛梭體(C-3-3)下方裝設磁動力加速裝置(C-3-4),以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主體的中心軸心(C-3-2)下部與飛轉子引擎飛梭體(C-3-3)下方裝設磁聯 軸動力連接裝置(C-3-5),係為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距 轉換系統,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3-5)下方與主體的中心軸心(C-3-2)兩側裝設棒形塊狀永久磁鐵做為轉子模組(C-3-6),係由多組轉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形成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配置結構,多組定子模組規劃性的安置於兩多組轉子模組的中間,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C-3-5)下方裝設盤形發電機系統定位螺栓(C-3-7),盤形發電機系統裝置結構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內轉子上,中心軸心與外轉子固定並穿透內轉子,棒形塊狀永久磁鐵做為轉子模組(C-3-6)之間裝設多組盤形發電機轉子模組棒形塊狀永久磁鐵(C-3-8),並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C-3-9),由多組定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形成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裝置結構,中心軸心(C-3-2)底部為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點(C-3-1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環形磁動力輔助裝置結構,在支撐固定架(E-1-3)之間裝設磁動力加速裝置(E-1-1,E-1-2),以磁力線吸引與排斥維持其運動,而轉子引擎飛梭體,當磁聯軸將動力馬達的動力傳遞到轉子飛梭體時,轉子飛梭體軟起動並旋轉,動力傳達至飛梭體飛輪並達到所規劃的速度,飛梭體飛輪定速旋轉產生慣性力,飛梭體飛輪俱有一定的重量在其定速旋轉時產生一定的慣性力與重力的交互作用力矩,在飛梭體飛輪裝置下結合一圓周永磁磁體排列,運用規劃性的排列下,低磨擦高速旋轉的轉子飛梭體,將會不斷的以磁力線刺激其運動,那麼在慣性力、重力、磁力的交互 作用力矩下,轉子飛梭體不僅不會停止,只會以低損耗的狀態持續維持旋轉且能同時拖動大瓦數的MAPM發電系統,轉子飛梭體的低損耗將由輸入的動力馬達分時自動填補動能,以輸入動力馬達的低電力損耗達到高電力的發電系統輸出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發電機磁聯軸裝置結構,其包括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F-1-1),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而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磁力聯軸器主要由外轉子(F-1-3)和內轉子(F-1-6)組成,外轉子(F-1-3)內有銅導體(F-1-4),內轉子(F-1-6)為永磁磁鐵(F-1-6' );外轉子(F-1-3)固定於中心軸心(F-1-5),其中盤形發電機系統(F-1-2)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內轉子(F-1-6)上,中心軸心(F-1-5)將穿透內轉子(F-1-6)的空心孔(F-1-7),中心軸心(F-1-5)下方的固定架(F-2-1)作為盤形發電機系統(F-1-2)與內轉子(F-1-6)的固定支撐,固定架(F-2-1)下方裝設一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軸承保護蓋(F-2-3),並以軸承(F-2-2)套入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以支撐非接觸磁聯軸動力扭矩轉換系統內轉子,連接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F-2-4),下方裝設低磨擦系數中心軸心底座(F-2-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盤形發電機系統裝置結構,中央裝設轉子引擎飛梭體中心軸心(G-1-1),連接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外轉子(G-1-2),其具有非接觸傳動、吸引作用的力與磁懸浮的作用,與外轉子(G-1-2)相向裝設一磁 聯軸動力連接裝置內轉子(G-1-3),內轉子(G-1-3)下方裝設盤形發電機系統定位螺栓(G-1-4),其中盤形發電機系統固定於磁聯軸動力連接裝置的內轉子上,中心軸心與外轉子固定並穿透內轉子,由多組轉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多組定子模組規劃性的安置於兩多組轉子模組的中間,盤形發電機系統與內轉子裝設固定架G-1-7支撐,兩側裝設多組轉子模組的棒形塊狀永久磁鐵(G-1-6)與棒形塊狀永久磁鐵的轉子模組(G-1-5),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G-1-8),由多組定子模組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並裝設在碟形發電機定子多組模組圓周組態支撐固定架(G-1-9)。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盤形發電機轉子模組永磁磁鐵配置,係由多組轉子模組(H-1-1)依環形排列組成一個圓周,其周圍為轉子模組(H-1-1)圓盤支撐架(H-1-2),中央裝設多組轉子模組圓盤定位接續環(H-13),上轉子模組圓盤與磁聯軸連接定位螺栓,上轉子模組圓盤中心圓環與下轉子模組中心圓環上下兩圓環為固定接續,其中圖示為單組轉子模組區塊,單組轉子模組區塊裝置後,再以每模組區塊以圓周依序裝置於圓形支架上,為單組轉子模組區塊上棒形塊狀永久磁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裝置結構,以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做為定子模組區塊,由多組定子模組區塊依環形排列組成一 個圓周,裝設定子模組區塊圓盤支撐架,中央裝設多組定子模組區塊圓盤的中心環,多組定子模組區塊圓盤是固定於底基基座的固定架上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盤形發電機定子模組電感線圈配置,係為定子模組區塊(I-2-1),裝設為疊層PCB佈線取代銅漆包線電感(I-2-2),其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佈線上下導通連接的貫穿孔(I-2-3,I-2-4),而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的單片PCB的佈線可為上、下方線(I-3-1,I-3-2),再將定子模組區塊疊層PCB的單片PCB,單片PCB佈線製成半成品後再經加工疊層(I-4-1,I-4-2)。
- 一種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其中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配置結構,裝設有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內圈(E-2-1),係為固定於轉子飛梭體中心軸心,裝設有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外圈(E-2-2),係固定於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架(E-3-5),其轉子飛梭體中心軸心為規劃性的周圍永磁磁體(E-3-1)順序排列兩側係為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內圈支架(E-3-2),隨著轉子飛梭體中心軸心旋轉,為規劃性的圓周永磁磁體(E-3-4)順序排列,為環形磁動力永磁磁鐵的外圈支架(E-3-5),作為固定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架,為磁動力加速裝置外支撐架低基(E-3-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3773U TWM501690U (zh) | 2014-03-05 | 2014-03-05 | 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3773U TWM501690U (zh) | 2014-03-05 | 2014-03-05 | 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1690U true TWM501690U (zh) | 2015-05-21 |
Family
ID=5372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3773U TWM501690U (zh) | 2014-03-05 | 2014-03-05 | 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0169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24567A (zh) * | 2017-09-09 | 2017-12-29 | 刘宾 | 车载综合发电装置 |
TWI705645B (zh) * | 2019-02-23 | 2020-09-21 | 魅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 磁電能量轉換裝置 |
CN113595446A (zh) * | 2021-07-16 | 2021-11-02 | 河南博善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磁助推悬浮式电动发电机高速转子 |
-
2014
- 2014-03-05 TW TW103203773U patent/TWM50169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24567A (zh) * | 2017-09-09 | 2017-12-29 | 刘宾 | 车载综合发电装置 |
TWI705645B (zh) * | 2019-02-23 | 2020-09-21 | 魅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 磁電能量轉換裝置 |
CN113595446A (zh) * | 2021-07-16 | 2021-11-02 | 河南博善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磁助推悬浮式电动发电机高速转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019489A1 (en) | Direct wind energy generation | |
Cao et al. | Wind turbine generator technologies | |
Chan et al. | Permanent-magnet machines for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A review | |
CN204408234U (zh) | 海上大型直驱开关磁阻风力发电机功率变换器及其系统 | |
WO2011142877A1 (en) | Radial flux permanent magnet alternator with dielectric stator block | |
TWM501690U (zh) | 具有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 | |
EP2539266B1 (en) |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rack and pinion lifts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these | |
CN102638056A (zh) | 一种直驱式并网风力发电机组 | |
CN103206345A (zh) | 两向旋转风力发电设备 | |
CN103532336A (zh) | 矩阵式不倒翁发电装置 | |
CN202550587U (zh) | 一种直驱式并网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4615569U (zh) | 一种液力变矩无刷同步电励磁发电机组 | |
TW201534816A (zh) | 具有小型化分時驅動重力交鏈慣性力磁力自轉軸電力放大結構裝置 | |
CN202250623U (zh) | 一种磁悬浮式风力发电装置 | |
CN202832983U (zh) | 一种高层楼体风力发电站 | |
CN102122596A (zh) | 直流智能电网 | |
CN202370737U (zh) | 趸船流水发电组合式电站 | |
CN202565207U (zh) | 磁悬浮碟形发电机 | |
JP3119542U (ja) | フライホイール倍力発電機 | |
CN105298726A (zh) | 低转矩脉动螺旋型多相容错结构洋流发电机组 | |
Burchell et al. | Project Neptune: Critical Component Tests for a Fully Flooded Direct-Drive Linear Generator for Wave Energy Convertors | |
Ramya et al. | Effectual and Lossless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Methodology using Wind-Lens Technology | |
CN206977253U (zh) | 一种具有电能转化率高的发电机 | |
CN202645820U (zh) | 一种小型家用水能发电装置 | |
CN205618290U (zh) | 一种水电站用发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