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8012U - 共振按摩儀 - Google Patents

共振按摩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8012U
TWM498012U TW103217604U TW103217604U TWM498012U TW M498012 U TWM498012 U TW M498012U TW 103217604 U TW103217604 U TW 103217604U TW 103217604 U TW103217604 U TW 103217604U TW M498012 U TWM498012 U TW M49801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ce
magnetic core
sleeve
head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7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uo-Qing Tang
Original Assignee
Duo-Qing T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o-Qing Tang filed Critical Duo-Qing Tang
Priority to TW103217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8012U/zh
Publication of TWM498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8012U/zh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共振按摩儀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共振按摩儀,其係將不同頻率之共振棒以五行循環方式,直接打在穴道上,能藉由共振促進患部的血液循環。
按,中醫的診療除了把脈、觀顏、觸診等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外,更係針對人體的經絡、穴道進行疏通,藉以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因此,中醫的理論基礎,主要係針對人體的12個經脈,包括:肝、心、脾、肺、腎、心包、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等進行治療,同時衍生有各式的民俗療法,其中以針炙、推拿、按摩、氣功等為大宗療法,都是改善經絡穴道、去淤活血、放鬆筋骨等,而達到人體保健的效果。
運用各種民俗療法雖能達到改善身體狀況之目的,但卻有各自的缺失利弊,例如:刮痧對於中暑效果較佳,但是過度施力,則會造成二度傷害;而拔罐效果與刮痧接近,用途較廣但是使用上甚為麻煩,通常需要專業人士操作,避免受傷;放血,具有極佳的退熱及破瘀功效,在針灸前使用能明顯增加療效,但施行上較為危險,灸療,係以通經活絡為主要功效,特別注意燙傷的危險,且應在通風良好處使用;按摩,可放鬆肌肉,並能治療局部的筋骨問題;整復,可治療許多其他療法難以治療的疾病,主要以傷科為主。
以上的各種民俗療法都能幫助患者改善症狀,但皆需要專業人士進行操作,避免施行上的危險,或造成傷勢加劇,其中,按摩及刮痧較為簡易,一般人可自行操作,藉以減緩局部的不適,來改善自身的筋骨酸痛,或去除身上的熱氣。
創作人係專門從事於民俗療法及人體能量的研究,而研發出一種共振按摩儀,其係將磁芯以環狀排列在套筒內,並以五行循環共振方式按摩,達到穴道的暢通,除能促進血液循環更可改善患者的症狀,而為 一種新興的民俗療法。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共振按摩儀,特別是指一種利用共振原理來進行人體穴道疏通,以達到按摩效果的裝置,由於人體組織是一個複雜的組織結構,以中醫的理論,身體各器官是完全與五行相關的,是最合乎大自然運轉的規則與變化,人體除了有我們所熟知的免疫系統,還有自動診斷系統及自癒修復系統,而免疫系統大多用於對抗外來的病毒及各種有毒物質,而自癒修復系統則會修復身體所有受損的器官,包括外傷及損傷的人體內各器官及組織,若要維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保持人體14條主要經絡的暢通。
因此,創作人研發出一種共振按摩儀,能運用共振來調理身體,其主要係由套筒、磁芯、電磁線圈及套蓋所組成,該套筒具容置空間,供放置磁芯,而磁芯係以複數根環狀繞設在套筒內,且於磁芯之環邊設有電磁線圈,可利用電源來導通電磁線圈,並能藉由電磁線圈13使磁芯產生上下拉力,使磁芯產生不同頻率之振動,至於磁芯則於底端設有共振頭,能藉由電磁線圈產生上下拉力,並能依據所設定的頻率進行上下振動,且可同時進行加熱,以提昇使用效能,而於套筒底部環邊連結一套蓋,以組成按摩儀,該套蓋為中空狀,供包覆磁芯之共振頭,並使共振頭能於套蓋內進行伸縮。
使用時,先於肚臍上鋪設一布塊,然後將按摩儀置放於布塊上並對齊肚臍的位置,使共振頭以肚臍為中心進行共振按摩,當通電時,則能依單點輪流振動、五行相生順序振動、雙點或數個共同振動,更可調整頻率,以符合該部位之最佳頻率,且能於操作時進行加熱,達到局部的血液循環,能促進使用效果,因此,該共振療法其共振幅度深層度達10~30cm,深層至肌肉層皮下組織,可以快速將肌肉酸痛立即消除,能非常快速疏通經絡,有經絡鎮定作用,遠比手法按摩效果超過3~5倍,並使肌肉、軟組織、器官、都能夠共振協調下達到最大平衡之目的,所以本按摩儀為一種新興的按摩裝置。
〔本創作〕
1‧‧‧按摩儀
11‧‧‧套筒
12‧‧‧磁芯
121‧‧‧共振頭
13‧‧‧電磁線圈
14‧‧‧套蓋
15‧‧‧軟質墊
2‧‧‧電源
3‧‧‧肚臍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使用之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中空管管徑之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中空管管徑之另一實施例圖。
第6圖係本創作側面之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使用之第1動作圖。
第8圖係本創作使用之第2動作圖。
首先,請參閱第1圖並配合第2圖所示,其主要係由套筒11、磁芯12、電磁線圈13及套蓋14所組成,該套筒11具容置空間,供放置磁芯12,而磁芯12係以複數根環狀繞設在套筒11內,本實施例為五根,能以五行分佈進行施作,且於磁芯12之環邊設有電磁線圈13,其係連接電源2,可利用電源2來導通電磁線圈13,並能藉由電磁線圈13使磁芯12產生上下拉力,使每一磁芯12產生不同頻率之振動,至於磁芯12則於底端設有共振頭121,並能依據所設定的頻率進行上下振動,且施作同時可進行加熱,以提昇使用效能,位於共振頭121上套設一軟質墊15,避免共振頭121太過銳利而刺傷皮膚,並於套筒11底部環邊連結一套蓋14,以組成按摩儀1(如第3圖所示),該套蓋14為中空狀,供包覆磁芯12之共振頭121,使共振頭121能於套蓋14內進行伸縮。
其次,每一個物質都有其內在固有的振動頻率(natural frequency),或稱為共振頻率(resonant frequency)。許多器官有超過一個共振頻率,所以器官本身就是一個精細而微弱的自然電磁波振動系統。例如肝臟有肝臟的共振頻率,心臟有心臟的共振頻率,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有其固有的共振頻率。例如:大腦是“共振”調控中心,穴位是“共振”腔、經絡通道是“共振”通路,內臟是“共振”器官,共同構成人體大腦信息“共振”調控系統,通過“共振”傳遞能量和信息,以聯繫和調控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藉由本創作之按摩儀1進行部位的局部共振(如第2圖所 示),可調節身體的經絡,不僅放鬆肌肉,並達到共振協調平衡之目的。
由於人體組織是一個複雜的組織結構,以中醫的理論,身體 各器官是完全與五行相關的,是最合乎大自然運轉的規則與變化,所以按摩儀1之磁芯12的共振頭121係以五行分布,請繼續參閱第4圖、第5圖及第6圖所示,該共振頭121能以單點輪流振動、五行相生順序振動、雙點或數個共同振動,更可調整每一共振頭121打出不同的共振頻率,其共振頻率及打出順序都能依據施作者對施作部位作最佳的設定調整,以符合該部位之最佳頻率,並能於施作時進行加熱,達到局部的血液循環,提升使用效果。
使用時,請再參閱第7圖所示,先將按摩儀1對齊肚臍3的 位置,使共振頭121以肚臍3為中心進行共振按摩,亦可於施作部位上鋪設一布塊,藉以保護較敏感的皮膚,當通電時,該共振頭121則能依所設定之共振頻率及振動順序進行上下振動(如第8圖所示),使共振頻率能符合該部位之最佳頻率,並可於共振按摩同時進行加熱,以加速按摩效能,尤其該共振療法其共振幅度深層度達10~30cm,深層至肌肉層皮下組織,有效將肌肉酸痛立即消除,且能疏通經絡,使經絡達到鎮定作用,遠比手法按摩效果超過3~5倍,並使肌肉、軟組織、器官、都能夠共振協調下達到最大平衡之目的,所以本按摩儀1為一種新興的按摩裝置。
綜上所述,本創作以五行分布設置磁芯,而能運用電磁線圈 產生磁芯之上下振動,再藉由磁芯之共振頭的上下振動,使施作部位內產生共振,並運用此共振原理來按摩患部,藉以達到活絡筋骨、按摩穴道、通經活血,使筋骨暢通以減緩病症的效果,且完全不會傷害患部表面,加上施行上簡易方便,確實為一理想的按摩裝置,理已符合新型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1‧‧‧按摩儀
11‧‧‧套筒
12‧‧‧磁芯
121‧‧‧共振頭
14‧‧‧套蓋
15‧‧‧軟質墊

Claims (4)

  1. 一種共振按摩儀,其主要係由套筒、磁芯、電磁線圈及套蓋所組成,該套筒具容置空間,供放置磁芯,而磁芯係以複數根環狀繞設在套筒內,且於磁芯之環邊設有電磁線圈,其係連接電源,能利用電源來導通電磁線圈,使每一磁芯產生不同頻率之振動,至於磁芯則於底端設有共振頭,並能依據所設定的頻率進行上下振動,而於套筒底部連結一套蓋,以組成按摩儀,該套蓋為中空狀,供包覆磁芯之共振頭,並使共振頭能於套蓋內進行伸縮。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共振按摩儀,其中,該磁芯係以五行環繞分布在套筒內。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共振按摩儀,其中,該磁芯之共振頭於振動時能同時進行加熱。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共振按摩儀,其中,該磁芯之共振頭底端套設有軟質部。
TW103217604U 2014-10-02 2014-10-02 共振按摩儀 TWM498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604U TWM498012U (zh) 2014-10-02 2014-10-02 共振按摩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604U TWM498012U (zh) 2014-10-02 2014-10-02 共振按摩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012U true TWM498012U (zh) 2015-04-01

Family

ID=53439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7604U TWM498012U (zh) 2014-10-02 2014-10-02 共振按摩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8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42893A (zh) 能對頭、頸及肩部施行電療按摩的裝置
JP6726807B2 (ja) 統合医療及びホリスティックヒーリングの為の携帯型非侵襲性装置
JP2014531296A (ja) 温熱治療器のマッサージパターンの設定方法
TW202108108A (zh) 針灸治療設備及其用途
RU2202323C2 (ru) Способ волновой биомеханотерапии б.с. савельева
KR20220154741A (ko) 건강 관리 장치, 건강 관리 본체, 건강 관리 방법 및 건강 관리 시스템
WO2016010265A1 (ko) 다중 주파수 초음파를 이용한 치료기
TWM550157U (zh) 低頻次聲波理療器
CN204193320U (zh) 治疗仪
TWM498012U (zh) 共振按摩儀
CN205163901U (zh) 一种中医内科康复护理带
CN108210314A (zh) 一种保健用艾灸披肩
CN211723992U (zh) 一种具有穴位按摩功能的火龙罐
CN204246473U (zh) 共振按摩仪
CN207928482U (zh) 一种便携式通督调任理疗按摩带
CN206730278U (zh) 一种疼痛诊疗装置
CN205322755U (zh) 一种座式熏蒸仪
CN205181720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全身护理按摩椅
CN204033739U (zh) 共振按摩装置
CN212973513U (zh) 一种化疗患者用肢体熏蒸装置
CN212940532U (zh) 磁疗中药熏蒸装置
CN201253329Y (zh) 一种痔疮治疗器
CN209137331U (zh) 一种经络艾灸盒
Park et al. Review on the Stimulating Technologies of Acupuncture Points in the Patents
CN205322756U (zh) 一种熏蒸雾化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