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6452U -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6452U
TWM496452U TW103220076U TW103220076U TWM496452U TW M496452 U TWM496452 U TW M496452U TW 103220076 U TW103220076 U TW 103220076U TW 103220076 U TW103220076 U TW 103220076U TW M496452 U TWM496452 U TW M49645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late
plate
connecting plate
intervertebral disc
lower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0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g-Tung Liu
Original Assignee
Jung-Tung Li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g-Tung Liu filed Critical Jung-Tung Liu
Priority to TW103220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6452U/zh
Publication of TWM496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6452U/zh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Description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0001】  本發明係隸屬於人工椎間盤之領域,特別係針對一種具有彈性緩衝變形功能的人工椎間盤結構。
 【0002】  按,脊椎(Vertebra)亦有人稱之為脊柱(Spine),其主要係用以支撐人體直立的主幹,就結構上作分類,其由上而下總共包括了七個頸椎(Cervical vertebrae)、十二個胸椎(Thoracic vertebrae) 、五個腰椎(Lumbar vertebrae)、薦骨(Sacrum)及尾骨(Coccyx),其具有支撐身體、保護脊髓之功能,在各節之間又以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作緩衝,該椎間盤提供了脊椎避震及可供彎曲的功能。
 【0003】  在許多臨床病例中可以瞭解到,脊椎本身受損及發生病變的機會相當高,故而在國內外已發展出了多種不同型式的脊椎內固定器,當脊椎因跌傷或其他因素發生傷害時,可藉由外科手術將脊椎內固定器植入人體的脊椎側,而可提供患者適切的支撐作用,雖然患者在加裝了固定器後雖無法如同一般健康的人般蹦蹦跳跳,但已解決了早期脊椎受傷後即必須長期臥床的問題,該類脊椎內固定器確為外科醫學上的一大進步,對患者而言亦是一大福音。但對於一些椎間盤退化或受損的患者而言,脊椎固定器並無法完全解決患者之問題,因為一般腰椎間的椎間盤病變屬於脊椎病變中較常見的一種,其椎間盤被壓扁時,會使得椎管(Spinal canal)變窄而壓迫神經,習知之脊椎固定器的安裝雖然提供了患者脊椎的一份支撐力量,但其手術後的剛性固定構造反而破壞人體脊椎整體的活動性,往往未能完全解決患者的痛苦與不便。
 【0004】  近年來,人工椎間盤(Artificial Disc)已經開始進行臨床使用,用以治療椎間盤退化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目前市面上可見的人工椎間盤有遇水可凝固的(Hydraulic)型式、彈性的(Elastic)型式、液動的(Hydrostatic)型式與磨耗的(Wear)型式等。此類的人工椎間盤不僅可以達到重建塌陷椎間盤高度的治療目的,同時也可以使受治療區椎間盤的活動度不致於減少。
 【0005】  有關台灣第M384014號專利案所揭露之脊椎植入結構體,即為取代人體病變椎間盤,植入相鄰兩脊椎之間,以提供支撐功用,增強脊椎的穩定度;而脊椎植入結構體中間並可填充自體骨或人造骨組織,以促進骨融合的效果。然經許多臨床實驗報告所證實,習知之脊椎固定器及其填充之自體骨與人造骨組織係由剛硬的材料製成,且其不可壓縮,易造成脊椎之椎體再次受損、變形或破壞,故習知之脊椎固定器係存在滑移或下沉(sinking or subsidence)導致椎間隙變窄、頸椎生理弧度喪失以及螺釘脫出或斷裂等併發症,再次造成患者的痛苦,確有改善之必要。
 【0006】  有鑑於此,本案創作人以其多年從事相關醫療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待解決問題,詳加審慎評估及精心設計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創作。
 【0007】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係安裝在人體脊椎之相鄰兩椎體間,以重建塌陷的椎間盤之原有高度,並強化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與椎間之間的穩定度,以避免該人工植入物滑移或下沉的問題,且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具備緩衝彈性變形的特性,提供緩衝吸震之力道,因此在人體活動時,可具有舒適感且不具方向之限制。
 【0008】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包括一本體及一支撐墊體,其中,該本體係包括一上定位板、一連接部及一下定位板,該本體之中央位置係縱向貫穿有一容置空間,而該上、下定位板係呈對稱平行狀,於各該定位板外表面分別凸設有鋸齒狀之卡合齒,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末端外表面係分別設有一曲率近似脊椎椎體曲面之弧面,該連接部包括一第一連接板及一第二連接板,該第一連接板前端係連接於該第二連接板前端,且其縱向斷面係呈V形之結構,該第一連接板末端係向上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上定位板末端,而該第二連接板末端係向下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下定位板末端,使該上定位板、該下定位板、該第一連接板及該第二連接板結合成一體結構,而令該本體縱向斷面係呈M型構造者,故本體具有緩衝彈性變形的特性,提供緩衝吸震之力道,因此在人體活動時,可具有舒適感且不具方向之限制;該支撐墊體具備良好的支撐力,其係充填佈滿於該本體之容置空間中,並植入患部後,其頂端及底端與人體脊椎之相鄰兩椎體接觸的面積增加,藉此強化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與椎體間的穩定度,維持較佳的界面強度,以減少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滑移或下沉的問題。
 【0009】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包括一本體及一支撐墊體,其中,該本體係包括一上定位板、一連接部及一下定位板,該本體之中央位置係縱向貫穿有一容置空間,而該上、下定位板係呈對稱平行狀,於各該定位板外表面分別凸設有鋸齒狀之卡合齒,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末端外表面係分別設有一曲率近似脊椎椎體曲面之弧面,連接部A具有一連接板體,該連接板體末端係向上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上定位板末端,而該連接板體前端係向下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下定位板前端,使該上定位板、該下定位板及該連接板體結合成一體結構,而令該本體縱向斷面係呈Z型構造者,故本體具有緩衝彈性變形的特性,提供緩衝吸震之力道,因此在人體活動時,可具有舒適感且不具方向之限制;該支撐墊體具備良好的支撐力,其係充填佈滿於該本體之容置空間中,並植入患部後,其頂端及底端與人體脊椎之相鄰兩椎體接觸的面積增加,藉此強化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與椎體間的穩定度,維持較佳的界面強度,以減少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滑移或下沉的問題。
 【0019】
10‧‧‧本體
11‧‧‧上定位板
111‧‧‧卡合齒
112‧‧‧弧面
12、12A‧‧‧連接部
121‧‧‧第一連接板
122‧‧‧第二連接板
123‧‧‧連接板體
13‧‧‧下定位板
131‧‧‧卡合齒
132‧‧‧弧面
14‧‧‧容置空間
20‧‧‧支撐墊體
21‧‧‧上抵接面
22‧‧‧下抵接面
40‧‧‧脊椎
41‧‧‧椎體
 【0010】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的立體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植入相鄰兩椎體間之側視示意圖;
圖4係根據圖3之剖視圖;
圖5係與圖4類似,其係顯示透過卡合齒將本體固定於相鄰兩椎體之間;
圖6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7係圖6的立體分解圖;
圖8係圖7沿A-A剖面線之剖視示意圖。
 【0011】  為使審查委員對於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及功效,能有更進一步之了解,以下謹以一具體實施例,且佐以圖式作詳細說明。
 【0012】  請參閱圖1~圖5所示,其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包括一本體10及一支撐墊體20,其中:
 【0013】  該本體10係概略呈橢圓形的框架彈性體狀,且其材質為鈦合金、鉭合金或不銹鋼等合金材料所加工製成,因該等材料具有良好機械強度和抗化學性,所以適合植設在人體脊椎間使用;該本體10係包括一上定位板11、一連接部12及一下定位板13,該上定位板11及該下定位板13係呈對稱平行狀,於各該定位板11、13外表面分別凸設有鋸齒狀之卡合齒111、131,該上定位板11及該下定位板13末端外表面係分別設有一曲率近似脊椎40椎體41曲面之弧面112、132;該連接部12包括一第一連接板121及一第二連接板122,該第一連接板121前端係連接於該第二連接板122前端,且其縱向斷面係呈V形之結構,該第一連接板121末端係向上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上定位板11末端,而該第二連接板122末端係向下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下定位板13末端,使該上定位板11、該下定位板13、該第一連接板121及該第二連接板122結合成一體結構,而令該本體10縱向斷面係呈M型構造者,故本體10具有緩衝彈性變形的特性,提供緩衝吸震之力道,因此在人體活動時,可具有舒適感且不具方向之限制。
 【0014】  在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之本體10中,為避免該人工植入物滑移或下沉的考量下,則在該本體10之中央位置係設有一長槽狀的容置空間14,其係同時縱向貫穿該上、下定位板11、13、該第一連接板121及該第二連接板122,而在該本體10之容置空間14中充填佈滿該支撐墊體20,其中,該支撐墊體20係呈長槽狀體的支撐結構,其材質為聚胺酯(polyurethane,PU)、矽利康(silicone)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所製成,故該支撐墊體20具備良好的支撐力,且其係不可壓縮,該支撐墊體20頂端及底端分別具有一上抵接面21及一下抵接面22,且該支撐墊體20之上下高度係略小於該上定位板11及該下定位板13之上下卡合齒111、131之高度者,當本創作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植入脊椎患部後,該支撐墊體20之上抵接面21及下抵接面22與人體脊椎40之相鄰兩椎體41相互接觸,藉此強化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與椎體間的穩定度,維持較佳的界面強度,以減少該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滑移或下沉的問題,達到早日修復脊椎患部的功效。
 【0015】  請再參閱圖3~5所示,本創作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係由人體後方二側依序植入在人體脊椎40之相鄰兩椎體41間,如此可在進行植入手術時避開主要神經組織,首先,利用一夾持器械(圖未示)夾持該本體10後端,藉由該本體10前端的弧面112,而可便於本創作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組裝植入狹窄的相鄰兩椎體41間,並使該上、下定位板11、13與將要植入之鄰近椎體41端面貼合,如此即可利用該卡合齒111、131分別卡固而不會向外滑出,使本創作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更穩固於椎骨間,以重建塌陷的椎間盤之原有高度,俾提供均衡而穩定的脊椎支撐效果者。
 【0016】  請參閱圖6~圖8,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連接部12A構造,即第二實施例之連接部12A具有一連接板體123,該連接板體123末端係向上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上定位板11末端,而該連接板體123前端係向下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下定位板13前端,使該上定位板11、該下定位板13及該連接板體123結合成一體結構,而令該本體10縱向斷面係呈Z型構造者。
 【0017】  此外,在實際的應用上,本創作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並不侷限安裝於脊椎的頸椎、胸椎或腰椎的任ㄧ部位,即可因應欲安裝部位的不同而調整設計成符合需求的尺寸大小,藉以容許相關之椎間體具有不同的運動範圍。
 【0018】  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創作之原理及其功效,並非限制本創作;因此,習於此技術之人士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仍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本創作已具備產業上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並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起申請。
10‧‧‧本體
11‧‧‧上定位板
111‧‧‧卡合齒
112‧‧‧弧面
12‧‧‧連接部
121‧‧‧第一連接板
122‧‧‧第二連接板
13‧‧‧下定位板
131‧‧‧卡合齒
132‧‧‧弧面
20‧‧‧支撐墊體
21‧‧‧上抵接面

Claims (1)

  1. 1.  一種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包括:
    一本體,包括一上定位板、一下定位板及一連接部,其中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係對應平行對稱,該連接部包括一第一連接板及一第二連接板,
    該第一連接板前端係連接於該第二連接板前端,且其縱向斷面係呈V形之結構,該第一連接板末端係向上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上定位板末端,而該第二連接板末端係向下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下定位板末端,使該上定位板、該下定位板、該第一連接板及該第二連接板結合成一體結構,而令該本體縱向斷面係呈M型構造者,該本體之該上定位板、該下定位板、該第一連接板及該第二連接板之中央位置係縱向貫穿有一長槽狀的容置空間;以及
    一支撐墊體,其係呈長槽狀體的支撐結構,該支撐墊體係對應設置佈滿於該本體之容置空間內。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外表面係分別設有鋸齒狀之卡合齒,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末端外表面係分別設有一曲率近似脊椎椎體曲面之弧面構造。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本體係選自於鈦合金、鉭合金、不銹鋼之一材料所製成。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支撐墊體係選自於聚胺酯(polyurethane,PU)、矽利康(silicone) 之一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所製成。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支撐墊體頂端及底端分別具有一上抵接面及一下抵接面,且該支撐墊體之上下高度係略小於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之上下卡合齒之高度者。
    6.  一種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包括:
    一本體,包括一上定位板、一下定位板及一連接部,其中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係對應平行對稱,該連接部具有一連接板體,該連接板體末端係向上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上定位板末端,而該連接板體前端係向下連接於反向水平延伸之下定位板前端,使該上定位板、該下定位板及該連接板體結合成一體結構,而令該本體縱向斷面係呈Z型構造者,該本體之該上定位板、該下定位板及該連接板體之中央位置係縱向貫穿有一長槽狀的容置空間;以及
    一支撐墊體,其係呈長槽狀體的支撐結構,該支撐墊體係對應設置佈滿於該本體之容置空間內。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外表面係分別設有鋸齒狀之卡合齒,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末端外表面係分別設有一曲率近似脊椎椎體曲面之弧面構造。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本體係選自於鈦合金、鉭合金、不銹鋼之一材料所製成。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支撐墊體係選自於聚胺酯(polyurethane,PU)、矽利康(silicone) 之一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所製成。
    10.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其中該支撐墊體頂端及底端分別具有一上抵接面及一下抵接面,且該支撐墊體之上下高度係略小於該上定位板及該下定位板之上下卡合齒之高度者。
TW103220076U 2014-11-12 2014-11-12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TWM496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076U TWM496452U (zh) 2014-11-12 2014-11-12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076U TWM496452U (zh) 2014-11-12 2014-11-12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6452U true TWM496452U (zh) 2015-03-01

Family

ID=5318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0076U TWM496452U (zh) 2014-11-12 2014-11-12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6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632300T3 (en) CERVICAL CUSHION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INE DISEASES
KR101052833B1 (ko) 유연성을 갖는 척추체간 케이지
KR20100085958A (ko) 반-보철물
AU2016273948B2 (en) Orthopedic pillow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lumbar and thoracic spine diseases
US20130166028A1 (en) Composite layer intervertebral retrieving device
JP2013533059A (ja) 3曲面腰椎前弯リカバリーパッド
Agarwal et al. Effect of distraction force on growth and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 a finite element study on normal juvenile spine with dual growth rod instrumentation
JP2011167325A (ja) 頚椎矯正用枕
US9717640B1 (en) Vertebral column traction device and method
Eijkelkamp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RU2465870C1 (ru) Протез межпозвоночного диска
TWM496452U (zh) 植入式人工椎間盤結構
CN201414859Y (zh) 腰椎康复背心
CN102475584A (zh) 脊椎填充块构造
CN210228430U (zh) 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
US200302303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ful for reducing neuromusculoskeletal imbalance
KR200474245Y1 (ko) 척추 교정과 허리 통증 완화용 받침대
CN112891030B (zh) 专用于颈椎曲度反弓的颈椎椎间高度维持器和其制造方法
TWI407938B (zh) Artificial vertebral implants
CN210331063U (zh) 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
CN219423074U (zh) 一种脊柱矫正装置
TWI573598B (zh) Spine fill block construct
CN201492168U (zh) 一种防治颈椎病的枕头
CN210228423U (zh) 一种脊椎曲度牵引器
Zubrzycki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Spinal Loads in Spondylolisthesis Treatment using Pedicle Screws–Preliminary Resear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