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2654U -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2654U
TWM492654U TW103217280U TW103217280U TWM492654U TW M492654 U TWM492654 U TW M492654U TW 103217280 U TW103217280 U TW 103217280U TW 103217280 U TW103217280 U TW 103217280U TW M492654 U TWM492654 U TW M4926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arrying device
portable mobile
area
mobi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7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zu-Ching Shao
Cheng-Wei Yao
Original Assignee
Aevo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voe Inc filed Critical Aevoe Inc
Priority to TW103217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2654U/zh
Priority to CN201420627482.9U priority patent/CN204203846U/zh
Publication of TWM492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2654U/zh

Links

Description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本創作係指一種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尤指一種可於可攜式行動裝置之電容式觸控面板被蓋板覆蓋的情況下,仍允許使用者對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定區域進行觸控操作,並可將可攜式行動裝置快速且便利地轉換為半直立式操作之攜行裝置。
觸控面板(Touch Panel)具有操作方便、反應速度快及節省空間的優點,因此已廣泛地用於各式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中,例如個人數位助理(PDA)、智慧型行動通訊裝置等可攜式行動裝置。而兼具性能穩定、靈敏度佳且耐用的電容式觸控技術乃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觸控技術之一,其主要是利用人體與觸控面板接觸因靜電結合所產生之電容變化,來完成觸控功能。
另一方面,隨著可攜式行動裝置的普及,各種適用於可攜式行動裝置的攜行裝置亦相應而生,以防止可攜式行動裝置遭到刮傷或其他方式的毀損。一般而言,若可攜式行動裝置係配置有電容式觸控面板,則當攜行裝置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時,電容式觸控面板將無法透過電容感應方式偵測使用者的觸控操作,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舉例來說,當有來電時,使用者必須打開攜行裝置,才能透過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定區域執行電話接聽或拒接的功能。除此之外,可攜式行動裝置的使用方式除了手持操作外,在許多情形下,如播放影片、展示投影片、數位相框模式等,另需採用半直立式操作。
因此,如何提升攜行裝置之便利性,以方便使用者於攜行裝置之覆蓋狀態下仍能有效操作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定區域,並快速且便利地將可攜式行動裝置轉換為半直立式操作,就成為業界所努力的目標之一。
因此,本創作主要提供一種攜行裝置,可有效保護可攜式行動裝置,並於保護裝置覆蓋可攜式行動裝置之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情況下,使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定區域仍可感應使用者的觸控操作,且可將可攜式行動裝置快速且便利地轉換為半直立式操作。
本創作揭露一種攜行裝置,用來收納一可攜式行動裝置,包含有一包覆框,用來包覆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一可折式固定板,具有一第一子板,用來固定該包覆框,及一第二子板,以可往復翻折方式連接於該第一子板;一第一吸附元件,設置於該包覆框;一連結元件,連結於該可折式固定板之該第二子板;以及一蓋板,連接於該連結元件,可往復翻轉而覆蓋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一觸控面板或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翻起時作為一底座,包含有至少一觸控區,用來於該蓋板覆蓋於該觸控面板上時提供觸控功能,使該觸控面板透過該至少一觸控區感應施加於該至少一觸控區之一觸控操作;一第二吸附元件,連結於該蓋板,用來於該蓋板覆蓋於該觸控面板上,與該第一吸附元件產生吸附作用;其中,該觸控面板係以電容感應方式感應該觸控操作。
10、40‧‧‧攜行裝置
100、400‧‧‧蓋板
102、116、118‧‧‧孔洞
104‧‧‧透光區
106、406‧‧‧觸控區
110‧‧‧連結元件
112、114‧‧‧吸附元件
120‧‧‧可折式固定板
124‧‧‧第一子板
126‧‧‧第二子板
128‧‧‧包覆框
G1‧‧‧間距
第1A、1B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攜行裝置之正面及背面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攜行裝置之操作示意圖。
第3圖為第1A圖之攜行裝置半直立式操作時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攜行裝置之示意圖。
由於電容式觸控面板是利用感應電容變化而達到觸控的目的,因此操作電容式觸控面板時,必須確保手指(或電容式觸控筆)與電容式觸控面板間可產生電容耦合。在此情形下,為了於攜行裝置覆蓋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情況下,使電容式觸控面板於一特定區域可正確感應使用者的觸控操作,本創作係改變攜行裝置對應於該特定區域之特性。同時,藉由可折式結構,本創作可將可攜式行動裝置快速且便利地轉換為半直立式操作。另一方面,本創作另可透過吸附元件的吸附作用,更穩固地包覆可攜式行動裝置。
具體而言,請參考第1A圖及第1B圖,第1A圖與第1B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一攜行裝置10之正面及背面示意圖。攜行裝置10可用於包含有一電容式觸控面板之可攜式行動裝置,如可攜式多媒體播放設備、個人數位助理、智慧型行動通訊裝置等,其可保護可攜式行動裝置,並可於蓋板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上時,維持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定區域的觸控感應功能。詳細來說,攜行裝置10包含有一蓋板100、一可折式固定板120、吸附元件112、114、一包覆框128以及一連結元件110。其中,吸附元件114連結於蓋板100,而吸附元件112設置於可折式固定板120,吸附元件112、114可選用可相互吸附之材質製成,如磁鐵與鐵件;藉此,於蓋板100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上時,吸附元件112、114之吸附作用可固定蓋板100與包覆框128之相對關係。包覆框128用來包覆並固定可攜式行動裝置。可折式固定板120包含一第一子板124及一第二子板126,第一子板124用來固定包覆框128,而第二子板126則以可往復翻折方式連接於第一子板124。蓋板100藉由連結元件110以可往復翻折的方式連結於可折式固定板120,用來覆蓋 可攜式行動裝置的電容式觸控面板以防止電容式觸控面板遭到刮傷或其他方式的毀損,或於可攜式行動裝置翻起時(即半直立式操作)作為一底座。為了便於半直立式操作,包覆框128及蓋板100選用可相互產生高阻力或摩擦力之材質,以於可攜式行動裝置翻起時固定可攜式行動裝置,使可攜式行動裝置與蓋板100可維持一特定角度。另外,可折式固定板120上包含有孔洞116、118,分別對應於智慧型手機之相機鏡頭及商標或特定圖形的位置。
除此之外,蓋板100包含有複數個觸控區106,兩相鄰之觸控區106之間具有一間距G1。觸控區106為對應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特定區域的位置,例如一指令產生物件的位置,用來於蓋板100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上時提供觸控功能,使電容式觸控面板可透過觸控區106感應施加於觸控區106之觸控操作。換句話說,電容式觸控面板透過觸控區106感應觸控操作之靈敏度大致高於透過觸控區106以外的區域感應觸控操作之靈敏度。因此,當使用者觸碰觸控區106時,可以順利操作電容式觸控面板所顯示之指令產生物件。
具體來說,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可攜式行動裝置收納於攜行裝置10之操作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吸附元件112相對於包覆框128的位置相當於吸附元件114相對於蓋板100的位置,當蓋板100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上時,吸附元件112可與吸附元件114之間產生一吸附作用力,如此一來,蓋板100可透過吸附作用力固定於包覆框128之上,使蓋板100得以穩固地覆蓋於可攜式行動裝置之電容式觸控面板,以避免不必要之鬆脫或滑落,進而增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舒適度。另一方面,當使用者將蓋板100掀開並直接操作可攜式行動裝置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時,蓋板100可反轉置與可折式固定板120平行,此時亦可利用吸附元件112與吸附元件114之間之吸附作用,使蓋板100與可折式固定板120相互吸附,以達 到固定效果,增進使用便利性。
另外,透過蓋板100之觸控區106所提供不同之觸控操作靈敏度,使得使用者可於蓋板100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時,仍可透過觸控區106而操作可攜式行動裝置之部分功能。為了達成不同靈敏度,本創作可於觸控區106與其它區域使用不同之材質或改變其特性,如厚度、導電性、單位面積表面電阻值等。舉例來說,在一實施例中,為了最佳化觸控效果,觸控區106之厚度可大致介於0.05mm至1.5mm之間,並使觸控區106之單位面積表面電阻值大致大於或等於1012 (Ω/square),但不限於此。
詳細來說,觸控區106係以具有導電性之材質所製成,當使用者觸碰蓋板100時,使用者之手指與特定的導電觸控區106形成通路,因此電容式觸控面板會偵測到手指接觸的導電觸控區106之位置,且此位置之電容值產生變化,而使電容式觸控面板輸出對應之觸控訊號。相較之下,導電觸控區106以外的區域可具有較高之阻抗,因此會阻隔使用者的手指與電容式觸控面板,而使電容式觸控面板無法偵測導電觸控區以外的區域是否有手指觸碰。換言之,由於導電觸控區106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因此電容式觸控面板透過觸控區106感應觸控操作之靈敏度高於透過觸控區以外的區域感應觸控操作之靈敏度,而能提供較佳之觸控效果。此外,需注意的是,只要導電觸控區106的大小與間距G1不會妨礙電容式觸控面板12對於觸碰點的判讀,皆可應用於本實施例之攜行裝置10,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兩相鄰之導電觸控區106之間的間距G1需大致介於0.1mm至15mm之間。此外,導電觸控區106亦可為一單一矩形區塊,但不限於此。
此外,在攜行裝置10中,蓋板100包含有透光區104,因此當蓋板100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上時,使用者可透過蓋板100上的透光區104, 即時取得顯示在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資訊,例如來電者、鬧鈴、行事曆響鈴提醒、時間等。而對應透光區104所顯示之來電者資訊,使用者可透過觸控區106而執行如接聽功能、保留功能或拒絕接聽功能等,以增加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操作便利性。另外,蓋板100亦可包含一孔洞102,對應於可攜式行動裝置之喇叭的設置位置。因此,即使可攜式行動裝置被蓋板100所覆蓋,使用者仍可方便地使用可攜式行動裝置進行通話功能。然而,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攜行裝置10亦可根據設計考量而選擇性地不包含孔洞102以及透光區104。
除此之外,透過可折式固定板120,可攜式行動裝置可轉換為半直立式操作,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可攜式行動裝置於半直立式操作時攜行裝置10之示意圖。可攜式行動裝置透過包覆框128固定於第一子板124,使用者係將第一子板124連同包覆框128的一部分旋轉,使第一子板124與第二子板126間產生一折角,則包覆框128僅與第一子板124接觸而不與第二子板126接觸;接著,再利用包覆框128之材質與蓋板100之材質間之阻力特性,將包覆框128的底邊(以第3圖為例)固定於蓋板100上之特定一處。如此一來,平板可攜式行動裝置與蓋板100間可穩定維持特定角度,以方便使用者上網、閱讀電子書、播放影片或相片、展示投影片等。
在前述實施例中,觸控區106大致呈矩形並相鄰間距G1,但不限於此,觸控區106之形狀與位置可視不同設計考量或系統需求做適當調整。舉例來說,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攜行裝置40之示意圖。攜行裝置40與第1A、1B圖之攜行裝置10之架構大致相同,故相同元件沿用相同符號表示。攜行裝置40與攜行裝置10的主要差異在於,攜行裝置40之蓋板400包含有複數個觸控區406,且觸控區406大致呈圓形,並可以是鑿穿之孔洞或開口。當蓋板400覆蓋於電容式觸控面板上時,使用者之手指 可於觸控區406上滑動,或僅觸碰特定幾個觸控區406,而使電容式觸控面板12可透過蓋板400上的觸控區406,感應使用者施於觸控區406的觸控操作,而分別提供接聽功能、保留功能或拒絕接聽功能等等不同的觸控功能。換言之,攜行裝置40之圓形觸控區406除了提供外觀上的變化外,並進一步使使用者可對電容式觸控面板所顯示之不同指令產生物件進行觸控,而有不同的觸控操作。
需注意的是,攜行裝置10係為本創作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做不同之修飾,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包覆框128、可折式固定板120以及蓋板100之表面可包覆或由橡膠、矽膠相關材質、布料(如超細纖維布等)等軟性材質所製成,只要包覆框128與蓋板100之表面可相互產生高阻力即可。孔洞116、118除了以挖空方式呈現外,亦可增加透明材質,以加強保護效果。吸附元件112、114為可相互吸附之材質製成,相互吸附之材質可為磁鐵、魔鬼氈等,而不在此限。攜行裝置10之外觀尺寸應配合需收納的平板可攜式行動裝置的尺寸,此應為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熟知之技藝。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保護裝置可有效保護可攜式行動裝置,並可於可攜式行動裝置之電容式觸控面板被蓋板覆蓋的情況下,透過保護裝置上的觸控區,感應使用者施於觸控區的觸控操作,同時可快速且便利地將可攜式行動裝置轉換為半直立式操作,提升操作便利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0‧‧‧攜行裝置
100‧‧‧蓋板
102、116、118‧‧‧孔洞
104‧‧‧透光區
106‧‧‧觸控區
110‧‧‧連結元件
112、114‧‧‧吸附元件
120‧‧‧可折式固定板
124‧‧‧第一子板
126‧‧‧第二子板
G1‧‧‧間距

Claims (25)

  1. 一種攜行裝置,用來收納一可攜式行動裝置,包含有:一包覆框,用來包覆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一可折式固定板,具有一第一子板,用來固定該包覆框,及一第二子板,以可往復翻折方式連接於該第一子板;一第一吸附元件,設置於該可折式固定板;一連結元件,連結於該可折式固定板之該第二子板;以及一蓋板,連接於該連結元件,可往復翻轉而覆蓋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一觸控面板或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翻起時作為一底座,包含有至少一觸控區,用來於該蓋板覆蓋於該觸控面板上時提供觸控功能,使該觸控面板透過該至少一觸控區感應施加於該至少一觸控區之一觸控操作;一第二吸附元件,連結於該蓋板,用來於該蓋板覆蓋於該觸控面板上,與該第一吸附元件產生吸附作用;其中,該觸控面板係以電容感應方式感應該觸控操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於該蓋板覆蓋於該觸控面板上時,該觸控面板透過該至少一觸控區感應該觸控操作之靈敏度大致高於透過該至少一觸控區以外之區域感應該觸控操作之靈敏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透過該至少一觸控區感應該觸控操作之靈敏度與該至少一觸控區之材質或厚度相關。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之厚度大致介於0.05mm至1.5mm之間。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具有一單位面積表面電阻值,且該單位面積表面電阻值大致大於或等於1012 (Ω/square)。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於該蓋板之一設置位置相關於該觸控面板所顯示之一指令產生物件的位置,該指令產生物件用來執行一接聽功能。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係透明。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係不透明。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具有一開口。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蓋板另包含有一透光區,用來顯示該觸控面板之資訊。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蓋板另包含有一第一孔洞,對應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一喇叭。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可折式固定板及該蓋板之表面係以一軟性材質所製成。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包覆框係以一矽膠材質所製成,用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翻起時,利用該矽膠材質與該軟性材質間之阻力特性,使該可攜式行動裝置與該蓋板維持一特定角度。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呈一矩形。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包含複數個圓形觸控區。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觸控區包含複數個導電觸控區,且該複數個導電觸控區之材料為導體。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導電觸控區之單位面積表面電阻值大致小於1012 (Ω/square)。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導電觸控區之兩相鄰導電觸控區之間具有一間距,且該間距大致介於0.1mm至15mm之間。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可折式固定板另包含有一第二孔洞,對應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一鏡頭。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第二孔洞包含有一透明材質。
  2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可折式固定板另包含有一第三孔洞,對應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一特定圖形。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第三孔洞包含有一透明材質。
  2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第一吸附元件與第二吸附元件為可相互吸附之材質製成。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第一吸附元件為一鐵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二吸附元件為一磁性物質所製成。
  2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攜行裝置,其中該第一吸附元件為一磁性物質所製成,且該第二吸附元件為一鐵材質所製成。
TW103217280U 2014-09-29 2014-09-29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TWM492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280U TWM492654U (zh) 2014-09-29 2014-09-29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CN201420627482.9U CN204203846U (zh) 2014-09-29 2014-10-24 收纳一可携式行动装置的携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280U TWM492654U (zh) 2014-09-29 2014-09-29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2654U true TWM492654U (zh) 2015-01-01

Family

ID=52661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7280U TWM492654U (zh) 2014-09-29 2014-09-29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3846U (zh)
TW (1) TWM492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5358B (zh) * 2016-02-02 2017-03-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5358B (zh) * 2016-02-02 2017-03-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3846U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2136B (zh)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保護裝置
JP6175683B2 (ja) デバイスキックスタンド
KR102199806B1 (ko) 곡형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US9986072B2 (en) Mobile terminal
JP6339660B2 (ja) 回転可能な部品取付けのためのヒンジ機構
KR10106673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118381B1 (ko) 이동 단말기
EP3690600B1 (en) Foldable display with stiff support
US20110261002A1 (en) Displaying images on solid surfaces
US9532631B2 (en) Hinged cover for computing device
US20150018045A1 (en) Cover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102335511B1 (ko) 전자 기기,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WO2018214742A1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US9674335B2 (en) Multi-configuration input device
TWI569184B (zh) Improved loop wearable touch display device
JP664374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KR20120001944A (ko) 이동 단말기
US20130076796A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TWM492654U (zh)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攜行裝置
US11762418B2 (en) Foldable device
US9761217B2 (en) Reducing ambient noise distraction with an electronic personal display
TWM474947U (zh) 電子裝置及掀蓋結構
US20180046219A1 (en) Optical touch device and foldable frame assembly thereof
US20160231771A1 (en) Display equipment and display method
KR20140144552A (ko) 입력부를 구비하는 커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