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6927U -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6927U
TWM486927U TW103203842U TW103203842U TWM486927U TW M486927 U TWM486927 U TW M486927U TW 103203842 U TW103203842 U TW 103203842U TW 103203842 U TW103203842 U TW 103203842U TW M486927 U TWM486927 U TW M4869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nd
circuit
input
line
passiv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3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ng-Chiang Hsieh
Yi-Shang Huang
Yi-Lun Chan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Star 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Star 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Star Int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3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6927U/zh
Priority to CN201420216789.XU priority patent/CN203801148U/zh
Publication of TWM486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6927U/zh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尤其是指一種通訊通用電路具有二組連接線組,並依據所連接之網路模組之形式選擇直接連接或跨接連接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使人們的生活愈趨方便,舉例來說,網路通信的發達使得人們可讓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以有線連接或無線連接的方式連線至網際網路,進而讓人們可透過網際網路隨時隨地進行資訊查詢、瀏覽最新的新聞與瀏覽影片等與生活相關的活動。
其中,以有線連接來說,如網路電連接器之網路模組即為普遍採用之技術,但以現有技術來說,由於網路模組在製作的過程中,可採用雙列直插封裝(Dual In-line Package,DIP)或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Mount Technology,SMT)的方式來製成,而採用上述方式製作出的DIP網路模組與表面黏著件(Surface-Mount Device,SMD)網路模組在引腳(pin)上的設計會有顯著的不 同,因此,實際上研發人員在設計連接於上述網路模組的電路板時,普遍都要依據上述之引腳設計更改電路佈局(layout)或是採用有線電纜(LAN cable)的方式進行跳線,才可使電路板正常地連接於不同的網路模組。
其中,上述更改電路佈局的方式普遍都會於電路板上進行雙面打件來達成,而以採用有線電纜進行跳線的方式來說,如第一圖所示,第一圖係顯示本創作先前技術之電路板連接示意圖。如第一圖所示,電路板PA1上的通訊電路PA12係佈設於電路板本體PA11上,而通訊電路PA12之一端係連接於上述之網路模組PA2,另一端係經由連接裝置PA4而連接於輸入輸出埠PA3,其中,輸入輸出埠PA3一般來說係指上述電子裝置負責通訊網路之晶片端所具有的埠,而前述之採用有線電纜進行跳線即是利用連接裝置PA4來達成。
然而,雖然上述不管更改電路佈局或採用有線電纜進行跳線都可使電路板正常連接於網路模組,但上述二種方式會提升製程的難度並增加電路板的設計成本,因而仍具有改善之空間。
有鑒於先前技術中,電路板普遍需要依據DIP網路模組與SMD網路模組來更改電路佈局或採用有線電纜的方式跳線,進而造成製程難度與設計成本的增加之問題。緣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係具有二組連接線組,並依據所連 接之網路模組之形式(DIP或SMD)而選擇直接連接二組連接線組中的電路線或跨接連接二組連接線組中的電路線,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為解決習知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創作所採用之必要技術手段為提供一種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係包含一電路板本體與一通訊通用電路。通訊通用電路係佈設於電路板本體,並包含一第一連接線組與一第二連接線組。第一連接線組係電性連接於一輸入輸出埠,並包含至少一第一電路線與至少一第二電路線,第一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一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一跨接連接端,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輸出埠,第一直接連接端與第一跨接連接端中之一者用以供至少一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電性連接。第二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二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二跨接連接端,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輸出埠,第二直接連接端與第二跨接連接端中之一者用以供至少一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電性連接。第二連接線組係用以電性連接於一雙列直插封裝(Dual In-line Package,DIP)網路模組與一表面黏著件(Surface-Mount Device,SMD)網路模組中之一者,並包含至少一第三電路線與至少一第四電路線。第三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三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三跨接連接端,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DIP網路模組與SMD網路模組中之一者,第三直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第二橋 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第三跨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至少一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第四電路線係具有一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四直接連接端與一第四跨接連接端,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DIP網路模組與SMD網路模組中之一者,第四直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第四跨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
其中,當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與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DIP網路模組時,第一直接連接端係經由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第三直接連接端,第二直接連接端係經由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第四直接連接端。當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與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SMD網路模組時,第一跨接連接端係經由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第四跨接連接端。
另外,上述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係為一電阻、一電感、一電容以及一二極體中之至少一者,且DIP網路模組係為一DIP網路電連接器,SMD網路模組係為一SMD網路電連接器。此外,雙列直插封裝網路電連接器係為雙列直插封裝RJ-45連接器,表面黏著件網路電連接器係為表面黏著件RJ-45連接器,且第三電路線係對應於第一電路線而設置,第 四電路線係對應於第二電路線而設置。
另外,上述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線組更包含至少一第五電路線,第五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五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五跨接連接端,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輸出埠,第五直接連接端與第五跨接連接端中之一者係用以供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電性連接。此外,第二連接線組更包含至少一第六電路線,第六電路線係對應於第五電路線,並具有一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六直接連接端與一第六跨接連接端,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與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中之一者,第六直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第六跨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此外,電路板本體係為電子裝置主機板本體,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係為一電阻、一電感、一電容以及一二極體中之至少一者。
因此,在採用了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技術手段後,相較於習知技術應不難看出,由於是直接配置好二組連接線組,使得研發人員可直接依據第二連接線組所連接的網路模組,進而可直接選擇採用直接連接或跨接連接的方式來使網路模組與電路板間正常連接,因而可確實降低製程難度以及設計成 本。
進一步來說,由於是直接配置好二組連接線組,因此被動式橋接元件也與連接線組位於同平面而不需在電路板上進行雙面打件,因此可確實降低製程難度並節省掉雙面打件的成本。
本創作所採用的具體實施例,將藉由以下之實施例及圖式作進一步之說明。
PA1‧‧‧電路板
PA11‧‧‧電路板本體
PA12‧‧‧通訊電路
PA2‧‧‧網路模組
PA3‧‧‧輸入輸出埠
PA4‧‧‧連接裝置
100、100a‧‧‧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
200、200a‧‧‧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
300、300a‧‧‧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
1、1a‧‧‧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11、11a‧‧‧電路板本體
12、12a‧‧‧通訊通用電路
1211、1211a‧‧‧第一電路線
12111、12111a‧‧‧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
12112、12112a‧‧‧第一直接連接端
12113、12113a‧‧‧第一跨接連接端
1212、1212a‧‧‧第二電路線
12121、12121a‧‧‧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
12122、12122a‧‧‧第二直接連接端
12123、12123a‧‧‧第二跨接連接端
1213、1213a‧‧‧第五電路線
12131、12131a‧‧‧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
12132、12132a‧‧‧第五直接連接端
12133、12133a‧‧‧第五跨接連接端
1221、1221a‧‧‧第三電路線
12211、12211a‧‧‧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
12212、12212a‧‧‧第三直接連接端
12213、12213a‧‧‧第三跨接連接端
1222、1222a‧‧‧第四電路線
12221、12221a‧‧‧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
12222、12222a‧‧‧第四直接連接端
12223、12223a‧‧‧第四跨接連接端
1223、1223a‧‧‧第六電路線
12231、12231a‧‧‧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
12232、12232a‧‧‧第六直接連接端
12233、12233a‧‧‧第六跨接連接端
2、2a‧‧‧輸入輸出埠
3‧‧‧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
4a‧‧‧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
第一圖係顯示本創作先前技術之電路板連接示意圖;第二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示意圖;以及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示意圖。
由於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中,其相關實施方式不勝枚舉,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僅列舉二較佳實施例加以具體說明。
請參閱第二圖,第二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示意圖。如第二圖所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1包含一電路板本體11以及一通訊通用電路12。電路板本體11係為電子裝置主機板本體,亦 即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1係為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之主機板,但本創作並不限於只為主機板,在其他實施例中,電路板本體11可為電連接器之電路板本體。
通訊通用電路12係佈設於電路板本體11上,並且包含一第一連接線組(圖未標示)、一第二連接線組(圖未標示)以及複數個電氣連接線(圖未標示)。第一連接線組(即第二圖中近輸入輸出埠2之連接線)係電性連接於一輸入輸出埠2,其中,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定義的輸入輸出埠2係指位於電子裝置上負責處理通訊網路之網路晶片(如LAN chip)之連接埠,且輸入輸出埠2也可以是設置於電路板本體11上,但也可設置於其他電路板本體上。第一連接線組包含至少一第一電路線1211、至少一第二電路線1212與至少一第五電路線1213。
第一電路線1211具有一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一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一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輸出埠2,此外,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可位在同一條電路線上,也可以如第二圖所示之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是位在延伸拉出之電路線,但只要是同一電路線所延伸但未連接至其餘電路線之電路線皆屬於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定義的第一電路線1211。
第二電路線1212具有一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12121、一 第二直接連接端12122與一第二跨接連接端12123,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12121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輸出埠2,同樣地,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12121、第二直接連接端12122與第二跨接連接端12123的配置方式與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的配置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第五電路線1213係具有一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12131、一第五直接連接端12132與一第五跨接連接端12133,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12131係電性連接於輸入輸出埠2,同樣地,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12131、第五直接連接端12132與第五跨接連接端12133的配置方式與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的配置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第二連接線組係包含至少一第三電路線1221、至少一第四電路線1222與至少一第六電路線1223,第三電路線1221係對應於第一電路線1211而設置,並具有一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12211、一第三直接連接端12212與一第三跨接連接端12213,其中,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12211、第三直接連接端12212與第三跨接連接端12213的配置方式與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的配置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贅述。另外,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定義的「對應」(以下的定義皆是相同涵義)係指第三電路線1221與第一電路線1211係同水平面,且第三電路線1221位 於第一電路線1211的正右方或正左方,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由於實際上電路佈局的設計上可能會有位置上的更動,因此第三電路線1221與第一電路線1211可不需要對應的設置。
第四電路線1222係對應於第二電路線1212而設置,並具有一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12221、一第四直接連接端12222與一第四跨接連接端12223,且其配置方式與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的配置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第六電路線1223係對應於第五電路線1213而設置,並具有一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12231、一第六直接連接端12232與一第六跨接連接端12233,且其配置方式與與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12111、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的配置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電氣連接線係平行於第一電路線1211、第二電路線1212、第五電路線1213、第三電路線1221、第四電路線1222與第六電路線1223而設置,其數量是依據所連接之網路模組而定。其中,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定義的電氣連接線即指除了上述第一電路線1211、第二電路線1212、第五電路線1213、第三電路線1221、第四電路線1222與第六電路線1223以外之連接線。
其中,上述之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與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中之一者用以供至少一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電性連接,亦即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是電性連接於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或是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而 第二直接連接端12122與第二跨接連接端12123中之一者用以供至少一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電性連接,同樣地,亦即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是電性連接於第二直接連接端12122或第二跨接連接端12123;第五直接連接端12132與第五跨接連接端12133中之一者係用以供至少一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電性連接,亦即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是電性連接於第五直接連接端12132或第五跨接連接端12133。此外,上述之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係為一電阻、一電感、一電容以及一二極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他的雷擊保護元件,其係視實際電路的設計來選擇配置。
此外,如第二圖所示,第二連接線組係用以電性連接於一雙列直插封裝(Dual In-line Package,DIP)網路模組3與一表面黏著件(Surface-Mount Device,SMD)網路模組(圖未標示)中之一者,其中,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3是指由雙列直插封裝技術所製成的網路模組(亦即雙列直插封裝類型之網路模組),其可為一雙列直插封裝網路電連接器,更精確來說,係為雙列直插封裝RJ-45連接器,但也可為其他以雙列直插封裝技術所製成之網路模組,因此並不限於此;而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是指由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Mount Technology,SMT)所製成的網路模組(亦即表面黏著技術類型之網路模組),其可為一表面黏著件網路電連接器,更精確來說,係為表面黏著件RJ-45連接器,但也可為其他以 表面黏著技術所製成之網路模組,因此並不限於此。
具體來說,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12211、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12221與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12231係用以電性連接於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3與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中之一者。第三直接連接端12212、第四直接連接端12222與第六直接連接端12232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中之一者(亦即第三直接連接端12212、第四直接連接端12222與第六直接連接端12232分別是選擇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而一對一地電性連接)。第三跨接連接端12213、第四跨接連接端12223與第六跨接連接端12233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中之一者(亦即第三跨接連接端12213、第四跨接連接端12223與第六跨接連接端12233分別是選擇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與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而一對一地電性連接)。
其中,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12211、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12221與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12231是電性連接於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3,由於其封裝方式的特色係可使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3的針腳焊接在印刷電路板之貫穿孔上,因此實際上電路的設計不需採用跨線的方式進行連接,也就是說,第一直接連接端12112係經由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而電性連接 於第三直接連接端12212,第二直接連接端12122係經由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而電性連接於第四直接連接端12222,第五直接連接端12132係經由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而電性連接於第六直接連接端12232,也就是說,第一連接線組中的電路線都是對應的直接連接至第二連接線組中的電路線而不具有跨接的關係(跨接端都是開路)。
此外,在此需要一提的是,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3中的引腳腳位可能包含有「PWR、TD1+、TD1-、TD2+、TD2-、TD3+、TD3-、TD4+、TD4-、GND」等腳位,其中「TD1+、TD1-、TD2+、TD2-、TD3+、TD3-、TD4+、TD4-」之八個腳位係用來供第二連接線組與電氣連接線電性連接,而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是在第二連接線組配置三條電路線,另外五條則是配置為電氣連接線,但實際上仍要視一開始所設定的腳位來決定配置數量,因此,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連接線組與第二連接線組中的電路線的數量可能不只三條,特此敘明。
另外,雖然第一較佳實施例中都只使用一個被動式橋接元件進行連接,但實際上仍可依照電路佈局的設計之相關需求來調整數量,因此並不限於第一較佳實施例所列舉之數量。
另外,請參閱第三圖,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示意圖。如第三圖所示,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三輸入 輸出連接端12211a、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12221a與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12231a是電性連接於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4a,而由於是電性連接於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4a,由於其封裝方式的特色係可使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4a直接焊接在印刷電路板表面上,因此,實際上電路的設計不能夠採用直接連接,也就是說,第一跨接連接端12113a係經由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100a而電性連接於第四跨接連接端12223a,第二跨接連接端12123a係經由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200a而電性連接於第六跨接連接端12233a,第五跨接連接端12133a係經由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300a而電性連接於第三跨接連接端12213a,進而使第一連接線組(圖未標示)中的電路線與第二連接線組(圖未標示)中的電路線具有跨接的關係(直接端都是開路)。
綜合以上所述,在採用了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之技術手段後,由於是直接配置好二組連接線組,使得研發人員可直接依據第二連接線組所連接的網路模組,進而可直接選擇採用直接連接或跨接連接的方式來使網路模組與電路板間正常連接,因而可確實降低製程難度以及設計成本。
藉由本創作說明能以得知,本創作確具產業界上之利用價值。惟以上之實施例剖析,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說明,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據本創作之上述實施例說明而作其它種種之改良及變化。然而這些依據本創作實施例所作的種種改良及變化,當仍 屬於本創作之創作精神及界定之專利範圍內。
100‧‧‧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
200‧‧‧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
300‧‧‧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
1‧‧‧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11‧‧‧電路板本體
12‧‧‧通訊通用電路
1211‧‧‧第一電路線
12111‧‧‧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
12112‧‧‧第一直接連接端
12113‧‧‧第一跨接連接端
1212‧‧‧第二電路線
12121‧‧‧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
12122‧‧‧第二直接連接端
12123‧‧‧第二跨接連接端
1213‧‧‧第五電路線
12131‧‧‧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
12132‧‧‧第五直接連接端
12133‧‧‧第五跨接連接端
1221‧‧‧第三電路線
12211‧‧‧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
12212‧‧‧第三直接連接端
12213‧‧‧第三跨接連接端
1222‧‧‧第四電路線
12221‧‧‧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
12222‧‧‧第四直接連接端
12223‧‧‧第四跨接連接端
1223‧‧‧第六電路線
12231‧‧‧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
12232‧‧‧第六直接連接端
12233‧‧‧第六跨接連接端
2‧‧‧輸入輸出埠
3‧‧‧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

Claims (8)

  1. 一種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包含:一電路板本體;以及一通訊通用電路,係佈設於該電路板本體,並包含:一第一連接線組,係電性連接於一輸入輸出埠,並包含:至少一第一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一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一跨接連接端,該第一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該輸入輸出埠,該第一直接連接端與該第一跨接連接端中之一者用以供至少一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電性連接;以及至少一第二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二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二跨接連接端,該第二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該輸入輸出埠,該第二直接連接端與該第二跨接連接端中之一者用以供至少一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電性連接;以及一第二連接線組,係用以電性連接於一雙列直插封裝(Dual In-line Package,DIP)網路模組與一表面黏著件(Surface-Mount Device,SMD)網路模組中之一者,並包含:至少一第三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三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三跨接連接端,該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與該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中之一者,該第三直接連接端用以電 性連接於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該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該第三跨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至少一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以及至少一第四電路線,係具有一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四直接連接端與一第四跨接連接端,該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與該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中之一者,該第四直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該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該第四跨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該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其中,當該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與該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該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時,該第一直接連接端係經由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三直接連接端,該第二直接連接端係經由該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該第四直接連接端;當該第三輸入輸出連接端與該第四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該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時,該第一跨接連接端係經由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該第四跨接連接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該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係為一電阻、一電感、一電容以及一二極體中之至少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 板,其中,該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係為一雙列直插封裝網路電連接器,該表面黏著件網路模組係為一表面黏著件網路電連接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中,該雙列直插封裝網路電連接器係為雙列直插封裝RJ-45連接器,該表面黏著件網路電連接器係為表面黏著件RJ-45連接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三電路線係對應於該第一電路線而設置,該第四電路線係對應於該第二電路線而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連接線組更包含至少一第五電路線,該第五電路線係具有一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五直接連接端與一第五跨接連接端,該第五輸入輸出連接端係電性連接於該輸入輸出埠,該第五直接連接端與該第五跨接連接端中之一者係用以供該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二連接線組更包含至少一第六電路線,該第六電路線係對應於該第五電路線,並具有一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一第六直接連接端與一第六跨接連接端,該第六輸入輸出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雙列直插封裝網路模組與該表面黏 著件網路模組中之一者,該第六直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該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該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該第六跨接連接端用以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橋接式被動元件、該第二橋接式被動元件與該第三橋接式被動元件中之一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其中,該電路板本體係為電子裝置主機板本體。
TW103203842U 2014-03-06 2014-03-06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TWM486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842U TWM486927U (zh) 2014-03-06 2014-03-06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CN201420216789.XU CN203801148U (zh) 2014-03-06 2014-04-29 具有网络通讯通用电路的电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842U TWM486927U (zh) 2014-03-06 2014-03-06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6927U true TWM486927U (zh) 2014-09-21

Family

ID=51383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3842U TWM486927U (zh) 2014-03-06 2014-03-06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1148U (zh)
TW (1) TWM48692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1148U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1050A (zh) 具有多个PCIe连接器的外围组件互连快速(PCIe)卡
CN102866729B (zh) 伺服器机柜系统
CN204795155U (zh) 一种双摄像头组件和移动终端
US20170172007A1 (en) Multi-slot plug-in card
US20150087166A1 (en) Network adapter card having two switchable network connectors
CN203775311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3733973U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的表贴封装焊盘
CN104837294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100553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806540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3617508U (zh) 一种电气连接装置
CN204795282U (zh) 电子设备
CN103338582A (zh) 软性电路板以及使用该软性电路板的电子装置
TWM486927U (zh) 具有網路通訊通用電路之電路板
CN105867558A (zh) 基于柔性pcb的板间互连结构及多机箱服务器
TW201316630A (zh) 線纜連接器組件
CN105376962A (zh) 电路板结构的改良方法
CN105449476A (zh) 电路板连接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1345715Y (zh) 一种光电接口复用的装置
US8406005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5545608U (zh) 具有多柔性电路板的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设备
US9565765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150062856A1 (en) Connection port configuring method and combined circuit board module mounted with multiple connection ports
US20140119422A1 (en) Multi-stage equalizer
CN105161926B (zh) 接脚排列及电子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