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4114U - 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 Google Patents
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84114U TWM484114U TW103206546U TW103206546U TWM484114U TW M484114 U TWM484114 U TW M484114U TW 103206546 U TW103206546 U TW 103206546U TW 103206546 U TW103206546 U TW 103206546U TW M484114 U TWM484114 U TW M48411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optical imaging
- imaging optical
- optical axis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光學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近年來,由於行動裝置的蓬勃發展,連帶促進了數位相機模組的市場需求。為了提供行動裝置的方便性與可攜性,市場普遍希望在維持品質的情況下,朝小型化、輕量化發展。而小型化輕量化的利因,也帶動其他應用市場的需求,例如:汽車產業、遊戲機產業、家電產業等,都開始利用小型化影像擷取裝置,創造更多便利的功能。
目前,一般攝像模組的感光元件,主要可分為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與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其中因CMOS具備低成本、低耗電性與高整合性,讓CMOS逐漸成為市場上行動裝置感光元件的主流。此外,由於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使得畫素大小已可大幅降低,此利因可讓感光元件提供更高畫素的影像,但也因縮小畫素面積,使得入光量減少,勢必需要透鏡系統提供更高亮度以降低雜訊影響。
隨著近年來這些影像設備的小型化,上述影像擷取裝置以及應用在上述影像設備上的鏡片組的體積,也被大幅地縮小。另外,由於影像擷取裝置之畫素(pixel)愈來愈高,用以配合這些影像擷取裝置使用的鏡片組,也要能夠具
有更高的光學效能,才能使這些影像擷取裝置達成高解析度和高對比之展現。因此,小型化和高光學效能,是影像設備之鏡頭不可缺兩項要件。
除此之外,目前影像設備所採用小型化的鏡片組,漸趨往廣角發展,但廣角系統常有視角不夠廣、畸變及色差問題,而容易影響其影像品質。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用於提供一種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除可提供小型化與高光量的需求外,亦能有效提升廣角系統之可視角。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包含有由一物側至一像側且沿一光軸依序排列之一光圈、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以及一第四鏡片;其中,該第一鏡片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者,且其凸面朝向該物側,而凹面朝向該像側;另外,該第一鏡片至少一鏡面為非球面表面;該第二鏡片為具有負屈光力之雙凹透鏡者,且該第二鏡片至少一鏡面為非球面表面;該第三鏡片以玻璃材質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者,其凹面朝向該物側,而凸面朝向該像側;另外,該第三鏡片至少一鏡面為非球面表面;該第四鏡片朝向該物側之鏡面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而該第四鏡片朝向該像側之鏡面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使該第四鏡片之屈光力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屈光力轉成正屈光力;依據上述構思,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更滿足1.7≦Nd3;而Nd3是指該第三鏡片的折射率。
藉此,透過上述之光學設計,便可使得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具有體積小、廣角、光學畸變小以及高光學
效能之效果。
100‧‧‧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L1‧‧‧第一鏡片
L2‧‧‧第二鏡片
L3‧‧‧第三鏡片
L4‧‧‧第四鏡片
ST‧‧‧光圈
Z‧‧‧光軸
CF‧‧‧濾光片
S1~S11‧‧‧鏡面
200‧‧‧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L1‧‧‧第一鏡片
L2‧‧‧第二鏡片
L3‧‧‧第三鏡片
L4‧‧‧第四鏡片
ST‧‧‧光圈
Z‧‧‧光軸
CF‧‧‧濾光片
S1~S11‧‧‧鏡面
300‧‧‧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L1‧‧‧第一鏡片
L2‧‧‧第二鏡片
L3‧‧‧第三鏡片
L4‧‧‧第四鏡片
ST‧‧‧光圈
Z‧‧‧光軸
CF‧‧‧濾光片
S1~S11‧‧‧鏡面
400‧‧‧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L1‧‧‧第一鏡片
L2‧‧‧第二鏡片
L3‧‧‧第三鏡片
L4‧‧‧第四鏡片
ST‧‧‧光圈
Z‧‧‧光軸
CF‧‧‧濾光片
S1~S11‧‧‧鏡面
圖1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的架構圖;圖2A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場曲圖;圖2B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畸變圖;圖2C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倍率色像差圖;圖2D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球面像差圖;圖3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的架構圖;圖4A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場曲圖;圖4B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畸變圖;圖4C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倍率色像差圖;圖4D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球面像差圖;圖5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的架構圖;圖6A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場曲圖;圖6B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畸變圖;圖6C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倍率色像差圖;圖6D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球面像差圖;圖7為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的架構圖;圖8A為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場曲圖;圖8B為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畸變圖;圖8C為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倍率色像差圖;圖8D為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球面像差圖。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後。
請參閱圖1,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包含有沿一光軸Z且由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之一光圈ST、一第一鏡片L1、一第二鏡片L2、一第三鏡片L3以及一第四鏡片L4。另外,依使用上之需求,該第四鏡片L4與該像側之間更可設置有一濾光片(Optical Filter)CF,以濾除掉不必要之雜訊光,而可達到提升光學效能之目的。其中:該第一鏡片L1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凸面S2朝向該物側,凹面S3朝向該像側,藉以使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具有廣角之光學特性。另外,該第一鏡片L1之兩面S2、S3皆為非球面表面,而非球面之設計目的,在於可有效地修正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於廣角光學設計時容易出現的畸變問題。
該第二鏡片L2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負屈光力之雙凹透鏡,且其兩面S4、S5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三鏡片L3以玻璃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凹面S6朝向該物側,而凸面S7朝向該成像面,且其兩面S6、S7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四鏡片L4以塑膠材料製成,且朝向該物側之鏡面S8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而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凸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再轉正。另外,該第四鏡片L4朝向該成像面之鏡面S9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且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9
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並與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配合,而使得該第四鏡片L4之屈光力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屈光力轉成正屈光力。
另外,除上述該等鏡片L1~L4之結構設計外,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更滿足以下條件式:(1)1.7≦Nd3;(2)2.35<f/R1<2.73;(3)0.27<f1/f3<1.08;(4)0.39<f/f3
<1.15;(5)0.83<f/TLL<0.88;其中,Nd3是指該第三鏡片L3的折射率;f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之焦距;R1為該第一鏡片L1朝向該物側之鏡面S2於光軸上Z之曲率半徑;f1為第一鏡片L1之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L3之焦距;TLL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之總長。
為有效提升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之光學效能,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的系統焦距f、各個鏡片表面的光軸Z通過處的曲率半徑R、各鏡面與下一鏡面(或成像面)於光軸Z上之距離D、各鏡片之折射率Nd、各鏡片之阿貝係數Vd,如表一所示:
本實施例的各個透鏡中,該等非球面表面S2~S9之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其中:z:非球面表面之凹陷度;c:曲率半徑之倒數;h:表面之孔徑半徑;k:圓錐係數;α2~α6:表面之孔徑半徑h的各階係數。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係數k及各階係數α2~α6,如表二所示:
藉此,透過上述之設計,而可使得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具有廣角之功能,且同時具有短系統總長之優點,並透過該第三鏡片L3為玻璃且折射率大於1.7之搭配,可有效地提高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校準光軸的準確度,同時也大幅提升成像的清晰度,進而提升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之成像品質。
而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
於前述條件式之各數值如下所述:(1)Nd3=1.81;(2)f/R1=2.728;(3)f1/f3=0.302;(4)f/f3
=0.415;(5)f/TLL=0.879;藉由上述的鏡片L1~L4及光圈ST配置,使得本實施例之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在成像品質上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圖2A至圖2D看出,其中,由圖2A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的最大場曲不超過-0.08mm及0.06mm;由圖2B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1%及1%;由圖2C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的倍率色像差不超過-3μm與3μm。由圖2D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的球面像差不超過-0.05mm與0.1mm。是以,從圖2A至圖2D可顯見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的高光學效能。
以上所述的,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而依據本創作的技術,以下配合圖3說明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
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同樣包含有沿一光軸Z且由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之一光圈ST、一第一鏡片L1、一第二鏡片L2、一第三鏡片L3以及一第四鏡片L4以及一濾光片CF。其中:該第一鏡片L1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凸面S2朝向該物側,凹面S3朝向該像側,而使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具有廣角之光學特性。另外,該第一鏡片L1之兩面S2、S3皆為非球面表面,
而可有效地修正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於廣角光學設計時容易出現的畸變問題。
該第二鏡片L2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負屈光力之雙凹透鏡,且其兩面S4、S5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三鏡片L3以玻璃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凹面S6朝向該物側,而凸面S7朝向該成像面,且其兩面S6、S7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四鏡片L4以塑膠材料製成,且朝向該物側之鏡面S8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而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凸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再轉正。另外,該第四鏡片L4朝向該成像面之鏡面S9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且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9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並與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配合,而使得該第四鏡片L4之屈光力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屈光力轉成正屈光力。
另外,除上述該等鏡片L1~L4之結構設計外,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同樣滿足以下條件式:(1)1.7≦Nd3;(2)2.35<f/R1<2.73;(3)0.27<f1/f3<1.08;(4)0.39<f/f3
<1.15;(5)0.83<f/TLL<0.88;其中,Nd3是指該第三鏡片L3的折射率;f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之焦距;R1為該第一鏡片L1朝向該物側之鏡面S2於光軸上Z之曲率半徑;f1為第一鏡片
L1之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L3之焦距;TLL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之總長。
為有效提升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之光學效能,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的系統焦距f、各個鏡片表面的光軸Z通過處的曲率半徑R、各鏡面與下一鏡面(或成像面)於光軸Z上之距離D、各鏡片之折射率Nd、各鏡片之阿貝係數Vd,如表三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非球面表面S2~S9的非球面係數k及各階係數α2~α6,如表四所示:
而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於前述條件式之各數值如下所述:(1)Nd3=1.81;
(2)f/R1=2.712;(3)f1/f3=0.279;(4)f/f3=0.394;(5)f/TLL=0.874;藉由上述的鏡片L1~L4及光圈ST配置,使得本實施例之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在成像品質上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圖4A至圖4D看出,其中,由圖4A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的最大場曲不超過-0.06mm及0.06mm;由圖4B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0.5%及1.5%;由圖4C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的倍率色像差不超過-3μm與3μm。由圖4D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的球面像差不超過-0.02mm與0.06mm。是以,從圖4A至圖4D可顯見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200的高光學效能。
另外,除上述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100、200外,請參閱圖5,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同樣包含有沿一光軸Z且由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之一光圈ST、一第一鏡片L1、一第二鏡片L2、一第三鏡片L3、一第四鏡片L4以及一濾光片CF。其中:該第一鏡片L1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凸面S2朝向該物側,凹面S3朝向該像側,而使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具有廣角之光學特性。另外,該第一鏡片L1之兩面S2、S3皆為非球面表面,而可有效地修正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於廣角光學設計時容易出現的畸變問題。
該第二鏡片L2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負
屈光力之雙凹透鏡,且其兩面S4、S5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三鏡片L3以玻璃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凹面S6朝向該物側,而凸面S7朝向該成像面,且其兩面S6、S7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四鏡片L4以塑膠材料製成,且朝向該物側之鏡面S8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而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轉正。另外,該第四鏡片L4朝向該成像面之鏡面S9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且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9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並與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配合,而使得該第四鏡片L4之屈光力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屈光力轉成正屈光力。
另外,除上述該等鏡片L1~L4之結構設計外,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同樣滿足以下條件式:(1)1.7≦Nd3;(2)2.35<f/R1<2.73;(3)0.27<f1/f3<1.08;(4)0.39<f/f3
<1.15;(5)0.83<f/TLL<0.88;其中,Nd3是指該第三鏡片L3的折射率;f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之焦距;R1為該第一鏡片L1朝向該物側之鏡面S2於光軸上Z之曲率半徑;f1為第一鏡片L1之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L3之焦距;TLL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之總長。
為有效提升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之光學效能,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
的系統焦距f、各個鏡片表面的光軸Z通過處的曲率半徑R、各鏡面與下一鏡面(或成像面)於光軸Z上之距離D、各鏡片之折射率Nd、各鏡片之阿貝係數Vd,如表五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非球面表面S2~S9的非球面係數k及各階係數α2~α6,如表六所示:
而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於前述條件式之各數值如下所述:(1)Nd3=1.70;(2)f/R1=2.353;(3)f1/f3=0.946;(4)f/f3=0.965;(5)f/TLL=0.837;
藉由上述的鏡片L1~L4及光圈ST配置,使得本實施例之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在成像品質上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圖6A至圖6D看出,其中,由圖6A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的最大場曲不超過-0.04mm及0.02mm;由圖6B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3%及1%;由圖6C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的倍率色像差不超過-2μm與2μm。由圖6D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的球面像差不超過-0.04mm與0.04mm。是以,從圖6A至圖6D可顯見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300的高光學效能。
另外,請參閱圖7,本創作第四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同樣包含有沿一光軸Z且由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之一光圈ST、一第一鏡片L1、一第二鏡片L2、一第三鏡片L3、一第四鏡片L4以及一濾光片CF。其中:該第一鏡片L1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凸面S2朝向該物側,凹面S3朝向該像側,而使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具有廣角之光學特性。另外,該第一鏡片L1之兩面S2、S3皆為非球面表面,而可有效地修正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於廣角光學設計時容易出現的畸變問題。
該第二鏡片L2以塑膠材料製成,且為具有負屈光力之雙凹透鏡,且其兩面S4、S5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三鏡片L3以玻璃材料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其凹面S6朝向該物側,而凸面S7朝向該成像面,且其兩面S6、S7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第四鏡片L4以塑膠材料製成,且朝向該物
側之鏡面S8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而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轉正。另外,該第四鏡片L4朝向該成像面之鏡面S9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且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使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9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並與該第四鏡片L4之鏡面S8配合,而使得該第四鏡片L4之屈光力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屈光力轉成正屈光力。
另外,除上述該等鏡片L1~L4之結構設計外,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同樣滿足以下條件式:(1)1.7≦Nd3;(2)2.35<f/R1<2.73;(3)0.27<f1/f3<1.08;(4)0.39<f/f3
<1.15;(5)0.83<f/TLL<0.88;其中,Nd3是指該第三鏡片L3的折射率;f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之焦距;R1為該第一鏡片L1朝向該物側之鏡面S2於光軸上Z之曲率半徑;f1為第一鏡片L1之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L3之焦距;TLL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之總長。
為有效提升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之光學效能,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的系統焦距f、各個鏡片表面的光軸Z通過處的曲率半徑R、各鏡面與下一鏡面(或成像面)於光軸Z上之距離D、各鏡片之折射率Nd、各鏡片之阿貝係數Vd,如表七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非球面表面S2~S9的非球面係數k及各階係數α2~α6,如表巴所示:
而於本實施例中,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於前述條件式之各數值如下所述:(1)Nd3=1.90;(2)f/R1=2.517;(3)f1/f3=1.083;(4)f/f3=1.150;(5)f/TLL=0.837;藉由上述的鏡片L1~L4及光圈ST配置,使得本實施例之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在成像品質上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圖8A至圖8D看出,其中,由圖8A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的最大場曲不超過-0.04mm及0.02mm;由圖8B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
學成像鏡片組400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0.5%及2.5%;由圖8C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的倍率色像差不超過-6μm與4μm。由圖8D可看出,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的球面像差不超過-0.04mm與0.06mm。是以,從圖8A至圖8D可顯見本實施例之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400的高光學效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0‧‧‧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L1‧‧‧第一鏡片
L2‧‧‧第二鏡片
L3‧‧‧第三鏡片
L4‧‧‧第四鏡片
ST‧‧‧光圈
Z‧‧‧光軸
CF‧‧‧濾光片
S1~S11‧‧‧鏡面
Claims (14)
- 一種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包含有由一物側至一像側且沿一光軸依序排列之:一光圈;一第一鏡片,以塑膠材質製成,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者,且其凸面朝向該物側,而凹面朝向該像側;另外,該第一鏡片至少一鏡面為非球面表面;一第二鏡片,以塑膠材質製成,為具有負屈光力之雙凹透鏡者,且該第二鏡片至少一鏡面為非球面表面;一第三鏡片,以玻璃材質製成,且為具有正屈光力之凸凹透鏡者,其凹面朝向該物側,而凸面朝向該像側;另外,該第三鏡片至少一鏡面為非球面表面;以及一第四鏡片,以塑膠材質製成,其朝向該物側之鏡面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而該第四鏡片朝向該像側之鏡面為非球面表面並具有反曲點,使該第四鏡片之屈光力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屈光力轉成正屈光力;另外,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更滿足有以下條件:1.7≦Nd3;其中,Nd3是指該第三鏡片的折射率。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一鏡片之二鏡面皆為非球面表面。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二鏡片之二鏡面皆為非球面表面。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三鏡片之二鏡面皆為非球面表面。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四鏡片朝向該物側之鏡面於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凸面。
- 如請求項5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四鏡片朝向該物側之鏡面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再轉正。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四鏡片朝向該物側之鏡面於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
- 如請求項7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四鏡片朝向該物側之鏡面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負轉正。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四鏡片朝向該像側之鏡面於光軸通過處的表面為凹面。
- 如請求項9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其中該第四鏡片朝向該像側之鏡面的曲率半徑,由光軸通過處往鏡片邊緣逐漸由正轉負。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更滿足以下條件:2.35<f/R1<2.73;其中,f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之焦距;R1為該第一鏡片朝向該物側之鏡面於光軸上之曲率半徑。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更滿足以下條件:0.27<f1/f3<1.08;其中,f1為第一鏡片之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之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更滿足以下條件:0.39<f/f3 <1.15;其中,f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之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之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更滿足以下條件:0.83<f/TLL<0.88;其中,f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之焦距;TLL為該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之總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6546U TWM484114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06546U TWM484114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84114U true TWM484114U (zh) | 2014-08-11 |
Family
ID=51793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06546U TWM484114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取像光學成像鏡片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84114U (zh) |
-
2014
- 2014-04-15 TW TW103206546U patent/TWM484114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5455B (zh) |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449948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 | |
TWI474038B (zh) | 成像系統鏡片組 | |
KR102063899B1 (ko) | 촬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 |
TWI443371B (zh) | 取像系統鏡頭組 | |
TWI432774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頭 | |
TWI459026B (zh) | 結像系統鏡片組 | |
WO2014013676A1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
TWI464481B (zh) | Miniature lens | |
TW201439583A (zh) | 攝影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
TW201314257A (zh) | 光學攝影系統組 | |
TWI625546B (zh) | 攝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719221A (zh) | 光學鏡頭 | |
TWM473523U (zh) | 攝影透鏡以及具備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 | |
TW201621380A (zh) | 攝像鏡頭 | |
TW201305650A (zh) | 攝影系統鏡頭組 | |
TWI509284B (zh) | Miniature lens | |
TWI436091B (zh) | Imaging lens | |
US9310590B1 (en) | Five-piece lens assembly for capturing images | |
TWI682213B (zh) | 光學鏡頭 | |
TWM498897U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617832B (zh) |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CN104765134B (zh) | 一种微距镜头 | |
TW201409110A (zh) | 五片式成像鏡片組 | |
TWI522644B (zh) | Take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