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2757U - 移動裝置保護殼 - Google Patents

移動裝置保護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2757U
TWM482757U TW103202880U TW103202880U TWM482757U TW M482757 U TWM482757 U TW M482757U TW 103202880 U TW103202880 U TW 103202880U TW 103202880 U TW103202880 U TW 103202880U TW M482757 U TWM482757 U TW M4827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housing
protective case
layer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2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ao-ru Qiu
Original Assignee
bao-ru Qi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ru Qiu filed Critical bao-ru Qiu
Priority to TW103202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2757U/zh
Publication of TWM482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2757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移動裝置保護殼
一種移動裝置保護殼,本創作尤指一種具有活動式防窺片,依使用者需求,可即時地阻擋超過特定角度之視線的移動裝置保護殼。
行動上網時代的來臨,移動裝置(Mobile device)或稱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電子閱讀器等,也越來越普及化,根據201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口比例高達六成以上,另,擁有平板電腦的人口比例也有三成,且正大幅成長中,而各種移動裝置的週邊配件亦相繼推出,可說是琳瑯滿目,其中,保護殼更是「低頭族」選購週邊配件的首選,保護殼的功用眾多,最基本的莫過於加強移動裝置的防護,避免其受刮傷、碰撞與摔傷等;再根據研究單位的統計,擁有移動裝置的使用者,最常使用的地點主要以居住處為主,占66.5%,其次是工作地點與辦公場所(33.1%),其他地點依序為大眾交通工具(28.7%)、公共場所(20.1%)、學校(16.7%)與餐飲店家 (12.4%),由此可知,於公眾場合的使用時間占生活中相當大的部分,然而,在公眾場合下,移動裝置螢幕的內容不僅自己看到,鄰近的人亦可窺視到,可說是毫無隱私可言,故而重視隱私的使用者,相繼尋求防偷窺的解決辦法,然,現有的保護殼多無防窺功能的設計,使用者通常需另外黏貼或裝設一層防窺膜(或稱防窺片),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第M444544號「平板式電子裝置之外附膜框結構」,其所揭露之外附膜框結構係用以固定於平板式電子裝置上,以提供顯示幕可替換的外加貼膜,而所述之外加貼膜即包含保護膜或防窺膜,另有其他先前技術以供參考,如下:(1)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第M411637號「具有螢幕防窺片的顯示裝置」;(2)中華民國專利公開號第201027993號「防窺裝置及防窺顯示器」;(3)中華民國專利公開號第201243431號「防窺裝置及具有該防窺裝置的顯示裝置」。
惟,由上述諸多前案所揭技術可知,習知技術之防窺作法,多直接於移動裝置螢幕上,裝設或黏貼一層防窺片,然,防窺片會造成螢幕亮度變暗與畫面銳利度降低,長使用時間下,會損害人眼視力,而直接裝設或黏貼的作法,有使用者無法依使用場合的不同,例如在捷運上或家中,或在擁擠人群中或周遭無人之下,決定是否需要使用 防窺功能的限制。
有鑒於上述的問題及需求,本創作者係依據多年來從事相關產品設計的經驗,針對習用之具防窺功能的保護殼加以分析及研究,期能設計出解決上述問題的實體產品;緣此,本創作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掀、合之防窺片的移動裝置保護殼。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創作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主要包括一殼體與一防窺片,其中,殼體具有至少一卡固件與一容置空間,容置空間可供容納一移動裝置,並藉由卡固件將其固定,又,防窺片用以提供特定角度的可視範圍(或稱視線),其係透過一連接件連接於殼體的一側,使防窺片呈可掀合狀,且可相對於殼體之方向做掀合作動(即掀開或蓋合),是以,使用者可依所需,決定是否使用防窺片。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清楚了解本創作之內容,僅以下列說明搭配圖示,敬請參閱。
10‧‧‧移動裝置保護殼
101‧‧‧殼體
102‧‧‧防窺片
1011‧‧‧卡固件
1021‧‧‧音源孔
1012‧‧‧容置空間
1022‧‧‧操作孔
1013‧‧‧攝像孔
1023‧‧‧樹脂層
1014‧‧‧磁性體
1023’‧‧‧樹脂層
1024‧‧‧膠黏層
1025‧‧‧光柵層
1026‧‧‧保護層
103‧‧‧第一連接件
104‧‧‧上蓋
105‧‧‧第二連接件
1041‧‧‧折耳
1042‧‧‧磁吸部
P1‧‧‧使用者
L1‧‧‧視線
P2‧‧‧旁人
L2‧‧‧視線
P3‧‧‧旁人
L3‧‧‧視線
α‧‧‧角度
第1圖,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2圖,為本創作之細部結構圖。
第3圖,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之另一細部結構圖。
第5圖,為本創作之另一立體外觀圖(一)。
第6圖,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示意圖。
第7圖,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示意圖(二)。
請參閱「第1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如圖,本創作移動裝置保護殼10係包括一殼體101與一防窺片102,其中,所述之殼體101為皮革或塑膠材質所製成,但不以此為限,特先陳明,其係設置有至少一卡固件1011,又,卡固件1011所包圍之區域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012,容置空間1012可用以容納一移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並藉由卡固件1011將其固定於殼體101上,再者,殼體101可依不同品牌之移動裝置,成型有透孔狀的一攝像孔1013,是以,可使組裝於殼體101上之移動裝置的攝像鏡頭與攝像孔1013相互配設,另,所述之防窺片102面積大小與殼體101相匹配,又,防窺片102係透過一第一連接件103連接於殼體101的其中一側,使防窺片102呈可掀合狀,且可相對於殼體101之方向做掀合作動,當防窺片102蓋合於容納有移動裝置的殼體101上時,可用以提供特定角度的視線,換言之,螢幕僅有特定角度的可視範圍,再者,防窺片102可再依不同品牌之移動裝置,成 型有透孔狀的一音源孔1021與一操作孔1022,音源孔1021與移動裝置上之音源發送處相互配設(圖中未示),其係可供聲波能量不受干擾的傳送至人耳,又,操作孔1022與移動裝置上之操作鍵相互配設(圖中未示),其係用以當防窺片102蓋合於移動裝置之螢幕上時,操作鍵仍可供操作。
請參閱「第2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細部結構圖,如圖,防窺片102的結構組成由上而下依序由一樹脂層1023、一膠黏層1024、一光柵層1025、一膠黏層1024及另一樹脂層1023’所組成,其中,所述之樹脂層(1023、1023’)為一種高透光性材料,如聚碳酸酯(PC)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但不以此為限,特先陳明,又,所述之膠黏層1024為一種黏合劑,可用以將上、下兩樹脂層(1023、1023’)分別與光柵層1025緊密地黏合,再者,所述之光柵層1025係採用超微細百葉窗(Microlouver)結構,藉由直立百葉窗結構的設置,能把光線限制在特定角度α內,換言之,只能提供一定角度α的可視範圍,如圖,請搭配參閱「第3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實施示意圖,當一使用者P1的一視線L1以正視角度(即零角度)觀看蓋合有防窺片102的螢幕時,因光線無受阻隔,故螢幕能見度不受影響,當水平左右之一旁人P2的一視線L2在角度α內,如本實施例角度α為40°內時,則光線稍微受阻擋,故亮度約為正視角度的30%~40%,螢幕能見度將明顯降低,再者,若另一旁人P3的一視線L3超過角度α,如本實施例角 度α為60°時,則光線大部分受阻擋,亮度約只剩正視角度的3~5%,螢幕幾乎顯示全黑,而且角度α偏差愈大,亮度則愈低,是以,可充分達到防窺與資訊保密的功效;另,當使用者P1週遭無旁人或身處於家中,則可不須使用防窺功能,是以,可將防窺片102掀開(圖中未示),直接對螢幕作操作。
請參閱「第4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另一細部結構圖,,如圖,本創作之防窺片102表面上設有一保護層1026,其中,所述保護層1026係可設置於防窺片102之最上層或最下層,且保護層1026為經過氟化合物處理過之透明塑膠材質,具有防污、防潑水及耐磨損之功效,其中,所述之透明塑膠材質可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PMMA)、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之一或其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5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另一立體外觀圖(一),並請搭配參閱「第1圖」,如圖,所述之殼體101的另一側係透過一第二連接件105與一上蓋104相連接,其中,上蓋104的面積大小與殼體101相匹配,且其材質可與殼體101相同,又,所述之上蓋104相對於第二連接件105的另一側成型有一折耳1041,且折耳1041上成型有一磁吸部1042,所述之磁吸部1042可與組裝於殼體101內部的一磁性體1014相互磁吸,使上蓋104穩固地覆蓋於移動裝置上, 避免受刮傷、碰撞與摔傷,其實施完成之示意圖,即如「第6圖」所示,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示意圖。
請參閱「第7圖」,圖中所示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示意圖(二),並請搭配參閱「第1圖」,如圖,本創作移動裝置保護殼10,亦可將折耳1041直接成型或組設於防窺片102上,其位置為相對於第一連接件103的另一側,承上所述,當防窺片102相對於殼體101蓋合後,成型於折耳1041上的磁吸部1042即會與組裝於殼體101內部的磁性體1014相互吸固,使防窺片102穩固地覆蓋在移動裝置之螢幕上,避免受其他外力作用時輕易脫離。
由上所述可知,本創作所稱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係包括一殼體與一防窺片,其中,殼體具有至少一卡固件及一容置空間,移動裝置可容納於容置空間內,並受卡固件固定,又,防窺片係透過一第一連接件連接於殼體的一側,再者,防窺片之係包含採用超微細百葉窗(Microlouver)結構的一光柵層,其係可提供特定角度內的視線,是以,當使用者需要防窺功能時,即將防窺片依殼體之方向做蓋合動作,當使用者不需要防窺功能時,即將防窺片依相對殼體之方向做掀開動作;依此,本創作其據以實施後,確實可達到提供一種可掀、合之防窺片的移動裝置保護殼。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之實施例而 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專利範圍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功效,係符合申請專利要件之「實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申請人爰依專利法之規定,向 鈞局提起創作專利之申請。
10‧‧‧移動裝置保護殼
101‧‧‧殼體
102‧‧‧防窺片
1011‧‧‧卡固部
1021‧‧‧音源孔
1012‧‧‧容置空間
1022‧‧‧操作孔
1013‧‧‧攝像孔
103‧‧‧第一連接件

Claims (8)

  1. 一種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係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與至少一卡固件,該容置空間用以容納一移動裝置,並藉由該卡固件固定;以及一防窺片,透過一第一連接件與該殼體的其中一側相連接,可相對於該殼體做掀合作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中,該殼體成型有至少一攝像孔,該防窺片成型有一音源孔,且相對於該音源孔的一端,成型有一操作孔,其中,該攝像孔、該音源孔與該操作孔皆呈透孔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中,該防窺片由上而下依序由一樹脂層、一膠黏層、一光柵層、一膠黏層及一樹脂層所組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中,該殼體的另一側設有一第二連接件,藉以與一上蓋相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中,該防窺片相對於該第一連接件的一側成型有一折耳,該折耳具有一磁吸部,當該防窺片蓋合於該殼體時,該磁吸部與成型於該殼體的一磁性體,形成相互磁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中,該光柵層用以提供在一特定角度內具有一可視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中,該防窺片可再包含一保護層,該保護層設置於該防窺片的最上層或最下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移動裝置保護殼,其中,該上蓋成型有一折耳,該折耳具有一磁吸部,當該上蓋蓋合於該殼體時,該磁吸部與組設於該殼體的一磁性體,形成相互磁吸。
TW103202880U 2014-02-19 2014-02-19 移動裝置保護殼 TWM482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2880U TWM482757U (zh) 2014-02-19 2014-02-19 移動裝置保護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2880U TWM482757U (zh) 2014-02-19 2014-02-19 移動裝置保護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2757U true TWM482757U (zh) 2014-07-21

Family

ID=5172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2880U TWM482757U (zh) 2014-02-19 2014-02-19 移動裝置保護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27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4508B2 (en) 2014-09-19 2016-09-13 Right Group Co., Ltd. Magnetic privacy filter
TWI827568B (zh) * 2017-12-07 2024-01-01 群正有限公司 螢幕保護屏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4508B2 (en) 2014-09-19 2016-09-13 Right Group Co., Ltd. Magnetic privacy filter
TWI827568B (zh) * 2017-12-07 2024-01-01 群正有限公司 螢幕保護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508B2 (en) Magnetic privacy filter
ES2951140T3 (es)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con pantalla
US9891734B2 (en) Mobile terminal display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380383B2 (en) Screen protection filter
ES2819240T3 (es) Cubierta exterior
EP3279771A1 (en) Detection of external objects in front of a virtual reality user
TWI538600B (zh) 殼體結構
JP2008517394A5 (zh)
KR102427504B1 (ko) 착탈 가능한 보조디스플레이장치를 가진 모바일기기용 보호케이스
US20200326847A1 (en) Keyboard operation with head-mounted device
CN103197744A (zh) 无边框的电子装置
US11314281B2 (en) Display system
CN203786738U (zh) 移动装置保护壳
TWM482757U (zh) 移動裝置保護殼
CN203691449U (zh) 一种防偷窥翻盖手机壳
EP3449759B1 (en) Cover of portab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158297B1 (ko) 스위블 회전 및 틸트 각도 조절 가능한 보조디스플레이장치를 가진 스마트기기용 보호케이스
EP4310578A1 (en) Devices with detachable headbands
NL2008660C2 (en) Docking station for a portable media player.
CN204515780U (zh) 一种计算机屏幕防窥器
CN206003009U (zh) 具荧幕保护膜的套壳装置
TWI827568B (zh) 螢幕保護屏
CN210380944U (zh) 电子设备
KR20170111557A (ko) 커버창의 투명도 조절이 가능한 핸드폰 케이스
ES1078149U (es) Dispositivo para tapar la lente de una cámara integrada en computadoras y disopositivos de telefonía móv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