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0692U - 雙面顯示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雙面顯示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0692U
TWM480692U TW102223829U TW102223829U TWM480692U TW M480692 U TWM480692 U TW M480692U TW 102223829 U TW102223829 U TW 102223829U TW 102223829 U TW102223829 U TW 102223829U TW M480692 U TWM480692 U TW M4806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cover
double
disposed
plastic fram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3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uang-hui Li
Wen-Chih Lin
Shu-Min Lai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M480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0692U/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雙面顯示模組
本創作有關一種雙面顯示模組,特別是有關一種薄型的雙面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為目前常見的一種顯示裝置,因為具有外型輕薄、耗電量少以及無輻射污染等特性,故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個人桌上型電腦螢幕以及筆記型電腦等。能夠雙面顯示的液晶顯示器也已被應用在電子產品中,例如筆記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而這種雙面顯示模組也被要求更輕巧與薄型化。
一般習知的雙面顯示模組的結構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先前技術之雙面顯示模組10之剖面圖。雙面顯示模組10是由兩個獨立的單面顯示模組101反向組合而成,以達到雙面背光的效果。每一個單面顯示模組101包含有一膠框12、一燈罩背板14、一背光模組16以及一面板18。其中背光模組16包含一發光源161、一反射片163、一導光板165以及複數個光學膜167。這種雙面顯示模組10由兩個單面顯示模組101以黏膠方式結合,使得模組的厚度較大,重量較重,組裝程序繁瑣,無法符合現今顯示模組薄型化與輕量化的趨勢。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更為輕薄的雙面顯示模組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雙面顯示模組,尤指一種薄型的雙面液晶顯示器,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雙面顯示模組,其包含有一膠 框、一第一燈罩、一第二燈罩、一第一背光模組以及一第二背光模組。該膠框之一第一側邊上形成有一第一安裝面,且該膠框於一第二側邊上形成有一第二安裝面,該第二安裝面之面對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安裝面。該第一燈罩設置於該膠框之該第一安裝面上,其包含有一第一凸出部,該第一凸出部包含有一第一平面與相對於該第一平面之一第二平面。該第二燈罩設置於該膠框之該第二安裝面上,其包含有一第二凸出部,該第二凸出部包含有一第三平面與相對於該第三平面之一第四平面。該第一背光模組安裝於該第一平面上與該第三平面上;該第二背光模組安裝於該第二平面上與該第四平面上,且該第一背光模組與該第二背光模組互相背對設置。
本創作採用第一燈罩與第二燈罩插入膠框的結構,以組成雙面背光第二模組的框體,第一燈罩與第二燈罩的第一凸出部與第二凸出部可分別承載第一背光模組與第二背光模組,燈罩可得到充分的利用。本創作雙面顯示模組不須使用金屬製背板而直接使用燈罩承載,可減少模組的厚度並減輕重量,材料成本降低,亦可減低包裝與運輸成本。另外,相較於先前技術,雙面顯示模組需要使用兩個膠框與兩個背板結合以承載背光模組,本創作之膠框與燈罩設計皆為雙面承載,僅需使用單一膠框,材料更為節省。本創作為雙面對稱的設計,兩面的組裝流程一致,可在同一製程上完成;相較先前技術需分開組裝兩顯示模組,再將之以黏貼方式合併,本創作同時減少安裝時間且提升穩定性。
10‧‧‧雙面顯示模組
101‧‧‧單面顯示模組
12‧‧‧膠框
14‧‧‧燈罩背板框
16‧‧‧背光模組
161‧‧‧發光源
163‧‧‧反射片
165‧‧‧導光板
167‧‧‧光學膜
18‧‧‧面板
50‧‧‧雙面顯示模組
52‧‧‧膠框
521‧‧‧第一側邊
5211‧‧‧第一安裝面
5213‧‧‧雙面膠帶
5215‧‧‧凹槽
523‧‧‧第二側邊
5231‧‧‧第二安裝面
5235‧‧‧凹槽
54‧‧‧第一燈罩
541‧‧‧第一凸出部
5411‧‧‧第一平面
5413‧‧‧第二平面
5415‧‧‧卡合結構
56‧‧‧第二燈罩
561‧‧‧第二凸出部
5611‧‧‧第三平面
5613‧‧‧第四平面
5615‧‧‧卡合結構
58‧‧‧第一背光模組
581‧‧‧第一發光源
583‧‧‧第一反射片
585‧‧‧第一導光板
587‧‧‧第一光學膜
60‧‧‧第二背光模組
601‧‧‧第二發光源
603‧‧‧第二反射片
605‧‧‧第二導光板
607‧‧‧第二光學膜
62‧‧‧第一面板
64‧‧‧第二面板
66‧‧‧膠帶
第1圖為先前技術之雙面顯示模組之剖面圖。
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面顯示模組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與膠框之上視圖。
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膠框沿第2圖剖面線I-I’之剖面圖。
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面顯示模組沿第2圖剖面線I-I’之剖面圖。
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與膠框之元件爆炸圖。
第6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與膠框結合示意圖。
第7圖為第6圖中A區域與B區域之放大示意圖。
請參考第2圖與第3圖。第2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面顯示模組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與膠框之上視圖。第3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膠框沿第2圖剖面線I-I’之剖面圖。雙面顯示模組50包含有一膠框52、一第一燈罩54、一第二燈罩56。膠框52之一第一側邊521上形成有一第一安裝面5211,膠框52於一第二側邊523上形成有一第二安裝面5231,第二安裝面5231之面對方向相反於第一安裝面5211,也就是說,作為雙面顯示模組50的主要框體,膠框52的第一安裝面5211以及第二安裝面5231分別朝向相反的方向,而模組的其他元件的分別設置在第一安裝面5211以及第二安裝面5231上。第一燈罩54設置於膠框52之第一安裝面5211上,其包含有一第一凸出部541。第一凸出部541包含有一第一平面5411與相對於第一平面5411之一第二平面5413。第二燈罩56設置於膠框52之第二安裝面5231上,其包含有一第二凸出部561。第二凸出部561包含有一第三平面5611與相對於第三平面5611之一第四平面5613。其中,第一燈罩54與第二燈罩56較佳地可為鐵合金、鋁合金或可沖壓成型之金屬材料。膠框52較佳地可為塑膠材料或可射出成形之材料,例如可為聚碳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以上材料之組合。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面顯示模組沿第2圖剖面線I-I’之剖面圖。雙面顯示模組50另包含一第一背光模組58以及一第二背光模組60。第一背光模組58安裝於第一平面5411與第三平面5611上,第二背光模組60安裝於第二平面5413與第四平面5613上。換言之,第一燈罩54以及第二燈罩56皆同時作為第一背光模組58以及第二背光模組60的承 載元件,且第一背光模組58與第二背光模60組互相背對設置。其中,第一背光模組58包含有一第一發光源581、一第一反射片583、一第一導光板585以及複數個第一光學膜587。第一發光源581設置於第一燈罩54內,第一反射片583設置於第一平面5411以及第三平面5611上,第一導光板585設置於第一反射片583上,並抵接於第一發光源581,第一光學膜587設置於第一導光板585上。第二背光模組60包含有一第二發光源601、一第二反射片603、一第二導光板605以及複數個第二光學膜607。第二發光源601設置於第二燈罩56內,第二反射片603設置於第二平面5413以及第四平面5613上,第二導光板605設置於第二反射片603上,並抵接於第二發光源601;第二光學膜607設置於第二導光板605上。
雙面顯示模組50另包含一第一面板62以及一第二面板64。第一面板62的一側設置於第一燈罩54上,其餘側設置於膠框52上;第二面板64的一側設置於第二燈罩56上,其餘側設置於膠框52上。第一發光源581發出光線射入第一導光板585,並藉由第一反射片583反射光線至第一背光模組58前方。自第一導光板585出射的光線透過第一光學膜587,最後入射至第一面板62。第二背光模組60之工作原理與第一背光模組58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其中,第一發光源581與第二發光源601可為側面出光型發光二極體(LED),用以提供足夠的光源。
另外,雙面顯示模組50可另包含有固定膠帶66,包覆於膠框52、第一燈罩54、第二燈罩56、第一面板62以及第二面板64外。固定膠帶66用以固定雙面顯示模組50的元件,使膠框52、第一燈罩54、第二燈罩56、第一面板62以及第二面板64緊密結合。固定膠帶66外側可另安裝一殼體(圖上未顯示)以包覆雙面顯示模組50,以提供雙面顯示模組50更佳的保護。
請同時參考第4圖與第5圖。第5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與膠框之元件爆炸圖。如第5圖所示,膠框52為一體成型的口字型結構,在本創作的實施例中,第一側邊521以及第二側邊523為口字型結構 上相對兩側邊,然而在本創作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為相鄰側邊。膠框52之第一安裝面5211與第二安裝面5231上設置有雙面膠帶5213,第一燈罩54與第二燈罩56分別藉由雙面膠帶5213黏合固定於膠框52上。
請參考第4圖、第5圖與第6圖。第6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第一燈罩、第二燈罩與膠框結合示意圖。膠框52之第一側邊521以及第二側邊523分別形成有凹槽5215、5235,第一燈罩54之第一凸出部541以一水平X方向插入凹槽5215,且第二燈罩56之第二凸出部561以一相反於X方向之-X方向插入凹槽5235,第一凸出部541與第二凸出部561即分別卡合於凹槽5215、5315中。如此一來,第一燈罩54以及第二燈罩56即可分別設置於膠框52之第一安裝面5211以及第二安裝面5231上。
請參考第4圖、第6圖與第7圖。第7圖為第6圖中A區域與B區域之放大示意圖。第一燈罩54的第一凸出部541和第二燈罩56的第二凸出部561與膠框52之結合處分別形成有一卡合結構5415、5615,分別側向(即第6圖中的Y與-Y方向)抵住膠框52的第一側邊521以及第二側邊523,使第一燈罩54與第二燈罩56能側向固定於膠框52上。也就是說,卡合結構5415、5615限制第一燈罩54與第二燈罩56於Y方向與-Y方向的移動,使第一燈罩54與第二燈罩56不會從膠框52上脫落。卡合結構5415、5615可為卡勾、卡耳結構,也可為螺絲孔,並且以螺絲將第一燈罩54與第二燈罩56鎖附於膠框52上。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創作採用第一燈罩與第二燈罩插入膠框的結構,以組成雙面背光第二模組的框體,第一燈罩與第二燈罩的第一凸出部與第二凸出部可分別承載第一背光模組與第二背光模組,燈罩可得到充分的利用。本創作雙面顯示模組不須使用金屬製背板而直接使用燈罩承載,可減少模組的厚度並減輕重量,材料成本降低,亦可減低包裝與運輸成本。另外,相較於先前技術,雙面顯示模組需要使用兩個膠框與兩個背板結合以承載背光模組,本創作之膠框與燈罩設計皆為雙面承載,僅需使用單一膠框,材料 更為節省。本創作為雙面對稱的設計,兩面的組裝流程一致,可在同一製程上完成;相較先前技術需分開組裝兩顯示模組,再將之以黏貼方式合併,本創作同時減少安裝時間且提升穩定性。
50‧‧‧雙面顯示模組
52‧‧‧膠框
54‧‧‧第一燈罩
541‧‧‧第一凸出部
5411‧‧‧第一平面
56‧‧‧第二燈罩
561‧‧‧第二凸出部
5611‧‧‧第三平面
5613‧‧‧第四平面
58‧‧‧第一背光模組
581‧‧‧第一發光源
583‧‧‧第一反射片
585‧‧‧第一導光板
587‧‧‧第一光學膜
60‧‧‧第二背光模組
601‧‧‧第二發光源
603‧‧‧第二反射片
605‧‧‧第二導光板
607‧‧‧第二光學膜
62‧‧‧第一面板
64‧‧‧第二面板
66‧‧‧膠帶

Claims (10)

  1. 一種雙面顯示模組,其包含有:一膠框,該膠框之一第一側邊上形成有一第一安裝面,該膠框於一第二側邊上形成有一第二安裝面,該第二安裝面之面對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安裝面;一第一燈罩,設置於該膠框之該第一安裝面上,其包含有一第一凸出部,該第一凸出部包含有一第一平面與相對於該第一平面之一第二平面;一第二燈罩,設置於該膠框之該第二安裝面上,其包含有一第二凸出部,該第二凸出部包含有一第三平面與相對於該第三平面之一第四平面;一第一背光模組,安裝於該第一平面上與該第三平面上;以及一第二背光模組,安裝於該第二平面上與該第四平面上,該第一背光模組與該第二背光模組互相背對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膠框為一體成型的口字型結構,該第一側邊以及該第二側邊為口字型結構上相對兩側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膠框之該第一安裝面與該第二安裝面上設置有雙面膠帶,該第一燈罩與該第二燈罩分別藉由該雙面膠帶黏合固定於該膠框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膠框之該第一側邊以及該第二側邊分別形成有凹槽,該第一燈罩之該第一凸出部與該第二燈罩之該第二凸出部分別插入該第一側邊以及該第二側邊之該凹槽,使該第一燈罩以及該第二燈罩分別設置於該膠框之該第一安裝面以及該第二安裝面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燈罩的該第一凸出部和該第二燈罩的該第二凸出部與該膠框之結合處分別形成有一卡合結構,分別側 向抵住該膠框的該第一側邊以及該第二側邊,以將該第一燈罩、該第二燈罩側向固定於該膠框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背光模組包含有:一第一發光源,設置於該第一燈罩內;一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第一平面以及該第三平面上;一第一導光板,設置於該第一反射片上,並抵接於該第一發光源;以及一第一光學膜,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上;該第二背光模組包含有:一第二發光源,設置於該第二燈罩內;一第二反射片,設置於該第二平面以及該第四平面上;一第二導光板,設置於該第二反射片上,並抵接於該第二發光源;以及一第二光學膜,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上;該雙面顯示模組另包含:一第一面板,其一側設置於該第一燈罩上,另一側設置於該膠框上;以及一第二面板,其一側設置於該第二燈罩上,另一側設置於該膠框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發光源與該第二發光源為側面出光型發光二極體。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另包含一固定膠帶,包覆固定於該膠框、該第一燈罩、該第二燈罩、該第一面板以及該第二面板外。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燈罩與該第二燈罩為鐵合金、鋁合金或可沖壓成型之金屬材料。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面顯示模組,其中該膠框為塑膠材料或可射出成形之材料。
TW102223829U 2013-12-10 2013-12-17 雙面顯示模組 TWM4806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08500.9U CN203588618U (zh) 2013-12-10 2013-12-10 双面显示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0692U true TWM480692U (zh) 2014-06-21

Family

ID=5058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3829U TWM480692U (zh) 2013-12-10 2013-12-17 雙面顯示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8618U (zh)
TW (1) TWM4806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5419B2 (en) 2016-08-04 2019-01-0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11247B1 (ko) * 2016-03-14 2023-03-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다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그의 운영 방법
CN109166465A (zh) * 2018-11-06 2019-01-08 苏州与来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双面显示一体机
CN113219692B (zh) * 2021-03-25 2022-12-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5419B2 (en) 2016-08-04 2019-01-0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8618U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19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one-piece back plate thereof
US9753316B2 (en) Supporting base and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WO2016078124A1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TWI461798B (zh) 用來提供光源至顯示面板之背光模組與其顯示裝置
US9459393B2 (en)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US9268081B2 (en) Light guid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175446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229155B2 (en)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US2013031464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28561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TWI440927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TWM480692U (zh) 雙面顯示模組
US2017026167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GB2533510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US936070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2042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15479B (zh)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US20130135843A1 (en) Light guide plate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932298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20130322117A1 (en) Backlight Module
WO2012063917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09128A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US928000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TWI465665B (zh) 發光結構
US9389354B2 (en) Backligh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